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黄龙县白马滩国有生态林场天保工程20年成效

黄龙县白马滩国有生态林场天保工程20年成效

黄龙县白马滩国有生态林场天保工程20年成效
黄龙县白马滩国有生态林场天保工程20年成效

黄龙县白马滩国有生态林场

天保工程20年建设成效

自1999年秋冬天然林停伐后,黄龙县白马滩国有生态林场坚决执行省、市“禁伐令”,转变了经营模式,采取了“封、管、育、造”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实施20年来,我们不断夯实工程建设措施,着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努力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天保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辖区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天保工程建设情况

——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全面停止。全面停止了对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加强了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有效地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

——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按照“严管林”的工作要求,始终坚持保护为先的工作思路,以实现资源保护从内严外打向源头治理的方式转变,科学编制了《黄龙县白马滩林场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了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及森林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我场天保工程规划管护面积49.75万亩,实际落实管护面积49.97万亩,落实率100%。实行分片包干式的管护办法,结合场情、社情、林情,并根据交通、

人口密度及管护难易程度划分责任区,落实管护人员。场、站、管护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采取“三定”“五落实”措施,(签订责任协议,划定责任区,确定责任人;管护区域,管护标志,管护责任人,管护办法,奖惩措施五落实),实行逐级负责制,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体系,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使森林资源得到最为有效的保护。

——公益林建设成效显著。公益林建设按照“质为先”的原则,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制定了公益林建设管理办法及检查验收办法。场与施工员、施工单位层层签定目标责任合同书,做到任务、管理、责任、人员、措施“五到位”。建立了工程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了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工作。截止2018年底,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11.3万亩,其中:封山育林 6.45万亩、人工造林0.07万亩、飞播造林2.28万亩、森林抚育2.5万亩,占计划的100%。

——职工社会保险得到基本保障。全场职工全部纳入了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五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参保率达到了100%。

——富余职工分流得到妥善安置。根据工程实施要求对富余职工,通过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和多种经营、产业

开发等项目实施得到安置。历年来对职工全部进行了妥善安置。

主要做法和经验

——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公益林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分期建设,封造结合”的建设原则,组织技术人员对辖区林地的立地条件、植被分布、土壤等进行深入实地的调查,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前提下,进行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确定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划分封育区和确定封育保护的主要植被类型,形成“集中连片,逐步推进,规模治理”的格局。

——管育并重,打防结合。天保工程的核心是保护森林资源,为强化资源管理,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加强现有森林资源的管护,对现有公益林严禁采伐,坚决管死、管好,对商品林实行严格限额采伐管理,减少林木资源消耗量。二是加强管护体系建设,全面推行资源管护责任制,健全护林组织,充实护林人员,完善护林制度,签订护林责任书,建立专业护林队伍,实行专人统一管理,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签订管护合同,明确责权利,严格考核。三是坚持依法护林,严肃查处毁林案件,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查处”的方针,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滥挖野生植物及偷猎等不法行为,做到有案即查,严格执法,决不姑息,有效地遏止了毁林案件的发

生,从而使管护工作取得了实效。

——建立机构,领导重视。我们在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重视组织领导,严格管理,成立了天保工程领导小组,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齐心协力抓落实,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全民参与的工作,提高全民的法律法规和生态保护意识,是实施好天保工程的基础。我们把天保工程宣传和护林防火宣传有机结合起来,以《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天保工程的有关政策法规为主要宣传内容,利用印发宣传手册、出动宣传车辆、刷写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宣传天保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动员群众积极投入到天保工程建设和保护森林资源工作中来。

——建章立制,保障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黄龙县白马滩林场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管理办法》、《黄龙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森林资源管护管理办法》、《黄龙县白马滩林场天保工程二期公益林建设检查验收办法》、《黄龙县天保工程二期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制度,切实加强了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在资金管理方面,始终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严格执行天保工程资金管理的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做到了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一支笔审批,保

证了工程资金的安全运行;在档案管理方面,按照天保工程的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分类管理,做到了存档规范,内容齐全、专人管理。

工程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1、生态效益。一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显著增加,森林分布更趋合理,林种结构得到极大改善,林分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实现方案规划的目标。我场有林地面积从2000年的39.55万亩,扩大到45.75万亩,有林地面积扩大了 6.2万亩。通过工程的全面实施森林覆盖率达到91.6%。二是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天然林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停止天然林采伐,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生存环境,生物种群数量普遍增加。我场辖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种群不断加大,现已达到5000余只。狍子、野鹿、野猪等野生动物随处可见,大量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维护了生态平衡,对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起到了一定作用。

2、经济效益。我们牢固树立“产业兴则生态稳”的发展理念,加快了以核桃、苗木培育、生态旅游、林下资源开发为重点的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当地群众的依靠林业的收入明显增多,同时带动了服务业、加工业等行业的发展,林区经济逐渐繁荣,

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林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3、社会效益。实施天保工程前,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人员过剩等矛盾突出,严重影响林区的稳定。实施天保工程后,职工转向造林、护林,困扰林场和林区多年的突出矛盾初步得到缓解。同时,坚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与实施富民惠民工程相结合,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林果业、畜牧业,苗圃等产业,为当地提供众多的务工机会,解决农民变外出务工为就近务工的同时,增加了林农的经济收入。

通过实施天保工程,不仅使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集中体现为“五大转变”:一是昔日的砍树人转变为现在的种树人、护林人;二是天然林采伐区转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三是水土流失严重区逐步转变为森林覆盖的绿色屏障;四是林农矛盾转变为林农和谐融合;五是地方经济由单一的“木头财政”逐步转变为多元化的生态经济。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实际,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

2019年5月15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