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最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最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最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学极其重要的分支领域。研究教学设计,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教学设计的最新观点与化学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具有化学个性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用模式,对于当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较高的价值。

一、教学内容的“二次规划”

化学教材是课程设计的产品,要受到政治背景、文化积淀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影响,是在统筹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科教学内容作出的固定的规划,并非化学学科根据化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需要随心所欲安排的理想模型。如果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建立在现代教学设计新理念的基础上,只在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内打转,会导致与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相违背的教学行为。为了能合科学性、合规律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必须寻找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现实的结合点,从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规划”,即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内容详略的框定和内容结构的重新组织。

1.内容详略的框定

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当然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近几年高考命题提出的“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造成教学内容无限度扩散,有些课堂教学变得没有“规矩”,为此,有必要强调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要求。高中化学教材(试验修订版)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中的离子反应一节,涉及到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如果仅仅追求知识的整体性,会将内容搞得很复杂,这显然不符合第一章作为化学初步知识介绍的教学要求,这块内容的处理应偏重简略而不能过分精细化。另外一些内容又要适当加以拓展,例如第三章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这段话应加以拓展,分析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分子数的比例关系。

2.内容结构的分析

学科教材是人类科学文化进步的结晶,具有系统化、结构化的严密的逻辑体系。但教材的内容不能仅仅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呈现,还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相一致时,教材内容的组织是比较容易的,这些内容在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中都能找到,例如有机化学中烃的知识内容。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不相一致时,在内容安排时不能完全按照逻辑结构而应寻找逻辑结构与心理发展顺序的结合点,甚至有时会在逻辑结构方面作一些让步,高中新教材删去了硫化氢一节内容,

主要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

从逻辑结构来看,知识组块和排列顺序是两个主要方面。化学知识体系通常可以按照“点—线—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点”和“线”构成了知识组块,“网”显示了知识组块的排列顺序。“点”主要指化学概念,“线”主要指化学命题或化学事实,由知识网络形成了化学概念、命题和事实相互关系的图式,这就是化学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的内涵。从逻辑结构考虑,可以采用归纳模式和演绎模式设计教学流程。归纳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先呈现化学事实,分析化学事实并提取某些结论,从个别结论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例如,从卤化物与卤素单质反应现象,得出活泼性Cl2>Br2>I2 ,再抽象出卤素性质的递变顺序,然后得出元素周期律中的有关规则。演绎模式的一般流程是,先呈现概括性的规则、概念或理论,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验证、分析并理解规则、概念或理论包含的内容,最后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例如,先呈现物质的量概念,分析概念的内涵,理解概念包含的各部分内容,通过练习深化对

有关内容的理解,最后达到对整个概念的全面把握。

从认知结构来看,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和复杂性是两个重要参数。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参数是指新内容中能与学生长时记忆中已有知识点联系起来的知识点的数量;教材内容的复杂性参数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新知识对旧知识的比率,另一方面是指新知识进入学生的认知图式所需从事的认知加工的总数。可见

认知结构分析的关键要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从中确定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对认知结构的分析是确定教学中采用“同化”还是采用“顺应”的策略的依据,即接受新内容仅仅是量的扩张而认知结构图式不变,还是认知结构图式的调整。例如,学习浓硫酸的性质,就要调整原有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式;学习硝酸性质时,是在有关浓硫酸知识结构基础上的知识量的扩张,原有的认知结构图式基本没有变化。

二、教学序列的设计

从教学起点到教学目标,可以有多种途径,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呈现有多种序列的可能,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序列是追求有效教学途径的关键。教学序列的呈现通常采取构建推理链的方式,通过推理链能将学生原有知识与现实目标联系起来,寻找推理链是解决怎样教的突破口,例如,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形成如下的推理链:测定分子式→确定两种可能的结构→通过实验确定正确的结构→分析基团→推测性质→验证性质。形成支架式序列是常用的设计策略,包括“自上至下”和“自下至上”的序列。

1.“自下至上”的序列

传统教学设计理论认为知识是有层次结构的,教学要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步上升,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对教学任务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教学起点,然后采用“逐步生长”的策略,逐渐扩展知识范围。化学知识可以分成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相应地教学起点可以是初步的事实、引导性的概念、基本的技能或基础性的理论。

事实性知识通常出现在学习化学系统知识的前期,先从感性知识着手,让学生充分感受现象的真实性,体味现象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从简单现象拓展到复杂现象,从了解化学事实的某个方面发展到对整个化学事实的全面理解,例如,从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到氯水使氢氧化钠酚酞溶液褪色,到次氯酸钠溶液的漂白性,呈现了以化学事实性知识拓展为主线的序列。概念性知识教学序列的安排,通常以引导性概念为起点,即新概念正式呈现之前,提供一些引导性材料,逐步扩大材料的范围,引导学生从中提炼、概括出实质性的内容,从而为新概念的构建奠定基础。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如何作的问题,侧重于技能的培养,通常采用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序展开训练,例如,有关物质的量计算,应先从简单的换算开始,从稳定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再逐渐变换情境,将应用的范围扩大。理论性知识的教学,可以从涉及理论的某方面知识着手,扩展概念、提升规则,逐步形成更加综合的知识体系,并建立新的理论。

2.“自上至下”的序列

除了“自下至上”的教学序列,有时还要设计“自上至下”的教学序列,即首先呈现整体性任务、显示知识的概要,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从概要中找出细化的教学起点,展开内容,再从展开的内容中找到二级细化的教学起点,依次呈现一系列细化序列,细化的复杂程度和精细程度随着教学进程而逐渐加深。

设计“自上至下”的序列有二个前提,一是确定知识概要,二是寻找可以细化的知识点。确定知识概要,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是属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过程性知识还是理论性知识,然后确定内容的主要轮廓,例如概念性知识,概念的定义、肯定实例与否定实例;过程性知识,过程的基本功能、实施步骤;理论性知识,最基本的原理、主要观点。概要中需要细化的知识点,有些是明显的,有些隐含在粗略的内容中,细化是逐步的、系列化的,每一级细化的结果又是下一级细化的概要。例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属于过程性知识,先介绍制备的主要流程、操作过程,并进行制备实验;然后从制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中寻找可以细化的内容,例制取装置可以从反应原理、原料特点、条件控制等方面进行细化,反应原理又可以从氧化还原角度再进行细化,其它知识点也能找到逐级细化的推理链。

除了从内容角度考虑教学序列外,也可以从问题角度来安排概要和逐级细化的序列。在新知识体系中找到问题的中心,发散出问题的各个方面;呈现出问题的全貌,然后边解决问题边细化内容,最后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理解和有关问题的彻底解决。例如,“氨”一节内容,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氨的分子式NH3,你能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讨论,并及时启发引导学生,从所学过的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电离理论、氧化还原等角度切入,可以归纳总结成下列图示:(图略)在上述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发散探讨的基础上,可以综合得到一系列新知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整个教学过程以“自上至下”形式展开。

三、教学设计的动态效应

教学设计过程有四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学习者、目标、方法和评价。无论以何种理念设计教学方案,都应把学生的活动列入计划,教学方案中的内容显示的应是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过程。因此,应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对话情境,尽可能显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利用丰富

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通过意义建构模式进行学习。

1.双自主模式

教学活动既不只是教师的演讲、也不只是学生独立的、自由的研究,目前我国的学科教学适宜采用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双自主模式,即要把“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教学方案中必须包含学生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操作活动和交往活动。思维活动源于问题,应设计能诱发学生思考、便于师生展开对话的发散式问题;化学学科中的操作活动主要有观察、实验、实习等,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富有创意的实验设计;交往活动是体现课堂教学“教学本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提问、讨论和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让学生在交往中改变行为、感悟知识。

2.重视过程

智力的基础是智力技能,智力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通过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一系列过程中完成的。只从知识传授角度设计教学,会导致简单化的教学行为,即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知识,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通过模仿进行知识应用的练习。这样的教学由于忽视过程导致智力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因此,教学设计应从智力技能的角度分解教学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智力,例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先提供1摩不同的固体、液体的体积是不同的事实(辨别),通过计算得出1摩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约是22.4升(具体概念),再得出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定义概念),介绍气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规则),然后讨论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质量的换算(高级规则),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过程使知

识的传授与智力技能的培养同步到位。

3.教学情境的设计

学生的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了持久的变化,学习才得以发生。因此,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学设计必须对教学情境的安排作出规划,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力求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内容的整合是产生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于抽象的、微观的化学结构知识。

以上从不同维度对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讨论,旨在说明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如何讲授知识的设计,考虑的层面应是多角度的、交错的。当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的差别,教学设计维度各有侧重。如何实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效果,尚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深入的探索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学极其重要的分支领域。研究教学设计,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教学设计的最新观点与化学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具有化学个性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用模式,对于当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较高的价值。

一、教学内容的“二次规划”

化学教材是课程设计的产品,要受到政治背景、文化积淀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影响,是在统筹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科教学内容作出的固定的规划,并非化学学科根据化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需要随心所欲安排的理想模型。如果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建立在现代教学设计新理念的基础上,只在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内打转,会导致与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相违背的教学行为。为了能合科学性、合规律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必须寻找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现实的结合点,从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规划”,即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内容详略的框定和内容结构的重新组织。

1.内容详略的框定

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当然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近几年高考命题提出的“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造成教学内容无限度扩散,有些课堂教学变得没有“规矩”,为此,有必要强调教

学内容的阶段性要求。高中化学教材(试验修订版)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中的离子反应一节,涉及到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如果仅仅追求知识的整体性,会将内容搞得很复杂,这显然不符合第一章作为化学初步知识介绍的教学要求,这块内容的处理应偏重简略而不能过分精细化。另外一些内容又要适当加以拓展,例如第三章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这段话应加以拓展,分析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分子数的比例关系。

2.内容结构的分析

学科教材是人类科学文化进步的结晶,具有系统化、结构化的严密的逻辑体系。但教材的内容不能仅仅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呈现,还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相一致时,教材内容的组织是比较容易的,这些内容在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中都能找到,例如有机化学中烃的知识内容。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不相一致时,在内容安排时不能完全按照逻辑结构而应寻找逻辑结构与心理发展顺序的结合点,甚至有时会在逻辑结构方面作一些让步,高中新教材删去了硫化氢一节内容,

主要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

从逻辑结构来看,知识组块和排列顺序是两个主要方面。化学知识体系通常可以按照“点—线—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点”和“线”构成了知识组块,“网”显示了知识组块的排列顺序。“点”主要指化学概念,“线”主要指化学命题或化学事实,由知识网络形成了化学概念、命题和事实相互关系的图式,这就是化学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的内涵。从逻辑结构考虑,可以采用归纳模式和演绎模式设计教学流程。归纳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先呈现化学事实,分析化学事实并提取某些结论,从个别结论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例如,从卤化物与卤素单质反应现象,得出活泼性Cl2>Br2>I2 ,再抽象出卤素性质的递变顺序,然后得出元素周期律中的有关规则。演绎模式的一般流程是,先呈现概括性的规则、概念或理论,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验证、分析并理解规则、概念或理论包含的内容,最后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例如,先呈现物质的量概念,分析概念的内涵,理解概念包含的各部分内容,通过练习深化对

有关内容的理解,最后达到对整个概念的全面把握。

从认知结构来看,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和复杂性是两个重要参数。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参数是指新内容中能与学生长时记忆中已有知识点联系起来的知识点的数量;教材内容的复杂性参数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新知识对旧知识的比率,另一方面是指新知识进入学生的认知图式所需从事的认知加工的总数。可见认知结构分析的关键要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从中确定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对认知结构的分析是确定教学中采用“同化”还是采用“顺应”的策略的依据,即接受新内容仅仅是量的扩张而认知结构图式不变,还是认知结构图式的调整。例如,学习浓硫酸的性质,就要调整原有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式;学习硝酸性质时,是在有关浓硫酸知识结构基础上的知识量的扩张,原有的认知结构图式基本没有变化。

二、教学序列的设计

从教学起点到教学目标,可以有多种途径,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呈现有多种序列的可能,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序列是追求有效教学途径的关键。教学序列的呈现通常采取构建推理链的方式,通过推理链能将学生原有知识与现实目标联系起来,寻找推理链是解决怎样教的突破口,例如,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形成如下的推理链:测定分子式→确定两种可能的结构→通过实验确定正确的结构→分析基团→推测性质→验证性质。形成支架式序列是常用的设计策略,包括“自上至下”和“自下至上”的序列。

1.“自下至上”的序列

传统教学设计理论认为知识是有层次结构的,教学要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步上升,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对教学任务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教学起点,然后采用“逐步生长”的策略,逐渐扩展知识范围。化学知识可以分成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相应地教学起点可以是初步的事实、引导性的概念、基本的技能或基础性的理论。

事实性知识通常出现在学习化学系统知识的前期,先从感性知识着手,让学生充分感受现象的真实性,体味现象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从简单现象拓展到复杂现象,从了解化学事实的某个方面发展到对整个化学事实的全面理解,例如,从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到氯水使氢氧化钠酚酞溶液褪色,到次氯酸钠溶液的漂白性,呈现了以化学事实性知识拓展为主线的序列。概念性知识教学序列的安排,通常以引导性概念为起点,

即新概念正式呈现之前,提供一些引导性材料,逐步扩大材料的范围,引导学生从中提炼、概括出实质性的内容,从而为新概念的构建奠定基础。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如何作的问题,侧重于技能的培养,通常采用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序展开训练,例如,有关物质的量计算,应先从简单的换算开始,从稳定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再逐渐变换情境,将应用的范围扩大。理论性知识的教学,可以从涉及理论的某方面知识着手,扩展概念、提升规则,逐步形成更加综合的知识体系,并建立新的理论。

2.“自上至下”的序列

除了“自下至上”的教学序列,有时还要设计“自上至下”的教学序列,即首先呈现整体性任务、显示知识的概要,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从概要中找出细化的教学起点,展开内容,再从展开的内容中找到二级细化的教学起点,依次呈现一系列细化序列,细化的复杂程度和精细程度随着教学进程而逐渐加深。

设计“自上至下”的序列有二个前提,一是确定知识概要,二是寻找可以细化的知识点。确定知识概要,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是属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过程性知识还是理论性知识,然后确定内容的主要轮廓,例如概念性知识,概念的定义、肯定实例与否定实例;过程性知识,过程的基本功能、实施步骤;理论性知识,最基本的原理、主要观点。概要中需要细化的知识点,有些是明显的,有些隐含在粗略的内容中,细化是逐步的、系列化的,每一级细化的结果又是下一级细化的概要。例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属于过程性知识,先介绍制备的主要流程、操作过程,并进行制备实验;然后从制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中寻找可以细化的内容,例制取装置可以从反应原理、原料特点、条件控制等方面进行细化,反应原理又可以从氧化还原角度再进行细化,其它知识点也能找到逐级细化的推理链。

除了从内容角度考虑教学序列外,也可以从问题角度来安排概要和逐级细化的序列。在新知识体系中找到问题的中心,发散出问题的各个方面;呈现出问题的全貌,然后边解决问题边细化内容,最后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理解和有关问题的彻底解决。例如,“氨”一节内容,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氨的分子式NH3,你能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讨论,并及时启发引导学生,从所学过的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电离理论、氧化还原等角度切入,可以归纳总结成下列图示:(图略)在上述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发散探讨的基础上,可以综合得到一系列新知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整个教学过程以“自上至下”形式展开。

三、教学设计的动态效应

教学设计过程有四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学习者、目标、方法和评价。无论以何种理念设计教学方案,都应把学生的活动列入计划,教学方案中的内容显示的应是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过程。因此,应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对话情境,尽可能显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利用丰富

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通过意义建构模式进行学习。

1.双自主模式

教学活动既不只是教师的演讲、也不只是学生独立的、自由的研究,目前我国的学科教学适宜采用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双自主模式,即要把“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教学方案中必须包含学生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操作活动和交往活动。思维活动源于问题,应设计能诱发学生思考、便于师生展开对话的发散式问题;化学学科中的操作活动主要有观察、实验、实习等,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富有创意的实验设计;交往活动是体现课堂教学“教学本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提问、讨论和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让学生在交往中改变行为、感悟知识。

2.重视过程

智力的基础是智力技能,智力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通过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一系列过程中完成的。只从知识传授角度设计教学,会导致简单化的教学行为,即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知识,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通过模仿进行知识应用的练习。这样的教学由于忽视过程导致智力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因此,教学设计应从智力技能的角度分解教学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智力,例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先提供1摩不同的固体、液体的体积是不同的事实(辨别),通过计算得出1摩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约是22.4升(具体概念),再得出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定义概念),介绍气体体积的

计算方法(规则),然后讨论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质量的换算(高级规则),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过程使知

识的传授与智力技能的培养同步到位。

3.教学情境的设计

学生的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了持久的变化,学习才得以发生。因此,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学设计必须对教学情境的安排作出规划,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力求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内容的整合是产生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于抽象的、微观的化学结构知识。

以上从不同维度对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讨论,旨在说明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如何讲授知识的设计,考虑的层面应是多角度的、交错的。当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的差别,教学设计维度各有侧重。如何实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效果,尚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深入的探索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一、词汇拓展

1. sing(现在分词)singing

2. dance(现在分词)dancing

3. swim(现在分词)swimming

4.draw(同义词)paint

5. story(复数)stories

6. Write(同音词)right

7. drum(复数)drums 8. piano(复数)pianos 9. also(同义词)too/either

10.make(单三)makes (现在分词)making 11. Center(形容词)central

12.teach(名词)teacher 13. musician(形容词)musical

二、重点短语与句型

1. play chess 下国际象棋speak English 说英语

play the guitar 弹吉它want to do…想做……

2. be good at 擅长于what club /sports 什么俱乐部/运动G7BU1p1

music /swimming /sports club 音乐/游泳/运动俱乐部

be good at doing sth.= do well in doing sth. 擅长做某事

like to do …喜欢做…What about…?…怎么样?

be good at doing…擅长做…tell stories 讲故事

the story telling club 讲故事俱乐部G7BU1p2

3. talk to 跟…..说write stories 写小说

want …for the school show为学校表演招聘……after school 放学后

do kung fu 打中国功夫come and show us 来给我们表演G7BU1p3

4. play the drum 敲鼓play the piano弹钢琴

play the violin 拉小提琴G7BU1p4

5. be good with 善于应付(处理)…的;和某人相处很好

make friends 结交朋友help sb. with sth在某方面帮助某人

on the weekend 在周末help with...帮助做……

be free /busy 有空/很忙call sb. at…拨打某人的……号码

need sb./sth. to do…需要某人/某物做……

English-speaking students说英语的学生G7BU1p5

join……the club加入…俱乐部,be in=join in …成为…中的一员G7BU1p6

三、关键句型

1. Can you draw? Yes, I can. / No, I can’t.

2.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I want to join the chess club.

3. You can join the English club. Sounds good.

4. I can speak English and I can also play soccer.

5. Please call Mrs. Miller at 555-3721.

(完整word版)化学教学设计范例

湖南省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参赛模板及范例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标题(化学课程标准主题或教材中规定的内容) 一、基本说明 ⒈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注明: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 ⒉年级: ⒊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⒌所属的章节: ⒍教学时间: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2.内容分析:(根据自己对化学课程标准理解和教材中有关内容的把握,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3.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预设教学情景) 4.设计思路:(说明教学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内容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立教学程序和设计教学方法的) 三、教学过程 (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与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

四、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同时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中的值得研究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特别关注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 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教师必读) 一.课前铺垫搞好上节主要内容的落实与新授内容的知识储备。 课前提问不能仅限于上节内容的机械回顾,如提问某一概念、公式等。要设计出针对概念的深化与应用,特别注意易错、易混点。可以用回答题或小的选择题、填空题,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二.学习新知识 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常见的有:知识的发现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等。这一过程中含有:一般的思维方法、具 以学生能够自主解决为目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启发诱导,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拓展。 概念的巩固。形成概念后的重点是理解与应用,应借助于具体的例子、题目去巩固概念。教师设计针对概念的题目,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总结注意事项及规律。

解题方法的巩固。对学习新知识中体现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出来,分析应用的条件,适用的范围,并能设计针对该方法的题目让学生去尝试、体验。 三.应用举例 例题的落实。主要是巩固知识、方法,熟练技能。 生自主解决;②让学生分析题目,展示思路的形成过程,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③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过程;④教师作适当的变式引申、拓展、构建知识间的联系。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完全放给学生有一定的困难。要给学生溜出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审题、探究思路。然后,教师采用分步设问的方法,设计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解决问题。即综合题是由几个相关问题组合而成的,分步设问就是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台阶。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反思,反思思路的形成过程、反思知识间的联系、反思用到的思想方法、反思解题规律。

学生作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方法。落实的方法:①练习与板演结合;板演的作用在于便于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规范步骤。但并不是板演的次数越多越好,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作出选择;②学生作练习,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作业的布置 针对本节所学内容,分层布置作业。精选作业题,真正起到巩固基础、熟练技能、规范步骤,发展能力的目的。 五.几个问题的处理 1.复习提问时几个学生答不对?(略)。 2.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只凭教师讲是不行的,要通过学生的亲身感悟才能搞好落实。可以采用故设“陷阱法”搞好落实。如①针对易错点设计错误解法让学生分析正误;②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错因;③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解题中应注意事项。 3.讲与练的关系。作到精讲、精练是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改进教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 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 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设未知量;?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列比例,求解;?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水平,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学生对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掌握,如: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配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辨证观点。本节课可采用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1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堂《化学键》教学设计案例2

1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堂《化学键》教学设计案例2

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化学键”(必修) 教学设计案例 平阳中学林勇林海量 325400 一、教材和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必修课程“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中的“3.2 化学键”。内容标准是,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在前一节原子结构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学习内容较为陌生抽象、理论性强,涉及的化学概念多且容易混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能够用具体的实验等宏观辨识入手,引导学生向微观探析过渡,利用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进行微观探析。 二、教学目标

(1)能从实验现象等宏观角度建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等概念,根据物质在熔融状态导电这个事实,学会从微观角度推导该物质内部存在的微粒及其成键类型。 (2)通过实验数据等证据推理,过渡到模型认知,了解可以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分子结构,会用电子式、结构式等符号表征正确表示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结构,并能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同时新键的形成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此诊断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水平,发展学生对化学键的认识水平。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教学重点: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电子式、结构式。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以下是关于“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育部在对改革教学方法的意见中指出:应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运用、提高觉悟三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要摒弃注入式,实行启发式。这就很明确地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知能力,特别是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厌学现象严重,激发其学习兴趣,研究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改革政治科教学方法是多年的话题。我从教十年,听了几十节教学研讨课,发现有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说是启发式教学,灌输式却占了主导地位,形式主义浮于课堂之中:上课钟响了,老师进教室、起立、坐下,简单地复习旧课后在学生根本未了解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的情况下教师便讲授新课了,然后提问布置作业。一整堂课均是教师一张口在动——标准的注入式。一节课下来学生昏昏然迷迷糊糊带着许多疑问走出了教室。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 ·

我提出了“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即一节课45分钟,用30%的时间复习巩固旧课和预习新课,40%的时间用于教师精讲新课,剩余的30%时间学生小组讨论,深化认识,巩固新知。“三四三”既是课堂时间的分配,但更主要的是把政治课堂分为三大板块,融新旧知识的学习、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于一堂课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我从九五年秋开始在初三进行对比实验:把初三级四个班分为两部分,三(1)、三(2)班用“二七一”教学方法,三(3)、三(4)班采用“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以讲授初三教材中的“人才”一课为例谈谈“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1.复习旧课,预习新课(30%) 2.复习旧课:提出三个问题(幻灯放出)分别让学生书面作答,俗称“默写”。 3.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什么? 4.认清历史责任的关键是什么? 5.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前提高了,为什么还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作答后收卷,约需5分钟。复习旧课无须面面俱到,抓住重点即可,目的既是督促学生在课外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亦是为新课作好准备。 ·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1.开启化学之门----多彩的化学 〔知识目标〕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 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 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科学素养目标〕 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灭的,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课型〕实验探究、总结、应用课 〔教学用时〕1课时 〔实验器材〕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等; 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表演魔术,引入新课:(魔术操作)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能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色);2.“魔棒点灯”;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讲解:这两种变化唯一的区别是是否的新的物质生成,那么这两种变化有没有联系呢? 小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化学变化。 讲解:镁带能燃烧说明镁带具有可燃性,碱式碳酸铜受热由一种物质转化成三种新物质,说明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而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最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学极其重要的分支领域。研究教学设计,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教学设计的最新观点与化学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具有化学个性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用模式,对于当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较高的价值。 一、教学内容的“二次规划” 化学教材是课程设计的产品,要受到政治背景、文化积淀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影响,是在统筹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科教学内容作出的固定的规划,并非化学学科根据化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需要随心所欲安排的理想模型。如果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建立在现代教学设计新理念的基础上,只在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内打转,会导致与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相违背的教学行为。为了能合科学性、合规律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必须寻找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现实的结合点,从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规划”,即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内容详略的框定和内容结构的重新组织。 1.内容详略的框定 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当然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近几年高考命题提出的“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造成教学内容无限度扩散,有些课堂教学变得没有“规矩”,为此,有必要强调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要求。高中化学教材(试验修订版)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中的离子反应一节,涉及到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如果仅仅追求知识的整体性,会将内容搞得很复杂,这显然不符合第一章作为化学初步知识介绍的教学要求,这块内容的处理应偏重简略而不能过分精细化。另外一些内容又要适当加以拓展,例如第三章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这段话应加以拓展,分析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分子数的比例关系。 2.内容结构的分析 学科教材是人类科学文化进步的结晶,具有系统化、结构化的严密的逻辑体系。但教材的内容不能仅仅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呈现,还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相一致时,教材内容的组织是比较容易的,这些内容在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中都能找到,例如有机化学中烃的知识内容。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不相一致时,在内容安排时不能完全按照逻辑结构而应寻找逻辑结构与心理发展顺序的结合点,甚至有时会在逻辑结构方面作一些让步,高中新教材删去了硫化氢一节内容, 主要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 从逻辑结构来看,知识组块和排列顺序是两个主要方面。化学知识体系通常可以按照“点—线—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点”和“线”构成了知识组块,“网”显示了知识组块的排列顺序。“点”主要指化学概念,“线”主要指化学命题或化学事实,由知识网络形成了化学概念、命题和事实相互关系的图式,这就是化学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的内涵。从逻辑结构考虑,可以采用归纳模式和演绎模式设计教学流程。归纳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先呈现化学事实,分析化学事实并提取某些结论,从个别结论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例如,从卤化物与卤素单质反应现象,得出活泼性Cl2>Br2>I2 ,再抽象出卤素性质的递变顺序,然后得出元素周期律中的有关规则。演绎模式的一般流程是,先呈现概括性的规则、概念或理论,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验证、分析并理解规则、概念或理论包含的内容,最后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例如,先呈现物质的量概念,分析概念的内涵,理解概念包含的各部分内容,通过练习深化对 有关内容的理解,最后达到对整个概念的全面把握。 从认知结构来看,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和复杂性是两个重要参数。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参数是指新内容中能与学生长时记忆中已有知识点联系起来的知识点的数量;教材内容的复杂性参数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新知识对旧知识的比率,另一方面是指新知识进入学生的认知图式所需从事的认知加工的总数。可见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2019 精品的高中频道为广大师生编辑了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2019希望在您的授课与学习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欢迎大家点击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谢谢您对查字典化学网的支持! 一、钻研2019年考纲,并与2019年考纲进行对比,找出今年的考纲变化。对于第一年带高三的年轻教师来说,考纲的钻研一定要在研究了近三年天津及全国各地高考题的基础之上。对于考纲中的例题也要仔细研究,找出基本题型,重要的主干知识。 二、回归教材。XX的高考化学历年里都着眼于教材,以教材为出题点,因此要重点阅读教材,并与有经验的老教师一起研讨教材,找出可能的出题点,并与化学主干知识进行联系。 三、确立二轮复习专题。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相比,既要引导学生梳理主干知识,又要将一轮复习中对基础知识单纯记忆转化为理解和应用,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做到概念准,规律清。我将下学期的化学复习氛围5个主要模块:有机化学,元素及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在专题复习中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两点,一是要抓住每一专题中的最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二是要抓住非常容易与现实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知识点。 四、转变教师的角色。在一轮复习中,我的角色主要是讲,学生主要是听。在二轮复习中要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将自己转变为课堂的指挥者和策划者。所谓指挥者就是引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知识点精讲,课堂中少讲,引导学生多动手;所谓策划者就是精选试题,

每一次的训练都要在时间上、难度上和内容上做周密的计划与安排。 五、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课下落实。2月26日至4月中旬为专题复习时间,4月中旬以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将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精讲,进行个性辅导。五月进入三轮复习,进口教材,就教材必修2、选修4和选修1中的化学与技术知识点进行重点记忆,将课本中的实验进行重点剖析,将课本中出现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总结。高三化学教学进度安排: 专题一、有机化学 有机物的结构、组成、性质 有机物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应对策略 有机推断、有机合成题型应对策略 专题二、元素及化合物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无极推断题型应对策略 专题三、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表达式的书写 无机反应类型 物质的量、化学常用计量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四、基本理论 反应热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虽然我们绝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有效的,学生是满意和认可的。不过从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还存有很多的问题和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中偏重知识的准备,轻教学过程的设计。 因为一些教师教学设计的意识不够,教案更多体现的是对所教知识或内容的罗列和堆砌,缺乏符合具体学情的和能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往往缺少整体结构也看不出清晰的环节和层次。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注意到所授知识的准备,更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考虑。在实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做到有章有法。只有持续的改进教法和增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偏重对知识的传授,轻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通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同水准的存有着管教不管学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把本课的内容讲完,至于学生在怎样学、学的水准怎么样则没有给与充足的注重和指导,有的课教师讲得自觉很卖力气,而学生则神思不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是值得怀疑。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注重自己如何教的同时还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的情况。重视对学生准确的学习态度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教学生怎样学,必须管学生是否在努力学、真正学。总来说之教师一定要做到既管教又管学。 三、责任上偏重教学内容的完成,轻教学实际效果的提升。 有的教师更多的考虑课本内容是否都讲了,而对学过的知识学生是否真正都掌握了,则不是十分清楚或不是特别在意。所以教师必须由注重自己的是否教过了,转移到学生学过的知识是否都真正掌握了这个重点上来,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矫正。 四、效率上偏重课下的机械操练,轻学生的当堂掌握。

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教育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形式在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中的班级授课制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当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 内,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事先 就需要预设,我们称之为课堂教学设计。大凡是那些有看点的、成功的、高效的课无 不是提前精心设计的。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一个重要的、必不可 少的环节,尤其是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建设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设计要考虑 的因素有很多,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梳理我认为概括起来说应该有以下这些: 一、心中有目标 目标是方向,目标是动力,做任何一件事都希望有一个预期的结果,那就是目标。 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在设计时设计者心中要有目标。教学设计中对目标的要求和定位 有哪些呢?首先,目标的定位必须准确、清晰,其次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活动得 以达成,还有就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方式进行检测。除在目前的课程标准和教育理论中 经常提到的“三维目标”外,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还有显性目标和隐形目标之分,还 有当前目标、近期目标、长远目标等等。这些目标经过处理,成为制定和指导教学设 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杠杆,所以说心中有目标必然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指 标。 二、心中有教材 任何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我们主要依托教材来 承载这些东西,然而教材是固化和有限的,因此,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和再度开发 便成为彰显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素养又一个维度。同样的教材内容在不同教师手中会 演绎出不同的精彩,这跟他们对教材的把握和灵活运用是分不开的。只有紧紧围绕教 学目标,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 活动形式,才能让学生更乐于和易于接受,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只有这样,教师的 教和教材的运用才真正变得有意义。 三、心中有学生 从实际来看,现在所提倡的生本课程理念是颇有道理的。人们在不停地追问:“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求。只 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心中有学生,有全体学生、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需要的学生,设计 的内容和过程才会更加的丰满、实效和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时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 际和发展需求,而不是一味的只顾将自己的理解和意志强加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只 顾自己的展示,而学生或者是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展示和成长,像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应 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四、心中有希望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这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只要希望之光不灭, 那就意味着还有发展变化的可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意无意的植入一些充满希 望的元素。这样的设计,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 需要。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呵护学生的心灵,用发展的眼光和心态去审视眼前的 事情、目前的学生,相信自己,也相信学生,即使是在最失利与失意的时候也要心存 希望,对学生也好,对自己也罢。 除此之外,我认为课堂教学设计还应该有以下几点:

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周业虹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 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 方面要求的综合体。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它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科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论述,如何进行合理的化学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强调发展核心素养必须依托教学内容, 要整体性认识化学学科的各种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整体认识 文章编号: 1005 –6629 ( 2016 )8–0036 –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2014 年 4 月的《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论证报告》中指出,“从现行课程 标准来看,为培养未来具有竞争力的公民,需要根据党和国家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 求和新时期立德树人目标进一步明确各素养的内涵界定,建立系统化的素养结构体系,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加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课程目标之间的垂直衔接和横向整合,更加注重培养跨学科的、与社会适应相关的素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 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 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

《数学思考(1)》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4.数学思考 第1课时数学思考(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体会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体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会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进一步体验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题,比一比,谁最能干。 (1)根据数的变化规律填数。 13、11、9、()、()、()。 (2)根据下面图形的排列规律,接着画出4个。 ○□□○○□□○○○□□○○○○ (3)2、4、8、16、()、()(课件说明:先出现16、()、(),让学生找不到或者不容易找到答案。体会必须要找到规律。再出现2、4、8、16,再次让学生体会要从给出的条件出发找到规律)。

2.揭示课题: 教师:这就是我们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难的问题解决不了或不容易解决,我们就从简单问题入手。通过比较、分析,找到规律,然后再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一策略来解决问题。 二、探索规律 1.游戏引入:表扬刚才发言比较好的同学,与他们握手,然后让学生思考,刚才老师和学生一共握了几次?再选一位同学与其余同学握手,再问一共握了几次,依次……让学生体会到有规律但不容易一下子说出答案,那么全班呢?(临时收集人数) 这需要我们从人数最少的时候开始找规律,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看成一个点,握手看成连线。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握手问题看成是连线问题。 2.教学例1。 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①给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老师边巡视,观察学生在做什么,怎么操作的,边询问学生是怎么想的。 (预设:有的同学会很快找到规律并得到结果;有的同学能找到答案,但说不清楚规律;有的同学不能找到规律,或不能很快找到,但是可以一直画到6个点甚至8个点;还有可能能连但有遗漏;学生可能很容易发现,用一个点先和其他所有点连接的方法,而其他的方法不一定能想到。)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水平,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实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实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升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点,注重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注重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注重,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动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动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合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 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虽然我们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有效的,学生是满意和认可的。可是从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中偏重知识的准备,轻教学过程的设计。 由于一些教师教学设计的意识不够,教案更多体现的是对所教知识或内容的罗列和堆砌,缺乏符合具体学情的和能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往往缺少整体结构也看不出清晰的环节和层次。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注意到所授知识的准备,更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考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做到有章有法。只有不断的改进教法和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偏重对知识的传授,轻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通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管教不管学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把本课的内容讲完,至于学生在怎样学、学的程度怎么样则没有给与足够的关注和指导,有的课教师讲得自觉很卖力气,而学生则神思不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是值得怀疑。因此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关注自己如何教的同时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的情况。重视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教学生怎样学,必须管学生是否在努力学、真正学。总之教师一定要做到既管教又管学。 三、责任上偏重教学内容的完成,轻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 有的教师更多的考虑课本内容是否都讲了,而对学过的知识学生是否真正都掌握了,则不是十分清楚或不是特别在意。因此教师必须由关注自己的是否教过了,转移到学生学过的知识是否都真正掌握了这一重点上来,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矫正。 四、效率上偏重课下的机械操练,轻学生的当堂掌握。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

一、课堂教学设计——现代教学技术之一 1、 什么是教学设计 美国教育技术专家对“教学设计”的看法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和雷根)。 “教学系统设计是对教学系统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加涅)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专家乌美娜教授对教学设计是这样表述的 :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归结起来教学中体现: 系统方法及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专家的概括,我认为: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就是针对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进行的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案 通常是以课时为设计单元 依据课标和教学内容 对教学任务、教学过程进行分配、安排的具体教学施教方案 形式止是一个备课的结果文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教学目标达成评价等内容的具体呈现。教案对教学设计意图有一定的体现可以看作是实施教学计划具体的操作性方案。 教学设计 也是课前的备课。是运用系统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进行的系统策划过程。主要表现为对教学过程、安排的原因进行阐述 可以对教案进行诠释——教学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可以是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 或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通常指的教学设计就是指课堂教学设计 或指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也就是微观的教学设计。 教案是一个物化的可操作的实用性较强的东西 教学设计是较理性的、具有广泛的概念的东西 可形成文本也可不形成文本。 3、 现代教师需要掌握的一门技术——教学设计 这门技术能帮助教师全面系统地考虑教学中的各因素 充分发挥系统功能 使备课不再仅仅依赖教师个人经验 而是建立在科学与技术基础上 并可提供详细可操作的方案。 二、教学设计内容与设计的基本流程 1、 教学设计包含的内容 专业工具书上 ①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②分析教学任务 ③分析教学对象 ④制定教学目标 ⑤设计教学策略 ⑥选择教学媒体 ⑦设计教学媒体 ⑧教学评价。 有的专家认为 ①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②教学内容分析 ③教学对象分析 ④设计教学策略 ⑤确定教学媒体 ⑥教学评价再进一步划分 教学设计分为三部分 制定教学目标、达成目标诸要素分析与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可根据上面的内容来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