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判断1

判断1

判断1
判断1

1.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学

说。(×)

2.布局指向指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

布局,往往反映出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倾向。(P)

3.城市成长力系数是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

4.城市化对工业的促进和推动包括促进工业化进程和高

工业化质量。(P)

5.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同属于外向型经济.

(P)

6.从总体上看,1978年以前的中国城市化水平低、波动

大、进程缓慢。(P)

7.地区产业的聚集形成的个别企业平均成本下降属于外

部规模经济效益。(P)

8.电力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

一次能源。(×)

9.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提出

了要素禀赋理论。(√)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

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P)11.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储蓄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

长的主要原因。(P)

12.股权式合资企业是按照合资各方的投资比例确定风险

与收益的享有与承担。(P)

13.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不仅取决于基础

设施总量,还与基础设施结构密切相关。(P)

14.基础设施属于基础产业。(×)

15.极化效应导致经济增长极自身的增长与发展。(P)

16.聚集效应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中的外部效应。(P)

17.绝对成本学说和比较成本学说指出了两个地区之间互

利贸易的基础是绝对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P)18.可操作性是检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否能落实的试金

石。(P)

19.美国地理学家邓肯于1933年首次提出了系统的中心

地理论。(×)

20.目前,我国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工业赶超战略。

(×)

21.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P)

22.评价一国以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均衡,不能只看在地理

分布上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看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是否相适应。(P)

23.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P)

24.企业家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P)

25.区位理论通常认为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因素是最

主要的区位因素。(P)

26.区域动态比较优势产生的基础是动态技术差异的产

生。(P)

27.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

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28.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

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29.区域基础设施绝对量直接决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

展的支持能力,是反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

(√)

30.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主要有信贷和证券投资两种形

式。(×)

31.区域经济合作实质上是区域之间的非物质商品贸易,

纯粹的物质商品贸易不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

(√)

32.区域经济学发展与分化的趋势是综合与分化。(√)

33.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

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

34.区域经济增长侧重于经济规模的发展,而区域经济发

展侧重于经济质的提高。(P)

35.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发展经济、高效配置

资源和公平分配收入。(√)

36.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区域

经济政策的实施主要靠地方政府的主动行为。(P)

37.区域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P)

38.人力资本运营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P)

39.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P)

40.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P)

41.三次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三次产业

结构的演进以及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P)

42.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贷款即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

务,以营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P)

43.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

度。(P)

44.实现地域合理规模,就是要处理好聚集与分散的关系。

(P)

45.市场因素对产业区位的选择影响,是产业部门最终确

定布局的点的重要依据。(P)

46.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是指在城镇体系中,城

镇的数量随着城镇规模的增加而减少。(√)

47.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

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P)

48.外部经济利益取决于聚集的产业或企业的种类与结构

和聚集的规模。(P)

49.现代社会是一个用知识和智能来追求个性发展的社

会,多样化是其基本特征。(P)

50.消费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国内生产总值在产业

间比重分配发生变化的基本原因。(P)

51.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52.一个地区自我循环比率越高,经济发展越封闭,在全

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越低。(P)

53.一个特定的企业,其利润大小取决于投资环境和企业

内部管理。(P)

54.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

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55.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并不是唯一的运行

主体。(P)

56.在推进我国城镇体系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城镇规

模的建设,同时必须做好城镇质量的提高。(P)57.政府对资源的配置是表现其对资源的所有权,市场对

资源配置则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效益。(P)

58.中国城镇体系是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在城镇体系的

发展过程中,行政要素起着重要作用。(P)

59.主导产业是体现地区特色、代表地区利益的产业,合

理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是实现劳动的与分工的基本途径。(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