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

东汉人梁鸿,字伯鸾,原籍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年轻时家里很穷,由于刻苦好学,后来很有学问。但他不愿意做官,和妻子依靠自己的劳动,过着俭朴而愉快的生活。

梁鸿的妻子,是和他同县孟家的女儿,名叫孟光,生得皮肤黝黑,体态粗壮,喜爱劳动,没有小姐的习气。据说,孟家当初为这个女儿选对象,很费了一些周折。三十岁了还没出嫁。主要原因倒不在于一般少爷嫌她模样儿不够娇,而在于她瞧不起那些少爷的一副娇模样。她自己提出要嫁个象梁鸿那样的男子。她父母没法,只得托人去向梁鸿说亲。梁鸿也听说过孟光的性格,便同意了。

孟光刚嫁到梁鸿家里的时候,作为新娘,穿戴得不免漂亮些,梁鸿一连七天都不理睬她。到了第八夭,孟光挽起发髻,拔去首饰,换上布衣布裙,开始勤劳操作。梁鸿大喜,说道:“好啊,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呢!”

据《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和孟光婚后,隐居在灞陵(今陕西长安县东)的深山里。后来,迁居吴地(今江苏苏州)。两人共同劳动,互助互爱,彼此又极有礼貌,真所谓相敬如宾。据说,梁鸿每天劳动完毕,回到家里,孟光总是把饭和菜都准备好了,摆在托盘里,双手捧着,举得齐自己的眉毛那样高,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鸿面前去,梁鸿也就高高兴兴地接过来,于是两人就愉快地吃起来。——这就是“举案齐眉”的故事。

古文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

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

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

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

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

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

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亦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耀,名孟光。

......

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

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译文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有权势的人相中了他的品性,有很多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全都拒绝不娶。

同县姓孟的有个女儿,长得又胖又丑还黑,力气大到能举起石臼,由于挑剔配偶一直没嫁,拖到现在有三十岁了。

父母问她原因,她说:“我想嫁象梁伯鸾那样贤德的人。”梁鸿听到这件事情后就向她下娉礼求婚。

她要求父母准备好布衣,草鞋,纺织用的筐缉绩这些用具。

到了出嫁的时候,开始她精心打扮之后进门,可七天过去了梁鸿却并没有搭理她。

梁鸿妻于是端跪在床边,说道:“私下曾听说过夫君高尚的品德,寥寥几句便就打发数位女子。我也曾回绝刁难过几位男子,如今却不知道为什么被你责怪,特地过来向你请教我的过失。”

梁鸿说道:“我想求娶的是那种朴实的,能勤俭持家的伴侣,是能够和我一起归隐到深山里生活的人。可现在的你衣着华丽,脸上涂满粉黛,怎么会是我梁鸿所希望找的那个人!”

梁鸿妻说道:“我这么做就是要考察你的节操而已。我也是有那能隐居深山的服饰。”于是将发髻梳成椎髻,穿上布衣,提着器具来到梁鸿面前。

梁鸿非常开心地说:“这才是我梁鸿妻子真正的样子,定然能够侍奉好我呀。”梁鸿为妻子定表字德曜,取名孟光。[1]

......

于是来到吴地。投靠到大家皋伯通门下,住在廊庑之内,受雇帮人舂米作为营生。

每天回家,妻子为他准备饭菜吃食,在梁鸿跟前从不仰视,总是把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到眉毛处,恭敬的侍奉梁鸿。

关爱尊重他人的小故事

关爱尊重他人的小故事 导读:古语是指将对方视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须重视的心态及其言行,现在已逐渐引伸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即无条件承认并接受对方所拥有的一切,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挑剔、指责和论断。关爱尊重他人的小故事汇总,欢迎阅读。 故事一、《买铅笔的商贩》 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故事二、《鲁迅的故事》 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故事三、《纪晓岚的幽默》

纪晓岚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进庙里,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见他衣履还整洁,仪态也一般,便招呼一声:“坐。”又叫一声:“茶。”意思是端一杯一般的茶来。 寒暄几句,知他是京城来的客人,赶忙站起来,面带笑容,把他领进内厅,忙着招呼说:“请坐。”又吩咐道:“泡茶。”意思是单独沏一杯茶来。经过细谈,当得知来者是有名的学者、诗文大家、礼部尚书纪晓岚时,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满脸赔笑,请进禅房,连声招呼:“请上坐。”又大声吆喝:“泡好茶。”他又很快地拿出纸和笔,一定要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禅院。纪晓岚提笔,一挥而就,是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方丈看了非常尴尬。 故事四、《张良拾履》 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一见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既已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走了1里远,又返回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很可以培养,过5天,天一亮你来等我。” 过了5天,张良来时,老人已先到,批评他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过5天,你再来等我。”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老人很高兴,送给张良一部书,并且告诉他说:

有效激励员工的十二个法则

有效激励员工的十二个法则 要想带好一个团队,首先要自己具备领导才能及专业素质,学习与提高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与大家分享。 一、榜样激励 为员工树立一根行为标杆 在任何一个组织里,管理者都是下属的镜子。可以说,只要看一看这个组织的管理者是如何对待工作的,就可以了解整个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表不正,不可求直影。”要让员工充满激情地去工作,管理者就先要做出一个样子来。 1、领导是员工们的模仿对象 2、激励别人之前,先要激励自己 3、要让下属高效,自己不能低效 4、塑造起自己精明强干的形象 5、做到一马当先、身先士卒 6、用自己的热情引燃员工的热情 7、你们干不了的,让我来 8、把手“弄脏”,可以激励每一个员工 9、在员工当中树立起榜样人物 二、目标激励 激发员工不断前进的欲望 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并且都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这种动机是行为的一种诱因,是行动的内驱力,对人的活动起着强烈的激励作用。管理者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可以有效诱发、导向和激励员工的行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0、让员工对企业前途充满信心 11、用共同目标引领全体员工 12、把握“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 13、制定目标时要做到具体而清晰 14、要规划出目标的实施步骤 15、平衡长期目标和短期任务 16、从个人目标上升到共同目标 17、让下属参与目标的制定工作 18、避免“目标置换”现象的发生 三、授权激励 重任在肩的人更有积极性 有效授权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巧。不管多能干的领导,也不可能把工作全部承揽过来,这样做只能使管理效率降低,下属成长过慢。通过授权,管理者可以提升自己及下属的工作能力,更可以极大地激发起下属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 19、不要成为公司里的“管家婆” 20、权力握在手中只是一件死物 21、用“地位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青春的心弦课堂练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青春的心弦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进入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差别就出来了。下面对女生和男生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男生比女生强 B. 女生比男生强 C. 男生女生各有所长,各自精彩 D. 男生女生一样 2.在中学时代,男女同学应“交往有度,纯化友谊”,这要做到() ①交往中要落落大方,掌握分寸②提倡群体交往、集体活动③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④禁止进行学习之外的交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 在校园生活中,男生女生和谐相处,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生女生恰当的相处方式是( ) A. 无拘无束,勿分性别 B. 主动热情,掌握分寸 C. 绝不主动,避免交流 D. 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4.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男生女生各有性别特点和优势②欣赏对方的优势可以不断完善自我③发现对方的优势可以相互取长补短④男生女生应相互理解、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和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写下男生女生各自的性别特征,大家发现用来形容女生最多的词是:善解人意、心思细密、情绪化。这说明( ) A. 这是所有女生都必然具备的性别特征 B. 这体现了人们对女性角色的期望和看法 C. 男生和女生的性别特征是完全不同的 D. 每个人都应符合性别刻板印象的要求 6.下列交往中,属于男女同学之间不正常、不健康的交往方式的是( ) A. 小刚与小红既是同学又是邻居,两人经常递纸条,单独约会 B. 小明与小丽既是同学又是邻居,他们经常在一起写作业 C. 班里的女同学遇到困难时,小军十分乐意帮助 D. 体育课上,小辉经常与班上的女同学一起进行锻炼 7.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于是家里男孩当女孩养和女孩当男孩养的情况不难见到。结果有些男孩长大了行为类似女生,经常遭人嘲笑,要经过艰难的抵抗,才能恢复“正常”。这说明我们( ) ①要正确认识性别角色,学会塑造自我形象 ②要平静而欣然地接受自己的青春期生理变化 ③要了解自己与异性的不同特点 ④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④ 8、“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地成熟,会过早地凋谢。我们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这说明() A.男女同学最好少交往 B.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C.男女同学交往时相互要有礼貌 D.男女同学交往要保持距离 9.爱情是每个人一生都会拥有的,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真正地了解爱情,并且

8个尊重人的故事大全

故事大全:8个尊重他人的小故事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之间最重要的没美德。尊重一个人对自身来说,是素质的体现。对他人来说,则是一定意义上的礼貌。 从古到今,关于尊重的故事有许许多多,在这里就列举一二。希望大家能从小故事中,获得启迪,尊重每一个身边的人! 故事一、《买铅笔的商贩》 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故事二、《鲁迅的故事》 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故事三、《纪晓岚的幽默》

纪晓岚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进庙里,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见他衣履还整洁,仪态也一般,便招呼一声:“坐。”又叫一声:“茶。”意思是端一杯一般的茶来。 寒暄几句,知他是京城来的客人,赶忙站起来,面带笑容,把他领进内厅,忙着招呼说:“请坐。”又吩咐道:“泡茶。”意思是单独沏一杯茶来。经过细谈,当得知来者是有名的学者、诗文大家、礼部尚书纪晓岚时,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满脸赔笑,请进禅房,连声招呼:“请上坐。”又大声吆喝:“泡好茶。”他又很快地拿出纸和笔,一定要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禅院。纪晓岚提笔,一挥而就,是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方丈看了非常尴尬。 故事四、《张良拾履》 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一见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既已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走了1里远,又返回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很可以培养,过5天,天一亮你来等我。” 过了5天,张良来时,老人已先到,批评他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过5天,你再来等我。”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老人很高兴,送给张良一部书,并且告诉他说:“读了这部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了。后10年你会发迹。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 天亮后,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兵书,叫《太公兵法》。张良得到这本书后。认真阅读,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据传说,13年后,张良跟随高祖路过济北,果真

尊重、关爱、赏识、激励

尊重、关爱、赏识、激励 ——浅谈问题学生的教育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或表现不佳,或学习不好的学生。有的称之为“德困生”、“学困生”,或统而称之为“问题学生”。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中,有的老师恨铁不成钢而粗言恶语,甚至拳打脚踢;有的老师感到头痛伤心而力不从心,有的干脆一言定其性曰:朽木不可雕也。我们认为这些都是错误的。国外有句教育名言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问题学生能否教育好,关键在老师。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问题学生如此,其它学生也不例外。“差”不是问题学生的本质,变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受到家长无端的训斥,甚至棍棒教育;有的由于教师缺乏正确教育方法;有的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佳,造成过重的思想负担,最终自暴自弃。我班上有这样一位问题学生:小学时由于父母离异,使其缺少家庭温暖,造成学习习惯不好,缺少自律,成绩不佳,再加上老师没有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教育方法生硬,挫伤了他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的内心对学校、对老师有了更多的敌意。然而我一次不经意的关怀,就让这个孩子“感受到了这里是生活的好地方”,从此差就慢慢向好的方面转化了。那是在一次全校集合开大会的时候,这个同学的坐姿是班里最好的,我就在这次集会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这个同学,并要求其他同学都象他学习。这只是我一个不经意的小表扬,没有想到这个学生不但在以后的集会中都是保持着优良的坐姿,还在其他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问题学生其实并不“差”,差的是我们的教育还缺少因人施教,我们的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成绩本身,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的需求和渴望。 那么,如何对待问题学生呢? 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多数人眼里,智力差就是问题学生,于是在许多方面,问题学生就被排斥到一种不公平的处境中。第一,分数竞争对问题学生的排斥。片面强调分数,把分数当作评判学生唯一的法宝,有些班主任考试后,单纯以学生成绩排名张榜公布,并且写明前十名和后十名,这种公布形式,对问题学生可以说是致命的一着,产生了沉重的精神压力。一个长期戴上失败者、落后者包袱的人,怎么振作精神、奋发向前呢?这种分数唯一就意味着对差生的一种不合理也不合情的排斥。我们要科学家,也要技术工人;我们要尖端人才,也要普通劳动者;我们要红花,也要绿叶。我们既要培养尖端人才,也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在教学过程的实

英语课堂应以生为本

英语课堂应以生为本 发表时间:2016-06-01T11:54:59.1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作者:管宁生[导读] 江苏省淮安市南闸职业中学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江苏省淮安市南闸职业中学223218 摘要: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者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成为他们寻找快乐、获取知识的殿堂。 关键词:英语课堂以生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然而怎样才能让素质教育的这些理论真正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深刻的贯彻和落实呢?这就必须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会学、乐学,才能使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一、更新教师的观念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我国教育界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什么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的。试想一个没有素质教育理论支撑的教师怎么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精神、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许多教师习惯了旧有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学是填鸭式、满堂灌,生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知。殊不知这种全方位的“关心”反而束缚了学生的双手,捆住了学生的思维,让本该生动活泼的学生唱主角的英语课堂变成了“一言堂”,变成了一潭死水。所以要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更新教者的观念。要通过学习、培训使素质教育的思想深入每位教师的灵魂,呼唤他们转变角色,做好课堂教学的“导演”,充分调动每位“主角”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使教学这台大戏越演越好。 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然而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学生过分地依赖教师,缺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缺乏批判和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不足,学生的主体失去了!面对这样的形势,就要求我们教者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要把他们看作是有血有肉的完整的生命个体。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让他们明白知识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只有通过自身分析和探索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教者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法,多运用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表现欲、自信心。要鼓励他们敢于批判、敢于提问,引导他们积极地从被动接受知识中走出来,真正成为想学、会学、善学的学生。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对于学习英语而言,兴趣尤为重要。当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一种精神需要。反之,如果学生要为每天机械枯燥地背单词、句型、语法所累,他就会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失去对语言的兴趣这一起码的要求,主体性的发挥又从何谈起。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就要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堂上要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到所教内容的情境中,鼓励学生多开口。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板着脸,动不动就批评打击,而应该多给学生微笑,化解他们心中的惧怕和胆怯。要多看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优点,支持他们大胆发言。由于英语教学的自身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多运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他们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多运用教学技巧,比如简笔画、多媒体课件,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只有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四、实施因材施教原则 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可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学生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这一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承认。如果不认可这一点,而是想让学生都成为听话的乖娃娃,把他们都培养成千篇一律的“圆脑袋”,那就会扼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而解决这个问题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要因材施教,不这样做就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对英语的接受能力、对知识点把握的层次、对语言运用技巧掌握的程度等。对能力强、层次高、运用语言熟练的学生,老师可以拓展知识的深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励他们向更高的方向努力;而对于那些能力弱、层次低、运用语言不熟练的学生,老师不能对他们心灰意冷、放弃对他们的要求和指导。在课堂上要把那些较易理解和掌握的语言点留给这部分学生去回答和操作,以保护他们的兴趣。与此同时还要想法设法鼓励他们多听多说,融入情境,多表演。只有这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被调动,学生才能主动、活泼地发展。

在英语课堂中尊重关爱学生

在英语课堂中尊重关爱学生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高尔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育,要关注每一个细节。教师本来就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教师的每一句话,便会伤害一颗心,一个生命。关注每一个细节,就是关爱每一个生命。关注细节,研究细节,善待细节,我们才能将教育做到极致。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理解他们,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的平等不是挂在嘴上的,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有平等的基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校园的任何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都应该互相尊重。学生主动与我们打招呼,我们更应该热情或者适当的时机我们也多主动些,让学生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的温暖。有时我们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这一个小小行为,可能彻底改变师生的关系。作为英语教师,平时接触了较多的英美文化,对英美国家那种“Everyone is equal.”(人人平等)的观念印象颇深。我也努力将这一观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我允许学生和我对话时可以叫我的英语名字;学生如果主动帮我拿教具,我也会向他致谢,说:“Thank you!”…诸如此类,虽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当我希望从中带给学生一个“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观念。

老师因为尊重学生而更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学生 因为受到老师的尊重,会更乐意亲近老师,也就更加尊敬老师,这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一旦形成健康的双向互动,其正面效应就会成倍增长,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和谐地向前发展。而且任何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渴望得到表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而老师的每一次点头,每一个微笑,每一句表扬和鼓励,都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充满自信地进步。。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如:Goo d, Very good, Very good job, wonderful, Excellent, Good boy \girl. You’re so smart. Good question\answer. Much better this time……..;对于一些回答不上问题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可以说:It doesn’t matter. Never mind, Don’t worry ,I believ e you can, Would you like to try again?等。在一次我的课上, 轮到平常学习比较落后的刘常莹同学作自我介绍,当他鼓足勇气说道:I’m Liu Changying .I’m a boy.…但语音语调听起来完全不是那回事,他的话音还没落,底下就爆发出一大片笑声,甚至有同学忍不住模仿他说话的样子,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当时,我看得出他的表情极端的难受而且沮丧。这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我想如果这时就让他坐下的话,恐怕他再没勇气站起来说话了。而如果我对其他同学加以指责与怒斥地话,他们心里也会不服,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于是,我亲切地摸了摸刘常莹同学的头,用赞许的眼神望了望他,然后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刘常莹同学知道自己的发音不好,但他并没退缩,而是勇敢地站起来接受挑战,单凭这一点,难道就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尊重他人的小故事

尊重他人的小故事 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之间最重要的没美德。尊重一个人对自身来说,是素质的体现。对他人来说,则是一定意义上的礼貌。 从古到今,关于尊重的故事有许许多多,在这里就列举一二。希望大家能从小故事中, 获得启迪,尊重每一个身边的人! 故事一、《买铅笔的商贩》 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故事二、《鲁迅的故事》 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故事三、《纪晓岚的幽默》 纪晓岚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进庙里,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见他衣履还整洁,仪态也一般,便招呼一声:“坐。”又叫一声:“茶。”意思是端一杯一般的茶来。 寒暄几句,知他是京城来的客人,赶忙站起来,面带笑容,把他领进内厅,忙着招呼说:“请坐。”又吩咐道:“泡茶。”意思是单独沏一杯茶来。经过细谈,当得知来者是有名的学者、诗文大家、礼部尚书纪晓岚时,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满脸赔笑,请进禅房,连声招呼:“请上坐。”又大声吆喝:“泡好茶。”他又很快地拿出纸和笔,一定要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禅院。纪晓岚提笔,一挥而就,是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方丈看了非常尴尬。 故事四、《张良拾履》 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一见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既已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走了1里远,又返回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很可以培养,过5天,天一亮你来等我。” 过了5天,张良来时,老人已先到,批评他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过5天,你再来等我。”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老人很高兴,送给张良一部书,并且告诉他说:“读了这部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了。后10年你会发迹。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 天亮后,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兵书,叫《太公兵法》。张良得到这本书后。认真阅读,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据传说,13年后,张良跟随高祖路过济北,果真

激励员工的关键——尊重

激励员工的关键——尊重 谈到激励,利用物质和金钱作为奖励是企业常用的激励手段之一,这是毫无疑问地是必须的,但却不是长期有效的,原因是企业不可能无限制地加大物质奖励成本;再者是人的需求欲望是无止境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当旧的需求被满足或不完全被满足的时候,新的需求就会出现了。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论》所论述的那样,当人对生理、安全和归属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尊重的需要就会产生并支配着人的生活。显然,如果企业能基本提供相当甚至高于社会平均报酬水平的同时,也能不断满足员工的对尊重的需要,这种精神上的激励甚至比物质上的激励更来得持久,有效。 “尊重”这个词多数是在论述道德范畴的问题是被提及,在讨论企业管理问题的时候,就比较鲜见了,更不要说上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所谓尊重,是包括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或者称为自尊和尊人把。什么是自尊呢?自尊就是自我尊重,表现为人对自我行为的价值和能力被他人及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主观要求,是个人对自我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自尊既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等的愿望,也包括来自他人的敬重,例如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名誉地位和赏识等等。尊人,是指尊重他人、社会和自然。这里体现出尊重的二重性,即人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因而确定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也就是体现了自尊和尊人的互动性。人要想得到尊重、得到发展,就必须不断的调整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例如社会认识关系、

社会实践关系,而其本质就是价值关系。一言蔽之,如果你不尊重他人,你也不可能获得他人的尊重的。 人本化管理中,要满足员工的对尊重的需要,就是使员工所从事的工作能反映其个人价值,满足其“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从而得到同事和上司的赞赏,甚至于社会的认同,那就是令其享受这种精神上的满足而达到激励的目的。这可是善用资源,提高收益,减低成本的激励法宝。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如何运用“满足员工对尊重的需要”的激励手段,去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呢?首先,企业必须要有“尊重”的氛围,也就是要建立一种尊重每一个员工的存在价值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的个人特质的一种反映,即需要企业所有者或其所托者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使然。使这种文化糅合到管理实践的行为中去。 企业发展,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资源。东汉时期,刘邦被困巴蜀之时,筑台拜将,极大地满足了韩信的自尊心,终于在韩信的辅助下,杀出蜀中,取得天下。企业招贤纳士好比刘邦拜将,尊重才是取得圣贤归的良方,在企业的招聘行为中,一个好的招聘环境,认真而专业的考核程序,平等而友善的交流,没有歧视,没有质问,给慕名而来的求职者充分的礼遇和尊重,这一切会影响着人才对企业的认识,左

课堂上如何落实以生为本

课堂上如何落实以生为本,面向全体 商都二中生物赵丽霞 “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理念。事实上,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立足“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学方法不断优化。但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呢?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学的愉悦而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而教,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实践、善于创新而教。那么具体地说,我在教学中是从这么几方面做的。 一、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从而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气氛,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发挥。怎样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呢? 1、要和学生真诚交流。课余时间我喜欢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交心。自习与下课时间也喜欢到班里转一转,遇到学生有学习或其他方面的困难,总是尽心去帮助他们,特别是对于哪些来自农村,离开父母庇护的住校生更是给与特别的关照。记得有一次,我有点胃痛,上课的时候手不自主捂了几次胃,下了课,就有几个学生到办公室去问候我:“教师,今天你是不是不舒服?”我当时很感动,感觉有一股暖流缓缓的流过心间,与学生

朝夕相处,学生都把我当成朋友了。他们真诚的关心我的一举一动,有什么话都愿和我说,有困难就来找我帮忙。这为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气氛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在课堂上要有激情并保持良好的情绪。我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知道,他们某科成绩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喜欢上这一科的课,他们说:某教师上课和我们一起表演情景剧,一起做游戏或进行擂台大比赛,很有激情,我喜欢上他的课。很多学生对你的学科是否感兴趣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你。如果一个学生讨厌你这个老师,又怎么会在课堂上对你畅所欲言呢?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也许眼睛望着你,心已不在课堂上了。教师的情绪更是造成学生学习气氛的主要原因。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更是一种良好的风度,一种教师特有的宽容之心的体现。有教师微笑的课堂,一节课就能轻松度过。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便能更主动、更高效地学习。所以为了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实效,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自己,忘记自己的不快,做个乐观的人;忘记学生的过错,做个宽容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做个与学生平等相处的人;并要学会理解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3、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用正确的语言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学生回答正确精彩时可进行鼓励,学生的想法独特时也可以进行表扬,教师的鼓励可以

尊重的例子

尊重的魅力 有个业务员曾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他的工作是为强生公司拉主顾, 主顾中有一家是药品杂货店。每次他到这家店里去的时候,总要先跟柜台的营业员寒暄几句,然后才去见店主。有一天, 他到这家商店去,店主突然告诉他今后不用再来了, 他不想再买强生公司的产品,因为强生公司的许多活动都是针对食品市场和廉价商店而设计的,对小药品杂货店没有好处。这个业务员只好离开商店。他开着车子在镇上转了很久, 最后决定再回到店里,把情况说清楚。 走进店里的时候,他照常和柜台上的营业员打过招呼,然后到里面去见店主。店主见到他很高兴,笑着欢迎他回来,并且比平常多订了一倍的货。这个业务员对此十分惊讶,不明白自己离开店后发生了什么事。店主指着柜台上一个卖饮料的男孩说:“在你离开店铺以后,卖饮料的男孩走过来告诉我,你是到店里来的推销员惟一会同他打招呼的人。他告诉我,如果有什么人值得同其做生意的话,就应该是你。”从此店主成了这个推销员最好的主顾。这个推销员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关心、尊重每一个人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特质。” 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和磊落的胸怀。当你用诚挚的心灵使对方在情感上感到温暖、愉悦,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和满足,你就会体验到一种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你就会拥有许多的朋友,并获得最终的成功。 人体解剖课 这是一堂人体解剖课,一群刚入学的大学生在教授的引领下,来到一具新鲜的标本前。标本是一位刚去世的老人。他临终前自愿把遗体捐给医学院,虽然他的子女中有人持反对意见,但老人的态度很坚决。最后他们只好顺从了老人的意愿。玻璃盖被轻轻掀开,手术刀拿在手里,老教授忽然停住了,他对学生们说:“让我们一起向这位陌生的逝者默哀 3 分钟吧! ”学生们愣了一下,随后不约而同地摘下头上的帽子和围巾。 3 分钟后,老教授说:“虽然这具标本是其本人自愿捐献的,但我们毕竟损伤了他的躯体,所以我们要向他表示歉意! ” 学生们静静地听着,这一堂解剖课让他们得到了两次人生的洗礼:一次是那具纯洁的标本让他们产生的敬意,一次是老教授因为尊重一具遗体而让他们产生的尊重。 乞丐的故事 我的朋友吉姆曾向我讲述过一个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 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尊严,这是他们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即使是乞丐也不例外。 吉姆曾经在流浪汉聚集的地下通道里遇到一个乞丐。那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衣衫破旧,抱着一把褪了色的旧吉他,唱着悲伤的歌曲。这样的情景,在这个城市每一天都可以见到。

以生为本,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28529200.html, 以生为本,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作者:刘淑洁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年第09期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说过:“作为教育者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个裁缝,你给儿童做衣裳;假如你是理发师,你给儿童理发;假如你是牙医,你给儿童打理牙齿,这些职业都是改变儿童的外部。然而,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教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对儿童剪裁、修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做不对、做不好、做不了。”我常以郭教授的这段话鞭策自己,提醒自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前段时间,听了两位名师的课,让我对“以生为本”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合理制定学习内容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学习,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做出相应的指点,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赵志祥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的一节课,它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教!一般我们在古诗教学中,会先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然后让学生去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古诗的含义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而赵老师的这节课,带着学生了解了古诗中的平仄,教学生如何吟唱古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欣赏两位名家的吟唱,引导学生在诵与听之中,品味中华诗词文化之美,感悟诗人的情感。赵老师不局限于这一首古诗,他以这首古诗作为引子,在课堂上和学生一同欣赏更多类似的诗词,让学生将吟诵的技巧学以致用到更多的古诗中。接着,他列举了大量的送别诗,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古人送别时爱做的事情:折柳、吟诗、饮酒,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古人送别的文化。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在听完这节课后,也了解了很多文学常识,深感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之大,激起了我对古诗的阅读兴趣。可想而知,对于学生而言,这又是怎样的一节课?仅仅是学习了一首古诗吗?显然不是。这节课一定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诗学习、通往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大门。看到课后学生们,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哼唱着诗词离开了会场,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让我感受到他们对古诗有了新的热爱和探索的乐趣。想想平日的课堂,我们经常带着学生一遍遍读诗、释词、体会情感,可花费的这些时间、精力,真的是在帮助学生学习吗? 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不会偏离语文学习的方向。

2019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上7.2爱在家人间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7.2 爱在家人间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亲情之爱,认识正确的有 ( ) ①人们内心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就是亲情之爱 ②每个家庭亲情之爱的表现是不同的 ③亲情之爱就应是热烈的,感觉不到的亲情是不存在的 ④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家庭中同样有亲情之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滂沱大雨,一位父亲被淋得全身湿透,而伞却一直举在儿子头上。这一幕被网友捕捉到,传到社交网站后被疯传,短短13小时感动超250万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在作秀,为了提高网络关注率 B.父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 C.无私、永恒的爱,无微不至、不求回报的爱 D.这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无需称道 3.进入初中之后,我们和家人之间爱的碰撞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因为( ) ①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

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 ③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 ④我们期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亲子冲突是亲子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体现了青少年个体的发展,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主要是( ) ①有助于父母更新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②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③妨碍亲情交流,造成心理阴影 ④增强子女的独立性,学会独自决断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如果父母误会了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 A.离家出走以宣泄自己的委屈 B.故意做一些错上加错的行为以示反抗 C.冷淡处理,不理会他们 D.多沟通,不冲动 二、情景分析题 6.父母、家人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操劳着,对此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会因为习惯而忽视了他们给予我们的关爱。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来,观察并记录下一天当中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事情吧! (1)我的观察:

关于礼仪的十个小故事2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 一、目光与人品方面 有位企业经理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销售公司经理共进午餐。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到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她走出餐厅。我对此感到很气愤,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心里暗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两条腿比我要对他讲的话更重要。他并没有听我讲话,他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二、老太太与“配偶”的故事 有位人口普查员填写人口登记表时问一位没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配偶吗?”老太太愣了半天回答不上来。旁边有人解释说:“他是问您有老伴吗?”老太太这才恍然大悟。 三、四、老田鸡“退二线”的故事 某局新任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席间端上一盘油炸田鸡,老局长用筷子点点说:“喂,老弟,青蛙是益虫,不能吃。”新局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要紧,都是些老田鸡,已退居二线,不当事了。”老局长闻听此言顿时脸色大变,连问:“你说什么?你刚才说什么?”。新局长本想开个玩笑,不料说漏了嘴,触犯了老局长的自尊,顿觉尴尬万分。席上的友好气氛尽被破坏,幸亏秘书反应快,连忙接着说:“老局长,他说你已退居二线,吃田鸡不当什么事。气氛才有点缓和。 五、这里没师傅,只有大夫的故事 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用手捂着自己的左下腹跑到医务室,对坐诊的大夫说:“师傅,我肚子疼。”坐诊的医生说:“这里只有大夫,没有师傅。找师傅请到学生食堂。”学生的脸红到了耳根。 六、电话里的女高音的故事 某杂技团计划于下月赴美国演出,该团团长刘明就此事向市文化局作请示,于是他拨通了文化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 可是电话响了足足有半分多钟时间,不见有人接听。刘明正纳闷着,突然电话那端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女高音:“什么事啊?”刘明一愣,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请问是文化局吗?”“废话,你不知道自己往哪儿打的电话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团的,请问王局长在吗?”“你是谁啊?”对方没好气地盘问。刘明心里直犯嘀咕:“我叫刘明,是杂技团的团长。“刘明?你跟我们局长什么关系?” “关系?”刘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和王局长没有私人关系,我只想请示一下我们团出国演出的事。”“出国演出?王局长不在,你改天再来电话吧。”没等刘明再说什么,对方就“啪”地挂断了电话。 刘明感觉像是被人戏弄了一番,拿着电话半天没回过神来。 七、参观的故事 南方某市五年前与国外的一座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值五周年之际,该市被邀请前去参观。为了此次出国参观能顺利进行,该市指派一位副市长专门负责组织这项参观活动。 这位副市长很有经验。他首先提出参观人员名单,并对全体参观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参观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他还对全体参观者进行了分工,把领队、接洽、翻译、食宿、安全等工作落实到个人,同时也把提问、记录、录音、拍照等任务分配到人。 最后,他还请礼仪专家给全体团员讲授出国参观的礼仪规范,对团员的着装、交际应酬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 该团出国参观结束后,外国朋友对团员在参观时的表现十分赞赏。 八、请向国徽敬礼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一名黑人少校军官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士兵见对方是黑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在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师生产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故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何为“以生为本”?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学生对手、给学生机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颗平等尊重之心对待学生。 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困境重重: 首先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再加上政治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普遍对政治课缺乏兴趣、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应有地位。 其次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脱节的现象,而我们的教学观念不更新,那就不能适应新的课程,学生们都循规蹈矩地听从教师的安排,服从绝对权威,三尺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则是一群厌烦不堪的观众。他们对政治课的印象大多数是:课堂的氛围是严肃的、沉闷的、几乎令人窒息的。他们对政治课几乎没有热情,因为政治课毫无吸引力、毫无乐趣可言。这样的课堂氛围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和个性,扼杀他们的灵性,严重地遏制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最后在学生的心目中,政治课只是为了参加会考或高考才不得已学习的一门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政治教师面临更大的压力。改变政治课堂教学中缺乏生命力的一些模式,构建一个充满阳光、富于生机活力的政治课堂迫在眉睫。 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政治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思想政 治课教学中如何树立“以生为本”理念,优化和谐政治课堂?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关爱与尊重同行

爱温暖你我他 《走近残疾人》课例 《走近残疾人》是鄂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的第二个主题“心里想着他们”的第一个话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体会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水平目标: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水平。 3、情感目标:能够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自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注重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残疾人有一些直观的理解,但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近距离地接触和理解这个弱势群体,缺乏关心保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布,名人资料及图片,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因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不大,也很少注重身边的残疾人,所以还不能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于是我设计以下四块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上课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和聆听一段音乐,播放聋哑少女表演的《千手观音》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看完后听完后请学生谈感受,师引导:同学们这么美的舞蹈和这么动听的音乐他们的表现者都是残疾人,你们知道在无声的世界里这些舞蹈演员要练好舞蹈,要付出多少努力吗?他们的手语老师、舞蹈教练要付出多少艰辛吗?贝多芬失去了听力,要演奏好钢琴曲是多少困难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残疾人,来体验他们的生活是多么不易,板书课题:走进残疾人 (首先我创设精美的视觉、听觉享受,突出残疾人为这些所付出的艰辛,让孩子不由自主地对他们产生敬意!) 活动(二)展开活动亲自体验 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身边的残疾人有哪些?(盲人、肢体残缺的人、聋哑人,)平时我们看到这些人残疾人有什么反应?(有人叫他们瞎子、瘸子、聋子)有的人甚至看都不想看他们一眼。其实我们真的不应该这么对待他们!不信,我们来亲自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 体验一:体验盲人的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