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高高原高寒高温标定试验的基本内容

三高高原高寒高温标定试验的基本内容

三高高原高寒高温标定试验的基本内容
三高高原高寒高温标定试验的基本内容

据德尔福工程师介绍,德尔福发动机管理系统开发应用流程是,在拿到项目之后,首先要定制这个系统的配置,比如所需电脑、传感器、执行器等。定制好之后,再做计算机的技术标定、桌面标定、零部件定制、台架标定、以及在车上做试验。在车上完成基础的标定试验之后就准备做“三高”试验。

“三高”试验是在极端苛刻、严格的环境中判断车辆和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工作情况,需要进行车辆排放、诊断等工作,满足排放法规及耐久性等。如果条件允许,还需要再来一次“三高”试验进行考核。完成之后,就是标定发放环节。标定发放之后,标定公司要做的工作就是确定标定数据,让发动机和车辆在各种工况下正常运转,同时保证车辆的油耗、排放等都满足要求。最后,标定数据就可以灌制到所有的车辆的车载电脑里,然后出厂上市。

发动机管理系统夏季试验内容主要包括热浸置状态下的热车启动、发动机爆震的控制调节、三元催化转化器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监测以及车辆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标定考核等。热浸蒸发,就是车子在公路上行驶几十公里之后,发动机和散热系统的温度已经非常高,然后找一个避风的地方,把车停在那里,让它的温度不断上升,最高可能到112或者115度的水温。当温度达到最高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热车启动试验,从而考核燃油系统的热浸气阻对系统是否有影响?在供油系统方面,如果油箱内温度太高就会产生气泡,进而产生燃油蒸汽,而燃油蒸汽则可能导致车辆不能启动,因此可以,考核燃油控制系统是否有问题?此外,我们还要针对车辆的硬件、配置状态进行相应的考核,比如对散热系统在高温下是否可以满足要求?会不会开锅?空调是否可以合理工作?降温是否可以降下来?同时,在做测试的时候,还有一系列的硬性指标需要满足,比如车辆启动时间规定不能超过三秒钟等。另外,我们也会考核我们的零部件这个温度下是否有问题?

此外,夏季试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测试发动机爆震控制,因为爆震是在夏季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发动机发生在某些情况下,在活塞点火前就发生了燃烧,不通过活塞点火,因此就导致爆震,这是需要避免的。爆震对发动机产生比较严重的损害,因此在试验当中,各种工况下都要对爆震控制进行标定调节。同时,还要测试三元催化器,它的功能是把发动机的废气,通过三元的氧化还原转化为水、二氧化碳等无害气体。如果三元催化器损坏,就会导致整车的排放较多废气,对大气造成污染。三元催化器在很高的温度下,容易熔化,因此我们需要在各种工况的情况下,进行加速、减速等各种负荷下的测试,看是否超出三元催化器允许的最高温度。

在高原测试中,会验证车子的冷启动和热启动,熄火之后马上的启动,以及验证发动机在上坡、下坡的状况之下,高温是否会把车烧坏等等。OBD排放监测标定测试的故障诊断要反映在车子上,没有误判发生。对于消费者来说,避免误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各种不同的严苛的环境条件下,这些系统都必须要经过检验。高原试验首先做冷启动,因为高原地区的海拔高度高于大气压力,空气比较稀薄,进入缸内汽油很少,我们会根据这个做相对调整。在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我们会让车辆先进行热浸蒸发,再进行热启动,要求是必须一次启动成功,整个标定程序就是模拟消费者买车后在海拔高的地方发动机启动情况。

冬季标定试验最重要的就是启动,通常要求是在零下30度,要求一次性启动,而且启动的时间是小于10秒钟,此外还要针对车辆驾驶性、节气阀防结冰、OBD排放监控系统进行标定考核。

“三高”标定试验还包含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考核自动变速器管理系统。与发动机管理系统相比,变速器控制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就是控制换挡。德尔福早在2007年就已经将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引入中国市场,并开始为整车厂提供服务。德尔福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目前在北美市场已经被大量使用,是一个成熟的产品。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简称TCM,实际就是一个电脑,它会得到从EMS 传来的信号,通过自身的传感器来判断驾驶员的意图,然后完成换挡,换挡对于手动挡车辆来讲就是驾驶员的意图。TCM就是要准确判断出驾驶员下一步要做什么,然后完成换挡。

TMS控制逻辑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是传感器和执行器控制,就是如何感知传感器的信号,然后如何发出命令来控制执行性。第二是换挡模式的控制,它会把驾驶员的意图分成各种各样的模式,比如正常模式、运动模式、雪地模式、极低温模式、高温模式等,因为要开自动变速器,所有的换挡都是电脑完成的,人不再参与直接换挡,人控制的就是油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脑要想办法根据驾驶员感知到的信号,把其意图分析出来以后分成不同的模式去判断。第三是进行换挡质量的控制,换挡质量是说当电脑判断出驾驶员意图就开始换挡,这个换挡之间要平顺。因为当驾驶员平时开车的时候,换挡平顺是由驾驶员自己控制的,脚底控制离合器,控制油门或者控制换挡的时机,这些都可以做到平顺。但是自动变速器是人不参与,都由电脑来完成换挡,这就是换挡质量。第四是液力变矩器的控制。在自动变速器里面没有离合器,有液力变矩器。液力变矩器有两个主要的功能,一是可以在停车时,切断动力防止灭车;二是在发动机本身能力不够、也不需要减挡来提升动力的情况下,液力变矩器可以起到这个作用。第五是扭矩管理,有时在升、降挡过程中,如果是手动开车的话,会通过踩离合器或收油,起到切断动力和发动机传递过来的扭矩的作用。而在自动变速器里面,换挡时,也要根据驾驶员的意图,包括换挡的时机、功耗来对扭矩进行管理。第六是诊断,对TMS系统来讲,诊断很重要,因为一旦发生错误操作,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发生锁死状态,车辆的整个动力传动就会停止,这样非常危险。如果全车掉电以后,自动变速器本身有一个模式,防止出现这种状态。第七是液压系统的控制,主要靠电磁盘对流入进行控制。

自动变速器管理系统开发过程跟EMS一样,主要分为零部件和普通计算机基础标定。客户确定项目后,我们会根据变速器的特点,把变速器的零部件特性整理出来,再根据德尔福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本身的个性做零部件分析及基础标定,然后在变速器台架上进行变速器油压控制电流的基本标定,最后再准备一辆样车,进行各种各样环境的试验,到最终标定数据的发放。

TMS适应性测试在中国是很苛刻的。夏季试验,对于变速器的考核内容没有EMS发动机控制系统那么多,主要考核在高温环境下换挡的舒适性和平顺性,即换挡品质。在高温的情况下,油温也会很高,一旦油温很高,黏度也会发生变化,跟正常换挡情况不一样,需要在控制系统里有高温补偿,通过调整补偿,达到在高温情况下的换挡平顺,同时也可以考核换挡的时机,在高温情况下可能给EMS

带来的动力的变化以及变速器本身内部的变化。这种情况下,驾驶员的意图和电脑感知到的驾驶员的意图与平时不一样,是需要调整的。另外,高油温变速箱所需零部件比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更为苛刻,因为它泡在油里,比在外面空气中的零部件所处环境要恶劣的多,除了需要耐高温外,同时还要耐油。如果不保护零部件而导致它温度过高的话,会造成油箱内摩擦片烧毁。

高原试验的试验场地和试验路程跟EMS完全一样,但内容不一样,主要考核换挡品质和时机。在高海拔的情况下,TMS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动力扭矩会降低很多,在低扭矩的情况下,对驾驶员的换挡控制会产生很大影响。由于低扭矩无法控制,造成驾驶员踩踏板深度同样的情况下,得到的扭矩是不一样的,如果还按照平原环境中踩踏板深度来感知驾驶员的意图就会产生问题。所以我们在高原试验中需要加以修正,在2800米、4000米等不同的海拔高度以及驾驶坡度做标定试验,查看换挡的平顺性和时机。中国的驾驶员大部分都是开手动挡时间较长,对自动挡感知比较少,因此会感到很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做调整。

冬季试验主要考核在低油温和极低油温状态下,油的黏度非常大,考察从刚着车到达到正常油温的过程中的换挡品质和时机,以及考核雪地模式的换档品质和时机,如果在雪地上,做起步的时候不能有太大的驱动力。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丛-地境界面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第22卷第2期草地学报2014年3月V01.22No.2ACTAAGRESTIA SINICAMar.2014doi: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2.004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草丛一地境界面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芦光新1,陈秀蓉孙,王军邦¨,吴楚4 (1.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16;2.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94;4.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摘要: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以COz浓度增加、气候变暖、大气氮沉降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效应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草丛一地境界面中草地植被和土壤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土壤微生物与草地植被和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同层面上微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不同。气候变化的各个因素对土壤微生物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且目前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全球变化因子,包括CO。浓度、气温及氮沉降等因素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评述了全球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微生物的响应机制,并对未来研究需关注的问题和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全球变化;草地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草丛一地境界面 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435(2014)02—0234~09 ResearchProgressesontheEffectsofGlobalChangeontheMicrobesofPlant—siteInterfaceinAlpineGrasslandEcosystem LUGuang—xinl,CHENXiu—rong弘,WANGJun—bang¨,WUChu4 (1.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College,QinghaiUniversity,Xining,QinghaiProvince810016,China; 2.PratacuhuralCollege,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GansuProvince730070,China: 3.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sandNatureResources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 4.CollegeofHorticultureandGardening,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HubeiProvince434025,China) Abstract:Theeffectsofglobalchangesongrasslandecosystemshavebecomeafocusofgreatconcerninthewholeworldduetonaturalfactorsandhumanactivities.Theecologicaleffectsofglobalchanges。in—eludingelevatedC02,warming,andincreasednitrogendeposition,ongrasslandecosystemsarecomplex. Theresponsesofthegrasslandvegetationandsoilenvironmentofplant—siteinterfacetoglobalchanges arevery sensitive,andthereiSacloserelationshipbetweensoilmicrobialcommunitiesandtheplant—siteinter—faceofgrasslandecosystem.Theresponsemechanismsofmicroorganismstoglobalchangesdifferfromdifferentlevels.Thefactorsofclimatechangeshavedirectorindirecteffectsonsoilmicroorganisms.butthemechanismsarestillnotclear.Theeffectsofglobalchanges,includingelevatedC02,warming,andincreasednitrogendeposition,onthesoilmicrobialcommunitydiversitiesofgrasslandecosystemsandtheresponsemechanismsofgrasslandmicroorganismstoglobalchangesarereviewedinthispaper.Andtheis-suesandresearchtrendsarediscussed. Keywords:Globalchanges;Grasslandecosystems;Microbialcommunitydiversity;Plant—siteinterface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地球环境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但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以CO。浓度增加、气候变暖、大气氮沉降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效应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在全球范围逐步引发了地球环境的变化或与全球环境有重要关联的区域环境的变化¨2|。草地是 收稿日期:2013-06—29;修回日期:2013一11—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藏高原草地耐低温纤维素分解真菌多样性研究”(41261064);“退化高寒草甸碳吸收和释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比研究”(31270520)资助 作者简介:芦光新(1974一),男,青海湟中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草地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利用研究,E—mail:lugx74@qq.com;*通信作者Authorofcorrespondence,E—mail:jbwang@igsnrr.ac.cn;chenxiurong@gsau.edu.ca

浅谈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浅谈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被称为“世界屋脊” 的青藏高原,雄踞在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它南起27° N ,北止40° N ,纵跨纬度13° ;总面积约230 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 米。地域之广阔,地势之高峻,是世界上其它高原所无法比拟的。如此雄姿,不仅使它本身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而且由于它的存在,对北半球西风气流的东进、东亚的季风环流起屏障作用;同时它又对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大雨或暴雨的西南低涡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作一肤浅的阐述。 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在世界气候类型困上,那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当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暖冬”天气的重要因素。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

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卫星云图上所看到的过往我们上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其动力就是这股西风)。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死水区”,多云雾天气。 在夏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到了10 月以后,西风又逐渐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又重新出现,夏季风复退,冬季风又控制了我国东部南北。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如是那样,我国的气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其次,由于青藏高原本身所产生的明显的热力作用,这种热力作用直接影响着东亚的季风环流。冬季,巨大的高原,因地势高,冰雪面积大,空气稀薄,辐射冷却快,降温迅速,成为一个低温高压中心。此中心一方面使高原南侧的西风南支气流得到加强;另一方面,这个低温高压中心又迭加在蒙古高压之上,更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使我国东部南北温差增大。夏季,青藏高原上为一热低压。这个热低压又强烈吸引着来自南亚地区的西南暧湿气流,使西南季风的势力加强,给江南北部、江淮地区送去大量的降水。特殊年份也能影响到川西、陇东地区。同时,在高原的高空,又常形成一个暖性高压。这个暖性高压在东移时,常给川、陕、云、贵各省带来干旱天气,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转为伏旱。这个暖性高压,如果

三高高原高寒高温标定试验的基本内容

据德尔福工程师介绍,德尔福发动机管理系统开发应用流程是,在拿到项目之后,首先要定制这个系统的配置,比如所需电脑、传感器、执行器等。定制好之后,再做计算机的技术标定、桌面标定、零部件定制、台架标定、以及在车上做试验。在车上完成基础的标定试验之后就准备做“三高”试验。 “三高”试验是在极端苛刻、严格的环境中判断车辆和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工作情况,需要进行车辆排放、诊断等工作,满足排放法规及耐久性等。如果条件允许,还需要再来一次“三高”试验进行考核。完成之后,就是标定发放环节。标定发放之后,标定公司要做的工作就是确定标定数据,让发动机和车辆在各种工况下正常运转,同时保证车辆的油耗、排放等都满足要求。最后,标定数据就可以灌制到所有的车辆的车载电脑里,然后出厂上市。 发动机管理系统夏季试验内容主要包括热浸置状态下的热车启动、发动机爆震的控制调节、三元催化转化器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监测以及车辆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标定考核等。热浸蒸发,就是车子在公路上行驶几十公里之后,发动机和散热系统的温度已经非常高,然后找一个避风的地方,把车停在那里,让它的温度不断上升,最高可能到112或者115度的水温。当温度达到最高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热车启动试验,从而考核燃油系统的热浸气阻对系统是否有影响?在供油系统方面,如果油箱内温度太高就会产生气泡,进而产生燃油蒸汽,而燃油蒸汽则可能导致车辆不能启动,因此可以,考核燃油控制系统是否有问题?此外,我们还要针对车辆的硬件、配置状态进行相应的考核,比如对散热系统在高温下是否可以满足要求?会不会开锅?空调是否可以合理工作?降温是否可以降下来?同时,在做测试的时候,还有一系列的硬性指标需要满足,比如车辆启动时间规定不能超过三秒钟等。另外,我们也会考核我们的零部件这个温度下是否有问题? 此外,夏季试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测试发动机爆震控制,因为爆震是在夏季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发动机发生在某些情况下,在活塞点火前就发生了燃烧,不通过活塞点火,因此就导致爆震,这是需要避免的。爆震对发动机产生比较严重的损害,因此在试验当中,各种工况下都要对爆震控制进行标定调节。同时,还要测试三元催化器,它的功能是把发动机的废气,通过三元的氧化还原转化为水、二氧化碳等无害气体。如果三元催化器损坏,就会导致整车的排放较多废气,对大气造成污染。三元催化器在很高的温度下,容易熔化,因此我们需要在各种工况的情况下,进行加速、减速等各种负荷下的测试,看是否超出三元催化器允许的最高温度。 在高原测试中,会验证车子的冷启动和热启动,熄火之后马上的启动,以及验证发动机在上坡、下坡的状况之下,高温是否会把车烧坏等等。OBD排放监测标定测试的故障诊断要反映在车子上,没有误判发生。对于消费者来说,避免误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各种不同的严苛的环境条件下,这些系统都必须要经过检验。高原试验首先做冷启动,因为高原地区的海拔高度高于大气压力,空气比较稀薄,进入缸内汽油很少,我们会根据这个做相对调整。在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我们会让车辆先进行热浸蒸发,再进行热启动,要求是必须一次启动成功,整个标定程序就是模拟消费者买车后在海拔高的地方发动机启动情况。

浅论对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设计的思考

浅论对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设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04-16T15:17:12.3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作者:吴志明 [导读]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在不断深入,不仅内陆地区的交通质量得到了改善,高原高寒地区的交通问题也在日益环节。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650000 摘要:在我国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公路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高原高寒地区的公路设计存在一定难度,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公路的质量,还要保障公路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所以,要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提升高寒高原地区公路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其满足现代交通需求,从而促进我国西藏等高原高寒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高原高寒;公路设计;思考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在不断深入,不仅内陆地区的交通质量得到了改善,高原高寒地区的交通问题也在日益环节。在高原高寒地区修建公路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公路建设任务,其受到地质、环境、水文等条件的影响,公路设计存在一定的难度。与内陆地区相比,高原高寒地区不论是在公路规模上,还是在设施、宽度等方面其等级水平都相对较高。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把握各项技术标准,做好线位的布设,将安全、环保等现代公路的修建理念融入到公路设计之中。 一、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路线设计 (一)规避不良地质 在高原高寒地区修建公路很容易遇到不良地质情况,所以在设计时,要尽可能规避不良地质,减少地质问题对公路质量的影响。可以利用遥感、GPS、地质勘查等技术手段来分析路段情况,正确评估地质灾害等级,避免其对公路建设造成影响。对比不同的路线方案,要坚持回避原则,如果无法完全规避不良地质,可以采用一定的处理措施。如果存在泥石流、滑坡、冻土等比较恶劣的地质问题,可以重新选择修建路线或绕开修建,降低不良地质造成的危害影响。在公路修建项目中,如果地质条件相同,要优先选择阳坡修建,从而减少冻融滑坡、融陷破坏等问题的出现。阳坡光照时间较长,可以提升路面温度,避免过大的早晚温差,进而对上述问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二)规避大长纵坡 高原高寒地区经常会出现积雪、冰冻等情况,导致大长纵坡路段行车危险性较大,所以在设计时要多加注意。研究显示,隧道方案能够降低大长纵坡的危险性,所以可以对隧道方案进行合理利用,从安全、环保、成本造价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比较不同的方案方法,确保路线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避免小半径曲线的使用;第二,提升高行车视野距离;第三,设置避险车道,其入口视距要符合要求;第四,设置紧急停车带,方便检修和调整。 (三)科学选取超高值 在选取曲线超高值时,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考虑,其中包括车速、气候、路面类型等等。如果在路段位于积雪冰冻区域范围内,则在设计时要对最低车速进行考虑,避免冰雪天气出现车辆打滑等问题。此外,要以我国货车为标准,将最大超高设定为6%。 二、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路基设计 (一)路侧净空 通常,积雪冰冻地区容易出现车辆打滑等情况,其路面摩擦系数相对较低,所以容易引发事故危险,转弯路段的危险系数最高。所以,要准确计算路侧净空,平曲线半径越大越好。为了避免车辆在道路外围再次发生呢危险,如果用地面积足够,可以额降低路基边坡坡率,可以选用两种边沟形式,一种是暗埋边沟,另一种是碟形边沟,其能够增加路侧净空,进而使道路使用更加安全。 (二)横断面 高原高寒地区降雪频繁,所以路面积雪较多,针对这个特征,路基横断面不仅要设计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等位置,还要尽可能进行路基加快,设置更多可停靠空间,进而确保初雪设备的自由出入。 (三)排水 高原高寒地区的路基时常会出现冻胀、翻浆两种病害问题,这两种病害问题具有独特性,需要采取有效的路基排水措施进行防治缓解。针对此类地区较强的冻融循环情况以及冬季需要撒盐除雪的特点,在排水工程设计时,首先要选择恰当的设施材料。可以将圬工材料作为首选,也就是尽可能采用浆砌片石,或预制/现浇混凝土材料,合理设计混凝土排水结构。由于此类路段时常需要撒盐除雪,所以还要选择有效的防腐手段和提升混凝土抗冻能力的对应措施。 三、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路面设计 路面需要长时间暴露在外部,其会直接受到低温、降雪、紫外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路面设计时,要优化设计思路,对路面抗高寒、抗裂缝、抗滑三种性能加以考虑。裂缝较多的路面在高温软化后会出现许多车辙印记,等到寒冷季节的到来,这些车辙会使裂缝问题更进一步恶化。而后,雨水会从裂缝中进入路基,影响路基稳定性,进而导致路面质量降低,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在高原高寒地区,时常会出现积雪和冰冻现象,与正常路面相比,其摩擦系数较小,进而导致路面没有足够的抗滑性能。所以,要对其抗寒、抗滑、抗裂三种性能进行强化,着重进行路面材料的考虑和筛选,才有合理的层间处理措施。优质的层间处理能够减少半刚性基层干缩裂缝反射问题。要尽可能选择摩擦阻力系数较高的材料,这种材料的防滑性能较好。 四、高原高寒地区公路桥梁设计 在高原高寒地区建设桥梁具有条件差、形式多等特点,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要着重做好安全性能设计。其主要包括桥身强度、稳定性、桥梁耐久性、全寿命周期等多个方面。 (一)结构形式选择 由于环境恶劣,不具备良好的施工条件,所以现场技术和质量管理都无法充分发挥效用,桥梁结构最好以预制拼装结构为主,统一孔跨布置,避免预制结构产生尺寸变化,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可更换性,使其能够大批量生产。采用化零为整的方式尽量在预制场内实现桥梁结构的批量生产,从而有效控制生产质量,提升其对抗恶劣天气的能力。针对现浇施工,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和方案的筛选,从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探讨_武高林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探讨* 武高林① 杜国祯② ①博士,②教授,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73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西部专项项目(90202009)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退化 恢复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安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其生态环境仍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草地退化现状、退化因素和改良技术研究等,并针对其现状和恢复目标,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建立综合的草地改良和恢复技术体系,加强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建立合理的草地放牧制度体系,并建立高效的饲草供应人工草地,在退化草地上建立集约化的高效社区模式草地畜牧业体系,改变退化草地生态功能,是实现退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措施。 1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现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类型最为独特的草地生态系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是广大藏族同胞赖以生存的基础。其次,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的启动区和调节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否稳定不仅对我国的东部和西南部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对北半球甚至全球的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青藏高原是我国黄河、长江等主要水系的发源地,高寒草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黄河、长江等下游地区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高寒草地植被也是“世界第三极”地区重要的碳库,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碳源-碳库的平衡起着一定调节作用。随着全球CO2浓度的提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高寒草地固定碳源、影响气候变化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此可见,青藏高原的环境效应不仅直接塑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过去,也必将继续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和千秋万代的根本利益产生深刻的影响。另外,作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和内陆盆地的过渡,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草地生物资源异常丰富,蕴育着众多世界上独特的土著生物和种质资源。高寒草地是世界唯一的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其生物种类丰富,青藏高原已记录的真菌5000种,维管束植物12000种,脊椎动物约为1300种,昆虫4100种。但随着人类活动加剧以及对生物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生物种质资源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因此,该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由于环境条件的恶化,资源短缺,使动植物失去生存环境,造成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草质柔软、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以及纤维素含量低、热值含量高等特点,是发展高原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长期忽视了对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粗放经营,超载过牧,以及对草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人类生存最关键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濒危动植物名录不断增加,许多珍稀动植物不断消失,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良牧草丧失竞争和更新能力而逐渐减少,同时毒杂草比例增加,整个草场植被组成以家畜不喜食或有毒、有害的杂类草为优势。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从结构上来看,要么形成黑土滩甚至沙化,要么恶性杂草的比例增加,降低草场质量;从功能上来看,生态系统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严重丧失。人类在从事社会活动过程中,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较多地运用经济尺度来衡量其活动价值,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态尺度。草地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以青海省为例,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的18.3966亿元总值中,以草地生态破坏损失值最大,为9.7076亿元,占总损失值的52.76%[1]。掠夺式经营、过度放牧、鼠虫危害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使草地严重 · 159 ·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学院:资源与坏境学院 班级:10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号:2010084023 姓名:石继龙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 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跨15个纬度。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青藏高原的平均高度在4公里以上,是全球最高最大且具有复杂地形的巨大台地,其主体呈椭圆形。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一、对气温的影响 1.机械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40°N间,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35个经度,有相当大的面积,海拔在5000m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超过7000-8000m,占据对流层中低部,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巨大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部侵入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而直下东部平原,这就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西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从冬季北半球700hPa与500hPa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高原北部冬季各月都是西北侧暖于东北侧,高原南半部,则东南侧暖

于西南侧,这显然是受到上述分支冷暖平流的影响所致。因西风在高原西侧发生分支,于是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夏季青藏高原对南来暖湿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不过暖湿气流一般具有不稳定层结,比冷空气易于爬越山地。从夏季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由巴基斯坦北部和东北部阿萨姆两个地区总是有两个伸向西藏方向的暖舌,其中有一部分暖湿气流越过高原南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这是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东向西伸展的暖区的重要原因。 青藏高原阻滞作用对气温的影响,不仅出现在对流层低层,并且波及到对流层中层。根据我国衢县与同纬度德里各高度上月平均气温的比较,可以看出在500hPa及其以下各层的气温皆是衢县低于德里,尤其是冬半年的差异更大。 2.热力作用 将青藏高原地面的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则偏高。根据观测资料分析计算表明,从11月至翌年2月是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系统提供热量,这时青藏高原是个冷源,其强度以12月、1月份为最大,向四周自由大气吸收热量600多J/cm2d。春夏季青藏高原是个强大的热源,其强度以6、7月份为最大,向四周大气提供热量850J/cm2d以上。就全年平均而论,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是一个热源。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区偏于高原的西部。夏

高原高寒地区影像判读中若干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高原高寒地区影像判读中若干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研究调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技术手段。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调查时遥感影像判读是整个调查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高原高寒地区遥感影像的判读。本文中,我们结合某一高原高寒地区的地貌特征、植被、水系以及地面基础设施等情况,分析了高原高寒地区遥感影像判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标签:高原高寒地区遥感影像判读问题分析处理 高原高寒地区遥感影像判读与普通地区遥感影像判读不同,由于高原高寒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高寒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征,因此高寒地区的遥感影像判读更容易出现错误。本文中,我们对高原高寒地区遥感影像判读容易出现错误的冰川判读、道路判读、居民区判读进行详细的分析。 1高原高寒地区的遥感影像 我们之所以能够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地质特征,原因就在于地面不同物体在遥感影像中的表现形式不一样,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分析遥感影像时会重点分析地面地形地貌、植被、水系以及其他基础设施。 1.1不同地貌特征在遥感图像中的表示 一般我们在分析地形时要重点分析遥感影像的色彩、阴影、图案等特征,然后再结合各种已知的所观测地区的地形资料,判断影像是哪一种地形地貌。 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地貌分布比较复杂,平原、山地、丘陵等地形交错分布,从而给影像判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我们在判断地形时要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进行判断。例如,若某一地形中阴阳坡阴影面积不大,且地形起伏不高,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这种地形是丘陵。某一地形起伏很大,且地形中植被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这种地形为山地。 1.2植被在遥感影像中的分布 由于植被分为很多种,因此在分析植被的遥感影像时我们要结合一定的方法以及不同植被的特征进行分析。 通常我们所使用的分析植被影像的方法有检索法以及综合判断法两种。检索法是我们分析航空影像植被分布的主要方法,其原理是根据不同植被有不同影像特征,对影像中植被的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逐一分析,从而确定植被种类的方法。综合判断法主要应用在遥感卫星植被影像的判读工作中,由于卫星影像的分辨率较低因此在影像判读时无法采用检索法,所以我们要根据地区内的季节气候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结合不同植被的生长条件分析该地区是否有某种植被分布。

汽车三高(高温、高原、高寒)试验解析!

汽车三高(高温、高原、高寒)试验解析! 汽车作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对性能、寿命等方面要求极高,影响汽车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这就需要汽车经过严格的验证环节才能面市;而汽车“三高”试验正是检验新车品质、排除整车故障的关键一环,是考验新车能否适应极端苛刻环境的重要依据,设计开发是否满足要求的重要环节。接下来漫谈君给大家带来”三高“试验的具体内容!一高温试验高温试验气候条件:吐鲁番当地7、8月份,白天气温需在40℃以上。在此条件下对发动机进行调试,使发动机达到最低排放,并尽可能增强车辆动力性能,节省燃油,提高车辆在夏季的可操作性,能确保汽车在炎热的夏季避免开锅和失火等问题的发生。发动机熄火保护汽车高负荷行驶若干公里后熄火停在挡风墙后,15分钟后检测发动机温度。 发动机匹配试验汽车在最恶劣的高温工作环境下高负荷行驶, 在连续高低速行驶和长时间爬坡的过程中,根据实际车辆行驶情况,不断进行修改和调试电控单元的各参数,使发动机输出功率满足汽车各档位、速度的匹配要求,同时,当水温达到一定限值时就要限制扭矩,从而控制加速和车速,使发动机水温能稳定在设计范围之内,有效保护发动机,在保护发动机的同时,还保证了汽车行驶性能在最佳状态。 共轨油压系统和温度测试汽车在最恶劣的高温工作环境下,

连续高速行驶和长时间爬坡的过程中,测试油泵、喷油器和供回油管的油压和本体温度是否在设计范围之内,同时,熄火停泊在挡风墙后,测试油泵、喷油器和供回油管本体温度。ECU及各传感器温度测试汽车在最恶劣的高温工作环境下, 连续高速行驶和长时间爬坡的过程中,测试ECU及各传感 器的本体温度,并熄火停泊在挡风墙后,在45分钟内测试ECU及各传感器的温度情况,确定ECU安装位置是否合理。整车质量考核试验车在气温40℃左右和地面温度60℃以上的条件下,行驶3000公里以上,在此期间需没有因高温环 境导致零部件(包括橡胶、塑料件)出现质量故障;空调在外界气温42℃、地面温度61℃时车室内温度是23℃—24℃,根据人的实际感受,舒适度满足要求。试验车经过标定后起步、加速、高低速行驶和爬坡性能都满足《GB/T12544-1990汽车最高车速试验》、《GB/T12543-2009汽车加速性能试验》、《GB/T12539-1990汽车爬坡试验》。二高原试验高原标定试验主要是对涡轮增压器的保护标定、烟度限值标定、驾驶性能和起动性能等项目标定。驾驶性能标定试验汽车每天早晨从海拔2700米的格尔木出发向海拔4800m左右的昆仑山行驶,途中在不同的速度和坡度过程中,根据车辆实际行驶情况,调整电控系统参数,使车辆满足各种工况的行驶性能。涡轮增压器的保护标定车辆从格尔木向昆仑山行驶,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行驶中测试涡轮增压器温度情况,进行喷油量

高原高寒地带工程车辆启动难的原因及解决

高原高寒地带工程车辆启动难的原因及解决 工程车辆在高原高寒地带使用时,由于缺氧等特殊的气候条件的影响,存在着启动困难的问题。为了启动车辆,人们通常采用火烤油底壳和进气管、给发动机灌热水以及推车、拖车、溜坡等落后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费力费时、费燃料,而且一旦操作不当,极易发生火灾,很不安全。本文将介绍高原、高寒环境下工程机械难于启动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1 柴油机启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 (1)启动转速必须超过一定转数(一般>80 r/min)。 (2)压缩终了时气缸内混合气体必须有足够的压力。 (3)压缩终了时气缸内混合气体要具备足够的温度。 (4)压缩气体氧气含量应超过一定的浓度。 2 高原低温环境下柴油机难于启动的原因 (1)高原地区冬季极限温度在-40℃左右,柴油机进气温度相应地要比常温下低30℃~60℃,因此,柴油机气缸内压缩终了时的空气温度达不到启动时的必需温度,且气缸内压缩空气的压力也明显低于正常启动时所要求的压力,柴油机难以启动。 (2)蓄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在20℃~40℃范围,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蓄电池的输出能力也相应地下降,表1列出不同环境温度下,蓄电池20 h放电率(%)输出情况。从表1可看出,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蓄电池输出能力在-30℃时,只有额定输出的34%左右。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柴油机启动系统功率下降,使柴油机启动转速低于启动必需的最低转速。 (3)低温时,润滑机油粘度加大,各摩擦副之间的阻力加大,使柴油机启动转速下降。 (4)高原地带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海拔高度每升高1 000 m,大气压力下降9%,空气密度下降梯度为6%~10%,含氧量下降10%,可见海拔高度越高,空气含氧量越少,柴油机越难启动。 (5)低温条件下,柴油粘度增加,表面张力加大,导致喷油的雾化质量变差,延长了着火滞后期。 3 提高柴油机启动能力的主要措施 (1)采用低温性能好,结构形式与普通启动型不同的蓄电池。此类蓄电池采用了单元螺旋卷绕技术,其极板与极板之间的间隙极小,采用固态酸,并能被玻璃纤维网所吸附,整个结构紧密,极板面积大大高于普通平板式蓄电池的铅面积,低温时,更无液态酸冰冻现象,可在-40℃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冷启动功率、充电速度等指标与在同等条件下的普通蓄电池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2)对蓄电池进行加热保温,保证蓄电池低温条件下正常充电且具有足够的电流输出,从而提高柴油机低温启动性能,而且还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3)降低柴油机压缩终了时的混合燃气的燃点,采用乙醚冷启动。柴油机压缩终了时气缸内的气体温度一般要求大于200℃,而柴油在压缩终了压力为3.2 MPa时,着火温度在180℃~200℃左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点火。在环境温度很低时,启动前,在柴油机进气歧管中喷入一定比例的乙醚,可有效改善启动性能,这是因为乙醚的燃点低,在3.2 MPa压力下乙醚的燃点仅为57℃

西藏那曲高原高寒地区砼路面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西藏那曲高原高寒地区砼路面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摘要:本文在研究了西藏那曲海拔4600米的高原高寒地区的路基、砼路面破损的机理后,提出了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换填老路基土以保证路基体填料的天然含水量小于起始冻胀含水量、在最大冻结深度以下设置路基纵横向盲沟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体内的地下 水位低于最大冻结深度、取消常规砼路面施工中的真空吸水工序以保证砼路面表面不因过早失水收缩而产生表面裂缝及采用抗冻砼 配合比和加强对砼路面的保温养护等防止该地区路基、砼路面破损的设计技术,再将该设计技术应用于该地区的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高原高寒;换填土;纵横向盲沟;抗冻砼配比;保温养护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in naqu of tibet plateau 46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in subgrade, pavement breakage mechanism, put forward with gravel and other porous materials for filling road foundation soil road base filler to ensure the natural moisture content of less than the initial water content of frost heaving, the maximum frozen depth is arranged below the subgrade vertical blind drainage system to ensure embankment in the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is lower than the maximum frozen depth, cancel the conventional concrete pavement construction of vacuum suction process to ensure the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3米深度土壤无机碳库及分布特征_张蓓蓓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 (2): 93–101 doi: 10.17521/cjpe.2015.0406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https://www.sodocs.net/doc/168218278.html,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3米深度土壤无机碳库及分布特征张蓓蓓1,2刘芳1丁金枝2,3房凯2,3杨贵彪2,3刘莉2,3陈永亮2 李飞2,3杨元合2* 1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呼和浩特 010051;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 3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摘 要准确评估土壤无机碳库的大小及其分布特征有助于全面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反馈关系。然 而, 由于深层土壤剖面信息匮乏, 使得目前学术界对深层土壤无机碳库的了解十分有限。该研究基于342个3 m深度和177个50 cm深度的土壤剖面信息, 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估算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不同深度的土壤无机碳库大小,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 了该地区土壤无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0–50 cm、0–1 m、0–2 m和0–3 m深度的土壤无机碳库大 小分别为8.26、17.82、36.33和54.29 Pg C, 对应的土壤无机碳密度分别为7.22、15.58、31.76和47.46 kg C·m–2。研究区土壤无 机碳密度总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增加的趋势; 高寒草原土壤的无机碳密度显著大于高寒草甸的无机碳密度。整体上, 不同深 度的高寒草原无机碳库约占整个研究区无机碳库的63%–66%。此外, 深层土壤中储存了大量无机碳, 1 m以下土壤无机碳库是 1 m以内无机碳库的2倍。两种草地类型土壤无机碳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 对高寒草原而言, 0–50 cm土壤无机碳所占的比例最 大; 但对高寒草甸而言, 在100–150 cm深度土壤无机碳出现富集。这些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深层土壤是一个重要的无机碳库, 需在未来碳循环研究中予以重视。 关键词碳库; 克里格插值; 土壤无机碳; 3 m土钻; 青藏高原 引用格式: 张蓓蓓, 刘芳, 丁金枝, 房凯, 杨贵彪, 刘莉, 陈永亮, 李飞, 杨元合 (2016).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3米深度土壤无机碳库及分布特征. 植物生 态学报, 40, 93–101. doi: 10.17521/cjpe.2015.0406 Soil inorganic carbon stock in alpine grasslands o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 updated evaluation using deep cores ZHANG Bei-Bei1,2, LIU Fang1, DING Jin-Zhi2,3, FANG Kai2,3, YANG Gui-Biao2,3, LIU Li2,3, CHEN Yong-Liang2, LI Fei2,3, and YANG Yuan-He2* 1College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010051,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and 3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Aims To estimate the size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3-m-deep soil inorganic carbon (SIC) stock across alpine grass-lands o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Methods W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ed soil samples from 342 3-m-deep cores and 177 50-cm-deep pits across the study area. Using Kriging interpolation, we interpolated site-level observations to the regional level. The distribution of SIC density was then overlaid with the regional vegetation map at a scale of 1:1000000 to calculate SIC stock of the alpine steppe and alpine meadow. Kruskal-Wallis tests were further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of SIC density between the two grassland types and among soil depths with 50 cm-depth intervals. Important findings The total SIC stock at depths of 50 cm, 1 m, 2 m and 3 m were estimated at 8.26, 17.82, 36.33 and 54.29 Pg C, with SIC density being 7.22, 15.58, 31.76 and 47.46 kg C·m–2, respectively. SIC density exhibited large spatial variability, with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the southeastern to the northwestern plateau. Much larger SIC stock was observed in the alpine steppe than alpine meadow, with the former accounting for 63%–66% of the total stock at depths of 50 cm, 1 m, 2 m and 3 m. A large amount of SIC stock was found in deep soils (1–3 m), amounting to approximately 2 times as much carbon stored in the top 1-m-deep soil layer.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SIC density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grassland types. The highest proportions of SIC —————————————————— 收稿日期Received: 2015-11-13 接受日期Accepted: 2016-01-17 *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yhyang@https://www.sodocs.net/doc/168218278.html,)

青藏高原对气候

浅谈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雄踞在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它南起27°N,北止40°N,纵跨纬度13°;总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地域之广阔,地势之高峻,是世界上其它高原所无法比拟的。如此雄姿,不仅使它本身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而且由于它的存在,对北半球西风气流的东进、东亚的季风环流起屏障作用;同时它又对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大雨或暴雨的西南低涡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

来一定的湿度。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在世界气候类型困上,那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当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暖冬”天气的重要因素。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卫星云图上所看到的过往我们上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其动力就是这股西风)。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死水区”,多云雾天气。 在夏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到了10月以后,西风又逐渐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又重新出现,夏季风复退,冬季风又控制了我国东部南北。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如是那样,我国的气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其次,由于青藏高原本身所产生的明显的热力作用,这种热力作用直接影响着东亚的季风环流。冬季,巨大的高原,因地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