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大国谋略

浅谈大国谋略

浅谈大国谋略
浅谈大国谋略

浅谈大国谋略

我想很多人都对大国间的战略,关系的演变,还有国际关系变化,及未来的趋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男孩子。当然我也不例外了,因此由于我的热爱,《中国近现代史缟要》这门课及老师的启发,在过去的这多节课中,经过老师真实生动的讲解,对好多重大历史事件中一些细节的解密,让我对那些事件的发生,变化及后果有了更真实更科学的认识与了解,还有老师同大家的探讨,及个人看了一些课外书籍后,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尤其,大国间的谋略给了我极大的感触,因此在此浅谈一下我个人的想法。

首先,我先谈一下我看过的一些书籍的内容:大体是从一战时期讲起,谈了一战之前的国际关系,然后着重讲了几个大国间的斗争,尤其分析了德国的策略,及德国开国元勋——“铁血宰相”俾斯麦,让我深感佩服。然后讲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各国采取的战略,及各国的发展,紧接着分析了二战之前的国际关系,及希特勒的上台,及希特勒采取的战略,还有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讲了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三巨头,其中丘吉尔的一句堪称经典的名言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反映了这些伟人清晰冷静智慧的头脑。然后讲二战后的新的国际格局,“北约”与“华约”进行的冷战,及我国解放战争后的努力,还有我们的抗美援朝战争,同时书中也对每个时期的国际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对大家疑惑和误解的事情进行了解密分析,尤其对朝鲜战争,对斯大林个人,书中根据大量史事,从多方面给我们客观真实公正的进行了讲解,改正了我们的固有的,片面的看法,还原了真实。内容还包括我们新中国的外交,其中也对中俄美大国的几位领导人进行了分析,及他们的性格,功过等,分析了国家间微妙神秘的关系等等。个人觉得那些书中大概就从这些方面来讲了近现代的一些重大事件,及这些事件中大国间的相互博弈,最重要还有从而体现出的大国谋略。

而在此时对我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缟要》的这门课也即将结束,我个人也确实觉得自己很有感触,还有通过那些书籍,尤其让我觉得大国间的谋略,跟好多因素都有关,比如有一个能时刻洞察世事,能巧妙利用各国间的微妙关系,来处理本国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的领导与决策者是相当重要的,当然还跟这个国家的民族有着很大关系等等,但在此就让我谈谈令我个人感受最深刻的领导者的“大国谋略”。

比如,德国在其铁血宰相俾斯麦执政期间完成了德国的统一,之后经历了

几起几落,也经历了国家崛起、被瓜分、再崛起、再沉沦和三度崛起的大喜大悲,今天的德意志民族在经历了百年的崛起和毁灭的大循环后,变得更有智慧了,更加能参透国家民族在理性道路上谋求国家最大利益的哲学了。这里我们

再次可以看到有远见的政治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力。俾斯麦在一旦确定了普鲁

士的国家总目标是肩负起把德意志民族统一成一个国家的历史使命的时候,他

就表现出了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俾斯麦善用谋略,有狐狸一般的狡猾;他机

敏巧妙运用一切外交手段,体现出高超的外交智慧;他善于审时度势,能准确

把握稍纵即逝的战略机会,却从来不贪功冒进,深刻参透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俾斯麦在每场战争前都作了扎实细致的外交工作,甚至不惜牺牲部分利益来稳

住有可能让德国统一进程逆转的欧洲主要大国英国、俄国和法国,甚至不惜放

下身段表现出媚英和媚俄的举动,对英国降低了关税,对俄国镇压波兰革命没

有加以干涉,同俄国签订了友好条约。对于法国昏聩的拿破仑三世,俾斯麦则

看透了他好大喜功、优柔寡断和鼠目寸光的特点,向他承诺普鲁士不干涉法国

兼并比利时、卢森堡和德国西部的鲁尔区等。俾斯麦所作的一切都是要在每场

战争中最大限度地争取其他大国的中立立场和不干涉,最大限度的孤立敌国,

让敌国在欧洲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赶超美国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在有生之年能够亲身经历

的一件世界性事件,这也许将真如我们现在好多人及媒体所预料的那样来得早,也许也还得经历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得时刻保持警惕,丝毫不能放松,必须大家团结,充分发挥我们智慧,去巧妙处理现在的钓鱼岛,黄岩岛,南海等争端,还有台湾问题,都需要我们应用智慧的大国谋略,去多

方面建立外交关系,冷静智慧应用外交关系,我们不仅要看到俾斯麦打胜仗,

而且要看到他每场战争之后付出的心血和劳动,不能像德皇威廉二世和他的将

军们那样将俾斯麦精心建立的外交关系在短短的时间内毁得精光。当然我们更

不应仅仅是预测。

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正是他领导英国人民,面对残暴的纳粹军队苦苦奋战了五年,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为使全世界人民从法西斯的噩梦中挣脱出来,做出了特殊贡献,其超常的政治能力得到了世界多数人的赞扬。丘吉尔也是无愧的战略大家,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进攻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标志着二战进入新阶段,苏德战场成为二

战主战场。苏联为打败德国付出了惨重代价,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德国和结束二

战做出了重大贡献。战后,关于苏德战争的书籍浩如烟海,然而,由于许多当

年档案资料尚未公诸于众,关于这场大战爆发前前后后的有关细节依然笼罩着

不少神秘色彩。但在书中给大家揭露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苏德战争之所以

爆发的最直接原因竟然是英国的丘吉尔为了祸水东移、离间苏德关系而故意向

斯大林和希德勒散布假情报战术导致的结果。大家都知二战初期德苏结成同盟,因此对法西斯也有很多援助,这不仅说明了斯大林在军事上的无能,尤其当时

与德军损失二百八十五万情况相比,要是斯大林真的知道希特勒要进攻苏联,

他就可能先发制人以获得突袭优势,但如果斯大林相信希特勒不会对苏发动进攻,那斯大林绝对不会进攻德国,这与希特勒进攻苏联时面临的情况相似。所以,摸透了斯大林和希特勒脾气的丘吉尔的判断无疑切中要害:假情报必须让

斯大林相信希特勒会进攻苏联,那么斯大林就会首先突然对德发动进攻。这又

是多高明的策略啊!

因此,这种“大国谋略”是否也对现在的中国有借鉴意义呢,对于我们现

在面临的各个事件,是否也可以通过这种分析敌国领导的性格特征的方法,去

利用弱点来达到目的,这也许就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的道理”吧,但是

我们也首先认识到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不可能再通过老掉的方法了,我们首

先应认识到自己,包括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等,绝不骄傲自大,铺张浪费,也不虚荣,坚决将每分钱花到实处,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同时要积极合作发展,智慧处理各种国际关系及矛盾。

此外,还有好多人物,比如斯大林,希特勒,罗斯福,毛泽东等等,都值

得我们好好研究,体会他们的大国谋略,还有好多事件也值得我们解析,比如《朝鲜战争》,分析它的前因后果,及其背后的力量的较量,分析其对我们的

影响等等,都对我们现在处理国际争端与矛盾有很大帮助,其中都隐藏着好多

大国间的谋略。对于现在的我们,必须客观思考当时我们做的决定,难道真的

在当时我们派遣志愿军是最好的选择吗?是否有更好的选择呢?是否举国上下

都同意,至少当时在中央是否有反对意见?我们对朝派遣志愿军,他们是否领

情呢?朝鲜战争对之后的中朝关系贡献又有多大,而同时它对当时我们的整个

国际社会关系有什么影响呢?或者说朝鲜战争之后我们留给国际一个什么样的

形象?而且同时我们是否也错过了一些机遇呢?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思

考是否我们有更好的选择,是否在决策时应冷静些,不应太情感化,同时也应

时刻明白自己的目的,更应在国际交往中时刻体会铭记老狐狸丘吉尔的名言“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要以一种

清晰冷静智慧的“大国谋略”去处理我们如今面临的周边问题,增进国际交往。-

[大国战略]预言:中国未来的版图

[大国战略]预言:中国未来的版图 [图片] 『国际观察』 作者:00zhengjun提交日期:2009-5-16 2:17:00 访问:31995 回复:164 版图,在我看来应该分为狭义上的版图和广义上的版图,有现实地理空间上的实际版图,也有文化意识上的虚幻的版图。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版图指我们的陆地,海域,空间上的实际版图。历史上我们的地理版图不断变换,我们的祖先

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一带,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的版图根据地在这一带,我们的祖先们以这里为生命的摇篮,通过不断的努力,开疆扩土。使我们的疆域逐渐扩大,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疆域演变,更改。但是我们的疆域,总的来说是不断扩大的,特别到了元朝,由于成吉思汗及其后代不断征战,使我们的版图达到了空前的广大,但是由于蒙古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思想文化,没有一种统一的意识观念,更重要的是没有象现代的高科技管理模式,仅仅靠在马背上的征战,还有一个不能让各民族一体化的价值观念,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等等,这一系列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很快,使我们中华民族一度骄傲的蒙古帝国元朝很快的就土崩瓦解,直到明朝以至清王朝前期,也就是鸦片战争前期我们的疆域与现在相比仍然很广阔。但是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对中国的领土瓜分,我们领土不断丧失,特别是沙皇俄国占领了我们大片的领土,以至与我们原先并不接壤的俄国,经过不断的领土扩张,最终形成了和我们共同拥有的最长边境国界线。清朝末期,由于少数蒙古贵族,王公大臣和沙皇勾结,沙皇为扩大在蒙古的影响,不断怂恿蒙古少数分裂势力闹独立,在抗日战争前期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为了以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为条件,与美国背着中国私下签定了承认外蒙古独立的协议,当日的南京政府没有承认蒙古独立,直到解放战争前夕,国民政府才迫于当时形式,承认了外蒙独立,解放后,由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式,中央政府也承认了外蒙独立,这样,外蒙最终脱离中国,这样,中国的版图进一步变小,也就是现在的版图。虽然,台湾还有少数岛屿还没有完全解放,但在国际上公认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陆地面积大约960万平方千米,有接近400万海里海域。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主权范围! 那么,我们未来的实际版图会不会变动,将如何变动,我们很难预料到,但是我个人认为,预言我们未来的版图,是很乐观的,应该是鼓舞人心的,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虽然不停的开疆扩土,但是我们汉人政权基本上没有通过武力入侵外邦历史记录,虽然,有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侵略史,但是那是少数民族当时没有在汉族文化的熏陶下进行的,虽然,我们历史上不断有和周边民族的战争史,但那些基本上是由于少数民族对中原的骚扰,中央只是为了社稷稳定,为了保护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被迫进行的自卫反击战,以至建立了赫赫有名的万里长城这样庞大工程,成为至今不解之迷的世界奇观,为的就是抵御外族入侵。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在与兼容并包,由于不断的吸收外部优秀的文明因素,重要的通过中华优秀文明对各族的熏陶,教化,使这些民族不断容入到中华文明来,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形成今天的以汉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为点缀的中华文明! 那么,我们的未来实际版图前景如何,我想我们的版图会逐渐回归以前的辉煌历史时刻,可能恢复到清朝前期的版图,可能恢复到元朝最辉煌时历史版图,甚至更大,当然,我们未来版图的扩张,不是象以前那样以武力扩张为主,更不会象成吉思汗那样通过大规模的入侵达到目的,主要是通过我们的文化,文明,以及中国式意识形态,我前面说中国的文明,文化精髓在于兼容并包,我们吸收优秀民族的文明因素,使它自然的容入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之中,自然的同化外族,使周边民族主动对中华文明有种最终归属和归宿的观念,接受中华文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到那时,我们就象前苏联那样建立一个以现在大陆为主体,周边民族为加盟共和国的大中华共和国!到时我们的国家可能超过前苏联的疆域,在吸收前苏联的亚洲部分国家为加盟成分以外,我们以前的附属国象越南,日本,朝鲜半岛也将是我们的领土一部分,也可能,这些国家继续象以前一样成为我们附属国,中国重新成为这些国家的尊主国!我们的领海领域将最终收回所有主权!进一步向远洋和平扩张势力范围,我的空间领域技术将达到高度程度,我们有自己的空间站,自己的太空航道,在外星上留下足迹,进军遥远的太空领域,甚至向如果能够适合人类生存的外太空移民!这,就是我对未来我们国家是未来实际版图的预想! 当然,还有就是虚幻的版图,这同样需要通过我们的文化,文明,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等来实现,在前面,我说了我们文明精髓具有兼容并包的特色,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与中华文明相比的功能,那就是中华文明,生来就有对外不断自行辐射的功能,比如,英国人把自己的语言——英语对外扩张,先前通过建立殖民地,在殖民地进行人为的强行推广,历经几百年才逐渐的把英语推广到世界各地,使英语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面积最广阔的语言!号称:“日不落帝国”当然,这个特有名词指的是它以前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但我认为他们语言使用的面积范围,是它成为:“日不落帝国”。当之无愧!虽然英语目前仍然是世界最强势语言,但是他最初是人为强行推广的,而汉语的海外推广,主要是别人主动接受,虽然最近中国政府在海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向外传授汉语和中华文化,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主动的要求在自己的国家建立这样的学习汉语机构,同时,海外许多国家也自己建立一系列学习汉语的机构,场所!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汉语和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这是任何一种外来语言,外来文化无法相比的!

读《大国战略》有感.docx

《大国战略》这本书是金一南教授携手一流专家,纷纷祭出重拳,提出系统、全面的战略布局思想。他们以世界视野审视中国决策的历史依据、现实决断以及未来趋向,对中国当下及未来发展极具参考价值。 “没有最惨痛的沉沦,就没有最辉煌的崛起。中国共产党人给中华民族注入了现代国家的观念,让我们认识了什么叫作国家。 中国什么时候才算是一个国家。真正在最黑暗的时候,我们的民众才认识到我们是民族共同体,这点是我们付出重大代价才得出的结论。” 这里讲的是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抵抗,决不投降,战斗到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在最黑暗、最困难、最无助,大家万念俱灰纷纷投降的时候,用自己的灵魂与血性,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国人的现代国家观念就是在这种最黑暗的时候,才树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最艰难的时刻,将阶级担当转化为民族担当,由阶级斗争的开路先锋,转变为民族存亡的中流砥柱。建立现代国家的历史使命,历史地被中国共产党人承担起来。这就是毛泽东讲的:“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精神,由此建立。 看了这本书,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先唤醒国民的思想意识,作为国家的青少年,更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中国,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虽然每天重复着看似枯燥无味的工作,但是这份工作带给我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安全事故无大小,为了全国人民的安全出行,我们百万铁路职工必须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更加勤奋地学习、辛勤地工作,做一名有担当的铁路职工,为铁路建设贡献更强大的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在我们看似再熟悉不过的语句,经历了漫漫胜衰成败的岁月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摘要:由于地缘政治、能源供应、宗教纠葛、民族矛盾、发展模式、历史恩怨等因素,大中东政治生态脆弱而复杂,外在因素一向严重影响大中东局势发展。由于美国等大国的介入,整个大中东地区局势出现结构性动荡,地区反美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出现激烈碰撞,导致中东局势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 关键词:中东局势能源地理位置宗教纠纷经济美国中东战略中国一.中东局势 1.大中东能源储备和产量充足,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冲。 该地区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大中东核心地区;该地区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该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周围环绕着黑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轨道。如放大至阿富汗、南亚、和巴基斯坦,则整个大中东地区涉及西亚、北亚、中亚、南亚,辐射欧洲、前苏联地区、东南亚和整个非洲,沟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价值。 2.大中东地区的宗教纠纷、民族恩怨和领土争端错综复杂、异常敏感。 传统意义上的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存有矛盾,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间的矛盾优甚。伊斯兰教内部宗教派别也矛盾重重,如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间的矛盾是导致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政局动荡。该地区生活着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普什图人等民族,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曾制造了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巴勒斯坦与犹太人、塞浦路斯岛上希腊与土耳其两族间以及库尔德族与其他民族间的矛

《大国战略》读后感

《大国战略》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国战略》读后感 文/王维功 《大国战略》这本书由我国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等编著,该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讲述了中国决策的历史依据、现实抉择及未来趋向。这本书一方面讲述了我国目前的国家安全战略、周边安全和海洋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对中日关系、台湾问题和爱国精神等进行了阐述,让我们在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深深的思索。 感悟一:一个国家,要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只有自强自立,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才能够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周易》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求我们要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人如此,国家亦如此,回顾历史,大清王朝闭关锁国,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最终使国家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主席的带领下,中国独立自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使国家走向了繁荣昌盛。当今的中国也要继续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政治上,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格局,我们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维护国家的利益,也要为世界

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齐头并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只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国家发展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在军事上,加强国防建设,建立现代化部队,维护好国家的安全,同时积极参加国际救援活动、国际维和任务,展示大国风采,让全世界看到我们国家的良好形象。 感悟二:一个国家,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重要保证。这是一种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意识,也是一种深切的责任意思,更是一种昂扬奋进的民族意识。它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激励着所有中华儿女不断发奋图强。清朝之所以走向灭亡,就是清政府骄傲自满,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导致。朝鲜半岛局势危机四伏,朝美双方对于半岛无核化未达成一致;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发展;邻国日本右翼存在着抬头的趋势;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我国的施压。以上种种情况,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发展,因此,我们国家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 感悟三:一个国家,要加强爱国教育。 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从舍生取义的刘胡兰烈士到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同志,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发展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中

[大国战略]大国战略要点

大国战略——中国利益与使命前言:21世纪的大国战略 21世纪的中国国家发展目标是:首先,促进人类发展使十几亿中国人口摆脱贫困,达到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是指达到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包括较高的人口预期寿命,较高的人口文化程度,较低的婴儿死亡率;其次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包括按实际购买力评价计算的GDP总量居世界首位,进出口贸易额居世界首位,军事实力居世界前列成为成熟技术应用大国,并在若干重要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第三,迅速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这包括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教育竞争力、金融竞争力以及基础设施竞争力,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获取知识与信息方面的差距。第四;在全球格局中不称霸,但积极扮演和平与安全、维护国际经济秩序与政治秩序的大国角色,对全球事务承担起大国的责任。 21世纪中国国家战略利益需求是:中国是历史上文化大国,也是现实中地缘政治大国,正致力于成为未来的综合性大国。所有这些决定了她的战略定位及其选择不同于任何大国。作为国际地位日渐提高,实力不断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主权、稳定、发展、平等、正义五个层次的利益需要,就构成了国家战略利益的主要方面。各种需要之间彼此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系统:从基本的生存权益需要到更高层次的需

求,从而通过自助成为一个对国际社会有重要贡献的大国。 第一,主权需要。它包括领土完整,内政不被干涉,是一国存的基本需要。第二,稳定需要。与主权需要一样,稳定需要同样涵盖了国家安全利益的一部分内涵。第三,发展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在拼命迅跑,以在未来竞争中争夺力量制高点。第四,平等需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富贫,也不论国家制渡及意识形态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第五,正义需要。中国的地缘政治及文化历史背景使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大国的使命;即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使命感。 中国如何实现21世纪的国家发展目标取决于我们选择何种发展战略。21世纪中国的大国战略,应吸取新的原则和思想,进行重大调整。它的核心是保证国家利益:第一,中国地缘战略是确保国家安全,保证领土完整、主权独立、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第二,提高综合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第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相互促进的战略。第四,确定以人为本的改革与发展战略。第五,实施面向未来发展的知识发展战略。第六,城市化战略。 第一章、中国地缘战略构想 一、转移中的力量枢纽 1.过渡性格局:超级、主导、内政、从属四个地缘政治

中国战略的现状及未来

中国战略的现状及未来 美智库战略预测公司负责人弗里德曼3月6日发文针对中国战略现状及未来展开了分析,指出虽然中国陆基导弹系统强大,但却存在容易受到巡航导弹、飞机、无人机攻击和其他类型攻击的弱点。而且,中国打持久战的能力有限,其导弹战略也只有在有效侦察能力配合下才能发挥作用。 文章称,维护国内安全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核心战略利益,而国家安全取决于对四个非汉族缓冲区的控制:东北、内蒙古、新疆和西藏。确保这些地区的安全,意味着中国可免受来自西部草原以及南部印度或东南亚国家的任何直接攻击。控制这些缓冲地区不但为中国提供了丛林、高山、草原和西伯利亚荒原等难以跨越的地理屏障,还为其提供了可把任何敌对者置于劣势的防御纵深。 目前,中国西藏和新疆地区一直不安定,其中以西藏的情况最为棘手。只要印度和中国仍被喜马拉雅相隔,两国就不可能发生直接大规模冲突。两国都经受不起在那种地形中的大规模战争。不过,如果中国和印度要穿过喜马拉雅,在山系另一侧建立军事存在,那么两国会出现彼此威胁的情况。对印度而言,如果中国部队大规模进入巴基斯坦,那么这种威胁就会出现。对中国而言,如果大规模印度部队进入西藏,这种威胁也会出现。 因此,中国一直做势派大量部队进入巴基斯坦,但实际上巴基斯坦对中国的实际驻军并不感兴趣——哪怕是针对印度的。而且,中国也无意在巴基斯坦采取安全行动。同样的,在西藏发生重大变动时,印度也不会派军进入。对印度来说,虽然没有中国部队的独立西藏会很有吸引力,但其却并不想向那里派驻大量部队。西藏发生动乱可能会得到印度的稍许鼓励和支持,但并达不到威胁中国控制的程度。 中国的重点是维持国内稳定。维持国内稳定要求资源转移,而这反过来要求中国沿海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以产生资金来流往内陆。如果出口流动和原材料进口活动停止,国内收入会迅速下降至可能发生政治动乱的程度。(现在的中国不可能发生变革,但社会紧张局势正在加剧,中国必须利用其安全机构和解放军和控制这些紧张局面。) 维持这些资源流动是一个严峻挑战。中国经济以带动就业为主和市场就业率为主,忽视利润,导致许多资源被错误分配,打破了供需之间的正常自我调节关系。通货膨胀就是这种做法造成的更具破坏性的结果之一——通货膨胀可能会提高内陆地区补贴成本,或者会破坏中国与其他低成本全球出口国的竞争力。 对中国来说,这代表着一种战略挑战,这种挑战只能通过经济活动收益应对。对于低附加值生产者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解决方案就是开始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减少鞋类,增加汽车),但这需要不同种类的劳动力——与普通沿海居民相比,这种劳动力所受教育程度更高,也接受过更多职业训练。内陆地区只能提供很少这种劳动力。中国还需要与日本、德国和美国以及其他强大经济体展开直接竞争。如果中国要维护国家稳定,其就必须进入这个战略战场。 中国依靠公海生存,而南海和东海的布局使中国比较容易遭到封锁。东海在朝鲜半岛、日本及台湾的环绕之下,在日本和台湾之间还有一连串岛屿。南海则在台湾、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的环绕之下。北京最担心的战略问题就是:美国在两条岛线外部署第7舰队封锁中国。在那里,美国可迫使中国派遣海军部队在远离大陆的地方打开出口应对美国战舰,而且其还能够封锁中国的出口。 中国海军无力挑战美国,这使问题更加复杂。中国目前仍在完善首艘航母;事实上,中国海军的规模和质量都不足以挑战美国,但海军硬件并非中国最大的挑战。美国首艘航母于1922年服役,此后一直在改良舰载航空部队和战斗群战术。培养可指挥航母战斗群的海军军官和工作人员需要几代的时间,由于中国此前没有航母战斗群,所以也没有可指挥航母战斗群的军官。

美国大中东战略以及中东局势综述

美国大中东战略以及中东局势综述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基辛格博士提出:“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国与前苏联曾一度的进行以石油为主的军备竞赛,以目前世界上各国的发展来看,在人类还未发现新能源之前,石油将会一直是各国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而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中东地区天然优厚的石油资源目前已成为了各国想要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所必须争夺的地区,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当然也不例外,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强国的崛起,使得美国应用强制手段控制或占领中东地区已经不可能了,所以美国不得不开始应用一些委婉地手段掌控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不仅拥有优厚的石油资源,还有着巧妙地地理位置,在美苏冷战期间,中东地区是美国与前苏联之间的缓冲带,其地理位置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前苏联都是十分重要的,若美国掌控了中东地区,不仅可以限制中东地区对前苏联石油的出口,还可以在中东地区驻扎军事力量从而震慑且遏制苏联以及周围的中国等新兴国家,所以美国提出大中东战略的战略意义就当时而言是起着巩固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作用。 在美国经历过9·11事件之后,世界恐怖主义抬头,同时也将美国的注意力再一次的吸引到了中东地区,美国的中东战略应时而出,美国在中东战略中强调四个方面:“第一,在中东地区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打击恐怖主义,同时也遏制与美国敌对的国家,防止地区战略失衡;第二,防止大规模杀伤力武器扩散,防止出现地区霸权,维持海湾市场的稳定同时消除对美国的威胁;第三,保证中东地区美国传统盟友以色列和其他中东盟友的安全;第四,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保持石油的自由流通,同时对它具有绝对的领导权,以制约竞争对手。“美国的大中东战略是为了用石油来保证自己的霸权地位。 可是,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以及两伊战争的爆发说明了中东地区并不是一片和平,

2020年(发展战略)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发展战略)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三) 邓楠(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科技部是国务院主管科技的行政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能我归结为六条: 第壹,是科技发展的政策的制定。这个政策包括了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战略以及法律法规这方面的问题。 第二,是制定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国家重大科技计划。这是科技部壹个很重要的工作。刚才大家谈到希望了解科技计划有关情况,我们“十五”计划,实际上就是“3+2”的科技计划:“3”,就是以项目为主的主体计划,壹个是863计划,壹个是国家攻关计划,壹个是973计划;“2”,壹个是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的计划,壹个是产业化环境的计划。下面我具体介绍壹下: 863计划主要是由专家来管,主要是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问题。这个计划“十五”期间的总经费是150亿元人民币,主要涉及六个领域(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资源和环境)和十九个主题,那么我们于“十五”期间863计划,主要是由重大项目和十九个主题组成的,重大项目当下安排了27项,占总经费的60%;十九个主题占总经费的40%。那么于主题里面,我们特别强调要拿出壹部分的经费来支持创新性的项目,就是支持交叉科学创新性的项目。 国家攻关计划,主要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关键和共性的壹些技术。这个经费大概于“十五”期间每年是12亿元左右,经费不是很大,因为这壹块也是唯独“十五”没有增长的经费,或者是增长幅度很小的。这壹块主要的内容包括农业、工业、社会发展三大领域。攻关计划也是分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壹共32项,占总经费的60%;重点项目当下安排61项,占总经费的40%。我们863计划和攻关项目均是突出重点,加大强度,争取于五年的时间做出具体的成果来。攻关计划虽然经费比较少,

《大国战略》读后感

《大国战略》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国战略》读后感 文/王维功 《大国战略》这本书由我国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等编著,该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讲述了中国决策的历史依据、现实抉择及未来趋向。这本书一方面讲述了我国目前的国家安全战略、周边安全和海洋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对中日关系、台湾问题和爱国精神等进行了阐述,让我们在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深深的思索。 感悟一:一个国家,要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只有自强自立,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才能够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周易》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求我们要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人如此,国家亦如此,回顾历史,大清王朝闭关锁国,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最终使国家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主席的带领下,中国独立自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使国家走向了繁荣昌盛。当今的中国也要继续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政治上,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格局,我们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维护国家的利益,也要为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农业、工业、

第三产业齐头并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只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国家发展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在军事上,加强国防建设,建立现代化部队,维护好国家的安全,同时积极参加国际救援活动、国际维和任务,展示大国风采,让全世界看到我们国家的良好形象。 感悟二:一个国家,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重要保证。这是一种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意识,也是一种深切的责任意思,更是一种昂扬奋进的民族意识。它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激励着所有中华儿女不断发奋图强。清朝之所以走向灭亡,就是清政府骄傲自满,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导致。朝鲜半岛局势危机四伏,朝美双方对于半岛无核化未达成一致;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发展;邻国日本右翼存在着抬头的趋势;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我国的施压。以上种种情况,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发展,因此,我们国家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 感悟三:一个国家,要加强爱国教育。 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从舍生取义的刘胡兰烈士到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同志,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发展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然儿前一段时间,厦门大学研究生田佳良,身为共产党员,

如何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如何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全球战略是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提出的战略,并且其始终是贯穿美国对外政策的中心。全球战略是指大国调动和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参与国际斗争,维护和增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根本政治目的的方略。在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全球性超级大国才有资格、有可能形成全球战略。深入透彻地研究美国的全球战略,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出发,抓住有利机遇,利用和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着重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好地维护我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富强。 一、二战后美国战略部署的演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之所以提出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因为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发展很快,又垄断着原子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整个全球参战国家关系和美国国际战略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和美国自身实力的变化,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第一阶段是美国战后第一次战略扩张期,是从战后初期到六十年代末,美国奉行的是对外扩张战略,这一时期对外战略带有明显的扩张、进攻和侵略的霸权色彩。1947年3月12日提出的杜鲁门主义就是其突出表现。这一时期的全球战略要求推行实力政策,主张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一场全球战争。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际战略的收缩期。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被迫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大肆推行缓和战略。尼克松政府确定了全球战略计划的4项原则:①遇到战略核战争依靠美国的核力量。②遇到战区核战争由美国承担主要责任,英国等承担部分责任。③战区常规战的任务由美国和盟国部队分担。④对次战区或地区性战争,由当事国和盟国承担主要责任,美国提供一定援助。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摘要: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开始酝酿调整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政治大国”被正式提出并作为日本新的国家战略并逐步实践。但要真正成为政治大国,仍必须对自己的侵略历史进行深刻的反省,彻底肃清军国主义思想,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走和平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取得周边国家的谅解。否则,就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关键词:政治大国战略措施有利条件制约因素 正文:政治大国战略广义上是指以日本的国际化为主线,强调日本不仅要在国际社会里做出经济贡献,还必须承担起在政治、安全、文化等方面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的责任;不仅包括对外战略的制定,也包括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改造。狭义的政治大国主要是指能够像“普通国家”一样自主地、平等地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国际政治大国。 近代日本提出了“脱亚入欧”,成为其跻身世界列强行列的第一次战略选择;二战后,日本“脱欧入美”,完成了其第二次战略选择;而日本首次把走向政治大国作为一项国策提出来,是在80年代中期中曾根康弘执政时。中曾根首相上台后在其“战后政治总决算”中明确表述:日本不能只满足做经济大国,还要求成为政治大国;今后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这是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宣言,也成为后来日本历届内阁的共识和国家目标。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日本利用冷战后的形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其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明显加快。 1、立足亚太,争当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首先,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大力开展经济外交,日本对亚太地区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其次,大力开展政治外交,积极参与亚太事务,积极改善与各个国家的关系,如中国、俄罗斯、韩国、朝鲜等。再次,加强亚太军事外交,扩大日本军事影响。日本在展开全方位政治外交的同时,十分重视亚太地区的军事外交。 2、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多方拉票,积极竞选非常任理事国;利用各种场合和各种宣传媒介,为日本出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造舆论;增加对联合国的财政贡献,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加强同联合国的人员合作,争取把持联合国的重要机构。 此外,日本还以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后盾,争取在世界经济交流和经济规则的制定中起主导作用;以加强日美同盟为重点,同时全面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协调;全面增强军事实力,为政治大国目标奠定军事基础。 日本争当政治大国仍当面临许多阻力和困难,但还是有许多有利条件的,其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有其必然性: 首先,战后日本经济实力壮大的必然结果。在冷战的特殊环境中,依靠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庇护,日本得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随着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地位和经济影响力的提升,日本现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谋求与“经济巨人”想匹配的国际政治影响力成为日本在外交战略方面的必然追求。这是日本寻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主要原因。

美国大战略及其启示(88分)

美国大战略及其启示(88分)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从1873年到1913年,美国的年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了多少? A.0.1 B.0.07 C.0.05 D.0.08 2. 从经济的角度上讲,美国经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迅速起飞,并走上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历程?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40年代 3. 奠定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模式的是: A.联合国家宣言 B.14条计划 C.门罗宣言 D.租界法案 4. 1939年以来,美国的哪个总统将对外政策逐步转向英法,向英法倾斜,扩大了对英法的援助? A.威尔逊 B.杜鲁门 C.罗斯福

D.肯尼迪 5. 美国曾经的外交独立宣言--要避免同世界任何一个部分结成永久的联盟,要保持美国的孤立,是哪个总统发表演说时提出的? A.华盛顿 B.里根 C.罗斯福 D.杜鲁门 6. 19世纪70年代,美国超过哪个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经济体? A.日本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7. 克林顿上台之后,重点是解决美国的国内问题,尤其是它的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人口问题 D.社会问题 8. 14条计划是美国开始为世界和平勾勒蓝图,要追求世界性的道义影响的一个标志,这个计划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哪一年向国会提出的? A.1918年 B.1917年 C.1916年

D.1919年 9. 1860年到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了几倍? A.9倍 B.10倍 C.7倍 D.8倍 10. 当时英国得以称霸世界的王牌是 A.它的陆军力量 B.它的海军力量 C.它的经济实力 D.它的军事实力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1. 关于美国世界霸权的确立表述正确的有: A.美国利用联合国等全球性政治组织,确立了全球的政治霸权地位 B.美国利用世界经济的重建,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C.美国通过与苏联的意识形态斗争,获得了西方精神领袖地位 D.美国通过与苏联的军事对话,确保了军事霸权地位 12. 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美国在短短的四年之内,将几个地区3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迅速成为两洋国家。这几个地区是指? A.德克萨斯 B.纽约 C.新墨西哥

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和充满希望的变化,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要和平,谋稳定,促合作,求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国关系正在尽心深刻的调整,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当然,国际形势下的不确定因素也充斥很多。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际战略格局依然是“一超多强”,美国将继续保持其综合国力的全面优势,但其相对下滑的趋势无法改变,它对世界的影响力也进一步衰退。欧盟诸强、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东盟等大国或集团的实力将相对上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也进一步提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实力的不平衡发展决定了新世纪大国大国关系的基本特点使竞争与合作、斗争与协调并举。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的关系,对于我国的战略利益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我国与美、俄、日三大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 从大方面来说,近些年来,亚洲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棋局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认为,从经济方面看,亚太地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从安全方面看,亚太地区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印巴次大陆、南海海域、台湾海峡、朝鲜半岛等四个热点地区仍有可能爆发危机冲突,而亚洲没有北约那样的安全机制来确保地区和平与稳定。更重要的是,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投入,可以防止亚太地区出现能够挑战美国的“潜在对手”,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的经济和安全,确保美国在21世纪全球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其目的不言而喻,矛头直指中国。 一方面,美国强化在亚洲的军事存在,继续在亚太保持10万驻军,并加大武器装备配置上的倾斜,谋求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地位。另一方面,频繁进行军事演习,构建军事同盟,构筑美国主导的的集体安全体系。 “9·11”事件后,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的的军事打击,将势力渗透到了南亚大陆,填补了其在该地区的势力真空。自此,美国完成了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两面夹击”,对中国形成“全面遏制”态势,对花包围圈逐渐收紧。 从具体方面来说,中美“人权观”分歧、台湾问题、NMD与TMD障碍、经贸摩擦此起彼伏、价值观的差异以及美国从未放弃在对中国的和平演变,这些都对中美关系提出了考验,

美国全球战略

美国全球战略 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目标是维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即霸权。这一目标具体有五个方面内容。 第一, 打击恐怖主义与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首要 任务。“9·11事件”后,美国认识到恐怖主义是它的主要威胁。美国是恐怖分子仇视和报复的主要对象。虽然恐怖主义是美国的“不对称”对手,但一旦恐怖分子掌握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会给美国造成毁灭性打击。 因此,美国把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扩散挂钩,将其作为美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接着提出“邪恶轴心”,并以萨达姆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战争结束后,朝鲜核问题又成为美国全球战略关注的焦点。伊朗核开发也日益引起美国的注意。 第二, 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极端势力被认为是美国的主要安全威胁。美国认为恐怖主义只是伊斯兰极端势力这座冰山上的一角,只有铲除整座“冰山”,才能彻底根除恐怖主义这个心腹大患。为此,美国试图通过对伊拉克实行“政权更迭”,扶植亲美政权,推动中东地区所谓民主的“多米诺效应”,铲除反美势力,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 第三, 重视大国合作,强调建立有利于自由的力量均衡。美国充分认识到反恐、防扩散和对付伊斯兰极端势力,离不开“价值观相近”的世界其他大国的合作。冷战结束后,美欧在外交理念上的分歧逐渐加大,双方矛盾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公开化。俄罗斯由于和法、德站在一起反对美国的伊拉克政策,美俄关系也出现明显倒退。为防止与欧、俄战略裂痕进一步加深,修补美欧、美俄关系将是美国重要的外交议程。中、日、印对美国的反恐战争采取了合作态度,今后美国仍将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善美中、美印关系,加强美日同盟。 第四, 拓展对外经济贸易。美国的发展依赖国际市场,其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达到30% 拓展国外市场,是维持美国国内经济繁荣的保障。 第五, 推行美国价值观。具体说,就是“拓展民主”,推行人权外交,进行文化和意识 形态渗透。 总的来看,美国对外战略的上述五方面内容仍可以归纳为“三大支柱” ,即安全经贸和人权。

读《大国战略》有感

读《大国战略》有感 《大国战略》这本书是金一南教授携手一流专家,纷纷祭出重拳,提出系统、全面的战略布局思想。他们以世界视野审视中国决策的历史依据、现实决断以及未来趋向,对中国当下及未来发展极具参考价值。 “没有最惨痛的沉沦,就没有最辉煌的崛起。中国共产党人给中华民族注入了现代国家的观念,让我们认识了什么叫作国家。 中国什么时候才算是一个国家。真正在最黑暗的时候,我 们的民众才认识到我们是民族共同体,这点是我们付出重大代价才得出的结论。” 这里讲的是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抵抗,决不投降,战斗到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在最黑暗、最困难、最无助,大家万念俱灰纷纷投降的时候,用自己的灵魂与血性,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国人的现代国家观念就是在这种最黑暗的时候,才树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最艰难的时刻,将阶级担当转化为民族担当,由阶级斗争的开路先锋,转变为民族存亡的中流砥柱。建立现代国家的历史使命,历史地被中国共产党人承担起来。这就是毛泽东讲的:“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再

有一丝一毫的干涉。”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精神,由此建立。 看了这本书,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先唤醒国民的思想意识,作为国家的青少年,更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中国,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虽然每天重复着看似枯燥无味的工作,但是这份工作带给我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安全事故无大小,为了全国人民的安全出行,我们百万铁路职工必须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更加勤奋地学习、辛勤地工作,做一名有担当的铁路职工,为铁路建设贡献更强大的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在我们看似再熟悉不过的语句,经历了漫漫胜衰成败的岁月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 也缺乏勇气。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

未来五年全球变局及我国战略布局分析

目录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2) (一)本质要求 (2) (二)坚持基本方略 (2) (三)牢记根本任务 (3) 二、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3) (一)世界经济重心之变——世界经济“东升西降”格局加速演变 (3) (二)国际力量格局之变——各方力量对比朝着趋于均衡的方向发展 (4) (三)全球增长动力之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 (4) (四)经济全球化之变——经济全球化形式深度调整 (4) (五)全球治理秩序之变——国际治理体系深刻重塑 (5) (六)大国竞争关系之变——主要国家战略博弈更趋复杂 (5) (七)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5) (八)我国处于风险交织期 (6) 三、如何破局 (8) (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8)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0) (三)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 四、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4) (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4) (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4)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首先我们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一)本质要求 国家富强。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合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顶层设计。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到基本实现现代化(2035年),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50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民族振兴。在社会注意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民族振兴主要是体现为中华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本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坚持基本方略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十四个坚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

美国大战略及其启示 课程的考试 满分

美国大战略及其启示课程的考试 一、单选( 共8 小题,总分: 40 分) 1. 从经济的角度上讲,美国经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迅速起飞,并走上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历程?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40年代 2. 1939年以来,美国的哪个总统将对外政策逐步转向英法,向英法倾斜,扩大了对英法的援助? A.威尔逊 B.杜鲁门 C.罗斯福 D.肯尼迪 3. 奠定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模式的是: A.联合国家宣言 B.14条计划 C.门罗宣言 D.租界法案 4. 14条计划是美国开始为世界和平勾勒蓝图,要追求世界性的道义影响的一个标志,这个计划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哪一年向国会提出的? A.1918年 B.1917年 C.1916年 D.1919年 5. 克林顿上台之后,重点是解决美国的国内问题,尤其是它的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人口问题 D.社会问题

6. 1860年到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了几倍? A.9倍 B.10倍 C.7倍 D.8倍 7. 美国曾经的外交独立宣言--要避免同世界任何一个部分结成永久的联盟,要保持美国的孤立,是哪个总统发表演说时提出的? A.华盛顿 B.里根 C.罗斯福 D.杜鲁门 8. 从1873年到1913年,美国的年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了多少? A.0.1 B.0.07 C.0.05 D.0.08 二、多选( 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 1. 美国的战略历程包含几个主要阶段,分别是: A.霸权准备期 B.霸权确立期 C.霸权护持期 D.霸权扩展期 2. 冷战的结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如何确定新时期美国大战略,成为美国各界关心和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国内激烈的战略讨论凸现了美国的各种战略选择,这几种战略选择分别是: A.新孤立主义战略 B.选择性接触战略 C.合作安全战略 D.单极霸权战略 3. 门罗宣言的双重性质指的是: A.门罗宣言反对欧洲列强的干涉与扩张,具有防御的性质 B.门罗宣言是美国将美洲大陆视为势力范围的一种宣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