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

第十七章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A型题]

1.哪些受体同时被交联可被抑制B细胞的增值()

A.TCR和BCRJ

B. BCR和FcγRⅡ-B

C. BCR和CR2

D. BCR和FcαR

E. TCR和FcγR

2.B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免疫调节依赖于识别()

A. MHC分子

B.独特型抗原决定基

C.Fc受体

D.分化Ag

E.补体受体

3.抑制Th2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

B. IFN_γ

C. IL_4

D. IL_5

E. IL_10

4. 抑制Th1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IL_10

B. IFN_γ、IL_4

C. IL_4、IL_7

D. IL_8、IL_10

E. IL_10、IL_4

5.临床上应用抗Rh﹢抗体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原理是()

A. 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B.抗体的正反馈调节作用

C.独特型免疫网络学说

D.补体的调节作用

E.以上都不是

6.以下哪一种补体可与B细胞表面的CD21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

A. C1

B. C2a

C. C3a

D. C3d

E. C4

7. 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是()

A. 由APC和Th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B. 由APC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C. 由Th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D. 由Th和Tc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E. 由Th1和Th2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8. 以下哪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

A. IL-2、IL-8

B.IL-2、IFN-γ、IL-12

C. IL-2、IL-4

D. IL-2、IFN-γ

E.IL-3、IL-4

9.下列哪一种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 )

A. IL-2、IL-4、IL-5

B.IL-2、IL-8、IL-10

C.IL- 1、IL-6、TGF-β

D.IL-10、TGF-β

E.INF-γ、TNF-β

10. B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主要通过()

A.分泌的淋巴因子发挥作用

B.分化形成抑制或辅助细胞发挥作用

C.活化巨噬细胞发挥作用

D.神经-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E.分泌的Ab发挥作用

11.免疫应答发生的前提是()

A.抗原的存在

B.抗体的存在

C.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

D.补体的存在

E.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调节的存在

12.群体水平免疫调节的基础主要是()

A.MHC多态性

B.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C.AICD对特异性应答的反馈调节

D.独特型网络的调节

E.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中的反馈调节

13.关于抗原对特异性免疫性应答的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抗原的存在是免疫应答的前提

B.结构相似的抗原具有相互干扰特异性抗体应答的能力

C.一定范围内,应答水平与抗原的量呈正相关

D.抗原的量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有关

E.抗原的质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无关

14.关于免疫应答的调节,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免疫应答不受遗传基因的制约

B.免疫调节的机制影响免疫应答的发生应答的强弱

C.免疫应答的调节可分为免疫系统内调节和免疫系统外及个体和群体水平的调节D.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E.免疫调节机制失控或异常可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

15.关于IFN-γ的免疫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增加CTL与NK细胞的杀伤能力

B.激活巨噬细胞

C.诱导淋巴细胞MHC分子的表达

D.促进Th0向Th1分化,抑制Th2增殖

E.抑制抗体产生及ADCC

16.关于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IL-1、IL-2对于T、B细胞的分化增殖和活化是必需的

B.IFN-γ具有调节抗体产生、增强NK细胞活性的作用

C.多数细胞因子作用于靶细胞时,受MHC限制

D.免疫调节是细胞因子的主要功能

E.细胞因子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

17.关于免疫调节作用,下列那一列是错误的()

A.免疫调节只在免疫系统内进行

B.抗原有免疫调节作用

C.抗原-抗体复合物有免疫调节作用

D .T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E.抗体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18.关于免疫细胞的调节,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单核-巨噬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B.Th2细胞通过分泌IFN-γ抑制Th0分化成Th1细胞

C.CD8﹢T细胞具有杀伤和抑制作用

D.Th1和Th2互为抑制细胞

E.CD4﹢/ CD8﹢T细胞的比值上升,提示免疫应答正调节占优势

19.关于细胞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活化的CTL表达FasL

B. Caspase的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凋亡

C.AICD可促进效应细胞的短寿性

D.Fas和FasL基因突变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E.Fas启动的AICD上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20.关于细胞因子对Th1、Th2细胞的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IL-12促进Th0分化为Th1细胞

B. IL-10促进Th0分化为Th2细胞

C.IL-4促进Th0分化为Th1细胞

D.IL-4促进Th0分化为Th2细胞

E.IFN-γ促进Th0分化为Th2细胞

21.关于免疫应答的调节,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MHC分子表达与否直接决定免疫应答是否发生

B.MHC分子表达的水平与免疫应答水平无关

C.FcγRⅡ-B,CTLA-4和KIR发挥负反馈作用

D.AICD参与免疫调节、清除活化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

E.AId抗体内影像能刺激免疫应答的发生

22.肥大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发挥负调节作用是通过与下列哪一项受体结合而实现的()

A.BCR

B.FcγRⅡ-B

C.KIR

D.KAR

E. FcεRⅠ

23.关于AICD,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AICD是指Fas启动的效应细胞的凋亡

B.AICD参与活化的CTL等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

C.AICD在免疫调节中主要起正反馈作用

D.AICD能够抑制受到抗原活化并发生克隆扩增的T淋巴细胞

E.AICD可以使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同时受到下调

24.关于补体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下列哪一项使错误的()

A.C3b与B细胞的CR1结合,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C1参与捕捉、固定抗原

C.C3d iC3b及C3dg与CR2结合,促进B细胞活化

D.补体的黏附作用促进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清除

E.补体对B细胞活化的铺助作用可以提高抗原对B细胞激活的阈值

25.关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调节作用,下列哪一项使错误的()A.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使BCR与FcγRⅡ-B交联

B.所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中抗体是IgG,才能起免疫抑制作用

C.反应早期产生的抗体类别是IgM,故所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无免疫应抑制作用D.抗原-抗体复合物使BCR交联,故无免疫抑制作用

E.抗原-抗体复合物参与免疫调节是通过抗体Fc段实现的

【X型题】

1. 免疫应答的调节,包括那些方面的调节作用()

A.基因水平

B.细胞水平

C.分子水平

D. 群体水平

E.整体水平

2. 独特型决定簇存在于( )

A. Ig的V区

B.T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的V区

C.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的V区

D.Ig的C区

E.Ig的CH1区

3.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是因为()

A.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

B.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

C.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D.神经内分泌细胞上有细胞因子、激素和神经递质受体

E.免疫细胞上有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受体

4. 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属于抑制性受体分子的是()

A.FcγRⅡ-B

B.BCR

C . TCR

D. CTLA-4

E. KIR

5. 独特型网络学说的要点是()

A.任何BCR或TCR上都存在着独特型决定基

B.独特型决定基能被体内另一些淋巴细胞识别并产生抗独特型抗体

C.独特型决定基具有自身免疫原性

D.独特型决定基和抗独特性抗体形成网络,对免疫应答进行调节E.独特型网络主要是负调节作用,最终抑制免疫应答

6. 关于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巨噬细胞对抗原吞噬消化,调节刺激免疫应答的抗原浓度

B.巨噬细胞分泌的IL-1刺激Th细胞活化

C.巨噬细胞可分泌补体,参与免疫调节

D.巨噬细胞向Th细胞呈递抗原,激发免疫应答

E.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IL-12,可激活NK细胞,增强其杀伤作用7. 在免疫应答中发挥正调节作用的分子是()

A.Fyn

B. ZAP-70

C. Syk

D. ITAM

E. ITIM

8. 参与免疫调节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有()

A.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NK细胞

B.MHC分子

C.补体

D.细胞因子

E.抗体、独特型网络

9. 为降低机体对马红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可采用下列哪些措施?

()A.在用马红细胞免疫动物前3天,先用绵羊红细胞免疫这一动物

B.采用低应答品系的动物

C.采用TCR受体拮抗剂处理动物

D.采用环胞素A处理动物

E.采用FK506处理动物

10. 采用调节免疫应答的细胞有()

A.Th细胞

B.巨噬细胞

C.Tc细胞

D.B细胞

E.树突状细胞

11. 胞内段带有ITAM结构的受体是()

A.TCR-CD3复合物

B. 巨噬细胞

C. FcεRⅠ

D. CD94/NKG2A

E. FcγRⅡ-B

二、填空题

1. 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受到、和的反馈性调节。

2. 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通过和而实现。

3. 免疫细胞表达的抑制受体可以通过激活,抑制由介导的

激活信号,发挥负调节作用。

4. 独特型网络由、和等构成。其中的被称

为抗原内影像。

5. AICD又称为,在此过程中,活化的CTL通过途径,即可杀

伤,也可杀死。对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进行负反馈调节。

6. 麻风杆菌是胞内寄生菌,可寄生在中,机体需通过来清除麻风

杆菌,但发现患者体内这一细胞因子水平很高,也即应答水平很高,,不利于麻风杆菌的清除,因此临床上注射这一细胞因子,将细胞逆转成] 细胞,加强这一免疫应答来治疗麻风。

7. 利用抗原参与免疫调节具有作用,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案之一就是筛选蛋白

质,选用与的蛋白质可治疗自身免疫病。

三、名词解释

1. ITIM

2. 独特型网络

3. Aid

4. 抗原内影像

5.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四、问答题

1. 简述Th1/ Th2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2. 试举例说明抗体在免疫应答中的调节作用及临床意义。

3. 简述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及临床应用。

4. 何为AICD?AICD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如何?

5. 为什么抑制性受体能在信号转导水平抑制免疫细胞的激活?

6. 试举例说明抑制性受体是如何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7. 试述抗体参与免疫调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8. 举一例说明将抗体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应用于临床以治疗疾病。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

2.B

3.B

4.E

5.A

6.D

7.A 8.B 9.D 10.E 11.A 12.A

13.E 14.A 15.E 16.C 17.A 18.B

19.E 20.C 21.B 22.B 23.C 24.B

25.D

【X型题】

1.ABCDE

2.ABC

3.ABCDE

4.ADE

5.ABCDE 7.ABCD 8.ABCDE 9.ABCDE

10.ABCDE 11.AC

二.填空题

1.抗原浓度抗抗体免疫复合物

2.MHC多态性自然选择

3.ITIM PTP PTK

4.抗原抗体抗抗体(抗独特型抗体) Ab2β(β型抗独特型抗体)

5.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Fas/FasL 自身其他淋巴细胞

6.巨噬细胞细胞免疫IL-4 体液免疫IFN-γ TH2 Th1 细胞

免疫

7.竞争抑制与自身抗原相似

三.名词解释

1.ITINM免疫受体酪氨酸基序,主要存在于某些抑制性受体分子胞内部分,与ITAM不同,ITIM 中的酪氨酸发生磷酸化后,可PTP分子上的SH2结构域所结合,从而招募PTP并使之活化,起到抑制PTK参与的激活信号转导通路作用.

2.独特型网络是指免疫系统内所有抗体分子或T/B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上都存在着独特型抗原决定基,它能被体内另一些淋巴细胞所识别并产生抗独特型抗体.当外来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应答时,Id决定基数量增加,刺激产生Aid抗体,进而又刺激产生AId抗体.这种由Id与AId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通过Id和AId相互识别,相互制约,对免疫应答进行调节.

3.AId即抗独特型抗体,是针对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β型,Ab2β)及V区支架部分(α型,即Ab2α)的独特型抗原表位群的抗抗体.由独特型和抗独特型抗体组成的网络(Id-Aid网络)在免疫应答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4.抗原内影像即为β型的抗独特型抗体(Ab2β).Ab2β因其结构和抗原表位相似,并能与抗原竞争性地和Ab1结合,因而被称为抗原内影像.Ab2β作为原来抗原决定基”内影像”,有模拟抗原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5.由Fas/FasL启动的效应细胞的凋亡称为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 )活化T细胞表面可高表达Fas及FasL,通过Fas与自身细胞表达的FasL或其它活化的T,B细胞所表达的FasL结合,激活细胞凋亡机制,不仅导致自身和邻近T细胞发生凋亡,还可使被活化的B细胞凋亡.AICD造成效应性淋巴细胞短寿性,形成对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四.问答题

1.Th细胞因分泌细胞因子种类不同而分为Th1和Th2两类,Th1分泌IL-2,IFN-r和TNF-β,主要参与细胞免疫;Th2分泌IL-4,IL-5,IL-10和IL-13,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在免疫应答过程中,Th1和Th2可通过各自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制约.例如Th1细胞主要产生IL-2和IFN-r,后者可抑制Th2增殖和功能,而Th2产生IL-4,IL-5,IL-10,特别是IL-10是个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它可抑制Th1分泌IL-2和IFN-R,抑制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并可抑制M?产生IL-1,IL-6等.Th1和Th2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免疫调节中相互拮抗,维持正常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Th1和Th2各自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功能上的差异,为免疫干预和改变特定疾病状态下的Th细胞类型,提供有效的手段.例如,麻风病患者体内特异性Th2往往大量增殖,产生IL-4,IL-10,阻止Th0向Th1分化.但巨噬细胞只有在Th1作用下,才能有效激活胞内溶酶体,杀灭麻风杆菌.若应用IFN-r,可抑制Th2而上扬Th1,从而使巨噬细胞被有效地激活,并杀灭麻风杆菌.

2.抗体对免疫应答也有反馈调节作用。抗体是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产生之后又可抑制其后的抗体产生。将抗体注入未受相应抗原免疫的机体,可阻止其后注入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

这一现象在临床上已成功地预防了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发生。该疾病是因母子间Rh血型不符引起的。将抗Rh因子抗体给分娩Rh+胎儿的Rh-产妇注射,由于分娩过程中进入母体的Rh抗原被注入的抗Rh抗体所清除,因而抑制了Rh-母亲产生抗体,也就防止了因Rh抗体(IgG)通过胎盘使下次妊娠的Rh+胎儿产生溶血症。

3.独特型网络学说的要点是:免疫系统内所有抗体分子或T/B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分子都存在着独特型抗原决定基,它能被体内另一些淋巴细胞所识别并产生抗独特型抗体。Id 不同于一般的抗原,它具有自身免疫原性,当外来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时,产生大量的抗体(Ab1),其抗体(Ab1)上的Id决定基可诱导相应B细胞克隆产生抗Id抗体。进而又刺激产生抗抗Id抗体。这种由Id和抗Id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通过Id和AId相互识别、相互制约,对免疫应答进行调节。

独特型既包括抗独特型抗体和相应的B细胞;也包括抗独特型调节性T细胞,两面皆可构成有效的反馈成分,调节抗体及效应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为免疫干预提供手段。这一干预包括两方面。一是应用抗原的内影像(Ab2β)所具有的结构特点,通过Ab1(或Ab3)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应答。二是在体内诱导Ab2(或抗独特型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以最终减弱或去除体内原有Ab1(或相应的细胞克隆)对抗原的特异性应答,主要用于防治自身免疫病,以抑制自身反应性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产生。

4.AICD又称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既由Fas启动的效应细胞的凋亡。活化T细胞表面可高表达Fas及FasL,通过AICD效应,不仅导致自身和邻近T细胞发生凋亡,还可损伤被活化的B细胞。因此,AICD不仅参与CTL等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该效应还可有效控制激活T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使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当同时受到下调,从而构成机体负免疫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5.免疫细胞表达两类功能相反的受体,参与免疫调节。一类是激活性受体,如B细胞的BCR、T细胞的TCR、NK细胞的KAR等。这些受体具有ITAM结构,该结构的酪氨酸发生磷酸化后,可被PTK分子或连接蛋白上的SH2结构域所结合,被招募的PTK和连接蛋白活化后,参与激活信号的转导;另一类是抑制性受体,如B细胞的FcγRⅡ-B,T 细胞的CTLA-4及NK细胞的KIR等。这类受体带有ITIM结构域,该结构中的酪氨酸磷酸化后,被带有SH2结构的PTP所结合,PTP被招募并进一步活化,从而抑制由PTK 介导的激活信号,发挥负调节作用。

6.T细胞的免疫抑制性受体有两类,一类是参与协同刺激的CTLA-4受体,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与B7结合,提供抑制信号,抑制特异性免疫应答。另一类是表达在CTL表面的杀伤性细胞抑制性受体KIR,从而抑制CTL的细胞毒效应。而B细胞表面可表达FcγRⅡ-B,该受体含有ITIM,IgG的Fc段与FcγRⅡ-B结合后,可通过ITIM传递抑制性信号,抑制B细胞发育,降低体液免疫应答效应。还有NK细胞表达KIR,通过与自身HLAⅠ类分子结合而产生抑制性信号,发挥负调节作用。

7.抗体参与免疫调节的负反馈机制有:一是抗体可以结合抗原,消耗抗原量,而抗原决定免疫应答的强弱,所以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免疫应答强度降低,从而发挥了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二是大量产生的Ab1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其V区的抗独特型抗体(Ab2),此抗体为IgG抗体。Ab2的抗原结合部位可与B细胞上的BCR分子的V区结合,Ab2的Fc段则可与同一B细胞表面的FcR结合Fc(γRⅡ-B),结果通过Ab2使B细胞表面的BCR和FcγRⅡ-B交联,再由后者引发抑制性信号。

8.如果母体血型为Rh-,妊娠的胎儿为Rh+血型,在妊娠后期或引产、流产等原因导致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红细胞会刺激母体产生抗Rh+血型物质的抗体,此类抗体类别是IgG,当母体再次妊娠时,此IgG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红细胞溶解,产生

溶血,可致死胎、流产。治疗的方法是在母体接触胎儿红细胞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抗Rh+抗体,利用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抑制母体针对胎儿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抑制母体产生抗Rh+抗体。这样,下次妊娠若胎儿仍为Rh+,也不致死胎流产。

《免疫调节》 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四)重、难点的分析与突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教案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以外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的杀灭作用。 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而泪液、胃液、唾液属于第一道防线的分泌物,故也属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屏障,是指机体体表的皮肤和所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黏膜,是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结构,微生物只有通过皮肤和黏膜才能侵入体内,因此皮肤和黏膜构成了动物体防御外部入侵者的第一道防线。正常健康的皮肤黏膜,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是不能通过的。皮肤和黏膜的机械阻挡和排除是主要作用,如呼吸道纤毛上皮的摆动,尿液、泪液、唾液的冲洗。 此外,皮下和黏膜下腺体的分泌液中含有多种抑菌和杀菌物质,如汗腺分泌的汗液中含有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泪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等,都具有抑制或杀灭局部病原菌的作用。再者,皮肤黏膜上存在着正常菌群,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物质: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2、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3、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

名称来源功能 具有特异性 识别功能 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复 合物 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 成熟)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 细胞 √ 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 成熟)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 记忆细胞 √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 疫效应 √ 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 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 三、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 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一段时间后,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消化。 四、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刚开始与体液免疫的开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效应T细胞还释放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来加强免疫效应。 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免疫调节高考题

2010-2017年部分免疫调节高考题整理 (2010全国新课标卷T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 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答案】B 解析: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而效应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2011高考大纲卷T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答案】C (2011年新课标卷T30)(10分)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值、分化形成的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含有? (2)B? 浆? 记忆? 特异性。 【解析】分泌蛋白先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初步合成,然后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依次进行加工、包装和运输。这反应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协作,也是反应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相互联系的实例。

免疫调节导学案(绝对经典)

第4节免疫调节导学案(第一课时) 单县一中李香文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重难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组成,免疫器官是 免疫细胞_______ 、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淋巴细 胞包括___ 细胞(迁移到____ 中成熟)和______ 细胞(在_______ 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___ 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如________ 、淋巴因子、________ 等。 【自主学习二】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______ 和 ____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 非特异性免疫* 防线; I第二道防线: ____________ 和_______ 是保卫人体 1、免疫" 第二道防线; I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由_______ 和______ 借助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第三道防线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用 方式为______ 免疫和______ 免疫。 3、(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 的物质。 (2 )抗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_________ 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3)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________ ,体液免疫主要靠—细胞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

免疫调节 、考纲要求: 二、考点梳理: 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 的场所,主要有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 2、免疫细胞是指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位于________ 、______ 和淋巴结中,主要有吞噬细胞, ________ (在胸腺中成熟)、 _______ (在骨髓中成熟)、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等。 3、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主要有浆细胞产生 的_________ 、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 和溶酶体。 思考:1、抗体的分布、化学本质、来源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抗毒素、凝集素与抗体有何关系? 2、抗原的特性有哪些?外毒素、凝集原与抗原有何关系? 例1、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 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 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 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 .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变式1、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_吞瞬细血 — f +舷皿T创H月包 A. 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 B. 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 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 D. 当再次受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 c和d有关 变式2、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A. 血液中Q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 .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变式3、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 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 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 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⑵、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 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 A组大鼠注射,任何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__ 。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

免疫调节知识点整理

免疫调节 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年4考)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 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助学巧记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 线,能处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 腺、泪腺 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名称来源功能 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和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 组成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细胞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人教版必修三 免疫调节 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屏幕展示两幅有关艾滋病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图中展示的正是目前肆虐全球的疾病艾滋病,对于艾滋病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谁能说一下你对于艾滋病有哪些了解? 生:略,(对于所答给予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大家请注意艾滋病毒攻击的是人体的什么细胞? 生:T细胞 为什么攻击这种细胞后人体的免疫功能会全部丧失?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先来学习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大家看课本35页,并完成导学提纲中的前3个问题,给你2分钟时间 (学生看书,填提纲,同时教师板书) 大家抬头看大屏幕,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T细胞和B细胞是因何而得名的? 生:略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正如他所说的是根据成熟的场所来命名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免疫细胞是在哪个免疫器官中生成的? 生:略(学生可能会答错,提醒大家看T细胞是迁移到胸腺成熟,说明不是在这里生成)师:所有的这些免疫细胞都是在骨髓处生成,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有关免疫系统组成,我们就先说这么多,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屏幕呈现) 想出答案的请举手,(如果没有人举手要鼓励大家,我相信在座各位都是很优秀的,请大胆举起你的手,)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如何保卫我们的身体免受伤害的呢?因为由它们组成了人体的三道防线,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 题组1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2016上海,17,2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 区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①具有免疫持久性具有免疫短促性 ②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 ③涉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不涉及巨噬细胞的功能 ④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A.① B.② C.③ D.④ 2.[2016海南,16,2分]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5,6分]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4.[2015北京理综,1,6分]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5.[2014大纲全国卷,3,6分]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6.[2017北京理综,31,16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 (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 节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

第四节免疫调节教案(文科班第一课时) 教案背景: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在中学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高中文科班的生物一直在被大家忽视。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应对会考的情况下,让我们的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扩大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本节课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利用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多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三)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教材的分析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体液免疫;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对象分析 文科班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对理科的不重视,所以对于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他们基本无视。所以课堂45分钟显得尤为重要。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③概述免疫的类型; 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为本节重点及难点)。 2能力目标 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学业水平测试具体内容与要求 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了解水平) 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理解水平) 教具准备

【五年真题】2020版高考生物:专题17 免疫调节(含答案)

专题十七免疫调节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功能 1.(2015·福建卷,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依题意患者体内过度激活的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死亡而发病应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应低于正常水平,B 错误;效应T细胞直接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免疫增量剂促进T细胞增殖将导致效应T细胞数目增多,继而加重病情,D错误。 答案 A 2.(2015·天津卷,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鸡霍乱病原菌能引起鸡产生特异性免疫过程,所以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在选择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是本来就存在的,而选择是定向的,第一次注射前,鸡中本来就存在抗性个体和非抗性个体,注射鸡霍乱病原菌后选择了抗性的个体,故抗性个体并非鸡霍乱病原菌诱导产生,B错误;第一次注射后,在抗原的刺激下,鸡体内产生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

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 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 6.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 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伤口化脓) 1、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最主要的免疫方式)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来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① 抗原 (抗原决定簇) 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 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 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 ②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 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③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B 浆细胞 抗体 骨髓造血干细胞 胸腺 T 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 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 4、体液免疫 抗原 吞 噬 细 胞 (处理) (呈递) T 细胞 细胞 (识别) B 细胞 B 细胞 形成沉淀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二次免疫)

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关注热点激趣导入】 教师:以手机细菌培养实验引入,展示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就是因为什么呢? 【阅读教材建构概念】 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 利用生活经验,实例介绍免疫器官,如裸鼠、淋巴结、白血病、扁桃体发炎。 以血常规检查介绍免疫细胞,白细胞包括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包括B淋巴细胞与 T淋巴细胞。病原体感染导致白细胞数量变化,可提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如淋巴细胞数量上升一般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一般为病毒感染,为医生开提供依据。 介绍AIDS,即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HIV病毒感染引起。T细胞就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HIV 病毒专一性寄生在T细胞中,引发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免疫的三道防线。

人教版2019-2020年高二生物必修三限时训练:免疫调节(含答案)

限时训练(完成时间3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1.(2019·江苏四校联考)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剖腹产的小鼠幼崽只拥有较低数量的用于增强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此细胞类型在防止反应性免疫细胞对来自机体本身、饮食分子和无害肠道细菌的响应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淋巴细胞产生也可以由吞噬细胞产生 B.吞噬细胞、记忆细胞起作用时均具有特异性 C.无害肠道细菌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 D.自然分娩婴儿可能比剖腹产婴儿出生时遇到更多的抗原刺激 2.(2019·南通一模)为预防甲肝的发生,我国目前接种的是自主研发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不会发生() A.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疫苗,并呈递抗原 B.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T细胞特异性识别疫苗后直接攻击靶细胞 D.疫苗在人体细胞内增殖,维持较长的免疫时间 3.(2019·海南卷,14)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4.登革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产生的主要免疫反应如图所示,患者初次感染14天后可在体内检测到G抗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浆细胞受到登革病毒的直接刺激后,可产生能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B.受病毒刺激产生的M抗体对患者的康复是不利的 C.若再次感染登革病毒,患者机体内大量产生G抗体的时间应少于14天 D.据图可知登革热患者康复主要依靠体液免疫 5.(2019·江苏七市三模)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与细胞甲相比,细胞丙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 B.细胞乙、己是记忆细胞,细胞中DNA、RNA种类相同 C.过程④的完成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D.HIV侵入人体后,图示两个过程都会发生 6.(2019·盐城三模)(多选)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5蛋白有关,该蛋白由CCR5基因编码。某骨髓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后,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通过增殖与分化过程产生T细胞 B.HIV可能通过与CCR5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地侵染T细胞 C.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缺乏编码CCR5蛋白的基因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国匠金瘥堂盘盍;塑!生!旦筮!!鲞筮!翅!!坦婴型i!!型』坐塑堂堂地婴!!堂2眨:丛垃2鲤!:!吐≥!:盟垒垒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董巧凤 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已成功从动物体尤其骨髓中分离获得。干细胞,具有向多种组织和细胞 如骨、脂肪、成软骨细胞等分化的潜能,这种潜能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它可向受损的组织定向迁移以 修复受损组织。体外资料研究表明,不管协同刺激信号存在与否,都具有低免疫原性。在体外MSC 还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可抑制同种异体抗原或丝裂霉素刺激的T细胞扩增,阻止细胞毒性T细胞增 殖,同时还具有调节炎性细胞的免疫活性使其向抗炎细胞分化的作用。因此,系统了解MSC的生物 学、免疫学特性将为人们深入阐明其免疫调节机制,并将其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病、组织修复及移植 提供依据。 关键词间充质于细胞;免疫调节;T淋巴细胞;因子 Immunomodulafionbymesenchymalstemcells DONGQiao-feng (DepartmentofHematology,theHospitalofHezecie,Heze274000,china) AbstractMesenchymalstemcell(MSC)havebeenidentifiedinanimals.Asstemcells,theyhavethea. bilitytodifferentiateintomultiplecelltypes,such鹪bone,fatandcartilagecells.Thispotentialmightpro- videexcitingtherapeuticpossibilities.MSCprerentiallyhometodamageddssueandmayhavetherapeutic potential.InvitrodatasuggestedthatMSChadlowinherentimmunogenicityastheyinducehttle,ifany, proliferationofallogeneiclymphocytes.Instead,MSCappeartObeimmunosuppressiveinvitro.Theycanin? hibitT—cellproliferationstimulatedwithalloantigensormitogens,andpreventthedevelopmentofcytotoxicT- eel.aswellaspossessthepossibleimmunoregulationtodifferentinflammatorycells.Abetterunderstanding oftheMSCimmunoregulationmechanismwillprovidepossibleclinical.applicationsiningautoimmunedisor- ders,tissuerepair,therapy—resistantseveracutegraft-versus—hostdiseaseandinthetreatmentoforganal? lograftsrejection. KeyWords Mesenchymalstemcell;lmmunoregulation;Tlymphocyte;Factor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stemcell,MSC)是 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干细胞,也存在于脐血、外周血、肺、肝脏、脂肪组织和头皮组织及各种胎儿组织中。这类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造血细胞以外的多种组织细胞,如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等。近年研究表明,MSC除支持体外造血、促进体内造血重建外,还具有抑制同种异体免疫反应,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作用。因此,MSC在组织工程(如心脏修复和骨科疾病)、细胞治疗、基因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最令我们关注的是其能逃避免疫识别并抑制免疫反应。 作者单位:274000,菏泽市立医院血液科 审校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郭成山1MSC的生物学特性及细胞表面标记 MSC可从骨髓悬液或分离的组织中获得,在培养板或培养瓶以不同浓度完全培养基37℃5%CO:培养几个小时,一些细胞就黏附到塑料瓶基底面(非黏附细胞2—3天后除去),黏附细胞扩增形成成纤维细胞样集簇即成纤维细胞菌落形成单位,10天后可以定量。正常黏附细胞生长迅速,因此,细胞融合前必须分离,在大的培养瓶中扩增,否则,他们将停止生长,并趋向分化为前脂肪细胞。培养3~5周,收获纯系细胞群,细胞可以扩增达40代而无自发分化‘1引。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MSC细胞表面标记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但目前尚未发现其特异性的标记物,但仍可基于混合的免疫表型而被识别,其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如CIM5和CD34),也不表达内皮标志(如CD31和PECAM一1),但表达CDl05、CD73、 万方数据

科学家提出干细胞“免疫调节可塑性”新理念

科学家提出干细胞“免疫调节可塑性”新理念

10月21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研究团队充分阐释了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的规律和临床应用价值。 干细胞是身体组织的源泉,它在机体发育和器官组织更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又赋予它在再生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众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聚焦于干细胞通过分化为特定组织前体细胞发挥的“细胞替代”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干细胞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如多发性硬化、心肌损伤等,可以不依赖于干细胞的直接作用,仅用干细胞产生的因子就有治疗作用。有趣的是在干细胞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组织活检中也未发现干细胞的长期存在,为此时玉舫研究团队根据他们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干细胞介导疾病治疗的另一种模式“细胞赋能”,即在干细胞介导疾病治疗时,定位于受损组织的干细胞,在炎症作用下,通过产生大量免疫抑制因子下调炎症反应,同时分泌大量生长因子促进组织内在的前体细胞进行分化修复,以及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基质细胞等参与损伤组织修复。 众所周知,组织损伤往往伴随不同程度的炎症或免疫紊乱,定位于损伤组织的干细胞必然与免疫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是干细胞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免疫因素对干细胞的调控。在这种交互调控过程中,炎症对干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以间充质干细胞为例,只有在炎症因子(如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下,干细胞才可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然而,受损组织的炎症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动态调控不仅体现在炎症因子水平的或高或低,而且还体现在病灶部位炎症因子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免疫调节剂对病灶部位的炎症调控。以免疫状态的动态调控为视角,时玉舫领导的团队多年来通过一系列原创性研究发现炎症状态(炎症因子水平、类别及免疫抑制剂)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可塑性调控。同时,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干细胞与免疫交互调控的规律,提出间充质干细胞介导免疫紊乱性疾病治疗时的科学学说,即炎症状态决定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乃至它对于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炎症状态相对越强,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疾病治疗效果越好。针对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的可塑性以及这一特性在疾病致病及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团队充分阐释了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的规律。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对理解间充质干细胞在疾病致病中的作用机制,更重要的是,为临床探索间充质干细胞的合理、有效应用提供了方向。 研究工作获得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资助。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1-08-06 20:55:15) 转载▼ 标签: 分类: 2.4免疫调节备课 杂谈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老教师都知道,以往习惯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为人和高等细胞动物的调节方式,而将免疫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分开来讲。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三》将免疫调节的概念引入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并强调了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构成了机体的调节网络。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一方面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如:神经、体液与免疫调节都具有化学语言(信息分子),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调节网络的概念是教师进行教学时应特别注意体现的重要概念,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学过免疫与计划免疫,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了解免疫的功能,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疾病的原理、免疫学原理的应用方面还了解太少,这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普遍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正好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知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4)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介绍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史实,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4)通过了解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同时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能力方面 (1)通过介绍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多而杂,要在两节课内面面俱到,老师会教得辛苦,学生也会学得辛苦,效果反而不好。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资料的收集与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教学则侧重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主题下,去认识“免疫”,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而不单纯地介绍免疫学知识;(2)以科学史素材为例引导学生认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突破难点;(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讨论免疫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关注艾滋病的预防,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六、课时安排:二课时

免疫调节知识点整理

免疫调节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年4考 )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助学巧记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 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3.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考点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年11考 ) 1.体液免疫 (1) (2)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更快、更高、更强,如下图: (1)发生二次免疫时,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是否由“记忆细胞”所产生? 提示 记忆细胞不产生抗体。在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而是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2)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相关细胞或物质,请依次说出下列a ~e 的名称。 提示 a —吞噬细胞 b —浆细胞 c —抗体 d —靶细胞 e —效应T 细胞 2.细胞免疫 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1)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2)二次免疫反应: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抗原和抗体的比较和判断 2.免疫活性物质的来源与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