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八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八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A.DNA是遗传物质B.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下列哪一组物质是DNA的组成成分

A.脱氧核糖、磷酸、核酸 B.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C.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嘧啶、嘌呤、磷酸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DNA是遗传物质 D.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5.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混合

6.噬菌体的结构组成为()

A.蛋白质、脂类 B.糖类、蛋白质C.蛋白质、DNA D.蛋白质、RNA 7.将TMV型病毒的RNA与HRV型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品系,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具有()A.TMV型蛋白质和HRV型的RNA B.TMV型的RNA和HRV型蛋白质

C.TMV型蛋白质和TMV型的RNA D.HRV型蛋白质和HRV型的RNA

8.下列生物中只含一种核酸的是()

A.玉米 B.草履虫 C.金鱼 D.病毒

9.若用,,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无放射性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和B.可在DNA中找到,

C.可在外壳中找到D.可在DNA中找到,,

10.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

A.都是DNA B.是DNA和RNA C.都是RNA D.是DNA或RNA

11.用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其核酸分子。该噬菌体感染普通大肠杆菌,结果绝大多数子代噬菌体中

A.有35S B.有32P C.有35S和32P D.没有35S和32P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中起主要作用

13.若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使之与活的R型细菌一起感染小鼠,结果或结论错误的是()

A.小鼠死亡B.多糖不是遗传物质C.能证明DNA是否为遗传物质D.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用噬苗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是()

A.子代噬菌体DNAB.子代噬苗体蛋白质外壳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D.部分子代噬菌体DNA

14.噬菌体在繁殖的过程中所利用的原料是( )

A.自身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身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身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二、非选择题

1.在生物的遗传中染色体具有__________,其主要是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是一切生命活动的________,但是作为遗传物质存在的则是

_______。

2.将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注入到小白鼠体内会导致小白鼠因而死亡,而无荚膜的R型细菌________,但如果将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再注入到小白鼠体内则________,此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存在着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的________,经实验证明这种物质是______。

3.生物体中的DNA大部分存在于______上,还有少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的

_______和______中,因此说_______是遗传物质的______。

4.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

如下图所示。根据图B回答:

(1)(a)表示用_________感染烟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

(2)(b)表示用_________感染烟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

(3)(c)表示用_________感染烟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

(4)(d)表示的是用人工合成的新病毒产

生的后代,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个实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遗传物质的问题。实验的材料:S型细菌、R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三组实验:(1)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型菌落

(2)S型细菌荚膜中的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

(3)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R型菌落+S型菌落

艾弗里等人发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1)(2)(3)中的表达格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肺炎又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其性状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分子的结构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一个DNA分子中,有腺嘌呤1500个,腺嘌呤与鸟嘌呤之比为3:1,此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为()

A.3000个B.4000个C.2000个D. 8000个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

A.A与G,C与T的配对B.A与C,T与G的配对

C.A与T,C与G的配对D.含A、B两项

3.DNA的一个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单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A.0.4和0.6 B.2.5和1.0 C.0.4和0.4 D.0.6和1.0

4.若“…-A-G-T-C-…”表示某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片段,则与它相对应的另一条链的片段是

A.…-A-G-T-C-…B.…-U-C-T-C-… C.…-A-G-T-G-… D.…-T-C-A-G-…

5.某双链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30%,那么鸟嘌呤的分子数占A.10% B.20% C.60% D.70%

6.在DNA分子中,能够与G组成碱基对的是

A.胞嘧啶B.胸腺嘧啶 C.腺嘌呤 D.鸟嘌呤

7.若某DNA分子中含有的总碱基数为4000,则C与T之和为

A.1000 B.2000 C.4000 D.无法计算

8.某种DNA分子中,胸腺嘧啶数占全部碱基的23.8%,则腺嘌呤数与胞嘧啶数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

A.23.8% B.26.2% C.50% D.76.2%

9.下列关于双链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一条链上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的A和T数目也相等

B.若一条链上A的数目大于T,则另一条链上A的数目小于T

C.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也是A:T:G:C:=1:2:3:4

D.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为A:T:G:C=2:1:4

10、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两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三个氢键。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17%的样品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D.含胞嘧啶15%的样品

11.有1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有结构有1个腺嘌呤,则它的其它组成是( )

A.3个磷酸、3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B.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胞嘧啶

C.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D.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尿嘧啶

二、非选择题

1.由于DNA分子具有独特的_______________结构,连接两条链的碱基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的能力所以它才具有_______________的功能,从而能够在

_______________之间传递起到了_______________作用.

2.由于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和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决定了生物体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点。

3.某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其中T为4000个,则G为_______________个,脱氧核苷酸为_______________个,磷酸为_______________个。

5.下图所示DNA分子平面结构图,仔细阅图回答下列各问:

(1)写出图中各编号的中文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共有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碱基________对。

(3)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15N的同位素培养基上,则能在此图的________成分(填写编号)上可以测到15N。

(4)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32P的同位素培养基上,则能在此图的________成分上可以测到32P。

6.在DNA分子中,如果碱基A+T=56%,则其中一条单链中的A+T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________,若此单链中,G占18%,则在另一条单链中G占该单链碱基数的________。

7.已知多数生物的DNA是双链的,但也有个别生物的DNA是单链的。有人从3种生物中提取出核酸,经分析它们的碱基比例见下表:(注RNA没有碱基T,但有U。)

这表明DNA 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DNA分子的复制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个DNA分子经过3次复制,最后形成的DNA分子数是()

A.4个B.8个C.16个D.32个

2.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DNA提供了模板,而复制过程能准确完成是由于

A.DNA有两条链B.核糖核酸与磷酸排列的不稳定性

C.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D.复制时不需要任何酶

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分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相同,但T为U取代

C.和DNA母链稍有不同D.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4.一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一条染色体含有()

A.一个单链DNA分子B.两个双链DNA分子 C.一个双链DNA分子

D.四个双链DNA分子

5.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两个新的DNA分子,每个新的DNA分子含有……………()

A.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B.两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C.两条母链和两条子链D.两条子链和一条母链

6.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复制时,亲代DNA中只有一条是模板B.精原细胞略微增大进行DNA复制

C.DNA复制是在核糖体上进行D.DNA复制时,以其周围的游离的脱氧核糖核酸为原料

7.在实验槽里放入50分子的脱氧核糖,60分子的含氮碱基,70分子的磷酸和足量的酶等必需的物质,通过人工方法合成DNA分子含有脱氧核苷酸有()A.25个B. 50个C. 60个D. 70个

8.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DNA提供了模板,而复制过程能准确完成是由于

A.DNA有两条链B.核糖核酸与磷酸排列的不稳定性

C.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D.复制时不需要任何酶

9.一个DNA分子经过5次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最初DNA分子链的DNA分子有()

A.2个B.4个C.16个D.32个

10.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

A.A与T,C与T B.A与U,U与G C.A与T,C与G D.A 与A,T与T, C与C,G与G

11.一个DNA分子经过3次复制,最后形成的DNA分子数是()

A.4个B.8个C.16个D.32个

12.DNA复制需要

A.能量B.酶和模板 C.脱氧核苷酸D.上述三个答案

13.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B.边解旋边复制

C.复制需要氨基酸和酶 D.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4.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形成子代噬菌体时用来作模板的物质是

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B.细菌内的蛋白质 C.噬菌体的DNA分子 D.细菌内的DNA分子

15.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B.边解旋边复制 C.复制需要氨基酸和酶D.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6.DNA分子自我复制发生在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17.将标记的DNA分子放在的培养基上培养,经过3次复制,在所形成的子代 DNA中,含的DNA占总数是()

A.1/16 B.l/8 C.1/4 D.1/2

18.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这时下述哪一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A.G与C B.A与C C.G与A D.G与T

19.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

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模板,温度,能量和酶

C.模板,原料,温度和酶 D.模板,原料,温度和能量

20.DNA分子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原因是()

A.碱基之间由氢键相连B.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二、非选择题

1.DNA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是、、和。

2.体细胞DNA分子的复制是在进行的,而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发生在,复制过程的特点

是。

3.正是由于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才使亲代的传递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

4.DNA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是由于DNA分子具有独特的,连接两条长链的碱基又有的能力。

5.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同位素15N培养基中培育若干代后,细菌DNA所有氮均为15N,它比14N分子密度大。然后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每隔4小时(相当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时间)取样一次,测定其不同世代细菌DNA的密度。实验结果:DNA复制的密度梯度离心试验如下图所示。

(1)中带含有的氮元素是_________。

(2)如果测定第四代DNA分子的密度,15N标记的比例表示为_________。

(3)如果将第一代(全中)DNA链的氢键断裂后再测定密度,它的两条DNA单链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应为_________。

(4)上述实验表明,子代DNA合成的方式是_________。

6.现有从生物体内提取的一个DNA分子(称第一代)和标记放射性同位素3H 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要在实验室里合成新的DNA分子:

(1)除上述的几种物质外,还必须在________和________等条件下,才能合成第二代的DNA.

(2)在第二代的每一个DNA分子中,含3H的单链有________条。

A.0 B.1 C.2 D.不能确定

(3)在第二代的DNA分子中,含有3H的单链,其碱基序列是否相同?________ (4)在第五代的全部DNA分子中,有________条不含3H的单链,占全部DNA 分子单链的________。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揭示基因化学本质的表述是()

A.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是蕴含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2.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A.组成基因的碱基数目庞大 B.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C.碱基种类有许多种 D.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DNA都在染色体上 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 分子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 D.以上叙述均对

4.关于基因的概念,错误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是DNA上有一定功能的特异性碱基排列顺序

C.基因是染色体的一段 D.基因是控制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5.“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 具有

A.稳定性 B.特异性 C.多样性 D.可变性

6.由12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量最多可达

A.4120 B.1204 C.460 D.604

7.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崭新技术,涉及生命科学、信息学、微电子学、材料学等众多的学科,固定在芯片上的各个探针是已知的单链DNA分子,而待测DNA分子用同位素或能发光的物质标记。如果这些待测的DNA分子中正好有能与芯片上的DNA配对的,它们就会结合起来,并在结合的位置发出荧光或者射线,出现“反应信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芯片的工作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B.待测的DNA分子首先要解旋变为单链,才可用基因芯片测序

C.待测的DNA分子可以直接用基因芯片测序

D.由于基因芯片技术可以检测

8.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的

A.脱氧核糖的含量和排列 B.碱基互补配对的种类和数量C.A-T与G-C的数量比 D.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

9.对于一个基因的描述,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染色体就是基因;②基因的化学结构是不会改变;③基因决定某一性状或功能;④基因是DNA分子上特定的片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B.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的

C.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DNA分子上

D.遗传信息即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

11.对DNA的正确描述是()

①人白细胞内的DNA上含有人体全部的遗传信息②同种个体之间的各个DNA 分子是完全相同的③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④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控制多个性状⑤转录时只用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链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12.通过分析发现,甲、乙两个生物细胞中的DNA总量完全相同,而且4种碱基的量也分别相同。下列各项均为对此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这两个生物的DNA分子数量相等 B.这两个生物的遗传信息必定相同C.这两个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相同D.这两个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13.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主要原因是()

A.空间结构的多样性 B.分子量大,核苷酸数多C.碱基对不同的排列方式D.外侧磷酸和脱氧核糖相间排列

14.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15.通过分析,发现甲、乙两个生物细胞中DNA总量完全相同,4种碱基的量也分别相同,下列诸项均为对此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这两个生物的遗传信息必定相同 B.这两生物的DNA分子数量相同C.这两个生物的性状相似 D.还不足以作出以上的判断

16.DNA指纹术可以帮助人们确认亲子关系,这是因为( )

A.每个人的DNA大都相同 B.每个人的DNA指纹图是特有的

C.不同个体的相同组织中的DNA指纹图相同 D.DNA指纹术是检测DNA上的碱基种类

17.“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体的23对染色体约含有3万~3.5万多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 )

A.基因是DNA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C.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D.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18.决定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

A.DNA的多样性 B.蛋白质的多样性 C.细胞的多样性 D.环境的多样性

19.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

B.都能复制和传递,且三者的行为一致

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生物的传宗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20.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就是一段DNA分子 B.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不同基因上带有的遗传信息相同

二、非选择题

1.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特异性的原因是。

2.将海蜇的绿色光蛋白基因移到小鼠体内的DNA上,小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发出荧光,基因能够转移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用技术手段切成两部分后,将其中的一部分转移到小鼠体内,结果,小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不再发出荧光,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生殖细胞里的DNA总计约有7×109个脱氧核苷酸对.如果平均每个基因中平均含有脱氧核苷酸1.4×104个,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平均每个染色体上最多含有的基因数目

____________.

(2)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全部DNA共有的碱基或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____________

4.某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生殖细胞里的DNA总计约有

7×109个脱氧核苷酸对。假设:每个基因中平均含有脱氧核苷酸1.4×104个。

(1)该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平均每个染色体上最多含有的基因数目是

_________。

(2)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全部DNA共有的碱基或脱氧核糖的数目是_________。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在2004年底的东亚海啸中,有巨大的人员罹难,事后的尸体辨认只能借助于DNA杂交技术。该方法是从尸体和死者家属提供的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分别提取DNA,在一定温度下,水浴共热,使DNA氢键断裂,双链打开。若两份DNA样本来自同一个体,在温度降低时,两份样本的DNA单链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若不是来自

同一个体。则在两份样本中DNA单链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互补。DNA杂交技术就能通

过这一过程对面目全非的尸体进行辨认。

(1)人体DNA的主要载体是,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核的DNA分子中(A+T)/(G+C)相同的原因是,表明DNA分子结构具有。

(2)若已知DNA的一条单链的碱基组成是ATGGCAT,则与它互补的另一条单链的碱基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需要较多的DNA样品,这可以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若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含量为15%,复制所用的原料均为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经四次复制后,不含3H的DNA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DNA分子中胞嘧啶的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所示为分别从尸体和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提取的三条相同染色体、同一区段DNA单链的碱基序列,根据碱基配对情况,A、B、C三组DNA中不是同一人的是;

(4)DNA杂交技术同样可以用于两物种亲缘关系的判断,若两个物种的DNA样本经处理后形成的杂合DNA区段越少,则两物种的亲缘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杂合DNA区段越多,则两物种的亲缘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6.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AN酶,RNA酶,蛋白酶。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两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2)该科学探究过程所依据的生物学理论基础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禽流感病毒的遗物物质为RNA,水解后生成的最终产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禽流感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15.“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参加这项计划的有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这项计划的目标是绘制四张图,每张图都涉及到人类一个染色体组,大约3~5万个基因。2000年6月26日,六国科学家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已经全部完成。它的实际内容是人类24条染色体上的30亿个碱基对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其准确率达90%以上,2001年1月,六国科学家又宣布“人类基因组精图”绘制完成。不久前,中国科学家宣布: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完成“水稻基因组”的全部测序工作。

(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的24条染色体的基因和碱基顺序,试指出这24条染色体是___________,为什么不测定23条,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水稻的体细胞中含24条染色体,则“水稻基因组”测定的染色体是______条。

(3)DNA分子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能构成人的3~5万个基因的原因是

__________。

(4)DNA克隆技术是指将外源DNA片段与运载体结合,然后转入某种生物细胞中进行扩增至几百万倍的过程,你认为转入到________细胞中较为合适,原因是

________。

(5)科学发现:人类蛋白质有61%与果蝇同源,43%与线虫同源,46%与酵母菌同源,这一事实可以从_________水平说明生物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6)你认为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哪些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参考答案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1~10 DBCCD CCDBD 11~15 DBADCC

1.重要的作用蛋白质 DNA蛋白质体现者 DNA

2.不能使小白鼠致死会导致其患病死亡转化因子 DNA

3.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染色体主要载体

4.(1)TMV蛋白质外壳接种烟叶没有侵染作用(2)HRV的RNA单独接种烟叶有侵染作用(3)TMV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病毒接种烟叶有侵染作用(4)新病毒产生的后代全属HRV型(5)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5.(4)S型细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活细菌→R型菌落 (一)DNA是遗传物质

(二)把DNA、蛋白质和多糖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三)核糖体 DNA

DNA分子的结构

1~11 BCBDB ABCCBC

1.双螺旋互补配对复制亲代和子代遗传 2.多样性特异性

3.1000个 10000个 10000个

5.(1)①磷酸基②脱氧核糖③胞嘧啶④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⑤腺嘌呤(A)⑥鸟嘌呤(G)⑦胞嘧啶(C)⑧胸腺嘧啶(T)⑨氢键(2)8 ; 4(3)③~⑧中均可(4)① 6.56% 26% 7.乙甲和丙 A=T G=C

DNA分子的复制

1~10 BCDCA DBCAC 11~20 BDCCC DCAAC

1.模版、原料、能量、酶

2.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3.遗传信息连续性

4.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

5.(1)14N和15N(2)1/8中,7/8轻(3)1/2重,1/2轻(4)半保留复制6. (1)酶 TAP (2) C (3)不同 (4)2 1/16

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10 CDCCB CCDBB 11~20 DDCCD BCACC

1.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

2.构成基因的基本单位都是4种相同的脱氧核苷酸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3.(1)1×105 (2)2.8×1010 5.(1)染色体人的所有组织细胞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分裂(有丝分裂)和分化得到的特异性(2)TACCGTA 1/16 35% (3)C组观察表中给出的碱

基序列,可以发现A组和B组的能够互相配对,只有C组不能,所以C组不是取自同一个人(4)越近越远

6.(1)DNA酶 RNA酶

(2)酶具有专一性核酸控制生物的性状(或核酸控制病毒的繁殖和类型)(3)核糖、碱基、磷酸 RNA

DNA分子的结构

1.双螺旋互补配对复制亲代和子代遗传

2.多样性特异性

3.1000个 10000个 10000个

4.(1)①磷酸基②脱氧核糖③胞嘧啶④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⑤腺嘌呤(A)⑥鸟嘌呤(G)⑦胞嘧啶(C)⑧胸腺嘧啶(T)⑨氢键(2)8 ; 4(3)③~⑧中均可(4)①

5.28% 54%

答案:乙甲和丙 A=T G=C

DNA分子的复制

(1)14N和15N(2)1/8中,7/8轻(3)1/2重,1/2轻(4)半保留复制

3.(1)酶 TAP (2) C (3)不同(4)2 1/16

4.(1)有丝分裂事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2)解旋(3)ⅡⅢ; (4)碱基互补配对; (5)半保留复制; (6)100% 12.5%; (7)180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5.构成基因的基本单位都是4种相同的脱氧核苷酸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16.(1)1×105(2)2.8×1010

5.(1)染色体人的所有组织细胞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分裂(有丝分裂)和

分化得到的特异性(2)TACCGTA 1/16 35% (3)C组观察表中给出的碱基序列,可以发现A组和B组的能够互相配对,只有C组不能,所以C组不是取自

同一个人(4)越远越近

29.(1)DNA酶 RNA酶

(2)酶具有专一性核酸控制生物的性状(或核酸控制病毒的繁殖和类型)(3)核糖、碱基、磷酸 RN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A.用14C和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解析: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是DNA特有的元素,而C、H、O是它们的共有元素,不能区分DNA和蛋白质。 答案:D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解析: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它们在转化中的作用,清楚地看到了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蛋白质不能使其转化。 答案:D

3.(2013·浙江金华十校一模)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解析: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所含遗传物质不同导致的;肺炎双球菌有自己的核糖体,利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蛋白质高温变性的原因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肽键依然存在,而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的实质是与肽键反应。 答案:A 4.用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B.这个实验从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这个实验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D.这个实验是艾弗里关于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从反面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同时也证实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但这不是该实验的目的。 答案:A 5.(2013·浙江宁波一模)人们对遗传物质和基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讲解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目标】 1、通过总结前人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理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和思路。 2、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3、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R型菌——无荚膜,无毒性,菌落粗糙(rough) S型菌——有荚膜,使人或动物患病,菌落光滑(smooth) (2)体内细菌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斯) 要点诠释: ①实验内容: 注射结果

第一组:无毒R 型活菌 小鼠 不死亡 第二组:有毒S 型活菌 小鼠 死亡 第三组:有毒S 型活菌 有毒S 型死菌 小鼠 不死亡 第四组:无毒R 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 型菌 小鼠 死亡 S 型活菌 S 型活菌 ②结果分析 第一组实验结果说明R 型细菌没有毒性 第二组实验结果说明S 型细菌有毒性 第三组实验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 型菌没有毒性 第四组小鼠死亡,证明R 型细菌能转化为S 型细菌,说明S 型细菌含有促使R 型细菌转化的物质。 ③实验结论 S 型死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3)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1944年·美国·艾弗里) 要点诠释: ①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 型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并且DNA 的纯度越高,转化就有效;如果用DNA 酶分解从S 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 ②分析结论:DNA 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DNA 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稳定才能行使遗传功能。 (4)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区别和联系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者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培养细菌 用小鼠(体内) 用培养基(体外) 注射 加热 结果 注射 结果 注射 结果 分离 培养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题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细菌的核糖体 B.噬菌体的核糖体 C.噬菌体的基体 D.细菌的拟核2.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可含有 A.32P B. 35S C.32P 和35S D.二者都有 3.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后来被艾弗里证明了它的化学成分是()A.DNA B.蛋白质 C.多糖 D.脂质 4.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酵母菌及蓝藻都含有的是() A.核酸 B.细胞膜 C.染色体 D.DNA 5. 能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A.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实验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6.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乙组成一种病毒丙,再以病毒丙感染宿主细胞,则细胞中的病毒具有() A.RNA甲和蛋白质乙 B.RNA甲和蛋白质甲 C.RNA乙和蛋白质甲 D.RNA乙和蛋白质乙 7.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自己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8.我国学者童第周等人,从两栖类动物蝾螈内脏中提取DNA注入到许多金鱼的受精卵中,孵出的鱼苗约有1%在嘴后长有蝾螈特有的一根棒状平衡器,这一实验表明了DNA A.能够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 B.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D.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9.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大量3H 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 A. 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1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1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证明() (1)DNA分构的相对稳定性 (2)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4)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5)DNA是遗传物质 (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1)(2)(3)(4) B.(2)(3)(5) C.(1)(4)(6) D.(4)(6) 12.用DNA酶处理过的S型细菌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2.能够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 3.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原因。 4.掌握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设计思路。 二、自主学习指导(一) 认真阅读课本42—43页第五段内容,并仔细看图3-2实验过程,8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1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________”。自主学习指导(二) 认真阅读课本43页第六段—44页第二段,5分钟后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3.艾弗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填空 (1)原理:对S型细菌的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并与____________混合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 (2)过程 (3)结论:________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特别提醒】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并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 是遗传物质。最终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是艾弗里。 2.格里菲思实验第4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和艾弗里S 型菌的DNA +R 型活菌培养 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R 型和S 型都有,但是R 型多。 3.S 型菌的DNA +DNA 水解酶+R 型活菌――→培育 只有R 型细菌,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 一步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为了证明DNA 的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 尽管此实验可以证明该问题,但不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自主学习指导(三):认真阅读课本44页第三段—45页内容,并仔细观察图3-6实验过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复习过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汝南二高孙亚楠 1、知识与技能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2)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培养 (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1)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 (2)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句话显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生命之所以能够代代延续,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绵绵不断的向后代传递,前面我们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着重分析的是染色体的行为及数目的变化,可见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什么物质组成?DNA和蛋白质究竟谁才是遗传物质? (二)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现在大家都认为遗传物质是DNA,但这一结论是由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质疑与探索才得到的。 指导学生读教材思考: 1.在20世纪早期人们普遍认为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2.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 讲述: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处于主导地位。 科学家是如何认识DNA是遗传物质的呢,让我们重温科学家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吧。 过渡:20世纪中叶,人们发现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20-3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这种观点正确吗?如果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它是什么物质呢?在生物学中我们通过做什么确认这个问题?(实验)下面我们一起沿着科学家探索真理的足迹重温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安排学生浏览课本) (三)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实验 菌落荚膜毒性 R型菌落粗糙无荚膜无毒 S型菌落光滑有荚膜有毒 (1)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因为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 (2)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设疑: 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S菌的化学成分很多,要找到转化因子,最关键的思路是什么?如果让你来设计实验来进一步探究“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你将如何设计实验? (提示:设计思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研究他们各自的作用) 2、艾弗里的实验——寻找转化因子 在分析格里菲斯的实验设计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该实验的设计是否严谨,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1)设计思路;把各种化合物分开,单独观察,确定唯一变量。 (2)把由S型细菌中分离,提取出的各种成分,单独作用于R型细菌。

22知识讲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通过总结前人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理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和思路。 2、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3、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高清课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03849 肺炎双球菌转化验】(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R型菌一一无荚膜,无毒性,菌落粗糙(rough ) S型菌一一有荚膜,使人或动物患病,菌落光滑(smooth) (2)体内细菌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斯)

:* K J 要点诠释

①实验内容: 第一组:无毒R型活菌注射一小鼠结果一不死亡 第二组:有毒S型活菌注射一一小鼠结果 第三组:有毒S型活菌加热有毒S型死菌注射.小鼠结果*不死亡 第四组:无毒R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结果■死亡分离■型活菌培养■型活菌 ②结果分析第一组实验结果说明R型细菌没有毒性 第二组实验结果说明S型细菌有毒性 第三组实验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没有毒性 第四组小鼠死亡,证明R型细菌能转化为S型细菌,说明S型细菌含有促使R型细菌转化的物质。 ③实验结论 S型死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1944年?美国?艾弗里) o%s啊繭的蛍口施或 要点诠释: ①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型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 化就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②分析结论:DNA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DNA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稳定才能行使遗传功能。

生物必修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知识总结基础梳理

必修二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类型 2. (1)过程及结果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方法 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2)过程与结果 (3)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深度思考]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是否所有物质都永久丧失了活性 提示不是。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知识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2.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该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3.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 (2)侵染细菌4.实验结果分析

含35S噬菌体+细菌 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 在上清液中 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 胞,留在外面 [思维诊断] (1)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2013·海南,13D)( √)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3·新课标Ⅱ,5改编)( √) (3)噬菌体的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2012·上海,11D)( ×) (4)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2012·山东,5B)( ×) (5)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011·江苏,12D)( ×) 知识点三生物的遗传物质 1.R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 (1)过程 ①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烟草叶出现病斑 (2)结果分析与结论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并控制其遗传性状,因此RNA是它的遗传物质。 2.完善下表中生物体内核酸种类及遗传物质类型 感染烟草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优质课)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首先是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呈现了曾经在科学界争议了很长的问题:“ DNA 和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介绍了20世纪早期人们对于遗传物质的推测,在此基础之上教材详细讲述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引导学生重温科学家的探究历程,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节是在学习了遗传的细胞基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等内容之后,从分子层面上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为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打下了基础。本内容的两个生物学经典实验,不仅向学生展示了生物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的重要的作用。 课标对本内容的要求为“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近几年的高考考纲知识点为“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要求为II级。课标和考纲对此均做了较高的要求,其原因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总结两个经典实验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②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 确立依据: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本节内容包括两个人类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此外,本节课的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重要的生物学事实,应当让学生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两个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确立依据:本节内容以遗传物质的本质的探究历程为主线,以学生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为重点,让学生们从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目标 ①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 ②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确立依据:本节教材介绍了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和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史本质的认识,特别是这些内容中所体现的生物学思想、技术手段促进科学的发展等观点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3、重点与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与难点) (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实验设计思路(重点与难点) 确立依据:重要的生物学史实是生物科学素养的的组成部分。本届内容涉及到的实验都不能动手完成,要理解实验并得出结论,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对逻辑思维的要求也比较高。高一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较少,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限。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程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 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1.生命观念——从分子水平上,利用结构 与功能观,分析DNA适合作为遗传物质 应具备的特点。 水平一 2.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 分析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 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重建 实验,归纳出其在实验思路上的共同点。 水平一 3.科学探究——从选材、原理、方法、步 骤、结果、结论和设置对照的方式等多 个角度理解相关实验,学会同位素标记 病毒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水平二 4.科学思维——分析肺炎链球菌体外转 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和烟 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的实验结论,归纳 概括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水平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自主梳理———————————————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

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两种肺炎链球菌的比较 图示菌落(光滑、粗糙) 有无荚膜有无毒性S型细菌光滑有有R型细菌粗糙无无两种菌在小鼠体内繁殖,毒性效果相互对照 3.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结论: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还不知道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 4.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在人工培养基中繁殖

【科学方法】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1)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是利用了“加法原理”。(2)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是利用了“减法原理”。 [典例1](2019·天化中学期末)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促进R型菌转化成S 型菌的转化因子是S型菌的() A.蛋白质 B.多糖 C.RNA D.DNA 答案 D [对点练1] (2019·宁波九校联考)(多选)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题

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2、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沃森和克里克使用模型建构法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C.孟德尔通过对减数分裂的研究,并用说-演绎法揭示了两大遗传定律 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3、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推测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其遗传物质是RNA 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在探究DNA结构时利用的物理模型构建的方法 D.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5、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本实验足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B.将被S或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可以通过观察放射性的分布判断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 C.用含P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的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但保温时间如果过长或过短,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量高,而不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量 D.用含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没有搅拌直接离心,则沉淀物中放射性比正常情况下高 6、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是核酸的实验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R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物质提纯和鉴定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细菌培养技术等 C.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是: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D.库兰特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重建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7、下列有关实验分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滤液呈淡绿色的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未加碳酸钙B.“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无法看到一个完整的分裂过程的原因是细胞已死亡 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若观察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开,说明细胞正在质壁分离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习题精选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叙述中属于该实验不能证实的是() (A)DNA能进行自我复制 (B)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C)DNA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遗传 (D)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以下不能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的是() (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C)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能直接表现或反映出生物体的各种性状 3.下列关于染色体与DNA关系的叙述,确切的是() (A)染色体、DNA都是遗传物质 (B)DNA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C)不同生物中,染色体上具有的DNA数量不同 (D)DNA在细胞中全部存在于染色体上 4.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形成于代噬菌体时,用来作模板物质的是() (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B)细菌内的蛋白质 (C)噬菌体的DNA分子(D)细菌内的DNA分子 5.噬菌体浸染细菌的过程是() (A)吸附→注入→组装→合成→释放 (B)注入→吸附→组装→合成→释放 (C)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D)注入→吸附→合成→组装→释放 6.最能说明染色体是DNA的载体的事实是() (A)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B)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一级结构 (D)染色体的遗传动态引起DNA数量变化 7.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DNA进入细菌体内。 (A)35S (B)32P (C)35S和32P (D)不含35S和32P 二、非选择题 8.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均为能感染烟叶使之出现感染斑的RNA 病毒,都可因苯酚的处理而发生RNA与蛋白质的分离,由于亲缘关系很近,两者能重组,其RNA和蛋白质形成杂种“病毒感染烟叶”(下图),请依图简答下列问题。 烟叶被不同病毒成分感染图解: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新课标)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新课标)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

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2.能力目标(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四、教学模式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流程: 设疑导入→引导探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