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第24卷第2期 2004年2月课程 .教材·教法

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吴惟粤,黄志红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教材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和科学文化知识在教育行为中的集中体现,也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描绘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教材远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实践中,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发展机制,这种机制与20世纪80年代的工作机制有何不同,这是我们必须直面和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教材;教材建设

教材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和科学文化知识在教育行为中的集中体现,它包括了教师教育过程中所利用的主要素材和基本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是课程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本知识源。可以说,教材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茌实践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适应21世纪时代要求的中小学教材的今天,对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历程、走向和机制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教材建设得到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自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除了“大跃进”和“十年浩劫”两段特殊时期,全国中小学基本上都是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的“部编教材”,或者称做“统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教育教材培养了我国一代又一代接班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统编教材”的局面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同时,全国各地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为体现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推广优秀的教改经验,自发地编写了不少实验教材。中小学教材百花齐放的局面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初见端倪。

1985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后,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在制度上发生丁重大的变化。教材从编审合一到编审分离,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并于1986年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下设19个学科,负责审查审定教学大纲和全国中小学教材。1988年,国家教委在全国规划并部署建设“八套半”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八套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一套小学复式教学教材),并且从1989年逐步开始实验,为1992年全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24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奠定了基础。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韵《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提倡各地编写适应当地农村中小学需要的教材。”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和使用开始呈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局面。

上海和广东都是1988年国家教委规划的中小学教材建设基地,至2003年已历经16个年头。上海承担的是“编写一套适合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使用的教材”。为此,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和上海市市长的朱铬基同志为首的上海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具体领导上海的课程教材改革。上海课程教材改革方案“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社会的需

求、学科的体系、学生的发展为基点”。基本思路是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在南部沿海地区,由广东牵头,与福建、海南一起组成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沿海版编写委员会,组成研究、编写、实验紧密结合、跨地合作的联合体,开展编写和实验工作。“沿海版”教材的缟写思想是:“确定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力求以向时代、社会开放的内容结构形式,打破传统教材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封闭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两套教材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两套教材与面向全国大多数地区使用的“人教版”教材①一起沿用至今。在世纪之交,“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教材建设机制已经建立起来,我国教材发展机制的改革迈出了扎扎实实的一大步。

二、21世纪新课程教材建设的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全球化的趋势下,在进行充分的历史研究、调查研究与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针对传统中小学课程的种种弊端,以及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中小学课程教材提出的新要求,确定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t总月标和具体目标,描绘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教材远景。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发[1999]4号)中提出:改革

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2000年初步形成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和课程标准……启动新课程实验。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实验,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在教育部酌统一部署和规划下,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启动,计划2004年在全国全面推行。2004年开始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计划2007年在全国全面推行。

2001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 21号)中指出:“教材编写核准、教材审查实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级管理,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核准国家课程的教材编写,审定国家课程的教材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地方课程教材编写的核准和教材的审定。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审定部分国家课程的教材。”至此,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要求和管理权限更加明确。在此基础上,,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 17号)中又进一步作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实践中,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发展机制,这种机制与20世纪80年代的工作机制有何不同,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相深思的问题。从广东省的情况看,大致经历两个阶段:2001年6月至2002年底为第一阶段,主要是义务教育教材的编写研究、立项申报

①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材基地。人教社成立五十多年来,根据新中国不同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遵照教育部的指示,先后

研究、编写、出版社了十套多样化、系列化、立体化的中小学各科教材。人教版中小学教材的定位是:适合全国大多数地区使用,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材审查,广东全省有8科小学教材和7科初中教材通过立项;第二1阶段,2003年上半年,主要是普通高中教材的编写研究和立项申报,广东全省有8科高中教材通过立项。广东的基本认识和做法是:第一,对条件、困难和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充分认识教材建设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专业队伍,有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有充足的资金投入。第二,协调编写力量,形成研发合力。整合广东省出版界、高等院校、中小学、教学研究机构几支队伍的力量,成立“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负责协调、组织全省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指导、组织开展课程资源开发的交流与合作,指导和组织编写小学、初中及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指导和组织与教科书配套的磁盘、光盘等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开

发。第三,组织起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力量。这支力量能够及时跟踪国际课程教材发展的趋势,能够提供持续不断的课程改革学术支持,能够为教材使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具有严谨的组织工作制度。总的指导思想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的基础上服务,在服务的基础上发展。教材建设的整项工作在研发中心的统一规划下有计划、有步骤她协调运行:高校教师提供学术支持力量,中小学教师提供教学经验,出版部门提供研发编辑、资金和技术支持力量,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取长补短,通力配合,高效运作。申报立项的过程,就是学习理解的过程,研究探讨的过程,培养骨干的过程。通过立项申报工作,提高了研发人员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研发队伍自身的学科专业水平,为实验工作培养了一支专业骨干队伍,为新课程在全省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务必深思熟虑的十个问题

其一:谁来主编教材?从前一阶段的情况看,邀请名家主编教材似已成为一种倾向。有的出版社不是把力量扎扎实实地投入在教材编写基本队伍建设上,而是倾力于请名家来主编教材,把教材成功与否的“注”押在名家身上。名家主编教材,其好处不言而喻:较高的学术威望可能有助于领军,特殊的身份可能有助于通过评审。但是毋庸讳言,名家也有他的种种局限:一是极忙,就算他愿意挂名主编,客观上也未必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名不副实,名家的“名”往往体现在对某一专业的学术造诣上,未必对中小学学科教学及课程实施有足够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主编必须有思想,有思路,身体力行,真正主持教材的编写。一套好的教材必须建立茌对中小学教育规律和学科课程深入了解和足够研究的基础之上,而这些往往是许多名家所欠缺的。

其二:教材编写队伍应如何组织?大学里的

学者,中小学、教研机构中的专家,出版部门的研究、编辑人员,这三类人是当前中小学教材建设的主要力量。这些人组合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单一学科教材为项目单位,编写者与出版者两相对应,单科合作研究开发。一种是部门合作研发,编写力量比较集中的部门如师范院校、教研部门等联手与具有实力的出版机构合作,整合力量,优化配置教材研发资源,形成强势学科。两者比较,当以后者较为可持续发展。单科研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后续工作将难以开展。集团研发的优越之处显而易见,规模研发,利于提供学术支持,利于力量的调配,利于降低研发成本,利于提高编写质量,利于保障服务,利于教材建设基地的形成。

其三,建立中小学教材等级制有无必要和可能?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传统教材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曾经说过:“中小学教材可以组织各地去编,不一定要教育部关起门来搞。”“要编几种教材,以供选择。”同时,他又明确指出:“教育部要管教材,不能设想我们国家没有统一的中学教材。”在“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的政策之T,每一学科课程标准相应地都会有几种教材,这些教材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适应面,也难免会有质量上的高下之别。要不要对这些教材进行等级评价?怎样进行评价?谁来评价?怎样使用评价结果?是教材建设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其四:怎样引导和规范教材的选用?教材选用与教材建设密不可分,教材选用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决定教材的兴衰成败。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来推进教材建设,难免会在教材选用中反映出正当的或者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为保证课程教材改革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务必采取足够的得力措施来规范教材选用,正确引导教材的选用。从各地的实践效果看,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来仲裁教材选用,实行选用备案制度,在目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其五:怎样看待教材建设中的功利行为?教材建设与教材市场结合,可说有利也有弊。出版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必须按照市场规律来决定自身的经营行为,在遵守法纪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无可厚非。市场的利润追求使出版者对教材的社会需求反应敏感,由此可促进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教材市场的形成。教材出版部门也因此必须充满活力、勇于革新、不断进取。但市场的短期性、功利性又难免导致教材发展的短期行为和重复建设。教材建设过分的功利化和实用追求,最终必然成为教材发展的障碍,甚至导致教材质量的下降。因此,在市场的风浪中如何兴利除弊是教材建设改革进程中不可掉以轻心的问题。

其六:如何审视当前的教材实验推进策略?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验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以课程方案的实施和各学科新教材的使用为标志。有些地方从小学、初中的一年级开始实验;有些地区则从各门学科的起始年级开始实验,如初二物理、初三化学与初一的各门学科教材同耐起步实验。前者教材与课程方案配套,稳步推进,评价改革也同步跟上,自然顺当。后者个别学科新课程在初二、初三孤军突进,新课程学科整体不配套,评价改革也无法跟上,实验教材的使用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甚至在一些学校为了应付中考把新教材与旧教材并用,新课程教材实验流于形式。此为深刻教训,不可重蹈。

其七:如何看待教材建设中的制度建设?教材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规模大的工程,为保证工作的延续和周密,务必建立起完善的制度。比如;教材编写人员的资历验证和资格审核制度;公正、公开、公平、权威的竞争制度;监督、检查教材选用过程的公告制度;教材使用保障服务制度;实验教材质量考评、公示制度;教材价格管理制度……种种保障教材改革顺利推进和促进教材质量提高的制度。待条件成熟,规章层面的制度还应该上升为教育法律的组成部分。

其八:怎样保证教材的后续服务?教材建设的最终归宿必须落实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落实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担负起监督、引导和协调的职责,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权益。教材编写及出版单位要有责任感、使命感,确立正确的经营方针,提供足够的人力、经费和时间作长期的规划和授资,以出版优秀的教材为己任,以品质争取认同,以服务扩充市场,树立教材品牌,保证后续服务。在经营策略上,要认识到教材建设是长线投资、长效行为,切忌妄图急功近利和鼠目寸光的短期行为。

其九:新课程教材的教学评价制度如何配套?据调查,担心考试吃亏是造

成学校对选用新教材心存顾虑和不敢按新理念新方法使用新教材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在目前普遍使用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考试分数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整个社会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本身都非常强调分数的评价结果和作用,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的高低,导致有的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区的个别科目甚至出现学生手中有新、旧两种教材的现象。将要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跟高考更为接近,评价的问题如不解决,后果将更加严重。可以说,如果中考、高考评价方法录取制度不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会自生自灭、无疾而终。

其十:有无必要建设若干个中小学教材建设基地?曾记得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发起之时,西洋课程进入学校,白话文进入课堂,新教材也曾繁花似锦,随着新教育的兴起,林林总总的教材经受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礼,最终造就了以叶圣陶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名家和为数不多堪称经典的教材。为了吏好地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为了减少教材建设中的盲目性和重复浪费,提高教材质量,减少走弯路,优化配置教材研发资源,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在严格考察的前提下规划若干个中小学教材建设基地,以有效地加快优质教材建设的步伐。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安图三小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究,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我校作为县课改实验校,于2004年开始进行了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学校把此项工作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来抓,并以此为契机,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下面就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以简单的汇报: 一.校本课程建设的背景及课程结构门类 学校地处长白山脚下,拥有一千三百多名学生,学校条件优越,师资力量较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待值较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发展,创建特色学校,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改变过去单一的课程模式,学校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资源,结合县情和校情,积极向师生、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和教师特长。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对课程开发体系进行了前期认证,确定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和思路。 现在已经完成初稿的校本教材有:《可爱的安图》共两册,六十八课;《硬笔书法》共一册,此系列为学生校本课程必修课。《经典诵读》共一册,此系列为学生校本课程选修课。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1.健全机构,明确目标,规范课程管理体制。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顺利的实施,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建立起校长统筹,主任指导,课题组组长负责,教师落实的管理网络,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管理,还成立了由校领导、教师代表等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课程审议、课程计划管理的执行、课程评价,教师培训等。 2.加强培训,提高认识,理清课程开发思路。学校通过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别学习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做好教师培训。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专题讲座,学习相关的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理论等,选派多名教师参加省、州、县组织的研讨会,定期组织课程开发专题研讨会。通过培训与学习,全体教师掌握了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理清了课程开发的思路。 3.深入调查,科学论证,明确课程开发方向。2004年3月,我们根据实施方案,对全校教师、学生、家长发放了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情况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从反馈的情况看,教师们对校本课程很感兴趣,对校本课程很关注,焦点都集中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生活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与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9-06-11T15:36:48.46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4期作者:李学芳[导读] 本文在诠释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对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李学芳 登封市中等专业学校河南郑州 452477摘要:课程作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决定着职业教育的质量。因此,职业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便成了当前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教育改革中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诠释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对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内涵意义 一、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的背景 (一)体制制约,发展受困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国家高度集中统一的课程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机会、质量的需求激增,而我国统一的课程方案越来越无法满足地方、学校和学生、教师的需要。校本教材,就是由学校一线教师根据自己所处地区的行业发展的情况,结合本校的实际和优势及实训资源的配备、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和实施的一种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进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要立足本校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优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利于形成学校的教学特色,开发独一无二的特色课堂;有利于教师教学个性的养成,是满足行业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措施。创新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打破千人一面、千校一面、千篇一律的格局,课堂教学提质高效,课堂之外丰富多彩。”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和编写出适应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校本教材显得日益迫切和必要。 (二)盲目跟风,照抄照搬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应因地、因校、因人循序渐进,慢慢研究,不能盲目照搬。不同学校在地域特点、师资力量、学校条件、教学实训设备、学生需求等方面不尽相同,而且不同地域的学校,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也存在着差异。为此,进行校本教材开发研究时必须正确评估学校的优势与劣势,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尽量突出学校的优势,以提高校本课程使用的有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要求,各个中职学校纷纷开始开发校本教材,旅游专业餐饮服务技能校本教材围绕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开发与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中职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符合行业发展,发挥教师教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的人才的一项基本的校本教材,因其针对性好、灵活性强、内容丰富、符合个体发展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素材,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使其情操得以陶冶,专业素养得以培养,学会学习、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学校重视,开发有序我校多年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非常重视教材的实用性,坚持理论与实际并重。目前,学校设有汽修机电、计算机财会、艺术和旅游综合四个专业部,而旅游专业具有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英语和导游实务等各类教材数十本。学校非常重视旅游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研讨,把该项工作做为学校的一项大事来抓,由专业部主任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号召组织专业课老师们积极编撰校本教材,其它课程已有相关的校本教材陆续出台,并依照自编的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进行实践课教学活动,由此为下一阶段的课题项目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现状: (一)国外校本教材开发情况 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校本课程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并开启了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和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相结合的方式,由国家、地方、学校共享课程决策权,改变了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建立起了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 世界上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目前有“双元制”、CBE和MES较为成熟:德国是最早开发校本课程的国家,举世闻名的德国“双元制”被广泛关注和借鉴,现在又进一步制定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校本课程更为成熟;加拿大的CBE,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该模式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根据工作过程需要的能力开发课程,其课程设置完全服务于企业需求、岗位需求、工作需求;MES通称为“模块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在收集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该模式以技能训练为主,培训目标明确。 (二)国内校本教材开发情况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在新课改要求下,全国几乎85%以上学校都开设有自己的校本课程,主要采取内部印刷物的形式走上课堂,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往基础教育课程高度统一的现状,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但是许多学校中“为校本而校本”、“为课程而课程”的现象,胡乱找人编了、印了,也在利用一些课时在学校里实施着这样的课程,却远远没有真正的展现出“校本”的味道。 中等职业教育对于校本课程研究起步较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学科体系化的课程改革—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在改革中比较成熟的课程模式主要是:三段式课程模式、平台式课程模式、“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和项目教学课程开发模式等,这些课程模式的出现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但是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仍然没有改变,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我们认为校本课程是以学生需要为主要指向的,是以教师自主为操作手段的,是以学校特色发展为个性平台的。

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浅谈

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浅谈 [摘要]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现行教材却存在着教材理念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脱节、教材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脱轨两大弊端。高职院校在编写教材时须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建合理的教材编写团队,并坚持教材内容的六项选择原则。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材建设 教育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教材,培养高质量人才也是以教材为基础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材质量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建设,以满足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一、加强我国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意义 1.加强教材建设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客观上要求许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要随之进行变化,高职教育体系也要不断进行调整与之相适应,这就对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材的编写内容比较陈旧,知识体系不尽合理,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教材编写中引入新知识、新技术。 2.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质量的教材是教学改革有效推进的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把教材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工作来做。 3.加强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既是联系教与学的主要媒介,也是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职教育改革成果的凝结与体现。 二、高职院校现有教材的弊端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思考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考试试题及答案【教师业务考试参考】 一、判断题 (X)1、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2、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X)3、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 (X)4、所谓师表美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X)5、依法治教的主体就是各级行政机关。 (√)6、由于职业的规定性,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有显著的不同。 (√)7、教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 (X)8、伦理学与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是一样的。 (√)9、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

地方高校的应用性教材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的应用性教材建设思考 【摘要】地方高校的应用性教育战略方针,是我国教育部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理念”的前提下,为适应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实现地方高校教育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繁荣区域社会文化而制定的的宏观规划。在该思想的引领下,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代表的广大地方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实用性课程打造、应用性教材建设的方案和策略。鉴于此,笔者选择从四川文理学院影视艺术类专业的《导演基础》课程打造出发,探讨其应用性教材的建设问题。 【关键词】地方高校;四川文理学院;应用性教材;导演基础 一、论题的缘起:始于实践教学与应用教育的思考 近五年来在从事《导演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在面对新形势下教育部指导理念、区域社会文化传播环境及学校教育规划方针等宏观层面的要求之时,地方高校的实践课程及应用性教材的建设还存在较明显的滞后性。总的来讲,其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实用性教学需求”、“影视创作指导”、“学生自主研习”、“课程综合打造”、“专业规划建设”、“学科体系完善”、“教师团队建设”、“教

师修养提升”、“教学科研同步推进”、“知识体系建构”等若干方面。为了解决或避免这些问题,撰写一部全新的《导演基础》教材势在必行。下面我们将从应用型教育、专业学科发展、社会需要等三个层面,以及之前提到的若干问题对教材编纂的思考展开论述。 二、探讨的视角:基于社会亟需与学科建设的剖析 首先、从应用型教育的层面讲,撰写一部实用的《导演基础》教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践行我校主导的育人思路,进行影视片综合创作教学培训的最高效选择。 当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根本旨归,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影视语言原理、驾驭影视媒介技术设备、使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影视作品创作的能力,指导学生团队开展协同策划、创意设计与综合创作。而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最佳路径就是,通过类似于《导演基础》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来实现。同时使《导演基础》课程能发挥最高效率、实现最高回报的基础就在有一部全面讲解媒介原理、完整论述应用理论、细致引介技艺手法、详实阐述综合创作、注重指导实践训练、反映现实需要与时代前瞻性问题的实用教材,然而这样的教材至今还没有得到完善。 其次、从专业学科发展的层面讲,撰写一部涵盖“导演基础理论”、“影视应用原理”、“导演实用技艺训练”、“导演综合创作指导”等内容的《导演基础》教程,将为广

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研究方案设计文档

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研究方案设计文档 Design document of research scheme for school based t 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研究方案设计文 档 小泰温馨提示: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进 入黄金期,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完善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工具,科学的教材对提高职业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介绍职业教育校本教材概念基础上,分析了校本教材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相关的教材建设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必要性措施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Textbooks TAN Ke, CAO Wei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dong Business Institute, Yantai, Shandong 26467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propulsion of modern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goes into the golden period, especially afte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complet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ccelerat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xtbook, as the basic tool of teaching activ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o, based on the conception introd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teaching textbook,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school-based textbook 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finally.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textbook; necessity; suggestion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教材的开发成为改革 的重要内容,因为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校本教材的建设成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和载体,换句话说,校本教材的建设是未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和基本取向。但是,校本教材的编写要求较高,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不长,学校的校本教

学校特色课程的定位和建设思考

学校特色课程的定位与建设思考 近年,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在创建与深化“亮丽教育”特色的过程中,着重建设“亮丽人生”特色课程。笔者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领导者,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挖掘“亮丽教育”文化内涵,对“亮丽人生”特色课程建设做出定位与路径思考。 一、特色课程定位:鲜明个性、综合价值、普及实施 1. 特色?n程的选定体现鲜明个性 特色课程首要特征是“特”,相对于地方课程和本校其他课程而言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体现了本校鲜明的个性,在教育性、科学性和发展性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品质。学校可以开设的课程众多,选择什么课程作为学校特色课程,需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和课程体系而定。 “亮丽人生”特色课程建设,是在西丽小学“亮丽教育”特色的“亮丽人生从这起步”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亮丽人生”为课程主线,以校本课程和亮丽教育活动为载体,提炼、整合、优化原有的几种校本课程和系列教育活动,建设体系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主导性课程,实现“培养健康、多彩、创新的亮丽人”的育人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学习

的主角,努力实现最亮丽的自己,为少年儿童幸福美好的人生奠基。这是学校在探索“亮丽教育”的过程中,因本校特定需要和特有条件而提出的课程建设思考。与本校其他课程相比,“亮丽人生”课程的建设是直接对应实现“培养健康、多彩、创新的亮丽人”的学校育人目标,彰显“亮丽教育”思想的,它的实施将是(也必须要)代表着西丽小学课程开发的最高水平。 2. 特色课程的价值取向体现综合性 特色课程既然是学校的主导性课程,其核心价值取向十分重要,要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一是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是要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三是充分体现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的统一。 “亮丽人生”特色课程建设,以国家层面的“办出各自的特色”“教育人如何做人,帮助人健康成长,培养人具备完善的人格,帮助社会走向完善”等教育方针为最高指导思想,植根于“亮丽教育”文化,以“亮丽人生从这起步”办学理念为课程内核,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系列校本课程的优化组合为载体,以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为基础,更突显课程的结构化、内容的个性化和核心价值的综合性,直接支撑着西丽小学“亮丽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 3. 特色课程的实施必须全校普及 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

浅谈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在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缺少符合高职特色的“对口”教材、教材内容陈旧单一、实践教材严重不足、教材建设不规范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主要有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持、教材编写者对企业缺少了解与沟通、缺乏对系列课程教材的编写规划、同类教材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等。 高职教材建设的策略有:高职教材建设要力求立体化和实用性,切实解决教材不对口的问题;注重系列化和多样化,切实解决教材内容陈旧、单一的问题;努力研发实践教材,解决实践教材严重不足的问题;教材建设要力求规范化。 关键词:高职;教材建设;问题;策略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1-0089-02 教材是学校教学内容的载体,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报刊杂志、实物、模型、补充读物、影视片、多媒体课件等。高职教材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设计)的最主要的媒体。随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高职教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科书”,还应是一整套应用性很强的“软件包”。它既应包括关于理论知识的陈述性资料,也应包括关于实践教学、技能培训等内容的指导性软件,还应包括向学生提供的学习与训练指南;它可以是文字性的书本,也可以是运用各种现代技术制作的多种新型教学媒体(包括在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电子教材)。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有关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已出版了一批高职教材。但从整体上看,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极其匮乏,不少院校仍然在借用本科或中专教材,教材建设仍落后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需要。 一、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符合高职特色的“对口”教材 目前的高职教材,其来源一是借用本科院校的同类教材,由任课教师删减、增补而成;二是应用中专教材或在此基础上增加内容而成;三是由部分院校教师联合编写而成;四是由教师自编。这些教材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重视基础理论,轻视应用技能,还不能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教育理念,缺乏高职教育特色。据上海市教委调查,当前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奇缺,专门的与高职教育对口的教材不到20%。 2.教材内容陈旧、单一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复习题

附件2: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 1、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制定绝对的心理健康标准() A、很难 B、很容易 C、比较困难 D、比较容易 2、“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纵向迁移 B、学习迁移 C、特殊迁移 D、学会学习 3、下列哪项不属于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A、统计常模 B、道德规范 C、生活适应 D、临床诊断 4、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 A、生理条件 B、心理条件 C、家庭条件 D、社会条件 5、在心理咨询中,对其工作对象的称呼不恰当的是() A、来访者 B、求助者 C、求询者 D、病人 6、心理咨询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良好的() A、治疗关系 B、辅导关系 C、咨访关系 D、朋友关系 7、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8、心理健康状态对个体身体健康状态的影响是() A、必然的 B、可能的 C、不大的 D、偶然的 9、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B、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C、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D、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全民素质 10、下列表述哪一项不属于健康的人际关系() A、了解他人,理解他人 B、乐于接受他人,也愿意被他人接受 C、在别人中间总是受欢迎的 D、与家人的关系时好时坏 11、1896年,维特默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 A、儿童心理咨询诊所 B、成人心理咨询诊所 C、心理治疗中心 D、心理卫生中心 12、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正确方法不包括() A、保持距离 B、大方主动 C、真实坦诚 D、进退自然 13、主体自我接纳、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 A、正确认识自我 B、自信 C、自我肯定 D、自尊 14、自我意识正确是个体心理健康的() A、唯一标准 B、客观标准 C、先决条件

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探析

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探析 摘要:本文就尝试从高校教材的规划、出版、征订、选用、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能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的高校教材建设供应体系和管理体系。 关键词:教育教材改革 在各种教材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满足学科自身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已成为各高校的教学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教材的供应流程和方式来看,传统教材供应方式和流程存在弊端,难以适应教材出版趋势和教育发展现状。 ①学分制的实施和教学计划的调整,以及培养人才规格层次的教学计划变更,使得合适的教材出版和供应明显滞后。 ②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其它教学管理制度的一并实施,使教学计划不再成为预定教材科目、数量的可靠依据。 ③高校招生办法的改革使教材供应内容、数量不确定性增加。出现了部分教材积压,部分教材供应不足,加剧了教材供应的不确定性。 ④学生自由购买教材的意愿和要求使教材供应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导致教材征订难度增加,出版社教材出版无所适从。 (2)从教材出版的方向来看,基础类课程教材重复出版现象严重、管理混乱,而特色教材(小学科)发展缓慢、举步维艰。

①出版单位经营模式影响特色教材的出版,转企改制后的出版单位削弱了对特色教材的支持力度。发行量、定价、利润总额等因素,无疑是一个特色教材难以逾越的障碍。 ②目前特色(小学科)教材的出版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资助出版。一方面由学校出面组织设立出版基金以全额或部分额度给予资助;另一种方式是作者自费出版。其中,部分教师自筹资金兼顾评职称等自费出版的特色教材,由于受出版经费的制约,及作者水平、经验等不同,同时也缺乏学科专家必要的把关,故此编写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特色(小学科)教材的出版形象。 (3)从教材编写流程来看,部分高校片面追求自编率,一味低端重复建设,难以保证教材质量。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专业的进一步调整,各高校自编专业教材的数量迅速增加。一些高校为了评比和评定,片面追求本校教材自编率,一味追求数量,轻视质量,导致内容大同小异。其结果是各院校之间互相排斥,形成单位或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相互抄袭的不良风气,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屡有发生,精品教材缺乏,教材的生命力短暂。 同时,由于人力和财力有限,部分教材一旦写完不再修订或修订的幅度、程度都很有限,教材内容与教学发展不同步。高校的自我封闭、内部循环现象,也加剧了高校教材片面追求自编率现象的发生。

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校本教材是指我校教师按照学校规划编写的教材,包括基本教材、学生学习辅助用书、音像资料三大类。为加强校本教材建设管理,保证和鼓励广大教师编写出反映我校学科特色的高质量教材,促进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校本教材建设的重点是解决部分课程没有教材或现有教材不适用的问题。 第二条校本教材内容应当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反映本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 第三条校本教材建设按规划进行,学校对校本教材建设进行立项管理。 第四条教务科、科研科负责统筹全校校本教材建设,组织规划与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验收,组织非公开出版校本教材的印制,推荐校本教材公开出版;学术委员会负责校本教材的规划评审、立项评审、验收评审和使用评审;校本教材编写由主编负责。 第二章校本教材编写要求 第五条内容科学。教材内容精炼,反映本专业、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成就、新技术,可读性强,富有启发性,能满足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六条深广度适当。以必需和够用为度,适应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深入浅出,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完整表达本课程应包含的知识,结构严谨,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基础知识、基本训练以及实验实训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条体例规范。章节正文、习题、参考文献等完整齐全;文字规范,语言流畅,表达严谨;文图配合恰当,图表清晰准确,符号、公式、计量单位等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章校本教材建设规划与立项

第八条校本教材建设规划与立项工作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六月组织规划,七月组织立项,建设期为1年。 第九条校本教材建设规划以缺门教材和基本教材为重点,其内容包括期内总体数量、每本教材的名称、性质(新编或修订)、使用对象(适用专业和学制)、计划字数、内容框架、建议课时、建设进度安排等。 第十条校本教材建设规划程序如下:(1)各专业根据课程建设、教学任务和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提出校本教材建设规划,填写《 年度校本教材建设规划申报表》;(2)教务处汇总,校学术委员会评审,学校审批,公布《年度校本教材建设规划》。 第十一条对主编的资格要求如下:从事本学科教学工作2年以上,教学效果好,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新专业、新课程可适当放宽条件。 第十二条校本教材建设立项程序如下:(1)主编根据《年度校本教材建设规划》提出申请,填写《年度校本教材建设立项申请书》。(2)教务处汇总审核,校学术委员会评审。(3)学校审批。 第四章对校本教材建设运行的具体管理 第十三条明确目标要求。教务处发布《鸡西市职教中心校本教材合格评估指标》,明确校本教材建设目标要求。 第十四条工作组织。主编是校本教材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其职责是负责校本教材建设项目的申报、编写方案的制定、编写任务的分解与落实、承担1/5以上编写任务并负责统稿、管理经费的使用。 第十五条合同管理。教务处代表学校与主编及其所在专业签订《校本教材建设合同书》,以确保按时完成建设目标。 第十六条经费拨发。校本教材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图书资料购买、专家审稿和有关会议的劳务开支,标准依据示范校建设统一规定,在验收合格后拨发。 第十七条专家审稿与修改。书稿形成后,请两名同行专家(高级以上,其中须有一名校外专家)审稿并按专家意见组织修改,审稿通过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思考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组织讲师决策、编制的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统一教育标准。但它难以适应地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背景及特点。而校本课程开发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校本课程开发正体现了这一方向,它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i独立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

会。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对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以往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把部分课程编制权力下放到地方和学校,让一部分校长和特长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任务,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于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2010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中小学教师思考题

2010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中小学教师思考题 作业: (初级职称学员答案例中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5、6、7、8题) 【案例1】 李明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行列中的一员,他曾经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李明觉得学英语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李明是蠢猪,李明一气之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他加倍努力,真的拿了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他!可是出乎他的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李明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差生就一辈子翻不了身吗? 问题: 透过这个案例,可以深切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不满与无奈。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基础教育评价有关理论知识,谈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作为一名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处理? 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不满与无奈已并非偶发案例了。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评价的执行者——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时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首先认为这名教师不配评价学生,因为他无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素质差异和基础差异,只凭借自己的主观看法武断下结论,甚至使用粗话做为评价语言,实在为人所不齿。从中暴露出了现行课程评价存在的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之间关系不平等的问题,这是评价动机的扭曲造成评价功能的缺失。做为人民教师,我们必须具有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和精湛的业务能力,用积极的态度、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不断走向进步,不断完善评价制度存在的缺陷,为进一步提升评价制度和方法做出自己的贡献。 【案例2】 2006年,我国修订了实施了20年的《义务教育法》,以下为法条部分内容: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组织和个人则“应当

地方性高校应用性本科教育教材建设策略探析

地方性高校应用性本科教育教材建设策略探析 [摘要]文章从地方性高校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应用性本科教育教材建设的服务目标、开发理念、建设策略、管理策略和研究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提出其教材建设应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应用性这一本质特征,并大力倡导产学研合作的开放性教材开发模式,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深入研究,提高地方性高校教材建设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应用性本科教育教材建设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层次高移、类型多样和职业化程度加深的趋势,很多地方性高校都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主要任务和发展契机。但同时,具有应用性本科教育特色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却远滞后于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性本科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如何在教材开发和管理方面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成为国内不少地方高校开展教材建设与改革必须要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地方性高校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教材建设应加强对其独特特征和建设策略的研究与探索。 一、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教材应服务于一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强调应用主导下学科、技术与职业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紧密结合 教材建设实质上是教材开发人员或管理人员通过教材开发或管理,将教材功能与特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谐的过程。因此,探讨地方高校的教材建设问题,首先应明确地方性高校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开发与之匹配的教材。 随着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层次高移、类型多样和职业化程度加深,地方高校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日益明晰。按其培养人才毕业后可能的从业关系,可分为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等多种①。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由一些重点工程院校承担。地方高校则主要承担后几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任务,为地方或区域经济服务,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的“一线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应具有运用某一领域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解决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树立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鼓励广大教师积极编写适合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结合学校和本地区实际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能体现行业发展且与行业技术标准相接轨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为做好该工作,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二条学校和各系部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工作,其职责主要是:提出校本教材建设的原则性意见,评审校本教材编写立项申报表,组织校本教材的验收和评选,代表学校联系校本教材出版事宜等。 第三章立项申报审批程序 第三条立项要求 1.体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成果;体现专业优势、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 2.解决专业教学急需,填补教材空白。 3.教材类型可包括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声像视听教材等。

4.基础理论课教材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 第四条立项条件 1.拟申报立项的教材应有相应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原则上应具有较完整的课程讲义。 2.教材参编人员应具备编写教材所必需的教学经验、业务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健康条件,年龄、知识结构合理,能处理好本职工作和教材编写的关系。编写组成员中必须有行业企业专家,体现校企合作共建。 3.项目申请人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5年以上(含5年)高职教学经验;主讲其编写教材所相应的课程。 4.各级重点建设专业主干课程和精品课程的教材优先立项。 第五条立项程序 校本教材的编写实行立项申报制度,具体审批程序如下(见附图1): 1.教师(教材编写者)填写《校本教材编写立项申报表》(见附表1),报所在系部,系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申报者的资格、编写大纲、字数、提交时间等进行初审同意后,报学校教研室。

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上岗培训综合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上岗培训综合复习题(含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和2002年8月5日颁布的《》是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07年3月,苏州市教育局出台三个相应的文件《苏州市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对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了进一步具体的规定。 2、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和()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和()为主,突出克服青春期烦恼和人格修养的教育;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和()为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3、各中小学要建立以()和()为骨干,()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4、我市中小学咨询室开放接待时间每周应该不少于()小时。 5、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除了学生内部自身因素,还可能有()()()()等。 6、行为矫正常用的技巧:()、消退法、行为协议法、()、()。 7、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三类动机组成:求知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这三种动机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属于外部动机的是()。 8、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成人感和()并存、反抗性和()并存、()和开放性并存、勇敢和()并存、高傲和()并存。 15、学校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身体状况、家庭生活环境、学校学习生活环境、()、心理咨询和心理诊断。

9、2006年5月,由苏州市文明办、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苏州市文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在苏州沧浪少年宫成立,以“()老师”作为开展服务的品牌,提供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公益服务,咨询热线和预约面询的电话的号码都是(),接受全市中小学校的心理咨询转介。 10、由苏州市教育局、妇联联合主办的“网上家长学校”主要服务人群为(),其网址为(),网校以“()老师”为品牌为广大中小学家长提供公益家庭教育咨询服务。 二.判断题(并修正): ()1、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是每一位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本分与天职。 ()2、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是纳入德育系列的,但这不等于两者存在包含关系。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性、发展性辅导为主。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5、心理健康教育课拒绝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学课程的学科知识。()6、心理健康与环境无关,只与自己的心理防御调节能力有关。 ()7、心理辅导是针对心理不健康的人的辅导。 ()8、心理咨询要求对来访者无条件地接纳。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市各中小学应该建立的校园三级心理健康监护网络。 2、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3、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和要求?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5、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分别是什么? 6、心理健康教育课授课方式有哪些? 7、人际交往技能训练包括内容? 8、学习心理教育主要包括的内容是什么? 四、案例分析: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朱金全 导语: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对“教研组”一定不陌生,可以说有了学校,有了学科教学便有了教研组。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之一,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是同学科教师提升业务、提高素养的理想场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教育水平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水平关键在教研组。 一、为何要加强教研组建设 (一)教研组的意义 教研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里,全体教师学习研究有关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进而改善教学,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及教学素养发展提升。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学校教师素质、教学质量、教科研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承担着本组教师教学管理、教科研活动和具体实施教学计划、 检查评估教学质量、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校本课程开发、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及指导教学实践等任务。它在促进教学改革,培养青年教师,选拔学科骨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它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 3.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出的要求。教研组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深入开展校本 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织。随着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教研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落实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二)教研组的功能 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教研组的功能,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研究功能。教研组应该姓“研”不姓“教”。从这个角度说,教研组其实应该叫研教组。教研 组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畅所欲言。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学情、学习方法等,对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可能没有唯一和完全正确的答案,但是通过经常性的研讨活动,教师的思维、兴趣与激情必然会得到培养与激发,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自然会得到提高。教研组的地位与重要性也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2.指导功能。教研组作为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她还具有指导的功能。一方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另一方面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和全体成员的工作,从常规工作检查到教学质量把关都要落实到位。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共同研讨、及时解决。要让本组教师切实感觉到教研组的指导作用。 3.培养功能。学校的发展主要依靠教师。这支队伍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培养教师的职能离不开教研组。因此说教研组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与土壤。教师的培养是教研组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些年,一些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年轻教师不断补充到教研组中来。年轻教师的培养便提到议事日程。作为教研组,必须把培养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