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日本海军舰艇一览

日本海军舰艇一览

日本海军舰艇一览
日本海军舰艇一览

大日本帝国海軍艦艇一覧移動: 案内、検索

大日本帝国海

海軍省

軍令部

艦政本部

航空本部

外局等一覧

鎮守府

警備府

要港部

連合艦隊

艦隊編成

海上護衛総司

令部

海軍航空隊

海軍陸戦隊

学校一覧

日本海軍の歴

日本海軍の軍

階級一覧

艦艇一覧

兵装一覧

表示?ノート?編集?

履歴

大日本帝国海軍艦艇一覧(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かいぐんかんていいちらん、List of Japanese Imperial Navy Naval ship)は、明治維新から太平洋戦争(大東亜戦争、第二次世界大戦)終結の間に、大日本帝国海軍が保有または、保有を計画した艦艇の一覧である。現段階で、この一覧は全艦艇の網羅には程遠いものである。この一覧はウィキペディア内に記事があるかを確認する便宜のためにあり、新規記事が到着したときにはここに追加される。

なお、陸軍船舶兵が保有していた船舶は大日本帝国陸軍兵器一覧#船舶を参照

なお、艦種類別及び等級については、基本的に竣工時とする。終戦までに廃止された類別についてはその限りではない。また特記すべき変更がある場合はより重要と思われる類別に分類し、航空母艦への改造など変更前後の両方とも重要な場合は両方に分類する。日本海軍の艦種類別の変遷、大日本帝国海軍艦艇要目解説については、別稿で記述する。

目次

? 1 黎明期

o 1.1 軍艦

o 1.2 運輸船

o 1.3 練習艦

o 1.4 御召艦

? 2 艦艇

o 2.1 軍艦

? 2.1.1 戦艦

? 2.1.2 巡洋戦艦

? 2.1.3 航空母艦

? 2.1.3.1 商船改造航空母艦

? 2.1.4 巡洋艦

? 2.1.4.1 等級制定以前

? 2.1.4.2 装甲巡洋艦

? 2.1.4.3 防護巡洋艦

? 2.1.4.4 一等巡洋艦

? 2.1.4.5 超甲巡洋艦

? 2.1.4.6 二等巡洋艦

? 2.1.5 水上機母艦

? 2.1.5.1 飛行艇母艦

? 2.1.6 水雷母艦

? 2.1.7 潜水母艦

? 2.1.8 水雷砲艦

? 2.1.9 通報艦

? 2.1.10 敷設艦

? 2.1.10.1 急設網艦

? 2.1.11 練習戦艦

? 2.1.12 練習巡洋艦

o 2.2 駆逐艦

? 2.2.1 等級制定以前

? 2.2.2 一等駆逐艦

? 2.2.3 二等駆逐艦

o 2.3 潜水艦

? 2.3.1 一等潜水艦

? 2.3.2 二等潜水艦

? 2.3.3 三等潜水艦

? 2.3.4 戦利獲得潜水艦

? 2.3.5 特殊潜航艇?特攻兵器

? 2.3.6 計画艦?实験艦

o 2.4 砲艦

? 2.4.1 河用砲艦

o 2.5 海防艦

o 2.6 輸送艦

? 2.6.1 一等輸送艦

? 2.6.2 二等輸送艦

o 2.7 水雷艇

? 2.7.1 一等水雷艇

? 2.7.2 二等水雷艇

? 2.7.3 三等水雷艇

? 2.7.4 日清戦争戦利艇

? 2.7.5 昭和期の水雷艇

o 2.8 掃海艇

o 2.9 駆潜艇

o 2.10 敷設艇

? 2.10.1 二等敷設艇

? 2.10.2 三等敷設艇

o 2.11 哨戒艇

? 3 特務艦艇

o 3.1 特務艦

? 3.1.1 工作艦

? 3.1.2 運送艦

? 3.1.2.1 給油艦

? 3.1.2.2 給炭艦

? 3.1.2.3 給炭油艦

? 3.1.2.4 給兵艦

? 3.1.2.5 給糧艦

? 3.1.3 砕氷艦

? 3.1.4 測量艦

? 3.1.5 標的艦

? 3.1.6 練習特務艦

o 3.2 特務艇

? 3.2.1 掃海特務艇

? 3.2.2 駆潜特務艇

? 3.2.3 敷設特務艇

? 3.2.4 哨戒特務艇

? 3.2.5 海防艇

? 3.2.6 電纜敷設艇

? 3.2.7 潜水艦母艇

? 3.2.8 魚雷艇

? 3.2.8.1 試作魚雷艇

? 3.2.8.2 輸入魚雷艇

? 3.2.8.3 T-1型

? 3.2.8.4 甲型魚雷艇

? 3.2.8.5 乙型魚雷艇

? 3.2.8.6 隼艇

? 3.2.8.7 捕獲魚雷艇? 4 特設艦艇

o 4.1 特設軍艦

? 4.1.1 特設航空母艦

? 4.1.2 特設水上機母艦

? 4.1.3 特設航空機運搬艦

? 4.1.4 特設巡洋艦

? 4.1.5 特設敷設艦

? 4.1.6 特設急設網艦

? 4.1.7 特設潜水母艦

? 4.1.8 特設水雷母艦

? 4.1.9 特設掃海母艦

? 4.1.10 特設砲艦

? 4.1.10.1 砲艦兼砕氷艦

? 4.1.10.2 砲艦大

? 4.1.10.3 砲艦小

? 4.1.10.4 砲艦兼敷設艦o 4.2 特設特務艇

? 4.2.1 特設捕獲網艇

? 4.2.2 特設防潜網艇

? 4.2.3 特設敷設艇

? 4.2.4 特設駆潜艇

? 4.2.5 特設掃海艇

? 4.2.6 特設監視艇

? 4.2.7 特設工作艦

? 4.2.8 特設港務艦

? 4.2.9 特設測量艦

? 4.2.10 特設電纜敷設船

? 4.2.11 特設病院船

? 4.2.12 特設救難船

? 4.2.13 特設運送艦船

? 4.2.13.1 給兵船

? 4.2.13.2 給水船

? 4.2.13.3 給糧船

? 4.2.13.4 給炭船

? 4.2.13.5 給炭油船

? 4.2.13.6 給油船

? 4.2.13.7 雑用船

? 5 雑役船

o 5.1 交通船

o 5.2 救難船兼曳船

o 5.3 海洋観測船

? 6 関連項目

?7 参考文献

黎明期 [編集]

※海軍艦艇類別標準の制定(1900年(明治33年)6月22日)前に艦籍のあった艦船。その後艦艇に類別された艦船はそれぞれの項目を参照のこと。

軍艦 [編集]

※明治20年まで、軍艦の正式名には「艦」が付く(和泉丸、河内丸、陽春丸を除く)。例「富士山艦」「摂津艦」など

?富士山(富士[I])

?摂津 [I]

?和泉丸(和泉[I])

?武蔵 [I]

?河内丸(河内[I])

?東(←甲鉄)

?千代田形(千代田 [I])

?春日 [I] (→雑役船)

?龍驤 [I]

?第一丁卯

?第二丁卯

?乾行

?孟春

?雲揚

?筑波 [I](→三等海防艦)

?浅間 [I]

?清輝

?雷電(←蟠竜丸)

?陽春丸

海軍艦籍に入っているという資料もあるもの

?延年丸

?電流丸

運輸船 [編集]

※初期の運輸船は兵装を持つ戦闘艦艇でもあるのでここに上げる。

?朝陽丸

?翔鶴丸(翔鶴[I])

?観光丸

?飛隼丸

?飛龍丸(飛龍[I])

?咸臨丸

?鳳凰丸

?立象丸

?快風丸

?開運丸

?長鯨丸(長鯨[I])

?大坂丸

?虹橋船

?行速丸

?東京丸

?第一利根川船(→第一利根川丸)

?高隿丸(高隿[I])

?第二利根川船(→第二利根川丸)

?沖鷹丸(冲鷹[I])

?千早号(千早[I])

?函容丸

?樺太丸

?華陽丸

練習艦 [編集]

?肇敏(←春風丸)

?石川

?館山(←第一回漕丸)

?満珠型:満珠 [I] - 干珠 [I]

?敏捷(日清戦争戦利艦)

御召艦 [編集]

?迅鯨 [I](外海用御召艦)

?蒼龍 [I](内海用御召船、蒼龍丸→蒼龍艦)艦艇 [編集]

軍艦 [編集]

戦艦 [編集]

?扶桑 [I]

?日清戦争での鹵獲艦

o鎮遠(清国海軍戦艦:鎮遠)

?富士型:富士 [II] - 八島

?敷島型:敷島 - 朝日 - 初瀬 - 三笠

?日露戦争での鹵獲艦

o壱岐 [I] (ロシア海軍戦艦:インペラートル?ニコライ1世)

o丹後(ロシア海軍戦艦:ポルタワ)

o相模型:相模(ロシア海軍戦艦:ペレスヴェート) - 周防(ロシア海軍戦艦:ポベーダ)

o肥前(ロシア海軍戦艦:レトウィザン)

o石見(ロシア海軍戦艦:オリョール)

?香取型:香取 [I] - 鹿島 [I]

?薩摩型:薩摩 - 安芸

?河内型:河内 [II] - 摂津 [II]

?金剛型:金剛 [II] - 比叡 [II] - 榛名 - 霧島

?第一次世界大戦での賠償艦

oトゥルグート?レイス (オスマン帝国海軍戦艦)割り当てられるも取得せず

oナッサウ (ドイツ海軍戦艦)(→就役せず。売却?解体)

oオルデンブルク (ドイツ海軍戦艦)(→就役せず。売却?解体

?扶桑型:扶桑 [II] - 山城

?伊勢型:伊勢 - 日向

?長門型:長門 - 陸奥

?加賀型:加賀(→航空母艦) - 土佐(朩成)

?紀伊型:紀伊(朩起工) - 尾張(朩起工) - 十一号艦(朩起工) - 十二号艦(朩起工)?金剛代艦型藤本案:朩起工

?金剛代艦型平賀案:朩起工

?大和型:大和 [II] - 武蔵 [III] - 110号艦(→航空母艦信濃) - 111号艦

?改大和型:797号艦

?超大和型:798号艦 - 799号艦

巡洋戦艦 [編集]

※最終時の艦種類別には存在しない。

?筑波型:筑波 [II] - 生駒 [I]

?鞍馬型:鞍馬 [I] - 伊吹 [I]

?金剛型(全艦戦艦に類別変更):金剛 [II] - 比叡 [II] - 榛名 - 霧島

?天城型:天城[II](朩成) - 赤城 [II] (→航空母艦) - 愛宕 [II] (朩成) - 高隿 [III] (朩成)?十三号型: 13号艦 - 14号艦 - 15号艦 - 16号艦(全艦朩着工)

航空母艦 [編集]

?鳳翔型:鳳翔 [II] - 翔鶴(ワシントン軍縮条約により1923年11月19日計画中止)

?翔鶴型:翔鶴[II](朩着工) - 艦名朩定(朩着工)

?赤城 [II] - 天城 [II](朩成)

?加賀

?龍驤 [II]

?G6(計画のみ)

?蒼龍 [II]

?飛龍 [II]

?翔鶴型:翔鶴 [III] - 瑞鶴

?雲龍型:雲龍 - 天城 [III] - 5002号艦(建造中止) - 葛城 [II] - 笠置 [II] (朩成) - 5005号艦(建造中止) - 阿蘇 [II] (朩成) - 生駒 [II] (朩成) - 鞍馬 [II] (朩着工) - 5009号艦(朩着工) - 5010号艦(朩着工) - 5011号艦(朩着工) - 5012号艦(朩着工) - 5013号艦(朩着工) - 5014号艦(朩着工) - 5015号艦(朩着工)

?大鳳

?G14型:801号艦 - 802号艦(全艦朩着工)

?信濃

?改大鳳型:5021号艦 - 5022号艦 - 5023号艦 - 5024号艦 - 5025号艦(全艦朩着工)

?祥鳳型:祥鳳 - 瑞鳳

?龍鳳

?千歳型:千歳 [II] (←水上機母艦) - 千代田 [III] (←水上機母艦)

?伊吹 [II] (朩成)

?G18(計画のみ)

商船改造航空母艦 [編集]

?飛鷹型:飛鷹 - 隼鷹

?大鷹型:大鷹 - 雲鷹 - 冲鷹 [II]

?神鷹

?海鷹

巡洋艦 [編集]

等級制定以前 [編集]

?日進 [I]

?金剛型:金剛 [I](→海防艦) - 比叡 [I] (→海防艦)

?天城 [I] (→二等砲艦)

?筑紫 [I] (→一等砲艦)

?海門

?天龍 [I] (→三等海防艦)

?高隿 [II] (→海防艦)

?葛城型:葛城 [I](→海防艦) - 大和 [I] (→海防艦→測量船) - 武蔵 [II](→海防艦→測量船)?日清戦争での鹵獲艦

o済遠(→海防艦)(清国海軍巡洋艦:済遠)

o広丙(清国海軍巡洋艦:広丙)

装甲巡洋艦 [編集]

?浅間型:浅間 [II] - 常磐

?八雲

?吾妻

?出雲型:出雲 - 磐手

?春日型:日進 [II] - 春日 [II]

防護巡洋艦 [編集]

?和泉 [II] (→三等巡洋艦)

?浪速型:浪速(→二等巡洋艦) - 高千穂(→二等巡洋艦→海防艦)

?畝傍(回航中、行方不明に)

?千代田 [II] (→三等巡洋艦→海防艦)

?松島型:松島(→二等巡洋艦) - 厳島 [I](→二等巡洋艦→海防艦→雑役船→潜水艦母艇→雑役船) - 橋立 [I] (→二等巡洋艦→海防艦→雑役船)

?須磨型:須磨 [I] (→三等巡洋艦→二等巡洋艦→海防艦) - 明石 [I] (→三等巡洋艦→二等巡洋艦→海防艦)

?吉野型:吉野(→二等巡洋艦) - 高砂(→二等巡洋艦)

?秋津洲 [I](→海防艦)

?音羽(→三等巡洋艦→二等巡洋艦)

一等巡洋艦 [編集]

?八雲(→一等海防艦→一等巡洋艦)

?吾妻(→一等海防艦→特務艦)

?浅間型:浅間 [II] (→一等海防艦→特務艦) - 常磐(→一等海防艦→敷設艦)

?出雲型:出雲(→一等海防艦→一等巡洋艦) - 磐手(→一等海防艦→一等巡洋艦)

?春日型:春日 [II] (→一等海防艦→特務艦) - 日進 [II] (→一等海防艦)

?日露戦争での鹵獲艦

o阿蘇 [I](→敷設艦)(ロシア海軍巡洋艦:バヤーン)

?古鷹型:古鷹 - 加古 [II]

?青葉型:青葉 - 衣笠

?妙高型:妙高 - 那智 - 足柄 - 羽黒

?高隿型:高隿 [IV] - 愛宕 [III] - 摩耶 [II] - 鳥海 [II]

?最上型:最上 [II] (←二等巡洋艦) - 三隇(←二等巡洋艦) - 鈴谷 [II] (←二等巡洋艦) - 熊野(←二等巡洋艦)

?利根型:利根 [II] - 筑摩 [II]

?改鈴谷型:伊吹 [II] ( 計画変更:→航空母艦 ) - 301号艦 (朩成)

超甲巡洋艦 [編集]

?超甲巡型 : 795号艦 - 796号艦

二等巡洋艦 [編集]

?松島型:松島(←防護巡洋艦) - 厳島 [I](←防護巡洋艦 /→海防艦→雑役船→潜水艦母艇→雑役船) - 橋立 [I] (←防護巡洋艦 /→海防艦→雑役船)

?須磨型:須磨(←三等巡洋艦←巡洋艦 /→海防艦) - 明石 [I] (←三等巡洋艦 /→海防艦)?吉野型:吉野(←巡洋艦) - 高砂(←巡洋艦)

?笠置型:笠置 [I] - 千歳 [I](→海防艦)

?新高型:新高(←三等巡洋艦 /→海防艦) - 対馬 [I](←三等巡洋艦 /→海防艦)

?日露戦争での鹵獲艦

o宗谷 [I](→ロシアに返却)(ロシア海軍防護巡洋艦:ヴァリャーグ)

o津軽 [I](→敷設艦)(ロシア海軍防護巡洋艦:パルラーダ)

?利根 [I]

?筑摩型:筑摩 [I] - 矢矧 [I] - 平戸 [I]

?天龍型:天龍 [II] - 龍田 [II]

?球磨型:球磨 - 多摩 - 北上 - 大井 - 木曾

?長良型:長良 - 五十鈴 - 名取 - 由良 - 鬼怒 - 阿武隇

?川内型:川内 - 神通 - 那珂 - 加古 [I] (建造中止)

?夕張型:夕張

?最上型:最上 [II] (→一等巡洋艦) - 三隇(→一等巡洋艦) - 鈴谷 [II] (→一等巡洋艦) - 熊野(→一等巡洋艦)

?阿賀野型:阿賀野 - 能代 - 矢矧 [II] - 酒匂

?大淀型:大淀 - 仁淀(朩起工)

?日中戦争での鹵獲艦

o八十島型:八十島(←海防艦)(中華民国巡洋艦:平海)

?改阿賀野型:810号艦 - 811号艦 - 812号艦 - 813号艦 - 814号艦 - 5037号艦 - 5038号艦 (全艦朩着工)

?815号型:815号艦 - 816号艦 - 817号艦 - 818号艦 (全艦朩着工)

水上機母艦 [編集]

?若宮 [I]

?能登呂(←運送艦(給油艦))

?神威(←運送艦(給油艦))

?千歳型:千歳 [II] (→航空母艦) - 千代田 [III] (→航空母艦)

?瑞穂

?日進 [III]

飛行艇母艦 [編集]

?秋津洲型:秋津洲 [II] - 千早 [III] (朩成)

水雷母艦 [編集]

※最終時の艦種類別には存在しない。潜水母艦を参照のこと。

潜水母艦 [編集]

※竣工時水雷母艦である艦を含む。

?豊橋(←水雷母艦 / →二等海防艦→運送船)

?韓崎(←水雷母艦←2等海防艦←水雷母艦←運送船「韓崎丸」)※日露戦争捕獲船:元ロシア船「エカテリノスラフ」

?駒橋(←水雷母艦←2等海防艦←雑役船「駒橋丸」)

?迅鯨型:迅鯨 [II] (←水雷母艦)- 長鯨 [II](←水雷母艦)

?大鯨(→龍鳳(航空母艦))

?剣埼型:剣埼 [II] (→祥鳳(航空母艦)) - 高崎 [II] (→瑞鳳(航空母艦))

?J-27(計画のみ)

水雷砲艦 [編集]

※最終時の艦種類別には存在しない。通報艦を参照のこと。

通報艦 [編集]

※最終時の艦種類別には存在しない。通報艦の前型である水雷砲艦を含む?八重山 [I]

?千島(水雷砲艦)

?龍田 [I] (→一等砲艦→雑役船(潜水艇母船)「長浦丸」→潜水艦母艇「長浦」)?宮古

?千早 [II] (→一等砲艦→雑役船)

?淀型:淀(→一等砲艦→砲艦) - 最上 [I] (→一等砲艦)

?日露戦争での鹵獲艦:

o姉川(ロシア海軍病院船:アンガラ)(→ロシアへ返還)

o満州(ロシア商船:マンチュリア)(→二等海防艦→海防艦)

o鈴谷 [I](ロシア海軍二等巡洋艦:ノヴィーク)(→二等海防艦)

敷設艦 [編集]

?勝力(→特務艦(測量艦))

?常磐(←一等海防艦←一等巡洋艦)

?厳島 [II]

?八重山 [II]

?沖島 [II]

?津軽 [II]

?箕面

急設網艦 [編集]

?白鷹 [II]

?初鷹型:初鷹 - 蒼鷹 [II]

?改初鷹型:若鷹

練習戦艦 [編集]

?比叡 [II] (軍縮条約批准に伴う一時的措置)

練習巡洋艦 [編集]

?香取型:香取 [II] - 鹿島 [II] - 香椎 - 橿原(朩成)

駆逐艦 [編集]

※正式には数字は漢字表記である。

等級制定以前 [編集]

?雷型:雷 [I] - 電 [I] - 曙 [I] - 漣 [I] - 朧 [I] - 霓(全艦水雷艇→駆逐艦→三等駆逐艦)

?東雲型:東雲 [I] - 叢雲 [I] - 夕霧 [I] - 不知火 [I] - 陽炎 [I] - 薄雲 [I] (全艦水雷艇→駆逐艦→三等駆逐艦)

?暁型:暁 [I] - 霞 [I] (→三等駆逐艦)

?白雲型:白雲 [I] - 朝潮 [I] (全艦駆逐艦→三等駆逐艦)

?春雨型:春雨 [I] - 村雨 [I] (→三等駆逐艦) - 速鳥 - 朝霧 [I] (→三等駆逐艦) - 有明 [I] (→三等駆逐艦) - 吹雪 [I](→三等駆逐艦) - 霰 [I] (→三等駆逐艦)

?神風型:神風 [I] (→三等駆逐艦→掃海艇) - 初霜 [I] (→三等駆逐艦→掃海艇) - 弥生 [I] (→三等駆逐艦) - 如月 [I] (→三等駆逐艦→掃海艇) - 白露 [I] (→三等駆逐艦) - 白雪 [I] (→三等駆逐艦) - 松風 [I] (→三等駆逐艦) - 朝風 [I] (→三等駆逐艦→掃海艇) - 春風 [I] (→三等駆逐艦→掃海艇) - 時雨 [I] (→三等駆逐艦) - 朝露(→三等駆逐艦) - 疾風 [I] (→三等駆逐艦) - 追風 [I] (→三等駆逐艦) - 夕凪 [I] (→三等駆逐艦) - 夕暮 [I] (→三等駆逐艦→掃海艇) - 夕立 [I] (→三等駆逐艦→掃海艇) - 三日月 [I] (→三等駆逐艦) - 野分

[I] (→三等駆逐艦) - 潮 [I] (→三等駆逐艦→掃海艇) - 子日 [I] (→三等駆逐艦→掃海

艇) - 響 [I] (→三等駆逐艦→掃海艇) - 白妙(→三等駆逐艦) - 初春 [I] (→三等駆逐艦)- 若葉 [I] (→三等駆逐艦→掃海艇) - 初雪 [I] (→三等駆逐艦→掃海艇) - 卯月 [I] (→三等駆逐艦) - 水無月 [I] (→三等駆逐艦→第10号掃海艇 [I] ) - 長月 [I] (→三等駆逐艦→第11号掃海艇 [I] ) - 菊月 [I] (→三等駆逐艦→第12号掃海艇 [I] ) - 浦波 [I] (→三等駆逐艦→第8号掃海艇 [I] ) - 磯波 [I] (→三等駆逐艦→第7号掃海艇 [I] ) - 綾波 [I](→三等駆逐艦→第9号掃海艇[I] )

?山彦型:山彦(→三等駆逐艦) - 文月 [I] (→三等駆逐艦)※戦利駆逐艦

?皐月[I] ※戦利駆逐艦

?敷波型:敷波 [I] (→三等駆逐艦) - 巻雲 [I] (→三等駆逐艦)※戦利駆逐艦

?橄欖型:橄欖(← HMS:Nemesis ) - 栴檀(← HMS:Minstrel )※英国貸与艦

一等駆逐艦 [編集]

?海風型:海風 [I] (→第7号掃海艇 [II] ) - 山風 [I] (→第8号掃海艇 [II] )

?浦風型:浦風 [I] - 江風 [I]

?磯風型:磯風 [I] - 浜風 [I] - 天津風 [I] - 時津風 [I]

?江風型:江風 [II] - 谷風 [I]

?峯風型:峯風 - 澤風 - 沖風 - 島風 [I] (→第1号哨戒艇) - 灘風(→第2号哨戒艇) - 矢風(→標的艦) - 羽風 - 汐風 - 秋風 - 夕風 - 太刀風 - 帆風

o改峯風型:野風 - 波風 - 沼風

?神風型(第1号型):神風 [II] (←第1号←第1 ) - 朝風 [II] (←第3号←第3 ) - 春風 [II] (←第5号←第5 ) - 松風 [II] (←第7号←第7 ) - 旗風(←第9号) - 追風 [II] (←第11号) - 疾風 [II] (←第13号) - 朝凪(←第15号) - 夕凪 [II] (←第17号)?睦月型(第19号型):睦月(←第19号) - 如月 [II] (←第21号) - 弥生 [II] (←第23号) - 卯月 [II] (←第25号) - 皐月 [II] (←第27号) - 水無月 [II] (←第28号) - 文月 [II] (←第29号) - 長月 [II] (←第30号) - 菊月 [II] (←第31号)- 三日月 [II] (←第32号) - 望月(←第33号) - 夕月(←第34号)

?吹雪型 ( 特I型、特II型 ) :吹雪 [II] (←第35号) - 白雪 [II] (←第36号) - 初雪 [II] (←第37号) - 深雪(←第38号) - 叢雲 [II] (←第39号) - 東雲 [II] (←第40号) - 薄雲 [II]

(←第41号) - 白雲 [II] (←第42号) - 磯波 [II] (←第43号)- 浦波 [II] - 綾波 [II] - 敷波 [II] - 朝霧 [II] - 夕霧 [II] - 天霧 - 狭霧 - 朧 [II] - 曙 [II] - 漣 [II] - 潮 [II]

o改吹雪型 ( 特III型 ) :暁 [II] - 響 [II] - 雷 [II] - 電 [II]

?初春型:初春 [II] - 子日 [II] - 若葉 [II] - 初霜 [II]

o改初春型:有明 [II] - 夕暮 [II]

?白露型:白露 [II] - 時雨 [II] - 村雨 [II] - 夕立 [II] - 春雨 [II] - 五月雨

o改白露型:海風 [II] - 山風 [II] - 江風 [III] - 涼風

?朝潮型:朝潮 [II] - 大潮 - 満潮 - 荒潮 - 朝雲 - 山雲 - 夏雲 - 峯雲 - 霞 [II] - 霰 [II]

?陽炎型(甲型):陽炎 [II] - 不知火 [II] - 黒潮 - 親潮 - 早潮 - 夏潮 - 初風 -雪風 - 天津風 [II] - 時津風 [II] - 浦風 [II] - 磯風 [II] - 浜風 [II] - 谷風 [II] - 野分 [II] - 嵐 - 萩風 - 舞風 - 秋雲?夕雲型(甲型):夕雲 - 巻雲 [II] - 風雲 - 長波 - 巻波 - 高波 - 大波 - 清波 - 玉波 - 涼波 - 藤波 - 早波- 浜波 - 沖波 - 岸波 - 朝霜 - 早霜 - 秋霜 - 清霜

?秋月型(乙型):秋月 - 照月 - 涼月 - 初月 - 新月 - 若月 - 霜月 - 冬月- 春月 - 宵月 - 夏月 - 満月(朩成) - 花月

?島風型(丙型):島風 [II]

?松型(丁型):松 [II] - 竹 [II] - 梅 [II] - 桃 [II] - 桑 [II] - 桐 [II] - 杉 [II] - 槇 [II] - 樅 [II] - 樫 [II] - 榧[II] - 楢 [II] - 桜 [II] - 柳 [II] - 椿 [II] - 檜 [II] - 楓 [II] - 欅 [II]

?橘型(改松型?改丁型):八重桜(朩成) - 矢竹(朩成) - 葛(朩成) - 柿 [II] - 樺 [II] - 桂 [II] (朩成) - 若桜(朩成) - 橘 [II] - 蔦 [II] - 萩 [II] - 菫 [II] - 楠 [II] - 初桜 - 楡 [II] - 梨 [II] - 椎 [II] - 榎[II] - 梓(朩成) - 隿竹 - 初梅 - 栃(朩成) - 菱 [II](朩成) - 榊 [II](朩成)?改秋月型 (計画のみ)

二等駆逐艦 [編集]

?桜型:桜[I] - 橘

?樺型:樺 [I] - 榊 [I] - 楓 [I] - 桂 [I] - 梅 [I] - 楠 - 柏 - 松 [I] - 杉 [I] - 桐 [I]

?桃型:桃 [I] - 樫 [I] - 檜 [I] - 柳 [I]

?楢型:楢 [I] - 桑 [I] - 椿 [I] - 槇 [I] - 欅 [I] - 榎 [I] (→第10号掃海艇 [II] )

?樅型:樅 [I] - 榧 [I] - 楡 [I] (→第1泊浦)- 栗 - 梨 [I] - 竹 [I] - 柿 [I] (→大須)- 栂 - 菊(→第31号哨戒艇) - 葵(→第32号哨戒艇) - 萩 [I](→第33号哨戒艇) - 薄(→第34号哨戒

艇) - 藤(→第36号哨戒艇) - 蔦 [I](→第35号哨戒艇) - 葦(→第2泊浦)- 菱 [I] (→第37号哨戒艇) - 蓮 - 菫 [I] (→三高)- 蓬(→第38号哨戒艇) - 蕨 - 蓼(→第39号哨戒艇)?若竹型(第2号型):若竹(←第2号←第2 ) - 呉竹(←第4号←第4 ) - 早苗(←第6号←第6 ) - 早蕨(←第8号←第8 ) - 朝顔(←第10号←第10 ) - 夕顔(←第12号)(→第46号哨戒艇) - 芙蓉(←第16号) - 刈萱(←第18号)

潜水艦 [編集]

※正式には、例えば「伊号第一潜水艦」と表記するが本稿では省略表記し、アラビア数字も使用する。またこの項のみ分類は最終時を基準とする。

一等潜水艦 [編集]

?伊一型(巡潜1型):伊号第1 [I] - 伊2 - 伊3 - 伊4

?伊一型(巡潜1型改):伊号第5

?伊六型(巡潜2型):伊号第6

?伊七型(巡潜3型):伊号第7 - 伊8

?伊九型(甲型):伊号第9 - 伊10 - 伊11

?伊一二型(甲型改1):伊号第12

?伊一三型(甲型改2):伊号第13 - 伊14 - 伊15 [II](朩成) - 伊1 [II](朩成)

?伊一五型(乙型):伊号第15 [I] - 伊17 - 伊19 - 伊21 [II] - 伊23 [II] - 伊25 - 伊26 - 伊27 - 伊28 - 伊29 - 伊30 - 伊31 - 伊32 - 伊33 - 伊34 - 伊35 - 伊36 - 伊37 - 伊38 - 伊39?伊一六型(丙型):伊号第16 - 伊18 - 伊20 - 伊22 [II] - 伊24 [II] - 伊46 - 伊47 - 伊48

?伊四〇型(乙型改1):伊40 - 伊41 - 伊42 - 伊43 - 伊44 - 伊45

?伊五二型(丙型改):伊号第52 [II] - 伊53 [II] - 伊55 [II]

?伊五四型(乙型改2):伊号第54 [II] - 伊56 [II] - 伊58 [II]

?伊二一型→伊一二一型(機雷潜型):伊号第121(←伊21 [I] ) - 伊122(←伊22 [I] ) - 伊123(←伊23 [I] ) - 伊124(←伊24 [I] )

?伊五一型(海大1型):伊号第51(←第44 )

?伊五二型→伊一五二型(海大2型):伊号第152(←伊52 [I] )

?伊五三型→伊一五三型(海大3型A):伊号第153(←伊53 [I] ) - 伊154(←伊54 [I] ) - 伊155(←伊55 [I] ) - 伊158(←伊58 [I] )

?伊五六型→伊一五六型(海大3型B):伊号第156(←伊56 [I] ) - 伊157(←伊57 ) - 伊159(←伊59 ) - 伊60 - 伊63

?伊六一型→伊一六二型(海大4型):伊号第61 - 伊162(←伊62 ) - 伊164(←伊64 )?伊六五型→伊一六五型(海大5型):伊号第165(←伊65 ) - 伊166(←伊66 ) - 伊67?伊六八型→伊一六八型(海大6型A):伊号第168(←伊68 ) - 伊169(←伊69 ) - 伊70 - 伊171(←伊71 ) - 伊172(←伊72 ) - 伊73

?伊七四型→伊一七四型(海大6型B):伊号第174(←伊74 ) - 伊175(←伊75 )

?伊一七六型(海大7型):伊号第176- 伊177 - 伊178 - 伊179 - 伊180 - 伊181 - 伊182 - 伊183 - 伊184 - 伊185

?伊二〇一型(潜高型):伊号第201 - 伊202 - 伊203 - 伊204~208(朩成)

?伊三五一型(潜補型):伊号第351 - 伊352(朩成)

?伊三六一型(丁型):伊号第361 - 伊362 - 伊363 - 伊364 - 伊365 - 伊366 - 伊367 - 伊368 - 伊369 - 伊370 - 伊371 - 伊372

?伊三七三型(丁型改):伊号第373 - 伊374(朩成)

?伊四〇〇型(特型):伊号第400 - 伊401 - 伊402 - 伊404(朩成) - 伊405(朩成)

?独潜接収:伊号第501 - 伊502 - 伊503 - 伊504 - 伊505 - 伊506

二等潜水艦 [編集]

?呂一型(F1型):呂号第1(←第18) - 呂2(←第21)

?呂三型 (F2型) :呂号第3(←第31) - 呂4(←第32) - 呂5 (←第33)

?呂一一型(海中1型):呂号第11(←第19) - 呂12(←第20)

?呂一三型(海中2型):呂号第13(←第23) - 呂14(←第22) - 呂15(←第24)

?呂一六型(海中3型):呂号第16(←第37) - 呂17(←第34) - 呂18(←第35) - 呂19(←第36) - 呂20(←第38) - 呂21(←第39) - 呂22(←第40) - 呂23(←第41) - 呂24(←第42) - 呂25(←第43)

?呂二六型(海中4型):呂号第26(←第45) - 呂27(←第58) - 呂28(←第62)

?呂二九型(特中型):呂号第29(←第68) - 呂30(←第69) - 呂31(←第70) - 呂32(←第71)

?呂五一型(L1型):呂号第51(←第25) - 呂52(←第26)

?呂五三型(L2型):呂号第53(←第27) - 呂54(←第28) - 呂55[I](←第29) - 呂56[I](←第30)

?呂五七型(L3型):呂号第57(←第46) - 呂58(←第47) - 呂59(←第57)

?呂六〇型(L4型):呂号第60(←第59) - 呂61(←第72) - 呂62(←第73) - 呂63(←第84) - 呂64(←第79) - 呂65 - 呂66 - 呂67 - 呂68

?呂三三型(海中6型):呂号第33 - 呂34

?呂三五型(中型):呂号第35 - 呂36 - 呂37 - 呂38 - 呂39 - 呂40 - 呂41 - 呂42 - 呂43 - 呂44 - 呂45 - 呂46 - 呂47 - 呂48 - 呂49 - 呂50 - 呂55[II] - 呂56[II](←呂75)

?呂一〇〇型(小型):呂号第100 - 呂101 - 呂102 - 呂103 - 呂104 - 呂105 - 呂106 - 呂107 - 呂108 - 呂109 - 呂110 - 呂111 - 呂112 - 呂113 - 呂114 - 呂115 - 呂116 - 呂117 ?ドイツ海軍譲受:呂500(IXC 型潜水艦U-511) - 呂501(IXC/40 型潜水艦U-1224)

?波一〇一型(潜輸小型):波号第101 - 波102 - 波103 - 波104 - 波105 - 波106 - 波107 - 波108 - 波109 - 波110(朩成) - 波111 - 波112(朩成)

?波二〇一型(潜高小型):波号第201 - 波202 - 波203 - 波204 - 波205 - 波206(朩成) - 波207 - 波208 - 波209 - 波210 - 波211~215(朩成) - 波216 - 波217~240(朩成) - 波246~247(朩成)

三等潜水艦 [編集]

※本等級は最終時には存在しない。

?第一型(ホランド型):第1 - 第2 - 第3 - 第4 - 第5

?第六型(ホランド型改):第6 - 第7

?波一型(C1型):波号第1(←第8) - 波2(←第9)

?波三型(C2型):波号第3(←第10) - 波4(←第11) - 波5(←第12)

?波六型(川崎型):波号第6(←第13)

?波七型(C3型):波号第7(←第16) - 波8(←第17)

?波九型(S型):波号第9(←第14) - 波10(←第15)

戦利獲得潜水艦 [編集]

いずれも第一次世界大戦時にドイツから獲得した戦利艦で、日本海軍籍には編入されず、实験等に供された。艦名はいずれも仮称である。

?〇一潜水艦(←U125)

?〇二潜水艦(←U46)

?〇三潜水艦(←U55)

?〇四潜水艦(←UC90) - 〇五潜水艦(←UC99)

?〇六潜水艦(←UB125) - 〇七潜水艦(←UB143)

特殊潜航艇?特攻兵器 [編集]

?海龍

?甲標的

?蛟龍

?回天 (人間魚雷)

計画艦?实験艦 [編集]

?伊二〇〇型潜水艦

?震海

?邀撃艇

?第71号艦

?丁型改2潜水艦

砲艦 [編集]

?鳳翔 [I]

?天城 [I]

?磐城

?摩耶型:摩耶 [I] - 鳥海 [I] - 愛宕 [I] - 赤城 [I]

?大島

?日清戦争での鹵獲艦

o平遠 - 操江 - 湄雲(媚雲)

o鎮東型 : 鎮東 - 鎮西 - 鎮南 - 鎮北 - 鎮中 - 鎮辺

?宇治 [I]

?嵯峨

?安宅

?橋立型:橋立 [II] - 宇治 [II]

?第二次世界大戦での鹵獲艦:興津(元イタリア海軍敷設艦レパント)

河用砲艦 [編集]

?伏見 [I]

?隅田 [I]

?鳥羽

?勢多型:勢多 - 比良 - 保津 - 堅田

?熱海型:熱海 - 二見

?伏見型:伏見 [II] - 隅田 [II]

?舞子(元ポルトガル海軍砲艦「マカオ」を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戦での鹵獲艦:多々良 - 唐津 - 須磨[II] - 鳴海

海防艦 [編集]

軍艦

?日露戦争での鹵獲艦:

o見島(ロシア海軍海防戦艦:アドミラル?セニャーウィン)

o沖島[I](ロシア海軍海防戦艦:ゲネラル=アドミラル?アプラークシン)

o松江(三等海防艦→二等海防艦→運送船→運送艦→測量艦)(ロシア仮装砲艦「スンガリ」)

艦艇

?占守型(甲型):占守 - 国後 - 八丈 - 石垣

?択捉型(甲型):択捉 - 松輪 - 佐渡 - 隠岐 - 六連 - 壱岐[II] - 対馬[II] - 若宮[II] - 平戸[II] - 福江 - 天草 - 満珠[II] - 干珠[II] - 笠戸

?御蔵型(甲型):御蔵 - 三宅 - 淡路 - 能美 - 倉橋 - 屋代 - 千振 - 草垣 -

?日振型(甲型):日振 - 大東 - 昭南 - 久米 - 生名 - 四阪 - 崎戸 - 目斗 - 波太 - 大津(朩成) - 友知(朩成)

?鵜来型(甲型):鵜来 - 沖縄 - 奄美 - 粟国 - 新南 - 屋久 - 竹生 - 神津 - 保高 - 伊唐 - 生野 - 蔚美(朩成) - 室津(朩成) - 稲木 - 羽節 - 男鹿 - 金輪 - 宇久 - 高根 - 久賀 - 志賀 - 伊王?第一号型(丙型): 1 - 3 - 5 - 7 - 9 - 11- 13 - 15 - 17 - 19 - 21 - 23 - 25 - 27 - 29 - 31 - 33 - 35 - 37 - 39 -

41 - 43 - 45 - 47 - 49 - 51 - 53 - 55 - 57 - 59 - 61 - 63 - 65 - 67 - 69 - 71 - 73 - 75 - 77 - 79 - 81 - 83(朩

成) - 85 - 87 - 89(朩成) - 93 - 95 - 97(朩成) - 101(朩成) - 105 - 107(朩成) - 117(朩成) - 205 - 207 - 213 - 215 - 217 - 219 - 221 - 223(朩成) - 225 - 227

?第二号型(丁型):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28 - 30 - 32 - 34 - 36 - 38 -

40 - 42 - 44 - 46 - 48 - 50 - 52 - 54 - 56 - 58(朩成) - 60 - 62(朩成) - 64 - 66 - 68 - 72 - 74 - 76 - 78

(朩成) - 82 - 84 - 102 - 104 - 106 - 112 - 116(朩成) - 118 - 124 - 126 - 130 - 132 - 134 - 138 - 142(朩成) - 144 - 150 - 154 - 156 - 158 - 160 - 186 - 190 - 192 - 194 - 196 - 198 - 200 - 202 - 204 ?鹵獲艦八十島型:八十島(→二等巡洋艦) - 五百島

輸送艦 [編集]

一等輸送艦 [編集]

?第一号型輸送艦(特々):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朩成)

二等輸送艦 [編集]

?第101号型(SB艇D): 101 - 102 - 127 - 128 - 149 - 150

?第103号型(SB艇T):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4(朩成) - 165(朩成) - 172 - 173 - 174 - 175(朩成) - 176

(朩成)

水雷艇 [編集]

一等水雷艇 [編集]

形势与政策——中国海权问题及其认识

中国海权问题及认识 ——以中日海权争端为例 摘要:近年,各国在国际潮流的推动下纷纷调整自己的海洋发展战略,竞相出台了各种有利于本国海洋权益的政策,试图在新一轮的国际海洋中抢占先机。在如此背景下,中国海权争端不断,本文以中日东海争端为例分析当前海权争端的特点,重点探讨了海洋权益的切实维护之道,认为我国要重视主权宣示,加强双边谈判并且加快防空识别区的建设。 关键词:钓鱼岛;海权争端;海洋权益;陆海统筹 一、我国出现海权争端的背景 近年来,世界各沿海国家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的投入,调整海洋发展战略,采取各种措施,展开了“蓝色圈地运动”。比如,加拿大出台了《海洋法》和国家海洋战略,韩国颁布了《韩国海洋21世纪》,越南制定了《2020年海洋战略》,美国出台了《21世纪海洋蓝图》并且建立了海洋工作小组,而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甚至以维护本国海洋权益为由主张把监控网覆盖至太平洋。可以看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海洋权益指正必定是世界舞台上的一个“重头戏:。 在黄海、东海、南海三大海域中,我国存在双边或多边争议海域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主张面积的52%。另外,再者三个海域汇总约有7400多公里的海上界限分别需要与八个海上邻国进行海洋划界。如此多的海域划界争端以及200海里以外大陆架主张的新趋势必然对我国带来新的威胁,必将导致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海上争端增添新的内容,使问题更加趋于复杂化。 二、中日东海争端的由来 钓鱼岛是中国历史相承的国土,由中国古代先民最先发现、最先命名、最先管辖、最先载入国家正史和官方图籍,且最先被西洋诸国出版的地图所承认。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加快对外侵略扩张。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并改成冲绳岛。此后不久,日本便密谋侵占钓鱼岛。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使得日本对钓鱼岛的侵占合法化,引发了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无条件接收《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签订投降书

制海权&海权的区别

制海权&海权的区别 制海权 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对一定海区的控制权。目的是确保己方兵力海上行动的自由,剥夺敌方兵力海上行动的自由;保护己方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阻止敌方的海上交通运输,亦即使该海洋区域为己所用而不为敌所用。根据控制海洋区域的目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分为战略制海权、战役制海权和战术制海权。制海权不是绝对的,在优势一方取得总的制海权的情况下,劣势一方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局部海区取得制海权。在现代条件下,夺取和保持制海权还包括夺取该海域上空的制空权,并需综合使用海军各种作战兵力兵器和多种作战样式才能达到。 海权 海权应该从中性的角度定义为“一个国家在海洋空间的能力和影响力”。这种能力和影响力,既可以是海上军事力量及其产生的影响力,也可以是海上非军事力量及其产生的影响力。不同的海上力量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制海权只是海上影响力的一种,虽然重要,但不是海权的全部。这样定义的海权,是一个综合概念,而不是单一概念。其特点是,把海权概念从军事学、战略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中国的海权该如何发展?作者认为:(1)要正确定位海权在中国总体发展中的地位。如果说中国的发展包括海洋空间和大陆空间的发展的话,那么,大陆空间的发展将始终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中国要从一个濒海的大陆型国家变成一个海洋经济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陆型国家,或带有一些海洋国家特点的大陆型国家,但中国不可能变成像英国或日本那样的海洋国家,也不可能变成像美国那样把控制全球重要海上通道作为全球战略目标的超级大国。(2)鉴于郑和下西洋和甲午海战的教训,中国有必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发展海权的根本出发点。(3)海权发展必须以中国的经济建设为基础,海军等国防建设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按比例增加投入。(4)优先发展海上经济力量,优先发展利用、开发海上资源的能力,从一个濒海国家变成一个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的国家。这是中国和平发展总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适当发展一定程度的保卫和控制“四海一峡”的海军能力。(6)重视发展与重要濒海国家、海峡要道国家的合作关系,其中要优先发展与“六海”、“六道”濒临国家的关系,用外交、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实力来弥补海上力量的不足。(7)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使人们了解海洋、研究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8)借助联合国、其他国际组织与海权大国的合作,用先有的国际机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中国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成为一个具有强大海权的陆权国家。 ★现在有很多人总把这两个概念搞混淆~所以我就把这个常识发一下。

大国海权

1779到1782年在欧洲海域进行了海战,英国保卫了直布罗陀海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当时英军的守备部队7000人,而他的对手共有3·3万人,英军的战斗力看起来不及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军,然而英军取得胜利与英军他们坚定的意志,还有熟练的航海技术密不可分的。同时,联军的优柔寡断松散无力导致了他们的失败。 战争是多变的,是难以预料的,瞬息万变的。战争的胜利与失败并不能仅仅依靠双方军事实力的,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人是决定性因素,虽然现代战争形势是信息化战争,但战争终究是人与人的战争,人的行为影响战争形势的发展。就像英军在战争的表现一样,每一位成员都要团结出来,掌握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尽一切取得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美军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决定性胜利,从而决定了日本惨败的命运。今天美国人认为应该感谢马汉,是他在一百多年前为美国的繁荣强大指明了方向。有人曾说,欧亚大陆的中国在得到了广大的大陆资源之外,又得到了海洋线之便利,那么就可以使用强大的大陆资源,治理建造海军舰队,那时一个帝国的崛起便将在望了。所谓中国海权,通俗意义上说中国开发利用海洋和有效保护海洋权益的能力。它可以被界定利用军事或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益,享受海洋权益,并拓展海洋权力的综合能力。 当前中国的海权矛盾,中国与东北亚国家海权矛盾 就目前而言,中国与东北亚的争端首先是中国与日本的之间海权争议。中日两国之间的海洋争端包括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及东海的划界问题。其中钓鱼岛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领土约6.3平方公里,东海划界问题属于当代大陆架划分原则不同引发的主权冲突,涉及海权争议达16万平方公里。其次就是中国与朝韩海权争议,中韩在38万黄海上存在17.7万平方公里争议海区,中朝有3000平方公里争议海域。 中国和东南亚的海权矛盾 我国一东南亚争端主要是中国(包括台湾)与越南、菲律宾。领海纠纷以越南为最多。越南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海权观念转变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海权观念转变 摘要:近现代以来我国海权观念经历了从闭关锁国到近岸防御到近海防御再到远海利益维护几个阶段。 关键字:海权海禁近岸防御近海防御远海利益维护 正文: 众所周知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饱受外来侵略的历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历史。纵观中国近现代的屈辱历史“海权”在这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顾名思义海权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近现代以来我国海权观念经历了从闭关锁国到近岸防御到近海防御再到远海利益维护几个阶段。我国对海权认知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反抗列强侵略的艰难历程。 清朝前期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我国是一个三面环陆一面临海的陆地大国自秦朝以来至清前期这两千多年间对我国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因此在这一阶段历朝历代均把防御重点放在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防御上由此我们建立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来御敌于国门之外。万里长城的建立与完善标志着我国陆地防御体系的确立。在海洋方向虽有诸多邻国受限他们的国力与当时的于航海技术这些国家均无法对我国构成实质性地威胁,所以长期以来我国历朝历代对海防仅停留在拒敌于海岸的认知上,于是就有了海禁的政策。在海禁的政策下我国的航海技术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为后来无力抵抗来自海上的入侵埋下祸根。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对对外贸易的需求量很小,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到了清朝晚期我国的航海技术、对海权的认知已经完全落后于世界的同期水平。 一八四零年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封闭已久的国门,海禁的海防体系彻底瓦解,开始转变为近岸防御。此后海防的观念逐步受到重视。一八七四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恭亲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

17世纪东亚海权投世界历史

17世纪东亚海权争夺及对东亚历史发展的影响 庄国土 内容提要: 17世纪以来,为了主导高额利润的东亚贸易,荷兰人与英国人与先期掌握东亚贸易先机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及东亚本土的中国、日本、东南亚海商展开的激烈争夺,揭开东亚海权争夺的序幕。到17世纪后期,荷兰凭籍其雄厚的海上武力,在东亚海权争夺中最后胜出。东亚海权和主要贸易利润落入欧人之手,决定性地改写了东亚历史发展的趋势,导致此后200多年东亚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 关键词:东亚海权争夺贸易 Competition for Sea Power in East Asia in 17th century and its Influence on Historical Trend of East Asia 英文提要:Since 17th century onwards, in order to dominate the high-profit maritime trade in East Asia the Dutch and British competed by military forces with the earlier comers of the Portuguese and Spaniards, as well as the local maritime forces of Chinese, Japanese, Muslim traders. To the late 17th century the Dutch defeated the other competitors and established its sea power in East Asia. Since then the Europeans had controlled the sea power and major profit from trade in East Asian Seas, which changed decisively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the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led the latter into colonization or semi-colonization for more than 200 years. Key words: Sea power, East Asia, Trade, competition 海权指以武力为后盾的海洋控制权或主导权,海权理念可溯自古希腊时期。欧人开始大航海以后,主要欧洲航海大国,无不认为商业和贸易繁荣是一个国家赖以富强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对海洋的控制是构成国家安全和繁荣的主要因素,海权时代由此开启。如16世纪末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探险家罗利爵士(Walter Raleigh)建议英国女王重视海权时所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1 17世纪以降,荷兰和英国开始大规模向东亚进行商务扩张。2他们与先期掌握东亚贸易先机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及东亚本土的中国、日本、东南亚海商展开的激烈争夺,揭开东亚海权争夺的序幕。到17世纪后期,荷兰在东亚海权争夺中最后胜出。本文探讨东亚海权争夺的原因、过程和结局,特别强调东亚海权争夺的结果,决定性地改写了东亚历史发展的趋势,导致此后200多年东亚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 一、海权目标:东亚贸易谁主导? 不同时代不同海域有不同的海权目标。在17世纪的东亚海域,海权目标集中体现在以武力实施对海域贸易权的追求和控制。大体而言,15-16世纪是东亚的自由贸易时代,虽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华人移民现状、趋势和居住国政策》和教育部委托项目《东亚华人 软实力》成果。 1维基百科·罗利爵士条(Wikipedia, Walter Raleigh,https://www.sodocs.net/doc/1416138353.html,/wiki/Walter_Raleigh) 2本文的东亚(East Asia)指亚洲东部,大体上与“远东”(Far East)的概念相当。学者在运用“东亚”概念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东亚”包括日本、朝鲜和中国。广义的“东亚”则包括东南亚。本 文取广义的“东亚”(East Asia)概念,地域范围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东南亚区域。参见: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9页。本文 的“东亚海权”,指日本以南,印尼群岛以北、马六甲海峡以东海域的贸易控制权。

日本_海洋国家_意识的发展演变及其现实影响_戚文闯

唐 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六年第十四卷第四期︵总四十五期 ︶ 日本“海洋国家”意识的发展演变及其现实影响 戚文闯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 要:新世纪以来,日本“海洋国家”意识愈加强烈,把海洋看做是立国之本,意图实现由“岛国”向 “海洋国家”的转变。这种海洋国家意识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并对当今日本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加强与其他海洋国家的联盟关系;应对日益崛起的中国挑战;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以构建对中国的包围圈。深刻认识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日本今后的外交战略和日本对华、对美政策的走向。 关键词:日本;海洋国家;中国;美日同盟中图分类号:D8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JL08-0027(2016)04-0071-05 日本领土四面环海,可谓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近年来,日本在领土周边海域活动十分频繁,在南千岛群岛(俄国控制,日本称“北方四岛”)、独岛(韩国控制,日本称“竹岛”)、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不断趋于强硬,呈现出北争、西夺、南控的全面出击态势。[1]在南海问题上,日本也是极力插足、推波助澜,并积极配合美国在南海所强调的航行自由口号。 日本之所以在周边海域及亚洲如此大动干戈,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以避免在中日两国海洋权益争夺中处于劣势。而其中的深层原因则是日本近代以来所逐步形成的海洋国家意识。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已经深入骨髓,日本政府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把海洋看作是发展日本的立国之本。但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轻视海洋到以海洋立国的过程。 一、日本“海洋国家”意识的发展 演变 早期日本人的海洋意识并不强烈,德川幕府时代,日本曾数次颁布“锁国令”,仅保留长崎一港与中国、荷兰等国进行有限的海外贸易,此时的日本仍然只是把海洋看做是保护本土的一道天然屏障,并没有把它看作是与其他国家交流的通道、桥梁,“海洋围绕四方,唯有西部稍可停泊外国船只,且无袭来之虞”。[2]21这种消极的海洋意识严重阻碍了日本吸收外来先进思想文化的渠道,也间接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 (一)近代日本海洋国家意识的萌芽与发展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学者林子平就提出了“海国论”,他认为日本是一个典型的“海国”,“海国须拥有与海国相称的武备,不同于中国的兵法和日本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各种军事学说的军事思想,不懂得这一点就难以建立日本的国防。”[3]1同时强调海防中要重点关注对大炮的利用,把大炮“编制于日本全国滨海各地,以作为日本长期之武备,奠定与天地共存之准则。”[4]17-18 但如此有远见卓识的建议却并未被幕府将军所采纳,结果却以破坏锁国政策为名让林子平闭门蛰居,由此可见日本幕府统治者严守锁国政策之 一斑。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明治政府推行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 作者简介:戚文闯(1989-)男,汉族,河南开封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日关系史。

海权意识与大国崛起初探

海权意识与大国崛起初探 海洋,深邃而神秘,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它或者充满了神秘或恐惧,或者洋溢着浪漫的气息,但是唯有强者,才会产生征服海洋的梦想。 西方最早的有组织的攻击船队出现在爱琴海。这里山岭纵横,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所以不适合发展农业;但是这里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所以非常适合发展商业,特别是海外贸易。于是早在公元前8世纪的时候,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古希腊文明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由于海洋成为生存发展的最主要依托,我们也可以称古希腊文明为一种海洋文明,如果用颜色来标明,这就是蓝色文明。 与古希腊文明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的大幕则刚刚拉开,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讲,一个以铁器牛耕为主要标志的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时代已然来临。对于中国来说,黄河和长江都是我们的母亲河,因此相对于古希腊的蓝色文明,我们则可以称中国为黄色文明。 从汉唐的海上丝绸之路到明代的郑和下西洋,中国的统治者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多么重要,于是后来随着国力的衰退自明中后期开始,干脆实行了海禁,清初则更是在海禁的基础上闭关锁国。而西方则全然相反,无论何种类型的统治者均高度重视海外贸易,可以说海洋已经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正如15世纪英国航海家华尔特·雷利说的那样:“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于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一系列国家伴随着其征服海洋的壮举,实现了其大国崛起的道路。最先崛起的是殖民先锋葡萄牙和西班牙,紧接着是荷兰、法国和英国。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国家击溃了所有对手并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自己的海上霸权,这就是英国。 在18世纪中期英国被称“日不落帝国”,这说明其海外市场广阔。市场的扩大要求其进行技术革新,于是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美国人富尔顿更是造出了蒸汽轮船,从而使以后的战舰更新了动力系统。出于对商品市场、原料产地的需求,英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这一次打击的对象,则是闭关自守的中国。于是东西方的文明终于发生了一次激烈的碰撞,这就是鸦片战争。

大国崛起海权思考

关于大国崛起中海权因素的几点思考 姓名刁胤钧学号103010096 摘要:西方大国近代五百余年的兴衰历程和近代中国屈辱史表明,海兴则国强,海衰则国弱。在全球化和陆上资源日益枯竭的时代,海洋正日益成为人类生存和未来发展所依赖的生命线,然而当代中国海洋主权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面对日益严峻和频繁的海权冲突,积极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权观和中国海洋大战略尤为迫切。现实和未来中国和平崛起必须依托海洋大战略,提升海权和海洋意识,强化海洋强国战略重视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和权益保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持久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海权大国兴衰美国经验海洋战略和平崛起 海权与大国命运 海权( sea power) 即海上实力,是由“权力”概念发展而来。权力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和预见效果的能力”。权力的基础在于掌权者得以行使权力的各种资源。掌权者带入权力关系的资源之所以能转化为采取行动的能力,其关键在于:集中于掌权者手中的资源正是权力对象所缺少的资源。在控制资源上的不平等是权力关系的基础。在国际关系现实中“占有可以用来对他人使用权力的手段或资源并不保证事实上如此使用”。 在国家权力的基础及其转化过程中,海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权力基础来看,马汉认为一国海权的发展受制于六个基本条件:海陆地理位置、沿海自然条件、领土面积及海岸线和港口特点、人口数量及从事海洋相关事业的人数、民族特点和习性、一国政府特性及其政策。此外,他进一步将国家海权的发展概括为一个相互关联并不断延伸的链条:“工业—市场—控制—海军—基地”。由此可见,海权“是一国的海军、商船队、基地和海外殖民地等的总和,是一国征服和使用海洋的整体力量”。从权力转化来看,海权的权力运用就是充分运用海权的要素资源保障国家安全、增加国家财富。由此可见,一国海上实力的大小不仅受到该国客观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同时也是该国国民性及其政府政策的产物。 纵观世界历史,海权与国际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马汉通过对近代欧洲海上争霸史,特别是17、18 世纪英国崛起的历史进行研究后认为:海权是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控制海洋、掌握海权是海岛国家强盛和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他认为,海洋的机动性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洋的自由通达特性,对海洋的控制就意味着国家在国际政治斗争中获得了重要的权力。海权的争夺突出地表现在海军的较量上,而对海上贸易航线的控制,则成为实现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因素。“合理地使用和控制海洋,只是用以积累财富的商品交换环节中的一环,但是它却是中心的环节,谁掌握了海权,就可强迫其他国家向其付特别税,并且历史似乎已经证明,它是使国家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如果要确保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那么就意味着该国必须拥有海军优势和掌握制海权。“获得海权或控制了海上要冲的国家,就掌握了历史的主动权。” 海军优势的争夺不仅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大国的兴衰,而且直接关系到国际格局的演变。海权是各国及洲际互动不可缺少的因素,海上霸权的更替与国际政治中的长周期密切相关。16世纪以来,在为期约100年的每个长周期内都会出现一个海上霸权国,其存在对维持国际秩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荷兰,18和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莫德尔斯基和汤普森将世界体系中的大国兴衰看作是“海权国”与“陆权国”之间的博弈。他们指出,在全球战争中,世界领导国率领的海洋联盟总是以压倒性优势

21世纪初的日本海洋战略讲解

21世纪初的日本海洋战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朱凤岚 日本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也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海洋资源、环境与海洋安全攸关日本国运。为此,自近代以来日本就一直寻求确保海上力量和海上安全的大国海洋战略。战后,日本在关注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海洋科技等非军事因素的同时,仍将确保海上力量和保障海上通道安全视为其国家海洋战略的重点。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海洋秩序的重新确立,日本对海洋权益的需求进一步增大,日本经济界、学术界和媒体纷纷要求日本政府加紧制定国家海洋战略和海洋政策。2005年11月,日本海洋政策智囊机构——日本海洋政策研究财团向当时的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提交了经过 两年多研究后出台的政策建议书——《海洋与日本: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2006年12月,日本海洋政策研究财团公布了《日本海洋政策大纲》和《海洋基本法案》,这是日本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首次在海洋政策领域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中国是日本最重要的海上近邻,两国在东海海域存在海洋划界、海洋资源、岛屿主权归属等诸多争端。为此,日本的海洋政策和海洋战略不仅对日本今后推进海洋事务、扩展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进程产生着重要影响,而且也将对中国维护海洋权益以及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向息息相关。本文拟在回顾战后日本海洋战略发展演变的基础上,分析其内容和特点,以揭示日本海洋战略的本质特征。 一日本海洋战略的历史溯源 日本四面环海,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海洋对日本的生存起到了天然屏障作用,加之日本长期推行锁国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日本并没有自主的海防及海权意识。然而到18世纪中后期,在“西力东渐”的冲击下,日本人的海洋观念发生了变化,开始加强海防和重视海军建设,并出现了一批海防论者。例如,林子平在1786年写的《海国兵谈》中提到了“海国论”,他认为,“海国必须有海国的防卫”,倡导“开锁国,放海禁,发展海防”[1]。横井小楠在《国是三论》中指出“与英国相比,日本位于地球中央,周围环海,交通的便捷远远超过英国。如果幕府下令改革制度,制定军制,宣扬国威,那就丝毫不用惧怕外国。而且还可以不时航行世界各国,以我国义勇精神仲裁各国争端。”[2]

从钓鱼岛事件看中国海权

从钓鱼岛事件看中国海权 论文摘要:日中撞船事件引发两国关系急剧恶化,由此引发的两国社会的深层震荡 都暴露出“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脆弱性,亟待 进一步务实与深入。中日海权问题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 问题。 关键词:中国 日本 海权 钓鱼岛 中日关系 当我们陶醉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南海和东海的海权主张和有效管辖问题,是不断困扰中国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我们就称不上真正的强大;如果这些问题,我们处理不当、信心不足,即使比现在强大,我们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海权问题不仅仅是个军事问题,也是个外交和政治问题。中国的海权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解决和怎 么解决? 中国有些网民见不得自我检讨我们自己的弱点,只要一说自己还不够强大,就会恶狠狠地骂娘。他们更愿意生活在自己臆想的强大里,特别是当国外媒体臆造中国威胁论时,很多人都会沈浸在善意的沾沾自喜或者隐性的自豪中。审视我们的发展和强大,的确可以提升民族的自信和自豪,但能够看到我们的不足,才能够让我们自强不息。没有构成威胁的中国,被臆造为中国威胁,是对手不但要让更多国家敌视或者警惕中国,也在糖衣炮弹下消沈了一些人的斗志。中国的海权问题的主张和管辖,是让我们保持清醒最有效的良药和最有意义的指标。即,我们一天不能够有效主张和管辖我们的海权,我们就一天称不上真正地强大。东海,中国不找茬,但日本却加强钓鱼台永久的巡逻监督权;南海问题,中国主张的海域许多岛屿被侵占,即便中国呼吁相关国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总有国家要么引进外国公司自行进入开发,即便弱小如菲律宾者,也于近日通过立法界定中国主张的岛屿。如果无视这些事实,盲目沈醉在自我膨胀的强大里,我们的海权主张和管辖永远不会有进步,这种标榜为爱国的行为和思想,其实是在祸害中国。 是不是中国有了几个航母编队的时候,这些海权就可以彻底解决了?换句话说,没有航母舰队,这些问题我们还不具备解决的条件?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了航空母舰对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是有很大帮助的,至少很多时候可以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但并不是有了航空母舰,我们什么都不做,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要看中国解决这些

海权

“海权”一词最早为修昔底德首创 “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美海军战略家阿尔弗雷德·马汉 “国家海权主要包括为国家研究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财富的可能性,商运和捕鱼船队满足国家需要的能力,以及适应国家利益的海军存在”。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 现代意义的海权就是国家的海洋综合国力,是衡量国家海洋实力和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杨金森 主要内容 一、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 1.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海洋总面积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作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海洋竞争已成国际焦点。 中国有1.8万公里海岸线,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历史上,我们一直把海洋视为天然屏障,更谈不上主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 历史上称霸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当前中国社会海权意识迅速萌发.“强于世界者必先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已成为社会共识。90.4%的受调查者表示对中国海洋权益维护的现状不满 2.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一,海洋为人类提供足够的空间,海洋蕴藏丰富的资源 第二,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 3.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西塞罗 20世纪,人类海上战争频繁爆发、空前激烈。英德日德兰海战,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传统安全意义上的海上安全战略重点争夺。美国航母通过马六甲海峡。中英鸦片战争 ?非传统安全意义上的海上安全战略重点。猖獗的索马里海盗。执行巡逻任务的中国海军 二、当前国际海权竞争的新特点、新趋势 1.海权在各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第一,作为海洋超级大国的美国,始终维护、拓展海洋霸权作为维系其全球霸权的重要内容。 第二,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区域海洋大国也纷纷将海权竞争视为拓展国家利益、实现大

由海权的重要性来浅谈我国的海权问题

浅谈维护海权的重要性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全脱离海洋而存在.海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海权成为事关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它的重要性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多方面。自改革开放后,有关中国的海权受到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就海权问题发生很多的矛盾和摩擦,然而海洋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解决海权问题迫在眉睫,我国现在需要一个符合国情的海权发展策略。 在《海权论》中马汉首次明确的提出:“自有史以来,海权都是统治世界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国家要称霸世界,并在国内达到最大限度的繁荣与安全,控制海权为首要之务。陆权国家,如果没有出海口,无论其国土如何广袤,最后终难免于衰亡的命运。一个国家如果能用海军力量控制了海上平原,并保持强大的商船队,则全世界的财富资源,便都可以供他役使。”由此可见海权对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性一下便是我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防安全方面来谈谈海权的重要性: 1.政治方面.在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是隔海相望,国与国的政治实力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一些重要的海峡,港口,海湾,海上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必争之地.哪个国家掌握了这些海洋的控制权,就等于在国际上掌握了发言权,因此海权的掌握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力量强弱的代表.为了稳定增强国家的政治,近年来有关海权问题的争夺越来越严重. 2.经济方面:在当今国际环境下,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逐渐加深.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一些自然资源能源的输送,都要通过海运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资源的运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并且海洋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要推动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各国都明白要想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必须要确保海权的掌握。 3.文化方面:如海洋民俗、海洋考古、海洋信仰、与海洋有关的人文景观等都属于海洋文化. 人类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陆上的火与石斧创造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动又推动了大陆文化的发展。独木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体现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为人类海洋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纪元。”。”(李二和《舟船的起源》)。海洋是一个巨大地宝库,里面埋藏了各种各样的宝物.海洋中的各种各样海洋生物,随着人们海底探索的不断深入一一浮出海面.它们丰富了人类的知识.近年来各国对海洋的探索不断加深,探索开发海洋资源,以此来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实力.由此可见海洋对国家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国防安全方面:"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是一个国家安全构建的重要一个环节.海权的掌握对陆权有重要的影响它是一个国家国防安全的重要保证.是陆权掌握的基础.海洋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也是重要的军事交通线,掌握了海权的国家可在阻断另一方国家通过此海域与世界联系阻断它调动海外的资源,从而压制此国,逐步侵略该国.海权能够内凝聚一个国家的陆权势力.拥有海权的国家的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决定大于没海权的国家.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国

论海权

论海权 lj159212时间:2012-11-25 18:49:00 海权乃海洋权益,是主权延伸至海洋而不断运动的产物。在当今世界,殖民时代已经衰退,而代之以“和而不同”的新时代。就海权来说,是海洋权利与海洋霸权之争,是海洋主权与侵犯主权之争,是发展“和而不同”的世界与顽固坚守“同而不和”的世界之争。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关于殖民式的海权论将渐趋消亡,代之以尊重主权、尊重国际海洋法的真正的海权观将逐渐兴起,从而必将成为世界海权论的主流观点。 钓鱼岛之争唤醒了所有华人的海权意识。中国是世界海权意识发端最早的国家。史实证实,遍及两大洋的南岛居民,源于大约三万年前中国大陆的百越民族;远古中国人就乘浮浮于海,源于福建莆田的妈祖信仰传播到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并成为一具跨国界的国际性的海神信仰;600多年前中国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宏大的舰队七 下西洋,比哥伦布和达·伽马后来发现新大陆、开辟新航线要早将近一个世纪。但是,由于明、清封建王朝的极度衰朽和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明、清实行海禁达600余年,使中国的传统国人海洋意识彻底瓦解。 衰朽的满清时代,中日甲午海战败于日本,使中国人受

制于日人和列强;如今两个甲子年过去了,中国人早已站起来了。日本还以强盗行径把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国有化”,欲想捏住中国突破西太洋第一岛链的咽喉,激起了中国180多地的理性的强烈抗议,环球舆情与台湾旺旺中时民调中心同步调查显示,两岸多数民众支持联合保钓,钓鱼岛之争已经并将继续唤醒世界上所有华人的海洋和海权意识,并开始真正领会到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警世箴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宜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取南洋,华夏危矣。”(郑和为说服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的一段话) 海权非霸权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1914)被视为西方海洋战略的鼻祖,他的“海权论”盛行世界百余年而长久不衰,受到西方特别是美国要员的追捧,而我国一些学者未从扬弃的方法论去看待马汉的海权观,对争洋霸海不加批判反而追捧,一定程度的扭曲了海洋观,这显然与当今主权国家时代取代过去已衰朽的殖民地时代相悖的。因此,正确地认识马汉的“海权论”对建设我国成为真正的非霸权型的海权强国具有战略的意义。 什么是海权呢?被西方称之为“海权论”之鼻祖的马汉,并没有一本专门从理论上阐述海权问题的专著,这是后人对其思想的一种概括,但这种概括把马汉着力于海洋权力和海

晚清海防与近代日本海权之战略比较

晚清海防与近代日本海权之战略比较 摘要:加强海防与拓展海权是19世纪末中日两国面对海洋危机提出的不同战略。晚清海防以本土安全为目标,以分区设防为特征,强调海军的防御功能,严格将海防范围锁定在本国海岸和沿海一带。日本海权以俄国、中国为假想敌,强调海军攻势战略,将朝鲜半岛和中国领土视为利益所在之地。由于日本海权目标直指中国领土,而中国仅以沿海为前沿阵地,因此,战略提出之际,中国已处劣势。面对强调海外利益和超过正常国家安全利益要求的海权战略,中国将对本土危机作为海防建设和海防战略的主要参照系,在战略实践中否定海上防御,实施海岸防御等战略方针使中国海军的战略效能消耗殆尽。以海防应对海权的战略错误不但决定了战争结果,而且使中国地缘战略空间完全塌缩。 关键词:晚清海防;日本海权;本土安全;海军战略;地缘战略 海防是沿海或濒海国家国防战略的一部分,主要指防御敌人从海上入侵,在沿海或海上保卫本国领土主权。①海权包括海洋权利、海洋权力、海洋霸权等不同含义。②在近代历史上,海权主要指制海权,强调一个国家对海洋的控制能力,以及因此而产生的霸权。③由于海防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本土安全,战略实践遵循不主动攻击他国的原则,提倡以防为主,而海权战略主张夺取外海制海权,强调主动进攻,因此,在领海、专属经济区等现代海洋法概念尚未确立的近代,海权战略相对于海防战略有着天然的优势。近代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创建海军、加强国防,并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彼此对决,然而,不同的战略选择却为两国划出了不同的历史轨迹。 一、海防战略与海权战略 晚清海防战略是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提出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以守为战”④、“久持困敌”⑤,“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⑥“内守既固,乃御外攻”⑦,建立“船炮水军”,“以为海疆久远之谋” ⑧,“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⑨等海防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有海岸防御和海上防御等近代海防战略的基本内容,而且还包含了主动迎敌、以战为守的战术思想,大体勾勒出了中国的海防蓝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掀起海防论战高潮。丁汝昌综合各方思想拟定《创建轮船水师条款》和《海洋水师章程六条》,提出了中国近代海防战略的框架。丁汝昌的海防战略包含三层内容,即:设机器局发展军工、民工,巩固海防建设之基;沿海择要改筑西式炮台,创设北洋、东洋、南洋三支舰队,加强海防实力;分区设防、三洋呼应、共守海疆,实现海疆太平。⑩ 中国提出海防战略的同时,日本明治政府提出了海权战略。1870年5月,日本兵部省向太政官呈交了创建海军建议书。该建议书提出了日本创建海军的基

海权竞争时代

海权竞争时代 【内容摘要】:从古至今,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政治格局的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度增长,海权已变得越来越受关注,甚至成为当今时代竞争的焦点。在了解何谓海权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从而发掘出现今国际海权竞争的新亮点,进一步认识到当今我国在国际海权竞争中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海权;作用;竞争;挑战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进程中,各种各样的“权”应运而生,如:人权、隐私权、知识产权……如今,在各国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海权,却是备受关注,乃至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 一、海权的含义 海权(Thalassocracy ;Sea Power),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二、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称霸于世界的国家都曾经是海洋强国。从古至今,纵观各个时代的强国,无不昭示着一个真理: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一)海权——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生产高速发展,产品极具增加,国内资本和商品生产严重过剩,急需开拓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马汉的传世之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3-1783》代表了美国社会对海权的呼声,并把美国带到了辽阔的海洋。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都应归功于马汉和他所创立的“海权论”。 (二)海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尽管人类生存在陆地上,许多资源取自于陆地,但海洋却为人类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及资源。并且由于海洋空间远远大于陆地,随着海军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入发展,将会发现和获取更多种类、更多数量的宝贵资源。同时,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海洋的交通功能还使得国与国利益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程度加强。 (三)海权——国家安全优势的体现

全球八大海权之争

全球八大海权之争 海洋问题历来是关系国家兴衰的战略问题,随着海洋在人类生活中地位的不断上升和人类开发海洋能力的提高,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的斗争将日益突出,海洋热点问题明显增加。 ●南沙问题:南沙群岛地处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是世界上海运最繁忙的地区之一,每年通过船只的吨位占世界船舶总吨位的1/2,是苏伊士运河交通流量的2倍,是巴拿马运河交通流量的3倍,世界贸易总额的约15%是通过南海通道实现的。中国在公元前二世纪,即汉武帝时代,就发现了南沙,从宋朝起,就已宣布对其行使管辖权。直到本世纪中叶,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主权提出任何质疑。而20世纪70年代后,风云骤起,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诸国对整个南沙或其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并出兵占领了部分岛礁。 南沙群岛是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主要岛屿有太平岛、中业岛、南威岛、弹丸礁、郑和群礁、万安滩等。曾母暗沙是中国领土最南点。南沙群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管辖属中国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目前除中国大陆和台湾控制少数岛屿外,主要岛屿均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侵占。 南沙群岛现状 南沙群岛[1]在祖国南疆的最南端,是南海诸岛中岛礁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一椭圆形珊瑚礁群。位于北纬3°40'至11°55',东经109°33'至117°50'。北起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东至海里马滩,西到万安滩,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水域面积约82万平方公里,约占南中国海传统海域面积的五分之二。周边自西、南、东依次毗邻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南沙群岛由550多个岛、洲、礁、沙、滩组成,但露出海面的约占五分之一,其中有11个岛屿,5个沙洲,20个礁是露出水面的。。 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群岛经过。 地理概况南沙群岛是珊瑚礁构造,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是中国唯一一个位于珊瑚礁核心分布区的海域,其美丽和富饶足以比肩马尔代夫和澳大利亚大堡礁,分布海域面积比马尔代夫和大堡礁都要大。南沙岛礁中的水面环礁的礁体面积有3000平方公里左右,而在国际海洋公约中,水面环礁是具有准陆地地位的。按照群岛基线准则,南沙群岛就能够划出数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区域(陆地+水面环礁(具有准陆地地位)+内水),据此能够主张上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几十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 ●钓鱼岛问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这些岛屿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均处于水深200米以内的中国大陆架边缘,是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钓鱼岛列岛是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并行使主权的。在19世纪末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但是后来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把台湾归还给了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会宣布该岛附近可能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后,日方立即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着又将巡防船开去,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不断将黑手伸向钓鱼岛,先后在钓鱼岛列岛上修建了灯塔,在钓鱼岛上竖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