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报告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报告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报告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报告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报告

姓名xx

学号2011305200xxx

班级园艺110x

武汉农业气候

一、概况

1.1 地理位置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海拔高23米。。武汉气象站位置:北纬30°38′,东经114°04′.长江与其最大的之流汉江在此交汇,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且市内湖泊众多。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现有大小湖泊140多个,水域面积达218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四分之一。武汉河流由北部丘陵向南部发展,注入长江。平原部分湖泊众多,地势低平,近代冲积层厚达30~50米,是很好的农耕区。

1.2 气候属性亚热带季风气候

1.3 气候属区北亚热带

1.4 主要农业气候特征

武汉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一般年均温为15.8—17.5℃,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0.4℃;7、8月平均温度最高,为32.6℃。武汉夏季极长,达135天,极端最高温度达39.3℃,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武汉年均降雨量为1269mm,且多集中在6—8月。武汉年无霜期一般为211—272天,年日照总时数一般为1810—2100小时,活动积温在6000℃*d左右。武汉属于东南季风区,水分充沛,雨热同季,属于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也属于我国农业气候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

二、太阳辐射和日照

2.1太阳辐射的年变化

2.2光合有效辐射

表一、(1971—2000累年平均)太阳辐射月平均总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1

2

直接辐射平均

月总量

(×10^5J/m^2 .月) 738.

7

802.

6

994.4

1427

.4

1

8

6

.

9

1

9

3

9

2

8

4

2

267

3.4

1

8

6

.

6

1

5

1

9

.

9

1

1

8

7

.

9

1

9

.

2

散射辐射平均月总量

(×10^5J/m^31245

.2

1419

.6

1834.

4

2296

.6

2

5

9

2

6

5

2

5

3

259

9

2

8

1

6

5

1

3

1

1

1

6

.月) 2

.

9 8

.

9

7

.

1

8

.

6

7

.

1

6

.

3

6

.

6

光合有效辐射

(×10^5J/m^2 .月)992

1111

.1

1414.

4

1862

2

1

9

9

.

9

2

2

9

8

.

9

5

2

6

8

9

.

5

5

263

6.2

1

9

7

4

.

6

1

5

8

8

.

5

1

2

5

2

.

1

1

8

7

.

9

图一、逐月太阳辐射直方图

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1月到7月太阳辐射是增加的,7月份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都达到最大值;然后7月到12月太阳辐射降低。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用R sb表示;另一个是经过散射后到达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用R sd表示,两者之和就是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用R s表示,

R s = R sb + R sd 。

直接辐射是地球表面获得太阳辐射最主要来源。它的强弱由下式表示:

R sb = a m×R sc×sinh

式中R sc 是太阳常数1367W/m2 , h 是太阳高度角,a是大气透明系数,m是大气质量数。从式中可以看出,太阳直接辐射与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有关。

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冬季太阳高度角最小,所以,一年中武汉直接辐射最大出现在7月,最小辐射出现在1月。总辐射与直接辐射表现一致。

散射辐射的强弱由下式表示:

R sd =0.5 R sc(1— a m)sinh

散射辐射的日、年变化也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天中散射辐射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前后,一年中散射辐射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

总辐射的年变化与直接辐射的年变化基本一致,中高纬度地区,总辐射强度(指月平均值)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光合有效辐射:PAR=0.5(R sb + R sd),光合有效辐射与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的和有关,其年变化与总辐射的变化一致。

2.3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

日照百分率=日照时数/可照时数×100%

表二、(1971—2000累年平均)日照时数月平均总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日照时数(小时)104

.1

105

.4

11

5,

6

15

1.

2

18

1.

8

17

9.

9

23

2.

7

24

1.

2

17

4.

1

16

1.

6

14

4.

3

13

6.

5

日照百分率(%)33 34 31 39 43 43 54 59 47 46 46 43

图二、逐月日照百分率折线图

分析

一年中8月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最高,1月日照时数最低,3月日照百分率最低。武汉处于北纬30°左右,在北回归线以北,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白昼长于黑夜,夏至日达一年中的最长。从秋分到春分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白昼短于黑夜,冬至日白昼达一年中最短。日照时数即实照时数。由于武汉3月份降水量高于1月份,3月阴雨天多于1月,所以相应的武汉3月日照时数低于1月。由于武汉特殊的地理气候,所以日照时数和可照百分率在八月达到最大值。

三、气温

3.1气温的年变化

月份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温度(℃) 6 3.

7

5.

8

10

.1

16

.8

21

.9

25

.7

28

.7

28

.3

23

.4

17

.7

11

.4

6

平均最高温度(℃)10

.8

7.

9

10

14

.4

21

.4

26

.4

29

.7

32

.6

32

.5

27

.9

22

.7

16

.5

10

.8

平均最低温度(℃)2.

3

0.

4

2.

4

6.

6

12

.9

18

.2

22

.3

25

.4

24

.9

19

.9

13

.9

7.

6

2.

3

极端最高温度(℃)22

.5

24

.2

26

.9

28

.2

33

.5

36

.1

37

.4

39

.3

38

.8

37

.6

33

.5

29

.8

22

.5

极端最低温度(℃)-1

0.

1

-1

8.

1

-1

1.

2

-3

.4

0.

7

8.

1

13

17

.8

17

.5

10

.2

1.

3

-7

.1

-1

0.

1

表二、1971—2000累年平均温度

图3、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气温的年变化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维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维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

1月—7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可照时数变长,同时,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武汉地区温度逐渐增大,7、8月达到最大值。由于武汉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盛夏时期,被太平洋副高控制,天气炎热;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水域辽阔,在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剧烈,使得空气湿度增大;还有,武汉地势平坦低凹,海拔很低,散热更加困难,使得白天、晚上气温变化不大,最低气温偏高;另外,武汉的热岛效应也尤为显著,使得武汉夏季更加炎热。8月份过后,武汉受到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影响,气压梯度力从大陆指向海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蒙古高压为冷高压,故形成冬季季风,气温从开始降低。同时,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高度角变小,可照时数变短,气温下降,1月达到最低值。

由图三可以看出武汉地区秋温高于春温,秋温的变化速度也大于春温。

极端气温表示的是某一时刻出现的极值温度。武汉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但是在1971—2000年某一年中,7月出现了极端最低温度,达到了17.8℃,而其极端最高温度达到39.3℃;而某一年的1月出现了24.2℃的极端最高温度,最冷的时候达到了-18.1℃。这种短期的极端气候事件若发生在作物生长季,容易造成作物减产,给农业带来巨大损失。夏季出现高温热害,会造成水稻等农作物减产;盛夏低温冷害,会严重影响水稻的安全生产。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子有:纬度、海陆和距海远近。由表三可以得出年较差为25℃;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此处的日较差指的是月平均日较差,即月平均最高温度与月平均最低温度之差。

表4、逐月气温变化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最高温度(℃)7.

9

10

14

.4

21

.4

26

.4

29

.7

32

.6

32

.5

27

.9

22

.7

16

.5

10

.8

平均最低温度(℃)0.

4

2.

4

6.

6

12

.9

18

.2

22

.3

25

.4

24

.9

19

.9

13

.9

7.

6

2.

3

月平均日较差7.

5

7.

6

7.

8

8.

5

8.

2

7.

4

7.

2

7.

6

8

8.

8

8.

9

8.

5

图4、逐月气温变幅折线图

从图4可以看出,武汉的气温日较差变化不是很大,在7~8℃间。1月—到4月,气温日较差逐渐增大,是因为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气温逐渐增大;5月—8月气温日较差逐渐变小,这是因为武汉进入夏季,气温变化比较小;9月—11月,武汉太阳直射点南移,气温逐渐降低,气温日较

差增大;进入12月份,由于风雪等天气因素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变小。 焦金斯基大陆度公式如下: K=1.7A/sin φ- 20.4

式中K 为大陆度;A 为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值;φ为地理纬度。

武汉的A=25℃,φ=30°38′,带入数值得到K=63.01>50,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气温年较差大。 3.2用气温划分四季

春夏秋冬,通称为四季。季节的划分,有天文季节、气候季节和自然天气季节。

我国现在常用的气候四季是以候平均温度为指标划分的,故称温度四季。候平均温度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 表5、候平均温度 月份\候 1 2 3 4 5 6 3 8.3 9.3 10.2 11.3 12.1 13.3 5 20.3 21.2 21.7 22.4 23.1 23.4 9 25.2 24 23.3 22.4 21.4 20.6 11 13.7 12.5 11.5 10.5 9.7 8.8

从表5可以看出武汉3月14日进入春季,5月17日进入夏季,9月22日进入秋季, 11月23日进入冬季。武汉春秋季节短暂,夏、冬季节漫长。 3.3积温和农业指标温度

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它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单位为℃。 活动积温(Y )高于生长下限温度(B )的日平均温度(t i )为活动温度;活动积温则是指作物在某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即 ∑==

n

i ti Y 1

(t i

≥B )

当t i

武汉从2月11日气温高于10℃,终止于11月23日,所以10℃时有效积温为

有效积温(A)有效温度是指日平均温度(t i )与生长下限温度(B)之差。而有效积温是指作物在某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即: ∑

=-=

n

i i 1

B t A )((t i

≥B ) 当t i

这里用图3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中曲线与坐标轴之间围成的面积来计算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表6、武汉地区各月积温表

武汉地区各月积温表

份 ≥5℃活动积温 ≥5℃有效积温 ≥10℃活动积温 ≥10℃有效积温 1 0 0 0 0 2 121.4 26.4 0 0 3 313.3 158.3 313.3 3.3 4 504 354 504 204 5 657 523.8 657 368.8 6 771 621 771 470 7 889.9 743.4 889.9 579.4 8 877.5 722.4 877.5 567.5 9 702 552 702 402 10 548.4 393.4 548.4 238.4 11 342 192 342 42

12 183 29 0 0 总

5909.5 4313.6 5605.1 2875.3 从武汉地区气温年变化曲线上可以看出,12月28日至来年的2月11日,武汉地区气温低于5℃,不适宜于作物生长;2月11日期,植物今日生长季;3月14日起,气温高于10℃,喜温植物开始生长,一直到11月23日,这段时间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四、降水

4.1降水的年变化和降水的季节分配

由图5可以看出1月至6月武汉的降水量是逐渐增加的,6、7月武汉降水量大,是因为武汉在6、7月间长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梅雨长约一个月。梅雨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雨带北上至江淮流域,并在这一带停滞、徘徊的结果。8月以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量逐渐减少。

4.2 降水变率

降水变率,体现了一个地区降水情况的稳定性。 各月相对平均变率(D ) 计算方法

%

100?-=

∑X

n X

Xi D

n

Xi X ∑= (

X 为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

表7、月平均相对变率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相对变率

46% 53.50% 37.70% 41.10% 32.90% 42.30% 61

%

65.80% 63.90% 61.90% 64.80% 68.1

0%

图6、逐月降水变率折线图

由图6武汉逐月降水变率折线图可以看出武汉地区月降水量变化显著,基本都在30%以上,这说明武汉降水不稳定。 4.3干燥度

一定时间内的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叫做干燥度,用K 表示。计算方法

K = W 0 / R

其中 W 0 为一段时间内的水面可能蒸发量,R 为同期降水量。 W 0 约为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的0.16倍。

农业上可将干燥度划分为:K< 1.0 湿润;1.0≤K <1.5 半湿润 1.5≤K <4.0 半湿润;4.0≤K 干旱 经计算得出武汉K=0.6,属于湿润气候。 五、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是以气候条件来估算的农业生产潜力,即在当地光、热、水等气候资源条件下,假设作物品种、群体结构、土壤肥力和栽培技术都处于最适状态时,单位面积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5.1光合生产潜力

当温度、水分、二氧化碳、养分、群体结构等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状况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所决定的产量上限为光合生产潜力(Y 1)。 5.2光温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是指在二氧化碳、水分、养分、群体结构等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状态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和温度所确定的产量上限。 ∑?=?=)(375

.0)(0

12t f Q L L t f Y Y I (kg/ha)

5.3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土壤养分、二氧化碳、群体结构等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状态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温度和水分等气候因子所确定的产量上限。

)()1(375

.00

3t f Q L L ET R N Y i

P ∑?-= (kg/ha)

表8、武汉地区农业气候生产潜力表(kg/ha)

月份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4 13965 4072.2 4072.2 5 16499.2 7645.8 7645.8 6 17242.1 13624.7 13624.7 7 20171.6 20171.6 20171.6 8 19771.5 19771.5 19771.5 9 14809.5 8773.1 8773.1 10

11913.7

3763.6

3763.6

由于武汉地区降水丰富,所以h

(w)=1。根据气候生产潜力计算公式,取经济系数0.35,求得生产潜力等于27237.9 kg/ha ,属于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中值区。 六、农业气候分析

武汉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于北亚热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的特点。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地区,且境内湖泊河流密布,地理条件优越。

武汉地区光能资源充足,利用潜力大。钱辐射总量为3500510?J/(a m ?2),全年日照时数为1800小时左右.

武汉地区热量资源丰富,1月平均温度为3.7℃,年平均温度为16.7℃,全年约有250天气温高于10℃,10℃以上的积温约为2875,有利于种植多种农作物。夏半年种植西温作物,一年两熟。

武汉处于东南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268mm 。降水量多集中在作物活跃生长期内,反应了东南地区雨热同季的优势条件。

总的来说武汉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比较优越,但也存在着伏旱,夏秋涝等自然灾害威胁着农业生产。

武汉可充分利用东部季风区雨热同季的气候资源,扩大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的种植;冬半年,大力发展高效的农业设施,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年总量 114372.6 77822.5 77822.5 籽粒产量 40030.5 27237.9 27237.9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微专题

微专题---------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重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2、能够准确评价主要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3、掌握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一般分析方法。 【关键词】光照、热量、降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气象灾害 【导学案】 一、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要求:1、填写出各种气候类型。 2、标出各气候类型的纬度范围。 3、熟练背诵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征。 二、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条件。 热量-----------------决定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熟制等。 降水-----------------决定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或畜牧业)和耕作方式(旱地或水田)。光照------------------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昼夜温差-----------影响有机质的积累。 水热组合--------高温期植物生长需水量多,水热组合好利于农作物生长。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和低温冻害等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理论探究】-----------主要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条件评价的常用语

【实践探究】 探究一 下图是某国某州区域图,据图回答。 图示地区南部是该国重要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请从气候角度分析其条件。 探究二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下题。

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②年温差较小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④海拔较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总结梳理】 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类题目的一般分析方法:

农安县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农安县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张丽达宋丹丹姚宏伟 【内容摘要】明确农业气候资源的适宜性以及资源特征,是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农安县位处吉林省长春市,其农业种植主要是以北方农作物为主,本文以玉米农业气候资源特征为主进行当地气候资源分析,针对光照资源、热量资 源以及水分资源等入手,针对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日照时数适宜度以及气候适宜度模型等进行整体分布规 划。从地理环境以及地理位置、农业生产机异常和极端气候事件入手,分析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春市农安县气 候条件变化特征,实现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以玉米农作物的适宜度为主,针对时空分布特征,促进当地农业 发展以及农业气候条件的变化特征,以期有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针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实现农作物种植的科学、系 统规划。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发展;气候适宜度 【作者简介】张丽达(1988.2 ),女,吉林松原人;农安县气象局,中级;研究方向:气象、预报、为农服务 宋丹丹,德惠市气象局;姚宏伟,农安县气象局 一、以模型为基准,分析农安县农业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获取的环境物质资源,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玉米作为农安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农作物,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对玉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造成复杂的影响。农安县为松辽平原腹地,具有优渥的土壤以及环境资源,与公主岭和长岭县为邻,接壤松原市,温度、光照、降水等是影响春玉米产量与生长的关键因素,近50年来我国吉林省的气候变化明显,构建农安县农业气候模型是分析当地气候资源以及进行适宜性评价的重要途径。气候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物质资源,玉米为农安县的主要农作物,其生长发育受到当地温度、降水以及光照等影响,伴随着农业气象研究的不断深入,气候适宜度分析是农业气候资源评价、农作物气候生长、粮食作物产量预报定量分析及评价的重要方法。魏瑞江的河北气候适宜度模型、王连喜的江苏省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模型以及俞芬的淮河流域气候适宜度模型的研究经验以及评价方法,其对气候适宜性以及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可以为农安县气候资源特征模型奠定基础。以任玉玉与千怀遂的河南省气候适宜度模型构建而言,农安县农业气候适宜度分析模型,需要根据玉米生长气候变化因素以及产量动态预报等将产量动态预报技术研究应用于气候适宜度方法研究中,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方法,针对玉米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适宜度进行数量转变,将温度、光照以及降水等作为气候因子,以气候因子变化为农安县气候资源适宜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掌握农作物生育期气候资源适宜度变化规律,构建适合农安县适宜度模型,实现对当地玉米精细化动态预报,制定相应的气候应对措施,构建气候防控中心,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农安县气候资源整体规律 农安县气候模型的构建主要是以长春市的气候变化数据以及当地农业气候数据为基准,针对吉林省长春市整体的气候变化,以长春包含农安、榆树、德惠、双阳、九台的农村经济与农业发展为主,掌握气候以及气候资源,针对农业生态资源的特点以及变化规律,因地制宜、顺应天时、合理开发与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总体而言,农安县主要有以下气候特征。 (一)光照资源。植物光和作用中同化的太阳光谱内的可见光才是农安县当地太阳光照的有用光照辐射,称为生物辐射,占据总太阳辐射的49.21%,根据站点观测数据显示,长春市与农安县的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为78Kcal/cm2,以逐月变化水平来看,1月是总辐射的起点,3、4、5月份增长速率最快,5、6月达到最高值,6月下降至12月,农安县作为长春市总辐射量较多的地区,其生理辐射变化满足长春市的总辐射能变化曲线,玉米生长季可以保持较高的辐射总量,达到27Kcal/cm2,就日超时数而言,太阳光线的实际照射百分率而言,长春市可以年均日照时数为271h,百分比率达到61%,5月为最多,12月最少,5 8月份的日照百分比不足59%,7月为最少仅为41%。由此可见农安县5 8月份雨季对农作物的日照时数影响较大,越往东日超时数越少,云和雨与对日照百分比影响较大,其日照时数年均量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但在农作物的生长季(5 9月),其日照时间下降明显,但由于附近山岭的存在可以达到45%。 (二)气候资源。农安县的平均气温为6.0?,其中以东部地区为最高,达到6.4?,根据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数据研究显示,农安县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一致,该地区平均气温上升了1.6?。尤其是季节变化更显明显,春季与冬季虽然20世纪60、70年代有所下降,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逐月中七月为最热月达到23.8?的平均气温量,1月为最冷月,极端最低气温为-40.2?,平均1月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是1997年的6月28日,高达36.9?。由于5月及9月的极端最低气温接近玉米苗期与成熟期,所以在玉米生长其气候日差较大,平均达到11.4?,尤其是5月为日差最大约,七月至日常最下月,十分符合农作物物质的积累与子粒形成。 · 531 ·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好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季风气候: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弊:季风强、弱的影响,易形成旱、涝灾害,有效措施是兴修水利设施。 (1)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多为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 不利:多旱涝灾害。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平原—发展种植业,多为水稻,一年两熟;山地丘陵——发展林业(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不利:多旱涝灾害;冬春季降水相对较少,且会受低温影响。 (3)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小麦、玉米),二年三熟、一年一熟。 不利:多旱涝灾害;降水相对较少,冬春季缺水(尤其华北);热量相对不足,且冬春季会受低温、寒潮(冻害)的影响。 2、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利: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积累养分,在水源充足的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种植瓜果、棉花等。 不利: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干旱是典型特征,多为草原荒漠),适宜发展畜牧业。 3、地中海气候——有利: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时鲜业(园艺业)作物的生长;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作物越冬。 不利:夏季降水少,蒸发量大,雨热不同期,灌溉水源缺乏;有效措施之一是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如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种植耐旱作物等。 4、温带海洋性气候——利:全年降水均匀,气温变化不大,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可发展乳畜业。不利:光热不足,不利于谷物生长、成熟, 5、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适宜种植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也适宜发展林业。 6、热带沙漠气候——利:光热充足,在有水源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不利:全年干旱。典型:A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滴灌技术;B埃及的棉花种植,长绒棉 5、热带草原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光热水较充足,可合理发展种植业,但干湿两季的特点易带来旱涝灾害。 6、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不利影响:冬季长而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粮食生产不稳定。 7、高原气候——高原畜牧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青藏高原河谷种植青稞。 不利:热量不足。

武汉农业气象分析报告

目录 一、概述 (2) 二、太阳辐射和日照 (4) 三、温度 (8) 四、降水 (13) 五、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18) 六、农业气候分析 (21) 七、参考文献 (23) 八、附录 (24)

一、概述 1.地理位置 武汉,简称“汉”,位于中国腹地,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全市土地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平面直角坐标上,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155公里,形如一只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 2.大地构造 武汉市平均海拔23米,中间低平,大部分在海拨50米以下;北部丘陵林立,为大别山绵延部分。海拨2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5%左右,其余均属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低洼,长江汉水横亘其间,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武汉市地质结构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 3.气候特点 武汉市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以夏季最长约130多天;春秋二季各约60天。年平均气温15.8 ℃~ 17.5 ℃,极端最高气温41.3 ℃(1934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18.1 ℃(1977年1月30日)。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O小时~21OO小时,年总辐射1O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O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 8月,约占

忻州市忻府区气候资源状况及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29782019.html, 忻州市忻府区气候资源状况及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作者:张红梅李爱贤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21期 摘要适宜的气象条件,包括温度、降水、湿度和光照等要素是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忻州市忻府区气候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给出了日照时数、降水和相对湿度等农业气象条件的分布状况,并描述了其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这为更好地实践“气象为农”服务提供了科学参考。 关键词气候资源;农业气象条件;山西忻州;忻府区 中图分类号 S1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05-01 一定的气象条件是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1-3]。当这些气象条件的组合对作物的生产有利时,能形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农业自然资源;反之,当气象条件的某种组合对农业生产有害时,将不利于农作物生长[4-5]。分析气候资源状况和气象条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农业气象服务的基本任务。国内有关农业气象条件和农业气候资源研究一直是农业气象研究的热点内容。现对忻府区气候资源状况及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实践“气象为农”服务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忻府区基本农业气候资源概况 山西省忻府区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地区。其东西宽约为55 km,南北长约43 km。自古以来忻府区一直是农业生产和商贸集散的重要地区,有“三关总要”、“晋北锁钥”的美称。忻府区的地形自西向东逐步倾斜,北、西、南地区为三面环山,东部地区较为开阔和平坦。忻府区有3条主要的山脉,分别为云中、系舟和五台山脉。忻府区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春温高于秋温。无霜期平均167.1 d。 2 忻府区日照条件分析 太阳主要通过光照强度、光质和光照时间影响植物。光合作用是影响作物生长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在自然条件下,只有达到一定的光强,农作物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从而产生养分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因此,日照条件是评价地区农业气象条件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从表1可以看出,忻府区的年日照时数在1 914 ~2 797 h间变化。其中12月的日照时数最少,仅有1 914 h,只占全年的7.0%;5月的日照时数最多,为2 797 h,占全年的10.3%。11月至翌年2月的日照时数较少,各月的日照时数不超过全年的7.5%;3—5月,日照时数逐

中国的气候特征练习

第二节气候的基本特征第一课时 1.结合生活实践,一般情况下,你发现一天中最高和最低气温出现在( ) A.12时、黎明前 B.12时、子夜 C.14时、黎明前 D.14时、子夜 2.有人说“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少”,这种说法是指( ) A.降水的季节变化 B.降水的年际变化 C.降水的季节分配 D.降水的日变化 3.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 A.不受夏季风影响 B.夏季风来的迟 C.年降水量稀少 D.雨季来的迟 4.我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重要原因是( ) A.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B.冬季风活动异常 C.夏季风活动异常 D.国土面积过大 5.造成我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水灾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风势力过强,降水过多 B.冬季风势力过弱,降水过少 C.夏季风过强,北方旱,南方涝 D.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 6.下列叙述中能正确反映我国气候特征的是( ) A.气候复杂多样与海洋性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与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与灾害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与干旱性显著 7.下列地形区中,难以受到夏季风影响的是() A.云贵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C.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8.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逐渐递减 C.从西向东减少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比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多得多,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影响 B.地势西高东低 C.距海洋的远近不同 D.东南沿海受暖流的影响 10.关于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正确的是() A.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北方的雨季比南方长 B.夏季风推进迟缓,雨带徘徊在南方,容易导致南涝北旱 C.夏季风推进迅速,导致我国北方普遍多雨 D.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1.我国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B.南北纬度跨度大,距离远 C.东西经度跨度大,时差大 D.地形多种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12.我国的降水是岸上的分布特征是() A.夏秋多、冬春少 B.冬春多、夏秋少 C.夏季少 D.冬季多 13.读我国夏季与冬季风向图,完成问题: (1)图中所示我国正处于____季,东南季风由____ 洋吹向我国大陆,西南季风由_____洋吹向我国大陆, 其气流特点是_________(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 (2)受图中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_______(季风区 或非季风区),降水_____。 (3)夏季风很难到达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位置太靠北②远离海洋的海陆位置 ③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夏季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4)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山、_____山、_____山、_____山脉。(5)季风的影响是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解析回答:①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季; ②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是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递减; ③夏季风活动不稳定易导致_______灾害。当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容易导致____灾;当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容易导致_____灾。 1.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14.读我国四个城市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哈尔滨降水量的是图____,表示北京降水量的是图____,表示武汉降水量的是图____,表示广州降水量的是图____。 (2)四个城市各月降水柱状图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由____向_____逐渐减少(填南或北)。(3)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都______,降水集中在_____季。 (4)我国东部地区,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____季风的进退决定的,如果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即进入雨季,则四个城市处于雨季的月份分布有:哈尔滨____月、北京______月、武汉_______月、广州_______月。由此可见,我国东部从北向南雨季长短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四城市降水柱状图试解析,松花江(哈尔滨附近)、长江(武汉附近)、海河(北京附近)、珠江(广州附近)四条河流汛期由长到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气候的基本特征第二课时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 A.东风 B.西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2.影响我国东南部地区的夏季风有() A.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的西北季风 B.发源于北冰洋的东北季风 C.发源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D.发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3.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的原因有哪些() ①海拔高②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低③纬度高,白昼短④距冬季风源地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原因是( ) A.北方白昼时间长 B.北方地势高 C.南北纬度跨度大 D.北方降水多 5.暑假期间,晓明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衣着由厚厚的衣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晓明一家旅行的路线可能是() A.从上海到西宁 B.从广州到武汉 C.从拉萨到北京 D.从哈尔滨到海南岛 6.划分我国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 A.纬度位置的高低 B.太阳辐射总量 C.年平均气温 D.活动积温

高考地理选择题专练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1~2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 )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气温 (℃) 5.1 6.6 11. 16. 1 19.6 22.2 23.9 23. 6 20. 6 16. 3 11. 8 7.4 月平均云量(%) 87 87 82 83 84 85 80 72 75 78 80 79 月平均降水量 (mm) 20. 5 20. 1 32. 8 87. 6 164 225. 177. 126 100 . 97. 5 47. 4 18. 1 3 A.冷锋B.暖锋 C.准静止锋D.气旋 4.关于该城市所在省份农业发展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多,地表水丰富B.太阳辐射强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D.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下图为山东丘陵某区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如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理由: 6.关于P、Q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P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夏季风影响 B.P地位于来自海洋的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Q地 C.Q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全年降水以地形雨为主 D.P、Q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同 7. “天下黄河富宁夏”。有关宁夏与广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宁夏昼夜长短相等时,正是广东荔枝成熟时 B.宁夏平原发展农业具有水土与光热匹配的优势,灌溉条件好,日照强 C.广东城郊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 D.广东农业基础明显削弱,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下降,粮食总量下降 8. 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 ) ①生长周期长,光照条件好,水热配合好②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③降水多,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9.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10.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 A.E B.F C.G D.H 11.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苹果春华秋实,花期和生长期受气温影响显著。花期气

9、天气图分析

第九部分天气图分析(周长青) 基本天气图分析;辅助天气图分析;锋面分析;温压图(T-LogP)分析和应用 第一章基本天气图分析 一、了解不同投影底图的用途 兰伯特(Lambert)正形圆锥投影:适用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如欧亚高空图和地面图都采用这种投影。 极射赤面投影:高纬度地区比较真实,一般用作北半球天气图和极地天气图。 墨卡托(Mercator)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底图。 二、熟悉地面、高空天气图填图符号的气象意义 以下是陆地测站(左)和船舶测站(右)填写格式 N 总云量,CH、CM和CL分别代表高、中、低云云状,以表2.1.2的符号表示。Nh代表低云量,图上填的为电码。电码和云量的关系见表2.1.3。“×”为不明或缺、错报,低云量和总云量相同时不填。h代表低云云高,以数字表示,以米为单位填写。TTT和TdTdTd :分别代表气温和露点。WW:现在天气现象。 VV :水平能见度。PPPP:海平面气压,以数字表示,以hPa为单位。填写后三位数字,最后一位为小数。如“035”,代表气压为1003.5hPa;“995”,代表气压为999.5hPa。PPP代表过去3小时气压变量。a :3小时气压倾向。“+”表示过去3小时气压升高,“—”过去3小时气压下降。“×”表示不明。W1W2:过去天气现象,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前6小时内出现的天气现象,补充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观测前3小时出现的天气现象。W1W2表示两种天气现象。RRR:6小时降水量“T”表示微量。Dd:风向。以矢杆表示,矢杆方向指向站圈,标示风的来向。静风时不填任何符号,在CH上面填有d时表示风向不明,后面的数字为风速ff 代表风速。以矢羽表示,矢羽一长划表示4m/s,一短划表示2m/s,一三角旗表示20 m/s,风速不明时,填“×”。 选填项目的符号及意义:P24P24 代表24小时气压变量。 云状符号:

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_以辽宁省为例_纪瑞鹏

第25卷 第1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 V o l .25N o .1  2010年1月 J O U R N A L O F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 J a n .,2010  收稿日期:2008-12-06;修订日期:2009-08-13。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 C S F -09-1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S Y K Y Y W 200904);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05E F N 217400412)。 第一作者简介:纪瑞鹏(1972-),男,辽宁北票市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与农业气象、“3S ”方面科研及业务工作。E -m a i l :j i r u i p e n g @163.c o m *通信作者,E -m a i l :y u s h u z h a n g @126.c o m 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 纪瑞鹏,陈鹏狮,冯 锐,张淑杰,武晋雯,张玉书 *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110016) 摘要:根据辽宁省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利用特尔斐法设计了由年太阳总辐射等11个要素组成的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组成的指标体系框架,并逐一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计算单项农业气候资源指数,分别对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的优劣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计算资源优势度,完成对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定量评价。利用辽宁省52个气象台站2006年气象资料和1971—2000年30年气候资料,分别对52个评价单元2006年和常年农业气候资源的优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30年平均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区大部分位于环渤海湾沿海一带,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度在0.5以上;2006年朝阳县、阜新县、锦州大部、沈阳大部、昌图、盘锦及营口部分地区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度偏低,光、温、水条件综合匹配稍差。 关 键 词: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资源优势度 中图分类号:S 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0)01-0121-10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和健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及时修订、更新气候资源区划;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遥感技术,加强对气候资源的监测与评估……” [1] 。 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和定量化综合评估工作将会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相对于其他农业资源来说,农业气候资源由于其无穷尽性和有值无价性,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粮食及其他农产品需求量的增 加,全球对农业气候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 M O )、世界粮农组织(F A O )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 N E S C O )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联合开展气候调查、经验交流、设立机构以及出版专著,极大地推进了农业气候的研究。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也开始了以农业气候区划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气候资源研究。纵观国内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3-7] ,农业气候与主要农作物布局、种植制度关系 研究 [8-11] ,农业气候(自然)生产潜力数值模拟与资源量化评价 [12-16] 和农业气候资源信息的 有效管理与分析[17-20] 4个方面,相比较而言,对农业气候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工作还 相对薄弱。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报告

地理位置:30°38'N 114°04'E 气候属性: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属区:北亚热带 主要农业气候特征: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特点。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3. 7℃;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极长达133天。由于武汉处于北纬3 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2℃,十分闷热,是中国四大火炉之一。极端气温最高44.5℃,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左右。武汉≥5。C 活动积温在6000℃*d左右,年无霜期240天左右,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左右。 此报告根据武汉地区1971-2000年30年的气象统计资料,从太阳辐射和日照、气温、降水的变化规律等多方面对武汉地区的农业气候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望对武汉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太阳辐射和日照 太阳辐射能是地面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中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基本动力,因此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首要因素。 1.太阳辐射的年变化 根据武汉地区1971-2000年30年的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统计资料,计算其光和有效辐射,作武汉地区逐月太阳辐射的直方图,如下图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太阳直接辐射量在1月份最少,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太阳辐射量逐渐增加,在7月份是达到最大,7月份以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减小,太阳辐射量逐渐降低。 通过比较发现,太阳散射辐射与太阳直接辐射有同步效益,在5月份—8月份散射辐射量较大,在1月份最小,但最大散射辐射量在6月份,这主要是因为太阳散射辐射除了与太阳高度角有关,还受大气透明度、大气质量数等的影响,而武汉地区的降水量在6月最大(武汉地区的降水情况见图5)。 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和有效辐射。从图5中可以看出光和有效辐射量与太阳直接辐射量变化完全一致在1月份最小,7月份最大。 2.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 武汉地区逐月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如表1所示: 表1 武汉地区逐月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1971—2000累年平均) 月份日照时数(h)日照百分率(%) 1 104.1 33 2 105.4 34 3 115.6 31 4 151.2 39 5 181.8 43 6 179.9 43 7 232.7 54 8 241.2 59 9 174.1 47 10 161.6 46 11 144.3 46 12 136.5 43 武汉地区处于北纬30°附近,处于北回归线以北,在6—7月份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可照时数最大,但6—7月份是武汉地区的雨季,所以日照时数8月份最大,8月份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可照时数减少,日照时数也随之减少。12—1月份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可照时数最小,日照时数也最小。

气象学农业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论文

气象学农业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1.通过实习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各类仪器的安装与使用; 2.掌握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方法; 3.学会分析不同下垫面的温度、湿度及风速垂直分布情况,绘制分布曲线图并说明差异原因。 4.通过实验了解温室小气候的各气象要素的特点和规律 5.农业小气候实地观察,一方面可以加深我们对已学过的气象学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为对已学习的知识 点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我们的实际观测动手能力,以及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和总结的能力。二、观测实习的程序和所用仪器的说明 我们此次农业小气候的观测,本次实验由园艺专业两个半共同完成,在27日(星期六)和28日(星期日)两天进行农业小气候的观测,每天测量时间是8:00、12:00、16:00。其中每个时间点我们观测的主要内容是风向、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光照辐射强度,地表温度、地中5cm温度、地中10cm温度、地中15cm温度、地中20cm温度、水温等,观测项目按各个组的实际条件进行。 我们主要使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测温仪器: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地面温度表、曲管温度表、温度计 ◆测湿仪器: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即阿斯曼) ◆测风仪器:热球式微风仪 ◆测光照仪器:照度计 仪器安装: (1)地温表的安装: 地面三支温度表水平地平行安放在地面上,从北向南依次为地面普通、地面最低和地面最高,相互间隔5cm,温度表感应球部朝东,球部和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漏出地面。 (2)曲管地温表的安装: 在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西边约20cm处,按5、10、15、20cm深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感应部分朝北,表间相隔10cm,表身与地面成45度的夹角。 (3)光照、风速、温度和湿度测量仪器放置 大棚内的除了要测地面温度、浅层土壤温度和最高最低温度外,还有三种植物的2/3高处和顶层的各项数据,选择三种植物(考虑要有代表性和比较性),在2/3高处和顶层上都挂上毛发湿度表,还有用各种仪器测量其光照、风速、温度和湿度。 三、观测实习的内容与与数据分析 本次实验分大棚内外两个地方进行测量,我们此次气象观测实验布设了8个点,大棚外我设一个观测点,大棚内地面设一个点,再分别对三种植物的2/3高处和顶层设六个点测的各项数据,主要观测的内容有:风向、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地表温度、地中5cm温度、地中10cm温度、地中15cm温度、地中20cm温度、光照强度等。 这里我的数据分析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比各点的同一项指标,总结数据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报告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报告 姓名 xx 班级园艺110x 武汉农业气候 一、概况 1.1 地理位置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海拔高23米。。武汉气象站位置:北纬30°38′,东经114°04′.长江与其最大的之流汉江在此交汇,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且市内湖泊众多。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现有大小湖泊140多个,水域面积达218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四分之一。武汉河流由北部丘陵向南部发展,注入长江。平原部分湖泊众多,地势低平,近代冲积层厚达30~50米,是很好的农耕区。 1.2 气候属性亚热带季风气候 1.3 气候属区北亚热带 1.4 主要农业气候特征 武汉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一般年均温为15.8—17.5℃,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0.4℃;7、8月平均温度最高,为32.6℃。武汉夏季极长,达135天,极端最高温度达39.3℃,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武汉年均降雨量为1269mm,且多集中在6—8月。武汉年无霜期一般为211—272天,年日照总时数一般为1810—2100小时,活动积温在6000℃*d左右。武汉属于东南季风区,水分充沛,雨热同季,属于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也属于我国农业气候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 二、太阳辐射和日照 2.1太阳辐射的年变化 2.2光合有效辐射 表一、(1971—2000累年平均)太阳辐射月平均总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1 2 直接辐射平均 月总量 (×10^5J/m^2 .月) 738. 7 802. 6 994.4 1427 .4 1 8 6 . 9 1 9 3 9 2 8 4 2 267 3.4 1 8 6 . 6 1 5 1 9 . 9 1 1 8 7 . 9 1 9 . 2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 杨虎成 包头师范学院 摘要: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脆弱的领域之一,直接受制于气候变化与气象要素。未来气候变化与气象要素时空性与振荡性的加剧,需对农业生产系统全方位影响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全方位多层次应对。气候变化带来很多影响,需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系统性减缓、适应应对策略和农业技术研究,全面理清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思绪和国家农业扶持政策。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方法,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机理和应对机制的系统构成和集成研究,更科学更合理地指导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与积极有效应对,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献策。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影响;应对 引言 气候变化备受国际、各国关注[1],它不仅是一个科学命题,需以国家利益、全球化的高度应对[2],还是自然气候演化与人类活动的综合合成,是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相互作用的非自然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引起水热资源要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变化、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肥力变化、农作物品种适应性和多样性及其抗逆性改变,加剧局部地区的灾害要素形成,因此,对世界粮食生产、种植制度、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将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过程,摸清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程度和应对机制,可以为农业减缓、适应气候变化做出积极正确应对。 1 气候变化观测 气候变化是人为与自然的综合,其相互作用存在未知的不确定性。以温度上升、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通过农业生产及其相关产业威胁着国家和全球粮食安全,已成为当下全球环境变化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生产直接关系人类生存发展与社会稳定,气候变暖、气候要素的扰动性与振荡性加剧、极端气候事件增多以及海平面上升等显著气候变化特征,将对农业生产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1.1 平均温度明显上升 全球温度普遍升高,北半球较高纬度地区温度升幅较大。根据全球地表温度的器测资料(自1850年以来),最近100 年(1906—2005 年)的温度线性趋势为0.74℃,北极温度升高的速率几乎是全球平均速率的2倍。陆地区域的变暖速率比海洋快,自1961年以来的观测表明,全球海洋平均温度升高已延伸到至少3000 m 的深度,海洋已经并正在吸收气候系统增加热量的80%以上。对探空和卫星观测资料所作的最新分析表明,对流层中下层温度的升高速率与地表温度记录类似。气象专家根据气候模式预测,未来100 年全球还将升温1.4~5.8℃,全球将继续变暖,增暖的速率将比过去100 年更快。温度的升高,已对与积雪、冰和冻土相关的自然系统、水文系统、陆地生物系统、海洋和淡水生物系统产生强烈的影响,且对部分人工管理系统和人类系统的影响增加[1,6。 1.2 降水的区域性与季节性不均衡 温度的升高,加快了地表水的蒸发,导致水循环加剧,暴雨出现频率增加,且这种大降水量的降水方式未能高效利用,水资源承载力降低[6]。另外,近些年来各地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时空分布发生显著变化,降水的区域性、不均衡性愈发明显突出,降水的月相、季节、年际变化振荡加剧,扰乱了局部区域农业用水供需平衡,水资源短缺及其承载力将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3]。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报告(新颖实用模板)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本科生农业气候分析报告 : 班级:园艺1103 学号:04 时间:2012-2013-1

前言:气候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分析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根据气候特点,人们可以提前预知未来的天气,以便合理的分配工作,从而使气候产生对农业的影响减少的最小。这篇论文便是基于这一点,对地区的气候特点一一分析,包括概况、太阳辐射和日照、气温、降水、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及农业气候分析。 一.农业气候概况 1.地理位置 在全球地理位置是东经113°41’~ 115°05’,北纬29°58’~ 31°22’。气象站位置:北纬30°38′,东经114°04′,海拔高23米。 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是中国经济地区的中心,因而得名“九省通衢”,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将分为汉口、汉阳以及武昌等三部分,俗称三镇。地形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且市湖泊塘堰众多。平原部分湖泊众多,地势低平,近代冲积层厚达30~50米,是很好的农耕地区。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现有湖泊147个,水域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强。 2.气候属区和属性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于。外地人经常把的夏天说的非常恐怖,实际初夏从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舒淇进入盛夏,通常盛夏

的气温最高也不超过40度,比很多地方的城市还要低,但是最低气温要高,一般在30度左右。的夏天的热是一种闷热,因为水系发达,经过白天的蒸发,导致空气湿度非常大,所以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一般到夏天没有降温的情况下,难以入睡。到了九月,气温可能经常达到38度,但最低气温较低。十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会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20到25度,而天气异常干燥。有时候气温也会异常地接近30度。从秋天到冬天往往很快,在北方的冷空气南下以后,气温陡降,降10度也是很常见的,从12月底到来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气温一般在1到3度,天气好一点可以到达7到8度,但有寒潮或雨雪是往往在0度一下。三月进入初春,气温回升也很快,最高气温可以到达20多度,三月到四月又倒春寒现象,往往一夜之间下降15到20度。 3.农业气候特征 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且多集中在夏季梅雨季节(6到8月)。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在气温高于5度的年活动积温为6000度*天左右。 二.太阳辐射和日照 太阳辐射能是地面能量的最主要来源,也是大气中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基本动力,因此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下表是通过1971—2000年累年气候资料得到的

武汉市发展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武汉市发展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一概括 武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现在也是国家“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验区。2009年度国民生产总值(GDP)4560亿币,全市现有人口950万。湖北省省会。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当今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武汉开始肩负新的责任,而现今武汉的情况如何,需要我们深入的了解。我对武汉市的发展条件做了调查和分析,情况如下: 二武汉现状 (一)农业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较冷的特点;有长江和汉江流过,湖泊广布,武汉有“百湖之城”的美誉;有充足的劳动力;整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临近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农业十分发达。 (二)工业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三大钢铁集团公司之一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的东风汽车公司总部都位于武汉。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着以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车企业总部和以东武汉江汉关大楼风汽车技术中心、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等一批顶尖汽车研发机构以及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自主品牌和东风渝安等整车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集中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是中国最大且最具实力的光电子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三)交通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现运营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和国家一级民用机场,,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综合枢纽机场(华中唯一、中国第四),是华中地区最大最先进的航空港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及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是华中第一大港,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也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铁路有京广线和襄渝线,京珠高速从武汉越境而过,立体式交通,四通八达。 (四)科技 武汉拥有科研机构106 所,国家实验室1个(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项(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在汉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