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3届龙海市高三年市质检地理学科质检质量分析

2013届龙海市高三年市质检地理学科质检质量分析

2013届龙海市高三年市质检地理学科质检质量分析
2013届龙海市高三年市质检地理学科质检质量分析

2013届龙海市高三年市质检地理学科质检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地理试卷共计27题,其中选择题22题,综合题5题。总体来说,整份试卷比较符合课标要求,无偏题、怪题,能较有效地检验了学生的地理学科水平。优点如下:

1.知识点的考查全面,几乎涉及到自然、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知识。本次考试涉及到自然地理的知识有:地球与地图(6分)、地形(7分)、气候(20分)、水文(16分)、资源(8分)、人口(6分)、城市(4分)、农业(6分)工业(4分)、交通(2分)环保(11分)、选修(10分)。

2.突出主干知识。自然地理方面涉及地球运动、大气、水文、地质构造、植被等主干知识;人文地理方面则考查了城市、农业、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等,选修部分主要涉及了海平面上升及带来的不良影响,沙尘暴的发生及防治,城市霾的发生及防治措施等如:地球运动、地形、气候、水文、经济等。

3.侧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运用地理原理、论证地理问题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试题思维空间与思维量比较适当,有要求图图转换或图文转换能力,题组中各题逻辑联系紧密。

4.选择题取材较新颖。如地球知识部分的考查难度一般,但考查的方式与思

维要求有几个并行的切入点,设问角度新,如涉及等值线、比例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直射点的移动、日出日落方位、时间问题、生活经验等多方面,一旦思路理不清或某个知识点缺漏那便不能成功作答。

5.注意关注社会时事与热点,如“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北京的雾霾天气等,试题时代感强。

不足之处:

1.题量偏多。

2. 自然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考查比例严重失调,自然地理共计57分,占63%;人文地理共计33分,占37%,比例严重失调。

3.个别题目有争议。如选择题第10题,植被带考查,不应该在植被过渡地带。若从气候类型看,该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若从植被带看,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选择题第15题,“长尾

理论”与创意产业关联性不是很强;综合题第26题的第(2)小题,甲、乙两地,很容易解读成:甲地是河流上游,乙地是河流中游,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甲为林地,乙为耕地。

4.综合题取材较过时,要点分数偏少,个别答案有争议。如:第25题的第(1)小题,非洲南端东西两岸降水量差异原因应包括:大气环流、洋流,其中答案:西部有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部也有,不能成为原因差异的答案,此外,东部有暖流影响,西部有寒流影响也应该成为答案要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的得分上看,选择题平均约26分,综合题约25分,平均为51.17分。优秀率:0.3%,及格率:27.6%。大部分学生得分集中在50-60分段。总体情况是,选择题部分得分率较高(约为24.6分),综合体得分率较低(仅为20.6分),而选做题得分率更低(约为6.0分)。试卷作答中学生主要暴露的弱点是:

1、选择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概念混淆不清如第5题,RS与GPS、GIS混在一起;审题能力差,把握不准提纲中的关键词,提取图(表)中的信息不准,不全,如3、6、10、12;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9、10、13、17题;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比较欠缺,如4、1

2、20、21、22题。

2、综合体主要存在的问题:

①知识体系不完整,知识的构建能力比较差,如26题(3)中,A、B两河的水文特征要从流量、径流季节变化、流速和含沙量等方面来分析;23(2)开发水电的评价必须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条件进行分析,而条件又必须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来分析;27B和27C的防治措施要从法律法规、技术、工程、生物、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等方面来分析。由于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结构能力薄弱,答题时丢三拉四、东漏西漏的失分很多。

②提取图(表)中的信息能力差:25(2)甘蔗种植区位的判断,将题示材料“甘蔗是热带、亚无法据图15全面、准确地描述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特点;无法据图16全面、准确地描述沙尘暴分布的季节;无法据图17全面、准确地描述北京雾日和霾日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

③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如23(2)则是《综合区位题专题》中的经典案例试题,学生得分仍然不高;24(1)地形特征的描述,与2012年高考37(1)类似,而很多学生无法活学活用;25(3)汽车工业的效益在平常教学中也是常见的题型,但答题时也不全面。

④答题不规范。综合题的答案中存在过于繁琐,像写文章式的;语言文字错别字和口语化多,答非所问,答案自相矛盾,缺乏逻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1. 注重地理知识的逻辑联系,构建常见地理问题的解题思路。如试卷中的24题(2)分析该农业区过度使用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懂得从自然环境的各地理要素(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去分析,解题思路混乱。我们中心指导组归纳的《高考常见答题模式》在教学中要真正贯彻落实。

2.加强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注重课程标准中四个能力要求的训练。尤其是读图析图能力训练、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重视解题规范,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如: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1)重视审清试题。一是清楚题中限制性条件;二是明确答题要求;三是穷尽题中信息(文字和图表信息)。

(2)把握题中的行为动词,明确答题要求。例:描述——点状地理事物可用多或少,疏或密等相关词语描述;线状地理事物要描述总体走向,空间过度,局部变化与异常;块状地理事物则要表达出宏观的空间位置。说明、分析、评价等。

(3)梳理答题分类,构建解题思维模式。例描述地形的特征应包括:地形类型及其结构、主要地形的分布、地势特征、地面起伏、其它典型地貌形态;描述气候特点包括:气温(最高月均温、最低月均温、年均温和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变化等)

4.注重把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与规律与具体区域有机结合,形成“区域+原理”的认知模式。综观近四年福建高考综合题命题趋势,都是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高中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5.以小专题的形式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强化巩固,如气候专题、河流专题、区位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自然灾害专题等,比较能拿捏命题规律,因此多花一点时间与精力是必要的,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