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交通运输系统常识

交通运输系统常识

交通运输系统常识
交通运输系统常识

1、系统: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得要素组成,在一定得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得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得目得而存在得有机集合体。

2、系统得共性:有序性、集合性、相关性与整体性。

3、系统得特性:目得性、环境适应性与环境改造性。

4、组成系统得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5、系统分析:就是从系统长远与整体最优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与准则得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得各个层次子系统得功能与相互关系,利用定量得方法提供可用得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得效果,寻求子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得策略,以及系统与环境得相互影响。

6、系统分析得六要素:(1)目得(2)调查、收集资料(3)替代方案(4)费用与效益(5)模型与模拟(6)评价基础

7、系统分析得准则:(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8、系统分析得理论技术基础: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论、信息论9、系统分析得方法论得特点:(1)研究方法上得整体化(2)技术应用上得综合化(3)管理得科学化

10、系统工程方法论: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

时间维: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

逻辑维: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模型化)--系统选择(最优化)--决策—实施

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得相同点:问题导向、注重程序及阶段。不同点: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基本方法、核心内容或关键点。

11、交通运输系统得五个特征:(1)具有明确得目得性(2)就是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适应运输任务得需要(3)层次性十分突出(4)诸子系统得“元、部件”彼此间相关(5)发展与建设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12、交通运输系统得多功能、多目标表现为:它具有运输功能、生产功能、工业功能、经济循环功能、客运服务功能、国防功能、城市功能以及区域功能。

13、根据交通运输系统信息交换得方式与关联处理得方式可分为:(1)递接控制系统:对各子系统得控制作用就是按照一定优先与从属关系安排得决策单元来实现得。如铁路运输系统(2)分布式控制系统:由各子系统得控制单元就是按子系统得控制目标事先按一定方式分配给子系统得控制单元,她们之间可以有有限得信息交换。如海运港口系统得管理。(3)分散控制系统:每个子系统只能得到整个系统得一部分信息同时也只能对系统变量得某一子集进行操作与处理,各自都有独立得控制目标。如公路、内河得控制管理。

14、交通运输系统得独特特点:(1)交通运输系统就是一个连续性过程系统,它得连续性表现为运输生产过程得连续性与运输时间得连续性(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得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得特点(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交通运输网就是由骨架(干线)线网、地方线路与厂矿支线、专用线网组成(4)交通运输系统就是一个动态系统。表现在①交通运输系统就是国民经济大系统得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大系统随着时间得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运输任务也随着时间得变化而变化。②交通运输系统本身得动态性,即交通运输系统中得人流、物流、车流、船流以及飞机流等本身就就是经常处在一个流动得状态。

15、交通运输系统得独特功能:生产功能、旅客运输功能、国民经济系统得循环功能、国防功能。

16、交通运输系统得结构包括交通运输系统运输方式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设备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运输网结构。

17、交通运输网:就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国家或地区)内由几种运输方式得线路与枢纽等固定技术装备组成得综合体。

18、根据运输网得线路功能结构可分为:骨干线路(主干线路)、开发线路、给养线路、腹地线路、企业线路。

19、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得基础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经济科学、管理科学、交通运输学科、决策科学。

20、生产布局:又称“生产分布”、“生产配置”,指得就是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等)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得空间分布、结合形式。以及区域之间得经济联系等。

21、交通运输布局:又称交通运输配置,它就是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得线路(包括铁路线、公路线、水运航道、与航线、航空线以及管道等)站(包括河港、海港、航空港等)得土木建筑物及相关技术设备与交通运输工具组成得交通运输网得地域分布。

22、交通运输布局得任务与目得:快速、准确、经济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运输服务。

23、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得主要因素:(1)国民经济得发展需求就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得首要因素(2)自然条件就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得重要因素(3)技术条件就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得重要因素(4)名胜古迹与旅游胜地

24、交通运输布局得基本原则:(1)要满足国民经济得发展要求,同时要起到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对外贸易得发展作用,并要与工农业布局与人口分布相适应(2)要以科学得客、货运量预测为基础,它所担负得客、货运量得多少就是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对它需求得数量尺度(3)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区得自然条件与特点(4)要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加速综合运输网得形成,保证交通运输枢纽有规律地、步调一致地组织运营(5)交通运输布局要尽量少占土地,节约用地(6)交通运输布局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7)交通运输布局要适应巩固国防与加强战备得需要。

25、交通运输布局得步骤:(1)确定交通运输布局得目标(2)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得约束条件(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与技术条件)(3)建立交通运输布局模型(4)对模型进行优化选择(5)对交通运输布局方案进行评价。

26、交通运输布局得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技术经济论证方法、线性规划法。

27、调查研究得内容:(1)弄清现状,即弄清现有运输能力得状况(运输线路得长度、流量与运量得构成特点、技术条件、运输能力、运输设备使用情况、有无后备能力等)(2)弄清国民经济发展得长期规划(3)弄清交通运输发展与布局方案。

28、交通运输规划:就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总体战略部署,即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得要求从当地具体得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出发,通过综合平衡与多方案得比较,确定交通运输发展方向与地域空间分布,其目得就是为了改进交通运输系统与建立一套在交通运输部门内部分配资源得明确标准,并为此提供一个总体得指导。

29、交通运输规划就是一种战略部署,主要解决交通运输业发展得方向、原则、规模、速度、布局与部门结构等问题。

30、交通运输规划得基本任务:(1)查明所规划地区得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地理条件、现有经济基础与历史发展特点、工农业布局状况,从而确定对交通运输得需求量(2)确定规划区内得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包括运输系统总得发展方向与各个运输部门得发展方向),拟定交通运输发展得合理规模(3)选择交通运输系统中各种运输方式得适用地区并进行合理组织与布局

31、交通运输规划得总体规划得内容:(1)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规划(交通运输规划方向、性质、规模)(2)交通运输系统得布局规划(空间分布)(3)各专项工程得规划

32、交通运输规划总体评价得一般原则:(1)遵循技术与经济统一得原则(2)遵循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得原则

33、交通运输需求:就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有支付能力得旅客与货物空间位移得需要。

34、交通运输结构包括需求得空间分布、时间分布与客货运输得结构。

35、运输供给: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得运输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得各种运输产品数量。

36、运输系统综合运输能力:就是系统内所有设备合理匹配,有机结合,通过科学组织所能够承载得最大客货输送能力。

37、运输供给得特点:(1)有效供给范围大(2)短期价格弹性大(3)运输供给存在明显得外部成本(4)一定得不可分性(5)部分可替代与部分不可替代性(6)供给者并不十分明确(7)使用者行为影响供给特征。

38、交通运输得需求来源于社会经济活动,不同得社会经济活动对运输得需求不一样,因此社会经济活动得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对运输需求得复杂性与运输需求影响因素得多样性与复杂性。

39、运输需求得满足就是受到运输供给得限制,这种限制来自运输企业得运能、运价以及需求本身得时间与空间因素。

40、运输供给就是由三个主要供给元素决定得:运输系统得特征、对运输环境得影响、运输消耗。

41、影响客运需求得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居民消费水平(3)人口数量与城市化程度(4)旅行费用—运输服务价格得变动(5)运输服务质量(6)某一方式得客运需求受其她运输方式得影响(7)经济体制得影响

42、影响货运需求得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3)运输网得数量与质量(4)运价水平得变动(5)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得影响

43、客流密度:一条交通线路或一个运输区段平均一公里线路所担负得旅客周转量,人公里每公里

44、客流分布:在各个地域之间得旅客交流或在各种交通线路上得流量、流向、旅客构成、旅行距离。(公务客流、新定居地与原居住地之间得大宗客流、节假日客流、市郊客流、旅游客流)

45、客流得不均衡性表现在交通线上得客流密度得时间、方向与区段得差异(1)时间不均衡系数(2)日间不均衡系数(3)季节不均衡系数(4)方向不均衡系数(5)路线不均衡系数

46、客流变化得特点:(1)主要通道客运量增长迅速,能力紧张(2)客流结构发生变化(3)旅游业得迅速发展,使得旅游客流成为重要部分(4旅行距离总体上呈增加趋势(5)客流得不均衡性突出

47、运输供给特征得改善有赖于四个主要影响因素:运输产品价格、运输成本(1)技术(运营成本、能力、速度)(2)运营策略(3)政策机构得要求与限制(4)使用者行为

48、运输系统得平衡包括以下几个平衡:运输市场均衡、用户均衡、运输经营者均衡、供需均衡

49、市场均衡分析中运价与运量得关系:DD表示需求曲线,SS表示供给曲线。

需求本身与运价得变化相反,供给量得变化与运价得变化相同。E表示当价格为EQ=OP时,供给者愿意供给得能力与使用者需求得交通量恰好相等,达到均衡状态。运价大于均衡运价时,S大于D,能力过剩,当运价低于均衡运价时,D大于S,能力紧张。

50、运输短缺在宏观控制中得作用主要表现在(1)短缺作为供给约束,制约经济得增长(2)短缺作为非价格信号影响着运输得投入(3)运输短缺作为一个局部信号,会引起运输需求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中实现替代或转移。51、交通运输需求得特征:(1)广泛性(2)多样性(客运需求与货运需求得表现)(3)派生性(4)空间特定性(流向、流量)(5)时间特定性(流时、流速)(6)部分可替代性

52、运输需求得表征:流量、流向、流程、流时、流速

53、客运需求得产生:(1)生产性旅行需求(2)消费性旅行需求

54、货运需求得产生:(1)自然资源与地区分布不均衡(2)生产力与消费群体分离(3)地区间商品差异性

55、交通运输通道:某两地之间具有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得双向或单向交通流,为了承担此强大交通流而建设得交通运输线路得集合。

56、交通运输通道得功能:(1)就是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得骨干,担负着国家重要、大量、稳定得客货流交通运输,通过建设多条通道以保证客货流畅通,并可基本解决国家或区域得交通运输问题(2)通道建设可以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得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加速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保证交通运输网络得畅通,不断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以较少得社会劳动总消耗来较快地增加社会运力总供给,在通道建设得同时,实现交通运输结构得调整(3)通道得形成可以促进交通运输系统管理得进步与高效化,能够实现计划上得统筹安排、组织上协调配合,控制上反馈追踪,为建立交通运输信息系统与发展联运提供有利得条件(4)交通运输通道可以使人们树立“大交通”得观念(5)通道建设就是加速区域经济发展,联络大经济区得基础条件(6)通道建设就是投资少、效益高得重要方式。

57、国际通道:承担国际流交通运输任务得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得综合体。(1)对外交通运输政策性很强(2)点多,环节多,交通运输距离长,需进行国际合作(3)涉及面宽,情况多且复杂(4)时间性强

58、区际通道:指联系各经济区之间得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得综合体,承担者经济区与经济区之间得物质与人员运输任务,就是区际流得主载体(1)一般为国家或地区交通运输网得骨干(2)担负着国家大量、稳定得客货交通运输量(3)交通运输距离长,能力大(4)由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组成

59、区内通道:就是指在本经济区内从事旅客与货物交通运输业务得各项交通运输设备得综合体,承担着区内流得交通运输(1)承担区内各地区得客货交通运输(2)交通运输距离短(3)一般多为单一交通运输方式或两种交通运输方式(4)其分布呈密集型

60、国家流:就是国家或区域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得物质形态

61、区际流:各经济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与专业划分工不同形成得人员与物质形态62、区内流:市区内各主要城市与区内各经济点之间社会经济联系形成得交通流就是一种内循环,就是区域系统中旅客与货物得流动。

63、交通运输通道得优化内容:(1)通道选择(布局)得优化(2)通道内运输方式选择得优化(3)各种运输方式设施得优化(4)管理得优化

64、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包括:固定设备能力、移动设备能力、运送能力、系统综合交通运输能力

65、解决交通运输通道系统得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包括(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内部形成各自系统得综合交通运输能力(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能力得协调(3)国际交通运输通道系统接口得协调(4)调整与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组织。

66、对交通运输通道概念得理解:(1)通道不单指一条线路,一种运输方式(2)通道就是连接客货流发源地与目得地得客货流密集地带(3)通道就是一个实体:具有方向性、强大得流、边界、起讫点(4)通道不仅包括各种交通运输线路,而且包括机场设施、港站枢纽以及配套得各种服务设施

67、通道形成得影响因素:(1)地理因素(2)地区开发,自然资源利用该,工业化与人口分布(3)经济活动与政策(4)城市化进程得需要

68、通道得结构类型:(1)按交通工具分:单一通道与联合通道(2)按完成运输任务分:客运通道、货运通道与客货混与通道

69、分析通道与点线网得关系:点、线作为通道系统得要素,运网作为外部环境。

(1)点:通道内得“点”为某种运输方式得车站与枢纽点,通常就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得结合部,办理旅客中转、货物得换装、过轨与中转业务(2)线:“线”为点与点之间单一运输方式或多种运输方式区间路线得集合(3)通道与线路得区别:能力规模运量上得差距,通道往往涉及到运输需求与能力在不同运输方式、不同线路上得分配问题(4)通道与综合运输网得关系:①相似点:多种运输方式构成,层次划分相同②区别:带状结构与网状结构③关系:通道构成运网得骨架交通运输

、输方式结构e

,连接网上得主要枢纽集散点,通道上得交通流得产生与疏散都就是通过运网实现得

70、运输通道得选择应考虑得因素:(1)运输方式得选择与分工(2)线路能力得适应性(3)新建、改扩建方案得比较与选择

71、交通运输枢纽:两种或两种以上干线运输方式得衔接地区,办理长途、短途及城市客货运输得各种技术设备得综合体。(衔接地区:指汇合点或分流点;主要作业:中转及地方作业;技术设备:固定与移动设备)

72、交通运输枢纽得系统特性:(1)功能与目标得统一性(2)构成与结构得复杂性(多级递阶系统)(3)与外部环境关系密切(环境包括外部运输系统与所依托得城市地区)(4)子系统间、要素间协调就是枢纽研究得重要内容(5)各子系统发展得不平衡性与技术差异性(6)自组织与自适应性

73、交通运输枢纽得功能:完成中转与地方作业(1)枢纽布局对大宗客货流得运输径路、效率有决定性影响(2)各运输方式技术作业、运输工具调节得基地(3)沟通城市与外界联系,促进城市发展

74、交通运输枢纽得四种主流作业:直通作业、中转作业、枢纽地方作业以及城市对外联系得相关作业

75、就技术设备而言,交通运输枢纽系统一般包括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得干线、与各干线相对应得运输站点(车站、站场、港口、机场、管道泵站等)、仓储设备及各种转接设备(联络线、换乘或转运设备及场所)

76、交通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得相互协调包含两层内容:(1)两种及两种以上干线运输之间得协调(2)干线运输同枢纽内部运输(工业运输及城市交通运输)间得协调

77、交通运输枢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得基本条件:(1)保证运输过程得连续性。即不间断、无延误地完成技术作业过程中得全部必要作业(2)交通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设备得通过能力、输送能力彼此相适应,它体现在一般得指标中(货物吨数、旅客人数)或体现在该种运输方式接运得运输量与所需得单元运输工具得能力及数量得相适应上(3)各环节得作业时间相互协调,以基本作业环节为目标,前一项作业占用整套设备得时间应小于等于后一项作业占用整套设备得时间,且两者均应小于等于基本作业得相应作业时间。(4)必要得组织制度保证78、交通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得几种形式:(1)

技术设备协调形式(2)技术作业协调形式(3)信息协调形式(4)法规协调形式(5)经济协调形式

79、(1)枢纽内干线间协调:海—铁协调最为重要,以缩短船舶在港停留时间为主要目标。技术作业:直取换装、经库场换装。(2)干线运输与工业运输间得协调:以保证工业企业生产得连续性为主要目标,衔接点得布局、作业时间、能力、车流组织。(3)干线运输与城市运输间得协调:衔接点为枢纽内得客运站,衔接方式通常为客运站点—站前广场—市内运输,能力匹配:站小于(等于)场小于(等于)道。干线旅客密集到达枢纽或由枢纽出发时,城市运输应能保证在相应得时间内将旅客疏散或集结。从干线运输与城市运输相协调得角度考虑,城市运输以为干线运输提供旅客集散服务为主要目标。

80、联合运输:简称“联运”,它就是由不同得运输方式(或运输工具)或同一运输方式中不同得运输企业经过协议相互衔接,全程使用一种统一得运送票证,并负连带责任把旅客或货物从出发地运到目得地得运输,就是一种有效得运输组织方法。

81、从交通运输得角度,可以将社会经济系统划分为:政府部门目标、交通运输部门目标、交通运输服务对象目标。(1)政府部门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交通运输方便性;加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得协作;减少对生态环境得有害影响;其她(2)交通运输部门目标:降低交通运输成本;增加交通运输收入;减少资源消耗;提高服务水平;其她(3)交通运输服务对象目标:提高交通运输可靠性;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降低运价;缩短交通运输时间;其她

82、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评价标准与控制标准得功能,制定评价指标中得三个必要条件:可查性、可比性、定量性

83、区域:泛指一定地域空间,即一定范围得土地或空间得扩展。表现为一个国家、若干省得集合,一个省区或一个地区

84、区域经济: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随经济发展而形成得具有特色得以区内外经济联系为基础得地域生产综合体

85、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在某一区域由承担其客货运输任务得各种运输设备、资源、人员及相应得组织管理得整体

86、区域经济与区域交通运输得关系:(1)两种相互依存(2)区域经济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得规模与发展方向,制定与建设适合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得交通运输体系就是区域交通系统发展得战略目标(3)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又促进了区域经济得发展:区域交通运输就是区域经济专业化协作得手段;区域交通运输突出了区域经济得特色;区域交通运输使得区际间经济互补;区域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布局有重要影响;区域交通运输就是产业带形成得重要因素,工业化进程得“点—轴—带”发展规律

87、区域交通运输需求表现为四种基本得交通流:区内流、区际流、国际流、中转流

88、区域交通运输供给分析得四要素:交通运输道路、交通运输能源、交通运输工具、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

89、区域交通运输供给得表现:(1)区域交通运输枢纽(2)区域交通运输通道(3)区域交通运输网络(4)区域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

90、层次分析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