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分析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分析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分析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分析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导语:

学前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学前教育理论中重要的问题。其本质特征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方面是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是学前教育与儿童大发展的关系。研究和认识这两方面的本质特征,才能使我们认识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才能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有正确的方向,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研究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首先要了解学前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现以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为线索,对学前社会教育的发展描绘一个简单的历史轮廓。

一、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

学前社会教育产生十八世纪后,在很长历史时期中,学前儿童是完全由家庭抚育、培养。人类社会经历漫长的岁月,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我们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原始教育

原始教育指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使用石器工具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原始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独立性。

2.贫乏性。

3.无阶级性。

(二)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是指存在于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古代教育的特征有这样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的产生,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者

2.有相对稳定、丰富的教育内容

我国在奴隶社会,教育的内容有礼、乐、射、御、书、数等方面;而在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和“五经”及相关的伦理知识。从总体上来看,封建社会的教育在内容上比奴隶社会更加丰富一些。

3.教育同生产劳动严重脱离

4.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三)现代教育

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现代学校最早出现在18世纪,是应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产生的。从类型上说,现代学校既包括一些专门传递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现代工业训练劳

动力的实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也包括现代大学;与古代教育的学校相比,现代学校在体系上更完备、类型上更多样、层次上更清晰、性质上也更世俗化。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现代学校普遍实行了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3.超前性

4.普及性和多样性

5.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世界学前教育的先驱。他在1837年在勃兰根堡创设幼儿园收一到七岁儿童的教育机构。首次命名为“幼儿园”。他根据自己对幼儿本质的理解,为幼儿开发了一系列玩具----恩物;他还搜集民间儿童歌曲、游戏,选定各种作业,作为儿童的课程和教材。

1.教育思想福禄培尔对教育目的、教育本质、教育任务、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观点构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的主体。

2.课程内容为了实现上述教育目的和任务,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

(1)宗教教育。

(2)体育卫生。

(3)游戏活动。

(4)恩物。

(5)语言。

(6)手工。

(7)绘画和颜色辨别。

(8)唱歌和诵诗。

(9)自然科学常识。

3.教育方法福禄培尔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三点。

(1)让儿童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发展。

(2)让儿童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3)充分利用恩物,让儿童在操作恩物中获得发展。

由上可见,福禄培尔幼儿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已经比较完备,在一个世纪之前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显然,在幼儿教育方面,福禄培尔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以前的所有教育家。他所提出的课程思想,即使今天看来,也仍然具有价值。

二、我国学前社会教育的早期发展

(一)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早期发展

1903年湖北武昌首先创办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婴幼儿的教养几乎全部在家庭中进行,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拥有无可争辩的价值。

中国近代儿童公育思想的代表是康有为、蔡元培、恽代英和五四时期的一

小结:幼教课程改革,还应顾及师资水平和小学课程状况。综合、活动课程的师资要求明显高于分科课程,这在我国广大基层尤其是农村幼儿园,尚不具备真正实施的条件。而为了跟仍以分科课程为主的小学教育相衔接,小中班可以综合、活动课程为主,大班则宜逐渐增加分科课程的比例。

作业:

社会实践:调查一个地区学前教育现状,分析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一节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

1.原始教育: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

2.古代教育:学校教育的产生、丰富的教育内容

教育同劳动脱离、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现代教育:超前性、学校出现、教育同劳动结合、普及性和多样性

二、我国学前社会教育的早期发展

三、我国学前社会教育的现状

1.性质方面

2.社区化的趋势

3.机构立法方面

4. 教育改革经历着曲折道路

5.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趋势

第二节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导语:

学前教育与社会诸因素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为了便于说明,分别从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学前教育与政治制度、社区与家庭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社会政治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1、政治制度对教育性质、目的的制约

2、政治制度影响部分课程和教育内容

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制度对受教育权的影响

5、政治制度决定国家的教育制度

(二)学校教育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

1、教育为政治培养人才,维系和巩固原有的政治制度

1)培养、选拔政治和管理人才,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2)通过政治思想的传播和灌输,促进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3、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功能

二、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制约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结构和培养规格

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选择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教育形式和手段的更新

(二)学校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

1、教育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学前教育与文化关系

(一)文化及其构成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①价值观;②规范准则;③意义和符号;④物质文化。

狭义文化主要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它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社会客观精神文化。它是人类主观精神的外化、客观化。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文学艺术作品、技术知识、乡规民约、宗教教义、法律条文等等。

第二层面是社会主观精神文化。它是一定文化共同体中的人类在其长期的社会活动中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宗教情绪等等。教育学里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狭义文化。

(二)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

1)文化传统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

2)文化的发展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

3)文化内容结构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2、文化观念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

3、文化模式制约教育模式

(三)学校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

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生产、创新文化的功能

小结:文化生产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活动。教师通过教学,并结合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创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和新的作品。他们不仅生产一般精神产品,更重要的是生产有文化的人去更新文化。教育不仅要再生产已有的文化,而且要创造人类没有的文化特质,即生产新的文化。

板书设计:

第二节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与政治的关系三、与文化关系

1.社会政治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1.文化及其构成

2.学校教育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 2.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二、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3.学校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

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学校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