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检测:《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标准

检测:《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标准

检测:《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标准
检测:《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标准

《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汽车机械识图》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高职汽修专业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它实质上是教给学生如何从二维平面的“图”来想象三维空间的“体”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常用图形的画法;理解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及标准件、常用件的表达方法;熟练识读汽车零件图、装配图。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与汽车运用的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理解各课程间相互渗透的支撑关系,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1.先修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高等数学》、《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之上。

2.后续课程

《汽车机械识图》的后续课程是:《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诊断与检修》、《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等课程。

(三)课程改革的理念

《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基于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的需要而进行的。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是教学体系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产学结合和实习实训是重要教学方法。在《汽车机械识图》的教学中,把理论学习

与汽车运用的实际相结合,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的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四)课程设计的思路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以汽车维修典型工作任务来构建工作任务化的课程

体系。《汽车机械识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的教学设计方面围绕“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以企业实际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确定课程教学项目。突出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汽车构造》等后续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在调研和分析汽车零配件加工企业、维修与服务行业职业岗位(群)及任职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今后从事的汽车维修操作工、汽车评估与鉴定员等不同的岗位,根据汽车机械基础知识、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综合开展研讨,制定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本课程标准确保教学内容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零件图、装配图的分析等内容主要采用汽车相关案例进行教学。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汽车机械识图》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常用图形的画法;理解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及标准件、常用件的表达方法;熟练识读汽车零件图、装配图。

(二)能力目标

《汽车机械识图》主要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中、高级维修技能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三)素质目标

《汽车机械识图》课程培养学生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总体设计

四、课程教学条件

(一)学生基础

对《汽车机械识图》课程学习的学生,应具有普通高中毕业的知识水平。特别要具有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如力学、运动学、液力学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学、几何学等知识。

(二)教师条件

《软件测试》课程标准

《软件测试》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软件成熟度模型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 32 学分:2 适用专业:软件技术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过程;掌握软件测试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它要以《数据库设计与应用》、《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文档编写》、《系统开发与设计》、《https://www.sodocs.net/doc/1817592726.html,开发》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是进行《EET(软件企业经验体验)》软件项目实训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软件产业和相关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全球重要的产业,已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我国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转型,软件服务外包业将成为无锡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软件开发是软件服务外包的重要内容,也是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也是软件行业最主要的工作岗位。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过程;掌握单元测试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掌握系统测试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掌握测试数据的分析与整理。这些都是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因此本课程在软件技术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经过市场调研,虽然现在软件种类繁多,层出不尽,开发软件的工具、编程语言也很多,但其开发的过程是基本相似的,都要经过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实现、系统测试和系统发布几个环节。因此本课程根据软件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结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设计

《电工基础》教案

(3) 导线:连接电路中的各元器件。作用:传输电流 (4) 开关:电路中控制电路接通与断开的器件。 导线和开关将电源和负载连接起来,成为电路的中间环节。他的作用是传送和分配电能,控制电路的通断,保护电路的安全,使其正常 运行。 三、电路图 1、电路示意图:用画实物外形的方法表示电路。 2、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各种元器件。 举例:一台电视机从设计、组装、维修等相关人员都用同一张 电路图。 3、、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教学 本节课内容较浅,再加上勤与学生互动,是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总结 课堂练习4个小组各选1名学生上黑板默画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1.名词解释(1) (P36) 作业 2.填空题(1) (P36) 《电工基础》教案 第1章直流电路 章节 1.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大量的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强弱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强度简称为电流。 2、通常用I表示 3、单位: 安培A 毫安mA 微安 A 1mA=10-3 A;1A=10-6A 巩固练习(单位换算):让学生上黑板做 5A= mA= A;7A= A;16A= mA= 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解答:在不同导体中导电机制不同。 ①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工基础》教案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2018级)(张显德)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 学 院:理工学院 教 研 室:智能制造与维修 授课时间:2018—2019学年第1学期 编 制:张显德 适用对象:2018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2018级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 2018级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 参考学时: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8 课内实践学时:26 适用对象:2018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能力课,包括与汽车有关的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学、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半导体器件、集成运算放大器、数字电路基础等基本知识,同时介绍了基本电工电子仪表、工具的使用方法。本课程实操性非常强,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汽车涉及到的电工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和对电路进行检测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中学物理电学知识,其后续课程为《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来构建学习情境。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现场课以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适用、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技能、突出应用”。 以演练提出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以及为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完成任务从而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去;在练习过程模式的指导下,实施小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1. 概述 《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维修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使学生从现代汽车后市场出发,掌握汽车后市场服务的特点、策略和技巧。通过对汽车售后市场的运行,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参与和操作,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可让学生面向研究对象进行汽车使用性能检测与维修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的性质 《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维修方向)专业的方向课程,也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保险理赔方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篇、汽车检测与维修实务篇以及以及蕴含汽车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点,重点是整个汽车检测与维修知识领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积累和帮助,为他们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为了使学生对汽车检测与维修的知识点的全面了解,在本课程中设计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检测与维修实务(检测与维修礼仪、维修流程等)环节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本课程中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专门化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开发思路 1、课程将保证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市场检测与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相关概念、原则及方法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2、教学内容要以实操为重点并兼顾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整体内容具有关联性、梯度性、系统性、完整性,为提高学生学好后继续专业课程大号基础。 3、对实践中直接应用的内容,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目标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的兴趣,学好这门课程。认真学习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基础知识(汽构部分和检测与维修部分)。让学生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培养企业的合格人才。 2.1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市场中检测与维修观念、研究方法,熟悉顾客价值、汽车服务市场检测与维修等基本理论。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006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时:154学时+1周综合测评 开课学期:2011-2012学年下学期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作为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三位一体、以赛促学”项目的重点改革科目,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以“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通过本课程工作任务的实施,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器件使用,理解典型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特性,了解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过程,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环节的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说明书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培养学生进行电气与自动控制设备技术改造、调试与维修的熟练技能打下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以典型电子产品单元电路的分析、制作、调试为手段,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数模电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的基本技能,具备电子电路的应用能力,了解从电子电路到电子产品的设计思路,掌握电路设计制作技术报告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相关知识技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工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 (一)知识目标 数字电路部分: 1)掌握数制和码制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2)掌握逻辑事件的基本描述方法及各种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3)掌握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特点以及典型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

(完整word版)汽车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018版

黄淮学院《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课程教案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321201814 课程名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311102 教学时数:75 学分:5 制订人:杨德明完成时间:2010-9-27 一、课程标准的制订依据 本课程是在对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职业资格研究分析后,根据汽车电子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参照汽车电工国家职业标准,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的。制定依据是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并充分考虑职业成长规律构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机构。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电子技术》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基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工作任务设计的项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须具有的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专业知识、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以适应社会、市场及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四、课程目标 1.专业能力 (1)掌握电路、磁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了解变压器电路,电机、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电子电路中元器件特点。 (4)熟练掌握交流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5)清楚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 (6)熟练掌握数字电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3.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表1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情景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修读学期第3学期课程学时64学时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采取案例分析、拆装练习、实操故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原理、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和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检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维模式。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内容安排保证了汽车类专业所需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汽车结构基础知识,汽车拆装技能和简单的维修知识,同时体现了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讲授汽车结构原理等知识,包括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动机性能分析、前沿发动机技术等内容。使学生获得汽车结构的基础知识,掌握汽车拆装的一般方法,对汽车的简单故障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应用汽车新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作为本专业先开专业课程在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职业操作规范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知识和维修技能,包括机械和电控两部分。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维修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动机总成维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维模式,具备按照规范的流程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维修工作的能力。 2.1能力目标 (1) 要求学生能够对汽车的汽车发动机总成进行常规保养、初步诊断、简单维修。能够评估汽车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系统,根据客户的陈述和故障的症状,能够制定初步的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 程标准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维修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使学生从现代汽车后市场出发,掌握汽车后市场服务的特点、策略和技巧。通过对汽车售后市场的运行,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参与和操作,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可让学生面向研究对象进行汽车使用性能检测与维修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1.1课程的性质 《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维修方向)专业的方向课程,也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保险理赔方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篇、汽车检测与维修实务篇以及以及蕴含汽车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点,重点是整个汽车检测与维修知识领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积累和帮助,为他们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 为了使学生对汽车检测与维修的知识点的全面了解,在本课程中设计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检测与维修实务(检测与维修礼仪、维修流程等)环节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本课程中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专门化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1.3课程开发思路 1、课程将保证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市场检测与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相关概念、原则及方法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2、教学内容要以实操为重点并兼顾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整体内容具有关联性、梯度性、系统性、完整性,为提高学生学好后继续专业课程大号基础。 3、对实践中直接应用的内容,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目标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的兴趣,学好这门课程。认真学习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基础知识(汽构部分和检测与维修部分)。让学生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培养企业的合格人才。 2.1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市场中检测与维修观念、研究方法,熟悉顾客价值、汽车服务市场检测与维修等基本理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授课单位: 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电子、测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必修课,电子、测控专业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自动化专业一般在第四学期开设,电气专业在第五学期开设。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工业现场检测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就业打下基础。 ] 课程衔接在课程体系中,前导课程有《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实训》等课程,需要学生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系统等方面知识和技能;后续课程有《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及装置实训》、《毕业实践》等。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又有较强的实践性,结合课程的作用和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如下几点: 1.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同时又兼有专业课的特点,课程设计时既要考虑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强调理论性,又要考虑知识的现场应用,强调实用性。所以在学习各类传感器时,一般重点是基本原理、调试和应用维护,对内部结构和电路设计只作一般要求。 2.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前导课程的掌握情况,在课程教学目标方面,要求掌握检测仪表的使用,检测系统的维护,对检测系统的设计不作要求。 考虑学生没有学习大学物理方面的知识,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了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的基本概念及检测方法。

3.按照“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为载体,以真实工作环境为依托,以完整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为要求,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方案设计及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三个方面达到预期目标:熟悉常用传感器基本原理、结构,掌握现场物理量的检测方法,检测仪表及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培养适应仪表检修和维护岗位、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和维护岗位的职业素质。 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常用传感器基本原理、结构。 (2)熟悉现场物理量的概念、特点。 《 (3)掌握检测仪表及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1)掌握现场物理量的检测方法及检测仪表的使用。 (2)团队协作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责任意识等社会能力达到一定标准。 (3)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使用各种资源完成工作任务及知识更新的能力。 <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素质培养目标:具有能适应仪表检修和维护岗位、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和维护岗位的职业素质,树立职业道德,初步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3、课程内容与要求及教学方法 单元1 检测技术基本知识学时:4 教学内容与要求: : 熟悉测量方法、检测系统组成和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了解检测系统的作用、地位,检测技术的新发展。掌握测量及误差等理论知识;能针对测试数据作误差分析处理。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电子教案1 (2)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模块一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1.了解直流电路的组成,认识电路的几种工作状态及特点,熟悉电路基本元件的特点,掌握电路元件的检测。 2.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和使用方法,能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复杂电路(两个节点、2个网孔、3条支路)的计算。 3.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识读电路图,分析并解释直流电路;能进行直流电路的计算。 目标任务1 电路及基本物理量 电流、电压、电位、电动势、电功率是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本任务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上引入了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参考方向是解决实 际电路问题的必需条件,同时它也是本任务讲授内容的重点所在。 一、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电路是指由一些电气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组成的电流流通的闭合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电路的作用和分类 电路的基本作用是进行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但是根据侧重点的不同,电路大体可以分成以下两大类。 (三)汽车电路概述 1.汽车电路的概念 汽车电路是指用导线将汽车上的电气设备相互连接为直流电路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供、用电系统。 2.汽车电路的组成 汽车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启动电路、点火电路、照明与灯光信号电路、仪表及显示系统电路、辅助装置电路和电子控制系统电路。 3.汽车电路的特点 低压直流汽车电气系统采用低压直流电供电,额定电压主要有12 V和24V两种。 二、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一)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二)电压及电位 电压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A点转移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与电荷量的比值,称为电压。 (三)电流、电压的关联参考方向 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选取。 (四)电源的电动势 电动势是衡量电源对电荷做功能力的物理量。 (五)电功率 一段电路或某一电路元件在单位时间内所吸收(消耗)或提供(产生)的电能称为电功率。 目标任务2 常用的电路元件 一、电阻元件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做定向移动过程中,不断地相互碰撞,而且还要和组成导体的原子相碰撞,这种碰撞对电子的运动起阻碍作用,即对电流呈阻碍作用。因此称之为电阻。电阻是汽车电路中使用最多的电路元件之一。 二、电容元件 (一)电容及基本概念 两块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就组成一个电容器。电容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在电路中所占比例仅次于电阻。 (二)电容在汽车电路中的典型应用 电容器作为基本电子元件在汽车电路中应用很广,作为单体元件应用的典型例子就是传统点火系统中分电器上的电容器。 三、电感元件 (一)电感线圈 影响电磁线圈磁场强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流过线圈的电流大小; (2)线圈的匝数; (3)线圈的直径、长度和铁芯材料; (4)磁感线被切割的角度。 (二)电感线圈在汽车电路中的应用 在车内,尾灯、牌照灯及停车灯的灯丝是否断开是无法确认的,而电流传感器就可用于检测这类灯具的灯丝是否断开。 目标任务3 两种电源模型 一、电压源 通常一个有源元件的电路模型可用电压源U S和内阻R S的串联组合表示。 二、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基本性质如下: (1)理想电流源输出的电流是恒定值IS,与其端电压无关。 (2)它的端电压是任意的,由外电路决定。 (3)n个理想电流源可以并联,其等效电流为其代数和。若理想电流源串联,则各电流源的电流必须相等。 (4)任一支路与理想电流源IS串联时,等效电流仍为电流IS,而等效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编码: 6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 学时:40 学分:2 制定日期:2010—11—12 第一次修订日期:2011—03—26 第二次修订日期: 。..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必修课,是技能考证课程,《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它是来自企业的特色课程. 1.2课程的定位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开发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一门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制图》、《汽车原理及构造》为前导课程,对《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和《汽车电气设备及维修》进行解构和重构而形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仪表台拆装及实车线路检测实训》、《汽车综合故障检测》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该课程及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电器及电子检测及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该课程属于能力培养第二阶段,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1.3修读条件 具有高等数学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读图和识图能力,英语达到国家三级水平.前期必须已经合格修读完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汽车原理及构造、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等专业课程,最好有汽车制造厂的生产实习经历,会驾驶汽车。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①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②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③掌握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检测及故障排除的流程和方法. 2.2技能目标:

《汽车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 学时:60 学分:3 制定日期:2010-11-12 第一次修订日期:2011-03-26 第二次修订日期: ... 1、课程概述 1. 1课程性质 《汽车传感器技术》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基础课,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技能考证课程,《汽车传感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它是来自企业的特色课程。 1.2课程的定位 《汽车传感器技术》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一门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制图》为前导课程;该课程在后续课程《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汽车总成拆装实训》、《整车电路实训》、《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的学习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电器与电子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该课程属于能力培养第二阶段,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1.3修读条件 具有高等数学和简单的工程数学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物理和化学基础;具有基本的读图和识图能力,英语水平较好。前期必须已经合格修读完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①能正确描述传感器的作用、组成和常用术语。 ②能正确描述汽车电控系统中各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③掌握汽车电控系统中各传感器的故障现象、故障检测与故障排除的流程方法。 2.2技能目标: ①能辨别和说出汽车电器设备各部位传感器的名称和功用。 ②能将传感器实物转化成简图并分析工作过程。 ③通过简图能在实物中找出相应的零部件并分析它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④能正确拆装汽车电器的各个传感器,并有维修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 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课程代码:05008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学时:72 学分:4.5 制订人: 审核: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课程)综述 (一)学习领域定位 “传感器技术”学习领域由岗位群的“电子产品技术支持岗位”行动领域转化而来,是构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框架教学计划的专业学习领域之一,其定位见表一: 表一学习领域定位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机电化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完成项目的基本工作过程项目熟悉了解→方案设计→系统流程图的绘制→系统软件和硬件的集成开发→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用户现场安装调试→项目竣工验收→用户指南、技术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编写与整理”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安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 (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 1. 方法能力目标: 能对自已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会自我学习、收集和检索信息、查阅技术资料; 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过程,深入了解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思考优化实践的过程和方法,并尝试改进,尝试运用技术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践问题; 学会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刻苦钻研的职业道德;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质疑意识,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社会能力目标: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580403)

高等职业教育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汽车电子技术 专业代码580403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及职业高中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就业面向 1、就业领域:在汽车制造、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子控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汽车电子设备技术的检测、装配、调试、实验、维修与技术服务工作。 2、初始工作岗位:汽车机电维修工、快修工、设备检修管理、整车电器装配调试工、查勘定损、汽车电子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 相近工作岗位:配件销售及管理、汽车保险承保与理赔、汽车维修接待、电子产品的辅助性设计研发、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等。 3、可升迁的职业岗位:技术主管、车间主任、售后服务经理、技术总监、汽车租赁经营与管理等。 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主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主要面向汽车制造、销售和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在经营、服务一线能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进行汽车电气电路及电控系统故障检修等工作。 汽车修理工(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汽车维修电工(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汽车维修检验员(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二手车鉴定评估师(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 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来自于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下面从与专业相对应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分步分解。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要求

二、课程体系的建立 在对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和分解之后,建立如下表的突出核心能力,强化综合能力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教学计划表见附表。 课程体系方案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总学时数:64学时(理论课学时数48学时、实践课学时16学时)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高职非电专业的基础课,是汽车相关专业学习汽车电子类课程的基础。 为后续课程《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奠定基础。本课程是培养汽车维修行业从事现代轿车电子维修的高技能型技术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 (二)课程定位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基础课。主要讲授工业电子学和电工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饿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从事汽车电子相关查产业及维修行业铺平了道路。 (三)课程设计思路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整个课程有若干个电子与电工相关的知识体系构成,包括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相关知识、磁路和变压、电动机的主要知识及半导体器件的运用、数字电路中的整流稳压知识和汽车计算机电控介绍。其学习要考虑如下因素: (1)教学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中国高职学生和职业能力培养特点职业教育的特点,要符合完成具体的工作目标。 (2)学习的前后顺序可以考虑到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排列方法。 (3)《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学习的设计要尽量以汽车上相关的知识如交流电、数字电路、及汽车电控为例子讲解。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学生掌握汽车电子电工方面的知识,能够理解与运算电工电子现象与原理,并能够自学相关的汽车电子类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社会职业能力和方法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直流电路的特性及等效电路,学会运用电路基本定律解决电路问题。 2、掌握交流电路的因素和原理,并能对三相交流电路进行相关的分析。 3、掌握电磁感应和变压的原理,并对其应用能够理解。 4、对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的原理与结构要熟悉。 5、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和放大电路及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课程 教学标准

目录 一、课程名称 二、适用专业 三、必备基础知识 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 六、重点和难点 七、内容及要求 模块一:电子测量技术基础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模块二:电子测量仪器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模块三:电子测量实训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模块四:现代电子测量技术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八、说明 1、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 2、模块学时分配 3、考核方法及手段 4、注意事项 5、其他说明

一、课程名称: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 二、适用专业:电子工程系各专业、通信工程系各专业。 三、必备基础知识:电分析基础、路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等。 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课程的地位:电子工程系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2、课程的作用 《电子仪器与测量》课程是我院电子工程系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有关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和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子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测量用信号源、波形测量与示波器、频率与时间的测量、电压测量、频域测量、频谱分析和非线性失真的测量等。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电子仪器,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职业道德观得到加强。该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就业能力。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 电子测量及测量技术基础、测量用信号源、电子示波器、电能量测量仪器、时间与频率测量仪器、频域测量仪器、常用元器件测量仪器、数据域测量仪器、现代电子测试技术与自动测试系统等。 六、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介绍各种通用仪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对仪器的具体电路不作过多的讨论和分析,只重点介绍那些与仪器功能、正确使用仪器有关的特殊电路。 2、难点 各种通用仪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工作特性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代电子测量的结构与原理。 七、内容及要求 模块一:电子测量和仪器的基本知识 1、教学内容 (1)电子测量的意义、内容、特点和基本方法。 (2)计量的基本概念 (3)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类型及表示方法。 (4)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分类、主要性能指标、发展概况与正确使用。 2、基本要求 (1)掌握电子测量的意义、内容、特点和基本方法。 (2)掌握计量与单位制。 (3)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类型及表示方法。 (4)了解量值的传递与跟踪。 (5)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分类、主要性能指标。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学时:48学时 开课学期: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电控系统的结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使用、维护和检修的方法。 2、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轿车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辅助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电控安全系统、车载网络系统、自诊断系统等一些先进的轿车新技术。 3、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 (二)素质目标 1、具有自学能力,以适应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新结构和新技术发展变化; 2、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能力目标 1、具有元件测试、数据流分析、在线检测和总体故障分析的能力,以及现代汽车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使用。 2、具备汽车检测与维修所必需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基础知识及有关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基本技能。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本门课程是在先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在学习的。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应用汽车新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素质。

五、教学资源及实施建议 (一)推荐教材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尹力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年1月 (二)教学参考资料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张蕾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6月 《现在汽车维修》黄虎夏令伟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王秀红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 (三)教师团队及教师素质 (四)教学场地、设施、网络资源 课堂教学:讲授内容以捷达轿车和别克轿车为主要参考车型;采用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1.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 2.课程考核标准 (1)态度纪律考核标准:占总成绩的20% (2)单元实践考核标准:占总成绩的20%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 课程标准---讨论稿 课程编号: 计划学时/学分: 48/3 适用专业: 汽车电子专业 建议开设学期: 第4学期 编制人: 编制时间: 2013-10-5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职业技能课,承担着学生从事汽车维修行业所必需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任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汽车性能、故障检测的原理、方法、标准及汽车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现代汽车故障波形分析、数据流分析、故障码读取等先进诊断方法,并初步具备分析故障、诊断故障及排除故障的能力;具有查找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职业素质,以及今后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2设计思路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和过程融入其中,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总体设计要求,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架尽可能真实的工作过程环境,将教学内容融入典型工作之中,使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源于生产实际,设计由工作过程结构和工作过程要素组成的“工学结合”课程;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技能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使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最终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课程所选取的每个教学模块都是企业常用的、实用的技术,还反映了汽车应用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2.课程目标

自动识别技术应用课程标准-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

自动识别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自动识别技术应用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 1.前言 1.1课程性质 自动识别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涵盖了自动识别技术的基础知识、自动识别技术的种类及特点、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三大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联网自动识别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物联网自动识别技术的种类及典型应用,能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物联网系统自动识别模块的安装、集成、维护的基本职业能力。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遵循任务引领、做学一体的原则,根据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成果,以物联网系统安装与维护的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物联网自动识别技术岗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同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选用相关知识,并适当融入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要求。 课程内容的组织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以自动识别技术的类别为层次,安排了初识自动识别技术、条码的制作与使用、射频识别系统的安装与操作、生物识别系统安装与信息采集、语音识别系统安装与应用、图像、文字识别系统安装与使用和卡识别技术应用等七个学习任务。 本课程建议72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识别技术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条码的制作与使用、射频识别系统的安装与操作、生物识别系统安装与信息采集、语音识别系统安装与应用、图像、文字识别系统安装与使用和卡识别技术应用等,掌握信息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等基本方法,并结合经典项目与实训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自动识别项目的管理、维护、调试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