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拉斐尔·桑西篇

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拉斐尔·桑西篇

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拉斐尔·桑西篇
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拉斐尔·桑西篇

【导语】拉斐尔(1483 —1520)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1、《大公爵之圣母》没有任何背景,是一幅半身肖像画,圣母显得沉静和圣洁,一双低垂而略带慈祥的眼神,使画面充满着温馨与诗意。他用世俗化的描写方法处理圣母子的传统宗教题材,将圣母、圣子理想化,形象温柔拥淑,完全是一个生活中年轻的少妇,洋溢着幸福和欢乐,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大公爵的圣母》还有这样的传说:达斯卡公爵夫人因没有孩子而忧愁,后祈求这个圣母,不久果然就生了个漂亮的男孩。这幅画原属斯坎尼大公爵斐迪南三世所有,故有此画名。

2、《草地上的圣母》Madonna of the meadow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杰出代表之一,于1505年至1506年间创作。这副画受到了广泛研究的是它的结构。画中的三个人物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而圣母的头部则构成了三角形的顶端。圣母深红色的上衣和圆形的领口体现出拉斐尔作品的特点。两个孩子则是占据了画面的下部,稍稍偏左,圣母的左脚则侧向画面的右侧,弥补了前者造成的空间上的失衡。小圣约翰单膝跪地,手持十字仗,而小耶稣则是站着,右手拿着仗。画面中的人物画得令人赞叹不已,圣母俯视着两个孩子,她的表情使人难以忘怀。

3、拉斐尔这时期创作的圣母像,以《花园中的圣母》最有代表性。创作年代1507-1508年,122×80公分布面油画,存藏于巴黎卢浮宫藏。创作这幅画还有一段趣闻。一天,拉斐尔在花园中散步,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花丛中剪枝,艺术家被她那富于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将这位姑娘的形象速写下来。

4、《圣礼之争》是拉斐尔为教皇宫四个大厅所绘的16幅壁画的第一幅《神学》,是当时人们看待拉斐尔绘画才能的试金石。主要描述教会领袖在举行隆重的教会仪式,也是表现对基督教教义的崇敬和维护。全画是一个半圆形的庞大构图,在半圆形的画框里用云层作横带,平分画面的空间,形成天上和人间的区别。上方表现的是天上的神明,下方表现的是人间对神明的崇敬和对教义的理解和讨论。天上和人间均排列成弧形,用两个相反的弧形和远近法的透视感来加深广阔的空间效果。

5、梵蒂冈教皇宫内的四组壁画之一《哲学》,也称《雅典学院》,是该室的系列四幅壁画中最成功的杰作。这幅巨大壁画(2.794×6.172米),是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画了五十多个大学者,不仅出色地显示了拉斐尔的肖像画才能,而且发挥了他所擅长的空间构成的技巧。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他们在自由地讨论,情绪热烈,好像在举行什么典礼,

或庆祝某个盛大节日,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

6、《帕那苏斯山》是太阳神阿波罗和九位文艺女神缪斯居住之地,画面中间奏琴的是阿波罗,围绕他的是九位缪斯。拉斐尔创作的梵蒂冈教皇宫内的四组壁画之一《诗学》,把古今大诗人都集合在小山丘上下,显得非常自然而又符合题意。赞美了人的美德和崇高的感情,歌颂了诗和音乐的结合,画面洋溢着愉快、高雅的气氛。

7、三德像,湿壁画,1511年拉斐尔·桑西作,现珍藏于罗马梵蒂冈签署厅,拉斐尔创作的梵蒂冈教皇宫内的四组壁画之一《法学》。画面上是以三位女性表达三种德行的壁画,左方女神代表“权力”,她左手捉着被降伏的狮子,右手执象征法律的树枝;中间代表“正义”,右边是“坚毅”的妇女。作者以妇女善良坚毅的本质,呈现了一个理想而纯净的世界。

8、《阿拉贡的约翰娜》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的作品。是拉斐尔众多肖像画中的经典之作。紫红色与褐色融合的深色调突出了人物高贵的身份,面部的神态也描绘得很精彩。不难看出,拉斐尔对于女性之美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厚的理解。

9、《椅中圣母》作于1514-1515年间。这幅画的圆框直径为71厘米。现藏佛罗伦萨庇蒂美术馆。一般的宗教画,圣母的穿着必须有红、蓝两色。上衣为红色、斗篷为蓝色。这里圣母的红色上衣一部分被她的披肩挡住了,只看到上衣的右臂部分。蓝色的斗篷从腰际开始覆盖下来。由于抱着幼儿,蓝色斗篷只露在膝头。于是,圣母那只穿红上衣的右手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地位。而小耶稣身上的黄色与左侧的红色、下部的蓝色,构成对比调和的三原色,从而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强化了。形象也更添华贵和艳丽的气氛。圣母马利亚胸前的披肩是绣花绿地。绿色有补色作用。

10、《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于1512年到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作品,长2.65米,宽近2米,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现为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古代艺术大师馆收藏。

画中表现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两边帷幕旁画有一男一女,身穿金色锦袍的教皇西斯廷二世向圣母、圣子做出欢迎的姿态。而稍作跪状的圣女渥瓦拉,她虔心垂目,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

位于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扒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著大眼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童心跃然画上。

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圣母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

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

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这幅画中的圣母被世人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着的基督,她的脸上又洋溢着深厚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因为她将要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

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开课啦!专注3-16岁幼儿绘画培训,儿童素描/国画/油画/水粉/漫画培训,1对1小班教学,幼儿美术启蒙班,少儿零基础学画画。免费试听课程,先到先得!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赏析

静穆而高贵单纯而伟大 ——浅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两位稚气未脱的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画面的背景是画家精心安排的,是由许许多多的孩童的脸的形象化成的云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圣母做出这一伟大牺牲的重要性。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从天而降的圣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她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初看丝毫不觉其动,但是当我们注目深视时,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仿佛听到圣母的祝福。 拉斐尔擅于塑造圣母形象,而这幅画中的圣母被世人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那种僵硬、麻木、冰冷、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的形象,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的救世主基督,她的脸上又洋溢着身后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因为她将要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 在拉斐尔过去创作的圣母像中,总是极力追求完好无缺,更多地具有母亲和情人的精神气质和形象。而这幅《西斯廷圣母》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这幅稀世之作画出了女性的温柔与秀美,歌颂了圣母把爱子献给拯救人类的伟大事业的崇高行动。 拉斐尔在她塑造的人物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尤其是圣母的形象,画家将人间所有的美和美好的品格都集中在她身上,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触到她就在我们身边。不是吗?画中圣母头顶没有光环,穿戴毫不华丽,甚至赤着双脚,那样平易近人,纯朴可亲。《西斯廷圣母》就像她的主人一样,温雅而多情,呈现自己的风情时同时张扬了时代的风貌。在那个思潮澎湃的年代,她带着自己的想法走向了顶级的舞台。 呈舞台状的画面整体是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既符合宗教画肃穆的氛围,又一种和谐的形式将圣母子置于画面的中间。画面人物的分配整体来看是对称的,使得画面更具稳定感,渗透出宗教题材本身的严肃气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拉斐尔想用一种不同于中世纪的具有生命力的方式来表现过于严肃的宗教内容,画面下方的两位小天使起到了缓冲画面氛围的作用。整体均衡的画面细节之处又有一些轻微的不平衡,比如教皇的法衣使画面左侧略显沉重,但右上侧低垂出问路的厚重布帘又弥补了这一不平衡感。圣女渥瓦拉的头略高于教皇,下面两位小天使又以相反的高低平衡了画面。这些轻微的不平衡,使得整幅画活泼可喜。这幅画里的人物建立在细腻完美的素描基础之上,所以经得起反复推敲。拉斐尔用他独特的艺术技巧灵活地处理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用一种和谐的声音破除了先前存在的僵化圣母形象,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画面中的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圣母温和的表情体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模板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山水画中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曲折婉蜒;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让我的感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那份痴性,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丽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皴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2)、认知目标: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②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中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能力目标:尝试选用(或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2、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3、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4、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画面出现关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是他们共同合作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师问:看画面你能想到哪首古诗词? 生: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拉斐尔前派艺术成就和代表人物作品

拉斐尔前派艺术成就和代表人物作品 拉斐尔前派介绍 拉斐尔前派又叫前拉斐尔派,英文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是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这个画派的活动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对于19世纪的英国绘画史及方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拉斐尔前派是由米莱斯、罗塞蒂、亨特发起组织的一个艺术团体运动,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那些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在他们看来偏向了机械论的风格主义画家。他们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古典的姿势和优美的绘画成分已经被学院派的教学方法所腐化了,因此取名为拉斐尔前派。他们尤其反对由约书亚·雷诺兹爵士所创立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画风,认为他的作画技巧只是懒散而公式化的学院风格主义。他们主张回归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画出大量细节、并运用强烈色彩的画风。 拉斐尔前派常被看作是艺术中的前卫派运动,不过他们否认这种描述,因为他们仍然以古典历史和神话作为绘画题材以及模仿的艺术态度,或者是以模拟自然的状态,来作为他们艺术的目的。不过,拉斐尔前派毫无疑问将自身视为艺术界的改革运动,为他们的运动取了名称以做区别,并且也出版了他们的期刊,以宣扬他们的概念。 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特点 拉斐尔前派在早期有四个原则:要以确实存在的概念来表达;要专注

于研究自然的状态,才能知道要怎么表达它们;要对以前的艺术中直接、认真而真诚的态度感同身受,并排斥那些陈腐的、自我炫耀的、死记硬背的态度;以及最重要的一点,要创作出非常好的画和雕像。这些原则相当谨慎的避免教条化,因为他们希望强调艺术家个人的责任,去决定他们绘画的观点和方法。 受到了浪漫主义的影响,他们将自由和个人责任视为不可分离的。不过,他们尤其著迷于中世纪的文化,相信中世纪文化有着后来的时代所失去的正直精神和创造性。后来强调中世纪文化的观点,与强调独立观察自然状态的现实主义产生了冲突,原本拉斐尔画派里认为这两者是能互相配合的,但在冲突产生后画派一分为二,现实主义派由亨特和米莱领导,中世纪派则由罗塞蒂和威廉·莫里斯等追随者领导。不过冲突并不是完全的,两派都相信艺术的实质是心灵上的,反对库尔贝唯物的现实主义以及印象派。 为了复兴15世纪艺术光辉的色彩风格,亨特和米莱发展了一种绘画的方法,用稀薄的透明颜料覆盖在潮湿的白色表面上,以此让颜色保持如宝石一般的透明度和清晰度。这种色彩鲜明的强调是为了对比早期那些过度使用沥青的英国画家,沥青会产生出浑浊而不固定的黑暗区块,而这正是拉斐尔前派所轻视的。 拉斐尔前派的艺术成就

明清绘画的主要流派及代表画家作品风格

1.明前期宫廷山水画(“浙派”) 院体与浙派山水的杰出代表是戴进与吴伟,极大了左右了院内外的职业画家的艺术追求,作为职业画家,他们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所区别,而且生平际遇也有所不同。(1)戴进:A.山水画:a.措景丰富,多生活实感,构图剪裁精当而境象恢弘,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健而法度谨严,格调洒脱而清爽隽逸。b.山水实境中安排有情节的人物活动,粗看有气势,可“卧游”,细看又有情味,实质上是以山水为主的山水人物画:《春游晚归图》。B.追随其画风者极多,而以其籍贯,称这一派为“浙派”。(2)吴伟:A.山水画:a.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更简括整体,画山石用斧劈皴,横涂直抹,似若随意。 b.画中有较大人物,与山水结合,给人以简劲放纵,水墨淋漓,气势磅礴又不流于粗俗的印象,其实 是以山水为衬景的人物山水画:《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B.以其籍贯将这派称之为“江夏派”。 2.明中期文人画与“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1>吴门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淡于仕进,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2>继承尚意趣,精笔墨,饶“士气”的元人绘画传统,致力于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是他们山水花鸟花的普遍特点。(1)吴门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徵明,是吴门派文人画的最突出的代表:A.他们以山水见长,山水画中以水墨以及水墨淡着色的作品更引人注意,并且有粗细两种面目。B.多描写江南风光或文人园林,凭借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1>沈周:A.山水画:a.以粗笔为多,早期笔墨严谨细秀,晚年笔丰墨健,浑厚沉郁。b.作品构图平稳,境界宁静优雅,洋溢平和怡悦的气氛.c.尤能在温雅恬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弘的胸襟,丰富的想象与蓬勃的生命力,作品反映的审美情趣和笔墨意韵,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美学追求。B.粗笔作品《夜坐图》,细笔作品《庐山高图》:开创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2>文徵明:A.山水画:a. 以细笔为主要面目。b.作品情调娴静典雅,布景层叠而上缺少纵深空间表现,追求平面感.c.笔墨干枯中见秀润,设色清丽雅洁,有一股“士气”充溢其间,抒情意味更胜。B.细笔作品《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C.沈周与文徵明的花鸟画风格也有差异:a.沈周的花鸟画以水墨写意见长:《枯树八哥图》。 b.文徵明多画竹兰,优美秀雅,清润天然:《湘君湘夫人图》。(2)唐寅和仇英代表了融合院体与文人画 风的另外两种类型:A.体现了滥觞于此时的文人画家职业化与职业画家文人化。B.他们与沈,文有四个方面的不同:a.均出身下层社会.b.均以画为业.c.师承相近.d.均擅画人物。<1>唐寅:A.修养广博,才华横溢,题材范围宽广,形成以“院体”工细为主而兼具文人画笔墨的意趣与风格,尤能通过诗书画结合阐发不同寻常的立意。B.仕女画:富有时代特色,创造了细腰纤瘦,眼眉细小,樱桃小口,下巴尖尖的艺术形象。C.山水画:状物真实,抒情自然,作风沉郁潇洒:《落霞孤鹜图》。D.花鸟画:用水墨随意点染,更具秀逸,清新之趣:《古槎鸲鹆图》。<4>仇英:A.文化修养不博,画上只题名款,绘画题材较窄,专画传统题材,尤擅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在精丽秀美中闪现妍雅温润,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风格。 B.工笔人物画:《秋源猎骑图》《桃源仙境图》把青绿山水与工笔人物结合。 C.小写意人物画:《松溪高 士图》《蕉下弹琴图》。 3.明后期写意花鸟画(“白阳青藤”“勾花点叶体”) 明代中叶,在画史上并称为“白阳青藤”的陈淳,徐渭把写意花鸟画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1)陈淳:A. 号白阳山人,写意花鸟造型写实精当,严于剪裁.B.意境安适宁静,笔墨自由如意,也时作草书题诗,配合画意.C.画法已呈放逸,表达感情显得逸宕:《秋葵图》《山茶水仙图》。(2)周之冕:A.所画花卉,勾染点簇,设色鲜雅,逼真而富生意.B.画法兼工带写,以勾勒法画花朵,以墨色点染枝叶,被称为勾花点叶体:《芙蓉鸭图》。(3)徐渭:A.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大家,号青藤,一生坎坷,形成狂傲不羁的个性。B.花鸟画:a.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赋予花卉以强烈的主观感情,直抒愤世嫉俗,激荡难平之情,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b.擅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 的花木形象中着眼生韵的体现.c.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杂

29浅析文征明的山水画艺术特色

29 浅析文征明的山水画艺术特色 李晓/ 陈炜济南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济南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文征明是明中期著名的画家,是明四家之一。文征明书法成就颇高,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多种题材,尤以山水画见长,将文人画的发展推向高峰。他注重师法古人,更注重师造化,以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本文通过分析文征明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探究文征明独特山水画风格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文征明;山水画;青绿 一、影响文征明艺术发展的因素 明代山水画的发展主要继承了宋元山水,明初戴进开创的浙派山水画师法宋代画家马远、夏圭,绘画以南宋的院体画风格为主,皴法主要为大斧劈皴,线条厚重。明中期在苏州兴起的吴门画派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推崇北宋的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明晚期兴起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派,师法董源、巨然、倪瓒、黄公望,与吴门画派的绘画风格联系密切。 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并不似其他画家一样幼年成才。王世贞《文先生传》中说:“先生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他七岁才能站立,八九岁语言不顺畅,行动迟缓。文征明九岁时,其父文林就让他跟随吴宽学习古文,后来跟随父亲读书,十九岁因书法较差岁试三等。文征明因此下定决心苦练书法,大量临摹智永的《千字文》,每日临摹十本才肯睡觉,二十岁师从沈周习画,二十二岁拜李应祯为师父研习书法。文征明曾任翰林待诏,但日常工作只是给嘉靖皇帝讲解经传史鉴,这对文征明来说既感觉无所作为又被琐事影响,不能专心画画。五十七岁时,文征明决定告别仕途退隐山林,回到老家苏州过起了闲适、安逸的生活。 二、文征明各时期的山水画特点 文征明精通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其中他的山水画数量最多。文征明的山水画题材大多是家乡的自然风光,于山水画中饱含对家乡的眷恋。文征明山水画风韵独特,十分注重水墨和色彩的运用。文征明成就最高的是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如《万壑争流图》、《绿荫长话图》。 (1)早年绘画风格-古朴文雅 江南水乡秀丽的风景影响着文征明的绘画特点,他的青绿山水文雅且毫无匠气,《烟江叠嶂图》是文征明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作。这幅山水画采用平远的构图方法,描绘了烟峦起伏的景色,用强劲有力的线条表现山石树木,对于山川细心描绘,设色浅淡,很少使用浓墨。 文征明早期山水画中的人物和树石都取法赵孟頫,除此之外还学习黄公望、倪瓒、王蒙等画家山水画中浓密的苔点。文征明的山水画多是描绘具体的生活环境,在自然中提取景色描绘。因此在他的山水画中,大都有人物的存在,这也使得他的山水画多了一丝雅趣。 (2)中年绘画风格-色彩奔放 文征明中年时期绘画风格在设色上有所改变,不再是浅设色,而是更加浓郁,随着练习的日益精进,笔法更加老辣,画面体现着文人气韵,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惠山茶会图》。画面中文人雅士品茶吟诗,有人在林中散步,有人在亭中赏画,整体作品风格青绿重色,在画山石树木中融入了书法用笔,以行书的中锋笔法晕染,偶时用侧峰,对山石用石绿染色,对树干用赭石和藤黄晕染;画面中的人物采用工笔的形式,树石的形态勾勒细致,树木分布有高低、疏密之分,主次呼应,整幅画高雅精致、情景交融。 这种青绿画法是在赵孟頫、钱选的山水风格上的创新之作,装饰意味浓厚,对所描绘对象如松树、山石以写实的手法层次清晰,较少用皴擦,多反复渲染,色彩厚重。 (3)晚年绘画风格-率真野逸 文征明晚年的山水画更具内涵和深意,在构图上愈加复杂,用笔放松自如,表达内心感受的作品较多。他晚年的代表作品是《绿荫长话图》,这幅画中两人坐在绿荫树下闲聊,树旁的小路向山间隐去,耸立的松柏线条干枯淡雅,山石的勾勒细腻结实,在构图上具有深远和高远的特点。这幅图与青绿山水相比很少渲染,树木的用笔凝练,山石放松概括,近景的古树刻画精细,皴法细腻再加以晕染,中景的古松皴擦出了斑驳的树干,茂密的松针用利落有劲的线条显得整个古松越发挺拔。

初一年级美术教案 外国风景画

初一年级美术教案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课题: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为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印象派及后期的风景画、静物画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评述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作品欣赏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领悟与感悟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所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创造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构分析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美,自然风光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界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达到可以乱真地步,在西文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 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光和日常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导学生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图片、制作课件、艺术家生平 学生准备:在网上搜集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组讨论: 1、上学期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是什么? 2、赏析了哪些美术作品?作者是谁? 3、这些美术作品的美在哪里? 4、当初看了美术作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什么? 二、小组汇报(略) 三、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上学期赏析的外国风景画、静物画属现实主义绘画,所描绘的是我们身边的自然风光,是在现真实,有整齐、整洁之美,看了以后有身临其境的之感,画法细腻,形象逼真,有照片的效果。面本学期的第一课我们继续赏析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二),另一种选择…… 四、学习新课:另一种选择 1、播放课件 2、赏析印象派作品(讨论) ①画家选择了什么? ②这时画家追求什么? ③他们所画的作品是真实的吗? ④我们如何理解《日出·印象》的真实?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分析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山水画中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曲折婉蜒;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让我的感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那份痴性,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丽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 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皴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认知目标: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②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中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能力目标:尝试选用(或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2、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3、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4、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画面出现关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是他们共同合作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师问:看画面你能想到哪首古诗词? 生: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小议沈周山水画构图艺术

小议沈周山水画构图艺术 沈周是明代吴门画派前期的领军人物,和文徵明,唐寅,仇英被列为明代四大家之一,对文徵明和唐寅的绘画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终生不仕,一生优游林下,淡泊名利。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明代画评家李日华曾经记述:沈周以临摹各家画风开始,中年独宗黄公望,晚年则“醉心”吴镇,并着意模仿。沈周师法过各家风格,但是并不墨守成规,是一个勇于创新,勇于打破成规的画家。在山水画的构图方面,画家的创新性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画家不墨守山水画构图的既有形式,总是能另辟蹊径,创作出一幅幅新意焕发的作品。本文即以沈周的山水画作品为例,赏析其山水画构图艺术。一.倒影式构图 本文所谓倒影式构图,是指沈周的一种极具巧思的构图形式,画家在画面中,使得画面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相对应,就像是将上半部的物象成为下半部的倒影。这种构图形式是画家在早期比较喜爱的构图形式之一,体现了画家的对构图形式富有创意的开拓。 这幅《柳荫垂钓图》(见图1)表现的是画家们经常表现的文人树下垂钓的场景,构图简洁疏朗,意境清新,极富形式感。画面前景是呈三角形的石块,与远景最近处的三角形山石相呼应,而一个文人坐在岸边的平台上,这个平台也和远景处的平台相对应。近景倒“L”形的柳树,更是和远景中正“L”形的山体得到恰到好处的对应。这是一幅物象简单的图画,表现的主题也极为寻常,但是,画家巧妙的构思和匠心独运的安排景物的能力,使之成为一幅别具特色的倒映式山水,令人暗暗叫绝。 沈周的另一幅山水巨作《策杖图》(见图2)也是倒影式构图的绝佳范例。这幅画表现了一位文人策杖行走在山水间的小路上,整幅画大气开阔,气脉贯通,但是远景处山脊扭曲的走势给人一种不安定感。在构图上,这幅画以中景的近似于长方形的水面为中心,对近景和远景做了一个巧妙的倒影式表现。画面近景出有一条河流,自左下向左上方流去,这个走势与远景处由右下向右上方流去的河流相呼应。近景左边宽阔的石台,与远景处右边的高台地相呼应。近景右边弯曲的石堆和远景左边弯曲的山脊相呼应,似乎只是尺码不同,方向相反的石头。近景处几近水平的小径和远景中几近水平的石堆相互呼应。而近景和远景是通过八棵树木相联系沟通,统一在一个和谐的画面中。此图比上文中提到的《柳荫垂钓图》物象更为复杂,但是经过画家精心布局,繁而不乱,同样是有条不紊,和谐的倒影式构图。 二.截景式构图 截景式构图,并非沈周首创,在以前的册页和卷轴中,画家们也经常采用这种构图形式。但是,沈周将这种构图发挥的淋漓尽致,开拓了山水画的构图形式。这种截景式构图,就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切除不必要的内容,将画家所要着重表现的内容进行放大,从而拉近画面和观者的距离。 《千人石夜游图》(见图3)描述了画家某一次的游览经历。千人石是虎丘的中心,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七里处,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是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们送别宴会等雅集活动的首选之地。成化十五年四月,沈周行经虎丘,由于夜色已晚,就夜泊山下。沈周面对月色笼罩下的虎丘,不禁想去看看夜色朦胧下的虎丘适合景象。于是他走下船头,经过了一个个名胜景点,到达虎丘中心的千人石。这时候的虎丘,没有了白天的喧嚣,月色清明,境界开阔,让画家思绪飞扬,心灵得到了某种涤荡。后来,画家就根据记忆画下了千人石夜游

外国风景画

外国风景画 欧洲的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的,17世纪中期独自成为一派,并发展到欧洲的各个地方,于是欧洲各地区的风景画风格开始互相影响交融,到19世纪时进入巅峰时期。 印象派:19世纪欧洲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现实主义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过渡的一个阶段。印象派画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表现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 莫奈:法国画家,《日出.印象》表现的是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在弥漫的浓雾中,所有的物象——太阳、海浪、小船以及远处工厂的烟囱和船上的吊车等,都变得模糊不清了。之前没有画家这样大胆处理画面,作品展出后引起轰动,许多画家都追求和表现——从此印象派产生了。 新印象派:认为印象派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还不够“科学”,主张不要在调色板上调和颜料,应该来画布上把原色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进行视觉混合,然后获得一种新的色彩感受。该画派又被称为“点彩派”。 修拉:法国,《大碗岛星期日下午》这是一幅夏日风景画。游人在巴黎郊外的塞纳河畔休憩、散步、垂钓、划船,整个画面宁静和谐。修拉为了这幅作品,画了三十多幅习作和色彩稿,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它是现代艺术的重要事件之一。 “后印象派”不是“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风格的延续,而是对印象派的突破与反叛。 塞尚:法国,《风景》库贝尔:法国,《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 德朗:法国,《威斯敏斯大桥》 彼得.勃鲁盖尔:尼德兰,《雪中猎人》洛朗:法国。《海港日出》 霍贝玛:荷兰《林间小道》 鲁斯达尔:荷兰《辛格拉温的磨房》透纳:英国《莫特莱克台地》 勃拉克:法国《艾斯塔克的房子》 蒙德里安:荷兰《灰色的树》

沈周的绘画世界

沈周的绘画世界 (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10届李婷) 中文摘要:吴门画派的人数及及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影响是任何一个画派所不能比拟的,其画风基本上构成了明清三百年来绘画发展的主旋律,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开创者,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沈周生平、绘画发展历程及其对后世影响的简单梳理,构建出沈周绘画世界的基本轮廓。 英文摘要: 关键词:沈周吴门画派山水画 一部中国绘画的历史,犹如一首抑扬顿挫的进行曲,时而奔放高昂,时而清婉平蓄,随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着风格面貌。明代的吴门画派则是这首行进曲中的高潮。吴门画派的人数及影响是任何一个画派所不能比拟的,其画风基本上构成了明清三百年来绘画发展的主旋律,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沈周即是这个画派的开创者。 一,沈周生平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煮石生,晚号白石翁。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二十一日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即今江苏省吴县)相城里。自小聪明过人,长于记忆,其知识深广,经史子集、医学卜卦、传奇小说,乃至佛教、老庄之学无不涉猎,尤以诗文、绘画著称于世,称为明代最大的诗画家。其绘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均有很高成就,影响了文征明、唐寅等吴门一大批画人,明代的绘画由于他而进入了全盛时代。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贡献,确立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崇高地位。 每一位艺术大师的成功,均有着一定的有利因素。在沈周的成功之路

上,天资和勤奋是主要的,但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引导沈周步入绘画艺术殿堂的就是其家庭。 沈周出身于书画世家。他的曾祖父沈良琛与“元四家”之一的王蒙交谊。他的祖父沈澄也爱好诗文书画,时常邀苏州的文人到相城宅第西庄雅集。沈周的父亲沈恒吉,工诗善画,他的老师是杜琼。他的伯父沈贞吉也“雅善山水”,师从山水画家沈遇,两兄弟画山水“并列神品”。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沈周从小就喜欢看父亲和伯父作画,也随沈遇学画。后来又随苏州山水画名家杜琼学画。家学的另一重要影响是沈周的父亲恒吉与伯父贞吉还一起跟从翰林检讨陈继学习诗文。陈继的儿子陈宽,因与沈家为世交,成了沈周的老师。陈宽学问渊博,擅画山水,山水师承于祖父陈惟允和黄公望、王蒙。他的教导对沈周的诗文迅速提高有很大影响。 除杜琼、沈遇外,沈周在山水画上的重要业师是刘珏。刘珏与沈周父、伯父为年轻时代的朋友,曾一起从学于陈继。刘珏还常与沈周兄弟一起出游,吟诗作画。沈周非常欣赏刘珏的山水画,他在刘珏的多幅作品上题过诗。沈周的山水画倾向“元四家”,主要取法王蒙、吴镇,喜以游历山水生活为题作画,与刘珏的影响有莫大的关系。 成化三年,沈周在相城旧宅附近构筑了一处别墅,四处遍种竹林,环境十分优雅,因而取名为“有竹居”,在这里,他开始过着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在此优雅僻静之地,他既可以“自作朝云与暮烟”尽情创作山水画,又可与友人雅集,诗文书画交酬唱和。他的一些巨幅山水画名作,如《庐山高图》、《崇山修竹图》等,就作于此间。 二,沈周的绘画历程

山水画美术教案

五年级美术《山水画》教学设计 授课者:徐强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师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旅游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愉悦身心,今天老师带大家进行一次特殊的旅游好吗?(生:好!)请看大屏幕。(播放PPT-1至7) 2、师:欣赏了祖国秀的山水风光,同学们你们开心吗?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生:想!)那么老师今天就来教大家学画中国山水画。(教师板书) 二、讲授新课: 1、了解中国山水画特点 师:课本上有一段关于中国山水画的文字描述,哪位同学给咱们读一读

呢?(教师指名读)师:是的,中国山水画不是简单描绘自然风光,而是借景抒情,表达画家对自然、艺术及人生的感悟。 2、欣赏明代沈周的《吴中山水图》,简介沈周。 师:这是一幅描绘吴中地区山水风光的画作,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整个画面给人感觉山势雄浑,树木苍劲,意境深远。作者沈周是明代杰出书画家,江苏苏州人。他一生不参加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 3、欣赏齐白石的《柳桥独步》,简介齐白石。 师:这幅山水画是齐白石老人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其笔墨率直、雄健、大胆,整个画面充满生机,齐白石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画画家,十九至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擅长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齐”。 4、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幅作品表现的是什么景色?远中近分别画了哪些景物? (2)两幅画中用用色、用墨的浓淡、虚实是如何变化的? (3)这两副作品你喜欢哪一副?说说喜欢的理由。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并板书。 5、实践: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笔法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六、学生创作 七、展示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拉斐尔·桑西篇

【导语】拉斐尔(1483 —1520)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1、《大公爵之圣母》没有任何背景,是一幅半身肖像画,圣母显得沉静和圣洁,一双低垂而略带慈祥的眼神,使画面充满着温馨与诗意。他用世俗化的描写方法处理圣母子的传统宗教题材,将圣母、圣子理想化,形象温柔拥淑,完全是一个生活中年轻的少妇,洋溢着幸福和欢乐,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大公爵的圣母》还有这样的传说:达斯卡公爵夫人因没有孩子而忧愁,后祈求这个圣母,不久果然就生了个漂亮的男孩。这幅画原属斯坎尼大公爵斐迪南三世所有,故有此画名。

2、《草地上的圣母》Madonna of the meadow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杰出代表之一,于1505年至1506年间创作。这副画受到了广泛研究的是它的结构。画中的三个人物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而圣母的头部则构成了三角形的顶端。圣母深红色的上衣和圆形的领口体现出拉斐尔作品的特点。两个孩子则是占据了画面的下部,稍稍偏左,圣母的左脚则侧向画面的右侧,弥补了前者造成的空间上的失衡。小圣约翰单膝跪地,手持十字仗,而小耶稣则是站着,右手拿着仗。画面中的人物画得令人赞叹不已,圣母俯视着两个孩子,她的表情使人难以忘怀。

3、拉斐尔这时期创作的圣母像,以《花园中的圣母》最有代表性。创作年代1507-1508年,122×80公分布面油画,存藏于巴黎卢浮宫藏。创作这幅画还有一段趣闻。一天,拉斐尔在花园中散步,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花丛中剪枝,艺术家被她那富于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将这位姑娘的形象速写下来。

拉斐尔圣母画像中的文艺复兴思想

拉斐尔圣母画像中的文艺复兴思想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以其温柔的绘画风格把圣母的崇高与人的 朴素完美的结合了起来,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为文艺复兴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拉斐尔的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思想,同时也成就了拉斐尔自己。 关键字:拉斐尔圣母画像文艺复兴思想 拉斐尔圣母画像中的文艺复兴思想 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了对神的崇拜。从荷马开始,就有了神话中对神的无限崇拜和敬仰,而在西方社会中,很长一段时间都以美神维拉斯为最美丽的典范。但是自西方基督教产生以后,圣母就取代了维拉斯的位置而成为女性美的典范。圣母是基督教中耶稣基督的母亲,描绘圣母和幼小的基督在一起,就是基督教产生以来画家们描绘最多的题材。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也都几乎画过圣母,但是圣母画的最多最好的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画家拉斐尔。直到现在,西方国家要称赞一个女人的魅力就说她像拉斐尔画的圣母一样。圣母的美不仅仅是外表形象的美,还包含了其内在素质和修养,其端庄,典雅,崇高,朴素的精神气质美。拉斐尔画的圣母就是其外表和内在合二为一的典范之作。 拉斐尔(1483-1520)是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画家,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虽然他只活了三十多岁,但是他的绘画天才很早就体现出来了,“并且在佩鲁吉诺的画派中崭露头角,他完全地吸收了他老师的温柔风格以至于按照瓦萨里的看法,不可能将这位学生的作品与他的老师的区别开来。”①在他的十多年艺术生涯完成了近三百幅作品,而其中多数画的都是圣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而在他的圣母画像作品中无不透露着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 一、拉斐尔的圣母像将一个披着宗教外衣的,高高在上的圣母形象“平民化”不仅体现平民的“价值”更加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在文艺复兴时期成果被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概括为“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②两大主题。因此拉斐尔积极地先行了人文主义,一系列的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但是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形象并不显得单调单板和低廉。就像温克尔曼在他的早期著作《关 ①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古典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3页 ②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80页

浅谈风景油画

摘要 本文通过风景油画历史脉络的梳理,结合中国风景油画的历史,从而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发展的传承和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传承和现状的研究,结合自己所创作的个案进行分析,去进一步探索中国风景油画继续发展的轨迹。 关键词:风景油画;传承;创作 引言 直至现在,风景油画因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性的艺术语言风格逐渐成为油画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并成为一门独立的油画学科。一直以来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现状都备受关注,尤其在风景油画艺术语言的突变上探讨较多,艺术家在创作上不断学习西方油画的技术和语言,结合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及审美意识,在东西方艺术文化意识观念的相互交融与碰撞中探索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西方仍有差距。 一、风景油画历史概要 对风景油画的研究必须知道其历史以及发展状况。油画的发展最早起源于巧世纪以前欧洲绘画,风景油画的发展同油画并非同步的。风景油画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时期,最早的风景油画时常出现于人物背景之中,并非独立存在。经历了中世纪的断层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了,油画得到空前的发展,大量的优秀作品突显,其奠定了油画风景的基础。到17世纪,荷兰的油画风景有了成熟的面貌,邵大bl先生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同和异》中也指出“独立的欧洲风景画出现在17世纪的荷兰”。在17世纪逐步成熟的基础上,到了19世纪油画风景进入到了鼎盛。 从历史可以了解到,风景油画在西方油画中并非处于主导地位。从许多的名作中可以发现,风景时常充当人物的背景。例如,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面中人物占主体,风景只是以很少的比例出现。文艺复兴对西方人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时期,圣经、宗教相关的神话故事体裁的绘画大量以风景作为背景,渐渐的人们在人与自然间发现且捕捉到了美,于是有了乔尔乔内约在1505年画的《暴风雨》这幅名画,这幅画被誉为是西方绘画中第一幅风

浅析沈周的艺术成就

浅析沈周的艺术成就 摘要:明代著名画家沈周,出身书画世家,一生专研书画,在山水上创造出工细的“细沈”和晚年苍劲的“粗沈”,其隐逸的家世和思想,令其极大的发展了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开创了“吴门画派”,影响了以文征明为首的一大批画家,在花鸟画和书法上,开创了写意花鸟画的新道路,为花鸟画和书法的发展做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 关键字:明代沈周山水花鸟书法特点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绘画在一些方面走向衰落而在另一些方面空前发展的时期。在明代统治的二百七十六年里,其绘画呈现出,山水、花鸟画盛行,文人画风靡,绘画流派林立,艺术创作良莠不齐的时代特色,主要表现在其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建朝之初,明朝的统治阶级推崇宫廷绘画,使得“院体”风靡,同时在院外还派生出“浙派”,与之并峙画坛;中期,朝廷政事腐败,一批士大夫文人无意仕途,潜心艺事,在商业经济繁荣的苏州地区,涌现出许多文人画家,形成了“吴门画派”,逐渐替代“院体”、“浙派”而成为花坛主流;到了明朝后期,王室日益衰败,官宦阶层中一些士大夫借画寄托情思,寻求“超脱”,出现了董其昌为首的诸多文人画派系,属于中下层的一些文人,则将不满现实、愤世嫉俗之情倾注于绘画,以标新立异、独抒性灵的画风,称誉画坛,其中当以徐渭、陈洪绶为代表。 一.沈周的生平 在这样一个流派林立、画家辈出的时代,诞生了一位对中国绘画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沈周。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玉田翁、倚翠生等,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书画世家。曾祖父沈良琛于元末画家王蒙相交甚好,祖父沈澄也爱好诗文,精于绘画,常与文人、画家聚集在一起,饮酒吟诗,以高隐为乐,其伯父沈贞、父亲沈恒,均工于诗词,擅长诗画,是当时闻名久远的画家。沈周从小聪慧,在家庭环境的熏陶和祖父、伯父、父亲的亲授下,沈周自然从小爱好诗画,他敦厚随和,无论名士望族,还是步履凡夫,都争相找其求画,而他无论谁,都慷慨的为其作画。沈周为人仁慈孝顺,乐于交友,淡泊功利,这些性格使得他一生不仕,专心于诗文和书画,过着平稳、安定的生活,赋诗作画,游走在自然山水中。直至正德四年(1509)83岁逝世,沈周人品很高,《明史.隐逸》中有传,他的画像被铭刻在沧浪亭五百贤人石刻像之中。 二.沈周绘画的艺术特点 沈周画艺精博,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各科,是画坛中的全才;而且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是集大成的画家。他诗文从师于陈宽、赵同鲁,习得白居易、陆游等平易自然地格调,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书法上也师法陈宽,兼得黄庭坚的笔意。沈周的绘画才能主要集中在山水上,沈周的山水以粗笔的水墨和浅绛画法为主,恬静平和中具苍润雄浑气概,他每画一笔,落笔点苔,绝不苟且。花卉木石亦以水墨写意画法见长,其作品主要是以气势胜。沈周艺术融合众家之长,笔墨凝练厚重;融入自然,注重写生;形成了淳朴浑厚、沉酣郁茂独特的艺术特色。 三.沈周的艺术成就——沈周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发展

拉斐尔的艺术风格

拉斐尔的艺术风格为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美术史上尊称他为“画圣”。他既没有达·芬奇那样的丰富博学也没有米开朗琪罗那样的雄强伟健,虽只活了37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之一。 拉斐尔尤好塑造温柔秀美的圣母圣婴形象 在文艺复兴艺坛之三杰当中,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可谓精巧含蓄、恬静和谐,米开朗琪罗的艺术作品是雄伟壮丽、充满动感,而拉斐尔的艺术作品泽是典雅和谐、秀美诱人。由此,后人评论说,拉斐尔的绘画则象征着理想,而拉斐尔是美的化身。 拉斐尔一生绝少塑造强悍有力的英雄人物。就是塑造英雄人物,他也把残酷的场面画的十分和谐。拉斐尔尤好塑造温柔秀美的圣母圣婴形象,他笔下的女性,都非常人性化,而且每一幅都不同。后人一致认为,他的圣母像聚集了意大利民间女性的魅力,有着人间最能感同身受的母爱情调,以至于欧洲各地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句赞美女人的话:“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 ”拉斐尔塑造的女性,仿佛是天性的自然流露,其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后人望尘莫及。他生前生后被称作“画家的王子”。这一切都与拉斐尔温柔的性格有关系。 活得滋润,画得滋润 拉斐尔作画,既追求个人的独特风格,也能讨教皇百姓欢欣,可谓面面俱到。他的画作可以摆动在圣母与情人玛格丽特之间,也可以调和异教与基督教信仰,令所有人都为之倾倒。拉斐尔的画,也绝少探究人生的苦痛与信念,而是竭力塑造人生的情欲和欢乐、美的创造和拥有。 拉斐尔以画圣母圣婴而闻名于世,在他流传至今的300幅作品中,有近40多幅作品是专门画圣母圣婴的。在这里,拉斐尔所追求的境界,既不是达·芬奇似的母子精神团聚的投射,也不是米开朗琪罗似的自我分裂状态的完形,而是在追求一种人间真善美的心理整合。这里的心理整合,就是人们认知状态的高度协调与人格状态的高度完善———一种天堂的体验。

浅谈中国风景油画作品中的“留白”

浅谈中国风景油画作品中的“留白” 提要 油画自清末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美术家与美术工作者依照中国画的审美观与哲学观,对油画表现特色与表现技法进行了改进,使之具备了浓郁的中国风格。其中,尤其是“留白”的运用,更彰显出中西审美观合璧的特点。“留白”在现代风景油画的重要作用,包括完善构图,丰富黑白灰效果与色彩效果,以及增强画面节奏感,体现东方哲学与审美的精髓。留白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因具体情况而异。中国现代风景油画中留白表现,注重中国式的诗意化的“留白”表现,以及用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丰富“留白”表现。中国现代风景油画中留白所表达的韵味、意境,主要有以虚代实,以少道多,以气守形。现代风景油画中的留白技法,是中国风景油画中的一个标志性亮点。 关键词:风景油画;留白;意境;情趣

目录 提要 (1) 一、中国风景油画中“留白”的演变发展 (3) 二、“留白”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应用 (4) (一)云 (4) (二)气 (5) (三)山石 (5) (四)光 (5) (五)雪景 (6) (六)水 (6) (七)树、屋舍、人物 (6) 三、中国风景油画中留白的表现手法 (6) (一)中国画式的诗意化的“留白”表现 (7) (二)注重用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丰富“留白”表现 (7) 四、中国风景油画中留白所表达的韵味,意境 (8) (一)以虚代实,以少道多,用“留白”表现虚无的宇宙观 (9) (二)以气守形,用“留白”强化画面的感染力 (9) 五、“留白”在风景油画中的价值和意义 (9) (一)完善构图,丰富黑白灰效果与色彩效果 (9) (二)有效地增强画面节奏感 (10) (三)体现了东方哲学与审美的精髓 (10) 六、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