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人教版选修二第1章第1节抗生素及其合理使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说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简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3.列举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讨论、分析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4.认同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合理使用抗生素。

2.教学难点

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三、学习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抗生素的使用很普遍,因此这一节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中尤其要突出“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的教材设计思想。具体建议如下:关于抗生素在人类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既要讲“史话”,还要讲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发生各种炎症时,通常要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正是抗生素帮助我们治愈了多种疾病。教学中可以从“史话”说到现实;也可以从现实说起,再回顾历史。关于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资料分析,一定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联系诸如细菌的正常结构、蛋白质的合成、内环境稳态、自然选择、食物链等相关内容,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上述问题。关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以结合上述资料分析,让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讨论,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得出正确的使用方法,而不应直接灌输给学生几个条目。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给学生两个患病的宝宝,让学生讨论宝宝患病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病原体感染?

学生回答:病毒、细菌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给学生展示这些微生物的图片。

再提出问题:“这些微生物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如果你是医生你怎样诊断孩子的病因及给家长提供怎样的治疗方案?”

学生回答:通过验血,诊断是哪种病原体感染,根据病情给孩子开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药物,如果很严重建议静脉输液。

实际上医生一般不建议静脉输液抗生素,因为长期对宝宝的健康有影响,而且容易产生耐药菌。那么抗生素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最初的产量很高吗?

导入抗生素的史话

(二)教学过程

1、抗生素的史话

尽管早在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就发现了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能有效地杀死细菌,但是,当时提取青霉素十分困难,人们也没有意识到青霉素的应用价值。

“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881年出生在苏格兰的洛克菲尔德。弗莱明从伦敦圣马利亚医院医科学校毕业后,从事免疫学研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一名军医,研究伤口感染,他注意到许多防腐剂对人体细胞的伤害甚于对细菌的伤害,他认识到需要某种有害于细菌而无害于人体细胞的物质。

战后弗莱明返回圣马利亚医院。1922年他在做实验时,发现了一种他称之为溶菌酶的物质。溶菌酶产生在体内,是粘液和眼泪的一种成份,对人体细胞无害。它能够消灭某些细菌,但不幸的是在那些对人类特别有害的细菌面前却无能为力。”

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弗洛里和钱恩在查阅文献时,注意到弗莱明的发现,决心攻克提取青霉素的难关。

1941年他们研究出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的方法。

1943年,青霉素用于临床治疗,使成千上万的伤员和病人得到救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共享了1945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各种抗生素的研制、开发和利用蓬勃发展,经常使用的抗生素有200多种,在人类控制感染性疾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人类平均寿命比19世纪延长近一倍。(教材第5页资料卡)

1944年,发现了链霉素,打破了“痨病无药可医”的禁区。

1947年,发现了氯霉素

1948年分离出了金霉素

1950年提取了土霉素

2、抗生素的种类

目前常用抗生素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以下几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如青霉素类。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氨基糖以甙键与氨基环乙醇相结合,如链霉素。

四环类抗生素:含四环稠环基本结构,如四环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大环内酯为基本骨架,如红霉素。

抗癌抗生素(蒽环类抗生素):为7,8,9,10-四氢-5,12丁省醌衍生物为配基,并在7位或10位通过甙键与一个或几个糖或氨基糖结合,如柔红霉素。

多肽类:含肽键,如杆菌肽。

其他:结构不同但尚未形成系列的抗生素,如新生霉素。

那么抗生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

3、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抗生素:是指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种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随着制药业的发展,人们对抗生素的定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从来源上:除了微生物能产生抗生素之外,植物动物都能产生抗生素。

从性能上:从单一抑制细菌,发展到抑制病毒和寄生虫。

(2)、细菌致病的机理

(3)、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

a、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b、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

c、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

d、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细胞分裂或所需酶的合成。

4、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开始使用时,人们普遍认为它能有效地杀灭细菌而对人体无害。但是近60年的实践说明,细菌可以针对一种甚至几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1)、细菌的耐药性

细菌在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再通过耐药性基因控制合成相关的酶来分解抗生素。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就会通过自然选择产生耐该抗生素的菌群。

(2)、日常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

a、某人生病时,医生给他开了一些抗生素药物。此人考虑到“是药三分毒”,因此当病情稍微好转时,就立即停止服药。而按照医生的意见,还应该再服药一两天。也有人为更快地控制病情,自行在医嘱的基础上加大服药量。

问:病还没好就停止用药,体内还有一部分病菌没有被杀死。保留下来的病菌可能会有什么特点?如果以后由这样的病菌引起类似的疾病,再用同样的药还那么有效吗?

b、当某人的身体出现炎症时,他觉得上医院看病太麻烦,就直接上药店购买一些抗生素药物服用。以前这么做,相同的炎症也治好了。

问:即使不考虑是否能对症下药,自己直接去药店购买抗生素使用,可能还会留下哪些隐患?

c、平常使用的消毒液、洗手液里,加入抗生素成分后,除菌效果更好,所以得到一些消费者的欢迎。

d、有人在栽种农作物和饲养禽畜时,为了更有效地防病灭菌,就在农药或饲料中添加多种抗生素。

问:资料3、4所列举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这些做法对人类健康会有哪些危害?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进一步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坏处。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存在哪些误区呢?

(3)食用抗生素的8个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误区3 :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误区4: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误区5:一旦有效就停药。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使用抗生素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讨论回答。

(4)、抗生素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严格掌握适应症

②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

③病毒性疾病不宜采用抗生素

④使用前做药敏试验

⑤新生儿、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毒性大的抗生素

⑥严加控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⑦应尽量避免在皮肤、黏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易导致过敏反应

教师提出问题:

(5)、怎样使用抗生素才能既治病,又尽量避免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避免破坏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呢?

学生根据课前阅读教材,回答。

首先,生病时应经专业医生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控制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清洁用品。同时,瓜果蔬菜食用前应充分洗涤,以除去残留的耐药性细菌和抗生素。

第三,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应尽量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并加强农畜产品中抗生素含量的检测。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给学生留一些问题。

1.回忆你和家人是否有过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做法。

2.向你的家人和朋友介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3.社会中还有哪些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你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第1章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一、抗生素的史话

二、抗生素的分类

三、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

(五)课堂练习

1. 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细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它的使用帮助人类战胜了多种疾病。关于抗生素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周围有人感冒发烧时,可以吃些抗生素以防被传染

B.上呼吸道感染、咽痛等病毒性疾病应抗生素治疗

C.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也有副作用,没有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

D.使用某抗生素一两天后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应尽快用其他抗生素

2.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人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非编码区对于抗虫基因在棉花细胞中的表达不可缺少

B.重组DNA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

C.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至近缘作用,从而造成基因污染

D.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是通过检测棉花对抗生素抗性来确定的

3.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4.下列使用抗生素的事例有可能是你或你的家人所经历过的事情,请分析其合理性,如果不合理,你认为该怎样做。

(1)甲患了轻微的普通感冒就立即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他认为早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更早地痊愈。

(2)医生给乙开了5天的抗生素药物,乙吃了3天病情就已经好转,乙认为继续服用会伤害身体,于是就停止服用,并将这些药物保留下来以备下次患相同的疾病时再使用。

(3)丙每次上医院都要求医生开最好的抗生素药物,他认为好的抗生素药物有利于自己的病情更快地缓解。

(4)丁每次生病都是上药店购买认为适合病情的抗生素药物,而且每次都是选择广谱抗生素药物,因为他认为这有利于杀死更多的病菌。

5.有一个乳制品生产厂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发现有一批从某地收购的牛奶,几乎无法发酵。请分析其原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导入新颖,主要授课方式是教师讲解及学生讨论,调动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诸如细菌的正常结构、蛋白质的合成、内环境稳态、自然选择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及合理使用。让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讨论,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得出正确的使用方法,而不应直接灌输给学生几个条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抗生素种类较多,临床应用也极为广泛,其使用的合理性与患者的康复及医院的医疗质量密切相关。但近年来由于应用不合理或滥用抗生素现象日见突出,几乎成为全球问题,我国有关专家多次呼呈,合理应用抗生素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不断总结临床应用抗生素用药中一些基本规律,使抗生素的使用达到科学合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抗生素在救死扶伤的重要作用,本文就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必须掌握的几个基本原则,与医药同行进行商讨。 1正确选择原则 选择抗生素治疗的前提是必须明确病因诊断,目前用药偏滥、针对性差,主要是病因诊断做得不够造成的。正确估计致病菌,熟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基础。对一些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尽一切努力寻找病原菌,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未获得前,可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病情变化和感染来源作出临床诊断,并根据临床经验选用抗生素。致病菌确定后,应根据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抗生素。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了解该药的抗菌作用、药代谢动力学及副作用,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有条件

的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可测定血药杀菌浓度及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总之,只有全面了解和分析机体的各种状态,从中找出抗生素应用中的一些基本规律,才能做到正确选药、合理应用、安全有效的原则。 2严格掌握适应证原则 抗生素的应用必须根据临床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原则,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切忌轻率和盲目地应用。对发热病人不能见热即用抗生素,应区别病因,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对已确诊为病毒感染者,除重症乙型脑炎、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等与预防继发感染而适当用抗生素外,其他病毒感染一般不必用抗生素。 3熟悉与恰当原则 熟悉药理学及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同时要熟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注意个体差异及遗传特征差异选择用药。所谓恰当是指选择适当的剂量与给药方法。用药剂量正确与否关系甚大,用量恰当能治病,用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目的,过大则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尽早使用,剂量要恰当,避免长期使用。特别是在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下,用药要更加慎重。给药途径的不同,不仅影响药物的剂量和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最新版本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加强我院抗菌药 物合理应用的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抗菌药物是指应用于治疗和控制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 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的药物。 3、医院应建立、健全、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4、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督导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 督检查,检验科与院感染科定期汇总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向全院反馈,未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细菌流行病学依据。 5、药剂科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6、诊断为细菌感染者,应有指征应有抗菌药物。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应控制 在50%以内。对感染性疾病应尽早确定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尽可能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送检标本,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在抗菌药物治疗用药中,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7、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选择用药。 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 8、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要联合 用药。 9、严格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严格控制I类切口 手术预防用药,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10、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药物选 择、给药时间、给药方法、疗程等规定。 11、医院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 特殊使用三类进行管理。 12、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超常预警制度。每季度由药剂科整理、分析、上报抗 菌药物使用情况,对使用量突然增加的品种应调查原因,并进行合理性评价,以保证用药安全。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 精选文档,供参考!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 1 建立健全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和制度 成立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或相应管理组织,由主管业务院长任小组组长,成员包括各临床科室主任、感染控制护士、药学及微生物学专业人员等。制定符合本医院、本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协调、监控医院抗菌药物的购进及使用;负责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定期审查、总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根据临床用药情况,组织经常性、各层面人员的药理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素质。 2 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相关药理知识的培训 当今,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型抗菌药物的品种日新月异,细菌的耐药谱也不停地发生变迁,过去经验型的治疗将随着循证医学的深入被淘汰。只有抓好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观念。通过岗前培训、举办讲座、办学习班、新药介绍等形式,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教育和培训,普及合理用药观念,不断更新相关知识,提高医院抗菌药物治疗水平。各级医师应根据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经济学,以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护士应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积极主动配合医师做好各种细菌培养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强调医护人员的协作精神,强调药物使用中的合

理配伍,强化根据药敏试验用药的观念。 3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杂志,设立本院健康教育橱窗、病床边等多种方式进行宣教,特别是门诊医生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使其清楚根据个体用药的重要性,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达到合理用药的日的。 4 制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规定 要求医生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原则:根据患者生理、病理特点及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特点,综合考虑感染部位、细菌耐药情况、不良反应及价格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严格掌握局部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确保抗菌药物治疗能获得最佳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 5 严把进药关,建立完善的合理用药网络 根据检验科提供的细菌耐药情况,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要及时调整本院的抗菌药物用药目录,医院采用招标购药,保证进药质量;选择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相对价廉的药物作为常规品种,暂停或淘汰临床应用无效或已产生严重耐药性的药物。引入药物经济学概念,通过鉴别、测量和对比不同的治疗方案,优化治疗成本与效果结构,使药物达到最好效应,避免只强调用药安全有效性,而忽视支付药物费用的情况,使临床用药更趋于治疗有效、费用合理。医院可通过自己的局域网、电话、窗口其他途径,就医院所

抗生素合理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 科室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共20分) 1、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应用抗菌药物和_______________预防用药,需充 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的效果、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价格以及患者的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再决定是否应用。 2、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Ⅱ类切口)的手术时,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 至_____小时。 3、非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 通常针对_________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能盲目地选用广谱 抗菌药,或多种药物联用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4、对于MRSA感染患者,首选____________ 抗感染,次选药物为替考拉宁、夫西地酸等。 二、单项选择题:(共40分) 1、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 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2、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 A. 是否存在感染 B. 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 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 以上都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口服不吸收药物可以用于胃肠外感染的治疗 B.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根据PK/PD特点,等时分次给药 C. 所有青霉素类、头胞菌素类药物都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抗菌作用 D. 治疗哺乳期妇女感染,应考虑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4、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几小时?() A.24h B.48h C.72~96h D.96h 5、氟喹诺酮类药对厌氧菌均呈天然耐药性,但属例外的是:() A.氧氟沙星 B.左旋氧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诺氟沙星 6、男性,40岁,嗜酒,因胆囊炎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恰朋友来探望,小酌后有明显的恶心、呕吐、面 部潮红,头痛,血压降低,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药物有关:() A.四环素 B.氨苄西林 C.青霉素 D.头孢孟多 7、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有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得抗生素,采用适当得剂量与疗程,达到杀灭致病菌与(或)控制感染得目得。正确使用抗生素得原则就是: 1、用药指征明确。及早明确病原菌,然后选择合适得抗生素. 2、针对性要强,最好选用一种药物。 3、剂量要足、疗程要够。这样既保证疗效,也可防治病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 4、掌握既往用药反应。主要了解以往有无对药物得过敏史. 5、选择适宜得给药方法.一般得感染性疾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宜肌肉注射给药,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6、按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随便改药或加药。 7、有肝肾功能损坏者用药宜慎重。有肾功能损害时要慎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万古霉毒等药物.有肝功能损害时应慎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 8、有下列情况时不宜用抗生素:①病毒感染;②发热原因不明;③对休克、昏迷、心衰或外科手术前后预防感染. 联合使用抗生素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得抗生素同时使用。正确得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进康复。但如果联合不当,不仅会导致不必要得浪费,还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增加病原微生物得耐药性。

有以下情况时可联合用药:①病因未明得严重感染;②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得严重感染;③单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得混合感染;④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⑤能够减少毒性较大药物剂量得。 老年人得使用由于老年人常有以下特点:①生理功能减退,组织器官功能降低易患感染;②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 ③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防御致病菌得侵入易发生感染.而且,老年人在生理上得特点为:①胃黏膜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会影响口服药物得吸收; ②活动减少,局部血流量减少会影响注射药物得吸收;全身肌细胞内含水量与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相对增多,使药物分布发生变化; ③肝组织缩小,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了药物在肝脏得代谢;④肾脏得滤过率降低,加之肾动脉硬化,药物得排泄功能减退. 所以,老年人使用抗生素要坚持以下原则:①诊断一经确定,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②选择毒性低且有效得抗生素;③尽量实行剂量个体化;④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选择老人易接受得剂型与简化得用药方案;⑤用药中,应注意提高老年人得免疫能力,特别注意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 婴幼儿得使用由于婴幼儿体内酶系统尚未成熟,生理代谢过程随着成长得变化而变化,对抗生素得作用(如药物得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起着重要得影响。 因此,用药量需按年龄(月龄、周龄,甚至日龄)得不同来调整剂量与用药间隔时间,同时强调个体化用药,并谨慎计算与认真核对药物剂量.

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1、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根据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2、严格掌握与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性的变化,密切观察菌群失调的先兆。 3、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和对其的依赖性。 4、已确定为病毒性或疑为病毒性疾病的不使用抗生素。 5、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典型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出。对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再抽血送培养后,可试选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再按药敏指导用药。 6、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尤其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宜使用。必要时,可用新青霉素、肝菌肽、磺胺嘧啶银等。 7、联合使用抗菌素,必须有严格的指征。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并达到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木的。不可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特别是起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的。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指征是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及需长期用药防治细菌产生耐药的情况。一般以二联为宜,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甙类以联合应用。 8、选用抗生素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8.1、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8.2、尽量能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引起宿主自身药群失调,而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8.3、对于感染特别严重者,可选按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8.4、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应谨慎选用抗生素及酌情调整给药方案。 9、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给药。静脉滴注时,抗生素之

合理使用抗生素试题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效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E以上都是 2、抗菌药物疗程,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A 24-48小时 B 48-72小时 C 72-96小时 D 5-7天 3、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 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4、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A普通感冒B水痘C休克D昏迷E以上都是 5、患者服用()药期间大、小便、唾液、痰及泪液等可呈红色 A 去甲万古霉素 B 吡嗪酰胺(卫非特)C利福平D伊曲康唑 6、小儿应用抗菌药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氨基甙类抗生素小儿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B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使用 C 四环素类抗生素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D 喹诺酮类抗菌药避免应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7、妊娠期感染,避免使用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万古霉素 D 磷霉素 8、下列关于青霉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全身大剂量使用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B 青霉素禁用于鞘内注射 C 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注 D 青霉素在酸性溶液中易失活 9、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抗生素,可用于下列哪种感染() A肺炎链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C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 D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10、肠球菌感染首选用药() A 罗红霉素 B 环丙沙星 C 庆大霉素 D 呋喃唑酮 1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类药物适用于轻至重度感染,但不可作为预防用药 B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抗菌作用差 C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适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D肾功能不全者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用药 1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不适于治疗下列哪项感染()

(完整版)合理应用抗生素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抗菌药物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抗菌药物是指具有___________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___________、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__________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的原则。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包括、、三个因素。 3.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______________应用抗菌药物和_______________预防用药。 4.不合理处方包括处方、用药处方及处方。 5.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接受清洁手术者(Ⅰ类切口),术前___ ___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____ __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__ ___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6.对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不同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骨干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可使用;责任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使用。紧急情况下,医师可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限于天。 7.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该类手术切口属于__ 类切口。 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种,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 二、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2、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 ) 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3、下列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4、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 ) A. 是否存在感染 B. 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 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 以上都对 5、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摘要】宾川县是全国首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县之一。作者在对我县县、乡、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管时,发现定点医疗机构存在严重不恰当联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随之而出现菌群失调、耐药性等给临床上治疗感染性疾病带来困难。同时,既损坏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出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采用现场抽查处方,针对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做了初步探讨,并就此提出了建议,为下一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抗生素;合理使用 抗生素已成为人们治疗细菌感染不可缺少的药物。随着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抗生素的品种日益增多,同时抗菌谱愈来愈广,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我县县、乡、村定点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对抗生素使用的指征不明确,存在不合理、不恰当的多种抗生素联用的现象。这既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同时也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许多新的棘手的问题,致使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及耐药性等成为临床上不可忽视的问题,严重危害了参合患者的健康。现简要分析如下。 1 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县、乡、村(特别是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部分临床医

生在抗生素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无适症或适应证不明确各种抗生素都有明确的适应症,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因而对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和一般病毒性感冒不应使用抗生素。 1.2 不熟悉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对抗生素使用的剂量、溶媒、给药间隔和给药途径等不了解,使药物不能发挥最佳治疗效果。例如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剂,体内作用时间短,且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易降解,应该用0.9%的生理盐水溶媒,每4~6 h静脉滴注1次,而不应用10%的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1次/d,静脉滴注。 1.3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临床常见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如螺旋霉素、红霉素的联合应用,青霉素与庆大霉素混合同一输液瓶静脉滴注等,此类联合用药,轻则降低疗效,造成经济浪费,重则引发药源性疾病。另如阿米卡星与小若霉素的联合应用,不当不增加疗效,反而增加毒副作用。 1.4 试探性用药没有药敏试验报告或血象检查报告,医生仅根据不成熟的经验,而进行的撒网式用药,这种情形增加了用药种类和用药量,但却缺乏针对性,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1.5 经济因素的影响少数医生或患者偏信推销商及广告的夸大宣传,甚至某些医生在回扣提成的诱惑下,忽视了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忽视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或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患者开大方造成药物的浪费。某些医疗单位人为地规定一线药或二线药,不论何种感染先用便宜的常用药,或者患者片面认为价格昂贵的新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制度

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制度 抗菌药物如不合理使用,不但促进耐药菌株的出现,而且也正是促使内源性感染发生的机理;人体正常存在的微生物群与宿主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机体抗细菌定植能力下降,使原不致病或在特定条件下才致病的机会病原体占优势,易位产生多部位的医院内感染。为避免抗菌物的不合理使用,特制定本控制制度。 第一条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宿主与正常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 人体携带1.27kg正常微生物群,分布在眼、鼻、口腔、体表皮肤、阴道、消化道中,其中消化道内存在的微生物群最多,达1kg。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的有核细胞数为1014,而人体自身有核细胞数仅为它的1/10,这些正常存在于人体的微生物群在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与人体形成了唇齿相依的生态平衡,参与人体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参与人体的生理代谢(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质、胆固醇代谢等)、营养、吸收,并有抗肿瘤、生物拮抗等重要作用。当各种原发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又接受侵入性操作、放疗、化疗、免疫抑制治疗及大量使用抗生素时,势必会导致正常微生态平衡失调,成为内源性感染的发病的重要原因。 2.大量抗生素使用会导致 (1)直接抑制固籍厌氧菌群,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肠道抗细菌定植力降低;

(2)杀灭敏感菌株,大量释放细菌内毒素,促使内源性感染产生; (3)不敏感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分泌毒素; (4)质粒介导产生大批多重耐药菌株; (5)产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6)L型菌的出现,细胞壁缺失的多重耐药菌株,不作L型高渗培养难以发现,极易漏诊,影响预后。抗生素中,以氨苄青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头孢三嗪、头孢哌酮、红霉素等对肠道微生态破坏尤甚,使原存在于肠道内的正常的固籍厌氧菌与外籍菌(如类杆菌、消化球菌、梭菌、肠杆菌科、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等)在定量、定位的生态方面改变而出现内源性感染。这些在特定条件下致病的病原菌,往往是经质粒介导的或染色体介导产生的多重耐药的菌株,并在耐药性、侵袭力、毒力等方面均较原来菌株更胜一筹,这将对感染的控制、管理增加无形的压力。 第二条管理对策 1.控制使用率 (1)对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开展调查分析,剔除漫无目标、无适应证用药、将抗菌药物作为退热剂使用等明显滥用情况,确立本院现阶段的相对较为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率,开展目标管理。 (2)由院学术委员会、抗生素“院感”管理专职人员共同讨论,针对本院“院感”菌株及药敏谱情况,制订全院抗生素使用规范,临床各科参照执行。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有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生素,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达到杀灭致病菌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 1.用药指征明确。及早明确病原菌,然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针对性要强,最好选用一种药物。 3.剂量要足、疗程要够。这样既保证疗效,也可防治病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 4.掌握既往用药反应。主要了解以往有无对药物的过敏史。 5.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宜肌肉注射给药,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6.按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随便改药或加药。 7.有肝肾功能损坏者用药宜慎重。有肾功能损害时要慎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万古霉毒等药物。有肝功能损害时应慎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 8.有下列情况时不宜用抗生素:①病毒感染;②发热原因不明;③对休克、昏迷、心衰或外科手术前后预防感染。 联合使用抗生素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同时使用。正确的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进康复。但如果联合不当,不仅会导致不必要的浪费,还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增加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有以下情况时可联合用药:①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③单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④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⑤能够减少毒性较大药物剂量的。 老年人的使用由于老年人常有以下特点:①生理功能减退,组织器官功能降低易患感染;②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 ③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防御致病菌的侵入易发生感染。而且,老年人在生理上的特点为:①胃黏膜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会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 ②活动减少,局部血流量减少会影响注射药物的吸收;全身肌细胞内含水量和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相对增多,使药物分布发生变化; ③肝组织缩小,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了药物在肝脏的代谢;④肾脏的滤过率降低,加之肾动脉硬化,药物的排泄功能减退。 所以,老年人使用抗生素要坚持以下原则:①诊断一经确定,应及时使用抗生素;②选择毒性低且有效的抗生素;③尽量实行剂量个体化;④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选择老人易接受的剂型和简化的用药方案;⑤用药中,应注意提高老年人的免疫能力,特别注意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 婴幼儿的使用由于婴幼儿体内酶系统尚未成熟,生理代谢过程随着成长的变化而变化,对抗生素的作用(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起着重要的影响。

2021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欧阳光明(2021.03.07) 为促进医院抗菌药物规范、合理使用,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依据《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本院医务人员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患者,达到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医院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负责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相关工作。各临床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奖,并根据本科室本专业的特点制订年度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 三、医院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作为医疗质量管理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临床诊疗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完善工作制度和监管机制,每月分析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对科室和个人存在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结果与绩效考评挂钩。 四、根据本院用药情况,制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和药品分级目录。医生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及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一定要按规定履行程序,专家会诊意见必须在病历中记录。对不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科室和个人按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五、检验科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工作,并及时将结果通报临床。感染控制科定期对细菌耐药趋势进行分析,公布感染监测报告,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各临床科室要提高用药前微生物的送检率,接受限制使用级的必须≥50%;特殊使用级的必须≥80%,不达标者按规定处罚。 六、药剂科要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为临床药师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临床药师要对所下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各位医生、护士长: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受医务科委托,跟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一下有关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问题。 一、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抗生素是临床上用于控制感染所不可缺少的药物,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大类药物。临床各科均有感染疾患,因此,抗生素是各科共同需要的药物,只是使用量多少的区别。在今以前,由于国家对抗生素的应用无明确的政策规定,患者可以从各种渠道得到抗生素。另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厂家和药商,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刺激医生们想方设法使用个别抗生素,这种不加控制广泛使用抗生素的后果之一,必然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耐药性的转移、播散问题的加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差,甚至无效,个别感染性疾病可能无药可医。 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方法: 抗生素合理使用,就是应在全面了解患者、致病原与抗生素三者的基本情况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安全有效地运用抗生素,使病人在冒最小的风险下,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在使用抗生素前,首先医生要弄清是不是有感染,是不是细菌感染。根据我的临床经验,下列情况可以使用抗生素。 1、有头痛、发烧、喷射性呕吐,考虑有颅内感染者; 2、有发烧、咽痛、双侧扁桃体肿大者;

3、有发烧、咳嗽、咳痰、胸痛或气紧者; 4、有发烧、腹痛、呕吐、腹泻者; 5、有畏寒、发热、腰痛或尿频、尿急、尿痛者; 6、有严重的外伤,开放性损伤者。 二、合理选用抗生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可能致病菌并根据其敏感度选药。对致病原的种、属及其对抗生素敏感度应有一定估计,特别是目前临床微生物诊断和细菌敏感试验结果存在较多问题的情况下,主管医生对各种致病菌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及其耐药性发展情况应有所了解,在未能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时也能做出基本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2、分析感染疾患的发展规律及其基础病的关系。各种感染疾患均有其本身的发展规律。分析当时感染是处于原有的治疗无效、感染正在急剧恶化,还是有效而未能控制,病情有所加剧。这些对于是否改变治疗方向甚为重要,如前一种情况应及时换药,而后一种情况则应保留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改换其中个别药物以加强治疗。有无合并症、基础病的情况如何,对于选择抗生素与拟定治疗方案也有很大关系。对感染疾病的正确诊断是合理选择抗生素的基础。 3、熟悉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药理作用特点。要合理选择抗生素必须熟悉被选择对象,对抗生素应了解其分类、各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抗菌谱、作用机制、给药途径与方法等。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 一、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专家管理小组负责全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组织管理工作,各临床科室由科室院感管理小组负责。 二、根据本院细菌学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对某些抗生素实行限制性应用,定期对抗生素合理使用进行调查和分析。 三、对医务人员经常进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教育,掌握抗生素的作用和国内外的动态。 四、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使用抗生素。 五、疑为细菌感染的病人,争取早分离到病原菌,并常规做药敏试验,作为选择敏感抗生素的依据。 六、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变化,密切注意菌群失调的先兆。 七、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禁止无针对性应用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无感染根据的昏迷、脑血管意外、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化疗、放疗)、糖尿病以及接受导尿病例,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无菌手术病人采取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原则。 八、联合使用抗生素应有严格的指针。一般适用于单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需长期用药而细菌又容易产生耐药的病例,以两联为宜,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疗效,减少药量、减少毒性、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等目的。严格禁止无根据的随意联合用药。 九、药剂科每半年将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资料汇总,统计各种抗生素的消耗量和使用种类,并结合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展,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信息资料。 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半年公布一次全院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的统计资料。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每季医疗质量检查挂钩,对不符合卫生部、卫生厅管理规范要求的扣除相应的质量管理分。 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抗生素(Antibiotics)及分类 抗菌药物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它在防治微生物感染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感染性疾病的现代化治疗起始于1936年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而抗菌药物治疗的黄金时代是从1941年生产青霉素G开始,并从20世纪40年代开创了抗菌药物的新里程碑,随后即迅猛发展,不断出现各类新型的抗菌药物。 众多的抗菌药物为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挽救了无数生命。近几十年来,抗菌药物的发展集中在:(1)改善药物的抗菌谱,拓宽或使之选择性更高;(2)增强药物的抗菌作用;(3)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利于临床应用;(4)降低对人体的副作用或毒性;(5)减少或改变病原体的抗药性。其中最后一个问题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如果不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会产生更多的抗药性病原体,使我们的治疗用药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小。如果一旦产生了抗药性的菌株,对感染的治疗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所以,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是当前抗感染治疗中急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从病人所感染的疾病的微生物种类、病人的机体状态以及药物的抗菌谱、选择性、抗菌作用和对机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虑后,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和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如果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而不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除了会发生类似

关于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概念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逐年上升势头。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没有一个固定方案可在不同情况下套用。笔者认为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抗生素的临床选择 1、首先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否则就无的放矢,既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2、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据有关的资料报告,其药敏试验情况如下: 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青霉素、氨曲南和羧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9.3%、86.7%和76.2%;对氧氟沙星、泰能、舒普森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其次是头孢哌酮和丁胺卡那,敏感率均为96.8%。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交沙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7.5%,86.7%,86.7%,84.7%;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丁胺卡那的敏感率为81.8%。 铜绿假单胞菌对西力欣、先锋霉素Ⅴ号耐药率均为100%,其次对氯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2%、87.5%;对环丙沙星、舒普森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复达欣的敏感率,分别为93.5%、88.9%、83.9%。 以上调查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重症深部感染选择抗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均较高的抗生素。对于早期金葡球菌败血症,头孢唑啉血浓度与组织浓度均比头孢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较长,因此感染部位可达到较高浓度,所以深部感染时应选用头孢唑啉。 4、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选择抗生素。 (1)吸收过程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氯洁霉素、氯林可霉素、头孢唑啉、头孢立新、阿莫西林、利福平等;青霉素类易被胃酸破坏;氨基甙类、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万古霉素,口服吸收甚少。近年一些新的长效口服抗生素如新型头孢霉素、新大环内酯类;还有第4代喹诺酮类:妥舒沙星、斯帕沙星、左氟沙星等抗菌谱广、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的品种上市。 (2)分布不同的抗菌药物其分布特点亦不同,氯洁霉素、洁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类中的某些品种在骨组织中可达较高浓度。在治疗骨感染时可选用上述骨浓度高的抗菌药物。有些药物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好,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药物浓度可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汇编)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为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保证安全、有效、经济临床用药,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订本制度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 第一章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第一条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缺乏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依据的病例,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 第二条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正确采集有关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未获结果前或严重感染,病情急迫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并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第三条对轻症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用常用抗菌药物。对医院获得性感染、重症感染、难治性感染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病原菌及

其耐药状况,选用抗菌活性及针对性强、安全性好的抗菌药,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 第四条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患者的疾病状况:感染严重程度、机体病理生理、免疫功能状态等。 (二)抗菌药物的特性:包括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抗菌谱、抗菌活性和后效应等)、药代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半衰期、血药浓度和细胞内浓度等)以及不良反应等。 (三)给药途径:轻中度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重症感染或因病情需要者可采用注射给药。 (四)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优先选用价格低廉、抗菌作用独特、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并尽可能的选用医保、农保报销范围内的药物。 第五条抗菌药物的调整: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疗效或病原菌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所用抗菌药物。 第六条疗程:一般感染在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2~3天,特殊感染或特殊药物按特定疗程执行。 第七条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皮肤和粘膜局部用药,以

抗生素使用规范

抗生素使用规范 为有效地控制感染而不引起体内菌群失调,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防止毒副作用发生和耐药的出现,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在严格的科学依据下,应用适宜的药物,适宜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控制感染或疾病的目的,使用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各种副作用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规范,以加强抗生素之合理使用。 一、单纯病毒感染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使用抗生素。 二、对发热患者应尽可能确诊后根据病情或细菌学方面的监测结果选用抗生素。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可任意使用抗生素。 三、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感染使用抗生素,因局部使用较多发生过敏及导致耐药菌株的早发,特别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甙类等。 四、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必须有严格、明确的依据,应能达到协同的治疗效果,或以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耐药菌的产生为目的。如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或诊断明了的严重感染(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脑),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等。除特殊需要外,应以二联为宜。不得堆积用药。 五、对一般感染,在抗生素使用后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 72-96小时,应考虑停药,特殊病种在明确诊断下可适当延长。 六、抗生素的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 七、抗生素的使用应同药敏试验密切配合,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使抗生素准确有效地发挥疗效。

八、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保险性”预防用药。 九、为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另外,青霉素类、头孢类应严格按药品规定要求做皮内过敏试验,皮试阳性者禁止使用。 十、对老年人、孕妇、新生儿及肝肾疾患者有其它特殊病种者应特别注意到其生理、病理特性及个体差异,准确选药,适当调整剂量。十一、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应有专人进行疗效、数量及副作用、耐药性的统计,用以指导和制定合理应用的有关规定。对初诊者需认真询问过敏史,对过敏阳性者,病历须作醒目记载。

2018年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知识培训

2015年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培训 培训材料 主讲人: 培训对象: 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材料 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适应症,绝不能滥用抗生素。 抗菌素只适用于“两菌四体”,即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及非细菌性发热应视为抗生素使用的禁忌症。上呼吸道感染及咽痛、咽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一般无需抗生素。如能核定细菌,最好做药物过敏试验,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但如果受条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然而可靠性较差。而目前各级医疗单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不要将抗生素作为退热“万能药”,只要一见到感冒发热的患者就使用抗生素。 二、严格控制新品种和昂贵抗生素的使用。 滥用昂贵新品种抗生素,会加速耐药菌的产生,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临床治疗疾病产生不良的后果。在临床工作中本

来一线抗生素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使用二线、三线抗生素,更不能因患者及家属的要求而不坚持用药原则,迁就患者,只有根据临床上的实际需要,其他抗生素又无法控制感染时,才能考虑用新品种或昂贵抗生素。 三、应用抗生素不应该盲目下药和更换,遇到病情应尽力找出病原微生物,针对性用药。 疑为细菌感染的,除非病情危急,不轻易立即使用抗菌药物。例如:G+球菌的肺炎球菌,可选用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如使用某种抗生素疗效不好,要全面分析考虑是否药物剂量不足,用药时间短,给药途径不当,全身免疫功能等因素,如与此有关只要对这些因素加以调整,对症选择,疗效就会提高,避免造成药物浪费。 四、预防性用药必须严格控制。 在一般情况下不要随意把抗生素作为预防感冒用药,对那些不明原因的发热,无明显细菌感染指征的,不要使用抗生素。不论病情需要与否都使用抗生素来提高保险系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五、合理停用或换用抗生素。 在临床上停用抗生素的指针是体温正常,血象正常,临床症状消退72~96h(3-4天)等。重症感染可以适当延长,若抗生素疗效不满意时,急性感染可以于48~72h(2-3天)后考虑更换抗生素。 六、注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 联合用药要有可靠的依据。定的指征是:病情特别严重,如败血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为有效控制感染,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同时减轻患者的负担。根据《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试行)》并结合我院特点,制订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措施。 一、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管理 1、每三个月一次统计分析全院金额排名前五位的抗菌药物及科室分布、用量,随时掌握任何异常使用情况; 2、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微生物科(室) 每三个月一次公布全院及某些重点科室(如ICU、血液科、呼吸科等)前五位的病原微生物排名及耐药情况,帮助临床选择经验用药方案; 3、门诊处方抗感染药以单用为主,原则上不超过三天量,最多不超过7日(抗结核药物除外)。严格控制多药联用。 5、对使用、更改、停用抗感染药物均要求在病历上有详细的分析记录。 6、提倡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力求做到有样必采。 二、抗感染药物的分线标准及管理措施 (一) 抗感染药物分线标准 1、第一线药物:抗菌谱相对较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货源充足的抗菌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 2、第二线药物:抗菌谱较广、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贵的药物,例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应控制使用。 3、第三线药物: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例如万古霉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两性霉素B、恶唑烷酮类等,应严格控制使用。 (二) 抗感染药物分线使用管理措施

1、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二线药物治疗时,有药敏结果证实;或应由高级职称医师签名,无高级职称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 2、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三线药物治疗时,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科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 3、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一线以上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进行调整。(1)感染病情严重者如:①败血症、脓毒血症(Sepsis)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⑤严重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⑥重度烧伤、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⑦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包括: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②接受抗肿瘤化学疗法;③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④血WBC<1X10’/L或中性粒细胞<0.5X10’/L;⑤脾切除后不明原因的发热者;⑥艾滋病;⑦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⑧老年患者。 4、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三种以上抗感染药物联合治疗时,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科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 三、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内科系统非手术预防用药和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需充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的效果、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价格以及患者的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再决定是否应用。要规范用药品种与给药方案,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或某些新品种以及耐药后果严重的药物作为预防用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