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语文漫谈作者孙婧妍北京市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分

语文漫谈作者孙婧妍北京市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分

语文漫谈作者孙婧妍北京市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分
语文漫谈作者孙婧妍北京市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分

《语文漫谈》作者:孙婧妍(北京市2013高考语文单科状元,148分)

A 开篇

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问话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听了这样的问题,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们的教育中,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那么它往往就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者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拿语文来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它内在的韵律与美感。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方法。

对这种观念,我感到难过且可惜,因为我热爱语言、热爱文学,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戴着功利眼镜去审视它。“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的话,语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题”,这样功利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国学、语言、文学大师,我不愿、不敢去想。

当然,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

也就是说,如果要选择一个作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我认为培养高素养的学生比培养高分数的学生更重要。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教学目标,素养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要可靠得多。

说了很多话,还没有说到我理解中的素养。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实一个学生有没有语文素养是很难看出来的。试卷有着固定的标准答案,一个凭死记硬背做出题的学生和凭自己发挥做出题的学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来的,结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满分而已。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会觉得他是有语文素养呢?

这就要回到开篇的两个问题:读书和写作。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

B 关于读书

阅读,应当是人最早的本能动作之一。阅读始于识字之初,甚至是识字之前,每个

人在孩提时期都有指着街上的广告、商铺招牌一字字认读的经历,这就是阅读的雏形。而随着人渐渐长大,他认字的水平越来越高,已经开始不满足于正确地读出一个字时的成就感,而开始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好奇时,他就要开始读书。

所有学生都是读书的,而语文素养的区分,在于读什么、怎么读、能不能坚持。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能够区分出一本书的时效。一本言情小说、一本参考书、一本名着,都是人类智力与体力的凝结,去读他们也都可以称为读书。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能够区分出三者的区别:言情小说或许能够给人一时的愉悦,看过以后却什么都不会留在记忆里;参考书对升学固然有用,然而高考后也会迅速地被忘诸脑后;经典名着给人的教育则是永恒的、无法磨灭的,通过阅读名着得来的思考与精神洗礼,很可能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如果能够清楚地分辨这些书籍的时效,那么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做出选择。

在选择了正确的书后,阅读方法就成为了素养的又一标志。再好的书如果只是利用挤公交的时间哗啦啦翻过去,那么从这本书中汲取的养分必然将会微少得近乎无。至少就我的阅读体验来看,一本好书至少值得阅读两到三遍:第一遍略读以满足自己的阅读兴趣并了解书的内容与结构,第二遍精读以摘抄、把握整本书的布局以及其中一些巧妙的铺垫与伏笔,如果还能再读一遍,我就会抽时间写一些类似专题研究的心得,比如对整本书思想的一个探讨,或者对书中某种表达的质疑。我认为,只有当你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品味、去研究、去思考甚至去质疑书本时,它于你才算得上有意义。

除了阅读方法外,读书应当是一件精细而持续的事情。与填鸭般在假日里一天读十本书相比,培养细水长流的读书习惯无疑更为重要。读书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从书中汲取营养,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修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灵。我从在小学学会选择正确的书开始,阅读的动作在十年里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我读名着、读国学经典、读诗歌、读历史、读哲学文学的理论、读时事。如果没有纸质书就用电脑、手机,每天短则二十分钟,长则十余个小时。在高考前的那个学期,为了保持语文学科的感觉,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教室后面的窗台堆满了我带到学校的各类书籍,有时候抽出一本会造成大规模的坍塌,尼采压在泉镜花上,紫式部淹没在赫胥黎、刘勰和纪伯伦里。

阅读实在是一个太有益的习惯,即使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潜下心去读书,也是大大的好事情。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语感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你叫一个有语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许并不能清楚地告诉你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与写法,也没法给你讲出来阅读题的答案为什么该是这个,因为他做题目凭借的不是系统的训练与大量题目的积累,他没有那种足以归纳成经验的东西。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语感。

为什么说读书能够培养语感呢?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经典都是时间沉淀下

来的精华,它之中的字词语句都是最为准确、最为质量上乘的。当一个人见多了经典、熟悉

了经典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他再回过头去做题时,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试卷上找到正确的东西,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在阅读着那种语言的“正确”。学英文我们讲究读原着,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培养语感,没有什么比语感更能保证分数,这就是阅读最为显性的益处。

C 关于写作

说完阅读,接下来必然是写作。阅读与写作简直是玻璃的两面,无论你看着哪一面,都意味着你也正在凝视另一面。我喜欢写作也擅长写作,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这个版块我都很有得写。

对于高中写作,也就是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我的建议只有六个字:多读、多仿、多写。

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是会写作的人,而一个能写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爱读书。这只因在看了足够数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东家模仿一点、西家拼凑一点、再加上一点点自己的领悟与润色,最后拿出来的成品,也足以令许多人拍案叫好。

我写作的一个特点是引用多。高三下学期语文老师的女儿为我们班的期中作文写点评,她数了我54分的作文里引例的数量,有接近二十个,有直接引用也有化用。这些引例都是平时我从阅读中积累下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一千一百字的篇幅中我每写五六十个字就会用到我的阅读成果。

这里我想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篇作文里同样是大量引用,有的人的作文会被评价为“丰富”,有的人则是“杂乱”、“堆砌”。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对作文中所引用的内容理解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同样的东西,有的人是在阅读中看来、研究并思考过的,有的人是从类似《高中生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中看来的;前者是深入理解,后者则只得了个皮毛。

比方说,同样引用尼采,有的人写“尼采,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教会我一种高贵的精神”;而有的人直接引用他的作品《苏鲁支语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写道:“‘太阳!若无你所照耀之物,你的光辉为何?’,由是开始了苏鲁支的堕落,亦开始了尼采在这世间无止境的追求。他像苏鲁支一样为世界奉献着他的热爱与智慧,也像苏鲁支一样不断经受着世俗的冷笑与中伤。尼采,这个‘疯子’、这个智者,从来没有放弃,也没有停止过他的追寻。”

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阅读对于写作而言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提供模仿的条件。

我最早开始写东西,正是始于阅读中的模仿,不管是何种作家,只要我觉得好,我就会按他的风格仿写。小学时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在我的作文中学习一些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者的风格,后来读的书更多也更杂,我能记起来自己模仿过的作家有鲁迅、夏目漱石、郭敬

明、村上春树、钱钟书、杜拉斯、三毛……还有一些恐怕是忘记了。我还自己写古典诗词,甚至模仿司马迁为自己写了一篇文言文小传,可惜没能保留下来。

在模仿这些的个性鲜明的作家的过程中,我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我是怎么发现这一点的呢?这得归功于我的癖好,那就是写了点什么就想给人看。以前看过我写的东西,大家看完后会说“这次是模仿XX的吧”,后来,他们的评价逐渐转向了文字本身,直到某天我惊觉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对我说过我是在模仿某某作家。最后,一本文集里如果有我的作品,大家会说“一看就是孙婧妍写的”;我的作文混在一堆作文中装订起来,老师会知道那是我(这个也有可能是字太乱才认出来的);我在网上发些文章,评论里会有很多说我写的东西有风格。

到这时我就知道,这是我写作的第二个阶段了,我在从模仿走向创作。

写东西写得好,与其说是天赋,倒不如说是熟能生巧,就像做饭、洗衣服、开车一样。我现在写文章很少构思或查证,笔到文来,半小时之内在电脑上完成千来字的短文对今天的我来说根本不叫事。但这背后呢,是我从初中起每天不间断的练笔。初一是每天当作业似的逼出三五百字,到后来越来越喜欢,课间也写、午休也写、回宿舍也写、上课都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写,每天能写一两千字,假期还能翻好几倍。这些练笔大多没有特定内容,写完了我也不回看,大部分都直接进了垃圾桶,就是为了保持一个手感。越来越多的人找我写东西,给网站啊、给学生办的杂志啊、给校刊啊,我很少拒绝,因为反正写什么我都喜欢。

春蕾杯一等奖?高考满分作文?登报登刊?都是这么一点点练出来的。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作文而言,要学会自我分析。我不会写那种标准的议论文,但高考作文写议论文会比较稳妥,怎么办?我分析自己写东西的习惯,我不擅长说理,结构不够简明,但我的文笔好,同时有着丰富的阅读积累。最后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就是文言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文体里没有这两个分类,我是自己创造了这两个词。这两类文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我可以用我的语文功底去掩盖我理性思维的不足。

作文是很灵活的东西,当判卷人看到你能用文言文不出错地写一千多字、或者你的语言像诗歌和散文一样漂亮时,他对议论本身的标准就会有所放松。作文考的归根结底是文学水平而不是议论水平,换言之只要你能体现出你的水平高,实在不必太拘泥于文体与所谓的标准。高考前我拿着自己高三下学期的作文看,二十多篇教师打过分的作文中我拿到50分以上的至少有二十篇,其中有一篇满分,还有不少55分、58分。这就是我说的一切最好的证明。

D 关于老师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从小学起读中文、当作家的理想就没变过。现在我拿着读经管的高考分数到清华读中文,是为这里曾有我崇拜的作家与国学大师,是为我的理想。而我这么多年能坚持着这样的理想没有放弃,我要感谢我在十一学校就读的六年中教过我的四位语

文老师。遇到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成为喜欢语文的学生的幸运,而从头到尾都由这些老师教导,我只能说,我没法再奢望更大的福气。

这些老师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重视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仅仅是分数。

小学毕竟已经太遥远,要说我在语文上的启蒙老师,当属我初中时教我的王丽老师。我是怎么养成练笔的习惯的呢?就是始于王老师“每天随便写三百字”的作业。那时的我有着一切那个年龄自诩热爱文学的小屁孩的缺点:目中无人、尖锐刻薄、孤芳自赏,喜欢无病呻吟地感伤。前几天我收拾屋子时找出了那时的随笔本,我看着里面一个个的“忧伤”、一句句的“我突然觉得我和同龄的孩子好遥远”,我都想掐死我自己。但王老师没有,她不但没有掐死我,还每次都认认真真地给我经常超出规定长度好几倍的随笔划线、写评语,她也会反对我的观点,有时还和我辩论。她是真的把我当成一个试图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学生,在我的随笔本上与我交流。

王老师说,我是有写作天赋的学生。她能够透过我那些乱七八糟的悲秋伤春,看到我在写作上的可能性,她对我的这种了解与信任让我最为感激。同样,王老师也看出了我在语文课上的心不在焉,于是她允许我离开教室,去到阅览室去读《史记》、读各种我能找到的名着。王老师是第一个让我明白什么叫语文素养的老师,我作为她的学生经常不交作业、不听课,有时还考不好,但她对我的信心是从始至终的。

在四年制高一时,教我的老师换成了姚源源老师。那时我正处在一个彷徨的时期,刚开学我的成绩不像初中时那么拔尖了,因为我的数学和物理太过一塌糊涂。我怀疑自己,甚至开始不信任自己一贯擅长的语文和英语学科,我在每天写给自己的随笔中写了大量语气强烈的自我批评与质疑。

那时留做作业的作文里,可能有逃避现实的潜意识因素吧,我写了很多虚构的小说和相当意识流的抽象文章,我能感受到最开始姚老师并不是很能理解我的作文。但她没有否定我的写法、勒令我去写所谓正常的作文,姚老师是从自己身上‘下手’的。她把我写的东西读了一遍又一遍,有时还会拿着我的作文本来问我。她愿意倾下身来听她的学生的想法,她愿意去弄明白我是想表达什么、我的手法是什么,她有着绝对的耐心与兴趣。

慢慢地我和姚老师之间有了一种默契,不用我解释她也能一眼看清我的写法,她在我的作文本上画了无数的笑脸、让我把几乎每篇作文的电子版发到她的邮箱。她拿我的作文给全班同学讲解,把她当时不能理解我的地方讲给此时同样不理解的同学听,然后大家才会觉得,孙婧妍真的写了一篇好东西。姚老师也允许我走出课堂,去看我喜欢的书籍。是姚老师帮我保持住了我对语文这个学科和自己写作能力的信心,那也是当时那个环境下令我没有被压垮、慢慢恢复到以前的优秀的原因。她让我相信我依然有着足以令我自己走向优秀的才华。

升入高中,雷其坤老师开始教我语文。雷老师是一位很厉害的老师,他出版的作文

书和他为学生撰写的册子是我们高中三年的作文教材。雷老师从一开始便非常看好我的语文能力,在他的课上我的成绩一直优秀,我的许多作文都被当成范文在班里读。我一直以来都不能说是个让老师省心的学生,表现之一就是我总是不听讲,尤其是语文课,这可能也是我的语文老师们唯一“教坏”我的地方。语文课上很多次我都是自己拿张纸写随笔,或者从教室后面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看。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明目张胆地看书,雷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我只能说对不起老师、我连问题都不知道。这时雷老师看到我在看书,他就很宽容地一笑,让我坐下了。他没有在这件事上批评我一句、找我谈过一次话,在之后的课上我发现他就很默许我自己找事情干了,只要我做的事和语文有关,他绝对不会干涉我。

一般来讲,我是特别不喜欢找老师问问题的,因为我觉得那都是自己的事情。但雷老师是一位我很愿意和他聊天的老师,我会主动拿着我的作文去问他,让他帮我看看还有哪里可以改进,这在我身上是从来没有过的。雷老师本身就很会写作也很会讲作文,他有那个底蕴,也有着敏锐到足以在很短时间里看出我的问题的目光。雷老师教会了我怎样改作文,他让我明白不管我自认为自己多么有天赋,优秀没有一蹴而就。

雷老师让我对作文的修改,无形中为高二开始教我的南红英老师的出场做了铺垫,因为这位看上去极其和蔼、训起人来却异常不留情面的南老师,对我作文的批判简直如狂风骤雨。她对我作文的评语包括“乱七八糟”、“不知道你在讲什么”、“只有年轻老师才能一气读完你这段,否则一定喘不过气”——然而她却是我最敬佩的一位老师。

南老师告诉我我的文章堆砌太多了,我看了很多书,这帮了我却也害了我,导致我什么事情都想引进作文。我是个没有任何脾气的人,但只有在语文这一科上,我倔得简直无法理喻。我那时总是试图和南老师理论,给她讲我的语言、我文章的内在逻辑有多漂亮。南老师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你能把我讲明白,上考场你能一个个去给判卷老师讲明白吗?

是南老师让我明白了考场作文和我平时写的随笔不同,明白了为什么平时我的作文总是“叫好不叫分”——虽然很多人说写得很厉害,但是总拿不到令人满意的分数。我在南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摧毁自己原有的写作方式。推翻一个模式再重新建立是痛苦的,而这样痛苦的过程我持续了一个多学期。直到后来,我写的作文无论在学校里判卷还是拿去区里判卷都是无可争议的高分,我记得那天南老师在课上说,现在孙婧妍写东西是出来了。那时她语气中的欣慰,我深深感动。其实我又怎么不知道,她这样帮我纠正我的写作方式,劳心劳力的不只是我一个,我的每一篇作文她都要看,看了还要想,想了还要改,改了,还要和我谈。

同时,南老师也是一个因为课堂风格被我们学生评价为“天马行空”的老师。对于我这个中学六年没认真听过几节课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是很难的,而南老师的太多课都能做到这一点。她毫不吝惜本可以让我们做题、读教材的课堂时间,常常几节课几节课地连续让我们面红耳赤地互相争论一个作文题目,或者给我们讲一些很能提高素养但和考试没什么关系的内容。我印象中她上课常常是这样:原本在讲课本或五三,突然

被其中的某个词或者某个作家所触发,开始天马行空地发挥,最后往往令我们在譬如“道家与儒家”、“社会的异化”等等内容中听得如痴如醉。

南老师鼓励我们去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她带我的两年里我写的论文或者专题包括加缪与未知结构、中国文人的山水隐喻、论男性作家笔下男本位思想的集体无意识、从嵇康透视一个时代……等等等等。我相信这些内容中的任何一项,都绝对不会在高考中出现,也不会成为我的加分项目。然而我对语文的兴趣,还有我钻研问题的习惯,都得益于在我高二高三这两年的这些研究。南老师是一个渊博并且有着相当见地的老师——在她开始带我们班的时,很多人都觉得照这么学两年高考很堪忧,因为她讲的东西和正常的应试语文教育是有很大差别的。然而我们在这两年间一直名列前茅的语文平均分和我们班的高考结果证明,无论是作为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南老师都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优秀教师。

六年来,语文一直是我最强的科目,对它我有绝对的兴趣和绝对的优势。我相信,这首先是这几位老师在过去的六年中坚持了对我的培养方向的功劳。如果不是他们的教导,如果没有他们的信任,我可能只会是一个“平均分学生”,语文永远不会成为我的热爱、我的专长。

我觉得这四位老师对我的培养,或许很能给其他老师以启示。作为一个学生我当然没有批评任何老师的权利,然而却无疑有着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建议的立场:在我的所见所闻中,现在令学生变成刷题机器的老师实在是太多了。语文是这样一个东西,你抱着应试的目的去学习它,你的分数不一定会有多好;然而如果你忘掉分数去享受这个学科、享受语言与文学本身,积累了这个学科的素养,那么最后,高分必然会自己找上你。我想这是有原因的——和分数相比,素养是更高层次的东西。没有理由说一个掌握了高级技能的学生回过身去做相对而言低级的卷子时,他的分数会不好。

如果我的分数能够让足够多的老师看到我在上文提到的那四位老师的教育模式,并且开始试着运用这种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素养的教学方法,那么我敢说,这将是这个分数所带来的最大的好处。

E 关于具体题目

在具体的试卷题目上,我反而是没有太多好说的了。因为一方面我认为方法是很个人的东西,我把我所有的做题习惯告诉另外一个人,他去照着做也不会变成第二个孙婧妍,也许他会发挥的比原本还不好;而另一方面是我认为任何东西只要有了套路就会僵化,如果今天我在这里说多了我认为怎样怎样答题好,那么反而会限制住一些更好思路的出现。所以我不打算多说。

我只是想谈谈我们该透过试卷上的文字看到什么,我拿试卷中分值最大拿分也最难的阅读部分举例。

首先要明确的是,文章这种东西,不管是何种题材、何种长短、何种文体,归根结

底完全就是四个字:含道映物。在这里我把“道”理解成作者想要表达的本意,也就是他的写作目的;而“物”是他的文章本身,包括他的一切语言组织形式和他在文章中运用的物象。含道映物,也就是说作者是带着他的目的去写这篇文章的,文章里的一切都要为这个目的去服务,都是这个目的的映像。明确了这一点,等于直接抓住了阅读题的答题技巧——无论是手法或作用分析、划线句赏析还是含义理解,都属于对于“物”的发问,而我们要做的事则非常简单,就是找到作者的“道”。

随便编一个例子: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中,开头那段环境描写简单却很经典,现在我们来看这个环境描写它的作用。

遇到这种题我一般不会去想五三教的那些东西,如果我们一看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就去在记忆中找辅导书上列出的一二三四五,能拿到平均分,但一定会丢落要点;而平均分是没法令你和其他人拉开差距的。

这时我们带着“含道映物”这几个字去看鲁迅的“道”。他写环境也好、华老栓等人物也罢,目的都是为了歌颂为革命牺牲的夏瑜,他是在支持革命、批判当时的反动派,同时用他的笔去揭露封建环境下人们的愚昧无知与贪婪残忍。当你明确了他的写作目的后,那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就很清楚了——暗示时代大背景、揭露反动派嘴脸、突出群众的愚昧与麻木、为后文做铺垫、蕴含对革命的希望。

所有的阅读题都是这样的思路,而语文试卷上的绝大多数题目,它们的解答思路和这种阅读题并无两样。只要明白了出题人想考察的是什么,根据他的目的,很容易便可做出解答。

答题,可以有经验,但不应该有固定的模板。如果你对于不同的试卷都用相同的模式去解答,战战兢兢地计算着自己能得到的分数,那么你就太被动了,“标准答案”几个字完全框住了你。我觉得我们作为学生应该跳过从答案分析题目的被动阶段,转而从题目本身出发来寻找答案。只要仔细去寻找,就一定可以从题目的蛛丝马迹中找到出题人想要的东西,给他那个东西,你就是高分。

一切试卷都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而不是对标准答案的要求。所以,解答试卷时应该尽可能地体现能力,通过答案去和出题人、判卷人交流,让他们知道你明白他们的“道”,也就是说他们要考察的是什么。对于一份这样的卷子,你要相信,没有一位判卷老师会不给你好分数。

F 结尾

写到最后,我忽然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我是如何懵懂地对中文之美有了最初的感受。

必须感谢的是我的父母,我的明智的、感性的、性格中很有些浪漫主义因素的父母。他们对我在语文上的启蒙教育不是看我在几岁时能认得几个字、标出几个拼音、读出几个词

语,他们从来没有要求过我这些,我因此感激他们。

我的父母,他们是最早让我明白中文的内核是什么的人。我的父母通过一个个童话、一篇篇传奇、一段段故事,通过他们戏剧性的朗读声和投入的富有张力的表情告诉我,在那些冷漠的方块字背后,在那些繁复的语法规则背后,在那些千变万化的读音背后,那些文字传达出的精神,那些讲述的声音蕴含的感情,才是中文真正的所在。正如《海的女儿》的内核是爱与牺牲,《夸父逐日》的内核是执着,《秘密花园》的内核是自然与成长,中文的内核,是它所包含的精神,是它所蕴藏的感动。

儿时的学习过程,对我来说已经太过模糊,在幼儿园和小学学习的拼音规则、笔画顺序等等等等,我几乎全都不记得了。然而,我仍然有着绝不会褪色的记忆——我永远会记得我和母亲一起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重新写了一个幸福的结局,永远会记得父亲为我完成了小学所有抄写词语的作业、让我在他抄写时去读我想读的书,永远会记得我第一次为书中的悲惨泪流满面、第一次为书中的欢乐欣喜若狂……我绝不会忘了这些。

语言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我们学习语言是为了什么?为了在考试中拿好看的分数?为了考各种各样的语言能力认定证书?为了自豪地告诉别人这个字我认得?

如果对于上面的问题一个人的答案是“是”,那么,他已经忘记了语言这种东西产生的初衷。

语言,是为了表达,是为了表达精神,是为了为这个世界表达爱、表达美、表达动力、表达希望。读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无论国家、无论时代,那些作品所拥有的打动人的力量绝不是因为它的文字有多么华丽、布局有多么复杂、词语有多么精准,而是由于它其中蕴含着人类最为高贵的、永不过时的某种精神。

有很多成功的作家,他们出道时接受文化教育的水平绝不比现在的中学生要高,让他们去做我们的考卷,他们不会有比大部分普通高考生更能看的分数。但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语言大师、文学巨匠?是因为他们能够抓住语言的内核,他们知道该如何运用语言去表达,也知道应当用语言表达些什么。

只要能运用语言去传递你想要送给这个世界的东西,那么,你在这门语言上的学习就是成功的。

诚然,我有个很不错的语文分数,然而这确实是有很大运气成分在里面的。我的语基很薄弱,高中时我是班里有名的白字先生。如果换一套题,我可能会连着错前三道选择,就像我在之前的考试中有过的那样。

但是,我从未因为我在任何一次考试中的分数而怀疑自己在语文这门学科、在中文这门语言上的能力,我最自豪的绝不是我是2013年北京市的语文状元,而是我能够如我所愿地运用文字——

我常写错别字,我搞不清字音,我乱用成语,我写作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简直毫无章法。然而,我说的话,大家认为有道理;我写的东西,能够感动读者;我通过文字传达出的思想,可以影响一批又一批人。

这才是学习语文真正带给我的、令我感激的礼物。

这才是我为什么热爱语文。

【附】(孙婧妍同学的考场作文)

手机论

手机者,信息时代之标志物也。其形也善,其用也泛。一机在手,分居可闻亲友声,闭门可知天下事,闲以自娱,忙以减负,实乃古今之便利物也。纵昔时科技大家,中如墨翟、西如爱迪生,闻之亦必瞠目大惊,拍手而称善也。

手机之用虽广,然众亦未皆称其善也。清明时节,余家有宴,亲友归,众宾至,围坐大桌,酒洌而肴甘,实盛事也。然席间不闻寒暄笑语,但见少小者人手一机,低头垂目,唯按键之声不绝于耳;而长者亦不免持机离席,于走廊低声私语,盖有生意联络也。席毕,余未见宴之欢也。祖母黯然谓余:“人情之薄如此,手机之过矣!”

由是观之,凡今所谓高科技者,有其一利必有其一弊。譬如枪支弹药,可持之保家卫国、伸张正义,亦可持之杀人越货、逞己私欲。而余以为,物之利弊,大抵在于驭物之人。驭者善,则用物于善处,故物善;驭者恶,则用物于恶处,故物恶。手机乃一通讯小器,善用则便利多多,恶用则乱心扰扰。呜呼,余尚庆手机之弊小矣,仅止于淡泊人情、疏远人心尔。倘若恶用电脑、枪械乃至舰艇、核弹者,轻则害人性命,重则毁其家国。科技之用,敢不慎乎?

由是余有言:欲扬科技之利而抑其害,则驭科技之人,其责重矣!

或曰:抑科技之害而扬其利,何以也?

其一,须以长远目光观之。世之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其新品之数也多、之用也善,丰富且改善吾辈生活于一瞬,为之欣欣然者,不计其数。然其深层、长远之后果——如人之交游、思之嬗变乃至后续之影响——观之者鲜矣。譬如昔者塑料袋现世,众皆喜其廉而便也,故人人用、日日用,待万千白色聚乙烯物或飘于空中或埋于地底,方悔环境污染之甚,晚矣。故欲使科技得其善用,则驭科技之人须有远虑,从持续之影响而非一时之利益深思之、熟虑之,方不致为其所劫。

其二,须以高尚德行用之。纵有长远之计,然一心逞己利而无视他人者,亦无以扬科技之善矣。北京,国之都也,其苦雾霾之害久矣。以京人之智,无有弗知雾霾多起于汽车尾气也,然耽悦于出行之便利,贪恋于己时之可贵,鲜有弃私车而乘公交甚或单车步行者也。此即以德之不高驭科技而致善少恶多者也。故曰,欲使科技之利大于弊,多益而少害,则驭科技之人须有高德,以大局观之而非以一己之私用之,方可得科技之善。

由此观之,手机者,有善亦有恶,或曰无所谓善恶,以远虑观之,以高德驭之,不以其废正务、远人情,亦不以其谋恶事、乱法纪,则必可得其利益而损其弊害。而天下之新科技利器,莫有普遍如手机者,故吾辈若以远虑观之、以高德用之,则科技百利而无一害之日,可待也。

呜呼!吾等驭科技之人,其责不可谓不大也。故属文以记之,愿世间众生皆可扬科技之威猛而抑科技之恶陋也!

高考状元谈学习

我省高考文科最高分获奖5万元 2013-08-14 06:58 来源:中国吉林网 吉大附中书记为刘恒宇颁发奖金 本网讯昨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13年首届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举行,表彰了在2013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子。对于今年我省文科最好成绩的刘恒宇,学校一次性奖励5万元。奖励闫奕光和马凤娇各2万元。对于保送清华、北大的学生学校也给予了奖励。 考生:刘恒宇 要善于管理和分配学习时间 “还有3天,我就要乘火车南下求学了,今天能为我的高中岁月‘收尾’,有一点儿离别的忧伤、惆怅。”在今年高考中取得652分的刘恒宇是吉林省的文科最高分,还有三天他即将前往清华大学建筑系报到。对于母校,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还特别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秘笈”。 在初中、高中,刘恒宇一直担任吉大附中学生会主席,是同学们心中威望极高的“领袖”,绝非大家脑海中的“书呆子”。“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可谈,那我这个人比较善于管理时间。我习惯把工作分出轻重缓急,按级别一个一个完

成。当然,有舍才有得。为了既搞好学习,又搞好学生会的工作,我主动把生活中很多娱乐、社交的时间压缩到最小。”刘恒宇说。 考生:马凤娇 根据自己性格制定学习计划 毕业于高三(7)班,总分641分的马凤娇,已经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实验班录取,未来她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学术型“女秀才”。“其实,我真不是特别努力型的学生,很多时候我都会偷懒的。”马凤娇告诉记者,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一定要跟着老师思路走,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马凤娇从小喜欢文学,她说备战高考日子里,她会选择看电影和读文学小说来减压。她说,要根据自己性格制定学习计划,这样才不会乱了复习,才不会使成绩起伏很大。 考生:闫奕光 文科最重要的是能活学活用 阳光、帅气的闫奕光凭借着独特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态度,高考获得了642分的好成绩,成为我省文科第三名,目前已被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录取。 “文科中数学尤为重要,想拿高分,先抓数学。”谈到学习,闫奕光说,进入高三以后,他坚持每天做一套模拟数学题,规定在两小时内全部完成,然后他会把易错题、难题、偏题、怪题总结到小本子上,反复琢磨,直到吃透,搞定数学,其他学科相对来说就轻松许多。 “知识都是相通的,学好语文那就多读、多看、多用吧。”闫奕光告诉记者,文科最重要的是能活学活用,特别是占有60分的作文,他会把做过习题的材料作文、阅读里的好例子、好语句等,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而且有理有据,所以每次都能拿到高分。

高考状元谈语文复习

高考状元谈语文复习 资料荟萃 07-14 1308 13名高考状元谈语文复习:课内开花课外香 对于高考生来说,语文是一门难以准备的学科。不论文科状元生还是理科状元生,都要面对同一份试卷;试题非常灵活,与课本联系较少;作文分值很大,考查学生文学知识、语言技巧、思想深度等多方面能力。因此,即使是那些高考状元,语文也很难像数学、英语一样,考一个很高的分数。不过,任何学科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1、山西理科状元陈敏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觉得这里的“诗书”并不仅仅是指一些比较华丽的词句,更多还是指思想上的深度。我们对人生、对社会肯定都有自己独到的一些见解,关键是如何通过训练在作文中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比如平常很多同学都会作一些摘抄,我作摘抄的时候很注重摘抄一些比较有思想深度的东西。我们还应该多读一些文章,尤其是一些杂文,在放松精神的同时思考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对人生、对社会形成自己的看法。有思想的人不仅下笔会透出一种深度,而且整体语文水平甚至个人气质都会有所不同。 2、北京文科状元易萌 基础知识的复习需要马拉松的耐力,而非百米冲刺的短期奋战。临到考前才将语文基础复习资料匆忙地看几遍,意味着永远无法夯实这些本该稳拿的知识。 3、安徽理科状元耿泉 对于语文基础,例如字音、字形、成语,我是这样复习的:先做近十年此类型的高考真题,从中摸索出规律,了解高考在这方面考查什么内容,以怎样的方式考查,分析之后,再做全面的音形练习。

文言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语感,所以要多读、多背一些比较优秀的文言文作品。首先对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言课文一定要能够背诵,其他课文也要熟读,并要特别留意课本上的注释和一些关键字词,掌握相关知识点。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平时还可以多读一下《古文观止》等一些比较经典的文言文著作。 对于作文,我的方法是“拿来主义”。我平时非常注意阅读一些有名的书刊、文章,像《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读者》、《青年文摘》、《作文与考试》等期刊,以及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并随时把其中优美的段落和句子摘录在一个本子上,早读时就拿出来背一背。这样时间长了,就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并拓展你的想象空间,在写作文时,就可以借鉴他人,化为己用,帮助你写出比较优美的句子。 4、湖北理科状元朱师达 高考所选取的文言文虽来自课外,知识点却均出自课内。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等,知识点零散,但如果善于,善于总结,并且活学活用,就一定能够“课内开花课外香”。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总结,把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记忆。当你读到来自课外的一些文段时,就不会感觉陌生。 5、湖南文科状元陈博 我从小就有意识地注意语文知识的积累,比如我们在读报纸、看杂志、看某些文章的时候,都可以有意识地把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句子、词语,或者有意思的人物事迹记录下来。比如电视中有很多人物专访,他们的事迹在很多方面对我们都是很有帮助的,以后我们在面对考试的时候,这些内容就会自然地成为很好的作文素材。 6、贵州理科状元罗远航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尤其是文学阅读,可能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可以读懂那篇文章,但一到做题的时候就不知所措,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根据老师的建议,我找来了一些比较规范的参考书,然后按照平时做题的速度阅读上面的文章,在大脑中构思出答题的要点,最后再和参考答案来对比,久而久之,我就发现了一些术语或者某一类型题目的答题思路。通过不断地总结和训练,在后来做文学作品阅读题时我的下笔非常快,回答问题也得心应手。

2019高考经验分享:揭秘十位高考语文单科状元高分技能

2019高考经验分享:揭秘十位高考语文单科状元高分 技能 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单科状元杜美欣(语文144分) 想要学好语文,就要先热爱语文,因为你只有爱她,她才会给你回报。阅读是提升语文成绩的方式。我读过很多书,也形成了自己的读书风格。快速大量的阅读可能一时不能显著提升成绩,但长久的阅读下去,必能有所广益,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只有全身心投入,不计得失, 才能学好语文,只有落到笔头上的才能内化为自己的。很多同学仅仅 实行机械的背诵,殊不知只有多练多写才能取得质的飞跃。另外,字 写得好不但能在阅卷上得到好处,也会让自己看着舒服,更能培养一 个人的行为习惯。 2016年河北高考语文单科状元王彦超(语文145分) 学习语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每一日的阅读、背诵、交流、写 作之中,你将形成语文的思维,你将提升语文的素养。大来说之,在 中国,学好语文是理解和交流的基础。小来说之,在高考,语文是第 一关。最后的高手过招,争的是一分两分的高下,而语文,能提供十 分二十分的可能。学好语文要随时随地锻炼思维。平时读一条新闻, 身边发生一件小事,你都能够思考:我怎么看待这件事,换了我会怎 么做?问问同学的观点,为什么他们想到的我没想到?应该强调的是, 作文一定要舍得花时间。 2016年湖北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张依典(语文140分) 语文绝对不是一个靠刷题就能得高分的学科。自己平时很少买语文资 料书做,课外时间绝大部分用来看书。我读的书杂而多,觉得书没有 好坏之分,适合自己的书就是好书。虽然读书对语文成绩的提升不会“立竿见影”,但阅读多了,积累多了,就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碰 到好的作文素材,我会标注下来,反复翻看。平时对生活有感触,随

语文状元谈语文学习(孙婧妍)汇总

[编者按] 2013年高考业已落下帷幕,好梦成真的学子们又踏上新的学习旅程。在这些所谓的天之骄子中,有一位同学是我们特别关注的,她就是以148分的优异成绩取得北京地区高考语文学科第一名的原北京十一学校的孙婧妍。这位现就读于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的学生有着怎样的功力能够在母语国家级大考中获得接近满分的成绩?她的这种功力是如何炼成的?以这样优异的成绩,她没有选择经济、金融、法律等时髦、热门的专业,却偏偏跑去学中文,她对母语学习有着怎样的情愫甚至情结?这一切又是从何而来?……带着种种好奇,我们特邀孙婧妍同学撰文谈谈自己的语文学习之路,以飨后学。 必须声明的是,我们无意于炒作状元,只有意于探索母语教学的别样风景和文化意义。 语文于我 ——一个高考学科状元的思悟 孙婧妍 我的高考语文成绩创造了北京地区的纪录。消息传开后,被学弟学妹、亲戚朋友问得最多的问题既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竟然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的题?。 对此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关乎素养的学科。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总是训练做题。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学科本身固有的意味与美感。

大家更为在意的是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办法。 对于这种观念,我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因为我热爱文学,热爱母语,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关注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眼前的一点儿小利。?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的话,阅读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却可以多做出一道或几道题?,这种看似务实却着实可笑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语言、文学乃至国学人才? 对于语文这个学科来说,分数高的人,素养不一定高,但有着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她)有着足够的积累去挥洒任何一张语文试卷。无论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未来,素养教育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训练要可靠得多。 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至少我的经历可以证明。 关于阅读 阅读,应当是人的一种本能。所有学生都是读书的,而语文素养表现为:他在读什么?怎么读?能不能坚持读?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能够掂量出一本书的分量。一本时下流行的言情小说、一本对提分有速效的教辅书、一本流传千年的经典著作,都是人类智力与体力的凝结。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能够区分出三者的区别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再好的书如果只是利用挤公交的时间哗啦啦翻过去,那么汲取的

13位高考状元语文学习经验集锦

13位高考状元语文学习经验集锦 对于高考生来说,语文是一门难以准备的学科。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要面对同一份试卷;试题非常灵活,与课本联系较少;作文分值很大,考查学生文学知识、语言技巧、思想深度等多方面能力。因此,即使是那些高考状元,语文也很难像数学、英语一样,考一个很高的分数。不过,任何学科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让我们来领略一下状元们的高见吧!――编者 1、山西理科陈敏——读书摘记法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觉得这里的“诗书”并不仅仅是指一些比较华丽的词句,更多还是指思想上的深度。我们对人生、对社会肯定都有自己独到的一些见解,关键是如何通过训练在作文中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比如平常很多同学都会作一些摘抄,我作摘抄的时候很注重摘抄一些比较有思想深度的东西。我们还应该多读一些文章,尤其是一些杂文,在放松精神的同时思考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对人生、对社会形成自己的看法。有思想的人不仅下笔会透出一种深度,而且整体语文水平甚至个人气质都会有所不同。 2、北京文科易萌——双基突破法 基础知识的复习需要马拉松的耐力,而非百米冲刺的短期奋战。临到考前才将语文基础复习资料匆忙地看几遍,意味着永远无法夯实这些本该稳拿的知识。 3、安徽理科耿泉——真题归类法 对于语文基础,例如字音、字形、成语,我是这样复习的:先做近十年此类型的高考真题,从中摸索出规律,了解高考在这方面考查什么内容,以怎样的方式考查,分析之后,再做全面的音形练习。 文言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语感,所以要多读、多背一些比较优秀的文言文作品。首先对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言课文一定要能够背诵,其他课文也要熟读,并要特别留意课本上的注释和一些关键字词,掌握相关知识点。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平时还可以多读一下《古文观止》等一些比较经典的文言文著作。 对于作文,我的方法是“拿来主义”。我平时非常注意阅读一些有名的书刊、文章,像《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读者》、《青年文摘》、《作文与考试》等期刊,以及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并随时把其中优美的段落和句子摘录在一个本子上,早读时就拿出来背一背。这样时间长了,就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并拓展你的想象空间,在写作文时,就可以借鉴他人,化为己用,帮助你写出比较优美的句子。 4、湖北理科朱师达——归类积累法

高考语文状元告诉你:这样做阅读分数肯定高

高考语文状元告诉你:这样做阅读分数肯定高 我刚刚参加完高考,以665分考进中国人民大学,语文全省第一,高三英语稳定在140以上,数学最终141,所以对高中的知识还是滚热的哦~ 在学习方面,我总结了不少自己的学习小窍门,对于任何一科我都有自己的逻辑和体系,对于知识结构,我可以画知识树状图,对大纲了然于胸。平时,我经常总结解题思路,在借鉴别人方法同时不断改进,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小窍门。暑假期间,我曾给高三考生补习英语,效果很好。 由于,刚经历过高考,我深知现在高三考生对如何提高语文阅读很是心塞,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因此,想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 做题流程: 泛读全文采集有效信息比照题干要求判断正误 方法 A划读原文: 找主题,关键词(主概念,主问题,次概念,次问题)和关键句(中心句,联结句,特殊句);

找思路,科技文:提出概念解说概念详说概念;社科文:提出问题解说问题详说问题B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正确还是错误;揭示方面:a解释理解型注意内容b推测分析型注意程度有无夸大或缩小c原因型注意逻辑C 对读选项:定位:找到对应文本内容找差别:语意,上下文找错因:见下文 常见陷阱 A部分和整体B已然和未然C或然与必然D先期与后期E 主要和次要F原因和结果G言此与言彼H言多与言少I 是否夸大缩小J 有据与凭空 文学性阅读 题型一:解读词语 1 解释其表层含义 2 分析其深层含义 3 赏析语言表达效果 4 点明在文中作用 题型二:赏析语言 直白简单型:丰润语言,点明独到之处优美或哲理型:用简单明了的话还原其含义,说出哲理注意:这两种题都要联系上下文 题型三:概括 内容概括:人物时间地点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主题概括:通过(内容概括)塑造……人物形象表达…… 题型三:记叙线索及其作用

历年高考状元经验之谈

历年高考状元经验之谈 2006年广西普通高考理科状元——广西柳州高级中学陈亚玲 第一、上课认真听讲,紧跟老师步伐。 老师说到哪里就要跟到哪里,她们得建议与指导很重要,特别就是新课程与考后得讲评、当然我也知道很多同学会在老师上复习课得时候写自己得作业,原则上提倡这样做,但就是各人有各人得学习方法吧。还有,一般来说,老师会在每学期开学时公布整学期得教学安排,以方便同学们预习与复习,所以我们还要了解老师一周得教学计划,细致掌握复习课每课时得重点,然后整理笔记。在考后得讲评课上,要注意老师给我们指出得问题,诸如容易忽略得知识点、重复题型得处理、考场心态以及各种特殊考点得解决办法等,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反思。 另外,一定要相信我们得老师、我并不就是怀疑同学们得能力,但就是,比起老师来说,我们仍然相差太多太多,因为我们一般只能经历一次高考,可她们大都已经身经百战了、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赢得我们得十二分得尊重与信任、更何况她们得内涵,她们得学识,她们对问题得分析力度,在现阶段应该远在我们之上、这就就是说,坚定不移跟好老师得步伐对于我们得成功起决定性作用。 第二、把握自习时间,提高效率,快乐学习。 要知道,每个人得学习时间都相差无几,其实,成绩得差距就差在效率上、进入高三后,由于课业繁重,自习课越来越少,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好自习课得每一分甚至每一秒钟,达到效率取胜得目得、 我认为,分时间段自习,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首先,要有一块手表;其次,把四十分钟分段,好两个二十分钟或四个十分钟,这要按情况来定;然后把任务分配到每个时间段里,并明确得写在纸上,每完成一个就在其后画一张笑脸,及时勉励自己、如果一整天状态都极好,就奖励自己——晚饭与同学去嘬一顿。快乐学习,适当得奖励,可就是“炼狱高三”得润滑剂啊、如果计划实在完不成,就适当调整一下,并且在不断得调整之中找到适合自己得任务量与与之相对应得时间、这样效率也会提高、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就是:绝对不提倡开夜车、或者这么说,您多熬那几分钟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少熬那几分钟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与其剥削自己得睡眠时间来做无用功,不如养足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吃好,睡好,才能学得好! 第三、适当调整心态。 高三就是个心浮气躁得阶段、您会认为自己很多都懂了,但就是似乎有很多又就是不懂得、一考得不好,就会心烦,觉得前途一片黑暗;一考得好,又觉得自己似乎该掌握得都掌握了,还有那几个月怎么熬啊、记得当初我保送北京大学以后,整天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坐在教室里有什么意义。在课堂上想瞧大学得书籍,总觉得不能融入群体而瞧不去,又没耐心认真听老师讲课。考试成绩不算差,但也好不到哪里去。3、4月份基本上过得就是混混沌沌得日子,没有目标并为之奋斗得生活就是黑暗得。眼瞧这么下去也不就是办法,虚度光阴啊,于就是我经常找我得班主任与校长谈话,具体谈什么已经不记得了,但就是从谈话中获得得思维清晰,豁然开朗就是我最大得财富,突然间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了,明白自己得路应该怎样走、那种心情得愉悦与平与在我5月份认真复习起了决定性得作用。

2012全国各地高考状元汇总

全国各地高考状元汇总 1.江苏出了四个女状元 据了解到,今年南京市理科最高分考生为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考生宋玥,总分439分,其中语文137分、数学181分、外语116分、物理化学均为A+,另外因为小高考4门均为A等,加5分。据悉,宋玥所在班级任课老师都来自金陵中学。 而来自南师附中高三(10)班女生许琪以417分获得南京文科最高分,许琪高考语文166分、数学137分、外语109分、历史A+、政治A,小高考4门全A 加5分。江苏省文科最高分就是417分,除了南京的这位考生,还有一位苏州和常州的考生。 苏州的是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的顾心怡,语文,134+37,数学130,外语111,历史A+,政治A,4A加5分,历史A+、政治A。常州的是省溧阳中学的高珏,总分417,其中语文135+附加34,数学132,外语113,选科历史A+,政治A,小高考加3分。江苏省理科最高分是444分,她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华天韵,数学 189,语文135,英语115,4A加了5分,物理A,化学A+。 (文科类、理科类考生三门统考总分为480分) 2.四川最牛宿舍出俩状元 文科第一名 周小琪:636分语文 131 数学 143 外语 143 文综 219 理科第一名 高蕊馨:682分语文 119 数学 137 外语 136 理综 290 “一个是高考文科第一名,一个是高考理科第一名。都是女生,都是2006年考入成都外国语学校,都将在2012年秋天前往清华大学就读。周小琪与高蕊馨,这对曾经同住一个寝室、如今同时成为全省高考文理第一名的成都妹妹,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初一时,周小琪和高蕊馨考入成都外国语学校。学校按照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安排宿舍,在一班读书的周小琪因为字母是“Z”因此和二班字母排名靠前的高蕊馨分到一个宿舍。初一快结束时,宿舍进行调整。高中文理分科后,常钰熙又和周小琪分到一个班,关系一直非常好。 北京文理状元均出人大附中 理科状元李泽高考总分712分,其中语文136分、数学145分、英语140分、理综291分。李泽是校学生会副主席,擅长朗诵、主持、辩论;他还是语文课代表和班长,曾获得奥赛化学一等奖。他组织能力强,在班里威信高。人大附中刘校长将他推荐给清华领军计划,李泽的第一志愿是清华经管学院。 文科状元韩牧岑高考总分670分,其中语文135分、数学150分、英语137分、文综248分。老师介绍,韩牧岑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认真、踏实、低调,学习能力强,课堂听讲效率高,理解能力强,从不开夜车,晚上睡觉不超过11点。韩牧岑已经被推荐到北大的“校长推荐计划”,她从小就想去北大,她的志愿报的是北大元培学院。 3.浙江省 长兴中学的杨纯子获得文科状元,总分733分(语121,数145,外142,文综260,自选55,加分10);而镇海中学的翁凯浩获理科状元,总分757分(语124,数145,外142,理综288,自选58)。 4.广西省

高考状元经验之语文篇

高考状元经验之语文篇 1.作文稳中求新法: 作文一直是我的弱项,影响着我的语文成绩。我尝试过很多办法去提高自己的作文成绩,但效果还是不大。想了很长时间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考场作文和文学创作是不一样的,文学创作可以让你自由发挥,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考场作文不是这样。“带着脚镣跳舞”,你跳舞再好,也会有一个束缚,无法轻易跳出这个框来,每年的高考都会有满分作文,这些作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新颖,但我认为这是极具冒险性的。100篇追求创新的作文中,极可能只有一篇是创新的,所以“稳”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做到“稳”呢?我认为至少有两点要求:一是主体要鲜明。议论文要像议论文,记叙文要像记叙文,不要写成四不像的东西。现在有很多同学喜欢在考场作文中写散文,我个人认为,散文是一类比较难把握的文体,如果写作者水平很高,文采特别好,散文的确可以作为争取高分的有利武器,但反过来,一旦写偏、写散,得到的分数就会很低。我的作文水平不高,所以较少尝试散文。如果一定要写这类文体,我倒建议,可以考虑把它糅合到议论文和记叙文中,写成议论散文或记叙散文。只有文体鲜明,老师才能依据评分标准给出分数,而自己在估分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偏差。二是如果写的是议论文,观点要明确,尽量在文章开头的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而不是逐章显志。关于这一点老师在讲课时也是反复强调,写议论文入题要快,切忌统圈子。一般来讲,评卷老师对作文的开头是比较重视的,他们会认为这样的文章结构稳定,不会跑题,所以应及早亮出观点,传递给老师一个简单明了的信息。至于求新,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突破。第一,使用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表达观点,很多时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候我们要表达一种观点,用自己的话会显得罗嗦,而恰当地引用一种古语,既言简意赅,又会让老师眼睛一亮,觉得这个学生的知识很丰富,就会赢得好感。第二,注意文章的立意和思路。议论文的格式是很固定的,换句话说也很“八股”,第一段提出观点;第

高考状元谈学习方法语文篇修订稿

高考状元谈学习方法语 文篇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来自360E网通 1、作文稳中求新法 ——黑龙江理科状元刘诗泽 作文一直是我的弱项,影响着我的语文成绩。我尝试过很多办法去提高自己的作文成绩,但效果还是不大。想了很长时间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考场作文和文学创作是不一样的,文学创作可以让你自由发挥,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考场作文不是这样。 “带着脚镣跳舞”,你跳舞再好,也会有一个束缚,无法轻易跳出这个框来,每年的高考都会有满分作文,这些作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新颖,但我认为这是极具冒险性的。100篇追求创新的作文中,极可能只有一篇是创新的,所以“稳”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做到“稳”呢 我认为至少有两点要求:一是主体要鲜明。议论文要像议论文,记叙文要像记叙文,不要写成四不像的东西。现在有很多同学喜欢在考场作文中写散文,我个人认为,散文是一类比较难把握的文体,如果写作者水平很高,文采特别好,散文的确可以作为争取高分的有利武器,但反过来,一旦写偏、写散,得到的分数就会很低。我的作文水平不

高,所以较少尝试散文。如果一定要写这类文体,我倒建议,可以考虑把它糅合到议论文和记叙文中,写成议论散文或记叙散文。只有文体鲜明,老师才能依据评分标准给出分数,而自己在估分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偏差。二是如果写的是议论文,观点要明确,尽量在文章开头的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而不是逐章显志。关于这一点老师在讲课时也是反复强调,写议论文入题要快,切忌统圈子。一般来讲,评卷老师对作文的开头是比较重视的,他们会认为这样的文章结构稳定,不会跑题,所以应及早亮出观点,传递给老师一个简单明了的信息。至于求新,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突破。第一,使用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表达观点,很多时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候我们要表达一种观点,用自己的话会显得罗嗦,而恰当地引用一种古语,既言简意赅,又会让老师眼睛一亮,觉得这个学生的知识很丰富,就会赢得好感。第二,注意文章的立意和思路。议论文的格式是很固定的,换句话说也很“八股”,第一段提出观点;第二段分析观点,进行论证;第三段联系实际;第四段总结升华,千篇一律,容易让人厌倦。这时,如果你的文章有新的立意和思路,就能吸引住老师的目光。比如说现在有些作文会在大标题的下面,提示出一句重点的话;有的文章会在结构上有所创新,如分成几个板块,每一块都有小标题,小标题连起来又是一首诗,虽然这样在内容上不见得创新,但是在形式上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的作文可能因此得高分。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稳”的基础上。 2、作文素材积累法

历年高考状元笔记语文

状元道路之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世界。 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成功经验中,让高考“状元”激励我们,走向成功,通往大学殿堂。 一、走进高三,快速适应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这首周杰伦的《蜗牛》也是我在高三冲刺阶段的“战歌”。是的,高三会很苦,高考是挑战。但有苦才有甜,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高考,不必畏惧,而应感激,只有它能让人生在最短时间内增值,只有它能使我们磨炼出坚强的意志。“用一年,换一生。”这是我的高三宣言;“信念坚定+持之以恒。”这是我恪守的学习准则。(刘涵,20XX年云南高考文科状元) 那么,如何快速适应高三紧张而又繁重的学习生活呢? 1.准确定位,做好规划 认真分析,给自己的学业水平出初步定位,结合实际,树立目标。有了理想和目标,学习才会有追求的动力。 可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检测目标,并在一定的时间后对目标进行修改和完善。 2.抓牢基础,形成网络 高三的学习一定要抓基础,并把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为现在的高考正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 3.主动学习,善于总结 高三的学习其实是对十年苦读的一次总复习,在这个高二转折到高三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转变身份,主动学习,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梳理者,把自己的所学尽可能地全部整理一次,发现薄弱之处,及时有针对性地补漏补缺,强化自己的知识储备。 分析总结对高三同学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遇到新问题,学到新方法,都应及时记下来;每次考试,对于新题型的解法思路、典型试题等都要及时整理分析。得失心中有数,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二、缓解压力,从容应对 非智力因素往往左右结果,摆正心态吧。当我因成绩波动而焦躁时,我会选择用安静的音乐来平静自己;当我意志消沉时,我会用榜样来激励自己;当我情不自禁开始胡思乱想时,我也会给自己放个假,留出时间来天马行空地幻想。我用各种方法来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永远乐观、积极,调整最佳心态来应对每一次人生的挑战。(李小龙,20XX年宁夏高考理科状元) 面对高考,压力肯定会有的。面对学习压力,我们可以做一只最好的轮胎。气不足,就打点儿;气太足,就放掉一点儿,无论在哪里使用,什么样的路面,轮胎都能够适应,并且跑得轻松愉快。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一只最好的轮胎,还要有“备用轮胎”——这就是面对压力的平常心。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需要注意。 第一,压力适度,举重若轻。就是以适度的紧张面对生活压力,镇定自若,学会使自己“心静如水”。 第二,适应性好,生活、学习有条不紊。感到学习有压力时,最好是给自己列出一个清单:你有多少事情要做?做什么?有哪些知识还不熟悉,原因是什么?针对每一门课程,你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外界有什么干扰因素?最后制定月、周、日的具体行动计划,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成效的。 第三,承受力强,科学分析和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因一次考试成绩落后而气馁。只要我们把精力用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上,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就会体验到成功,看到希望。第四,变压力为动力,建立适当的目标。在考试前可以制定一个基本目标,但不要把分数

高考状元语文复习秘诀:广泛阅读夯实基础(整理精校版)

高考状元语文复习秘诀:广泛阅读夯实基础 语文学习 0819 0525 高考状元语文复习秘诀:广泛阅读夯实基础对语言的感觉,是一种感受、品味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逐渐提高。 首先,基础知识点。包括语文的字音、字形、成语、熟语、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等,这些知识点数量庞大,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需要你化整为零,逐个去解决。这个工作可以从高一就抓起来,当然高三也不晚,但一定要自觉并且坚持不懈,千万不要等待老师去帮你。至于方法很简单,准备一个笔记本,把不熟悉的字词记录下来;然后利用点滴的时间来记忆,比如饭后的五分钟,睡觉前的十分钟等等。我从高一开始就做了大量这样的笔记。在对这些基础知识点的处理上,我习惯于这样做:熟悉的东西一笔带过,不熟悉的东西要做详细的记录,对于易错的地方要用红色的笔做好标记,这样在记忆时就会有强的针对性。此外,在记忆时,要一边动口,一边动手,一边读,一边写,才能使记忆更加深刻。其实这也就是所谓的“积累”。 其次,整篇的文章。包括语文的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读一篇文章,一定要学会去把握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所传达的信息。而这一点需要从课本做起,课本的作用也正在于此。平时每接触一篇课文时,建议大家做以下工作:

通过预习,自己去感觉一篇文章的精彩 预习时,文章一定要反复的读;而且在读的过程中要有意去发现文章的美丽之处;必要时,还可以做一些标记,例如将一些精彩的或触动你的语句画出来,还可以写几句鉴赏性的话语。比如在读鲁迅先生的《祝福》时,我对祥林嫂一次次外貌的变化印象特别深。当时我在每一次对她的描写后都有简单的几句话,来描述此时我想象中祥林嫂的心情,她的绝望、痛苦、悲惨,还有在麻木中仍然表现出的源自本性的善良和淳朴深深地触动了我。此外,你还可以写写鲁四老爷、四婶、鲁镇的百姓是些怎样的人,写出你自己的理解。写多写少并没有关系,但通过这样的预习,可以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感知能力,还可以锻炼写作的水平,也会获益良多。 通过课堂,落实具体的知识点 课堂上,首先要跟随老师去分析文章的思路,通过一篇文章学会把握一类文章。学完鲁迅的几篇小说,你应该能简单地分析其他的小说。学完陶渊明的诗歌你对类似诗歌的思想感情应该可以把握。这会很快地提高你的理解能力。另外老师所讲的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比如一首诗歌中环境描写的方式和作用,一篇阅读文章的重要知识点等等。它们往往是实实在在的内容,可以落实为文字性的东西,需要自己去记录和掌握。 通过习题,训练答题技巧

高考状元谈心得

高考状元谈心得 2011年四川省高考文科状元郭修武:“乖乖虎”轻轻松松中状元郭修武:总分649分(不含任何加分),毕业学校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单科成绩:语文118、数学134、英语138、综合259 ;报考意向:北京大学光华学院。 当记者问起这位被同学称为“乖乖虎”的郭修武喜中状元的学习方法和秘诀时,他淡淡地说:“我可没有学习秘诀,我的学习体会是课堂效率最为重要,高一要系统学习,高二要认真归纳,高三要全面梳理落实最为关键。当天课堂听好讲,晚上认真温习,把没有搞懂的一定搞懂,不要把问题留到明天。第二天,自己一定要抽出时间,对头天知识进行巩固,这样就把知识记牢靠了!” “作为文科,语文、英语、数学和文综,都需要大剂量、系统性的记忆,必须做出学习规划。我觉得学习要有一个常态心理、平静心理,只有这样平静面对一切。” 2009年四川高考文科状元叶思雨:阳光女孩酷爱《红楼梦》 叶思雨毕业学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总分:634分;单科成绩:语文121分,数学133分,外语141分,文综239分。报考意向:北大新闻系。 很多同学评价,叶思雨在年级上属于默默无闻型的内敛学生,一诊

考试只排年级20多名,二诊更是排到了40名以后,唯独一次“超常发挥”是去年10月的一次月考,获得了年级第四名。“我从来不和别人比,知道只有比过自己,就比过了别人。”这句话得到了班主任的认同,据她介绍,思雨的学习态度和班上其余优异学生没什么两样,勤奋、刻苦,但她淡然的心态很少有人能及。如同名字一样,叶思雨面容秀气,说话声音有时细如蚊声。在成外高三(一)班,她属于文静的女孩子。还是班里“官位最低”的小组长,默默收、交作业,带头打扫卫生之时收获了不少好评,比如做事认真、心地善良、为人和气等。 阅读是思雨的酷爱,最喜爱的书是《红楼梦》,读过三遍都还觉少。高考文综获得239分,她认为多读书丰富知识面对答题肯定是有帮助的。今年很多考生表示文综题目题量大不易做完,思雨说当时自己以为卷子还有一面题目,因此做得非常快,“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加上第一感觉吧”。 2009年湖南高考理科状元柴云子:在思考中找学习乐趣 柴云子:慈利一中,理科卷面分682分,少数民族加20分,总分702分,湖南省理科档案分第一名 “我是一个对未知充满好奇的人,特别爱思考是我学习上的最大特点,我常常能在思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柴云子说。老师在课堂上讲

山东省高考语文状元学习经验

山东省高考语文状元学习经验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回顾课本,掌握基础知识。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扎实,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不能将任务拖到第二轮复习。除了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还要随身小笔记本,一个是专门的字、词集锦,可以将平时所见的容易误读的字和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全部收录,然后利用晨读大声朗读以加强记忆;一个是文摘集锦,专门收集一些俗语或从报刊中摘录一些他认为比较好的文章、段落、句子等,如果摘录的东西太长,就把它裁剪下来粘贴到本子上,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拿出来翻翻,这样既可以记忆也可以催眠。 每晚睡觉前可以看3~5条成语。不要认为每次看得少,一旦长期坚持下来,一年就会记住1000多条成语。 文言文:硬骨头天天啃 说到文言文,它在语文试卷中虽然只占20分左右,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很多考生一提到文言文就害怕三分,因为古代社会的语言习惯与现在有很大区别。平时要多翻翻文言文字典。对于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没必要求全,只要能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以及一些特殊的例句即可。

其实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也不多,2004年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有100个左右,而文言虚词只有18个,如果再把这些分摊到每天去学习的话,量就很小了。 大语文:广摄取活应用 语文无处不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在语文的学习中要强调大语文观,注重广泛摄取,形成一定的积累,然后试着灵活应用。大语文观要我们平时学会注意周围,其实周围有很多我们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往往就在于你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比如校园内张贴的一些名人名言、电视或广告牌上的广告词等,这些都可以去留意并形成积累,以备用时之需。 作文:凤头豹尾还求新 对于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也是很多同学不易得高分的部分。老师常常讲作文的注意事项,可别轻视这些事项,它们往往是作文制胜的法宝。首先,要重视卷面,即要书写工整书写潦草是作文的大忌,出现这种情况,阅卷老师在心中给你扣掉的印象分可能不止5分,甚至是一个档次的问题。其次,掌握好文章的两头凤头,短小精悍;豹尾,刚劲有力。在平凡中力求创新,多运用一些名言名句,多运用一些修辞会令你的文章增色不少。最后,还要注意文章标题的制作,标题不可太俗气,这样会令人觉得你水平一般。平时多模仿一下报刊上的优秀标题,必要的时候采用拿来主义,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除此之外,对于高三复习有三点经验

高考状元的语文高分技巧.doc

高考状元的语文高分技巧 1、笔记 刚进高三时,王伟被分到了学校的实验班,班上高手如云。那时他的语文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在100~110分之间浮动,他意识到这样的成绩在高考中对他不利。因此,在平时他就有意识地把语文放在优先地位,也为此制定了学习计划。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王伟主要还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回顾课本,掌握基础知识。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扎实,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如果将任务拖到第二轮复习,那就麻烦了。除了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王伟自己还另有独门诀窍。他平时随身带有几个小笔记本,其中两个就用在语文方面。一个是专门的字、词集锦,将平时所见的容易误读的字和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主要是成语)全部收录,然后利用晨读大声朗读以加强记忆;一个是文摘集锦,专门收集一些俗语或从报刊中摘录一些他认为比较好的文章、段落、句子等,如果摘录的东西太长,就把它裁剪下来粘贴到本子上,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拿出来翻翻,这样既可以记忆也可以催眠。 另外,王伟躺在床上还要做一件事,在他的枕头边长期放了一本成语词典,每晚睡觉前他都要看3~5条成语。他说,不要认为每次看得少,一旦长期坚持下来,一年就会记住1000多条成语。

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这些积累对我有多重要。因为我在今年高考中,前三道考查语音、字、词、句的大题中,自己一分未失。 2、文言文 说到文言文,它在语文试卷中虽然只占20分左右,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很多考生一提到文言文就害怕三分,因为古代社会的语言习惯与现在有很大区别。而王伟对付文言文也有自己的方式。他讲究的也是积累,按他的话说就是平时要多翻翻文言文字典。他认为,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难,就是难在一些实词和虚词上。其实,对于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没必要求全,只要能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以及一些特殊的例句即可。 王伟说,其实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也不多,2004年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有100个左右,而文言虚词只有18个,如果再把这些分摊到每天去学习的话,量就很小了。 并且王伟这样做了。 这样的坚持让王伟在平时考试中的出错率大大降低,在进入第三轮复习之后,文言文选择题部分他每次保持全对,就是在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部分也是一分都没溜走,并且整个文言文部分只丢掉了一分。

高考文科状元解密语文学习:《语文于我》

语文于我 孙婧妍(2013北京文科高考状元) A 开篇 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问话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听了这样的问题,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们的教育中,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那么它往往就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者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拿语文来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它内在的韵律与美感。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方法。 对这种观念,我感到难过且可惜,因为我热爱语言、热爱文学,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戴着功利眼镜去审视它。“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的话,语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题”,这样功利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国学、语言、文学大师,我不愿、不敢去想。 当然,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 也就是说,如果要选择一个作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我认为培养高素养的学生比培养高分数的学生更重要。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教学目标,素养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要可靠得多。 说了很多话,还没有说到我理解中的素养。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实一个学生有没有语文素养是很难看出来的。试卷有着固定的标准答案,一个凭死记硬背做出题的学生和凭自己发挥做出题的学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来的,结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满分而已。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会觉得他是有语文素养呢? 这就要回到开篇的两个问题:读书和写作。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 B 关于读书

理科高考状元经验谈

(一)北京:林茜高考总分:709分(满分750分) 我不聪明,但笨鸟先飞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坚持笨鸟先飞。 想比别人优秀,就一定要比别人付出得多。但同时也要注意休息,我高三的时候每晚10点半睡觉,早上6点50分起床。睡眠有了保证,上课时就能全神贯注。而且我住在学校里,就不会上网,不会看电视,这样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复习时肯定要多做测试题,但是要不要成海就值得商榷……最后,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高三不是一次折磨,是一种升华,你们将要完成的不仅是学业上的飞跃,还有人格上的成熟。” (二)天津:陆宇衡高考总分:683分(满分750分) 超越年龄的“自制力” 这个16岁的小男生在得知自己成了状元时很意外,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一个按照计划跟着老师复习的乖学生。但他也强调,劳逸结合很重要,所以即便已经高三,陆宇衡仍然是看电视、上网、听歌一个都不能少,还经常在学校的贴吧上发发帖、浏览同学的博客、聊聊天,但他总能很好地控制时间,掌握分寸,在学习与玩乐之间找到平衡点。这种超越年龄的“自制力”也许就是这个小男生最后夺得理科状元的主要原因吧。

(三)山东:赵旭照 高考总分:共714分(含20分优秀学生加分)(满分750分) 注重基础知识学会心理暗示 谈到高考复习,赵旭照的经验是注重基础知识,尤其是到了冲刺阶段,不钻研难题、偏题,而是巩固基本方法。一上高三,赵旭照就给自己定了三轮复习计划。第一轮:详细复习每一个细节,直到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第二轮:大块内容复习,知识系统化。第三轮:针对高考,练习应考技巧。平时,赵旭照习惯“自我心理暗示”:“不断鼓励自己,无论前面考得怎么样,只要还有一门没结束,就有翻盘机会……” (四)新疆:林佳瑞高考总分:723分(含10分加分)(满分750分) 细节决定成败“我的复习策略就是:抓重点,分小计划,抠细节,争取不失分。我的长处是在学习上很细心,比较注意细节,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我都记得很牢。我还有一个厚厚的本子——错题集,那可是我的宝贝。里头全都是些典型题目,是我平时在学习中做错的题,我把它们抄下来,定期拿出来分析,不断巩固复习,最终达到了查漏补缺的效果。高考结束后,我每天除了帮家里做农活外,已经把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第一册

2020高考秘宝:历年高考状元独门笔记语文篇

2020高考秘宝:历年高考状元独门笔记语文篇 导读: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成功经验中,让高考“状元”激励我们,走向成功,通往大学殿堂。 一、走进高三,快速适应“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这首周杰伦的《蜗牛》也是我在高三冲刺阶段的“战歌”。是的,高三会很苦,高考是挑战。但有苦才有甜,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高考,不必畏惧,而应感激,只有它能让人生在最短时间内增值,只有它能使我们磨炼出坚强的意志。“用一年,换一生。”这是我的高三宣言;“信念坚定+持之以恒。”这是我恪守的学习准则。(刘涵,2006年云南高考文科状元) 那么,如何快速适应高三紧张而又繁重的学习生活呢? 1.准确定位,做好规划 认真分析,给自己的学业水平出初步定位,结合实际,树立目标。有了理想和目标,学习才会有追求的动力。 可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检测目标,并在一定的时间后对目标进行修改和完善。 2.抓牢基础,形成网络 高三的学习一定要抓基础,并把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为现在的高考正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

化。 3.主动学习,善于总结 高三的学习其实是对十年苦读的一次总复习,在这个高二转折到高三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转变身份,主动学习,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梳理者,把自己的所学尽可能地全部整理一次,发现薄弱之处,及时有针对性地补漏补缺,强化自己的知识储备。 分析总结对高三同学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遇到新问题,学到新方法,都应及时记下来;每次考试,对于新题型的解法思路、典型试题等都要及时整理分析。得失心中有数,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二、缓解压力,从容应对非智力因素往往左右结果,摆正心态吧。当我因成绩波动而焦躁时,我会选择用安静的音乐来平静自己;当我意志消沉时,我会用榜样来激励自己;当我情不自禁开始胡思乱想时,我也会给自己放个假,留出时间来天马行空地幻想。我用各种方法来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永远乐观、积极,调整最佳心态来应对每一次人生的挑战。(李小龙,2007年宁夏高考理科状元) 面对高考,压力肯定会有的。面对学习压力,我们可以做一只最好的轮胎。气不足,就打点儿;气太足,就放掉一点儿,无论在哪里使用,什么样的路面,轮胎都能够适应,并且跑得轻松愉快。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一只最好的轮胎,还要有“备用轮胎”——这就是面对压力的平常心。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需要注意。 第一,压力适度,举重若轻。就是以适度的紧张面对生活压力,镇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