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资料讲解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资料讲解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资料讲解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资料讲解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也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单元知识结构:

在直观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平面,研究平面图形的形状,形成平面图形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

1、引导学生初步进行合作、交流。

2、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3、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

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及相关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学生情况分析:

从期末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都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但由于中间间隔了一个假期,学生的遗忘比较快,为更好地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学习新知前还需进行经常性的口算训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解答“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总数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应用题。

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加减个位数和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知识,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

1、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特点出发,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新年游园会、春游等引入教学。

2、在各种操作、讨论交流的活动中,探究算法。

3、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把加

减法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13课时

例1 …………………………………2课时左右

例2…………………………………1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例4 ……………………………………2课时左右

例5………………………………………1课时左右

例6………………………………………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分类与整理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单一标准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以不同事物

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他们归为一类,就叫单一标准分类。根据

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来分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不同标准分类。教材创设了“整理房间”、“一起来分类”的生活情境,已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学生情况分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有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表面特征(如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功能、用途等)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概念进行分类。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

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单元教学目标:

1、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意义、作用及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通过看一看、分一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单元教学重点: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学会按单一标准分类和按不同标准分类

单元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分类。

2、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

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

3、教学中要抓住“分类”生活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在看、议、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4、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素材,开展游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5、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20各数的认识上进行教学的,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例题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方法数来认识100里面有10个十,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单元学生分析: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100以内数的认识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首先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算单位“十”。

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

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1、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进一步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3、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单元教学难点:

1、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2、叔叔过程中,当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该是多少。

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

1、加强观察、注重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2、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4、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态度、情感体验等方面是否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单元课时安排:9课时

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左右

读数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比较大………………………2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培优题易错题 1.按顺序在里填数。 【答案】32;33;34;36;37;38;40;41 【解析】 2.我会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答案】 【解析】 3.后面一个应该是什么?请你画出来。 【答案】 【解析】 4.按规律填数。 【答案】18;10 【解析】 5.在下图中,根据变化规律空白处应填( )。 A. B. C.

【答案】A 【解析】 6.用3,0,7三个数字中的两个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小的数是( ) A. 37 B. 73 C. 30 【答案】 C 【解析】【解答】要得到最小的两位数,需要先选数字,将大数字“7”去掉,剩下“3”和“0”,“0”不能在最高位,只能将“3”放在最高位,即30。 7.1时半小时后是()时。 A. 1:30 B. 2:00 C. 12:30 【答案】 A 【解析】【解答】1时半小时后是1:30。 【分析】半小时也就是30分,1时半小时后也就是1时30分,写作:1:30。 故选:A。本题是考查时间与钟面。 8.划去不符合规律的图形或文字,在括号里圈出正确的。 (1) (2) (3) (4) 【答案】(1) (2)

(3) (4) 【解析】【分析】(1)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 (2)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 (3)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4)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 9.下面是1~100的百数表的一部分。 请根据百数表的顺序,填写空格里的数。 【答案】 【解析】【分析】百数表中,每一个数都比它上面一个数大10;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 10.把下面各个图形的一半涂上颜色.

1 一年级上册数学1-9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准备课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的劳动”中抽取出来的人或物数量的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使用“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利用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的比较多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侨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1—2单元检测一年级(数学)(考试时间:40分钟)班级:姓名:成绩: 一、口算题(每题1分共20分) 9+8= 11-9=15-7 =12-8 =14-8= 14-9= 17-9= 8+7= 18-9=14-7= 7+6= 16-10=17-8= 18-8=11-6+7= 11-4=12-8=15-9=13-9= 13-7+5= 二、填空(每空3分共33分) 1、看图填上“前”、“后”。 2、找位置 1)、苹果的位置在第()排第()个。白天鹅在第()排第()个。2)、第3排第3个是()。第1排第6个是()。 3)、请在第1排第4个的位置上画一个气球。

三、填上适当的数。(每题2分,共12分) 1.15比( )多3。 2. ( )比12少5。 3. ( )比20少5。 4.17比( )少3。 5. ( )比19多1。 6. ( )比12多4。 四、 解决问题(35分) 1、看图列式并计算(每小题 5分) 1)●●●● ●●●● 2) ●●● ●●●● ?个 = 个 = 个 2、一本书有18页, 方方看了9页,还有几页没看?(6分) = 个 3、要送13份礼物,现在剩下4份,送了几份?(6分) = 个 4、河里有9只黄鸭子,6只白鸭子。 1)一共有几只鸭子?(5分) = 只 2)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列式解答。(问题3分,列式5分) 问题: ----------------------------------------------------- = 只 ?个 12个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3—4单元检测 一年级(数学)(考试时间:40分钟)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口算(10分) 70+8= 40+4= 75-5= 83-3= 90+8= 16-8= 30+7= 4+70= 67-7= 80+6= 二、填空(6、8每题3分,其它题每空2分共32分) 1、接着五十八,写出后面连续的四个数:( 、 、 、 ) 2、10个一是( ),100里面有( )个十,( )个—。 3、一个数由6个一,5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 4、32里面包含( )个十,( )个一。 5、至少( )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1个大正方形; 至少( )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正方体。 6、写出小于100而大于40的个位是3的5个数:----、-----、----、----、----。 7、与96相邻的数是( )和( )。 8、给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排序:11、20、98、30、45 ( 、 、 、 、 ) 9、看图写数。 ( ) ( ) ( ) ( ) 三、选择题。(每空3分共12分) ①多一些 ②少一些 ③多得多 ④少得多 (1)76比8( ),比81( )。 百 十 个 百 十 个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修订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单元备课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一单元:准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资料讲解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也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单元知识结构: 在直观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平面,研究平面图形的形状,形成平面图形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 1、引导学生初步进行合作、交流。 2、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3、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二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

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 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一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结合我校以往的经验,特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使本年级的教师们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使教师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并在现实中灵活运用,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具体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备课组分工→个人单元备课→集体单元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修改。备课组长按单元进行分工,确定个人的备课单元,排好各单元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教师根据分工深入研读单元教材,收集相关素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备好整个单元的课。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灵活;习题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做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四、参加人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试卷全册

仅供参考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测试卷姓名:________ 一、填一填。 1. 我来选一选 ⑾⑿ 是长方形,是圆,是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 2.我来数一数。 3. 我来涂。(给正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长方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圆形有( )个 二、连一连。(用左边的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右边的图形,请你连一连。) ①②③④⑤ ⑥⑦⑧⑨⑩

三、圈一圈。(请你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四.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画画一幅简单的图画。 五.组成三角形,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图形组合,图形个数不限。看看哪个小朋友画出的最多。 六、聪明屋。 1. 数一数下图有()个三角形。

2. 还缺()块砖。 3、用做成一个,数字2的对面是()。 数字5的对面是()。 数字3的对面是()。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1-1) 班级姓名学号 一、我会算。(28分) 14―8= 11―4= 9―4= 8+6=

2+10= 8+3= 14―9= 11―6= 13-9= 6+7= 11―8= 18―9= 12―12= 12―7= 16―6= 15―7= 13―7= 16―7= 12―4= 17―10=17―8―3= 13―4+9= 14-7+5= 11-5+7=11-6+5= 17―7―3= 18―9―9= 6+9-8=二、我会填。(5+8+6+3+2+8+4=36分) 1、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试卷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试卷全册 一、填一填。 1. 我来选一选 ⑿ 是长方形,是圆,是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 2.我来数一数。 3. 我来涂。(给正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长方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圆形有( )个 二、连一连。(用左边的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右边的图形,请你连一连。) 三、圈一圈。(请你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①③⑤ ⑥⑦⑧⑨⑩

四.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画画一幅简单的图画。 五.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组成三角形,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图形组合,图形个数不限。看看哪个小朋友画出的最多。 六、聪明屋。 1. 数一数下图有()个三角形。 2. 还缺()块砖。 3、用做成一个,数字2的对面是()。 数字5的对面是()。 数字3的对面是()。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1-1)班级姓名学号 一、我会算。(28分) 14―8= 11―4= 9―4= 8+6=2+10= 8+3= 14―9= 11―6= 13-9= 6+7= 11―8= 18―9= 12―12= 12―7= 16―6= 15―7= 13―7= 16―7= 12―4= 17―10=17―8―3= 13―4+9= 14-7+5= 11-5+7=11-6+5= 17―7―3= 18―9―9= 6+9-8=二、我会填。(5+8+6+3+2+8+4=36分) 1、

15 -7=15 -9= 18 14 14 13 3、7+()=13 8+()=11 11-5=12-() 12=()+2 16=7+() 16-()=15-8 4、用做成一个,数字2的对面是()。 数字5的对面是()。 数字3的对面是()。 5、画一画,缺了()块。 6、看图列出四道算式。 ○○○○○○○○▲▲▲▲▲▲▲▲ ○○○○○○○▲▲▲▲▲▲▲ □+□=□□○□=□ □+□=□□○□=□ □-□=□□○□=□ □-□=□□○□=□ 6、小熊的服装店。 原有卖出还剩 15件7件()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精品全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下面的说法对吗?你认为对的在后面的()里画∨,错的画×。(1)长方形相对的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3)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4)用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5)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最少要6根。() (6)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7)一个长方形不能剪成4个同样的三角形。() 二、填一填。 1、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圆形:三角形: 2、仔细填一填。。 下图有()个三角形下图是由()个小三角形拼成的。

上图共有()个正方形 3、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昨天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4、数一数,填一填。 三、画一画,填一填。 (1)、缺了()块砖。 (2)、缺了()块砖。 (3)、数一数 长方形有()个, 正方形有()个,

圆有()个, 平行四边形有()个, 三角形有()个。 四、 1、折一折,用做一个,3的对面是(),6的对面是()。 2、一个正方形可以折成2个完全一样的()或()。 3、两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 4、七巧板有7种颜色,由()种图形组成,其中有5块(),()块正方形,()块平行四边形。 5、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或()或()。 6、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根小棒。拼成一个三角形最少需要()根小棒。 拼成一个长方形最少需要()根小棒。 第二单元 一、填空题 1、15-9=() 2.12-8=()15—7=() 想:9加()等于15,想:8加()等于12,想:7加()等于15, 15减9等于().12减8等于().15减7等于(). 2、口算8+()=125+()=148+()=158+()=16 4+()=117+()=139+()=184+()=1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精品】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教材内容 数一数这一单元的内容很少也很简单,但却很重要,“数一数”是义务教材“准备课”中的内容,咱们都知道,义务教材的准备课中包括:数数、认数、分类、比多少和写字的准备等一些内容,由于课程标准中强调比一比和分类两部分内容,在实验教材中把它们作为单独的单元进行编写,那么数数、认数的内容也就独立成一个单元。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材说明 1.教科书的第2~3页,是这一单元的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我们认为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质的变化。作为开学的第一课,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培养学生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情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还是选择了一幅校园情境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在学生观察图,描述图意时,老师可掌握其数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知识作准备。 2.教材的第4~5页给出了1~10各数,并且配合出现了相应数量的人物和事物的集合圈,与义务教材不同的是,这些集合圈中的人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使学生看到知识前后的联系,将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教学建议 那么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数,可以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说一说。在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老师再引导他们数一数。 另外,在充分利用了主题图以后,还让学生们数一数身边的事物,例如数一数教室里黑板、门窗、灯管的数量,文具盒里各种文具的数量等。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 数学备课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念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主备人,还要再次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三、工作要点: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方向,所以我们要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组织教师采用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阅读《新课程课程标准》等,从而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结构和内容,明确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八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大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自身综合素质,争做学习型教师。 2、规范集体备课,形成研讨风气。 (1)备课分工:开学初我们组将本册教材进行合理分工。

(2)基本流程:集体备课采取个人自备,提前设想→集体研讨→修改完善→预案增补→实践教案,课后反思的基本流程来进行。 (3)各阶段的具体要求 a.积极开展好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理念,大力营造学习氛围,积极开发学习资源。精心组织组内的每次学习活动,认真参与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 b.开展相互听课、评课活动,并形成研讨氛围。 c.落实教学常规,进一步完善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活动。 d.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每位老师都要同上一个教学内容,先进行集体备课,一名教师上完后,进行集体评课,对教案再修改,另一位教师再上,再评,再上,直到上出比较理想的课为止。 四、研讨时间和地点:每周 五、备课组活动安排表: 一年级数学学科备课组活动安排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培优题易错题 1.找规律填数。 【答案】4;3 【解析】 2.我会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答案】 【解析】 3.找规律涂色。 (1) (2) (3) 【答案】(1) (2) (3) 【解析】 4.我会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答案】 【解析】

5.在下图中,根据变化规律空白处应填( )。 A. B. C. 【答案】A 【解析】 6.划去不符合规律的图形或文字,在括号里圈出正确的。 (1) (2) (3) (4) 【答案】(1) (2) (3) (4) 【解析】【分析】(1)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 (2)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

(3)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4)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 7.下面6个图形分别代表4,5,6,7,8,9这六个数。请你想一想,应该怎样涂色? 【答案】 【解析】 8.看谁填得多?

【答案】此题有很多种答案.例如: 14=10+4 15=10+5 16=10+6 【解析】 9.在1、2、3、4之间添上“+”号,位置相邻的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数,使它们的和等于19. 1234=19 【答案】12+3+4=19 【解析】【解答】要求在数与数之间添上“+”号,组成一个和为19的算式,先考虑如何组成一个与19接近又小于19的数,这个数只能是12,再在余下的数之间添上“+”号,使它们的和等于19. 【分析】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结果出发,多观察,多思考,一步步大胆地去探索,巧妙地组成算式. 10.魔术师的三角(按左、下、右上、右下的顺序填) 和为20 答案不唯一: 【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 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 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也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 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 “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 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 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 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 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单元知识结构: 在直观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平面,研究平面图形的形状,形成平 面图形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 1、引导学生初步进行合作、交流。 2、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 一些特征。 3、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位置 一、填一填 1、 2、看图填上“前”、“后”。 3、看图填上“左”、“右”。 4、◇△□★○☆◎▼ (1)上面一共有()个图形。 ★的左边是(),右边是()。 (2)从左数第()个是☆,从右数第()个是☆。(3)○的左边有()个图形,右边有()个图形。

(4)★与▼之间有()个图形。 (5)□的左边是(),右边是()。 (6)△在□的()边,◎在○的()边。 三、涂一途,圈一圈。 (1)数一数,一共有()只。 (2)从右往左数,将第5只涂上颜色。从右往左数,把第6只圈起来。(3)看一看,涂色的左边有()只,右边有()只。 (1)小红是第()组第()个 小阳是第()组第()个 (2)小阳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小红后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3)小红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小阳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7、 (1)往( )走2格,再往( )走( )格就能吃到 。 (2)往( )走3格,再往( )走( )格就能吃到 。 (3)往( )走5格,再往( )走( )格就能吃到 。 (4) 往( )走( )格,再往( )走( )格就能吃到 。 二、画一画 (1)在第3排第4列的格子里画一个△ (2)在第4排第6列的格子里画一个☆ (3)在第6排第1列的格子里画一个○ 1 2 3 4 5 1 6 2 3 4 5 6

(4)在第2排第5列的格子里画一个◇ (5)在第1排、第5排的第3列的格子里各画一个□ 三、动脑筋 1、从前往后数,玲玲排第7;从后往前数,玲玲排第3。队伍中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小明家住在小花家的楼上,小刚家住在小红家的楼上,但在小花家的楼下。在小明、小刚、小花、小红4人中,住在最上面的是(),住在最下面的是()。 3、………… 从左往右数,是第10只;从右往左数,是第8只。 想一想:这排小动物一共有几只?排在左数第几只?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备课 备课人: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完整)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二、单元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三、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多少…………………1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单元重、难点: 1、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1、上、下、前、后…………………1课时 2、左右………………………………1课时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三、单元课时安排:约10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录完整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 课记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至三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惯游戏到适应学习的变化中,适当建立一些课堂学习常规是十分需要的,有利于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六、调整意见: 课本练习题尽量安排在课堂上辅导完成,结合本班学生掌握情况相机安排一些课本作。 补充习题按课时完成相应部分的练习。 第二单元比一比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4、5、6、7页。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 二、本课的知识点 1.认识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 2.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在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四、学生已有基础、经验 学生在幼儿时期的生活中,都曾经遇到过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大小、多少等实际问题。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答案,即比较的结果,而比较的方法和过程都是模糊的。尤其在两个物体的长度、轻重、大小、多少的差异悬殊时,更不会关注比的方法与过程。本单元教学“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 五、教学建议 1.谈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激起学习积极性。 我们平时见过的很多物体,比如绳子呀,树木呀,水果呀等等,它们有长有短,有高有矮,有轻有重。(可出示准备的一些物体),想不想知道它们谁长谁短,谁高谁矮,谁轻谁重?好,这节课我们就用比一比的方法来弄明白。 2.突出“比”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规范地比。 (1)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