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武汉理工《孙子兵法》考试试题及答案(自己整理)

武汉理工《孙子兵法》考试试题及答案(自己整理)

一、翻译

1、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力量耗尽,财源枯竭,中原的家庭空虚,百姓的收入,损失70%;公家的资产,由于车辆损耗,马匹疲惫,盔甲和弓箭的消耗,戟盾矛橹等等的损坏,也要消耗掉60%.

2、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认真分析研究敌我双方的情况,可得知作战计划的优劣得失;挑动敌人使其活动,可以了解敌人的行动规律;用假象诱敌,可得知敌人的优势及薄弱环节;用小规模的兵力对敌进行试探性进攻,可得知敌人兵力部署的强处和不足。

3、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敌人一旦出现间隙,就要迅速乘机而入。首先夺取敌人战略要地,但不要轻易与敌约期决战。要灵活机动,因敌情来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因此,战争开始之前要像处女那样显得沉静柔弱,诱使敌人放松戒备;战斗展开之后,则要像脱逃的野兔一样行动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无从抵抗。

4、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广(guo)弩,节如发机。

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

5、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所以,真正懂得用兵的将帅,他行动起来,目的明确而不迷误,他所采取的措施变化无穷而不呆板。所以说:了解敌方,了解我方,就能必胜不败;了解天时,了解地利,胜利就不可穷尽了。

6、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火攻有五种:一是用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火烧敌军的粮草,三是火烧敌军的辎重,四是火烧敌的仓库,五是火烧敌军的运输设施。

7、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横渡江河,应远离水流驻扎,敌人渡水来战,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等它渡过一半时再攻击,这样较为有利。如果要同敌人决战,不要紧靠水边列阵;在江河地带扎营,也要居高向阳,不要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

8、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9、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

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

10、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11、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实施火攻需具备一定条件,点火器材必须平日准备好。发动火攻要依据一定天时,

具体点火要有恰当日子。所谓天时,指气候干燥的时期;所谓恰当的日子,就是月亮运行到箕、壁、翼、轸四星所在位置的日子。大凡月亮运行到这四个星宿的日子,都是风起的日子。

12、、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求神问鬼,也不可用相似的现象作类比推测,不可用日月星辰运行的位置去验证,一定要取之于人,从那些熟悉敌情的人的口中去获取。

二、简答题

1、《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与哪些方面的关系?

政治、谋划、地形、战法、选将、奇正用兵、有关如何远距离观察敌情的经验、间谍战和信息战以及使敌人陷入被动境地的方法。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五事指的是哪五种条件?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

3、“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中提到的五危指的是哪五种危险?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有勇无谋,只知死拼,就可能被敌人诱杀;临阵畏怯,贪生怕死,就可能被敌人俘虏;急躁冒进,一触即跳,就可能被敌人故意凌辱而妄动;洁身自好,偏重名声,就可能被敌人有意侮辱而失去理智;只知道对百姓行妇人之仁,就可能被敌人烦扰而陷于被动。

4、军争篇里孕藏着哪些韬略?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

5、在散、轻、争、交、衢、重、圮、围、死地等九地中如何作战?

在散地不宜作战;在轻地不可停留;遇争地应先敌占领,如敌人已先占领,不可强攻;在交地,军队部署应互相连接,防敌阻绝;在衢地则应结交邻国;在重地则应夺取物资,就地补给;在妃地则应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则应巧设奇谋;在死地要迅猛奋战,死里求生。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攻,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6、《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与哪些方面的关系?

7、“故知胜有五:......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指哪五种情况?

故知①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②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一是敌我情况了如指掌,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具有了这种准确判断力,就会取得胜利;二是既能指挥大部队作战,也能够指挥小部队作战,具有这种应战能力就会取得胜利;三是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三军上下同仇敌忾,就会取得胜利;四是以有戒备的军队对待防御松弛的军队,具有这样条件,就会取得胜利:五是将帅具有指挥才能而且国君不干预牵制,就会取得胜利。以上这五条原则就是预测胜利的依据。8、孙子提到的五间(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区别是什么?

所谓因间,是指利用敌国乡里的普通人做间谍。所谓内间,是指收买敌国的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间,是指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效力。所谓死间,是指故意散布虚假情况,让我方间谍知道而传给敌方,敌人上当后往往将其处死。所谓生间,是指派往敌方侦察后能活着回报敌情的。

9、为了随机应变,孙子提出了五种大胆的“不作为”战术策略,五种不作为指的是?

10、孙子指出指导战争的韬略有五种:指哪五种?

1:战略运筹。包括有“《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

2:作战指挥。包括有“《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

3:战场机变。包括有“《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

4:军事地理。包括有“《地形篇》《九地篇》”

5:特殊战法。包括有“《火攻篇》《用间篇》”

三、论述题:

1、叙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韬略成功的案例

善于审时度势,实事求是毛泽东能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社会条件下,提出在反动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步加以扩大,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的论断。通过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发展生产、准备干部,人民军队有了提供人力物力支援的巩固后方和作战的良好战场,借以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争目的。孙子兵法有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建立根据地,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军事力量藏于民间,这正是孙子兵法的最好运用。毛泽东审时度势,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毛泽东军事理论的提出,是与我党和中国革命现实相结合的结晶。

2、叙述“出奇制胜,攻其无备”的战略战术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成功的案例明代蒲州人王海峰,他经商的做法往往与众不同,却总能收到出奇的效果。当时,蒲州商人外出经商,大多是西到秦陇,东到淮浙,西南到蜀。王海峰经商一开始也是去上述地方。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他认为这些地方经商盈利不大,后来他就不去沿习他人的经商路线,而是东走青沧。青指青州,在今山东益都;沧指沧州,即今河北沧州。这两个地方,在明朝时是长芦盐区。场时,长芦盐区官僚显贵、势豪奸绅上下勾结,使盐区的运销不能正常进行,商人纷纷离去。但王海峰认为,这里是春秋时齐国管仲收鱼盐之利的地方,陶朱公也是据此地而累致千金。长芦盐区的现状是法治不严,管理不

善造成的,商人们离去是不正常的现象,不应以正目视之。经商就要“人弃我取,人去我就”。王海峰经过全面认真的思考,认为此地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他胸有成竹地来到长芦盐区的沧州后,先熟悉该盐区的盐政,了解该盐区的运销历史,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向当地政府提出整顿盐制、严禁走私的建议。后来,长芦盐区经过整顿,盐业运销再度繁荣起来,各地盐商又蜂拥而至,盐区盐税收入比过去增长三倍多。而这时的王海峰已成为该盐区的著名富商,动辄万金毫不在意。

马英九蔡英文辩论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3、叙述运用“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韬略成功的案例

4、叙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取得成功的的案例

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另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各有一个很有才能的师傅。由于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纠跟着他的师傅管仲到鲁国去避难,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往莒国。

不久,齐国发生大乱,襄公被杀,另外立了国君。第二年,大臣们又杀了新君,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当齐国国君,鲁庄公亲自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

公子纠的师傅管仲,怕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因为离齐国近,抢先回国夺到君位。所以经庄公同意,先带领一支人马去拦住公子小白。果然,管仲的队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时,发现公子小白正在赶往齐国,便上前说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坚持要去。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应声倒下,管仲以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鲁国去护送公子纠到齐国去。

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鲍叔牙将他救治后,赶在管仲和公子纠之前回到了齐国都城,说服大臣们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再说管仲回到鲁国后,与公子纠在庄公军队的保护下来继任君位。于是,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鲁军大败,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起来。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他们的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可,所以一定要将他押到齐国去。庄公也只好答应。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一路上,他又饥又渴,吃了许多苦头。来到绮乌这个地方时,他去见那里守卫边界的官员,请求给点饭吃。

不料,那守边界的官员竟跪在地上,端饭给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饭,他私下问道:“如果您到齐国后,侥幸没有被杀而得封任用,您将怎样报答我?”

管仲回答道:“要是照你所说的那样我得到任用,我将要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评赏有功的人。我能拿什么报答您呢?”管仲被押到齐国都城后,鲍叔牙亲自前去迎接。后来齐桓公不仅没有对他报一箭之仇,反而任

命他为相国,而鲍叔牙自愿当他的副手。原来,鲍叔牙知道管仲的才能大于自己,所以说服齐桓公这样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