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交大预防医学习题册及答案

交大预防医学习题册及答案

交大预防医学习题册及答案
交大预防医学习题册及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预防医学课程练习册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科)、护理学(专升本)

绪论

一.选择题

1."人类-环境"系统是以____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A. 环境

B. 生物

C. 人类

D. 物质

E. 食物

2.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及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时间,一定条件内处于:

A.相对的不平衡状态

B.相对的暂时的平衡状态

C.绝对的不平衡状态

D.绝对的平衡状态

E.无关状态

3.人与环境之间最本质的辩证关系是:

A.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B.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人类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

D.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E.进行信息传递

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目标是

A.防治急性传染病

B.防治慢性传染病

C.防治恶性肿瘤

D.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E.防治营养不良性疾病

5.影响健康的因素来自

A.生活方式

B.环境条件

C.生物遗传因素

D.医疗卫生服务

E.以上都是

6. 我国现代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 全社会的人群

B.对环境变化敏感的人群

C.接触环境致病因素的人

D.机体对疾病抵抗力较低的人群

E.高危人群

7. 现代医学模式是

A.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D.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8. 关于临床前期预防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康复训练

B.疾病临床前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C. 传染病确诊后的疫情报告

D. 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E.对接触有害因素的人群进行定期体格检查

9.一级预防的内容不包括:

A.消除或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

B.预防接种、合理营养

C. 健康咨询、健康教育

D.开展婚前检查

E. 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二.填空题

1.影响健康的因素有_环境因素_、行为生活方式_、医疗卫生服务_、_生物遗传因素_。

2. 预防医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3. WHO宪章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整个身体、精神和

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4.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三.名词解释

1.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等原理和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来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探讨其作用规律,制定预防措施和对策,消除或最大限度的减小

其对健康的不良作用,或利用其对健康有益的因素,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 健康: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四.问答题

1. 预防医学的特点

(1)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并且着眼于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

(2)研究重点放在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上。

(3)比临床医学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应。

(4)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2. 健康的内涵是什么?

健康的内涵包括:

(1)一般的安宁状态,可以过正常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

(2)自我感觉良好。处事乐观,态度积极。

(3)应变能力强,完全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4)精力充沛,从事各项工作的效率高。

3. 医学模式的转变有什么意义?

由于对影响健康的因素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医学模式发生了转变,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模式。这个模式使医学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推进了一大步。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上,传统的预防医学主要注重的是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而新的医学模式使预防医学对影响健康的因素的研究扩展到社会心理因素,可以更全面的反映出影响人类健康因素的范畴,使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理论跨入一个新的阶段。

4.预防医学面临的新挑战是什么?

(1)传染病构成的新威胁。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一些老传染病至今没有得到有效控制(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持续上升

(3)伤害正上升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5.试述三级预防原则?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是宏观的根本性的措施称为根本性预防(primordial prevention)。这是为了避免疾病危险性的增加,提出综合预防而从全球性预防的战略和各国政府策略角度考虑,建立和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及针对机体的措施。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即临床预防。对已患某些病的患者,及时治疗,防止恶化。第一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发展优越于自然环境

B. 人类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

C. 人类发展独立于自然环境

D. 人类发展决定于自然环境

E. 以上都不正确

2.关于自然环境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环境是由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所构成

B. 自然环境是由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所构成

C. 自然环境是由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总括所构成

D. 自然环境是由对人类有益的自然资源所构成

E. 自然环境是由人类所改变的自然资源所构成

3.下列哪项属于典型的次生环境

A. 森林

B. 草原

C. 土壤

D. 城市

E. 火山

4.社会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形成的环境,它包括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军事

E. 以上都是

5.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

A. 环境改良

B. 环境退化

C. 环境污染

D. 环境破坏

E. 以上都正确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仅仅由地球上的生物所组成

B. 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内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最小单位

C. 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

D. 生态系统仅仅是一个非生物物质循环往复的系统

E. 生态系统仅仅是一个生物群落循环演替的系统

7.下列关于食物链与食物网叙述正确的是

A. 食物链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

B. 食物链是指生物彼此以食物联结起来的连锁关系

C. 食物链是多种生物以同一种生物为食物

D. 食物网是由相互独立的食物链组成

E. 食物网的改变与人类健康无关

8.环境退化包括

A. 地层下陷、泥石流

B. 温室效应

C. 臭氧空洞形成

D. 生物多样性破坏

E. 以上都是

9.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类型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 污染物来源

B.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内途径

C. 污染物的毒性

D. 污染物浓度和污染(暴露)时间

E. 人类个体的敏感性差异

10.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包括

A. 二氧化碳

B. 甲烷

C. 氧化亚氮

D. 氟利昂

E. 以上都是

11. 酸雨又名酸性降水,其pH值应小于

A. 5.6

B. 6

C. 6.5

D. 5

E. 5.5

12.常见致癌化学物质不包括

A. 多环芳烃

B. 硝酸盐

C. 亚硝胺

D. 霉菌毒素

E. 石棉

13. 公害事件形成的原因包括

A. 公害因素释放

B. 地理环境

C. 气象条件

D. 受害人群存在

E. 以上都包括

14. 下列学科与健康危险度评价有关的是

A. 毒理学

B. 统计学

C. 流行病学

D. 检测方法

E. 以上都有关

15. 环境污染治理的法规制度不包括

A. 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B. 排污申报制度

C. 排污收费制度

D. 排污交易制度

E. 排污许可证制度

16. 关于清洁生产的概念叙述正确者为

A. 使用可再生的能源和原料

B. 采用一流的工艺技术与设备

C. 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 改革管理

E. 不允许产生和排放污染物

17.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B. 对已经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

C. 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D. 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E. 对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测

18. 目前最主要的环境污染来源于

A.自然污染

B.工业生产污染

C.农业生产污染

D.交通性污染

E.生活性污染

19. 环境污染对人体危害比较多见的是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致畸

D.致癌

E.致突变

20. 生活环境中的微小气候包括

A.温度、湿度、气压、气流

B.温度、湿度、风速、辐射

C.电磁辐射、温度、湿度、风速

D.湿度、电离辐射、气压、气流

E.以上都不是

21. 大气圈中与人类生命活动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是

A.平流层

B.同温层

C.臭氧层

D.对流层

E.中间层

22.大气正常组成中的三种主要成分为

A.氮、氧

B.氮、氧、二氧化碳

C.氮、氧、氖

D.氮、氧、臭氧

E.氮、氧、氩

23.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指

A.NOx

B.CO

C.N2O

D.CO2

E.O3

2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

A.SO2和颗粒物

B.SO2和NOx

C.CO和NOx

D.颗粒物和烃类

E.烃类和NOx

25.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色素沉着作用

B.红斑作用和抗佝偻病作用

C.热效应

D.杀菌作用

E.免疫增强作用

26.军团病的病原是

A.CO2

B.NO

C.细菌

D.病毒

E.甲醛

27.重轻离子比值(N/n)大于50的最可能场所是A.海滨

B.树林

C.瀑布

D.喷泉

E.影剧院

28.重庆地区酸雨最可能来源是大气中存在A.HCl

B.CO2

C.NOx

D.SO2

E.以上都不是

29.哪个不属于大气污染的间接危害

A.太阳辐射减弱

B.雾天增多

C.大气透明度减低

D.绿化受损害

E.防碍居民休息

30.下列哪个指标最能代表水中有机物质的含量A.COD

B.NOx

C.DO

D.总固体

E.以上都不是

31.可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是

A.Ca, Mg

B.P, N

C.Pb, P

D.C, CO2

E.Pb, As

32.总大肠菌群指标反映水体

A.有无病原菌存在

B.受生物性污染的程度

C.水质清洁程度

D.受粪便污染的程度

E.自净效果

33.氯化消毒时氯与水中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反应所消耗的氯为A.加氯量

B.有效量

C.需氯量

D.余氯量

E.以上都不是

34.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中,生产性污染是指

A.生物污水及污灌

B.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

C.工业废水

D.工业废水、废气、废渣

E.汽车废气及噪声

35.臭氧层位于

A.平流层

B.对流层

C.逸散层

D.热层

E.同温层

36.对机体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的紫外线是

A.紫外线A

B.紫外线B

C.紫外线C

D.紫外线A和C

E.紫外线A和B

37.形成煤烟型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

A.悬浮颗粒物和NOx

B.汽车废气和SOx

C.颗粒物和PANs

D.颗粒物和O3

E.颗粒物和Sox

38.光化学烟雾对机体危害的主要特点

A.对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

B.肺水肿

C.神经系统损害

D.肝肾损害

E.皮肤损害

39.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

A.<4.5

B.<5.6

C.4.5 - 5.6

D.>5.6

E.>4.5

二.填空题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

2. 人类活动对于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环境改良、环境退化、环境破坏

3. 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类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急性危害、慢性危害、三致作用、间接效应

4. 健康危险度评价基本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步骤危害鉴定、暴露评价、剂量-反应评价、危险度特征分析

5. 几种公害事件名称(表2内任何4个即可)如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博帕尔毒气事件、米糠油事件

6.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

7.紫外线C具有极强的杀菌作用,紫外线B对机体有抗佝偻病作用和红斑作用紫外线A主要是产生色素沉着作用。

8.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气流、气湿和气压等。

9.大气污染包括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大类。

10.急性中毒可按形成的原因分为烟雾事件和生产事故。

11.温室效应气体主要包括CO2、甲烷、氧化亚氮和含氯氟烃等。

12.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有含氯氟烃类、N2O、CCL4、溴氟烷烃类等。

13.酸雨指PH<5.6的酸性降水。

14.我国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是①不引起急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②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③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④选用最敏感指标;⑤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15.天然水资源包括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类。

16.水体污染的来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

17.介水传染病发生的原因有二:①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

即供居民饮用;②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体污染。18.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为①流行病学安全;②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无害;③感官性状良好;④经济技术上可行。

19.《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常规检验项目分为四组,即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

20.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CFU/ml,总大肠菌群任意100ml 水样中不得检出,游离性余氯出厂水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中不低于

0.05mg/L。

21.水源选择的原则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技术经济合理。

22.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23.影响氯消毒效果的因素:①加氯量和接触时间;②水的PH值;③水温;④水的浑浊度;⑤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4.住宅的平面配置主要包括住宅的朝向、住宅的间距和住宅中各类房间的配置等。

25.住宅的卫生规模包括住宅居室容积、净高、面积和进深等。

三.名词解释

1.环境概念(环境卫生学角度):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影响下而形成的社会环境的总和。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体,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

3.生态平衡:系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以及生物演替过程等达到物种与环境之间、物种与物种之间相对平衡的一种状态,即表现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

4.环境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进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5.二次(次生)污染物:是指排放到大气中的原生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等因素作用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或通过与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有害化学物质,如光化学烟雾等。

6.温室效应:是指CO2 、CH4等气体能无阻挡地让太阳的短波辐射射向地球,并部分地吸收地球向外发射的长波辐射,而使地面温度上升的一种现象。

7.煤烟型烟雾事件:它是由于燃煤产生大量污染物如烟尘、SO2和硫酸雾排入大气后,在不良的气象条件下不能充分扩散,短时间内污染物集聚于低层大气中,造成居民健康严重危害。

8.光化学烟雾事件:是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日光紫外线的照

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主要成分为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等。

9.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10.水俣病:是由于居民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

11.细菌总数:指1ml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培养24小时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数。

12.游离性余氯:是指用氯消毒时,加氯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剩余的氯量。13.混凝沉淀:天然水中的细小颗粒,特别是胶体微粒,难以自然沉降,因此需加入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才能加以去除,此过程称为混凝沉淀。

14.过滤:是指浑水通过石英砂等滤料层以截留水中悬浮杂质和微生物等的净水过程。

15.消毒:是指杀灭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四.问答题

1.环境污染的健康影响特点

(1)作用的广泛性

(2)低剂量长期性

(3)作用的多样性

(4)作用的复杂性,

2.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急性危害;急性危害是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大量进入环境,使得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等。如环境中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事故。

(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是指环境中有害因素(污染物)以低浓度、长时间(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反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

(3)三致作用:①致突变作用;②致癌作用;③致畸作用

(4)间接效应:①温室效应;②臭氧层破坏;③酸雨

3.紫外辐射对机体的生理学作用

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00-400nm,分为A、B、C三段。紫外线C(波长200-275nm)具有极强的杀菌作用,但也能损伤正常细胞。紫外线B(波长275-320nm)对机体有抗佝偻病作用和红斑作用,能提高机体免役水平。该段紫外线对机体的生理功能有促进作用。紫外线A(波长320-400nm)生理意义较小,主要是产生色素沉着作用。过强的紫外线可致日光性皮炎和日光性眼炎,甚至皮肤癌等,还参与

大气中一些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硫酸雾等的形成。

4.大气污染物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大气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成为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甲烷、氧化亚氮和含氯氟烃等,CO2增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5.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可造成哪些影响

臭氧层被破坏形成空洞后,减少了臭氧层对短波紫外线和其他宇宙射线的吸收和阻挡,使辐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强度增加,从而造成人群皮肤癌和白内障等发病率增加。

6.酸雨可对人类造成哪些影响

酸雨能使土壤中营养元素如钾、纳、钙、镁等溶出,农作物出现萎缩,果实产量下降。还可使土壤中重金属的水溶性增加,加速重金属的流动和转移,增加重金属进入人体的机会。酸雨还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使土壤的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酸雨可影响水生生态系统,水中浮游动物种类减少,鱼贝类死亡。酸雨还可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等。

7.介水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流行特点

(1)原因有二:①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②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2)流行特点表现为:①水源被污染后可呈爆发流行,短期内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②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

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8.水体富营养化可造成哪些危害

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聚集在一起,浮于水面可影响水的感官性状,使水质出现异臭异味。藻类产生的黏液可黏附于水生动物的鳃上,影响其呼吸,导致水生动物窒息死亡。有些藻类能分泌毒素和有害物质,使其他水生物中毒及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异常。藻类大量繁殖死亡后,在细菌分解过程中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氧含量急剧降低,引起鱼、贝类等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9.水俣病发生的原因,中毒症状

水俣病是由于居民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中毒者出现步态不紊、言语不清、肢端麻木和狂躁不安等类似脑炎的神经系统症状。

10.氯化消毒的杀菌机制

氯的杀菌机制是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11.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2)水的PH值。消毒时应注意控制水的PH值不宜太高;

(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4)水的浑浊度。浊度高的水,杀菌效果降低;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12.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1)小气候适宜;

(2)采光照明良好;

(3)空气清洁卫生;

(4)环境安静整洁;

(5)卫生设施齐全。

13.住宅卫生规模包括哪些

(1)居室容积;

(2)居室净高;

(3)居室面积;

(4)居室进深。

14.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1)室外来源

①室外空气:大气污染物可以通过机械通风系统和自然通风渗入室内空气中,常见的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铅、颗粒物等。

②住宅建筑物材料:有的建筑物自身含有某些可逸出和可挥发的有害物质,一种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入了化学物质,如北方冬季施工加入的防冻剂,渗出有害气体氨;另一种是地基的地层和建筑物石材、地砖、瓷砖中的放射性氡及其子体。

③人为带入室内。

④相邻住宅污染。

⑤生活用水污染:受到致病菌或化学污染物污染的生活用水,通过淋浴器、空气加湿气、空调机等,以水雾的形式喷入到室内空气中。

(2)室内来源①室内燃烧或加热:主要指各种燃料的燃烧,以及烹调时食油和食物的加热后产物。②室内人的活动排出大量代谢废弃物以及谈话时喷出的飞沫等都是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吸烟更是一项重要有害物的来源。③室内建筑装饰材料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④室内生物性污染。⑤家用电器R如电视机、组合音响、微波炉、电热毯、空调机等多种家用电器进入室内,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五.分析题

1.举例说明生物富集的概念及过程

是指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的一种现象。

例如,美国某地曾经使用滴滴涕(DDT)防治湖内的孑孓,使湖水中残存有DDT,而浮游动物体内DDT的含量则达到湖水的一万多倍。小鱼吃浮游动物,大鱼又吃小鱼,致使DDT在这些大鱼体内的含量竟高达湖水的八百多万倍。

2.居住在新装修的居室后,一些人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请分析其原因,可能的后果及处理措施。建筑装饰材料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油漆、涂料、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塑料贴面等,能释放甲醛、苯、甲苯、乙醇、氯仿等挥发性有机物。甲醛有刺激性,0.15mg/m3可引起眼红、眼痒、流泪、咽喉干燥发痒、喷嚏、咳嗽、气喘、声音嘶哑、胸闷、皮肤干燥发痒、皮炎等。甲醛还可引起变态反应,主要是过敏性哮喘,大量时可引起过敏性紫癜。长期接触1.34mg/m3甲醛,能引起神经衰弱症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目前已鉴定出500多种,常见的有苯、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萘、二异氰酸酯类等,它们有一定刺激作用,能引起机体免役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食欲不振,恶心等,甚至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并可引起变态反应等。

长期居住在装修房间后,不仅出现神经衰弱症状,个别可能会发生白血病等严重后果。处理方法一是选用环保无害的装饰材料,二是加强室内通风。第二章物理因素与健康

一.选择题

1.造纸厂蒸煮车间工人在作业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为

A.通过降低体内代谢产热

B.通过加快汗液蒸发散热

C.通过热辐射散热

D.通过热传导散热

E.热对流散热

2.热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为

A.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

B.机体大量出汗后引起电解质紊乱

C.机体蓄热导致中枢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D.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脑供血不足

E.头部受强热辐射直接照射导致脑组织水肿

3.热痉挛的主要发病机制为

A.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

B.机体大量出汗后引起电解质紊乱

C.热导致中枢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D.管扩张导致脑供血不足

E.强热辐射直接照射导致脑组织水肿

4.属于湿热型作业的是

A.搬运

B.烧窑

C.印染

D.地质勘探

E.以上都不是

5.下列哪项不是干热作业的特点

A.环境温度较高

B.热辐射强度大

C.环境湿度大

D.环境湿度小

E.以上都不对

6.某男性,高温作业工人,现场体检结果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稳定而致脉压差增大,无不适主诉,则该工人处于

A.机体蓄热阶段

B.生理适应阶段

C.生理性脱水阶段

D.机体缺盐阶段

E.以上都不是

7.听觉适应是指

A.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使听阈上升10~15dB,脱离噪声接触后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

B.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致使听阈上升超过15~30dB,脱离后需数小时至几十小时才能恢复

C.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导致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范围内出现“V”改变

D.长期接触强噪声引起听力曲线从低频到高频呈斜形逐步下降

E.听力曲线各频段以同等程度水平下移

8.当机体长期接触噪声后,可出现

A.白血病

B.消化道溃疡

C.皮肤癌

D.膀胱癌

E.耳聋

9.当机体长期接触噪声引起永久性听阈位移时,其早期改变特点是A.语音频段听阈上移,而高频段基本正常

B.语音频段听阈无明显改变,而高频段听阈上移

C.语音频段听阈无明显改变,而高频段听阈下移

D.语音频段和高频段听阈同时上移

E.语音频段和高频段听阈同时下移

10.在噪声的防护措施中,吸声措施主要是为了

A.封闭噪声源

B.控制噪声源传出声波噪声

C.吸收声波,降低噪声强度

D.控制空气扰动

E.以上都不是

11.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致使听阈上升超过15~30dB,脱离后需数小时至几十小时才能恢复,这种情况属于

A. 听觉适应

B.听觉疲劳

C.听力损伤

D.噪声性耳聋

E.爆震性耳聋

12.张某,女,纱厂工作20年,医院体检见其听力曲线在3000Hz~5000Hz高频范围内出现下降,则应诊断为

A.听觉适应

B.听觉疲劳

C.听力损伤

D.噪声性耳聋

E.爆震性耳聋

13.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

A.前庭功能障碍

B.内脏器官损伤

C.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

D.骨骼、肌肉损伤

E.以上都不对

14.局部振动病发病部位多发生在

A.上肢末端

B.下肢末端

C.骨骼及关节

D.前庭器官

E.内脏器官

15.局部振动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震动性白指

B.手指感觉障碍

C.多汗、血压改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D.类神经征

E.以上都不是

16.下列控制振动危害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措施是

A.用化学清沙代替风铲清沙

B.操作时佩戴手套

C.定期体检

D.限制接触时间

E.以上都不是

17.李某,男,林场伐木10年,近来常感手部疼痛、麻木、无力,该工人从事作业中最主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

A.局部振动

B.全身振动

C.噪声

D.高温、强热辐射

E.森林脑炎病毒

18.划分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的量子能量水平的界限是

A.2eV

B.12eV

C.20eV

D.12库仑

E.12Ci

19.红外线的生物学作用基础是

A.蛋白质变性

B.热效应

C.促进生物氧化

D.免疫作用

E.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1.干热作业的特点是生产环境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

2.热紧张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

3.中暑按发病机理可分为三种类型:热衰竭、热痉挛和热射病。

4.噪声对机体的特异性影响主要是对听觉系统的作用。

5.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

变,称永久性听阈位移。

6.生产性振动按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可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性振动。

7.手臂振动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

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

8.诊断手臂振动病的主要临床依据是振动性白指。

9.局部振动可以引起手臂振动病,全身振动可以引起运动病或晕动病。

10.急性放射病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骨髓型、胃肠型和脑型。

三.名词解释

1.高温作业:系指生产或工作场所具有生产性热源,作业工人所处的环境温度比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高2℃或2℃以上的作业。

2.中暑:是指高温或强辐射热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产生的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征。

3.热衰竭:是由于高温环境下,机体大量失水和外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引起的以头昏、头痛、恶心、心悸、多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为主的热致综合征。

4.热痉挛:是由于大量失水、失盐,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所致的以肌肉痉挛为主要表现的中暑,发病时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的肌肉痉挛,以腓肠肌多见。

5.热射病:又称日射病,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引起机体蓄热引起,患者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体温升高,可高达40℃以上,并有干热、头痛、头晕、心跳加快,严重时可引起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6.噪声:根据物理学的观点,噪声是指各种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杂乱组合或单一频率一定强度的声音持续刺激。而生理学观点认为,凡是使人烦恼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可称为噪声。

7.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在较短时间内接触强噪声后,引起听力下降、听阈提高,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又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这种暂时性的听力下降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

8.听觉适应:短时间接触强噪声,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主观感觉耳鸣,听力检查发现听阈可提高10dB~15dB,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之内即可恢复至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

9.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中,听力明显下降,检查可发现听阈提高超过15dB甚至达到3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后,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至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疲劳。

10.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长期接触强噪声,引起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休息,听阈仍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这种不可

恢复的听力下降称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11.爆震性耳聋:是指在爆破作业时因缺乏必要的防护或防护不当,爆炸所产生的强大声压与冲击波造成听觉系统外伤,引起听力丧失,称为爆震性耳聋。

12.振动: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围绕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

13.手臂振动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手臂振动病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其典型表现为振动性白指。

14.电离辐射:凡作用于物质能使其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特点是波长短、频率高、辐射能量高,能量水平达到12eV以上,具有电离作用。

15.非电离辐射:是指不足以引起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其特点是波长较长、频率较低、辐射能量较低,能量水平在12eV以下,不具电离作用。

四.问答题

1.高温作业的类型、特点

高温作业系指生产或工作场所具有生产性热源,作业工人所处的环境温度比

(1)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高2℃或2℃以上的作业。高温作业常见类型有: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又称干热作业,其特点是生产环境气温高且热辐射强度大,但相对湿度较低,相成干热环境。(2)高温、高湿作业:又称湿热作业,其特点是生产环境不仅气温高,而且相对湿度也较高,形成湿热环境,这类作业环境一般热辐射强度不大。(3)夏季露天作业:这类作业的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

2.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主要为(1)热紧张,是指机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常表现于如下几个方面: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2)热适应,是指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温调节能力增强、心血管系统的紧张性下降、水盐代谢明显改善;(3)中暑,是指高温或强辐射热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产生的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征。

3.中暑的类型、特点

中暑按发病机理可分为三种类型:(1)热衰竭,是由于高温环境下,机体大量失水和外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引起。一般起病迅速,先有头昏、头痛、恶心、心悸、多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一般不高。(2)热痉挛,是由于大量失水、失盐,体内电解质紊乱所致。发病时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的肌肉痉挛,以四肢肌肉、腹肌、膈肌等多见,尤以腓肠肌为甚,伴有收缩痛。患者神志清醒,体温多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供本科护理学使用)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常考题目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铁道概论课后习题电子版

第一章绪论 复习题 1.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哪几种?说明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2.简述我国铁路的发展情况。 3.简要说明我国铁路的管理体制结构。 4.结合你所在的专业说明该专业对应的铁路部门的职业道德规范 5.查找资料阅读《铁路“十三五”规划》,了解我国铁路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铁路线路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铁路线路是由( )、( )和( ) 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结构。 2.路基依其所处的地形条件不同,有( ) 、( )两种基本形式。 3.路基本体主要由( )和( )两种基本形式。 4桥梁主要由( )、( ) 、( )组成。 5. ( )指设于隧道内两侧边墙上交错养列的后属建筑是为车通过时便于工作入员、行人及运料小车躲避而修建的。 6.铁线路上钢轨与轨枕的连接主要依靠( )联结零件。 7.我国钢轨的标准长度有( )和( )两种。 8.单开道主要由( )、( )、( )组成。 9铁路直线地段的标准轨距是( )。 10.线路平面由( ) ( )和( )组成。 11.线路纵断面由( ) ( )和( )组成。 二、判断题

1.路基是指轨道的路基面高于天然地面时,以开挖方式构成。( ) 2.铁路线路曲线半径越大,列车所受阻力越小。( ) 3.轨距是钢轨头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同的最小距高。( ) 4.基水设施仅是用来引排地表水。( ) 5.常用轨枕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和木材两种。( ) 6.涵洞是用以通过车辆或行人的一种建筑物。( ) 7.目前我国钢轨的标准长度有25m和12.5m两种,对于75kgm的钢轨标准长度只有25m一种。( ) 8.无缝线路是整条线路无轨缝。( ) 9.设置翼轨的目的是防止当列车通过辙叉有害空间时出现轮缘走错辙叉槽而引起脱轨。( ) 10.轨道爬行往往引起轨缝不匀、轨枕歪斜等线路病害,因此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 三、简答题 1.什么叫铁路线路? 2.什么叫缓和曲线?其作用是什么? 3.木枕和钢筋混凝土枕各有什么优缺点? 4.在铁路沿线为什么要设置线路标志?常见的线路标志有些? 5.无缝线路和无砟轨道有什么优点? 6.道岔是一种什么设备?请画出普通单开道岔组成图,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7,无缝线路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8.曲线地段线路为什么要设置外轨超高? 9.什么叫机车车辆限界?什么叫建筑接近限界?为什么机车车有界和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 第三章车站

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为主体的所有外部环境,包括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整体。广义的环境除自然因素外还应包括社会因素 2.职业病: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3.均数抽样误差:因各样本包含的个体不同,所得的各个样本均数也不一定相等,这种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异或各样本均数之差异为均数抽样误差。 4.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个体之全部,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5.数值变量: 6.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患有或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7.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8.普查:在特定时间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二、填空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2.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又称(听阈)位移。 3.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用(x +-1.96S )估计95%的正常值范围。 4.写出率的计算公式:率= (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数/可能发生某种想象得数*100% ) 5.在同一正态总体中以固定n 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5%的样本均数在(同3题)范围内。 6.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7.报告传染病有三类,共 35 种。 8.钙丰富的食品有:乳制品,豆类,芝麻,核桃,海带。 9.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品和海渍产品:鱼虾蟹贝咸肉咸菜凉拌菜等。 三、问答题 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答: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等。③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引起中毒②诱发癌症③传播疾病。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①工业噪声②交通噪声③生活噪声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和识别,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长有一定发病率,很少会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合理处理,愈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也越差。所以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3.试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

铁道概论试题与答案

铁道概论试题与答案 课题一绪论一、填空题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应采用换算吨公里。2.铁路运输业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还具有“ 高、大、半”的特点。3.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三要素。4.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铁路运输发挥骨干作用。5.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公路运输发挥基础作用。6.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7.1881 年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8.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9.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叫成渝铁路。10.我国铁路实行铁道部--铁路局-- 站段三级管理。11.铁路

站段是按车机工电辆进行专业设臵,是直接进行最基本的运输产生活动的生产单位。12.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km。14. 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及管道运输。15. 通用性最强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运输成本最高的是航空运输。16.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1825 年在英国(国家)修建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 17.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18、从我国国情出发铁路应是我国主要运输方式。19、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20、运输生产的产品不是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和性质,而只是改变其在空间的位臵,计算单位是人〃km 或t〃km 。 二、判断题1.运输业对它的劳动对象只提供服务,不能自支配。2.运输是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的必要条件。3.运

《预防医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5.飘尘的直径在(C )C. 5微米以下

化工原理例题与习题

化工原理例题与习题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一章流体流动 【例1-1】已知硫酸与水的密度分别为1830kg/m3与998kg/m3,试求含硫酸为60%(质量)的硫酸水溶液的密度为若干。 解:根据式1-4 =(+)10-4=×10-4 ρ m =1372kg/m3 【例1-2】已知干空气的组成为:O 221%、N 2 78%和Ar1%(均为体积%),试求干空气在 压力为×104Pa及温度为100℃时的密度。 解:首先将摄氏度换算成开尔文 100℃=273+100=373K 再求干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M m =32×+28×+× =m3 根据式1-3a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例1-3 】本题附图所示的开口容器内盛有油和水。油层高度h1=、密度ρ 1 =800kg/m3,水层高度h2=、密度ρ2=1000kg/m3。 (1)判断下列两关系是否成立,即p A=p'A p B=p'B (2)计算水在玻璃管内的高度h。 解:(1)判断题给两关系式是否成立p A=p'A的关系成立。因A与A'两点在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流体内,并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截面A-A'称为等压面。 p B =p' B 的关系不能成立。因B及B'两点虽在静止流体的同一水平面上,但不是连通 着的同一种流体,即截面B-B'不是等压面。 (2)计算玻璃管内水的高度h由上面讨论 知,p A=p'A,而p A=p'A都可以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计算,即 p A =p a +ρ 1 gh 1 +ρ 2 gh 2 p A '=p a +ρ 2 gh 于是p a+ρ1gh1+ρ2gh2=p a+ρ2gh 简化上式并将已知值代入,得 800×+1000×=1000h 解得h= 【例1-4】如本题附图所示,在异径水平管段两截面(1-1'、2-2’)连一倒置U管压差计,压差计读数R=200mm。试求两截面间的压强差。 解:因为倒置U管,所以其指示液应为水。设空气和水的密度分别为ρg与ρ,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原理,截面a-a'为等压面,则 p a =p a ' 又由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可得 p a =p 1 -ρgM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_超全面的修改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 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E.妇幼保健和老年保健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 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 视机体的生理活动D.忽视心理活动在疾病中的作用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 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B.从医学 整体出发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D.提示 医疗保健模式的需改革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 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 BCDE ) A.物质环境因素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C.各 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 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 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 性和可及性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 灾难中恢复 四、选择题 1.D 2.C 3.E 4.C 5.A 6.A 7. A 8.A 9.C10.C 11.ABCD 12.ABCE 13.ACE 14.BCDE 15.ABCDE 16.ABCE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 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 用的前提(A ) A.慢性中毒 B.急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迟发 性反应 E.致敏作用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 A) A.相加作用 B.相乘作用 C.独立作用 D.协同作 用 E.拮抗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 ) A.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B.烟尘和二氧化碳 C.苯丙蓖和二氧化碳 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 E. 砷化物和硫化氢 5.飘尘的直径在( B )?? A.100微米以下 B. 10微米以下 C. 5微米以 下 D. 1微米以下 E. 0.4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 C ) A.扩散 B.沉降 C.转移 D.氧化 E.植 物吸收

铁道概论试题与答案.

课题一绪论(5%)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t.km”,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应采用换算吨公里。 2.铁路运输业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还具有“高、大、半”的特点。 3.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三要素。 4.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铁路运输发挥骨干作用。 5.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公路运输发挥基础作用。 6.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 7.1881 年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 8.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9.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叫成渝铁路。 10.我国铁路实行铁道部--铁路局-- 站段三级管理。 11.铁路站段是按车机工电辆进行专业设置,是直接进行最基本的运输产生活动的生产单位。 12.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km。 14. 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及管道运输。 15. 通用性最强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运输成本最高的是航空运输。 16.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1825年在英国(国家)修建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 17.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18、从我国国情出发铁路应是我国主要运输方式。 19、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20、运输生产的产品不是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和性质,而只是改变其在空间的位置,计算单位是人·km 或t·km。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运输业对它的劳动对象只提供服务,不能自由支配。(√) 2.运输是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的必要条件。(√) 3.运输业的产品可以储存、调拔和积累。(×) 4.中国第一条铁路是英国人于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5.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 6.铁路线路、铁路站场、机车车辆等固定和移动设备属于劳动资料。(√) 7.铁路工人、机车车辆、铁路线路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三要素。(×)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铁路运输业的特点有那些? 2.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种类有那些? 3.什么是铁路运输产品?叙述运输产品的特殊性? 4.简述运输业的作用。 5.谈谈你对中国和谐铁路建设的理解。 课题二铁路线路(20%)

化工原理习题

一流体流动 流体密度计算 1.1在讨论流体物性时,工程制中常使用重度这个物理量,而在SI制中却常用密度这个物理量,如水的重度为1000[kgf/m3],则其密度为多少[kg/m3]? 1.2燃烧重油所得的燃烧气,经分析测知,其中含8.5%CO2,7.5%O2,76%N2,8%水蒸气(体积%),试求温度为500℃,压强为1atm时该混合气的密度。 1.3已知汽油、轻油、柴油的密度分别为700[kg/m3]、760[kg/m3]和900[kg/m3] 。试根据以下条件分别计算此三种油类混合物的密度(假设在混合过程中,总体积等于各组分体积之和)。 (1)汽油、轻油、柴油的质量百分数分别是20%、30%和50%; (2)汽油、轻油、柴油的体积百分数分别是20%、30%和50%。 绝压、表压、真空度的计算 1.4在大气压力为760[mmHg]的地区,某设备真空度为738[mmHg],若在大气压为655[mmHg]的地区使塔内绝对压力维持相同的数值, 则真空表读数应为多少? 静力学方程的应用 1.5如图为垂直相距1.5m的两个容器,两容器中所盛液体为水,连接两容器的U型压差计读数R为500[mmHg],试求两容器的压差为多少?ρ水银=13.6×103[kg/m3] 1.6容器A.B分别盛有水和密度为900[kg/m3]的酒精,水银压差计读数R为15mm,若将指示液换成四氯化碳(体积与水银相同),压差计读数为若干? ρ水银=13.6×103[kg/m3] 四氯化碳密度ρccl4=1.594×103 [kg/m3] 习题 5 附图习题 6 附图 1.7用复式U管压差计测定容器中的压强,U管指示液为水银,两U管间的连接管内充满水。已知图中h1= 2.3m,h2=1.2m,h3=2.5m,h4=1.4m,h5=3m。大气压强P0=745[mmHg],试求容器中液面上方压强P C=? 1.8如图所示,水从倾斜管中流过,在断面A和B间接一空气压差计,其读数R=10mm,两测压点垂直距离 a=0.3m,试求A,B两点的压差等于多少? 流量、流速计算 1.9密度ρ=892Kg/m3的原油流过图示的管线,进入管段1的流量为V=1.4×10-3 [m3/s]。计算: (1)管段1和3中的质量流量; (2)管段1和3中的平均流速; (3)管段1中的质量流速。 1.10某厂用Φ125×4mm的钢管输送压强P=20at(绝压)、温度t=20℃的空气,已知流量为6300[Nm3/h] (标准状况下体积流量)。试求此空气在管道中的流速、质量流量和质量流速。 (注:at为工程大气压,atm为物理大气压)。 1.11压强为1atm的某气体在Φ76×3mm的管内流动,当气体压强变为5atm时,若要求气体以同样的温度、流速、质量流量在管内流动,问此时管内径应为若干?

华东交大铁道概论答案

1 现代化交通的含义是什么?铁路运输业有何特点? 现代意义上的交通,指的是货物的交流,人员的来往和信息的传递.铁路运输的特点是运输能力大、速度快、运输成本较低、且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小、一般可全天候运营并做到安全正点. 2.简述世界铁路发展概况。说说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了哪几条铁路?(至少四条) ⑴萌芽期(1825–1900年)斯托克顿–达灵铁路的正式开业运营,标志了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端。⑵蓬勃发展起(1900–1945年)⑶衰退期(1946–1964年)⑷复苏期(1964年至今) 成渝铁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大秦铁路、京九铁路、 3.我国铁路按所有制来分可分为哪几种?简述这几种铁路的特点。 ⑴国家铁路:由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管理的铁路,所有权和经营权属于国家。 ⑵地方铁路: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并经营的铁路。 ⑶合资建设铁路:由国家、地方政府、其他部委、企业或其他投资者合资建设和经营的铁路。 ⑷专用铁路: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专为本企业或者本单位内部提供运输服务的铁路。 ⑸铁路专用线: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与国家铁路或者其他铁路线路接轨的岔线。 ⒋世界铁路按速度来分可分为几种? ⑴常速铁路(100~120km/h) ⑵快速铁路(120~200km/h) ⑶高速铁路(200~400km/h) 5.世界高速铁路有几种修建模式?各模式有什么特点? ⑴日本新干线模式:全部修建新线,与既有线不接轨,旅客列车专用。 ⑵法国TGV模式:部分修建新线,与既有线接轨,部分旧线改造,旅客列车专用。 ⑶德国ICE模式:全部修建新线,与既有线接轨,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混用。 ⑷英国APT模式:既不修建新线,也不对旧线进行大量的改造,主要用由摆式车体的车辆组成动车组,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混用。 6.青藏铁路解决了哪几大难题?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多年冻土问题;高原缺氧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解决方法: 采用片石通风路基,片石通风护道,铺设保温材料,采用热棒技术;以桥代路;隧道工程在衬砌中设置防水保温层;重新研究制定混凝土耐久性技术标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建立三级医疗保障机构,对建设者进行定期身体检查和及时治疗;实行梯级式适应,逐步使建设者由低到高适应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气候和环境,并限制作业时间和劳动强度;加强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建设。思想措施: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要求参建单位增加投资,依法保护沿线植被、冻土、湿地、水源及野生动物。提倡“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环境,关爱野生动物,呵护每寸绿地”;技术措施:用小彩旗为标志,严

化工原理计算题例题

三 计算题 1 (15分)在如图所示的输水系统中,已知 管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当量长度,下同)为 100m ,其中压力表之后的管路长度为80m , 管路摩擦系数为0.03,管路内径为0.05m , 水的密度为1000Kg/m 3,泵的效率为0.85, 输水量为15m 3/h 。求: (1)整个管路的阻力损失,J/Kg ; (2)泵轴功率,Kw ; (3)压力表的读数,Pa 。 解:(1)整个管路的阻力损失,J/kg ; 由题意知, s m A V u s /12.2) 4 05.03600(15 2 =??==π 则kg J u d l h f /1.1352 12.205.010003.022 2=??=??=∑λ (2)泵轴功率,kw ; 在贮槽液面0-0′与高位槽液面1-1′间列柏努利方程,以贮槽液面为基准水平面,有: ∑-+++=+++10,1 21020022f e h p u gH W p u gH ρ ρ 其中, ∑=kg J h f /1.135, u 0= u 1=0, p 1= p 0=0(表压), H 0=0, H=20m 代入方程得: kg J h gH W f e /3.3311.1352081.9=+?=+=∑ 又 s kg V W s s /17.410003600 15 =?= =ρ 故 w W W N e s e 5.1381=?=, η=80%, kw w N N e 727.11727===η 2 (15分)如图所示,用泵将水从贮槽送至敞口高位槽,两槽液面均恒定 不变,输送管路尺寸为φ83×3.5mm ,泵的进出口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真空表和压力表,真空表安装位置离贮槽的水面高度H 1为4.8m ,压力表安装位置离贮槽的水面高度H 2为5m 。当输水量为36m 3/h 时,进水管道全部阻力损失为1.96J/kg ,出水管道全部阻力损失为4.9J/kg ,压力表读数为2.452×

【精品】2020年《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全册)

2020年《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全册)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 有、、、、。 5.预防工作可分为、、、、五 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 2.预防医学 3.secondary prevention 4.整体健康 5.健康促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铁道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铁道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现代化运输的方式有( )、( )、()、()和()五种。 2、目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为()万多公里,到2020年将达到()万公里,电气化率达到()。 3、铁路线路是由()、()和()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结构。 5、内燃机车按传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内燃机车和()内燃机车两种类型。 7、组成铁路线路的两个基本环节是()和()。 8、机车按牵引动力的不同可分为()、()和()。 10、路基常见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11、车站按技术作业的不同可分为()、()和()。按业务性质可分为()、()和()。 13、电气化铁道按接触网供给机车的电流不同,可分为()和()两种。 14、铁路基本限界分为()和()两种。 15、机车固定担当运输任务的(),叫机车交路。我国铁路的机车交路主要有()和()两种。 16、驼峰由()、()和()组成。 17、动车组按动力配置可分为()和()

18、铁路运输工作包括()、()和()三部分。 19、编组站的核心设备是() 27.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二、选择题 1、固定信号机一般均应设置在列车运行方向的()。 A、右侧 B、左侧 C、左侧或正上方 2、铁路线路曲线半径越小,列车所受阻力( ) A、越小 B、越大 C、没影响 3、警冲标设在两会合线路线间距()的中间。 A、2.5m B、4m C、6m 4、闭塞设备是用来保证列车在( )运行的安全 A、车站内 B、区间内 C、调车 9、道岔号数越小,允许列车通过它的速度()。 A、越小 B、越大 C、没影响 13、钢轨的类型或强度是以()表示的。 A、钢轨的长度 B、钢轨的材质 C、钢轨每米长度的重量 14、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在()诞生。 A、日本 B、德国 C、英国 15、目前我国铁路营业里程有() A、7万多公里 B、8万多公里 C、9万多公里 16、用于接发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的线路叫()

化工原理典型习题解答

化工原理典型习题解答 王国庆陈兰英 广东工业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 2003

上 册 一、选择题 1、 某液体在一等径直管中稳态流动,若体积流量不变,管内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假定管内的相对粗糙度不变,则 (1) 层流时,流动阻力变为原来的 C 。 A .4倍 B .8倍 C .16倍 D .32倍 (2) 完全湍流(阻力平方区)时,流动阻力变为原来的 D 。 A .4倍 B .8倍 C .16倍 D .32倍 解:(1) 由222322642d lu u d l du u d l h f ρμμ ρλ=??=??=得 1624 4 212212 2122 121212==??? ? ??=???? ??????? ??==d d d d d d d u d u h h f f (2) 由 2222u d l d f u d l h f ????? ??=??=ελ得 322 5 5 21214 212 2112212==???? ??=????? ??==d d d d d d d u d u h h f f 2. 水由高位槽流入贮水池,若水管总长(包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在内)缩短25%,而高位槽水面与贮水池水 面的位差保持不变,假定流体完全湍流流动(即流动在阻力平方区)不变,则水的流量变为原来的 A 。 A .1.155倍 B .1.165倍 C .1.175倍 D .1.185倍 解:由 f h u p gz u p gz ∑+++=++2 22 2 22211 1ρρ得 21f f h h ∑=∑ 所以 ()()2 222222 11 1u d l l u d l l e e ?+?=?+? λλ 又由完全湍流流动,得 ?? ? ??=d f ελ 所以 ()()2 2 2211u l l u l l e e ?+=?+,而 24 d u uA V π ?== 所以 ()()1547.175 .01 2 11 2 12== ++==e e l l l l u u V V 3. 两颗直径不同的玻璃球分别在水中和空气中以相同的速度自由沉降。已知玻璃球的密度为2500kg/m 3,水 的密度为998.2kg/m 3,水的粘度为 1.005?10-3Pa ?s ,空气的密度为 1.205kg/m 3,空气的粘度为1.81?10-5Pa ?s 。 (1)若在层流区重力沉降,则水中颗粒直径与空气中颗粒直径之比为 B 。 A .8.612 B .9.612 C .10.612 D .11.612 (2)若在层流区离心沉降,已知旋风分离因数与旋液分离因数之比为2,则水中颗粒直径与空气中颗粒 直径之比为 D 。 A .10.593 B .11.593 C .12.593 D .13.593 解:(1) 由 ()μ ρρ182g d u s t -=,得 ()g u d s t ρρμ-= 18

(完整版)化工原理练习题

化工原理练习题 0 绪论 1. 化工原理中的“三传”是指④ ①动能传递、势能传递、化学能传递,②动能传递、内能传递、物质传递 ③动量传递、能量传递、热量传递,④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 2. 下列单元操作中属于动量传递的有① ①流体输送,②蒸发,③气体吸收,④结晶 3. 下列单元操作中属于质量传递的有② ①搅拌,②液体精馏,③流体加热,④沉降 4. 下列单元操作中属于热量传递的有② ①固体流态化,②加热冷却,③搅拌,④膜分离 5、 l kgf/cm2=________mmHg=_______N/m2 6. 在 26 ℃和1大气压下 ,CO2在空气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D 等于 0.164cm2/s, 将此数据换算成m2/h 单位 , 正确的答案为___④___ ① 0.164m2/h ② 0.0164 m2/h ③ 0.005904 m2/h, ④ 0.05904 m2/h 7. 己知通用气体常数 R=82.06atm.cm3/mol.K, 将此数据换算成用kJ/kmol.K所表示的量 , 正确的答案应为__③_____ ① 8.02 ② 82.06 ③ 8.314 ④ 83.14 第3 章机械分离

一、选择题 1. 下面过滤速率方程式中属于恒压过滤方程的是 ② ①dq/d θ=K/2(q+q e );②q 2+2q.q e =K.θ; ③q 2+q.q e =2K.θ;④q 2+q.q e =K.θ/2 2. 过滤速率基本方程为 ① ① dq/d θ=K/2(q+q e );② dq/d θ=K/(q+q e ); ③dq/d θ=KA 2/2(V+V e );④dV/d θ=K/2(V+V e ) 3 恒压过滤中单位面积累积滤液量q 与时间θ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图中的 ① 4 对静止流体中颗粒的自由沉降而言,在沉降过程中颗粒所不会受到的力有:① ①牛顿力;②浮力;③曳力 (阻力);④场力(重力或离心力) 。 5叶滤机洗涤速率与终了过滤速率之比为:④ ①1/2; ②1/3; ③1/4; ④1。 6恒压过滤中,当过滤时间增加1倍, ; /2; ③2; ④0.5。 7关于离心沉降速度和重力沉降速度,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③ 。 ① ② ④

化工原理习题(2)

化工原理

第一章 练习 1. 湍流流动的特点是 脉动 ,故其瞬时速度等于 时均速度 与 脉动速度 之和。 2.雷诺准数的物理意义是 黏性力和惯性力之比 。 3.当地大气压为755mmHg ,现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力为350mmHg ,则其真空度为405 mmHg 。 4.以单位体积计的不可压缩流体的机械能衡算方程形式为 ρρρρρρf s w p u gz w p u gz +++=+++22 2 212112 2。 5.实际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阻力的主要原因是 黏性 。 6.如图所示,水由敞口恒液位的高位槽流向压力恒定的反应器,当管道上的阀门开度减小后,管路总阻力损失(包括所有局部阻力损失)将 (1) 。 (1)不变 (2)变大 (3)变小 (4)不确定 7.如图所示的并联管路,其阻力关系是 (C ) 。 (A )(h f )A1B (h f )A2B (B )(h f )AB =(h f )A1B +(h f )A2B (C )(h f )AB =(h f )A1B =(h f )A2B (D )(h f )AB (h f )A1B =(h f )A2B 8.孔板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恒 截面 、变 压头 ,而后者是恒 压头 、变 截面 。 9.如图所示,水从槽底部沿内径为100mm 的水平管子流出,阀门前、后的管长见图。槽中水位恒定。今测得阀门全闭时,压力表读数p=。现将阀门全开,试求此时管内流量。 已知阀门(全开)的阻力系数为,管内摩擦因数=。 答:槽面水位高度m g p H 045.681 .91000103.593 =??==ρ 在槽面与管子出口间列机械能衡算式,得: 2 4.60.1 5.01.0203081.9045.62 u ??? ??++++=?λ 解得:s m u /65.2= h m s m u d V /9.74/0208.065.21.04 14 1 3322==??==ππ 反 应 器 题7附图 1 A B 2 题8附图 p 30m 20m 题1附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