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科研人员组织支持感与工作行为的关系研究_刘颖

科研人员组织支持感与工作行为的关系研究_刘颖

科研人员组织支持感与工作行为的关系研究_刘颖
科研人员组织支持感与工作行为的关系研究_刘颖

(2011年8月)

第8期中国科技论坛

收稿日期:2011-02-28

作者简介:刘颖,女,工业心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

科研人员组织支持感与工作行为

的关系研究

颖1,郑

瑜2

(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2.北京市东城区人事局,北京

100007)

The Relationship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Work Outcomes of Researchers

Liu Ying 1,Zheng Yu 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2.Dongcheng District Bureau of Human Resource of Beijing Municipality,Beijing 100007,China )

Abstract:High turnover rate has become a serious issu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zations.The current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OS ),leader -member exchange (LMX )as well as other typical outcome variables including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OCB )and job performance.Three hundred and twenty responses (56%male,44%female )were collected from 3different research institutes.Ratings for in -role performance and OCB were collected from supervisors.Codes were assigned prior to on -site data collection to ensure the match of data from employees and that of their supervisors.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was found to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leader-member exchange.Data analysis found that POS positively affect two constructs of OCB:OCBI and OCBO.As a moderator,POS strengthened 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LMX and OCBI as well as job performance.

Key words: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leader-member exchange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摘要:研究旨在发现组织支持感和领导-成员交换对工作结果变量的影响,探求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

员交换与工作行为变量(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者从三个科研单位收集了320份科研工作人员的问卷,并对主管和科研工作者的数据进行了配对。层级回归发现组织支持感对组织公民行为及工作绩效有预测作用,并在领导-成员交换与有利个人的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间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组织支持感;领导-成员交换;组织公民行为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学者就组织支持感做了一些研

究,如王辉,李晓轩和罗胜强(2003)将中国员工形成

组织支持感可能的原因归纳为五大种,即与员工健康福利相关的、与员工薪酬和边缘福利相关的、与员工家庭的福利相关的、与员工权利和尊严相关的和

113--

DOI:10.13580/https://www.sodocs.net/doc/128229570.html,ki.fstc.2011.08.018

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8月)第8期

与员工成长发展机会相关的[1]。荣海(2004)总结出六个组织支持感可能的人力资源实践前因变量:即对员工精神上的关怀、对员工物质生活上的关心、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保障、培训和职业发展[2]。陈志霞和廖建桥(2006)初步探索了组织支持感对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的关系[3]。以上这些研究推动了对组织支持的认识,但也只是涉及有关组织支持理论的介绍以及影响组织支持感因素的研究,对更深层次的一些问题,例如组织支持感对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组织支持感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尚没有人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Liden,Sparrowe和Wayne(1997)在研究与组织支持感紧密相关的变量时证实了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等变量有着显著的影响[4]。Dunegan,Uhl-Bien和Duchon (2002)的研究则证明了高水平领导-成员交换的员工更加可能在工作场所获得各种优势[5]。Liden和Maslyn(1998)的实证研究表明,领导-成员交换的四个维度均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主管对下属的绩效评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6]。

其中,领导行为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很大,几乎所有的领导行为维度都与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相关。Hui,Law和Chen(1999)的研究表明,领导-成员交换与利他行为、总体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正相关[7]。在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中,得到领导更多交换资源的员工会更有义务去回报领导,从而产生组织公民行为。高领导-成员交换的员工在高组织支持感的情况下,将会更加倾向于回报他们的领导和组织,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组织公民行为会得到领导和组织的认可。

有关领导-成员交换和绩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指出,较高的领导-成员交换可以导致员工较高的自我效能评价和组织认同感,从而有利于团队目标的达成。Organ(1989)指出,员工在高水平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中,更有可能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来,从而有利于工作绩效[8]。然而,尽管高领导-成员交换的员工更倾向于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高绩效,并对组织更加忠诚,但是如果员工感觉不到来自组织的支持,他们将会把领导的行为看成是领导个人的魅力和业绩,从而只对领导个人忠诚,而并非对组织忠诚。因此,只有在高组织支持感的情况下,员工才会更加倾向于把组织与领导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努力回报他们的领导和组织,对组织更加忠诚,同时相信自己的组织公民行为会得到领导和组织的认可。但是,以上关系并没有得到实证研究的证实。

基于以上文献,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组织支持感与领导-成员交换显著相关。

假设2:组织支持感对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有正向影响。

假设3: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假设4: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3个不同的国营科研单位共发放400份问卷,其中员工问卷和主管问卷各200份。回收326份,其中员工问卷回收166份,主管问卷回收160份,回收率为81.5%。其中,有效配对数据160对。

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6.3%,女性占43.7%;20-30岁者占21.5%,31-40者占40.7%,41-50者占26.8%,50岁以上的占11%;工作年限2年以下的占4.8%,2-5年的有10.6%,5-10年的有23.6%,10年以上的有61.1%;已婚被试有92.8%,未婚者占6.2%,其他为1%。

2.2研究程序

调查问卷是由研究者现场发放给被调查对象,并且对主管与员工分别进行问卷的填写与收集。为了收集配对数据,事先将主管与员工的问卷进行编码,例如“Aa003”,A代表部门,a代表工作小组,003代表某位员工。研究者先将问卷发给员工的直接领导,解释问卷说明和编码要求,请领导帮助完成编码,然后针对领导的编码,研究人员在员工的问卷上做相应的编码。

所有的问卷上都附有问卷说明,问卷说明上强调了此问卷只是用于学术研究,且所有问卷上的信息都会保密,调查对象自愿参与调查,同时数据结果可以在研究结束后回馈给各个单位等。参加调查者没有任何报酬。调查时间为员工20分钟,领导40分钟。

2.3研究工具

对组织支持感的测量,使用的是Eisenberger等

114 --

(2011年8月)

第8期中国科技论坛

表2

各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及相关矩阵

注:*p<0.05,**p<0.01,***p<0.001

表1

组织公民行为因素分析表(n =160)

(1986)所开发的POS 量表的简短版本,共9个条目[9]。此量表测量的是员工对于组织的评价,以及组织可能会采取的影响员工身心健康的行动。本研究中组织支持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5。

对领导-成员交换的测量,采用的是Liden ,

Wayne 和Stillwell (1993)对LMX-7量表的修订版

本,共7个条目(item )[10]。本研究中领导-成员交换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8。

研究采用领导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和绩效评价进行最后的统计分析。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的测量,采用的是Williams 和Anderson (1991)的量表,共21个条目,14个条目测量组织公民行为,7个条目测量工作绩效[11]。组织公民行为量表的两个分量表OCBI 和

OCBO 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分别

为0.81和0.78。工作绩效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5。

本研究中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等。鉴于调查对象在婚姻状况、学历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同质性,数据分析时主要将年龄、性别和工作年限三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3

研究结果

3.1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采用Amos7.0对各变量(工作绩效、组织

公民行为、组织支持感、领导-成员交换)进行因素分析。其中组织支持感、领导-成员交换和工作绩效都是一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CFA )结果,均显示了较好的数据拟合程度。组织支持感的因子负荷在

0.58-0.82之间,领导-成员交换的因子负荷在0.62-0.90之间,工作绩效的因子负荷在0.66-0.83之间。

因此这三个变量的结构效度得到验证。

为了进一步确立组织公民行为和组织承诺量表的区分效度,我们对这两个变量的量表进行了两次验证性因素分析。对于组织公民行为,我们比较了一维度模型与两个维度模型:利于个人的组织公民行

为(OCBI )和有利于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OCBO ),结果参见表1。

根据表1中所列χ2/df 、GFI 、NFI 、CFI 、RMSEA 等指标可以看出,组织公民行为二因素模型比一因素模型得到了更好的支持,拟合程度较好。

3.2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中列举了本研究中各变量的相关矩阵。组

织支持感同领导成员交换显著相关,假设1得到证实。另外,组织支持感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等变

量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领导-成员交换与组织公民行为也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3.3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采用回归的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首先,

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工作年限后,我们检验了本研究的主要变量,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对几个工作结果变量的预测作用。表3列举了以组织支持感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组织支持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分析中,性别、年龄和工作年限对OCBI 均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性别对

OCBO 有比较显著的影响(p<0.01);组织支持感对OCBI 影响的主效应比较显著(p<0.01),对预测OCBI 做出了新的贡献,解释的方差变异量增加了7%。组织支持感对OCBO 的主效应也十分显著(p<0.001),对预测OCBO 做出了新的贡献,解释的方差

变异量增加了27%。

对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显示,人口统计变量没有影响,但是组织支持感的主效应十分显著(p<

0.001),对预测工作绩效做出

了新的贡献,解释的方差变异量增加了13%。因此,假设2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支持。

针对调节作用的层级回

115--

中国科技论坛

(2011年8月)第8期

注:*p<0.05,**p<0.01,***p<0.001

表4

组织支持感调节领导-成员交换与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间关系的多层回归分析结果

归分析结果请参见表4。结果表明三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有利于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OCBI )的影响均不显著;自变量领导-成员交换的主效应非常明显(p<0.001),调节变量组织支持感对预测OCBI 没有显著的作用;但是领导-成员交换*组织支持感的交互作用对预测OCBI 做出了新的贡献,主效应非常

显著(p<0.001),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11%。

图1是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和OCBI 的调节作用图。如图1所示,随着领导-成员交换水平的提高,员工做出有利于个人的组织公民行为的水平也相应提高,并且组织支持感越强的员工所表现出的有利于个人的组织公民行为越多。所以,组织

表3

组织支持感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结果

注:*p<0.05,**p<0.01,***p<0.001

116--

(2011年8月)

第8期中国科技论坛

图2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和工作绩效的调节作用

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和OCBI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从表4可以看出,性别对OCBO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p<0.05),但其他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OCBO没有显著的影响;领导-成员交换的主效应非常明显(p<0.001),组织支持感的主效应也十分显著(p<0.001),对预测OCBO做出了新的贡献,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18%;最后将领导-成员交换和组织支持感的交互作用引入回归,结果表明,领导-成员交换和组织支持感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

因此,假设3得到部分支持。

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分析也列在表4之中。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和工作年限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领导-成员交换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显著(p< 0.05),组织支持感对工作绩效的主效应十分显著(p<0.001),领导-成员交换*组织支持感的交互作用比较显著(p<0.01),对预测工作绩效做出了新贡献,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4%。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结果,绘制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和工作绩效的调节作用图。如图2所示,随着领导-成员交换水平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也得到提高,且组织支持感越强的员工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工作绩效。所以,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和工作绩效具有调节作用。

因此,假设4得到支持。

4讨论

4.1组织支持感对工作行为变量的直接影响作用

本研究以科研工作者为样本,检验了组织支持感与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及相互的影响作用。针对与领导-成员交换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显著相关,即随着科研工作者组织支持感的增强,他们知觉到的领导-成员交换水平会越来越高,然后会很自然地将这种组织支持的来源归结为领导尤其是直接主管对自己的赏识,因此科研工作者感知到的领导-成员交换水平则会相应提升。同时,当他们得到来自组织的越来越多的资源和支持时,领导会更加关注这样的下属,从而给予科研工作者更大的支持,那么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各种交流和沟通将会越来越频繁,交换的质量和水平都会越来越高。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Wayne等(1997)也证实,领导更愿意和高组织支持感的员工建立起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12]。另外,Masterson,Lewis,Goldman和Taylor(2000)[13]以及Wayne等(2002)[14]也都证明了组织支持感与领导-成员交换之间的相关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对组织公民行为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两个维度的预测作用都十分显著。随着科研工作者组织支持感的增强,员工得到了来自组织的更多资源支持和精神关怀,感觉自己是组织中的重要成员,主体责任感增强,从而更愿意去帮助他人、维护组织的正常运转秩序等,做出更多的有利于个人和组织的角色任务外的事情。所以,组织支持感的提升会显著地促进科研工作者组织公民行为的产生。Kaufman等人(2001)的研究也证实了,当科研工作者有较高的组织支持感时,会对OCBO和OCBI均有正向的影响,同时组织支持感对OCBO的影响会大于对OCBI的影响[15]。本研究的结果与该研究的结论相契合。

本研究证实了科研工作者的组织支持感对工作绩效有着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Eisenberger等(1986)指出,拥有高组织支持感的科研工作者会以

图1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和OCBI 的调节作用

117 --

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8月)第8期

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或组织行为来回馈组织,进而产生高绩效[9]。本研究的结果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科研工作者组织支持感的增强,他们感觉受到了重视和认可,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增,同时科研工作者手头可以支配的资源更多了,同事甚至直接主管也会因此更加欣赏他们,从而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进而提升工作绩效水平。

4.2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行为与工作结果变量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证实,领导-成员交换对有利于个人的组织公民行为(OCBI)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且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和OCBI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与Kaufman等人(2001)的结论一致[15],即当科研工作者有较高的组织支持感时,会对OCBO和OCBI均有正向的影响。

随着领导-成员交换水平的提升,科研工作者做出有利于个人的组织公民行为的动机越强水平越高,同时,组织支持感越高的科研工作者做出有利于个人的组织公民行为的水平越高。相反,组织支持感低的科研工作者做出有利于个人的组织公民行为的水平比较低。由此可见,随着领导-成员交换水平的提高,组织支持感对OCBI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组织支持感高的科研工作者,感受到组织对他的重视和关怀,得到了很多组织给予的资源和帮助,因此主人翁意识和主体责任感都得到了增强。在领导-成员交换水平和质量比较高的情况下,会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帮助身边的同事或者做更多的有利于个人的工作,从而产生了更多有利于个人的组织公民行为(OCBI)。而组织支持感低的科研工作者,往往没有得到组织过多的关心和帮助,久而久之,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对组织的疏离感,对组织的归属感也会降低。这些科研工作者的主体责任感会比较低,即使在领导-成员交换水平较高的时候,也不会愿意或者根本不会想到去做一些自己任务和职责范围之外的事情,所以他们做出的有利于个人的组织公民行为也会比较少。

领导-成员交换对OCBO有十分显著的预测作用,即随着领导-成员交换水平的提升,科研工作者更有可能做出有利于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OCBO),然而组织支持感对OCBO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这一结果与本文最初的假设相反,说明组织支持感的增强并不能保证科研工作者做出更多的有利于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OCBO)。而Kaufman等人(2001)指出组织支持感对OCBO的影响显著,甚至会大于对OCBI的影响[15],由此可见,本研究结果与之相反。一种可能的解释为,虽然随着领导-成员交换水平的提升,科研工作者成为领导的“圈内人”,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帮助,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从而有余力也更有责任感去帮助其他的同事,或者去做一些有利于组织的事情;但是随着领导-成员交换水平的提高,组织支持感高的科研工作者并没有比组织支持感低的科研工作者做出明显更多的有利于组织的行为(OCBO),所以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和OCBO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本研究结果表明,领导-成员交换对工作绩效有着正向影响,这与Liden,Sparrowe和Wayne(1997)[4]的研究结论一致。而且,本研究还发现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显著的调节作用。随着领导-成员交换水平的提升,科研工作者获得了来自领导尤其是直接主管的更多的资源和帮助,科研工作者与领导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加全面和频繁,因此而表现出更高的工作绩效水平。随着领导-成员交换水平的提高,组织支持感较高的个体,由于得到了来自组织和领导的双重资源和帮助,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绩效水平相对较高;而组织支持感较低的个体,即使得到了领导的关怀与重视,仍然觉得自己是组织中不太重要的角色,这样的科研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不会太高,他们的工作绩效水平则相对较低。因此,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5结论

本研究主要围绕着组织支持感这一变量进行了其对领导-成员交换和一些结果变量的影响分析。研究以科研工作者为样本,通过检验组织支持感与领导-成员交换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明确了科研工作者与组织、与领导之间的两种交换关系彼此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和显著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科研工作者在不同水平上的交换关系。另外,本研究不但证实了组织支持感对组织公民行为与工作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更重要的是,首次用中国的数据证实了对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与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确了在科研工作者队伍中组织支持感对领导-成员交换的影响,及对工作

118 --

(2011年8月)

第8期中国科技论坛

结果变量的预测作用。填补了理论上组织支持感对领导理论的调节作用的空白,丰富了对领导-成员交换的调节变量的研究。通过本研究的结论,组织中的管理者应该更加注重科研工作者对组织支持的感知及创造顺畅的领导-成员互动气氛。因此本研究对于组织内部管理,特别是领导力开发,科研工作者激励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如同绝大部分研究一样,本研究不无缺陷。首先,样本量比较少,有效配对数据只有160份,以致

数据的解释力有限。其次,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有些变量的数据拟合程度只是可接受但不是非常理想,因此,本研究所选取的变量条目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同时,本研究的设计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并不是科研人员独有的,因此未来的研究将着眼于更广泛地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数据,并对组织支持感、领导-成员交换与工作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辉,李晓轩,罗胜强.任务绩效与情境绩效二因素绩效模型的验证闭[J ].中国管理科学,2003,(4):79-84.[2]荣海.中国企业员工知觉到的组织支持的探索性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4

[3]陈志霞,廖建桥.组织支持感及其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研究进展[J ].人类工效学,2006,12(1):62-65.

[4]Liden R.C.,Sparrowe R.T.,Wayne S.J..Leader-member exchange theory:The past and potential for the future.In G.R.Ferris

(Ed.),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vol.15,Greenwich ,CT:JAI Press ,1997.[5]Dunegan K.J.,Uhl-Bien M.,Duchon D..LMX and subordinate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task characteristics [J ].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2002,17,275-285.

[6]Liden R.C.,Maslyn J.M..Multidimensionality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An empirical assessment through scale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8,24:43-72.

[7]Hui C ,Law K.S.,Chen Z.X..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the Effects of Negative Affectivity ,Leader-Member Exchange and

Perceived Job Mobility on In-Role and Extra-Role Performance:A Chinese https://www.sodocs.net/doc/128229570.html,anization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 ,1999:77.

[8]Organ,Konovsky.Cognitive versus affective determinant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1989,74(1):157-164.

[9]Eisenberger R.,Huntington R.,Hutchison S.,Sowa D..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1986,71:500-507.

[10]Liden R.C.,Wayne ,S.J.&Stilwell ,D.A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s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3,78:662-674.

[11]Williams L.J.&Anderson ,S.E.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s 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and

in-role behavior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17:601-617.

[12]Wayne S.J.,Shore L.M.,Liden R.C..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leader -member exchange:a social exchange

perspectiv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7,40:82-111.

[13]Masterson S.S.,Lewis K.,Goldman B.M.,Taylor M.S..Integrating justice and social exchange:the differing effects of fair

procedures and treatment on work relationship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43:738-748.

[14]Wayne S.J.,Shore L.M.,Bommer W.H.,Tetrick L.E..The role of fair treatment and rewards i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leader-member exchange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2,87:590-598.

[15]Kaufman Stamper ,Tesluk.Do supportive organizational make for good corporate citizenship [J ].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 ,

2001,8(4):436-449.

(责任编辑刘传忠)

119--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组织 1、识记: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领会:说明组织涵义的六个要点 1)组织是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 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 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 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 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二)行为 1、人的行为的概念: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侠义的行 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2、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 行为 实质 (三)组织行为学 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 工作的心理活动 ....规律性的科学。 ....和行为反应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 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 研究方法: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原理,说明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性 研究目的: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的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展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简单的说就是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四)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 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是由组织行为学的实质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做决定的。 (1)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是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 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个案研究法 2.气质 3.群体 4.组织文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备选芦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 B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 B )。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3.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 A )。 A.惩罚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4.某公司年终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C )o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5.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B )。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6.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 D )。 A.贫乏型 B.任务第一型 C.俱乐部型 D.团队式 7.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并与他们共同制定计划、设置目标、改进和检查工作,这种领导风格屈于什么类型( D ) A.专权独裁式 B.温和独裁式 C.协商式 D.参与式 8.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 ( D )。 A.分化一整合组织结构 B.项目组织设计 C.距阵式组织设计 D.自由型组织结构 9.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C ) A.社会功能 B.成员受益程度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个案研究法 2.气质 3.群体 4.组织文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备选芦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 B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B )。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3.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 A )。 A.惩罚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4.某公司年终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C )o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5.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 B )。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6.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 D )。 A.贫乏型 B.任务第一型 C.俱乐部型 D.团队式 7.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并与他们共同制定计划、设置目标、改进和检查工作,这种领导风格屈于什么类 型?( D ) A.专权独裁式 B.温和独裁式 C.协商式 D.参与式 8.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 D )。 A.分化一整合组织结构 B.项目组织设计 C.距阵式组织设计 D.自由型组织结构 9.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C )

内蒙古党校研究生《组织行为学》复习题 参考答案

内蒙古党校研究生《组织行为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人理论的要点。 答:社会人人性理论是由梅奥教授在霍桑工厂实验后提出的一种人性理论,梅奥教授认为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人是组织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组织成员有着复杂个性与复杂的社会需求的“社会人”。 2、简述权威服从心理产生的可能原因。 答:权威服从心理产生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人们倾向于做别人做的事或者别人要求自己做的事,从而使自己能被社会接受和承认;其次,如果在一个模糊的情境下人们会更相信其他人关于适当和正确行为方式的暗示,更可能会按照专家或者可靠的消息传达者告诉他们的方法做事情;另外,有关研究表明,人们服从权威实际上是人们固有习惯的一部分,这些习惯是人们从小在不同的环境中习得的,这就是绝对服从权威;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人们可能对不服从感到很迷惑,从而导致服从权威。

3、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斯金纳的强化激励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只要改变人的行为后果就可改变人的行为。“强化”在管理中有四种方式:正强化是指组织成员的某行为产生时,组织加以肯定,从而加强其行为;负强化是指组织成员的某行为产生时,组织加以否定,从而减弱其行为;自然消退是指在组织成员的某一行为产生时,组织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视若无睹,使组织成员的这一行为受到冷淡对待而自然消失;还有一种是惩罚。从强化的时间安排上有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 4、简述从众效应的根源。 答:从众效应的根源是,首先,在群体中,由于个体不愿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从而让自己感到焦虑、被群体孤立;其次,从众也源于一种群体对个体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5、简述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要点。 答: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要点是,认为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所受到的待遇的公平性的影响。公平比较过程中,组织成员不仅将自己所受到的待遇与同事的待遇进行比较,而且将自己所受到的待遇与社会标准进行比较,同时进行自我的比较。当一个人认为所受到的待遇不公平的时候,

组织行为学二历年真题

阿《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 第1 章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一、单选题 1、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 C )。A.社会学 B.管理学 C.组织行为学 D. 市场营销学 2、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所进行的研究是( B )。 A.工作研究 B.理论性研究 C.应用性研究 D.描述性研究 3、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设有控制组并对研究条件方面进行最大程度控制的研究方法是( C )。 A.案例研究 B.现场研究 C.实验室研究 D.文献研究 4、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 C )。A.社会学 B.管理学 C.组织行为学 D. 市场营销学 5、以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过程为目的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称为 ( A )。 A.描述性研究 B.预测性研究 C.归纳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6、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人是( A )。 A.泰罗 B.赫兹伯格 C.莉莲·吉尔布雷斯 D.马科思·韦伯 7、在生产管理中,创制了运用线条图来对产品活动进行计划调度和控制的人是( B )。 A.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B.亨利·甘特 C.泰罗 D.亨利·福特 8、组织理论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近代组织理论的理论依据是 ( C )。 A.马科斯·韦伯的理论 B.亨利·法约尔的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9、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主张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还著有《新教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著作,因此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的是( C )。 A.法约尔 B.泰罗 C.马科思·韦伯 D.亨利·甘特 10、法约尔没有提出的理论或观点是(B)。A.经营六职能B.行政管理理论C.14 条管理原则 D.管理五要素理论 11、为了克服由于命令的统一原则而产生的信息传递的延误,专门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的“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这项设计的提出者是( B )。A.厄威克 B.法约尔 C.明茨伯格 D.韦伯 12、斯隆对现代管理的最大贡献是( C )。 A.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的“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 B.首先采用了现代化的大规模装配作业线 C.设计出了一种组织模式,使集权和分权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平衡 D.进行了工时和 动作研究 13、只讲具体的人、物和案例,缺乏理论概括的理论派别是( A )。 A.经验主义管理学派 B.经理角色理论 C.古典管理理论 D.社会系统理论 14、按照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 B )。 A.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B.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C.决策方面的角色 D.其他角色 15、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提出者是(B)。A.亨利·甘特B.马克思·韦伯C.玛丽·福

武汉大学2013年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库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库 组织行为学人民大学出版社罗宾斯第12版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复习题P31 1、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角度,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 3、什么是组织?家庭单元是否是一个组织?请解释。 8、组织行为学模型中的三种分析水平是什么?它们相互之间有关系吗?如果有,是什么样的关系? 讨论题P31 1、对比有效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管理者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实践中的管理者有什么意义? 第2章个体行为的基础 复习题P59 2、为了确保个体具备有效地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恰当能力,应做哪几步工作? 5、对比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之间的差异。 讨论题P59 2、针对良好的能力与工作的匹配和良好的人格与组织的匹配两种情况,你认为哪种情况更可能导致成功?请解释你的理由。 第3章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复习题P84 1、对比态度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 2、什么是认知失调,它与态度之间有什么联系? 3、什么是自我知觉理论?它怎样提高我们对行为的预测能力? 5、管理者如何帮助员工,使他们做好准备愿意与自己不同的同事共同工作? 第4章人格与价值观 复习题P117 1、什么是人格? 3、描述大五模型中的各项因素。哪一项因素在预测行为方面最有价值?为什么? 8、霍兰德划分的六种人格类型是什么? 9、什么是人格—工作匹配?它与个体—组织匹配的区别是什么? 讨论题P117 3、某一天你的老板表现出一副紧张、急躁、好争辩的样子;另一天,他又表现出一副平和和放松的样子。这是否表明人格特点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第5章知觉和个体决策

2、什么是归因理论?它在解释组织行为方面有什么意义? 3、我们对自己活动的知觉与对他人活动的知觉有什么差异? 6、什么是锚定偏见?它是如何影响决策制定的? 7、什么是易获性偏见?它是如何影响决策制定的? 讨论题P150 2、一名员工在分配给他的工作上完成得不够好。请解释该员工的管理者会使用什么样的归因过程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判断。 第6章基本的动机概念 复习题P183 2、X理论和Y理论对动机的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3、比较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4、描述麦克莱兰提出的三种需要。它们与员工的行为有什么关系? 5、解释认知评价理论。它在管理实践当中有何作用? 讨论题P183 1、“认知评价理论与强化理论和期望理论相互矛盾。”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加以解释。 第7章动机:从概念到应用 复习题P210 4、解释在质量圈中员工和管理者的角色是什么? 10、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员工的努力水平? 第8章情绪和心境 复习题P240 1、情绪和心境的异同是什么? 5、什么是情绪劳动?为什么它对理解组织行为学很重要? 第9章群体行为的基础 复习题P275 2、哪些因素可能会激发你加入一个群体? 3、描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4、什么是霍桑研究?他们告诉我们有关群体行为的哪些内容? 8、什么时候群体会比个体做出更好的决策? 讨论题P275 3、“群体的内聚力越强,生产率就越高。”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明你的理由。 第10章理解工作团队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判断题(下列说法对者在题前括号打“√”,错者打“X”,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认知是指个体对感觉器官对感知的信息进行翻译、理解、判断、抽象的过程。(X )2、根据相互作用的观点,包括企业在的组织冲突是弊大于利。 (√)3、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中学习的,榜样的影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 (√ )4、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X )5、弗隆姆的期望理论是建立在组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有“做”与“不做”的决定权基 础之上的。 (X )6、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向我们揭示出: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与在动机总是一致的。(√)7、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和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因此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8、员工对自己所在组织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称为组织认同感。 (X )9、“因是根据”,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将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因才是客观有效的认识。(√)10、心理契约的破坏会导致雇员责任的减少。与离职率成正相关,与信任、工作满意和留职意愿呈负相关。严重破坏时,雇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具有交易性。 (X )11、所有的任务型群体都是命令型群体。 (X )12、群体凝聚力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凝聚力高的群体将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为有效。 (√)13、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以思想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而技能是人们在理论与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基本动作方式,是一种操作技术,以行为方式的形式为人所掌握。(√)14、社会惰化效应说明了群体规模的增大是与个人绩效负相关的,代表的是一种协同效应。 (√)15、虚拟组织从组织外部寻找各种资源,来执行组织的一般职能,如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等,而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上。 二、单项选择题(将每题最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每小题1.5 分,共30 分) 1、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外显行为的规律性,最为必须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人类学 D、伦理学 2、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心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最先产生()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A、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B、按人的行为模型 C、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D、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4、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第一印象效应 D、定型效应 5、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 A、尊重需要 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6、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组织行为学答案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 2、个体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3、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 的学科。 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 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造成知觉错误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四种:知觉防御、 首因效应(成见)、晕轮效应和投射 。 6、提出Y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里格,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归因 理论。 7、一般认为,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整体结构系统,主要由个性倾向性 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组成。 8、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 9、创造性行为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综合各方面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 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0、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组织环境、和社会 环境。 11、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 道路。 12、有效的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应该遵循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13、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14、群体规范具有的基本功能有:群体行为的标准功能、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群体 行为的评价功能和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 15、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 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16、群体压力实质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就会产生与群体 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即表现出某种从众行为。 17、按照沟通的表现形式来分,沟通可以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18、按照沟通的方向来分,沟通可以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19、按照组织的结构特征来分,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 20、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因素和交往因素。 21、合作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合作有两种形式,即分工和互 助 。 22、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主要有:动机、威胁、信息沟通、个性特征和组织文化 。 23、冲突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潜在的对立或失调,认知与个性化、行为意向、行为及结 果 24、领导的特点有:示范性、激励性、互动性和环境适应性。 25、领导就其功能而言有:创新功能、激励功能、组织功能、沟通协调功能和服务功能。 26、领导的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资源控制权、奖惩权和专长权。 27、领导素质一般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

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070 课程代码:01880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工商管理;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一、单项选择题 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B) A.观察法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2.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A)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3.如果职工A认为自己同职工B相比,所得报酬偏低了,觉得很不合理,因为自己与B 作出的贡献是一样大的。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4.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A)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同质群体 B.异质群体 C.混合群体 D.简单群体 5.“途径——目标”理论是(B)提出的。 A.菲德勒B.豪斯 C.布莱克 D.弗洛姆和耶顿 6.某组织中设有一管理岗位,连续选任了几位干部,结果都是由于难以胜任岗位要求而被中途免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是(C)。 A.组织设计没有考虑命令统一的原则 B.组织设计没有考虑例外原则 C.组织设计忽视了对干部的特点与能力予以要求 D.组织设计没有考虑到责权利对应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7.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BD)。 A.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

C.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 E.多层次性 8.按占优势的心理机制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何种(ACDE)。 A.理智型 B.内倾型 C.情绪型 D.意志型 E.中间型 9.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生理需要满足后还有(ADE)。 A.成就需要 B.生存需要 C.安全需要 D.权力需要 E.社交需要 10.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ABCD)。 A.安全需要 B.情感需要 C.尊重和认同需要 D.完成任务的需要 E.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 11.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是(ABC)。 A.职位权力 B.任务结构 C.上下级的关系 D.个性结构 E.环境结构 12.中华商务中心是一家合资企业,以物业经营为主要业务。目前写字楼租户272家,公寓租户426家,商场租户106家。公司在总经理下设有物业部、市场部、财务部、人事部、公交部、业务发展部等部门。物业部门设置了写字楼管理部、公寓管理部、商场管理部以及其他配套部门。试问,其整个公司和物业部内部的组织结构设计分别采取了哪种部门化或部门划分形式?(AB) A.职能部门化 B.顾客部门化 C.均为职能部门化 D.均为顾客部门化 E.地域部门化 三、判断对错题 13.现代社会里遍地都有组织。(对) 14.态度是天生的。(错) 15.根据期望激励理论,唯有增加职工的工资才能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错) 16.研究发现,在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的多少与群体绩效之间成反比关系。(错)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C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D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C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C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B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A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B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D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C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D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C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和性质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和性质 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的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立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行为的概念 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映。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映规律性的科学。 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 1. 2.,增加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3.,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4.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 6. (知人本质,环境绩效)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 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 A能力、性格等的知觉。 B的知觉。 C D的知觉。 知觉防御是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 晕轮效应是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x理论与y理论 (A)x理论认为: 1; 2,希望奉命而为; 3)一人中心(对自身的经济安全看得很重);

4 5 (理性而“必”抱成“就”) (B) y理论认为: 1)人并非 2。 3)个人组织 4,自理能力。 5 6)大多数人有较高的 (“多”责结合,两力自成) 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特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的特性 ●态度的社会性——人的态度都产生于社会中,并指向和作用于社会。 ●态度的针对性 ●态度的协调性 ●态度的稳定性 ●态度的两极性 ●态度的间接性 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 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 寻找机会及时 同员工一起 (改创“意”,“利”目标) 个性概念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个性差异与管理 a)知人善用。 b)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 c)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 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绪论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①跨学科性 ②系统性 ③权变性 ④实用性 ⑤科学性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 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要对上述三个 层次的心理与行为进行预测、引导和控制,以便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更有效地实 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大块:个人 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 及领导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 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一)心理学 (二)社会学 (三)社会心理学 (四)人类学 (五)政治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 1

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工业心理学 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书中论述了用心理学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员工等问题。 (三)工业社会心理学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支持“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使建立在群体理论之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真正 起步。 (四)管理心理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于1958年出版了经过系统研究的著作《管理心理学》,之所以这样命名该书,就是想引导读者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引导、管理和组织一大批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务。 (五)组织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在其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又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进一步将管理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扩大到组织心理的研究。 (六)组织行为学产生 随着这一学科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组织研 究的演变,其研究和实验的机构也发生了 变化。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 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为管 理提供了一系列原理和方法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 第二,强调独裁式管理。 第三,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组织职 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 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 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 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 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2

组织行为学 山大考试题库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 一、名词解释 1、情绪和情感 标准答案是: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2、工作生活质量 正确答组织中的所有人员,通过与组织目标相适应的公开交流渠道,进而有权影响组织决策,改善自己的工作,导致人们更多的参与感,更高的工作满意感与更少的精神压力的活动过程与水案:平。 3、个性 标准答案是: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识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M=E* 标准答案是:期望理论的公式。激励水平=期望值效价 5、需要 标准答案是:个体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感到欠缺某种东西而又力求满足时的心理状态。 6、群体规范 标准答案是: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准则 二、案例分析题 7、第五治金设计院 第五冶金设计院是一个大型综合单位,建院很早,兵强马壮,专门承包冶金系统各公司、厂、矿的大、中型项目设计,以一贯的高质量设计得到本行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尊敬。 高级工程师马开宁是该院现任第一设计室主任,担当现职已有七八年之久,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也颇丰富,被视为本院骨干,前程不可限量。 本室内的第七课题组由八名男工程师组成,他们共同在该组工作多年,彼此感情融洽,关系密切。该组原组长教月前调任另一设计室当副主任,组长一职暂告缺,目前先有组内资历最深的贾克乐工程师代理 不久前,室内分配来一位新人苏黛薇,是刚从一所名牌工科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是本院首批分来的硕土之一,年方26,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朝气蓬勃,大方直爽。老马派她到七组,立即参加了某矿山机修厂扩建工程的设计工作。同时参加这项任务的,还有同组的另三位工程师:代组长贾克乐(38岁,在本院已工作了15年)、萨本柱(40岁,来本院也有10年之久)和蓝狄承 (32岁,来本院已8年). 小苏是初来乍到,但为能分到伍院工作,很觉高兴。她很喜欢分给她的设计任务,觉得担子虽不轻,但却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提高快,也表现了对她的器重,能充分运用她刚从学校学来的新知识,一展抱负。她在工作中埋头苦干,全身心都投到设计任务中。跟同组同事们的关系是友好的,不过无论上班时还是下班后,她很少跟他们有什么工作以外的非正式交往。小苏对工作很认真,碰上困难问题,她会自动加班到深夜,查文献,翻资料,上计算机室,总要尽快搞个水落石出。因为她这样坚韧不拔,再加上基础扎实,所学的知识又新,所以总是比别的同事早好几天就完成了分给她承担的那部分设计任务。她是闲不住的,总说:"我有使不完的劲。"任务一完,就坐立不安,总是又去找马主任要新的任务干。有时,她就问

组织行为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 B)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实验性学科 D.综合性学科 2.以下不属于 ...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实验法的是( C ) A.现场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准实验法 3.把能力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划分的标准是( C ) A.差异性 B.倾向性 C.适应性 D.独立性 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D)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需要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能力 5.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A ) A.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设计 D.事业生涯选择 6.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A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型群体 D.任务型群体 7.群体规范可以规划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这是群体规范的( B ) A.标准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动力功能 8.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是( C ) A.角色知觉 B.角色规范 C.角色同一性 D.角色期待 9.有他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 ) A.群体促进效应 B.群体凝聚效应 C.群体协同效应 D.群体互动效应 10.心理学家舒兹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 B ) A.尊重需求 B.感情需求

组织行为学资料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人的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可控性,人的行为实 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作用的结果。 ●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组织行为学是把人的 心理和行为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的。 ●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 ●研究目的: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 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扬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的地实现组织目标。 ●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1,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和方法,可使管理者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变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领导问题是影响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人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领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边缘性: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其中个体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两重性: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 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 工业心理学:是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来分析工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领域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大系统,它从人力的 投入开始,通过依次的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人力的产出为止。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 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研究的基本过程1、观察和实验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第一章概述 ★目的和要求 本章概括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作为全课程的引论与向导。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并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学习目的与目标 一、定义组织行为学 二、明确组织行为学中的基本行为准则 三、描述组织行为学的三个目标 四、列举管理者使用组织行为学概念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会 五、列举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相关的学科 六、描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术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难点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因此在了解学科术语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认识。同时逐步掌握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 ★教学内容 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学科。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案例导入 你对人的心理了解多少? 弗洛伊德 本我:是内心深处最本质的想法,是潜意识,表现为情绪; 自我:是心灵的检察官和思想工作者,表现为理智、文化与修养; 超我:是心灵的“外部环境”,表现为法律、道德与习俗,即中国传统文化中“慎独”的境界。 讨论: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一、个体行为:核心问题是沟通与文化 “其实,我同意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口气和态度”。这体现了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感性的心理状态之间的距离,表现为心灵之间的距离。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6版)的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至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4章情绪与心境 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情绪和心境是什么★★★ 1.情感、情绪和心境的区别与联系(见表4-1) 表4-1情感、情绪和心境的区别与联系 2.对情绪的研究 (1)许多研究者曾试图把众多情绪限定在一个更基础的情绪集合中,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分出基本的情绪毫无意义。 (2)心理学家试图通过研究面部表情来识别基本的情绪,但却发现这一过程相当困难。 (3)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永远不可能在基本的情绪集合方面达成一致,甚至在是否存在基本情绪这样的问题上也无法达成一致。

(4)许多研究人员都认同以下六种基本且普遍的情绪——愤怒、害怕、悲伤、快乐、厌恶和惊奇。在这一系列的情绪中,两种情绪越是邻近,就越有可能被混淆。 3.情绪的作用 (1)对理性思考很重要。 (2)反映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3)道德判断更多受情绪而不是认知的影响,但通常我们的观点与此相反,尤其是当这些判断与群体成员相一致时。 考点二:情绪劳动★★★★ 情绪劳动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与人交往时表现出符合组织要求的情绪。与情绪劳动有关的概念,见表4-2。 表4-2与情绪劳动有关的概念 考点三:情感事件理论(见表4-3)★★★★★

表4-3情感事件理论 考点四: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是一个人感知自我和他人情绪、理解这些情绪的意义、在传递模型中相应调节自己的情绪的能力。 1.情绪智力的支持意见 (1)直觉吸引力。 (2)情绪智力可以预测重要的指标。 (3)情绪智力有生物基础。 2.情绪智力的反对意见 (1)定义有争议。 (2)无法测量。 (3)情绪智力只是换了种说法的人格。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 一、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6分。对题中的说法做出是“正确”或还是“错误”的判断,并将判断的结果写在答题纸上) 1.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Y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的反映。X 3.根据波特——劳勒模型,激励的程度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的吸引力。Y 4.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密切,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影响不断扩大。X 5.领导连续流理论认为:很难判断哪种领导方式是正确的,哪种方式是错误的,领导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某种领导行为。Y 6.集权和分权的统一的关键是上级和下级之间通过直接的交流渠道而形成的联结关系。X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7.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 B ) A. 观察法 B.调查法 C. 实验法 D.测验法 8.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C) A. 能力低下 B.一般能力 C. 天才 D.才能 9.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着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 B ) A.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 升华的行为反应 C. 反向的行为反应 D.放弃的行为反应 lo.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 C) 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 B.高凝聚力低生产率 C. 低凝聚力高生产率 D.低凝聚力低生产率 11.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 B )提出的。 A.勒温 B.坦南鲍母和施密特 C.利克特 D.豪斯和沙特尔 12.某公司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制定了重组计划,该计划准备在全国六大地区设立经销办事处(营业所),所有办事处都用电脑直接与中央数据库联网。这意味着该公司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 B) A.集权化 B.分权化 C.部门化 D.矩阵化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1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ABD ) A. 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 C. 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 E.多层次性 14.人的行为特征有(ABCDE ) A.自发的 B.有原因的C. 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 E.可改变的 15.以下做法中,属于自然消退强化方法的有(BDE ) A.员工出现失误时,给以记过处分 B.对爱打小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 C. 员工表现出色时,给他发奖金 D.对请客送礼者,拒之门外 E.对喜欢奉承拍马屁者,冷脸相待 16.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BCDE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