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第三章教案

3.1 图形欣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懂得欣赏一个几何图形,并能发现图形的对称美。 2.通过剪一些简单图形,知道怎样构造轴对称图形。 3.能利用旋转和拼凑等方法,由一些基本图形构造其它图案,学会化繁为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由生活中所见的图形总结出图形的特点,从而认识图形的本质。 难点:构造图案. 教学过程 一、图形欣赏,感受几何学中的对称美 1.投影课本P87的彩图。 教师活动:提问,(1)欣赏完这四幅图后,大家有什么感受?(2)这些图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2.教师指出:由图案的“漂亮”到图形的“对称”,说明大家已经从一个更深的层次来认识几何图形,对称在建筑、镶边等艺术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现实世界的许多图形都具有对称美. 二、做一做,进一步领悟图形对称性的运用 1.教师活动:提问,(1)你亲戚或邻居结婚时窗户、门上都贴了什么? (2)你能剪出一个双“喜”字吗?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怎样画才能剪出一个双“喜”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思维的广阔性。 2.学生活动:剪一种简单的花边,并进行对照比较、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剪出丰富多彩的不同图案;(2)利用课余时间把较好的作品张贴在黑板报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三、想一想,如何进行图案设计 1.(出示投影2). 某公司要求,大厅的地面设计成图3—8所示的图案,试设计出一种大小相等,图案相同的正方形地砖,用它们可以铺成如图3—8的地面。(投影显示课本P89图3—8)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提供设计的多种方式。 教师活动:评价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设计方案,并投影显示课本P90图3—9与图3—10。 [说明]图3—10所设计的形状,通过旋转和拼接就可以铺成如图3—8的地面。 2.下图是一个戴头巾的儿童的头像,你能画出它吗? 学生活动:先把握好图形的位置特征,形像特征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得最好。 3.小明家的地面设计图为左下图所示的图案(局部),能否只用右下图设计地面砖?是否还可以将地面砖设计得更小一些?

【原创】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练习题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一、选择题 1.痰形成的部位是() A.气管和支气管 B.喉 C.口腔 D.咽 2.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口→鼻→喉→气管→支气管 C.咽→口→鼻→喉→支气管 D.支气管→口→喉→鼻→气管 3.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的科学道理是() A.食物容易由咽误人气管 B.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会减少 C.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会减少 D.不利于声带的保护 4.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鼻 B.喉 C.支气管 D.肺 5.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不包括() A.清洁空气 B.温暖空气 C.湿润空气 D.增加氧气 6.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生活在北欧的人比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高挺些,通气路程加长,能使到达肺的气体更() A.多 B.温暖 C.干燥 D.氧气浓度增加 7.下列关于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廓扩大导致呼气 B.呼气导致胸廓扩大 C.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D.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8.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①模拟的是气管 B.甲装置模拟的是吸气过程 C.③模拟的是肺 D.⑤模拟的是膈肌 9.吸气时,膈肌和胸廓的变化是() ①膈肌收缩②膈肌舒张③胸廓缩小④胸廓扩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明显不同,呼出的气体中() A.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11.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由b到c的过程表示() A.吸气,膈肌收缩,膈顶下降 B.呼气,膈肌收缩,膈顶下降 C.吸气,膈肌舒张,膈顶上升 D.呼气,膈肌舒张,膈顶上升 12.在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中,与气体交换无关的结构是下列哪一项?() A.肺泡壁很薄 B.毛细血管壁很薄 C.气管比较长 D.肺泡数量多 13.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被利用的场所是() A.肺泡 B.红细胞 C.毛细血管 D.线粒体 14.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b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 B.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依次是a,b,c,d,最后完成呼气过程 C.a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人左心房 15.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确保身体健康,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经常在居室中喷洒杀虫剂 B.在居室周围多栽花草树木 C.对新装修的房子经常打开窗户通气 D.不在室内吸烟

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

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 一、工作思路 以研究的心态对待生物学教学工作,注重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并采用行动研究法,站在新课程改革的高度来重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二、参与组员组长:莫洪君 组员:陈亚端李俊郑志勇吴延庆 三、时间与地点:生物实验室准备室 四、工作任务 1.学习《生物新课程标准》,落实集体备课制度,进行课件、教学案例、习题等方 面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2.研究中考、会考和高考的方向,组织组员出好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和模块考试试卷; 3.落实公开课的开设,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4.结合我校生物教学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我组的研究课题 进 行调整,积极贯彻学校关于“以课题规范科研,以科研指导教改,以教改促进教学” 的教、研、改一条龙整体工作思路。 五、工作程序 1.备课组长按照教学计划,选定主讲教师后,由主讲教师准备讲课的内容 2.备课组长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训练习题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完 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 3.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意见,结合本班实际,认真修改、制定教案、学案4.认真填写集体备课记录,经备课组长、主讲人、记录人签名后存档。 5.备课组成员全体参与听课,课后由备课组长主持评课,大家一起反思,提出解决 办

法,并结合新课程改革,将发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然后,将理论应用于教学 实践中去。通过行动法研究模式,使得大家的专业水平一次次得到提升。(与课题研究、 论文撰写相联系) 六、工作安排 省略 为了提高本组生物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深化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解决和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一、教学总体要求和教学目标 继续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该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 应该在认真学习和领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进行教学。生物 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在思想方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学生将在以 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并关注 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初步具有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 习惯; 3.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具体目标:知识方面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 的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初步学会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 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具体措施 1.深入钻研课改理论,更新教学观念,结合教学实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的理念,努力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2、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对教材中新的内及旧内 容新要求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 3、认真学习实验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转变观念,将过去注意实验结果转变 到注重实验过程的实验教学观,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4、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下完成初中年级的教学、教研、教改工作。

汽车维修工具及设备授课计划教案

《汽车维修工具及设备》 授课计划--教案(XXXX—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姓名 任课教师职称 系、部、名称 系、部、签字 制订日期:XXXX年XXXX月XXXX日

教案

●新课导入: 汽车维修常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 一、钳子 1、种类与用途 (1)鲤鱼钳:按长度分为150mm、200mm、250mm三种。可用来切割金属丝,弯扭小型金属棒料,夹持扁的或圆柱形工件。 (2)尖嘴钳和弯嘴钳。按长度分为130mm、160mm、180mm、200mm四种。是用来修理仪表及电信器材。 (3)钢丝钳:用来夹持工件与折断金属薄板以及切断直径较小的金属丝。 (4)挡圈钳:按用途分为轴用挡圈钳、孔用挡圈钳、和特种挡圈钳。用于拆装带拆装孔的弹性挡圈。 (5)断线钳:能比较省力地剪断较粗的金属线材。 (6)多用钳:利用一组复合杠杆能产生很大夹紧力,兼有活动扳手、普通钳子和夹具的功能。 二、旋具 种类与用途 (1)一字槽螺钉旋具:用于拆装一字槽的螺钉、木螺钉。 (2)十字槽螺钉旋具:用于拆装十字槽口的螺钉。 (3)花键头旋具:适用于在空间受到限制的位置处,拆装小螺母或螺钉。 三、锤子 种类与用途 (1)钢制圆头锤:用于砸、敲东西。 (2)软面锤:用于过盈配合的组合件拆装。 四、扳手 种类与用途 (1)开口扳手:用于拆装一般标准规格的螺栓或螺母。 (2)梅花扳手:用于拆装螺栓或螺母。 (3)套筒扳手:用于拆装部位狭小、特别隐蔽的螺栓或螺母。 (4)活扳手:用于拆装不规则的带有棱角的螺栓或螺母。 (5)管子扳手:用于扭转管子、圆棒以及用其他扳手难以夹持,扭转光滑的圆柱形工件的工具。 (6)扭力扳手:与套筒扳手配合使用,能显示扭转力矩的专用工具。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法、资料分析等了解呼吸道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 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 一、创设情境,实例引入 师: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生:动脑思考后自由发言。 二、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 师: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的名称。 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观察教材中呼吸系统的组成图片,并根据呼吸的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三、讨论呼吸道的作用 师:下发讨论题指导各组阅读资料并分析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分析。 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分析内容,围绕讨论题进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 在讨论之后,组织各组学生选派代表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发表意见,其他各组适当补充和修改,统一答案。对未解答的问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再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出正确答案。 讨论题中的第1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要协调好课堂纪律;其余的题组织各组选派学生代表回答。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2题之后提醒学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个好。(学生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根据刚才对讨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中的第3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分析,最终形成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观念。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5题时注意提醒学生根据人体体温恒定和讨论题第2题中相关的知识来回答。 师:引导学生归纳呼吸道的作用,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生: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组间进行简单评议。 四、知识拓展 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师:多媒体展示。 “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引导学生叙述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 生:谈体会及家长对此事的看法。形成“食不言”的正确观点。 声音的发出:

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20 年月~月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系、年级:系级班级: 任课教师: 教研室: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教研室主任(签名):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教学形式:讲授、辅导、习题、实验、实操、社会实践、其它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课程学期授课计划编写要求课程学期授课计划是课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的必备文件,是检查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和督促教师完成学期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授课计划的编制质量,特制定本要求。 一、“课程”包括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课程和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课程。包含课堂教学和课内实践环节(包含实验或课程设计)的课程合称为一门课程;根据应用能力培养需要单独开设的操作性课程也称为一门课程。其他各类按周安排的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均视为单独一门课程。前二类课程均需制订学期授课计划,含有实验的课程应另行编写实验指导书;后一类实践性教学环节应编写相应的实习大纲、实训大纲和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等规范性文件,其编写要求另文规定。 二、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校历、各系学期教学进程表、授课专业(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编制,课程教学任务分几个学期完成时,应对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进行周密的分解、协调、统筹安排到各个学期的授课计划中,避免安排有松有紧的现象。 三、课程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制由各任课教师填写教务处编制的《许昌电气职

业学院学期授课计划及教学进程表》,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签名确认,开学后两周内上报教务处备案。 四、同一课程由多位老师同时授课(如公共课)可根据任课教师共同研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统一编写。同一门课程由于授课对象不同,课时不同应分别填写不同的授课计划。 五、《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及教学进程表》的填写说明。 1.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应与专业教学计划中一致。 2.课程类别:指该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处的地位,如: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 3.计划学时: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时,以一个班为准。 4..周次、时数:周次指第几教学周,时数指该周计划学时。 5..教学形式:在教学形式栏内填写相应项。 6.如果该表格的行数不够可自行添加,字体也可以自行调整。

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

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 篇一:高二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研究的心态对待生物学教学工作,注重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并采用行动研究法,站在新课程改革的高度来重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二、参与组员组长:莫洪君 组员:陈亚端李俊郑志勇吴延庆 三、时间与地点:生物实验室准备室 四、工作任务 1.学习《生物新课程标准》,落实集体备课制度,进行课件、教学案例、习题等方面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2.研究中考、会考和高考的方向,组织组员出好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和模块考试试卷; 3.落实公开课的开设,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4.结合我校生物教学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我组的研究课题进 行调整,积极贯彻学校关于“以课题规范科研,以科研指导教改,以教改促进教学”的教、研、改一条龙整体工作思路。 五、工作程序 1.备课组长按照教学计划,选定主讲教师后,由主讲教师准备讲课的内容

2.备课组长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训练习题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 3.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意见,结合本班实际,认真修改、制定教案、学案4.认真填写集体备课记录,经备课组长、主讲人、记录人签名后存档。 5.备课组成员全体参与听课,课后由备课组长主持评课,大家一起反思,提出解决办 法,并结合新课程改革,将发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然后,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通过行动法研究模式,使得大家的专业水平一次次得到提升。(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相联系) 六、工作安排 省略 篇二:八年级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 为了提高本组生物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深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解决和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一、教学总体要求和教学目标 继续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该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该在认真学习和领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进行教学。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在思想方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2015-2016学年下学期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3-8班6个班的生物,根据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和生物学科的特点,制定以下新学期生物学科工作计划: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下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生物圈中的人的基本结构;知道人体的八大系统对人体的作用;了解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积极参与保护地面上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阅

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科学发现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具体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设、如何作出假设、设置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数学推算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实验的重大意义;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观点出现;认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主要措施和方法 1、教师深入钻研大纲,教材,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章节重点,难点及考点,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学生作业在课堂上完成。 2、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总结,把相关信息穿插于新课讲授及练习作业中。注重复习,特别是课前课后考试前的复习,认真落实。 3、利用课件、挂图、板图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辅助教学;及时认真完

《第三章教学设计》学习辅导1

《第三章教学设计》学习辅导1 学习目标 通过第三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能正确说出教学设计的定义、目的、研究对象、系统方法和理论基础。 2.知道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步骤),能正确描述并画出教学设计系统过程的一般模式图,并能说明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3.知道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能说明各个要素的含义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4.知道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所包括的内容。明确学习内容分析的任务,掌握学习结果分类的方法和学习内容分析的一般方法。 5.知道初始能力、学习风格的内容,掌握学生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和依据,能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分析。 6.知道学习目标分类的内容,掌握学习目标分析和编写的一般方法,能正确使用ABCD法对学习目标进行阐述。 7.理解教学策略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替代式教学策略的内容及其优缺点。 8.知道制订教学策略的依据。 9.知道教学策略的设计程序,能依据教学理论中关于教学策略的三种理论,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选择、决策和组合。 10.知道加涅提出的九环节教学策略。 11.理解集体授课、自学(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及各自的优缺点。 12.知道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并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合理选择和创新。 13.理解北京一师附小提出的创设“四个环境”的内容。能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创设“四个环境”。 14.知道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和程序,能合理选择、正确运用教学媒体。15.知道教案的构成要素、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 16.理解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两种方法,并能对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分别进行说明。17.知道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应用,能组织、完成教学设计的成果评价和改进教学设计工作。 基础知识1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2.教学设计的目的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测试题试题3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复习摘要: 典例解析: 例1、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解析 肺泡内的气体要进入血液,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是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的,毛细血管壁也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所以只要穿过两层细胞,肺内的气体就可以进入血液。 答案 B 例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适宜的体力劳动会使 ( ) A .肺泡的数目增多 B .呼吸肌的数目增多 C .呼吸的频率增多 D .参与呼吸的肺泡数目增多 解析 体育锻炼使呼吸肌的舒缩活动加强,胸廓的扩张范围增大,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其结果使肺活动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强。此外对于少年儿童来主,还能促进呼吸系统的发育,增加抵抗呼吸道疾病的能力。答案 D 例3、为了保持生活环境中的空气的新鲜和清洁,下列哪项做法不可取 ( ) A.绿化环境 B.保持室内空气流通C.室内多放些绿色植物 D.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解析 室内的光线一般较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较弱,放出的氧气少,同时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 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大量放置绿色植物不利于空气的清新。 答案 C 呼吸 运动 肋间外肌、膈肌 胸廓前后径、左右径 肺 肺容积 肺内气压 气流方向 吸气 收缩 增大 被动扩张 增大 变小(低于外界) 外界→肺内 呼气 舒张 缩小 弹性回缩 缩小 增大(高于外界) 肺内→外界 呼吸道 肺 人体的呼吸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空气质量与健 康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作用:气体通道,并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组成:大量肺泡 作用:气体交换场所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呼吸运动)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空气质量健康影响人体健康 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二氧化碳 常见的空气污染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秸秆焚烧等 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植树造林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 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上皮细胞 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 毛细血管 氧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学时)问题导学案 问题导学 气体在呼吸运动的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的交换,远不是呼吸的结束,而只是呼吸的第一步。那么,外界气体是在何处以何种方式进入血液的呢?呼吸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自主学习 教材导读 1.阅读教材P45“想一想,议一议”,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相比,哪些气体成分增加了,哪些减少了?含量减少的气体成分到哪里去了?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是从哪里来的? 2.观察教材P47图4-30,说出气管、支气管、肺泡之间的关系,并说明肺泡适应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提示:从肺泡数目的多少、壁的厚薄、表面积的大小等方面考虑。) 3.描述外界气体进入肺后,在肺泡与血液之间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氧是如何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里的?在组织细胞中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结合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有关呼吸作用和线粒体的知识。) 收获与问题

通过自学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一并写在下面,与同学们分享和交流,或有机会提供给老师以便集中解决。 合作学习 互动探究 技能训练:测量和计算(测量肺活量)(P48) 实验器材:圆气球一个、软尺一根。 实验原理:把圆气球近似看成一个球体,算出球的体积。球的体积就是其内气体的体积,也就是肺活量大小的近似值。 实验方法: (1)被测者吸足气,向气球内吹气,直到不能再吹为止。迅速用细线扎紧气球。 (2)测量:把圆气球看成一个球体,用软尺量出它的最大周长C 。 (3)计算圆气球的体积:圆气球的体积=16×C 3 π 2。 (4)测量三次,取最大的周长计算,求出的数值就是被测者的肺活量。(提示:测周长时以cm 为单位,算出的体积单位正好是mL 。) 思考: (1)什么是肺活量?肺活量与供氧能力大小是否相关? (2)造成肺活量检测数值下降的原因有哪些?提高肺活量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初中生物《人体的呼吸》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熟记呼吸道的作用,知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明确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4、提高识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呼吸道的作用;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学习难点: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 课时:1 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回忆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模糊的地方吗? 目标导学:出示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 (依据导学案复习课本第40--49 页,观察教材插图,联系自身结合教材的资料和图解,自主学习) 1、人体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呼吸道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4、肺的位置及功能。 5、肺是怎样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6、肺有哪些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8、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成分有什么区别,这说明了什么? 9、进入血液中的氧怎样到达每个组织细胞,氧最后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 我的困惑: 合作探究:

(小组成员讨论,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1、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他口、鼻内的污物? 2、患重感冒时,早上醒来时会觉得口干舌燥,这说明了什么? 3 、日常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些“条条框框”约束着同学们的行为,比如不要随地吐痰、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不要高声喊叫或尖叫。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 知识构建:组成: 呼吸道 作用: 一、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组成:大量肺泡 肺 作用: 展示交流:(结合课件,师生互动) 一、呼吸系统的的组成用多媒体课件,遮盖器官名称,让学生抢答,以此检查学生对呼吸系统的组成的掌握情况 二、呼吸道的作用 1、提问: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呼吸道的作用有什么结构保证?这些作用如何实现? 2、做连线题巩固

第5讲课时授课计划授课教案

第5讲课时授课计划授课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5 课号5 课题:2.5 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目的与要求: 理解化简的意义和标准; 掌握代数化简的几种基本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5种常见的逻辑式; 用并项法、吸收法、消去法、配项法对逻辑函数进行化简。难点:运用代数化简法对逻辑函数进行化简。 课堂讨论: 如何利用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进行化简? 复习(提问): 逻辑代数的基本形式和标准形式。 课时分配:

提纲 2.5 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2.5.1化简的意义与标准 1.化简逻辑函数的意义 2.最简式的标准 2.5.2 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 1.并项法 2.吸收法 3.消去法 4.配项法 2.5.3 代数化简法举例 作业:2-2 2-3 2.5 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2.5.1化简的意义与标准 1。化简逻辑函数的意义----根据逻辑问题归纳出来的逻辑函数式往往不是最简逻辑函数式,对逻辑函数进行化简和变换,可以得到最简的逻辑函数式和所需要的形式,设计出最简洁的逻辑电路。这对于节省元器件,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2.最简式的标准-----函数式中所包含的的与项(或项)最少,且每一与项(或项)中变量数最少。 2.5.2 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 1.并项法 利用公式AB+AB=A将两项合并成一项,并消去互补因子。如:

2.吸收法 子,如:多余的乘积项或多余因吸收(消去)和,C A AB BC C A AB B A B A A A AB A +=+++=+=+ 3. 消去法 利用吸收律B A B A A +=+,消去多余因子,如: CD B A B A CD B A B A B A B A CD B A AB B A B A CD B A ABCD B A B A C AB C AB AB C B A AB C B C A AB ++=?+++=+++=++++=+=++=++)()( 4. 配项法 在不能直接运用公式、定律化简时,可通过乘)(1=+A A 或加入零项)(0=?A A 进行 配项再化简,如: A AC C A C B BC A C B C B A C B A AB C C AB C B A F D C A D C AB D C B A F =+=+++=+++==+=) ()(D C AC B A ADE D C AC B A D C AD E AC B A F D C D A ABC BD D AC ABC BD D C A ABC BD D C D A ABC F C BD A C D C B A C D C AB A F C AB C AB AB C B A AB C B C A AB F ++=+++=+++=++=+++++=+++=++=++=++=+=+=++=++=)()(

教案(第3章 选区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选区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掌握基本的选取工作、选区的扩展、羽化以及改变图像或画布大小。要求学生灵活的掌握选区的应用、掌握选区的调整。学会在各种各样的图像下抠图及选框的调整。 【教学重点】:学会在各种各样的图像下抠图及选框的调整。 1、要求学生灵活的掌握选区的应用。 2、要求学生掌握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的使用。 3、要求学生能在不同复杂度的背景下抠出所需要的图案。 【教学内容】:介绍抠图工具和选框工具的使用,再用这些工具来制作实例,以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教学方式】:案例教学。 关于选区: 1、选区是封闭的区域,一旦选区建立,大部份操作只对选区范围内有效。 2、选区可以移动,在选区内按下鼠标拖动即可。 3、选区的运算方式指添加、减去、交叉等操作。 选区工具: [规则图形选择] 1、椭圆选框工具矩形选框工具 [不规则图形选择] 2、魔棒工具 掌握要点:容差的含义(颜色选取范围。值越小,选取的颜色越接近,选取范围越小。)魔棒适合使用在图案颜色层次不多的情况中。 容差:20容差:50 容差:100 3 、套索工具: 掌握要点:使用此工具可以创建出不规则的选择区域,但用此法选择的区域往往无法抠出图案的边界。 3、多边形套索工具: 可用于勾画轮廓形状呈线条形的不规则的多边形选择区域。

4 、磁性套索工具: 可用于边界线色彩明显的图案抠图。此类选区可作逐步调节。 5、选择 --- 色彩范围。 6、路径 案例1 绕 案例2:花样年华 案例羽化融图 1:打开已经安装好的PS软件.导入两张图 2.选取移动工具.把背景2直接拖入背景1: 3.选取套索工具.这里我选择磁性套索.把人的大概形状套出来 4.选择.羽化照片.像素设置30 5.再次选择.反选 6.按“delete"间对图片进行删减效果.最后保存。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9题;共38分)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应当是()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鼻、喉、咽、支气管、气管、肺 2.人体呼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减少最多的气体为()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3.人的气管之所以不变形,保证气流顺畅通过的原因是() A.有“C”型软骨支架 B.有甲状软骨 C.气管壁较硬 D.周围有肌肉牵挂 4.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的换气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组织换气 5.肺的通气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A.气体扩散 B.呼吸运动 C.膈肌收缩 D.肺的扩张

6.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D.有利于保护声带 7.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A.肺 B.血液 C.细胞 D.鼻腔 8.肺吸气时,肺容积及气压的变化是() A.肺容积增大,气压增大 B.肺容积缩小,气压升高 C.肺容积增大,气压下降 D.肺容积缩小,气压下降 9.用手按压胸部两侧,深深吸气,你会感觉到() 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②肋骨向上、向外运动③胸廓缩小④胸廓扩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各项试图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但有一项与此不符,应该是() A.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B.鼻粘膜内的嗅细胞可以感受气味的刺激 C.鼻毛能阻挡吸入的空气里的尘埃 D.鼻粘膜分泌粘液可以清洁湿润吸入的气体 11.人体内,红细胞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场所是()

用概念图复习人体_消化

用“概念图”复习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的教学设计 概念图是一种能形象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含义及其关系的 图解。它是由节点(概念)和连节点的线段(关系标签)所组成。能形 象的表达某一命题中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性,是用来组织和表征 知识的工具。应用概念图组织教学,可以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分析单元前后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以 及存在的错误,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浓缩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 络,提高学生从整体上理性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教学设计是为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总复习或中考总复习而进行。 1.复习内容分析:本设计内容为“生物圈中的人”中“人体的营 养”、“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人体的能量供应”、“人体代谢废物的排 出”中涉及的“循环”“消化”“呼吸”“泌尿”等相关知识。人体呼吸系统获得 的氧气,消化系统获得养料,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必须通过循环系 统的运输才能送达细胞和排出体外,相关知识联系紧密,很适合应用概 念图加以整合展开复习。 2.复习策略:复习教学,学习的主体仍然是学生,教师不能越俎 代包,采取“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听讲做笔记”的传统方法,将学生重置 于“接受式”学习之中;也不能不加引导,任其“通背教材”,使学生进 入“死记硬背”的低效复习模式;更不能以某套复习试题为战场,粗暴地 将学生推入“题海战术”之中。复习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浓 缩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能力,使学 生将所学知识理性化。选择应用“概念图”组织复习“循环”“消化”“呼 吸”“泌尿”,不仅能高效的达到上述目的,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兴趣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以及应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复习巩固四大系统的结构、功能,以 及各器官的结构功能,理顺各系统及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整合零散 知识,建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条理化、理性化。②能力目 标: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应 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强化学生珍爱生命,珍惜 健康的意识;强化健康生活的科学意识和习惯,增强义务献血的意识, 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呼吸过程中肺通气的过程及原理,肺换气和 组织换气的原理及实质;消化系统的结构,以及淀粉、蛋白质、脂肪三

教师授课计划

教师授课计划(课时计划) 第 1 周第 1 -2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题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用途的内容与要求 2、能力目标:掌握计算机概述所需专业技能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的分类 3、计算机的特点 4、计算机的用途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主要用途 教学方法 手段 讨论法、引导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工作情景教学、多媒体呈现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时 间 课堂整顿组织学生安静坐好,学生安静坐好,准备上课。2 分钟 课堂导入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 常大的,让我们共同来说一下计 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你 所掌握的计算机的一些操作。 问题1: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 用到了计算机? 问题2:你认为计算机有什么特 点?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 计算机的作用情况,并随着教 师的讲解,引导出本节课要学 习的内容。思考提问并主动回 答教师问题,教师对回答正确 的学生计分表示鼓励。 2 分 钟

新知讲授 1.1计算机概述 1、计算机的发展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 生时间、地点、名称。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重点掌握所采用的元器件)2、计算机的分类) 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具有存储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教师应对以上每一部分特点进行扩展和讲解 4、计算机的用途 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计算机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和在你身边应用计算机最广泛的是什么?最后由教师来统一进行总结。此部分主要由老师来讲解,同 时学生也配合着老师回答一 些常见问题 此时学生应该注意听教师的 讲解,因为此处是新知识,同 时也应积极回答相应的问题, 进行认真的思考 20 分 钟 教学反馈教师组织每小组推选出组长进行讨论结果的汇报。教师在此环节 不做任何解答,只是记录每组回 答中的闪光点,后面进行总结。每组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总 结出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和 任务完成情况。 15 分 钟 教学小结教师结合学生听课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推选出最佳小组,指正学生应注意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醒同学回去预 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3 分钟 作业 教师安排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题,并提出预习问题,让学 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 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2 分钟

第三章存储设备教案

第三章存储设备 3.1 硬盘 【计划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计算机应用一班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启发式教学: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结果转向过程。激发思维,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基础知识:硬盘的性能指标、使用硬盘的注意事项、安装硬盘和光驱,是学生全面了解硬盘。 重点知识:硬盘的接口类型、硬盘的工作模式和光驱的性能指标。 了解知识:如何选购硬盘和光驱、移动存储设备。 【教学组织过程】 1.上讲回顾 2.教授新知 【授课内容】 3.1 硬盘 3.1.1 硬盘概述 硬盘是电脑中容量最大的外部存储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等都保存在硬盘中,只有在电脑工作时才调入到内存中,待运算完毕后再保存回硬盘。 1.硬盘的工作原理 硬盘是电脑中最重要,也是容量最大的外部存储器。 硬盘是一个密封好的大铁盒子,在硬盘内部被抽成真空的,硬盘盘片放置在主轴电机上,磁头和盘片保持着极微小的距离。当硬盘工作时,主轴电机带动着盘片高速旋转。 ●磁盘的磁头 硬盘的数据存取工作都是依靠磁头来进行的。磁头就象是硬盘进行读写的“笔尖”,通过全封闭式的磁阻感应读写,将信息记录在硬盘内部特殊的介质上。 ●硬盘的盘面 目前主流硬盘的盘片大都是由金属薄膜磁盘构成。 ●硬盘的主轴电机

通过硬盘的主轴电机,带动硬盘的盘面在硬盘内高速旋转,高速运转时所产生的浮力使磁头漂浮在盘片上方进行工作。 2.硬盘的性能指标 了解硬盘的性能指标对选购硬盘有很大的帮助。硬盘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时间、平均访问时间、突发数据传输率、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最大外部传输率、自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连续无故障时间、转速和缓存等几项。 ●平均寻道时间 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头至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 ●平均潜伏时间 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连续转动到磁头下的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 是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时间,同擦黑能够是上两项时间之和 ●突发数据传输率 是指电脑通过数据总线从硬盘内部缓存区中所读取数据的最高速率,也称为外部数 据传输率。 ●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 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 数据从电脑的内存传送至硬盘的高速缓冲区或从硬盘的缓冲区传送至电脑的内存 的传输率,称为外部传输率 ●自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 简称 S.M.A.R.T,现在出厂的硬盘基本上支持的这种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对硬盘的磁头单元、盘片电机驱动系统、硬盘内部电路以及盘片表面 媒介材料等进行监测,当SMART检测并分析出硬盘可能出现的问题时会及时向用户 报警以避免电脑数据受到损失。 ●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 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 ●转速和缓存 硬盘的转速也就是硬盘电机主轴的转速,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 一,它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硬盘的速度,同时转速的快慢也是区分硬盘档次 的重要标志之一。硬盘的主轴电机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漂浮在盘片 上方,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等待时间也就越短。转速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硬盘转速一般有5400RPM、 7200RPM、10000RPM。 缓存是硬盘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的场所。缓存的大小与速度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 速度。目前主流硬盘的缓存主要有2MB和8MB等几种。 3.硬盘的借口类型 SCSI接口:主要用于小型机和服务器。 IDE接口(PATA接口):PC常用接口,有两大优点:易于使用与价格低廉。 SATA接口:新型硬盘接口,采用串行传输方式,线缆连接简洁,借鉴了SCSI的一些技术,性能很高,有取代PATA的趋势。 3.硬盘的不同工作模式 硬盘的工作模式主要有3种:NORMAL、LBA和LARGE NORMAL是硬盘最早的IDE模式,称为“硬盘的普通模式”,支持最大容量528M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