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三维)

1.知识与技能:(1)理解

..质点的概念,并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2)知道实际选取参考系时的原则;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

同;能在具体问题中分辨出参考系是何物体;没特别说明时,参考系就是指地球或大地

(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知道并能够运用坐标系定量、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和位置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

(2)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探究体验,使之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3)体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

....的哲学价值观,并渗透德育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后续)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理想化模型的建立、判断及相应的思想方法;运动相对性题目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达到攻克难点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创设情景(大量贴近实际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总结归纳”为教学结构,采用“交流—互动”的探究模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资源1.演示器材:模型小汽车、乒乓球

2.图片资料:“神舟”5号发射、返回过程、GPS定位器、飞机空投、火车五、板书设计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没有大小、形状但有质量的点)

(2)实物简化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3)质点是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不存在(理想模型: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2、参考系:

(1)定义: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3)选择的原则: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3、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二维坐标系(平面坐标系)、三维坐标系(立体坐标系)

六、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

呈现“神舟”5号从发射到返

回舱成功回收的主要阶段。

讲述:飞船在茫茫太空遨游,

如何描述它的运动呢?文学家、艺

术家采用形象的手法。“凌云戏月

游银汉,转瞬翔天过太空”,短短

一两句话就勾勒出航天飞船的雄

姿。世界万物都在运动,对于不同

物体的运动,不同的人(如文学

家、艺术家等)有不同的描述,请举例说明。

那么物理家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呢?

著名物理学家海森伯曾说过:“为了理解现象,首要条件就是引入适当的概念。只有借助于正确的概念,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观察到了什么。”

本章我们首先引入描述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而研究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直线运动。

观看图片:“神舟”5号发射图片全过程:“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人骄傲的日子,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小组讨论后学生回答:

诗人常用“气势磅礴”,“惊滔拍岸,卷起千堆雪”,“奔流凝激电,惊浪似浮霜”等诗词来描述江水的运动;

画家则运用简笔画加线条来描述汽车的运动。

……

讲授新课

一、※探究质点模型的建立

1、展示运动汽车的实物模型。

提问与讨论:

(1)要准确描述汽车上各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不是容易事,困难和麻烦出在哪儿呢?

(2)如果我们研究它从家里出发到你亲戚家做客,需要多长时间,需要了解它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

(3)上述问题中,汽车的大小和形状是次要因素呢还是主要因素呢?

讲述:有些时候在研究问题中,为了便于分析,常常把实际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1)主要由于汽车的车身在向前运动的同时,它的轮胎

还在转动。也就是汽车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各部分的运动

情况不一样。

(2)如果我们只研究它运行时间就不需要了解它各部分运动的区别。

(3)汽车的大小和形状是个次要因素,可以忽略。

呈现信息窗: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舱长7.4m,直径2.8m,用长58m,重达480t的“长征”2号火箭发射。

如科学家研究“神舟”5号飞船在空中的运动位置、高度、快慢等问题时就可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

点。

体会“神舟”5号运行时在指挥部荧光屏上的显示为一个小小的光点。

教师活动“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学生活动

小结:这样,在某些情况下,

我们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物理学中,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思考:质点实际存在吗?

信息快递:

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

2、提问:

(1)研究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能否把月球视为一个点呢?呈现月球公转运行的模拟图片(如图)。

(2)一列沿京沪铁路运动的火车,若研究它从上海到北京的运动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点?呈现火车运行模拟图片。

(3)研究地球上各处的季节变化时,能否把它视为质点呢?

(4)研究火车通过大桥的运动时,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质点?呈现火车过桥的图片。

3、通过以上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进一步讨论:

(1)物体是否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看作质点?

学生思考后作出回答:

在实际中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是不存在的

学生学习体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

法.

水火地金木土天海冕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后作出回答:

(1)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能把地球视为点;因为日地距离远大于地球的直径。

(2)同理研究火车从上海到北京的运动也能把它简化为一个点;因为上海到北京的离远大于火车的长度。

(3)研究地球上各处的季节变化时,不能把它视为质点,因为它的大小不能忽略。

(4)同理研究火车通过大桥的运动时,也不能把它视为质点,因为火车的长度可以与大桥长度相比拟。

青藏铁路

(2)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是什么?

(3)物理中的“质点”跟几何学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随时都看成质点吗?

演示乒乓球发球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1)同一物体能否看作质点,要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

(2)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

(3)相同点是都无大小和形状,不同点是一个有质量,一个无质量。

(4)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无关。大的物体,如月球、飞船也可以看成质点,小的物体,如乒乓球在发球时要考虑旋转,不能看成质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参考系

1、情景:有一首唐代流传下来的诗词:“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提问:作者为什么会有“山迎”、“船行”这样两种不同的感觉?

小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时也说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相通的.

为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另外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否则无法判断。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它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

2、展示飞机空投的挂图。

提问: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

结果如何?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呢?

3、提问: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怎样选择比较好呢?

如观察研究月球的运动(如右图)选什么参考系较好?(是地球还是太阳)由此你得出的结论如何?

小结:参考系的选择应以对运

学生自由回答:

因为这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

“山迎”的感觉是由于选船作为参考物,“船行”是选山作为参考物。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以飞机为参考系,看到投下的物资沿直线竖直下落,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为参考系,看到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

我们发现: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运动,观察的

结果会有不同。

学生观察思考,自由回答:以地球为参考系比较好,因

为此时研究月球的运动比较简单。而以太阳为参考系研究月

球的运动比较复杂。因此我们认为:参考系的选择应以对运动的描述越简单

越好。

动的描述简单、方便为原则。

要注意的是:若无特别说明,通常是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

体为参考系.

三、坐标系

1、假设你(质点)在学校操场上,沿东西方向笔直(直线)地奔跑,如果要问你(质点)到了哪里,我们会怎样表示呢?

对我们可以选择大家所熟悉的标志作为参考,说明你的位置。那么能否借助数学方法呢?

小结:一般说来,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坐标值

...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提问:如何选择坐标轴和正方向?如何选坐标原点?如何确定坐

教师活动

学生回答:可以说在操场上旗杆东面或西面几米处。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可以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

物质。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对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质点运

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选取质

点经过坐标轴原点的时刻为时间的起点。

学生活动

标轴上的刻度值?

如果我们以广场上旗杆作为坐标原点,x=3m,x=-2m表示什么意思?正负号表示什么意思?

说明:方向常用正负号表示

2、说一说如果同学们(你)在冰场上滑冰,对于这种平面运动,要描述自己的位置或位置的变化,你认为应该建立怎样的坐标系?重:如果我们要研究“神舟”5号这种三维运行呢?

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3页“科学漫步”,并回答:此GPS 定位器此刻处于我国哪个城市?从显示屏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老师解释:显示屏上第1行的“西”和第2行的航向267°其含义(见右图)。

请同学举例说明它还有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x=3m,表示在广场上旗杆东面3米处,x=-2m表示在广场上旗杆西面2米处。正负号表示方向,即

学生回答:对于平面运动,我们可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位置或位置的变化;对于“神舟”5号可以建立三维坐标系研究它的运动。

学生回答:显示屏上的北纬

39°55.451′、东经116°23.504′是

北京所处的经度和纬度。还可以知

道时间,航向、航速、航程。GPS

应用领域有交通管理、测量、实时

导航、精确定位、资源开发等。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等概念,它们是运动学乃至整个力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物理模型,最简单的是质点模型。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的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为了准确地、定量

地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

除了以上知识,你还学到了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建立物理模型。

布置作业

复习本节课本。

思考课本第13页“问题与练习”中各题,要求准确回答。

想一想,练一练,做一做。

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联系实际对所学内容进行应用。

七、教后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

⑴充分利用多种素材,创设出生动有趣教学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一种乐学的学习状态。

⑵注意从学生身边或社会实践活动中选取典型事例,并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概念学习的难度。

⑶对于质点、参考系等概念,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知给学生,要着力拓展它们的建立过程,在情景中提出学习和探究的主题后,精心设计问题串,把学习的主题分解成若干问题,在一系列的解决过程中逐渐达成对概念的深入、全面的认识,从中体会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

§1.2 时间和位移(2课时)

一、教学目标(三维)

1、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2)知道位移的概念,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3)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的方法来确定二组概念

(2)通过的数学方法来突破时刻与时间、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运用所学的概念判断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用标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路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例的讨论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现象所蕴含的自科美(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提高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的概念;矢量与标量的概念

教学策略:通过自主学习、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位移的矢量性,其大小、方向的表示方法

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联想,达到攻克难点

三、设计思路

1、本节内容比较简单,大部分内容学生可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质疑讨论法: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自己从实际出发,启发学生自己讨论、鉴别。从而培养了

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数学上坐标描述时间与时刻,位置、位移与路程,培养利用数学知识描述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

挂图、投影仪(或幻灯、多媒体等)、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五、板书设计§1.2 时间和位移、位移和路程

1、时刻、时间间隔(也称时间)

(1)时刻:某一瞬间,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于一点.,与状态量相对应

(2)时间:两个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于一段,与过程量相对应

(3)时刻和时间的关系:时间=末时刻-初时刻,即

(4)实验室中测量时间的方法:①用停表;②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

2、位移和路程

(1)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与运动路径有关

(2)位移:位移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长即位移大小,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即位移方向),与运动路径无关,只由初、末位置来决定

3、矢量与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

..、速度、力等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温度、长度、质量、密度、时间、路程

..等.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位移=末位置―初位置,即

六、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fd)

为了准确描述物体的运

动,我们引入了一理想的物理模型质点;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引入了坐标系。

巩固实物看成质点的条件

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质点的条件来回答如右问题:

(过渡)然而有这些物理量还是不够的,为了更确切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哪些物理量?(运动体现时间)

A.研究从温州开往杭州的一列火车的运行快慢B.研究火车通过一座铁路桥所用的时间C.孙海平教练员研究刘翔跨栏时的动作

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学生思考回答,引入课题。

时间间隔(也

间相联系的,的运动,首先上的两个不同隔和时刻。那?什么是时

一样吗?

的例子。

学生自主)归定义

间;

从开始到结束间与时刻的不

,学生回答哪表示时间。

某一瞬间,在应于一点,与

两个时刻间的标轴上对应于对应.

与神舟五号有关的几个时间:

学生讨论回答并举例:

上方指的是时间间隔,下方指的是时刻

几点钟开会,会议长达2个小时,什么时间下课,几点发车,一堂课40分钟……。

学生讨论回答:

如果把时刻、时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那含义就一目了然

学生活动

时间的关系:时刻。

中测量时间的;②用打点计很短的时间。细讨论)

引导得出学生时间单位及符号: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另外还有分、时等,符号分别是s、min、h。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举例说明时间的测定方法种类。总结实验室中时间的测定方法。

012345678

8 9 10

45min 45min

10min

t/h 2003.10.1509:00

9小时40分50秒11小时42分10秒

10.1518:4010.1606:23

t/s 计时起点

间轴上表示出刻表示为一一线段。这在中的速度的研两个概念。图所示的时间第3s末②初④3s内

间坐标轴上时间用一段距离示第3s末,B点既表示第s末;C点既又表示第2s 内,BE段同段表示第3s

内”是包含计间,“第3s 开始后的一段

实际上测距离,往往是通过测时间。

如地月、车距时,只要测出(光、声音)传播的时间,利用距离=速度×时间就可搞定。

学生思考,得出答案。

课堂巩固:

一列从宜山驶往温州的汽车运行情况:

(1)温州快客从宜山车站出发的时间为5:30;(2)温州快客到达温州客运中心的时间为6:40;(3)温州快客在温州客运中心停了15分钟时间;

(03会考)以下数据中记录时刻的是()

A.航班晚点20min

B.午休从12:30开始

C.一般人的反应时间约0.2s

D.火车离站已有3min

京旅游过吗?数理化,走遍要学好物理北京和重庆两游完北京想去游,那么你一(呈图)

念的建立:京到重庆用不他们的运动过同的地方??位置的改变

学生:大部分没去过

学生观察图(培观察获取信息能力)、思考后回答:坐飞机、坐火车、先坐火车,再乘船

学生活动

描述物体位置

的特点,物理结论:

用来描述物体

老师点拨,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不同:沿不同的轨迹,走过的路线长度不同、时间不同、快慢不同、距离不同;

相同:起点相同、终点相同;但位置变化相同(直线

0 1 2 3 4

E

D

C

B

A

5 t/s

变化的直线距同的特点直观用什么来表示

置指向末位置(如图)。

具体通过的路方向呢?路程的路径有关

路径无关,只定.即

置间直线距

度。

指向末位置

点运动轨迹的有关。

过上题

位移有何区别

况下物体的位

移有何区别与

运动的实际轨,它只表示大。而位移是物位置变化的物置指向末位置单方向直线运路程。导:在求物体找这段时间内一旦初、末位的大小和方向

动距离,方位)。

学生观察图P(15),老师进行启发:

可用一条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根据刚才的分析学生经过思考回答:

位移与路径无关,由过程的初、末位置决定,并且位移

是有方向的;

路程与路径有关,它是路线的长度,并且路程是没有方向的;

课堂巩固:

在体育场上正在进行800米竞赛,某运动员沿400米的跑道

跑了两圈后,正好回到出发点,则正确的是()A.他的位移是400米 B.他的位移是800米

C.他的位移是零 D.他通过的跑程也是零

(启发、引导学生:运动员回到出发点时,位置有否变化?)

(04温州)一个皮球从离地3m高处落下,又被地弹回,

在离地1m高处被接住,则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

..分别是()

A.4m,4m B.3m,1m

C.3m,2m D.4m,2m

(02会考)如图所示,三位旅行者从北京到上海,甲乘火车直达,乙乘飞机直达,丙先乘汽车到天津,再换轮船到

上海,者三位旅行者中()

A.甲的路程最小

B.丙的位移最大

C.三者位移相同

D.三者路程相同

(第1课时)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区别:位移有方向,路程没方向;位移大小《路程;路程与路径有关,位移与路径无关,仅由这段时间内的初末位置决定;位移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联系:都与一段时间对应;单位都是米(sI);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03江苏)(重)

学生活动

,象位移这样有方向的物理有大小没有方量。

物理量中,还哪些是标量?

、标量的本质运算法则不足算术运算法。那么矢量计法则。

学生思考后回答:

矢量有位移、速度

标量有路程、长度、质

量、温度、时间等

学生看书P(15)“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回答其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矢量运算满足勾股定理(准确为:平行四边形法则)。

动的位置和位

的位置相对运动位移或路移是描述物体量,对直线运标系中,怎样表示出位移的

―初位置

投影片。

意义—方向

指导学生阅课本P

(15):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回答问题。

苏)如图所

R的半圆弧则它的位移和

R,向东

R

R

位移和路程的()路程总是相量,路程是标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线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

B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路程总大于位移

本节课克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弊病,采用问答、讨论和与生活相关的具体实例,以及老师必要的点拨(尤其是位移的概念的引入及大小、方向的理解)、启发与解释等师生互动交错进行,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自主的探索中寻找到获得知识的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精神。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手头的电教手段,教学挂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增加讲课容量。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 16.5反冲运动 火箭(教案)(2篇)

16.5 反冲运动火箭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的工作原理,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3.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有关反冲运动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掘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潜能。 ★教学重点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认识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 ★教学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铝箔纸,火柴和支架,反击式水轮机转轮的原理模型,礼花,有关航天发射、空间站等的录像带剪辑,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用实验方法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老师当众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开口向自 己放手,看到气球直向学生飞去,人为制造一点“惊险气氛”,活 跃课堂氛围。 〖演示实验2〗用薄铝箔卷成一个细管,一端封闭,另 一端留一个很细的口,内装由火柴头上刮下的药粉,把细管 放在支架上,用火柴或其他办法给细管加热,当管内药粉点 燃时,生成的燃气从细口迅速喷出,细管便向相反的方向飞 去。 〖演示实验3〗把弯管装在可以旋转的盛水容器的下部,当水从弯管流出时,容器就旋转起

来。 提问:实验1、2中,气球、细管为什么会向后退呢?实验3中, 细管为什么会旋转起来呢? 看起来很小的几个实验,其中包含了很多现代科技的基本原理: 如火箭的发射,人造卫星的上天,大炮发射等。应该如何去解释这些 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此类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反冲运动 1、反冲运动 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外一个部分必然向相反方向运动,这个现象叫反冲运动。 (1)分析:细管为什么会向后退?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书本,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当气体从管内喷出时,它具有动量,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细管会向相反方向运动。 (2)分析:反击式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当水从弯管的喷嘴喷出时,弯管因反冲而旋转,这是利用反冲来造福人类,象这样的情况还很多。 2.反冲运动遵循的规律 反冲运动是系统内力作用的结果,虽然有时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由于系统内力远远大于外力,所以系统的总动量是守恒的。 3.反冲运动的应用实例 (1)利用有益的反冲运动 反击式水轮机是使水从转轮的叶片中流出,使转轮由于 反冲而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喷气式飞机是靠喷出的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巨大的速 度,等等。 (2)避免有害的反冲运动 射击时,子弹向前飞去,枪身向后发生反冲,这就会影响 射击准确性等。 学生:交流,举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如:喷气式飞机、 我国人民引以为荣的运载火箭等。 【例1】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不稳定原子核,放射出一个质量为m的粒子, (1)粒子离开原子核时速度为v0,则原子核剩余部分的速率等于。 (2)粒子离开原子核时相对原子核的速度为v0,则原子核剩余部分的速率等于。 [解析] 由于放射过程极短,放射过程中其他外力的冲量均可不计,整个原子核系统动

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 概念总结

第1章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从广义来讲,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从狭义来说,运动是指机械运动. 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静止都是相对运动而言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和坐标系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某个物体叫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坐标系: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而建立的参考系.(标明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1)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坐标系; (2)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数轴); 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果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 3.质点的认识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或形状,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高一物理沪科版必修一4.2 怎样分解力教案

4.2 怎样分解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理解并能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力. (3)通过运用DIS实验系统探究力的分解规律,学会应用新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方式。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运用DIS实验系统探究力的分解规律的过程,感悟力的分解是一等效替代的方法。 (2)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解决物理问题,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通过矢量相加法则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探究力的分解的规律 (2)会利用力的分解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如图1所示,在地面上放有一大木箱,先让一个力气较大的同学上来推,没有推动。再让一个力气小的同学上来,将用铰链相连的两块长木板,构成一个人字形,然后,请他往人字形的顶端一站.

结果:木箱被推动了。 是什么原因呢?解释这个谜底,需要运用力的分解的知识。 二、授新课: 1、什么是力的分解?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力的分解。运用类比法来比较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使学生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都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如表格 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的对比 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不同点在两个力的大小、方向都确定的情况 下,它们的合力是唯一的。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有无数种分解,即力的分解不是唯一的。 相同点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联系两者互为逆运算。 2、力的分解是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的 例1:组织学生讨论开始时的推木箱问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 (1)木箱如何放置的? (2)人的重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

反冲运动 火箭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反冲运动火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反冲运动与火箭的原理,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联系生活实例,认识反冲运动,能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做出解释。进一步提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立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感受物理学原理的实用价值,学会学以致用; (2)经历观察与实验,形成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认识实验中进行分析论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原理 2、教学难点 理解反冲运动的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火箭发射升空视频。 提出问题:火箭升空的动力来源于哪里?是空气?还是其它? 学生猜测、交流,思考讨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节课。 (二)进行新课 1、反冲运动 演示实验1:先后拿两个气球,让气球开口分别向左右,然后放手,观察两个气球运动的差异。 演示实验2:两辆小车中间压缩一根弹簧,并用细线拉住两小车,然后用火烧断细线,观察两小车运动的差异。 播放动画视频《猫和老鼠》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这几个现象中的共同点。 老师结合学生的叙述总结:一个物体分成两个部分,在内力的作用下分开的,分成的两个部分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以气球实验为例,气球和气球内的气体为一个整体,后来分为一个气球和气球内的气体两个部分,气球朝一个方向运动,气球内的气体朝相反方向云,而且是在内力作用下。 板书:一、反冲运动

1.概念:一个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个现象叫做反冲运动。 2.要点:(1)内力作用下 (2)一个物体分为两部分 (3)两部分运动方向相反 那么,反冲运动包含了什么物理原理呢? 现在以小车甲和小车乙的实验为例分析。它们的状态是静止的,在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只有它们间的内力作用下,小车甲和小车乙间相反方向运动,整个系统的末状态的动量也为零。 0=m 1v 1+m 2v 2 v 2=-m 1v 1/m 2 板书:3.原理:动量守恒 让学生动手做笔和夹子的小实验,来体验反冲运动。 4.反冲的应用 在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观察到有哪些是属于反冲运动的应用?请同学们讨论交流。 学生:燃放的烟花,步枪射击子弹,喷气式飞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演示实验:反击式水轮机模型 这也是反击式水轮机的基本原理,现代水力发电站都是利用反击式水轮机来发电的。 反冲的应用在航天技术中也有很重要,火箭就是其中之一。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火箭。 二、火箭 1.古代火箭 播放视频:认识古代火箭 学生思考讨论古代火箭的原理:反冲运动 2.现代火箭 (1)原理 现代火箭是应用其尾部喷射出高速气体的反冲作用进行飞行的。 (2)最终速度 用火箭发射卫星对其最终速度是有要求的,火箭的最终速度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例:火箭发射前的总质量为M ,燃料燃尽后的总质量为m ,燃气的喷气速度为v1,则火箭最终的速度为多大? 11v m M v ??? ??-=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一t)图线,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大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x—t图象可知,在0-t1时间内,b追a,t1时刻相遇,所以A错误;在时刻t2,b的斜率为负,则b的速度与x方向相反,所以B正确;b图象在最高点的斜率为零,所以速度为零,故b的速度先减小为零,再反向增大,所以C正确,D错误. 2.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分别是A、B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t时间内A的位移较小 C.在0~t时间内A、B的位移相同 D.t时刻以前A的速度比B的大,t时刻以后A的速度比B的小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两物体的位移随时间都均匀变化,所以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C.0~t时间内A的位置坐标变化小于B的位置坐标变化,则A的位移较小,故C错误,B正确;

D.b图线的斜率大于a图线的斜率,则B的速度一直大于A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AB。 3.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心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是1 m/s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2 2 m/s C.前4 s内的平均速度为0.5 m/s D.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质点每秒匀速移动1 m,则质点任何时刻的速度大小为1 m/s,故A正确; BD.2s末质点到达B,故前2s内的位移大小为2m,平均速度为 2 2 m/s,故B正确,D 错误; C. 4s末质点到达C,故前4s内的位移大小为2m,平均速度为0.5 m/s,故C正确; 4.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B.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M的任意时刻速度大小都相同 C.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率相同 【答案】C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火箭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探究二、火箭思考探究:分钟) 交流展示教师和学生 ①介绍我国古代的火箭?②现代的火箭与古代火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起分析、 ③现代火箭主要用途是什么?④现代火箭为什么要采用多级结构?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对照书上“三级火箭”图,介绍火箭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小结: 1.火箭:是指一种靠喷射高温高压燃气获得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 2.原理:反冲运动,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当火箭推进剂燃烧时,从尾部喷出的气体具有很大的动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火箭获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动量,因而发生连续的反冲现象,随着推进剂的消耗, 火箭的质量逐渐减小,加速度不断增大,当推进剂燃尽时,火箭即以获得的速度沿着预定的空间轨道飞行 3.用途:运载工具 现代火箭主要用来发射探测仪器、常规弹头或核弹头,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即利 用火箭作为运载工具。 思考与讨论:设火箭在Δt 时间内喷射燃气的质量是Δm,喷出燃气的速度是u,喷 出燃气后火箭的质量是m。设法算火箭在一次喷气后增加的速度Δv。 (忽略阻力和重力的影响) 火箭所获得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4.多级火箭 提高火箭速度的解决办法:要提高喷气速度,就要使用高质量的 燃料,目前常用的液体燃料是液氢,用液氧做氧化剂。目前的技术条 件下,要发射人造卫星,用一级火箭还不能达到所需的速度,必须用 多级火箭。 【例2】一火箭喷气发动机每次喷出m=200 g 的气体,喷出的气体相对地面的速度v=1 000 m/s。设此火箭初始质量M=300 kg,发动机每秒喷气20 次,在不考虑地球引力及空气阻力的情况下:(1)当第三次气体喷出后,火箭的速度多大? (2)火箭发动机1 s 末的速度是多大?归纳 规范解答思考回答 规范解答并板演 形成自己的思路 思考回答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而言影响十分的大,那么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到底应该怎么开展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篇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分解的含义。并能够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分解,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力的分解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经历力的分解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了解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和谐美,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3、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培养团队精神。 设计意图 为什么要实施力的分解?关于如何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实施分解?这既是本课节教学的内容,更是该课节教学的重心!很多交换四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正交分解就可以了,而根据力的效果分解没有必要,所以觉得这一节根本不需要教。其实本节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究的材料。本人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受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启发,按照伽利略探究的思路:“猜想――验证”,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猜想――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出把一个理分解应该根据力的效果来分解。同时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本节课通过自己挖掘生活中的很多材料,设计了一些很有趣而且效果非常好实验让学生动手做,亲身去体验和发现力的分解应该根据什么来分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做实验并不是一定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实验的条件完全可以自己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 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四两拨千斤” (两位大力气男同学分别用双手拉住绳子两端,一位女生在绳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反冲运动 火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反冲运动火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的工作原理,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3.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有关反冲运动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掘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潜能。 【教学重点】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认识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 【教学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气球、小车、自制反击式水轮机等,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面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播放视频) 这是神州十号载人飞船的发射现场,科学家们用长征2号火箭成功的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火箭的升空原理——反冲运动 板书:16.5 反冲运动火箭 (二)进行新课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把一个固定在小车上的气球吹起来,用手捏住气球的通气口,然后突然放开,让气体喷出,观察现象。 教师:介绍实验(这是一个气球,把它固定在一个玩具小车上,把气球吹起来,用手捏住气球的通气口,放在桌面上,由静止放开,观察现象。大家注意观察) 教师做实验 出示思考题,现在大家看下面的思考题,可以讨论一下。提问学生回答 思考:1.放手前是什么状态?静止 2.放手后分为有几部分在运动?气球小车组合体、气体 它们的运动方向是什么关系?相反 3.发生这样运动的条件是什么?膨胀的气球对里面的气体有一 个较大的压力,使气体快速喷出,气体反过来给气球一个反作 用力,从而使气球运动,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火箭升空过程同样的这几个问题

高一物理上册 运动的描述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 1.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1 s 内与第5 s 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B .第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 C .OA 、AB 、BC 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BC OA AB a a a >> 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C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第1s 内与第5s 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故A 错误; B .第1 s 内、第5 s 内的加速度分别为: 2214m/s 2m/s 2a = = 22504m/s 4m/s 1 a -==- 1a 、5a 的符号相反,表示它们的方向相反,第1s 内的加速度小于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故B 错误; C .由于AB 段的加速度为零,故三段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BC OA AB a a a >> 故C 正确; 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均为正值,方向相同;BC 段的加速度为负值,速度为正值,两者方向相反,故D 正确; 故选CD 。 2.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一时间(x 一t )图线,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大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x—t图象可知,在0-t1时间内,b追a,t1时刻相遇,所以A错误;在时刻t2,b的斜率为负,则b的速度与x方向相反,所以B正确;b图象在最高点的斜率为零,所以速度为零,故b的速度先减小为零,再反向增大,所以C正确,D错误. 3.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 s末,物体速度为9 m/s B.0~2 s内,物体加速度为6 m/s2 C.6~7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D.10~12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末的速度为9 m/s,选项A正确; B.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 a= 126 2 v t ?- = ? m/s2=3m/s2 选项B错误; C.6~7 s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D.10~12 s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选项D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力的合成与分解 二. 知识要点: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知道合力大小与分力间夹角关系,知道矢量概念。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会计算分力大小。 三. 学习中注意点: (一)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 1. 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另外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这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原来的一个力就是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叫分力。 合力是几个力的等效力,是互换的,不是共存的。 2. 共点力:几个力的作用点相同,或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个点,这样的力叫共点力。 3. 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进行力的替代,也就是对力进行化简,使力的作用效果明朗化。 现阶段只对共点(共面)力进行合成。

4.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满足关系是:以分力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以共点顶向另一顶点做对角线,即为合力。这种关系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5. 力的合成方法:几何作图法,计算法。 6. 多个力的合成先取两个力求合力,再与第三个力求合力,依次进行下去直到与最后一个分力求得的合力就是多个力的合力。 7. 力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凡矢量有大小有方向还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由一个已知力求分力的过程叫力的分解。 2. 力的分解中分力与合力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 分解一个力时,对分力没有限制,可有无数组分力。 4. 分解力的步骤 (1)根据力作用效果确定分力作用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完整的平行四边形。 (3)根据数学知识计算分力 5. 一个力分解为二个分力的几种情况 (1)已知合力及两分力方向,求分力大小,有唯一定解。 (2)已知合力及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求另一分力大小方向,有唯一定解。 (3)已知合力及一个分力方向,求另一分力,有无数组解,其中

《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一、目的要求: 教学内容的地位:本节知识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七章第五节,即第七章动量的最后一节。知识的结构相对简单,但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总结和复习,尤其是对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复习。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学习了具体的知识—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对一些物理模型进行简单的解题,但一旦涉及到具体的问题,难免会束手无策。所以本节知识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本节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具体的生活中的问题以及一些高科技知识;加之目前高考正面向能力测试,更多的接近生活接近科技前沿的问题考题的出现,使得本节知识显得尤为的重要了。虽然教学大纲规定为A档,即了解知道;而且从前物理老师总是把本课作为学生自学或占用少量时间讲解的内容,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本节的知识必成为教学的重点。综上原因,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设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生活中的反冲运动,更要学会利用动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本课的根本目的。 二、教学内容 教学的重点:巩固和深化动量守恒定律 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原理

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教学难点:巩固和深化动量守恒定律 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原理 重点难点确定分析:在目的要求部分我已经说明,本节的知识关键在于对前面知识的总结和应用,而动量守恒定律知识更是重要的重要,而且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的应用才刚刚接触,熟悉程度不够。所以巩固和深化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反冲运动和火箭则是对反冲运动的具体应用,所以他的地位也是极为重要的。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一方面使学生把具体的生活知识和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并通过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教学提高学生的爱国热忱,因此,二者的地位同样非常重要。 教材分析及设计:教材中,对于反冲运动的原理仅仅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使用的动量守恒定律并没有进行数学上的推理,针对这方面,我在教学中加入了这部分知识,并由学生进行推理、说明。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的理解了反冲运动的原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在反冲运动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反冲运动的事例除了书上的之外,还引入了其他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对于火箭部分的知识,除了书上的知识之外还通过书籍加入了一些常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专题复习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专题复习 1、下列关于运动会的各种比赛中,能将人或物体看做质点的是( )C A、研究乒乓球比赛中王皓的旋球技术时 B、研究刘子歌在200米蝶泳比赛中的手臂动作时 C、研究万米冠军在长跑中的位置时 D、研究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的美妙姿态时参考系⑴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 的物体。⑵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⑶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般选取为参考系。 2、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上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这时()BC A、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在向东行驶 B、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在向西行驶 C、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在向东行驶 D、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在向西行驶位移(1)位移是量(“矢”或“标” )。 (2)意义:描述的物理量。 (3)位移仅与有关,而与物体运动无关。

路程(1)定义:指物体所经过的,路程是量。 注意区分位移和路程: 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由质点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矢量。位移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的指向代表,线段的长短代表。而路程是质点运动路线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且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与运动路程相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质点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 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C、两个质点位移相同,则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D、两个质点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的位移大小一定相等 4、某人沿着半径为 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 1、75圈时,他的()C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 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 C、路程为 3、5πR、位移的大小为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R时间和时刻时刻:表示某一瞬间,没有长短意义,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在运动中时刻与位置向相对应。时间间隔(时间):指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在对已知力进行分解时对两个分力的方向的确定,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在前一节力的合成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运算规律的掌握会比较迅速,而难在是对于如何根据力的效果去分解力,课本上列举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个是水平面上物体受到斜向拉力的分解,一个是斜面上物体所收到的重力的分解,具有典型范例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都是力的等效代替,满足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了解力的分解具有惟一性的条件。 3.掌握按力的效果进行力的分解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具体问题中如何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 2.难点:如何确定分力的方向 课前准备 铅笔、细绳、重物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为什么高大的立交桥要建有很长的引桥呢? 二、复习回顾 什么叫合力? 什么叫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法则? 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新课教学 1.力的分解 (1)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如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几个力的分力。 (2)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3)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也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 2.思考:我们知道不论有多少个共点力都可以用一个合力来等效替代,换句话说也就是:力的合成是唯一的。 那么力的分解是否也是唯一的呢? 若没有限制,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4.实际情况中如何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情景1:木匠利用刨子刨木头,对木匠对刨子的作用力进行分解 情景2:人力拉扯车时,人习惯用斜向上的拉力去拉车子,对人对车的拉力进行分解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高一物理反冲运动1 精品

《反冲运动火箭》说课教案 一、目的要求: 教学内容的地位:本节知识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七章第五节,即第七章动量的最后一节。知识的结构相对简单,但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总结和复习,尤其是对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复习。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学习了具体的知识—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对一些物理模型进行简单的解题,但一旦涉及到具体的问题,难免会束手无策。所以本节知识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本节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具体的生活中的问题以及一些高科技知识;加之目前高考正面向能力测试,更多的接近生活接近科技前沿的问题考题的出现,使得本节知识显得尤为的重要了。虽然教学大纲规定为A档,即了解知道;而且从前物理老师总是把本课作为学生自学或占用少量时间讲解的内容,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本节的知识必成为教学的重点。综上原因,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设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生活中的反冲运动,更要学会利用动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本课的根本目的。 二、教学内容 1、教学的重点:(1)巩固和深化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原理 (3)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4)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2、教学难点:(1)巩固和深化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原理 3、重点难点确定分析:在目的要求部分我已经说明,本节的知识关键在于对前面知识的总结和应用,而动量守恒定律知识更是重要的重要,而且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的应用才刚刚接触,熟悉程度不够。所以巩固和深化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反冲运动和火箭则是对反冲运动的具体应用,所以他的地位也是极为重要的。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一方面使学生把具体的生活知识和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并通过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教学提高学生的爱国热忱,因此,二者的地位同样非常重要。 4、教材分析及设计:教材中,对于反冲运动的原理仅仅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使用的动量守恒定律并没有进行数学上的推理,针对这方面,我在教学中加入了这部分知识,并由学生进行推理、说明。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的理解了反冲运动的原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在反冲运动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反冲运动的事例除了书上的之外,还引入了其他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对于火箭部分的知识,除了书上的知识之外还通过书籍加入了一些常识性知识和图片,使知识更加系统、形象,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例题的设计,主要针对动量守恒定律在反冲现象中的应用,首先是两道较为简单的选择题,容易理解。作为后面难题的铺垫。接下来是有关火箭和大炮的发射原理的两道计算题,这两道题主要注重思路上的理解,数据较为简单,容易计算,能够大量的提高课堂的容量。最后利用段时间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并讲解。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定率在反冲运动中的应用。试验设计出发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限,对现实生活观察不细致,所以设计了三个有趣的试验,并在课堂开始就进行,这样从课堂刚刚开始学生就充满了兴趣,带着解决具体问题的想法走进课堂,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和理解。 三、教学媒介 1、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精简,大致如下:

高中物理获奖教案-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反冲运动火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 2.能够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反冲运动并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一些火箭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反冲现象,寻找它们共同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够认清某一运动是否为反冲运动。 2.用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定量计算。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等。 【教学用具】 实验器材:反击式水轮机原理模型,一些关于反冲应用的图片、动画、视频、火炮、火柴、酒精、气球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除碰撞以外还有另一种方式也较常见,我们先观察三个实验,看一看它们是否也有相互作用? 演示实验一:反击式水轮机。 演示实验二:铝箔纸火箭。 演示实验三:定向释放气球实验。 探究一: 小组合作讨论:刚才这三个实验有相互作用吗?分别是谁和谁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均是相互作用。实验一是喷出的水与喷嘴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二是火箭和气体的相互作用;实验三是喷出的气体与气球的相互作用。 探究二:讨论这三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点?(与碰撞比较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1、原来静止,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本来是一个整体,3、通过相互作用才分开。 师:我们把这种相互作用下运动称为反冲运动,本节课我们就研究反冲运动。 新课教学: 总结:1.反冲运动:静止或运动的物体通过分离出一部分物体使另一部分物体向反方向运动的现象。 反冲运动在生产、生活中很常见。 探究三:请讨论举例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反冲运动? 学生讨论、交流后会得出很多实例如:打枪时枪会后座,爆竹“二踢脚”第一响后飞上天空,旋转烟花,喷气式飞机,火箭,高压锅气阀旋转,甚至打喷嚏、章鱼游泳等。 视频2:认识反冲运动。 可见只要注意观察,反冲运动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为什么会发生反冲现象呢? 探究四:以气球喷气为例讨论为什么静止的气球向后喷出气体后,气球会获得向前的速度呢? 学生讨论、交流:有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也有用相互作用力解释的。 总结归纳:2.反冲运动原理:

高中物理 第三章第五节力的分解教材及学情分析 新人教版必修1

3.5 力的分解 1 教材及学情分析 力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学好力学知识不仅是解决有关力问题的根本,而且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物理知识的基础,而在力学中,力的分解又是分析解决力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何学好力的分解知识,正确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对于刚进入高一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有一定困难的。困难的原因:一是不知一个力如何进行分解;二是不清楚分解后的分力与合力究竟是什么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正确掌握力的分解方法。 2 设计思想 (1)渗透物理学中的等效替代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教育。学生通过力的合成的学习,已基本明确了力的特征和力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等效与替代的思想。比较容易接受力的分解的含义和遵循的规律,但对力按效果分解的方法较难理解。这节课在设计中增加了多处学生参与的活动,通过亲身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增进学生对力按效果分解方法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 (2)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展示、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力的分解的现象,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受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的习惯,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和遵循的规律,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初步掌握由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力的方法,运用力的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领略等效替代的思想。 (2)参与探究实验,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合作探究过程,领略科学探究中“等效替代”的思想,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关注物理与生活相互联系,感受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物理世界的和谐联系。 4 教学重点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按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5 教学难点 力作用效果的确定,力的分解。 6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里有一个钩码,可用一根细线提起,可用两根细线提起,哪种情况细线容易被拉断。演示用一根细线提起来,再将此细线穿过钩码,两端上提分开,细线断了。以此激活课堂。 2.力的分解概念 学习力的分解,自然会感觉到分解和合成有什么联系?力的合成是几个力的效果用一个力代替,一个力也可以用几个力代替作用效果。

反冲运动 火箭教案

反冲运动 火箭 宾川一中 物理组 李志周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的工作原理,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3)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理解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有关反冲运动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掘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潜能。 教学重点: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认识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 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录像带剪辑,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动量守恒定律,并用它分析处理了碰撞、爆炸问题,从中我们体会了动量守恒定律在处理问题时的特点和优点。它还能处理别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有趣的现象! 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 这些现象中的运动有何共同点? ● 可用什么规律分析? ● 根据规律,可写成什么样的表达式? (三)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讨。 (四)学生展示,教师作点评,小结。 1、得出所有现象中的共同点是: ● 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0,有的内力远大于外力,遵守动量守恒定律。 ● 系统初态静止,P=0 ● 在内力作用下分裂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2、反冲运动的定义: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3、规律表达式: 若以m 1运动方向为正,则上述过程可表为: 22112211v m v m 0=-=或者v m v m

-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反冲运动火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 2.能够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反冲运动并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一些火箭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反冲现象,寻找它们共同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够认清某一运动是否为反冲运动。 2.用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定量计算。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等。 【教学用具】 一些关于反冲应用的图片、动画、视频、气球火柴塑料管,小木棒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投影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 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演示实验一:定向释放气球实验。 小组合作讨论:刚才这三个实验有相互作用吗?分别是谁和谁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均是相互作用。喷出的气体与气球的相互作用。 让学生举例:你能举出哪些物体的运动类似于气球所做的运动? 如:节日的礼花,喷气式飞机,反击式水轮机,乌贼,章鱼游泳,火箭等所作的运动。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实验演示二: ?演示:在玻璃管上放泡沫板,在泡沫板上放遥控小车。用遥控器启动小车,再观察。探究:讨论这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点?(与碰撞比较在形式上有何不同)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1、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 2、一个物体分成两个部分 3、两部分运动方向相反 师:我们把这种相互作用下运动称为反冲运动,本节课我们就研究反冲运动。 (二)新课教学: 总结:如果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个部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反冲运动。 注:被分离的一部分物体可以是高速喷射出的液体、气体,也可以是固体. 三:反冲运动物理规律: 合力为0或者内力远大于外力,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作用前:P = 0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教案

《力的分解》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且都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般步骤,学会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根据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教学方法 分析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践体验,讨论交流,用物理语言描述出力的分解的方法。 教学用具 电子台秤,物块,橡皮筋,弹簧秤,铅笔,细线,钩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趣味拔河 【过渡引言】:相信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程之后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力的分解 新课教学: 【设问】:(回顾、铺垫)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叫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法则? 【学生回答】: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原来那几个 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1

2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 引导学生】 而已知物体的合力求分力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力的分解。 【板书】1、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引导学生】那么,力的分解又应该遵循什么定律? 【学生思考并回答】:也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视频】三脚架演示实验 【板书】2、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 引导学生推理得出: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过渡引言】不加限制条件,一个对角线可以做出无数组平行四边形,即一个力可分解为无数组不同的分力. 如右图 在实际问题中, 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确定的,一个已知力究竟要怎样分解?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耙工作的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 1、拖拉机对耙的斜向上的拉力F 产生了什么效果? 2、这样的效果能不能用两个力F 1和F 2来实现?方向怎样? 下面,利用台秤来模拟耙工作 【演示实验1】将物体放在台秤上,观察台秤的示数。再用斜向上的力拉重物,让学生观察平板台秤示数如何变化,物体运动情况如何? 【提问】 台秤示数如何变化?这说明什么?物体运动情况如何?又说明什 么?(请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台秤示数减小,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 斜向上的拉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水平向前拉物体,竖直向上提物体. 那么,我们是否可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和一个水平向前的力共同作用来达到同样的效果。即:F 1和F 2两个力来等效替代力F ? 如果F 1和F 2作用的效果和F 作用的效果相同.F 1和F 2就是F 的两分力.(多媒体演示分解过程). 在实际问题中,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确定的,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其作用效果,从而确定两分力的方向,再来进行分解,就可以得到唯一确定的解. 【板书】3、通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过渡引言] 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的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我们再来探究两个常见实例: 【演示实验2】利用台秤、弹簧秤模拟斜面上静止不动的物块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