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仓储与配送管理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仓储与配送管理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仓储与配送管理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仓储与配送管理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是为培养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人员所设置的具有实战性质的专业核心课,其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仓储与配送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仓储与配送管理,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仓储与配送管理,了解完整的仓储与配送流程,学会对仓储与配送的业务流程操作以及管理,实现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相关岗位的对接。

二、课程目标

《仓储与配送管理》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完成本课程之时,掌握能胜任第三方物流企业或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中仓储、配送管理部门职业工作的专业能力---学生应当能够合作或独立地进行货物商品方面的收发货、出入库、集拼和分拨、盘点与保管、配送业务等工作。最终养成胜任第三方物流企业或制造

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中仓储部门职业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

1、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仓库的基本概念,掌握仓储的作用,仓储在物流中的低位,理解仓储的功能;

(2)了解仓库及其结构,掌握仓库的布局,了解仓库的基本设施,用途和适用原则;具有仓储经营的理念,掌握基本经

营方法,了解仓储可开发的经营项目;

(3)了解仓储商务的内容,明确仓储上午工作的重要性,掌握仓储的合同业务和当事人的责任划分,掌握仓单的签发、

功能及仓单业务;

(4)掌握仓库保管的入库、理货、堆存、保管、出库、装卸搬运等整个作业过程,熟悉仓库保管的操作方法、作业要求、管理方式和要求,以及所需办理的手续;

(5)了解仓储所能开展流通加工的项目,掌握库存的含义和分类,了解仓库的功能及库存合理化的内容,掌握库存控制

的方法,熟悉现代物流管理技术;

(6)了解商品养护的方法,了解仓储配送的安全问题,掌握仓储配送中商品的养护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7)掌握配送的基本概念及配送业务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低位,了解配送的要素和配送作业组织模式,能够对配

送业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8)了解配送作业环节,熟悉配送作业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流程,重点掌握配送中的订单处理、拣选作业、补货作业、配货

作业、送货作业等

(9)了解配送组织工作的内容、方法与模式,重点掌握配送线路设计的方法,配送服务于配送成本的关系,配送线路的

确定于配送车辆的安排等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责任感和吃苦耐劳品质;

(2)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相关单据的生成与填写;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实际操练能力,仓库保管作业的保管、仓储物的分类、库存控制的方法、仓库安全和质量管理、配送线路的相关设计的能力,切实结合实际,以社会需求作为教学出发点,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就业需求。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

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通过市场研究发现,仓储和配送的业务流程和岗位基本是相差不多。仓储主要的业务基本是由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三大部分。配送主要的业务基本由配送中心作业和配送作业两大部分组成。

四、内容标准与考核实施

1、教学情境及学时分配

⑴学习领域:仓储与配送管理

⑵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1 仓储和仓储管理的基本认识

学习情境2 认识仓储设施与设备

学习情境3 仓储作业过程的控制

学习情境4 配送与配送管理的基本认识

学习情境5 认识配送中心

学习情境6 配送作业管理

学习情境7 配送运输组织环节

2、考核实施(项目考核)

五、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

牢固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教为学服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相长”的原则。突破以往“填

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该课程运用了讲授法、案例讨论法、视频资料观摩法、体验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方法。比较特色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

(1)体验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情景剧、模拟场景等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相关仓储与配送情景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项目教学法

设计了7个项目来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组织方式变为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教学场所融实践与理论学习于一体。

2.教材编写或选用建议

(1)《物流仓储与配送》,背景交通大学出版社,马毅、张虎臣主编。

(2)《仓储管理实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黄静主编。

(3)《仓储与配送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周盛世主编。

(4)《物流仓储管理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薛威主编。

3.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参: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分析》,戴艳军、杨慧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疑难问题解析》,陈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刘书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及分析》,祖嘉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学读本》,许汝罗、王永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课程的教学团队要求经常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团队建设中,要强化培训,尤其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钻研相结合,提高教师素质。不断完善教师科研和教学相促进的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教师队伍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教学条件

1、.软硬件条件

设备、场地:多媒体课室,相应的影视音像资料、畅想物流系统。

5.师资条件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要求不仅具有比较深厚的物流理论功底,善于学习和掌握物流仓储与配送部分的最新成果,充分了解当前的物流现状、仓储、配送现状,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强烈的结合社会教学的意识,具有现代职业教育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的先进理念。

七、课程评价

1.考核原则

(1)评、考结合,以评为主原则。

(2)伴随教学过程的动态考评原则。

(3)“五结合”原则,即课程学习与自主实践相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学习考核相结合;闭卷笔试、开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2.评价和考核体系构建

(1)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日常表现、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能力培养四个方面,四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0%,20%,30%、40%,形成了全程化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充分

反应了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强化能力培养的思想。

(2)本考核方案采用定性和定量标准,并尽可能将定性指标定量化。具体见下表

操作能力(50

分)(班主任)、学

八、附录

1、本课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教材作了适当的取舍处理和主题分类,自编实训指导书。教师可以根据学期教学时数和研究特长,在设定主题中有所侧重。

2、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主题安排项目设置,要求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观察、调查、分析,并对观察结果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或者布置主题组织学生课后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要求把项目作业报告或者小组讨论稿作为作业上交。每堂课前组织一至二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准备课前讨论发言的小组要求把讨论内容写成书面稿,在课前的讨论派代表上台发言。分组一般由教师在第一次课时划分,每一个活动或者课题要求小组不同成员轮流担任课题负责人,并进行分工,各司其职。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课程信息 一、课程简介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 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容 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容。 3、教学容模块化 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容。 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5、课程贯彻“体验式教学” 构建“体验-理解-对话-反思”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原则。 6、教学效果评价过程化 教学效果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来制定具有多元项的课程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学习、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及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评价。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高职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

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著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级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级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代码: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会计,财务管理 先修课:无后续课:经济法基础,财务会计等 开课学院或教研室:财经学院执笔:邹林惠 审核:陈桦清日期:2016年9月 审定:李雅玲日期:2016年9月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学生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必修课。是为帮助学生参加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而开设的课程。该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岗位知识能力的重要理论教学环节。 三、课程教育教学目标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高等职业教育财经学院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主要使学生具备利用会计法规的理论知识,较快地将理论联系实际,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按照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原则,以及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明辨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与责任后果;

(2)熟悉的支付结算方式,规范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 (3)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明辨违反税收征管的行为及责任后果;(4)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明辩违背职业道德的财经行为。(二)能力目标 (1)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 (2)掌握支付结算的主要规定; (3)掌握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要规定; (4)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三)素质目标 (1)严守秘密,明辨是非; (2)严守准则,不做假账; (3)严格遵守纪律,不抄袭作业; (4)养成凭事实说话,小心谨慎的工作作风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建议学时。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14学时) 教学内容: 1.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格式

附件一: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课程标准写作指南 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学期制订时间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 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 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 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 一、课程定位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 如:本课程是XXX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 建议该部分用一段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如: “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 三、课程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和可展示的。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 2011年12月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 (一)指导思想 在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能,而且要有深厚的职业基本素养。因此高职院校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探索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切切实实把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与专业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目标 本课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具有个体的普适性、专业的普适性、岗位的普适性、时间的普适性,对学生职业人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通过《职业基本素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提高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意志品质、创新意识等,并在课程专门的实践活动和各专业的实习、实训中不断内化职业基本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拥有核心竞争力。 (三)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及工作安排 表1专任教师资格 (四)实训装备—校内一体化教学的最低配置要求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立专门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师以及各专业实习实训环境,塑造了良好的实训培养机制。 (五)特色 该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课程标准结构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队管理 职业基本 素养 提 高 就 业 竞 争 力 完 成 十 个 学 会 职 道 通 场 图1 课程定位 2.《职业基本素养》课程建设成为三年全过程养成教育体系,与上下游课程实现了四个结合:第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既有远大目标又有具体目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现实追求,在社会理想教育中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解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三组重要关系依次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每一内容板块中均涉及道德、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精编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一、课程名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二、对象:三年制会计专业学生 三、课时:2*17=34 四、学分:2 五、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会计核算原理,能应用借贷记账法核算企业简单经济业务,知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作用和结构内容,达到会计从来人员的相关要求,养成诚实守信,严谨细致、认真求实的工作作风。在此基础上开成以下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1.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明辨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与责任后果。 2.熟悉的支付结算方式,规范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 3.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明辨违反税收征管的行为及责任后果。 4.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明辩违背职业道德的财经行为。 知识目标 1.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 2.掌握支付结算的主要规定。 3.掌握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要规定。 4.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素质目标 1、严守秘密,明辨是非; 2、严守准则,不做假账; 3、严格遵守纪律,不抄袭作业; 4、养成凭事实说话,小心谨慎的工作作风; 六、教学设计思路 《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依据、手段和过程,了解对会计机构与人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规定,掌握支付结算法规,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与格式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与格式 专业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更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专业课程标准应体现专业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专业课程的性质、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为规范我院各专业职业能力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制工作,特提出本基本要求。 一、课程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前言 1.1课程定位用简练语言对该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具体指出本课程在专业中属于哪类课程(职业能力必修课、职业能力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与其他课程的分工与联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等。 1.2 设计思路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思路、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内容。 2.课程目标

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具有哪些能力、掌握课程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是要说明具有哪些能力,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要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 ●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按学习领域(指任务或模块化课题或工作项目等)顺序描述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与态度,突出能力要求。 4.实施建议

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2 学时,实践16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高职专业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所有高职高专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它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其功能在于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毕业就业择业作好准备。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如下: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等职业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电子类、管理类、销售类、机械类、信息类等专门化方向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程知识体系整合为8个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贯彻“技能培养为主,知识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采用理论教学+课程训练+行业实践3层递进相结合的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育学生掌握就业择业的基本职业能力。 《就业指导》作为高职高专所有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其实践性很强。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等,后续有各专业的专业课程等专业技能课,地位十分重要。本课程内容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建议课程总学时为 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课内实训16学时,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2:1),分别放在一至四学期开设,每学期开设12学时。 本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以就业所需技能为模块组织教学单元 《就业指导》课程根据各专业学生毕业就业所需职业能力的需求,设计了8个项目,其中8个实践模块,这些项目都是围绕学生求职择业应掌握的技能和素质进行设计的。 2.通过开放性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课程设置了开放性训练项目(学生可以自行命题)。每个项目都给出了实验目标和要求,由学生自行选题进行完成,最后以作业形式上交,并评定成绩。 3.行业实习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本课程利用各专业顶岗实习,指派老师随学生深入行业一线,指导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描述 (一)课程性质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为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修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必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会计人员和潜在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素养和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实践能力。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者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掌握的法律知识和道德知识。学好这门课,对于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综合素质和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于会计工作者和潜在会计人员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是特别重要的。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国家财政部和湖南省财政厅公布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对中职学生重点讲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好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操作技能和技术,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准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实用的操作规程。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会计工作的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辨认和确定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可以作为会计要素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能力(包括会计记录的确认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确认);确定应予记录的各经济项目金额的能力(计量形式包括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凭证和账簿上记录经济业务的能力;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的能力。《财经法规与会

计职业道德》是为会计人员和潜在会计人员灌输财政、税务和经济法律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的,如果会计人员和潜在会计人员能用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懂法、懂道德,并能用法、道德这些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必将大大降低犯罪率,使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数据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和决策性。本课程知识点还有支付结算、税收的计算、缴纳、税务登记、检查、纳税申报、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等具体操作的内容,教师和学生要重视培养具体操作的能力,我认为让教师和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是相当重要的。(二)课程知识培养目标 本专业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较多,如: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基本理论等。作为教师应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努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用。(三)课程态度培养目标 作为本专业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时,一定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这门课程,在会计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它属于主干必修课程,其重要性可以排第一位。只有树立了良好的态度,才会有产生良好效果的可能性。 三、课程内容提纲 第一章财经法规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法的含义、法的特征。2、了解法的分类及我国的法律体系。3、熟悉财经法律关系的概念及财经法律关系的要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介绍有关法、法律、财经法规、会计法律制度的基本知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机械常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机械常识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第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式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所需的机械操作(主要是钳工)的基本技能,具有识读零件图和一般装配图的技能,掌握相应的理论机械知识;具有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意识;达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职业资格五级标准中的相关模块要求,为学生学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其它工种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基础。 1. 2设计思路 1、以实践为导向,课程综合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由实践整合理论。 2、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行研究性学习。 3、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工作分析,从而确定从事该专业的中级工应具有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专项技能,并将各项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划归相关工种,按工种组织课程。 4、本课程按机械操作初级工涉及的职业活动所涵盖的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组成一系列典型的工作项目、课题。 5、课程项目化、课题化,各项目、课题以目前企业机械操作(主要是钳工)的实际为基础,兼顾企业发展需求,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职业资格鉴定初级工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本门课程的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职业观念,树立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逐步推行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技术、学理论的积极性。 2.1能力结构目标 1、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的规章制度; 2、会使用、维护与保养常用机械操作的工具、量具与设备; 3、具有划线、锉削、锯割、钻孔、锪孔、铰孔、攻丝、套丝、锉配、錾削的基本技能; 4、会编制简单零件钳工加工工艺; 5、会识读常见零件图及一般装配图; 6、会装配、维修简单机械; 7、具有研究性学习的初步能力。 2.2知识结构目标 1、掌握机械制图中的投影基础、图样画法、标准件和常用件及其规定画法、零件图、装配图等 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机构、部件、联接、传动等机械基础知识和简单机械原理;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202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最新].pdf

202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 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 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 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 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 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 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 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 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 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 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生活性本课程视

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 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二)活动性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 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 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三)综合性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 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 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 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 位一体。(四)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 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 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 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 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二、课程基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财经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财经法规 课程编号:06010106 适用对象:三年制高职高专会计专业 课程性质:必修课,考试课 总学时数:45学时 学分:3学分 一、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1.课程性质:《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属于纯理论B类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依据、手段和过程,了解对会计机构与人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规定,掌握支付结算法规,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与习惯,为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地位: 3.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我们会计相关法律 以及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财经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掌握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集中收付制度等在现实经济业务中的处理运用,认识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并认真在实际工作中遵循。 理论课时:45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会计法律法规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教学要求】 1.了解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重点】【难点】: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教学内容】 讲授内容(加粗) 1.会计法 ※2. 会计行政法规 3.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第二节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教学要求】 1.了解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 2.了解会计工作自律管理 3. 单位会计工作管理 【重点】【难点】:了解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 【教学内容】 讲授内容 ※1.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 2.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 3. 单位会计工作管理 第三节会计核算 【教学要求】 1.掌握会计核算的依据 2.了解相关的会计凭证 3. 了解相关的会计账簿 4. 了解相应的财务会计报表 5. 了解相应的会计档案 【重点】【难点】:会计核算的依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教学内容】 讲授内容 1.会计核算的依据 2.会计凭证 3. 会计账簿 4. 财务会计报表 5. 会计档案 第四节会计监督 【教学要求】 1.掌握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 2.了解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 3. 了解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重点】【难点】:会计工作的内部、政府以及社会监督;【教学内容】 讲授内容 1.内部监督 2.政府监督 3. 社会监督 第五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 《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述 (一)课程定位 《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是中等职业财会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针对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培养对象是会计职业的初学者。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围绕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两大领域,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较全面了解会计法、支付结算法、税法、财经法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持续不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达到提升会计专业学生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的目的。本课程所培养的法律专业知识为学生今后的会计职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课程所培养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也为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提供了长远的引导与规划。本课程在专业教学阶段,也着重注意提高学生通过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应试能力,为会计专业学生较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提供保障。(二)指导思想 ( 《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是中职学校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课程设计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会计从业资格中涉及到的会计核算监督的办法及一些行业规定、对会计机构与人员的要求、对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规定。为学生顺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总体思路 1.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内容枯燥、学习兴趣不高;以死记硬背为主,学习效果差等。因此,本课程在总体设计上有较大的改革和突破。 本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打破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学习记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建立以财经法律法规与会计工作实务相结合;课程教学要求与从业资格考试相结合;课程教学与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会计职业素养教育想结合的教学方式。 2.在会计法律制度章节教学中,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等教学内容与会计工作实务相结合;在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章节教学中,将现金管理、银行结算账户、票据结算方式等内容与出纳工作实务相结合;在税收法律制度章节教学中,将主要税种的实体法律与初级会计核算教学相联系;通过这些跨课程的结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为帮助高职同学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本课程在总体设计上突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采取讲练结合、单元测验与综合测验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4. 将课程教学与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会计职业素养教育想结合;通过视频、案例等教学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会计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与习惯,其作用在于提高准会计人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强化准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为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并严格执行会计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 5.本学习领域课程建议总学时为42学时,同时依据各项法律法规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案例分析的学时数。 》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关键能力 通过对《会计职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 ⑴具备会计法律制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业务能力; ⑵具备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业务能力; ⑶具备税收法律制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业务能力; ⑷具有严格执行会计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态度; } ⑸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职业道德。 2.社会能力 ⑴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⑵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礼仪修养、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⑷根据学习目标,具有独立开展社会调查的能力; ⑸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3.方法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及规范 一、格式设置要求 1.页面设置 2.字体要求 标题为四号“黑体”,内容为小四号“宋体”,表格中的文字为五号“宋体”,行距为1.5行。 二、各部分内涵要求 1.课程定位 主要包括本门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及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关系等内容。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专业能力(知识与技能)、方法能力(过程与方法)、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一般包括: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以及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等。 方法能力一般包括: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能力;信息处理和数字应用能力等,可以理解为学生获取专业能力和

社会能力的途径。

社会能力一般包括: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对工作本身的态度(敬业精神、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起点 学生学习本课程时的学习现状简述。包括:年级、前导课程、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的情况。 4.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内容概要:列出教学内容的主题学习单元的名称。即学习情境(或项目或案例或课业等)的名称。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概要的细化。即明确表述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 学习标准: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程度,尽量采用程度用语。为学习标准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示波器”。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 ●技能类:模仿、独立操作、迁移等 模仿一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类推、扩展等。 独立操作一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安装、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 ●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了解一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回忆、选出、识别等。 理解一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区别、提供、预测、检索、整理等。 应用一设计、辩护、质疑、撰写。解决、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评价建议、教学建议:总体说明根据相应学习内容的特点及要求提出评价(如评价的方式、方法)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课标 (2014.2修订)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开设学期:第六学期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张小明2014-2-21 计划学时:36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王海青 授课单位:学前教育系教学单位主任及审定日期:胡振明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 1.性质与作用 (1)课程的性质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课程是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使学生了解自己和本专业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将来作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意识,明确自己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有目的的继续进行专业的学习和提高。 (2)课程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为继续进行学习做准备。其任务是教育引导学生在认识自我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了解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相关法律政策及法规,提高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认识;明确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修养,正确的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生活活动和幼儿园游戏活动和幼儿园家园互动活动等,为以后的职业素养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门课程是我院对学生进行幼儿园教师职业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对幼儿教育专业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等有一定了解基础上的,通过教学、见习等方式,提高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意识,明确了解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修养,为继续学习、提高打下基础的一门课程。 2.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通过开设《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课程,对学生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认识实施系统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在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熟悉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基础上,提高职业意识和明确专业方向;让学生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了解幼儿园职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和成长变化规律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高质量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