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第六章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习性(habits)是昆虫种或种群具有的生物学特性,亲缘关系相近的昆虫往往具有相似的习性,如天牛科的幼虫均有蛀干习性,夜蛾类的昆虫一般有夜间出来活动的习性,蜜蜂总科的昆虫具有访花习性等等。

行为(behavior)是昆虫的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综合而使效应

器官产生的反应。研究昆虫行为的科学称昆虫行为学(insect ethology)。该方向的研究自1973年Frisch,Lorenz和Tinbergen以其出色的行为学研究获得诺贝尔奖后进展非常迅速,出现了大量的论著。

第一节昆虫的主要习性与行为

一、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

昆虫的活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自然中昼夜变化规律相吻合的节律,即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或昆虫钟(insect clock)。绝大多数昆虫的活动,如飞翔、取食、交配等等均有固定的昼夜节律。

日出性或昼出性昆虫(diurnal insect):白天活动的昆虫;

夜出性昆虫(nocturnal insect):夜间活动的昆虫;

弱光性昆虫(crepuscular insect):只在弱光下(如黎明时、黄昏时)活动。由于自然中昼夜长短是随季节变化的,所以许多昆虫的活动节律也有季节性。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表面上看似乎是光的影响,但昼夜间还有不少变化着的因素,例如湿度的变化、食物成分的变化、异性释放外激素的生理条件等。

二、食性与取食行为

(一)食性(feeding habit) 食性就是取食的习性。昆虫多样性的产生与其食性的分化是分不开的。通常人们按昆虫食物的性质,而把它们分成

植食性(phytophagous):以植物活体为食,约占昆虫总数的40%一50%,如粘虫、莱蛾等农业害虫均属此类。;

肉食性(carnivorous):以动物活体为食;

腐食性(saprophagous):以动、植物尸体、粪便为食;

杂食性(omnivorous):以动、植物活体、尸体、粪便为食。

根据食物的范围,可将食性分为

多食性(polyphagous):以多个科的植物为食料,约占昆虫总数的40%一50%。寡食性(oligophagous):是以1个科或少数近缘科植物为食料,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棉大卷叶螟取食锦葵科植物等。

单食性(monophagous):是以某一种植物为食料,如豌豆象只取食豌豆等。

昆虫的食性具有它的稳定性,但有一定的可塑性。许多全变态昆虫成虫期的食物与幼虫期的完全不同,其他变态类的昆虫成虫与若虫或稚虫的食性相似。(二)取食行为昆虫的取食行为多种多样,但取食的步骤大体相似。如植食性昆虫取食一般要经过兴奋、试探与选择、进食、清洁等过程,而捕食性昆虫取

食的过程一般为兴奋、接近、试探和猛扑、麻醉猎物、进食、抛开猎物、清洁等过程

昆虫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用以识别和选择它的食物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的,但多以化学刺激作为决定择食的最主要的因素。

三、趋性(taxis)

趋性就是对某种刺激有定向的活动的现象。根据刺激源可将趋性分为趋热性、趋光性、趋湿性、趋声性等等。根据反应的方向,则可将趋性分为正趋性和负趋性两类。不论哪种趋性,往往都是相对的,对刺激的强度或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了解昆虫的趋性可以帮助我们管理昆虫,如人们利用昆虫的趋性可以采集标本,检查检疫性昆虫,进行害虫和天敌的预测预报,诱杀害虫等活动。

四、昆虫的群集、扩散与迁飞

(一)群集性 (aggregation) 昆虫的群集性指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的聚集在一起的习性。根据聚集时间的长短可将群集分为临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两类:前者只是在某一虫

态和一段时间内群集在一起,过后就分散;后者则是终生群集在一起。但有时二者的界限并非十分明显。

(二)扩散 (dispersal) 扩散是指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变化的现象。根据扩散的原因可将扩散分为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两类,前者是昆虫由于取食、求偶、避敌等因而"主动"但相对缓慢地形成的小范围空间变化;后者则是由于

水力、风力、动物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几乎完全被动地空间变化。

昆虫的扩散主要受到自身生理状况、适应环境的能力及外界环境条件的限制,对多数陆生昆虫而盲,地形(大河、高山等)、气候(温度、湿度等)、生物(食物、天敌等)、人类活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昆虫的扩散与分布。(三)迁飞(migration) 迁飞是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并非所有的昆虫均有迁飞习性,但常见的农业害虫多具有迁飞习性。

研究害虫的群集、扩散及迁飞的规律非常重要,很多有群集性的农业害虫还同时具有成群迁移的习性。

五、拟态、伪装与假死

(一)拟态(mimicry) 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或称生物学拟态(biological mimicry)。

根据拟态系统的虫态、被拟对象的实质、拟态者的生物学益处、发现者的姓氏、被拟对象的个数、拟态同一模型的拟态者的物种数可将拟态分成多种类型,如根据拟态发生的虫态可将拟态分为卵拟态、幼虫拟态、若虫拟态、蛹拟态、成虫拟态,根据所拟的对象可将拟态分为形状拟态、颜色拟态、化学拟态、声音拟态、光学拟态、行为拟态等等。

最常见的拟态有两种类型。一类叫贝氏拟态(Batesian mimicry),贝氏拟态对于拟态系统中的拟态者是有利的,而对模型昆虫是不利的。

一些昆虫具有同它的生活环境中的背景相似的颜色,这有利于躲避捕食性动物的视线而得到保护自己的效果。这类拟态者的体色称为保护色(protective color)。昆虫的保护色还经常连同形态也与背景相似联系在一起。一些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鳞翅目昆虫等模拟具有蛰刺能力的胡蜂的色斑型,通常人们把昆虫的这类色斑型称为警戒色(warning

color)。有些昆虫既有保护色,又有警戒色。

第二类常见的拟态叫做缪氏拟态(Mullerian mimicry).其模型和拟态者都是不可食的,捕食者无论先捕食其中哪一种,都会引起对两种昆虫的回避。因此,该类拟态无论对拟态者还是对模型都有利。

昆虫的拟态现象颇为复杂,有时几种昆虫间会形成一个拟态环。

(二)伪装(camouflaging) 伪装是指昆虫利用环境中的物体伪装自己的现象。伪装多为幼虫或若虫所具有。

(三)假死(death feigning) 假死是指昆虫在受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原停留处突然跌落下来呈"死亡"之状,稍停片刻又恢复常态而离去的现象。不少鞘翅目的成虫和鳞翅目的幼虫具有假死性。假死性是昆虫逃避敌害的一种有效方式。根据昆虫的假死性,我们可以利用触动或震落法采集标本或进行害虫的测报与防治等。

六、昆虫的通讯

每种昆虫都有自己的通讯系统以满足各自特定的需要,使同种昆虫个体间在一定空间内协调发展,同时通讯信号对昆虫种间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昆虫的通讯方式主要有化学通讯、视觉通讯、听觉通讯、触觉通讯、行为通讯等。(一)化学通讯 (chemical communication) 化学通讯是昆虫通讯的常见方式,涉及一系列的外激素,该通讯方式在刺激生殖行为、觅食、召集个体聚集、调整种群密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进行两性生殖而雌虫无翅不能飞翔的昆虫化学通讯更为重要。化学通讯是一种有效的通讯方式。

(二)昆虫的发光与视觉通讯昆虫的发光(insect biolumines-cence)有两种情况,一类是由于发光细菌的存在,另一类是昆虫自身的发光,通常所说的发光昆虫即指此类。

自身发光的昆虫有4个目,即弹尾目、同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其中以鞘翅目种类发光最多;发光的虫态有卵、幼虫(或若虫)及成虫;发光的部位可及头、胸、腹,甚至全身,发光的时间有的是在受刺激时,有的仅限于交配求偶时,有的则是在捕食或通敌时发光。发光的意义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防御,二是有的昆虫的发光还会起到报警的作用,三是最重要作用是捕食。

视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在昆虫中普遍存在而且变化较大,个体间需要直接的视线,是昆虫短距离通讯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昆虫的发音和听觉通讯发音昆虫达16目之多,不但成虫能发音,有些幼虫,甚至蛹也能发音。

发音方式可分为3大类。

第1类是昆虫正常活动的副产品,这类发音昆虫不具独特的发音器,其声音是昆虫飞行、求偶、取食活动的产物。

第2类发音是昆虫的身体碰击其他物体的结果。

第3类昆虫的声音是由昆虫体上特殊的发音器官所发出;它又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摩擦发音,即发音器的两部分相互摩擦而发音,另一种是膜振动发音。听觉通讯(audio communication)是昆虫近距离和较远距离的有效通讯方式之一。昆虫用不同类型的听器接收同种昆虫个体或异种所发出的各类音频信号,判别发音者的状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四)触觉通讯(tactile communication) 触觉通讯是指昆虫靠身体的互相接触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只有当同种或不同种的个体相遇才能发生。

七、昆虫的交配行为

昆虫的交配(mating behavior)行为复杂多变。交配的过程与取食的过程颇为相似,一般包括兴奋、接近、求爱、跨骑、拥抱、交合、清洁等步骤。其中以求爱和交合较为复杂。求爱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舞蹈、发音、触摸,甚至送"彩礼"。

八、昆虫的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learning behavior)是指动物后天获得的行为,如经验性的学习行为、印记学习、习惯化、条件反射、尝试与错误、推理等。昆虫的学习能力在

不同类群中有一定差异,同种昆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学习能力差别很大,并且各种昆虫有一定的学习临界期限。

九、昆虫的社会行为

终生孤独生活的昆虫很少,绝大多数种类的个体在其生活周期中总有一段时间生活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昆虫社会"。

对于社会性昆虫的定义及类型的划分,不同学者的见解不尽相同;Michener(1974)曾将昆虫分为孤独性(solitary)、亚社会性(subsocial)、公共性(communal)、准社会性(quasi-

social)、半社会性(semisocial)和真社会性(eusocial)昆虫6类。但很多学者为了实用的方便,把除孤独性和真社会性以外的昆虫通称为前社会性(presocial)昆虫。

真社会性昆虫指白蚁和膜翅目中蚂蚁、蜜蜂等昆虫,这些昆虫的个体间有明显的等级分化(caste dixerentiation)和分工,甚至同一个体的成虫在不同的时期也有明确的分工。

第二篇昆虫的内部解剖结构

第二篇昆虫的内部解剖和生理 重点与难点: 本篇主要阐明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与形态结构,各系统的主要生理机能,及在个体生存、种族繁衍的作用,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从昆虫个内部器官系统的基本构造入手。 昆虫生理学是研究昆虫体被各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机能及其调节机制,控制昆虫生命活动与行为的一门学科。了解并掌握昆虫的内部解剖知识,是学好昆虫生理学的前提。 第一章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 重点与难点: 昆虫的内部器官系统、体腔和血窦。内部器官系统的名称和位置。体腔、血腔、血窦、隔膜等。 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一样,其体躯的外面为一层含有几丁质的躯壳,即体壁。躯壳内部充塞着各种组织和器官等。 昆虫的体壁是一个纵贯的通腔,又叫血腔,昆虫所有内部器官都位于血腔内,直接浸浴在血液中。血腔有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隔膜在纵向分隔成两三个小血腔,称为血窦。位于腹部背面、背血管下面的一层是背膈,它将血腔分隔成背血窦和围脏血窦。有些昆虫中,腹部腹板两侧之间还有一层腹膈纵隔其间,腹膈下面的血窦称腹血窦。 第二章体壁 重点与难点: 体壁对维持昆虫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体壁的构造(底膜、皮细胞层、皮层);表皮的化学成分(几丁质、蛋白质、脂类、多元酚及其氧化酶、色素);脱皮(脱皮过程、脱皮的激素调控、鞣化作用的激素调控);昆虫体壁的色彩(色素色、结构色、结合色);体壁的衍生物,表皮的通透性(水分、气体、杀虫剂等)。 昆虫的体壁是体躯的最外层组织,有单一的细胞层及其分泌物组成,是昆

虫内部器官和外界环境之间的保护性屏障,既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又能防止外来物质的侵袭。表皮硬化成外骨骼,可保持昆虫的体形,内陷部分用以附着肌肉。 第一节体壁的构造 昆虫的体壁来源于外胚层,有里向外可分为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表皮层是皮细胞分泌的产物,底膜由血细胞分泌而成。 1. 膜 底膜由皮细胞基膜下方的双层结缔组织,由含糖蛋白的胶原纤维构成,具有选择通透性,能使血液中的部分化学物质和激素进入皮细胞。 2. 皮细胞层 皮细胞层为一层单细胞层,细胞排列整体。细胞近表皮的一侧的质膜形成微绒毛,与溶离、吸收旧表皮和分泌、沉淀新表皮活动有关。皮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可特化成腺体、绛色细胞、毛原细胞及感受细胞等。 3. 皮层 表皮层是由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异质的非细胞层,分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3层。内表皮由皮细胞向外分泌形成,是表皮层中最厚的一层。主要含几丁质和蛋白质的复合体,或粘多糖蛋白质,呈多层薄片状。外表皮是经过鞣化反应形成的含骨蛋白层。蜕皮时,外表皮全部退去。上表皮分为护蜡层、蜡层和表皮质层。 第二节表皮的化学成分 表皮的主要组分是几丁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脂类、色素和无机盐类。 1. 几丁质 是昆虫表皮的主要成分之一,占表皮干重的25%-40%。几丁质为无色无定型固体,不溶于水、稀酸、稀碱、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在脱皮期间,表皮中的几丁质受几丁质酶和几丁二糖酶的作用而降解。 2. 蛋白质 是昆虫表皮各层的主要成分,约占表皮干重的一半以上。蛋白质成分随昆虫的发育阶段而变化。 3. 脂类 主要以蜡的形式存在于上表皮中,含有醇、碳氢化合物、脂肪酸、酯类等。 此外还含有多元酚及其氧化酶、色素等。 第三节脱皮 昆虫的体壁由于外表皮的硬化,形成外骨骼,阻碍了昆虫的生长,幼虫只

昆虫的生长发育教案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第三节其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昆虫的生长和发育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学生在认识了植物和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之后,进而了解多样的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也是很有必要的。这节课重点是介绍昆虫的生长发育,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昆虫,另一方面让学生更为深入的认识昆虫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外部形态。 二、设计思想: 昆虫的生长发育是我们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但是对于学生来讲,繁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没有亲眼长时间观察昆虫发育过程的机会。因此我们采取观看录像的方法,在学生今后的生活过程中,可以看到发育到某一时期的昆虫直观的对应起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蝗虫个体发育所经历的几个时期 (2)能够说出蝗虫的个体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3)能够说出家蚕个体发育所经历的几个时期 (4)能够说出家蚕的个体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能力目标: (1)结合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

简单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上的变化的教学,使学生建立逐渐起生物生长发育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特征 解决方法:利用录像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点 2.难点:不完全变态发育与完全变态发育 解决方法:利用录像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点 五、教学媒体: 1.蝗虫形态图 2.蜘蛛、蜈蚣的图片 3.蝗虫生活史的图片 4.蝶类幼虫的图片 5.蝴蝶完全变态的录像片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 一、昆虫的生长发育 1.昆虫的一生

2.害虫的防治 七、教学过程

昆虫学 名词解释

1.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叫世代交替。 2.年生活史:一种昆虫一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代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年生活史。 初生分节:指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其相邻体节间以环形凹陷--节间褶相连,纵肌着生在节间褶上,其体节相当于胚胎时期的体节,故称初生分节。 次生分节:指成虫和不全变态昆虫的若虫或稚虫,其体壁大部分骨化,相当于初生分节的节间褶也骨化了,里面形成着生肌肉的内脊,内脊前有一窄条未经骨化的膜质区---节间膜成为体节的分界。 3.两性生殖:昆虫经过两性交配而产出后代的生殖方式叫两性生殖。 4.孤雌生殖:昆虫不经过两性交配或经交配但不产生受精卵而发育成后代的生殖方式叫孤雌生殖。在昆虫中,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现象。 35.雌雄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两性除性器官和外生殖器存在差异外,还存在个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现象。 43.多型现象:同种同性别的昆虫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的现象。 62.胎生:有一些昆虫可以从母体直接产生出幼虫或若虫来的生殖方法。 63.胚后发育:昆虫由卵中孵出来起,一直到羽化为成虫的整个发育过程。 64.蜕皮:昆虫自卵中孵出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要重新形成新表皮,将旧表皮脱去的现象。 54.蜕裂线:是幼虫脱皮时裂开的线,通常呈倒Y形,它的中干起自胸部的背中央,伸到复眼间分叉成两条测臂。 9.羽化:昆虫由蛹或老熟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叫羽化。

昆虫的成长过程

昆虫的成长过程 昆虫的成长过程在昆虫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个现象是比较特殊的,下面我分别 介绍一下: 1.蜕皮 我们人类的骨骼是被包裹在皮肤和肌肉里面,但是,昆虫正好相反,这层位在外面的「表皮」就是它们的骨骼,肌肉则被包裹在里面了,所以我们称这些昆虫为「外骨骼」动物。因为昆虫的外骨骼不能不停的长大,所以当它们长到一定大小时,就必须脱去原来的旧表皮并形成新的表皮,这种现象我们称它为「蜕皮」。 2.变态 昆虫的成长过程中会经过几个不同时期,也就是有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等。在这不同时期,它们的外观上往往会有很大的不同,譬如常说的「毛毛虫变蝴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昆虫变态之一。但是,许多昆虫的成长过程中,并不一定会出现这四个不同时期。一般而言,昆虫的变态可再区分为下列三种不同的情形: (1)无变态 有些比较低等的昆虫,从卵中孵化后一直长到成虫,除了体形变大之外,它们的外表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我们称这种变态为「无变态」。衣鱼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代表虫。 (2) 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昆虫所指的是在它们成长过程中少了蛹期,也就是说它们会直接由幼虫期(称为「若虫」)羽化成成虫,而没有化蛹的过程。许多常见昆虫如蚱蜢、蟋蟀、蝉....等等,均属于这类变态。 (3) 完全变态

所谓的「完全变态」昆虫是指在这类昆虫的成长过程中会经过四个不同的时期,不像前面那种少了化蛹的过程。如果你(妳)曾养过家蚕,一定知道家蚕是先由卵里孵化出来成为一只只很小的幼虫,而幼虫不断地吃桑叶长大,并脱几次皮,接着它们会吐丝结茧,这时候幼虫就在茧里面化成蛹,最后,再由蛹羽化成为蚕蛾(成虫),这整个变化就是所谓的完全变态。

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知识目标: 1、知道大多数昆虫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能够说出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特征; 3、能举例说明那些是完全变态哪些是不完全变态;能力目标: 1、增加归纳总结的能力、比较异同的能力 2、加强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加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概念和特征难点: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导入: 【播放视屏蝴蝶的一生】毛毛虫和蝴蝶,两者无论是外形还是生理习性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毛毛虫最终还是长成了蝴蝶,那么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辛过程呢?这就涉及到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到78页,第二节,标题是什么?一起回答我!【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板书】好,除了刚才的蝴蝶,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成长过程中形态,生理,习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呢?【蝴蝶、蚊子、蜻蜓、蝗虫等】没错,同学们举了很多昆虫的例子,【展示变态发育昆虫图片】在自然界中至少有100万种以上的昆虫,数量多,分布广,形态多样;大多数昆虫的发育过程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都发上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成为变态【板书】;这句话在79页的文字第一句,同学们把变态这个词勾画下来引起注意。 蚕和蝗虫很具有带表性。为什么说它具有代表性?我们先来看看蝗虫的生活史。【展示蝗虫的生活史图片】这是成虫,雌蝗虫产卵,受精卵发育成幼虫,下面这一排是1-5龄的跳蝻,跳蝻就是蝗虫的幼虫,1-5龄是蝗虫的虫龄。知道

什么是虫龄吗,怎么计算吗?看看79页下边的小资料。懂了没有?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生长,所以昆虫会蜕皮,这个皮就是不合适的外骨骼。什么是一龄幼虫?【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幼虫】此后,每蜕皮一次就增加一龄,所以二龄幼虫蜕了几次皮?【1次,回答错误则解释一次】所以一龄幼虫没蜕皮,二龄幼虫蜕了一次皮,以此类推。好回到图片!我们看看蝗虫成虫和幼虫有哪些差异,有没有自告奋勇?【有,学生回答】【无,抽问,注意引导】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外形和生活习性还是很相似的,看到幼虫的我们就能知道他是蝗虫的幼虫对不对,只不过,他的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我们把这一类幼虫称为若虫.【板书】这是若虫的定义,在书上勾画下来,接着刚才勾画得词语,在后边找到若虫,注意若虫的若是怎么写的,。好,现在告诉我,若虫和幼虫是什么关系?【若虫就是幼虫,如果回答不出来就再强调一遍】若虫没有翅或者发育不完善,能跳跃,所以叫做跳蝻。现在能不能回答我,蝗虫的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那几个时期?【受精卵、若虫、成虫,若不能准确就适当的引导】像蝗虫这样,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在书上把不完全变态勾画下来。书上还给大家说来了哪些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展示图片】 好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接下来再看看另一个代表蚕。【展示图片】图1是蚕的受精卵,像豆子一样,图2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蚕宝宝,是幼虫,正在吃桑叶,当蚕宝宝长到足够大就要作茧自缚!图3就是蚕茧,外面白色的是蚕丝,里面是蛹,图4画的很清楚,他把自己包起来保护自己,在里面慢慢的成长,等他长成成虫也就是蚕蛾的时候就会破茧而出,图5就是刚出来的蚕蛾,蚕蛾是不吃东西的了,接下来他的任务就是传宗接代了,图6就是正在产卵的雌蛾。蚕的发育过程中幼虫在形态,生理,习性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它和蝗虫的发育过程来做个比较。首先看看蚕的幼虫和成虫外形的差距大不大?【大、】对,外形差距很大。而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外表还是比较相似的。那么在习性上蚕的幼虫和成虫有什么差别?蚕吃的什么?【桑叶】成虫基本不吃东西。而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在习性上基本相似。蚕发育过程经历了哪些时期?图一是谁什么? 【受精卵】接着说【蚕、幼虫;蛹;成虫、蛾子】对蚕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做完全变态在在书上81页把这句话勾画下来。除了蚕还有一些昆虫也是完全变态发育,比如说哪些?看着书上一起回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芃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肈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都是特指昆虫的发育过程,不能用于两栖类:如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是两个范畴。两栖类的只能是变态发育。 蚆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如蚊、蝇、菜粉蝶、 蜜蜂、苍蝇、家蚕等。 莅要特别注意一下,在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一定所有都是受精卵,譬如蜜蜂,蜂王产下的卵,分受精和未受精的,未受精的也可以变态发育成雄蜂。此语录出自8年级下册 的生物书。受精卵发育成工蜂,吃蜂王蜜长大的发育成蜂王,没吃的则发育为工蜂,未受精的发育成雄蜂,雄蜂和蜂王交尾产生下一代 完全变态发育昆虫 蚄2 蝿昆虫的一生从体态到生活习性都以多变而著称。例如苍蝇产下乳白色长圆形很小的卵,肉眼几乎不能看见。卵孵化为幼虫枣即蝇蛆,是一种白色、棒状、头胸腹形态不分,也没有足和翅或其他器官的幼虫,它不停地蠕动、进食,要蜕掉两次皮,每蜕一次皮就长得更大一些,最后化为不吃不动棕褐色长圆形的蛹。蛹经过一段时期开始羽化,成虫破蛹而出。 这种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的生活史,叫做“完全变态”。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形态上不但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其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所也甚至完全不相同。例如苍蝇,成虫飞翔于空中,幼虫只能在地表蠕动,而蛹是不吃不动的。蚊子的成虫飞翔、生活于空中,而幼虫生活于水中。成虫靠叮吸高等动物的血液为食,幼虫则靠吞食水中的小浮游生物或细菌为生。完全变态的昆虫很多,所有蚊、蝇、蝶、蛾、蜂、甲虫等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昆虫都是完全变态昆虫。 虿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完全变态的幼虫都是头、胸、腹不分的。蚊虫的幼虫头、胸、腹三部分就可明显地区分。甲虫,如金龟子的幼虫,虽然头、胸、腹三部分不如蚊子那样明显,但胸部长有三对伪足,仍然与蝇蛆的形态有很大的区别。 蒅有些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不同时期在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上有所不同,因而幼虫期在外部形态上也随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改变发生很大的变化。如芫菁的初龄幼虫行自由生

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知识目标:1、知道大多数昆虫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能够说出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特征; 3、能举例说明那些是完全变态哪些是不完全变态; 能力目标:1、增加归纳总结的能力、比较异同的能力 2、加强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加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概念和特征难点: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导入:【播放视屏蝴蝶的一生】毛毛虫和蝴蝶,两者无论是外形还是生理习性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毛毛虫最终还是长成了蝴蝶,那么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辛过程呢?这就涉及到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到78页,第二节,标题是什么?一起回答我!【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板书】好,除了刚才的蝴蝶,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成长过程中形态,生理,习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呢?【蝴蝶、蚊子、蜻蜓、蝗虫等】没错,同学们举了很多昆虫的例子,【展示变态发育昆虫图片】在自然界中至少有100万种以上的昆虫,数量多,分布广,形态多样;大多数昆虫的发育过程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都发上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成为变态【板书】;这句话在79页的文字第一句,同学们把变态这个词勾画下来引起注意。 蚕和蝗虫很具有带表性。为什么说它具有代表性?我们先来看看蝗虫的生活史。【展示蝗虫的生活史图片】这是成虫,雌蝗虫产卵,

受精卵发育成幼虫,下面这一排是1-5龄的跳蝻,跳蝻就是蝗虫的幼虫,1-5龄是蝗虫的虫龄。知道什么是虫龄吗,怎么计算吗?看看79页下边的小资料。懂了没有?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生长,所以昆虫会蜕皮,这个皮就是不合适的外骨骼。什么是一龄幼虫?【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幼虫】此后,每蜕皮一次就增加一龄,所以二龄幼虫蜕了几次皮?【1次,回答错误则解释一次】所以一龄幼虫没蜕皮,二龄幼虫蜕了一次皮,以此类推。好回到图片!我们看看蝗虫成虫和幼虫有哪些差异,有没有自告奋勇?【有,学生回答】【无,抽问,注意引导】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外形和生活习性还是很相似的,看到幼虫的我们就能知道他是蝗虫的幼虫对不对,只不过,他的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我们把这一类幼虫称为若虫.【板书】这是若虫的定义,在书上勾画下来,接着刚才勾画得词语,在后边找到若虫,注意若虫的若是怎么写的,。好,现在告诉我,若虫和幼虫是什么关系?【若虫就是幼虫,如果回答不出来就再强调一遍】若虫没有翅或者发育不完善,能跳跃,所以叫做跳蝻。现在能不能回答我,蝗虫的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那几个时期?【受精卵、若虫、成虫,若不能准确就适当的引导】像蝗虫这样,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在书上把不完全变态勾画下来。书上还给大家说来了哪些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展示图片】 好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接下来再看看另一个代表蚕。【展示图片】图1是蚕的受精卵,像豆子一样,图2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蚕宝宝,是幼虫,正在吃桑叶,当蚕宝宝长到足够大

昆虫的生长发育主要是以下3种激素的协调作用

昆虫的生长发育主要是以下3种激素的协调作用: 促前胸腺激素,又称脑激素; 蜕皮激素:由昆虫的蜕皮腺或前胸腺分泌,它引起昆虫的蜕皮; 保幼激素:由咽侧体分泌,它具有保持幼体性状的作用。 昆虫无论是外生翅类或是内生翅类,其变态受激素调节和控制的方式大致相同,有关的内分泌腺体和激素包括:前脑神经分泌细胞和脑激素;胸部(蚕儿)或头部背面(跳蝻)的前胸腺及所泌蜕皮激素;脑后和食管两侧的咽侧体及所泌保幼激素。前胸腺的分泌活动受脑激素控制,所以后一种激素又称促前胸腺激素。激素对昆虫变态的调控过程一方面受某些行为活动的影响如摄食后消化道的膨胀可促使前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脑激素。此激素由神经分泌细胞的轴突输送到脑后背血管两旁的一对称为心侧体的腺体,由这里再通过血淋巴运至前胸腺并使后者受到激发而产生蜕皮激素。后种激素被血淋巴运到各处,于是引起体壁表皮细胞发生变化,最后导致蜕皮。另一方面,幼虫龄期之间的蜕皮还要受到保幼激素的影响。对不完全变态的昆虫来说,如末次蜕皮时咽侧体不分泌保幼激素,变态可顺利完成。反之;如果有保幼激素分泌则蜕皮后的个体仍会保持某些幼虫形态,从而阻止变态的完成。在完全变态中,昆虫末龄幼虫的咽侧体分泌活动减弱或停止,故蜕皮后能够化蛹,由蛹再羽化为成虫。 孤雌生殖 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有的是偶发性的,有的是经常性的,有的是周期性的。如,蚜虫、轮虫产的夏卵,不经受精可直接发育成幼体。 2.胞质定域(细胞质决定子定域) 胞质定域: 形态发生决定子在卵细胞质中成一定形式分布,受精时发生运动,被分割到一定区域,并在卵裂时分配到特定的卵裂球中,决定卵裂球的发育命运。如角贝的极叶细胞质决定中胚层细胞的分化。 3.动作电位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由于兴奋部位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立即会发生一次短暂的电位变化。此时膜内迅速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去极化)。而这种电位变化可沿膜向周围扩散,使整个细胞膜都经历一次同样的电位波动,这种电位就称为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4.链状神经系统 链状神经系统:也称索状神经系统。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的神经系统。神经向腹侧集中形成腹神经索,腹神经索上每体节内有神经节。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节、围咽神经环、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组成。这种神经系统成为链状神经系统 5.印痕学习(印随学习) 印痕学习:印痕学习也称印随学习,是一种高度特殊化的、但有局限性的学习行为,它是在动物出生不久的一段很短时间内把一移动物体记忆为父母的学习行为。其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通常只局限于动物出生(或孵化)后头几天中。错过这一时间,以后就不会再出现这种学习。很多一出生就能四处活动的动物都能够产生印痕学习。印痕是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都是特指昆虫的发育过程,不能用于两栖类:如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是两个范畴。两栖类的只能是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如蚊、蝇、菜粉蝶、蜜蜂、苍蝇、家蚕等。 要特别注意一下,在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一定所有都是受精卵,譬如蜜蜂,蜂王产下的卵,分受精和未受精的,未受精的也可以变态发育成雄蜂。此语录出自8年级下册的生物书。受精卵发育成工蜂,吃蜂王蜜长大的发育成蜂王,没吃的则发育为工蜂,未受精的发育成雄蜂,雄蜂和蜂王交尾产生下一代 2完全变态发育昆虫 昆虫的一生从体态到生活习性都以多变而著称。例如苍蝇产下乳白色长圆形很小的卵,肉眼几乎不能看见。卵孵化为幼虫枣即蝇蛆,是一种白色、棒状、头胸腹形态不分,也没有足和翅或其他器官的幼虫,它不停地蠕动、进食,要蜕掉两次皮,每蜕一次皮就长得更大一些,最后化为不吃不动棕褐色长圆形的蛹。蛹经过一段时期开始羽化,成虫破蛹而出。这种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的生活史,叫做“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形态上不但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其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所也甚至完全不相同。例如苍蝇,成虫飞翔于空中,幼虫只能在地表蠕动,而蛹是不吃不动的。蚊子的成虫飞翔、生活于空中,而幼虫生活于水中。成虫靠叮吸高等动物的血液为食,幼虫则靠吞食水中的小浮游生物或细菌为生。完全变态的昆虫很多,所有蚊、蝇、蝶、蛾、蜂、甲虫等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昆虫都是完全变态昆虫。 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完全变态的幼虫都是头、胸、腹不分的。蚊虫的幼虫头、胸、腹三部分就可明显地区分。甲虫,如金龟子的幼虫,虽然头、胸、腹三部分不如蚊子那样明显,但胸部长有三对伪足,仍然与蝇蛆的形态有很大的区别。 有些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不同时期在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上有所不同,因而幼虫期在外部形态上也随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改变发生很大的变化。如芫菁的初龄幼虫行自由生活,行动活泼,为衣鱼式幼虫,当继续发育进入蝗卵或蜂巢营寄生生活时则变为行动不活泼的蛴螬式幼虫,然后再经过蛹期到达成虫期。完全变态的这种变异特称为复变态。 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蜕皮的次数也不完全一样。蝇蛆只蜕皮2次,蚊子蜕皮3次,而粘虫要蜕皮5次才成为成熟的幼虫。一般把初孵的幼虫称为第1龄幼虫,蜕去第1次皮后称为第2龄,蜕第2次皮后称为第3龄。每一龄期经过的时间,依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气温高低而改变。 除完全变态昆虫以外,还有一些昆虫,如蝗虫等,从卵中孵化出来就是一个与母体形态类似,仅某些成虫器官还没有发育、具体而微小的幼虫,称为“若虫”。若虫(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几次蜕皮,它们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所以就产生蜕皮。每蜕皮一次体形便急剧长大一些,成虫器官如翅膀等也更长大些。经过几次蜕皮,体形完全长大,成虫器官完全具备了,便成为成虫。例如蝗虫,初孵的第一龄若虫翅膀很小,仅具一个翅芽,

第三节 昆虫的体壁和内部器官

第三节 昆虫的体壁和内部器官 一、昆虫的体壁 昆虫等节肢动物的外骨骼长在身体的外面,而肌肉着生在骨骼内侧,因此,昆虫的骨骼系统称为外骨骼,也称体壁。体壁的功能是:构成昆虫的躯壳,着生肌肉,保护内脏,防止水分蒸发,以及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入侵,起保护性屏障作用。同时还是营养物质的贮存库,色彩和斑纹的载体。此外,体壁可特化成各种感觉器官和腺体等,参与昆虫的生理活动。 (一)体壁的构造: 由外向里可分为: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图1-19) 1.表皮层:构造最复杂的一层,自外向内可区分为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三层,其中贯穿许多孔道。 (1)上表皮:由护蜡层、 蜡层和角质精层组成,有 的昆虫在蜡层和角质精层 中间还有一个多元酚层。 此层具有不透性。 (2)外表皮:主要成分是 几丁质鞣化蛋白(骨蛋白) 及脂类化合物,决定昆虫 体壁具有坚韧性。 (3)内表皮:无色柔软, 含有几丁质—蛋白质复合体,还有弹性蛋白,决定昆虫体壁具有曲折延展性。 2.皮细胞层:活细胞层,也称真皮层,是连续的单细胞层。主要功能是控制昆虫的脱皮作用;分泌表皮层;组成昆虫体躯的外骨骼以及外长物;分泌脱皮液,在脱皮过程中消化旧的内表皮,并吸收其产物、合成新表皮物质;修补伤口;分泌绛色细胞等。 3.底膜:或称基膜,皮细胞层下的一层薄膜,是体壁最内的一层。 昆虫的体壁,特别是表皮层的结构和性能与害虫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防治害虫时,我们使用的接触性杀虫剂,必须能够穿透它,才能发挥作用。低龄幼虫,体壁较薄,农药容易穿透,易于触杀;高龄幼虫,体壁硬化,抗药性增强,防治困难,所以使用接触性杀虫剂防治害虫时要“治早治小”。表皮层的蜡层和护腊层是疏水性的,使用乳油型的杀虫剂容易渗透进入虫体,杀虫效果往往要比 可湿性粉剂好,如在杀虫剂中加入脂溶性的化学物质,杀虫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昆虫学试卷及答案分析

名字解释 有效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 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冲破卵壳而孵出的现象。 授精:性成熟的昆虫,通过交配雄虫以不同的方式把精子送入雌虫的体内,这一过程叫授精。受精:经过雌雄的交配,雄性个体把精子送入雌精子与卵子结合。 结构色:又称物理色,是由于昆虫体壁上有极薄的蜡层、刻点、沟缝或鳞片等细微结构,使光波发生散射、衍射或干涉而产生的各种颜色。 内激素:是指昆虫分泌在体内的化学物质,用以调节其发育和变态的进程。 外激素:又称信息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分泌腺体所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也可能是异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叫孤雌生殖。 两性生殖:是昆虫的常见生殖方式,其特点是要经过雌雄的交配,雄性个体把精子送入雌体,在精子与卵子结合(即受精)后才能形成新个体。 被蛹:全变态类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相对静止的虫态,处于幼虫和成虫之间。 围蛹:蛹体本身是离蛹,只是蛹体被第3、第4龄幼虫所脱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而已。雌雄二型现象: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2性征的不同外,在颜色、大小、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双名法:即昆虫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为种本名。(分类学著作中,学名后面还常常加上定名人的姓。但定名人的姓氏不包括在双名法内)。 虫龄:昆虫的生长和蜕皮交替进行,在正常的情况下,昆虫幼体每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蜕一次皮,虫体的大小或生长的进程可用虫龄来表示。(从腐化之第1次蜕皮以前的幼虫或若虫叫第1龄若虫……第2龄幼虫或若虫,余类推)。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身体大小、体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即变态。生活史: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 年生活史:生活史常以1年或一代为时间范畴,昆虫在1年中生活史称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世代交替: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 通风作用:有助于昆虫体内水分和周围热量的散失而对昆虫体温发生影响;另一方面对昆虫迁移、传播的作用也是相当明显的。 特定时间生命表:在一个同龄个体群中,任一个体有可能存活到年龄为x的概率的一览表。并胸腹节:膜翅目中,成虫腹部的第一节成为胸部的一部分称并胸腹节。 脱皮:昆虫自卵中孵出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要重新形成新表皮,将旧表皮皮脱去的现象。 课本补充: 昆虫的消化作用可分为肠内消化和肠外消化。 肠外消化:昆虫在取食前先将唾液或消化液注入寄主组织内,当寄主组织溶解后,再吸回肠内的过程。 肠内消化:昆虫消化食物主要发生在中肠内。在某些昆虫中,肠内的共生菌也参与部分消化作用。

小知识——昆虫的变态发育

莁小知识——昆虫的变态发育 螁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发育过程中是否有蛹期可以把绝大多数昆虫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两大类。 蒆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此类昆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外观上有较大的差别,比如毛虫和蝴蝶或蛴螬和甲虫。完全变态昆虫被认为是昆虫纲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一群,种类也最繁多。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以及各种甲虫都是完全变态的。 蒆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和成虫3个阶段。它们的幼虫在外观上与成虫差别一般不大,通常只是体型稍小,没有翅。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生活在陆地上的又称为若虫,生活在水中的又称为稚虫。常见的昆虫中,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不完全变态的。 另外,还有一类昆虫在发育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态。它们是昆虫纲中的原始种类。它们没有翅膀,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无翅亚纲。这类昆虫种类很少,平时能见到的可能就是生活在书箱或衣箱里的衣鱼(书虫)。相对于以上两种变态发育,这一类昆虫的发育又称为不变态或表变态。 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差别很大,而且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做变态发育。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