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项练习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项练习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项练习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项练习

人物传记类专项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⑴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⑵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⑶矣。苟能起,又不艾⑷。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注】

⑴卬ánɡ:高举着头。⑵踬zhì仆:跌倒。⑶病:疲惫。⑷艾yì:停止,悔改。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4分)

辄持取()人或怜之()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2.选出划线词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A、以厚其室B、为去其负C、日思高其位D、大其禄

3.选出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蝜蝂者,善负小虫也今世之嗜取者

B、其背甚涩极其力不已

C、卬其首负之人或怜之

D、虽困剧不止也虽其形魁然大者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战国策》一书,是时期由(人名)编辑整理的。(1分)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修.八尺有余( ) ②孰.视之( )

③私.我也( ) ④今齐地方.千里( )

8.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面对众人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辞,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不受迷惑?(2分)

答:

9.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这一“善”字表明了什么意思?(2分)

答:

10.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王欣然纳谏,令人佩服。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3分)

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邓艾字士栽,少孤。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①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迁汝南太守,至则寻求昔所厚②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③。(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人,东汉名士。②厚:厚待,优待。③计吏:官职名。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 ) ②重遗.其母( )

12.邓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三国演义》中有精彩的描写。选文中,他在任汝南太守前,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2分)

答:

13.文中“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遗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这句话体现了邓艾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 hǐ),剥去,脱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元方入门不顾.顾②耻.己之不如也耻

③思所以

..败之所以④乃袖.茅栗以往袖

15.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16.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17.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4分)

①啖.粥而读义:②辄.以水沃面义:③食不给.义:④乃至被谗.受贬义:19.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0.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4分)

阅读《口技》一文,完成小题。(12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会.宾客大宴()(2)满坐.寂然()

(3)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4)不能名.其一处也()

22.用“/”划分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23.翻译下列句子。(4分)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2分)

24.口技表演者表演了三个场景内容,请概括。(2分)

(1)一家四口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2)

(3)

25.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把“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2分)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El:“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6.解释下列加线的词。(4分)

(1)又何间焉参与。(2)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3)遂逐齐师追赶。(4)望其旗靡倒下。

27.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

(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乃入见。

(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之)分人。”

2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翻译:。

29.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

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王冕者,诸暨人。幼贫,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①默记。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①辄:总是(常常)、就。②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③曷:通“何”,为什么。

④执策:拿着书。

30.解释加点字词。(4分)

①普少习.吏事()②家人发.箧视之()

③卒.用其人()④暮乃反.()

3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普明日复奏其.人曷不听其.所为

B.太祖乃.悟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C.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人不得上,以.实奇(《于园》)

D.读之.竟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

3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赵普和王冕两人共同的特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34.对下面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报浑沌之德.德:恩,恩情。

B、异鸡无敢应.者应:作出反应。

C.鸡已.乎已: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

D、方虚骄而恃.气恃:凭着,依靠。

35.对下面句中加线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其.德全矣其:指代训练的斗鸡。

B、以.视、听、食、息以:用来。

C、是以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以:因此。

D、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之:它的。

3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此独无有译文:唯独浑沌没有七窍。

B、尝试凿之译文:(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

C、犹疾视而盛气译文: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D、反走矣译文:转身走掉了。

37.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浑沌之死》寓意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也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相悖。

B、《庄子》想象大胆,堪称瑰玮奇诡,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在《浑沌之死》中得到明显体现。

C、我们可以从《呆若木鸡》中领悟出人生的大道理:认为人的处世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

D、“呆若木鸡”成为了成语,衍生出新的含义:比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参考答案

1.就,总是。有的人。如果。先前,从前。

2.B

3.B

4.有人同情它,为它拿掉它背上的重负。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

5.特点:用了对比写法,用蝜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

寓意: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解析】

1.

试题分析:“辄”,古文中有本义为名词“车辄”,有当副词“就”用,本句中为“就”。“或”“苟”是古今异义词,“或”古义为“有的”,“苟”为“如果”。“故”在古文中意思很多,有“原因”“原来、从前”“朋友”“亡故”“所以”“通‘固’”等义,本句中为“从前”。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这几个字词是古文中常见字词,易于理解。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

2.

试题分析:几个“其”都是代词,但指代内容不同。ACD三项都指代人,“他”,B项指代“蝜蝂之背”。考点:古文一词多义

点评:本题有难度,短文不太好懂,学生理解有困难。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

3.

试题分析:A项中“者”一表示判断一是“的人”的意思;C项中“之”一代“东西”一代“它”(蝜蝂);D项中的“虽”一为“即使”一为“虽然”。B项中“其”都代“蝜蝂”。

考点:古文一词多义

点评:本题有难度,短文内容学生不易读懂。学习古文时对字词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常见词的用法,尤其是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三要做到举一反三,学一个词某一个意思,要想到其他的意思,注意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

4.

试题分析:第一中“或”“怜”都是古今异义,要注意分辨。第二句中的“虽”一为“即使”一为“虽然”。“魁然”,形容庞大,“名人”指有名字的人,“则”:就;“智”:智力。

考点:古文句子翻译

点评:第二句翻译有难度,难解字较多。翻译此类难译文言句子,可以借助文章的语境,先推断大概意思,再了解句中字语的意思,最后疏通句子。

5.

试题分析:这篇寓言以物喻人,以人比物,将贪得无厌的人与小虫比较。抓住两段最后一句即可理解寓言。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此文的阅读有困难,不容易理解短文的内容。了解寓言的寓言,首先要读懂寓言的故事,注意作者的评价语。

6.西汉(或汉)刘向(每空0.5分)

7.①长,这里指身高②通“熟”仔细③偏爱④方圆(每小题0.5分)

8.略。(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头脑冷静,客观分析问题,善于观察,勇于深思;实事求是;不

偏听偏信,能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9.略。(围绕“接受,认同,赞赏,肯定;③意识到纳谏或广开言路的必要;④能认识到兴利除弊的必要;表明改革的决心大”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10.示例我: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喻国家大事,以小见大,自己及君,含蓄委婉。启发国君意识到自己受了蒙蔽,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围绕“设喻说理;类比推理;设喻;讽喻”中任意一点展开回答。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6.这是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所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出处,作者及朝代应有所识记。

7.“修”必须解释出句中的意思,即语境义。“孰”为通假字,“私”为活用字,“方”为古今异义字。均需高度重视。

8.读上下文可知,邹忌不被妻、妾、客的赞美所迷惑,而是“暮寝而思之”,表明他有自知之明,有反思的好习惯。所以能不能假相所欺骗,保持住清醒的头脑。

9.从下文齐王的“下令”这一行为来看,“善”表明了他对邹忌所言的肯定与认同,一个字更能体现他除弊的决心。

10.审题后确定范围,读文章的二、三两段可知,邹忌运用了类比说理的方法,由自己到齐王,以家事喻国事,委婉地使君王意识到除蔽的必要性,从而愉快地性命纳谏。把此意思表述出来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文言文,文章的大致内容、主题,涉及到的文学常识(作者,生活朝代,文章出处)务必要心中有数。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内容,抓住相关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把切题的答案或提取或概括出来,组织成通顺的语句作答。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找准答案范围,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加以理解,组织出通顺的语句作答。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审题的基础上,找准答案范围,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切题的答案概括出来,组织成通顺的语句作答。

11.①计划、规划、皂片、筹划②给予、馈赠、给、赠给(每小题0.5分)

12.略。(围绕“读陈寔的碑文就按碑文内容给自己改名,受不马上称谢,看到高山大泽就规划军营处所”或用原文回答。(“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世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3.略。(围绕“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回答,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11.“规”“遗”在课内也有接触,且意思相同,可根据语境确认后,再写出答案。

12.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及故事情节,在审题的基础上,把切题的答案概括出来即可。审题可知,“哪些”表明至少是两点,根据分值可确信无疑。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如,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世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由此可见此人的与众不同。

13.理解语句的意思可知,寻找恩人计划回报,恩人已死,报之于其母亲和孩子,由此可见,邓艾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

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文言文,要想一想课内有没有遇到过这些字词,是什么意思,放在语境中合不合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审题后要根据题干的提示,从前向后寻找出切题的语句。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作答。能用原文语句作答的,首选原文语句回答。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答案】

14.①回头看;②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③用来……方法(手段等);④用袖子装。

15.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

16.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17.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解析】

14.顾:回头看。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所以:是用来……方法(手段等)。袖是名词作动词,用袖子装。

15.蠢:骚动,然:……的样子,蚁,名词作状语,像蚂蚁一样。集:聚集。趋:趋向,奔向。翻译时要落实这些关键字词。

16.从“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指出友人的问题一针见血,巴童“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可谓抓住了猴子的弱点,所以他们的共同点是抓住了对方存在的问题或弱点。17.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强调了诚信和礼仪的重要性。乙文的主张可以从“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看出主要强调治军要讲纪律,不要趋名逐利。

考点:对文言实词的翻译解释。文言文语句翻译。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8.①吃。②往往,总是。③供应。④说别人坏话。

19.①有时候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20.略

【解析】

试题分析:

18.(1)“啖”的古今义一样,都是“吃”的意思;(2)“辄”的古今义一样,都是“总是”的意思;(3)“给”在此句中的意思为“供应”,不能理解为“给予”等意思;(4)“谗”在此句中要理解动词,都是“说别人坏话”的意思。

19.(1)“或”是“有时候”的意思,“怠”是“疲倦”的意思,“辄”是“就”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沃”是“浇水洗”的意思;(2)“妻子”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而已”是“罢了”的意思。翻译这两句话时,除了这几个关键的字以外,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的准确与流畅。

20.从范仲淹从小就有大的志向这点来看,我们应该从小就立下志向;从范仲淹勤奋苦读最终有所成就来看,我们应该勤奋好学,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从范仲淹的生活情况来看,我们应该生活简朴。分析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应该多角度的去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21.)①适逢②通“座”,座位③其中夹杂④说出

2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分)

23.(2分)①(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

24.(2分)(2)四口人旋即酣然入睡(3)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25.(2分)反复交代道具的简单,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解析】

试题分析:

21.“会”在此是“适逢”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开会”等意思;“坐”为“通假字”,同“座”;“中间”是“中间夹杂”的意思,不能理解为“中间”的意思;“名”在此为“动词”,“说出”的意思。2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这句话的意思为“在这时,在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改变脸色离开座位“,根据划分句子的意思与结构原则,句子的节奏为“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23.“意”是“心情”的意思,“稍”是“稍微”的意思,“舒”是“放松”的意思,“稍稍”是“渐渐”的意思;翻译这句话时,除了这几个关键字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准确与完整。

24.文章的第2小节写的是“一家四口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文章的第3小节写的是“四口人旋即酣然入睡”;文章的第4小节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25.文章开头恨结尾都交代了道具的简单,这对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起烘托作用。示例:反复交代道具的简单,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给语段标出停顿,其实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切题的关键语句,结合整个故事的情节,从中得出感悟。

26.(I)参与(2)击鼓进军(3)追赶、追击(4)倒下

27.(1)刿(曹刿) (2)之(它)

28.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29.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析】

试题分析:

26.“间”“鼓”都是古今异义词,应分别译为“参与”“击鼓进军”。这两个词需重点记忆,其它两词有识记即可。

27.根据对语句的理解,可知,“乃入见”之前省去了主语,应补充出人名,即“刿”。“必以分人”中的“以”之后省去了介词的宾语,即“之”“衣食所安”。

28.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一鼓作气”,这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的成语,古义指“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29.根据文中的“忠之属也”可知,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为百姓做事,取得民心,得到百姓的支持。即“取信于民”。用原来做答亦可。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点评:基本的字词句要有识记,重点字词,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还要重点记住。理解文章要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内容,做出明确的判断。能用原文语句作答的,可首选原文语句。

30.①习:熟悉;

.....③卒:终于;④反:同“返”,返回。(每空1分,共4分).....②发:打开;

31.B(3分)

32.①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2分)②宋太祖大怒,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2分)③(王冕)拿着书照着佛像前的灯光读它,读声朗朗一直到天亮。(2分)

33.刻苦、勤奋读书。(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30.“习”在此句中的意思为“熟悉”,不能理解为“练习”等意思;“发”在此句中的意思为“打开”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头发”等意思;“卒”在此句中的意思为“终于”,不能理解为“士兵”等意思;“反”是“通假字”,同“返”,意思是“返回”。

31.A、那他。B、才才。C、把因为。D、代词结构助词、的。据分析,应选B项。32.(1)“及”是“等到”的意思,“临政”是“处理政务”的意思,“如流”是“像流水一样”;(2)“碎裂”是“使----碎裂”的意思,“掷”是“扔”的意思;(3)“执”是“拿”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翻译这几句话时,除了这几个关键字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与流畅。

33.甲文中的“赵普”到了晚年,读书手不释卷,具体表现: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乙文中的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这两个人具有共同点,那就是:刻苦、勤奋读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34.B。

35.D。

36.D。

37.B。

【解析】

试题分析:

34.B中的“应”因为所讲之事是“斗鸡”,所以此字是“应战”的意思。

35.D中的“的”是助词,译为“的”,不是代词,故不能译为“它的”。

36.D项中的“转身走掉了”的解释不正确,句中的“走”应是“跑”的意思,即逃跑。

37.“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的评价是错误的,因为“想象”大胆,所以不是“现实主义”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首先根据自己的文言文知识,了解文章大意。做题目时,有关内容理解的题目,要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去认真辨析、衡量。

2020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敦煌”主题专练(论述类+人物传记)

2020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敦煌”主题专练(论述类+人物传记)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莫高窟藏经洞的开启,历代之积文终成后世之瑰宝。特别值得庆幸的是,锦绣的隋唐文化在敦煌卷子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敦煌石窟和敦煌遗书中呈现出来的隋唐文化,包括儒家、道教等中国传统文化,也有来自于印度的佛教文化,还有从西方传来的景教、祆教、摩尼教文化。 一般认为,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在外来佛教和佛教艺术刺激下,产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态。它是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遗存。隋唐时期是敦煌莫高窟造窟最多的时代,佛教艺术发展达到顶峰。 当时,雄伟、壮丽、宏大成为艺术家追求的时代风貌。因此,塑像以整铺的群像为主,由一铺五身、七身而向九身、十一身发展,气势宏大,并出现了巨型造像。一尊是武周延载二年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等造的第96窟北大像,高达33米;另一尊是开元年间僧处谚与乡人马思忠等塑的第130窟南大像,高26米。同时,还出现了巨形经变画,一部经一幅壁画,如阿弥陀经变(西方净土变)、法华经变、东方药师经变等。 就敦煌遗书而言,因为它是佛教寺院的藏书,故其主体为佛教典籍,大约占到总数的90%左右。其中,以传世佛经和未入藏佛典以及疑伪经为主。尤其是疑伪经的出现和流行,据此可以了解当时民众的信仰和社会习俗等。比如,《十王经》形象地展示了地狱的面貌,对了解隋唐五代中国地狱观念的演变和殡葬习俗具有重要价值。 敦煌遗书中还保存了800多件道经及相关文书抄本,其中超过半数的道教文献不见于传世的《道藏》。比如,敦煌本《老子想尔注》和《无上秘要》《太玄真一本际经》等都非常具有价值。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教学内容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 读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谈谈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一、要把握人物的名、字、号 人物传记类的开头几乎是一种公式化的开头,如2004年选的许逖传:(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2008年选的白居易传: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2010年选的胡叟传: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2011年选的张文瓘传: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都简略地介绍人物的字和哪里人,特别是单个的字,在下文中常常会出现,因此你在阅读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如果是断章取义就会出现翻译的错误,所以一开始读人物传记的时候就要留心人物的字,这对考查时出现在翻译的句子里是很有用的。 如2009福建卷考的是《张自新传》,其中有要求翻译的句子: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如果你注意到人物传记的开头: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就很清楚句中的“鸿”是张自新的原名,翻译成: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如果不仔细阅读,翻译的时候就容易望文生义了。 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一般由意义上的联系。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代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号。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二、要熟悉官职变动常用的词语。

在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阅读中,往往会写主人公一生的身世沉浮,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官职的变动的词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是有助于阅读和理解的。2008年浙江卷中考了白居易传,在实词的解释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2.A.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 13.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14.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15.D.不赏艰难(艰难:艰涩)。 如果你熟悉人物传记中官职的变动,你会很快判断出“致仕”的意思是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在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官职变动有: (1)表授予官职的:除(任命、授予官职)、拜(授予官职)、授(授予官职)、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荐(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等; (2)表罢免官职的:罢(免去、解除官职)、黜(废掉官职)、免(罢免)、夺(削除)等; (3)表提升官职的有:擢(在原关上提拔)、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加(加封)、拜(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等; (4)表降低官职的:谪(因罪降职或流放)、贬(降职)、左迁(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废(废黜)、黜(贬退)等;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 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另IJ 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m):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有司 :有关的官员。 古代常见官职名的职级例说(趣) 1、 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地方 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司局级官员。 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专管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掌管军队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10、侍郎:中央机构中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11>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12、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 表官职变化的词语。 ① 、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女口: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女口: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女口:举其偏,不为党。 拜:授予官职。女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 ?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1>表官职的 ⑴ ⑵ ⑷ ⑹ (8) (10) (12) (14) (16)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女口:中郎将、屯骑校尉、 祁连将军等。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太尉,司徒司空。 六部最高行政长官。尚书属 下部员。 三司 尚书 郎中 I 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I 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I 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I 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主持,相,辅佐。 (3) (5) ⑺ (9) (11) (13) (15) (17) (19) (20) 主簿:秘书。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太尉:军事首脑。 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太史:记史,管文收。 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府 州县历人丞授击 知知知经行县教游 、、、 、、 、、、 23456789

高考语文现代文人物传记阅读训练题

高考语文现代文人物传记阅读训练题 高考阅读 01-17 2044 高考语文现代文人物传记阅读训练题 福建四校2011届高三联考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口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

是脑”,大女婿下戏称他为“小巨人”。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珊珊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 B.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说余光中“始终是当代文坛的一个焦点”,是因他作为一名非职业作家却成为“五四”以来成就可观的诗文大师。 D.“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他的名字为荣”,说明了余光中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 E.余光中在文学领域里兼善天下,一方面表现在他大力提携后辈上,一方面表现在他从不计酬劳,到处演讲,惠及众人上。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 【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文(15分)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小题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1分)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与俱入山崖()(2)使为书招张世杰()(3)其末二句云()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如果能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奉宋的心态事奉我们皇上 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皇上 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小题4】“不拜”表明文天祥的精神。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4分) 【小题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因为张弘范是一个的人,理由 是(4分) 【答案】 【小题1】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2】(1) 一起 (2)写 (3)说 【小题3】B 【小题4】威武不能屈“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小题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理由;“弘范遂以客礼见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义之”等)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知识记忆直接作答即可,此诗源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7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缪整理)讲解

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缪整理) 一、史传类文言文常见官职变动词语集释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襄公三年》 征拜郎中。《张衡传》 东曹掾。” 《<指南录>后序》 嗣同》 宴》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贡禹传〉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赵充国传》 白《与韩荆州书》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 ?袁盎传》 辄积年不徙。”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7.常见官职归类 ①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②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③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二、史传类文言文常见生活词语归类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 9.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练习 第一篇 《三国志·华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后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注]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相陈珪举孝廉举:推荐 B.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宥:宽容 C.太祖苦头风苦:痛苦 D.佗亦不强,索火烧之强:勉强 2.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B.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C.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D.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中考文言文专题:人物传记篇

丹山中学文言文专题人物传记篇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1.解释加点词语 (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 (2)狱.久不决(_______)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 【答案】 1.(1)治理,管理(2)案件 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 【解析】 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5.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答案】 3.C4.C5.B 【解析】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年代:西晋年代:陈寿 参考译文: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在乡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刘备任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刘备与他们两人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人多广众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关羽后来跟随刘备投靠刘表。刘表死后,曹操挥兵平定了荆州,当时刘备想从樊城走,往南渡长江,另外派遣关羽领了数百艘船到江陵会合。曹操一直追,追到当阳县长坂那个地方,刘备连忙转向汉津港,正好与关羽的水军会合了,那么他们就一起去了夏口。后面,孙权借兵给了刘备抵抗曹操,曹操看他有兵了赚不到什么便宜就退兵了。后面刘备占领了江南的几座城市,那个时候就封拜关羽的官阶,让他当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军在长江以北,抵抗曹操,守咽喉之地。刘备西征平定益州,有拜关羽为管理荆州一片的都督。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好强护短,于是答复他说:“孟起兼有文武天赋,雄健刚烈超过

文言文阅读史传类古文常用词整理及解说

文言文阅读史传类古文常用词整理及解说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7)太尉:军事首脑。(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10)侍郎侍中:官庭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人物传记专题练习

人物传记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梁衡 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瞬间,我就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路边闪过金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那首歌就诞生在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草地上虫草、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老鹰发现了什么,在低空一圈圈地盘旋。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当年二十六岁的王洛宾采风到这里,十七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羞拍马远去。这倩影绕心三日,挥之不去,终于幻化为一首美丽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永远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卓玛一辈子也没有想到她那轻轻的一鞭会抽出一首世界名曲。 当后人听着这首歌时,总想为它注释一个具体的爱情故事,殊不知这里不但没有具体的爱,就是在作者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找到过歌唱着的甜蜜。王洛宾好像生来就负有一种使命,总是去追寻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情感。王洛宾是美令智昏,乐令智昏,他认为生活甚至生命就是美丽的音乐。他一入社会就直取美的内核,而不知这核外还有许多坚硬的甚至丑陋的外壳。 他一生屡屡受挫,他活了八十多岁,有三年是坐国民党的监狱,有十五年坐共产党的监狱,又有十五年的时间是被控制使用,直到1982年六十九岁时,才正式平反,恢复正常人的生活,1992年七十九岁时,中央电视台首次向社会介绍他的作品。这时,全社会才知道那许多传唱了半个世纪的名曲原来都是出自这个白胡子老头儿。这时,离他的生命终点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 王洛宾的生命是以歌为主线的,信仰、工作,甚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成了歌的附属,就像一棵树干上的柔枝绿叶。1937年,他到西北,这本是一次采风,但他被那里的民歌所迷,就留下不走了。他在马步芳和共产党的军队里都服过役,为马步芳写过歌,也为王震将军的词配过曲,他只知音乐而不知其余。他像草原上一只渴急的黄羊,见到一点水光,就拼命地向这唯一的目标冲去,至于路边的石块荆棘,他全没有看见。在音乐的感召下,他是一个勇敢的先锋,而对音乐之外的一切,他却是不屑一顾。在劳改服刑时他宁可用维持生命的一个小窝头,去换取人家唱一曲民间小调。他也曾灰心过,有一次他仰望厚墙上的铁窗,抛上一根绳,挽成一个黑洞似的套圈,就要通向另一个世界时,一声悠扬的牧歌,轻轻地飘过铁窗。他分明看到了铁窗外的白云红日,嗅到了原野上湿润的草香。他终于没有舍得钻进那个死亡隧道,三两下扯掉了死神递过来的接引之绳。我们至今不知道这是哪一位牧人的哪一首无名的歌,这也是一根“卓玛的鞭子”,又一回轻轻地抽在了王洛宾的心上。这一鞭,为我们抽回来一只会唱歌的老山羊,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第二、三自然段的描写,表现了草原的美丽,回应文题,暗示清爽纯净的自然美、悠悠清静的人性美是王洛宾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B.王洛宾热爱音乐,成就巨大,是一位音乐奇才,背负美的情感使命,信仰、工作、生活都是歌的附属。 C.王洛宾为了音乐,不屑世俗,只认音乐,不管对象,他为王震将军写过歌,也为马步芳的词配过曲。 D.王洛宾与音乐有割不断的情缘,音乐成就了王洛宾,音乐救过王洛宾的命,他也曾用救命的窝头换一曲民间小调。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4分) ( ) ( ) A.“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霎间,我就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一句表明作者既有实现夙愿的喜悦,又有历经艰辛到达目的地的欣慰。 B.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往往都是甜蜜的,美好的。作者远赴青海湖,是因为现实中找不到美丽的草原、动人的风情。 C.作者写王洛宾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其实道出了现在的人们不能创作出伟大音乐作品的原因。 D.文章以“追寻”为明暗两条线索,明写了作者对遥远的青海湖金银滩美景的追寻,暗写了作者对王洛宾歌中美好生活的憧憬。 3.本文题目是“追寻那遥远的美丽”,请你根据全文内容,探究题目的意蕴。(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才徐志摩 余杰 ①1933年11月19日午后2时,一架司汀逊式小型运输机展翅北飞,把它的身影投射在深秋斑斓的大地上。忽然,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雾铺天盖地,飞机顿时迷失了航向。经过几分钟艰难的飞行,飞机撞到了泰山北麓的白马山上,“轰”的一声巨响,紧接着一团冲天大火,挟裹着浓烟坠落山下……这架飞机上有一位特别的乘客——现代诗坛的“夜莺”徐志摩。在烈焰中,这位年轻的诗人结束了他35岁的生命,而他的灵魂已飞向天外,逍遥地“云游”去了。 ②“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浪漫气息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如同他热烈崇拜的拜伦、雪莱、济

七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华海建明英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得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禹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 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柳州/授禹锡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偕()易()妻子()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灌水之阳,有溪焉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皆山水之奇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可入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谈谈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一、要把握人物的名、字、号 人物传记类的开头几乎是一种公式化的开头,如2004年选的许逖传:(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2008年选的白居易传: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2010年选的胡叟传: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2011年选的张文瓘传: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都简略地介绍人物的字和哪里人,特别是单个的字,在下文中常常会出现,因此你在阅读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如果是断章取义就会出现翻译的错误,所以一开始读人物传记的时候就要留心人物的字,这对考查时出现在翻译的句子里是很有用的。 如2009福建卷考的是《张自新传》,其中有要求翻译的句子: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如果你注意到人物传记的开头: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就很清楚句中的“鸿”是张自新的原名,翻译成: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如果不仔细阅读,翻译的时候就容易望文生义了。 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一般由意义上的联系。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代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号。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二、要熟悉官职变动常用的词语。 在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阅读中,往往会写主人公一生的身世沉浮,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官职的变动的词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是有助于阅读和理解的。 2008年浙江卷中考了白居易传,在实词的解释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2.A.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 13.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14.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15.D.不赏艰难(艰难:艰涩)。 如果你熟悉人物传记中官职的变动,你会很快判断出“致仕”的意思是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在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官职变动有: (1)表授予官职的:除(任命、授予官职)、拜(授予官职)、授(授予官职)、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荐(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等; (2)表罢免官职的:罢(免去、解除官职)、黜(废掉官职)、免(罢免)、夺(削除)等; (3)表提升官职的有:擢(在原关上提拔)、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加(加封)、拜(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等; (4)表降低官职的:谪(因罪降职或流放)、贬(降职)、左迁(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废(废黜)、黜(贬退)等; (5)表官职调动的: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调(变换官职)、出(京官外调)、转(调动官职)等; (6)表辞去官职的:悬车(辞职居家)、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乞骸骨(自请

人物传记专题训练(答案)

传记答案 一、2014年新课标Ⅱ卷 (1) A、D 【解析】B项错误在于,不是“建议”他“当即回国”。 C项错误在于不是如该项所说“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 E项错误在于还没如该项所说的成为现实。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答:现实因素: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 思想基础:他心中有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的志愿;他从小受到母亲关于爱国和做人的教育;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现实原因”和“思想基础”二词,然后分别作答。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①当他得知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时,他为了报效祖国,放弃即将得到博士学位,当即回国。 ②他带领研究小组顶烈日、冒风雨勘察森林资源情况。③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举家迁往甘肃,进行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④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此外,他还谢绝了巨额酬金。 【解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一语,在文本和“相关链接”中筛选有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答①为了报效祖国,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牺牲个人利益果断回国。 ②为了搜集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他不惧艰险,深入实地考察,辛勤工作。③为国家付出自己的一切:捐献家产和巨额酬金,主动提出减薪等。④不为官位和金钱所诱。 【解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目“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的限制,在文本和“相关链接”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将军赋采薇 【答案】 (1)E3分,D2分, B1分 (2)】①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②宗的简介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③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 (3)①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②第二首借秦始皇开疆拓土的事迹,表达超越秦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宙、安抚黎庶的气概。 (4)①超越党派立意,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③自关心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④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志军有方,视死如归。(每点都结合文章的具体实例分析)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找准区位,选取关键的此句分条作答。【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注意找到历史人物,然后点明志向。【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这是探究题,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2016全国2卷 (1)BC (2)敏锐的洞察力;独立思考与创新;扎实的研究功夫。(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奥数教学应注意系统性;应注重引导学习兴趣;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4)吴文俊对物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影响下,他独辟蹊径,运用机械化思想研究数学,建立了新模式,在数学专业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吴文俊对文学艺术有着广泛兴趣,涉猎历史书籍、观看历史影片,拓宽了学术研究的视野;甚至观看围棋比赛也培养了他在数学研究的全局观念 和战略眼光。 四、朱东润 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A.“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与原文不尽相符,原文是“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心神的意图”,所以有此可见作者献身传记文学主要是因为兴趣,而不只是因为开了韩柳文学。C.说法过于的绝对。原文并没有说“拒绝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E.作者并没有说“传叙文学”更加科学,只是认为在西洋文学里分 类比较麻烦,而在中国传统当中却很自然。)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 并比较它们的异同;②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 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③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冋答。(6分)①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 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②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③行文 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朋友闲谈一样。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文言文阅读_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 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 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 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 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 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既而辽以问羽()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2.翻译下面句子。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译文: 3.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溪举于市D.帝感其诚 4.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 答:

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A.后特征为洛阳令/事物特征B.流血被面/唯见布被覆尸 C.大言数主之失/不计其数D.威不能行一令乎/行之有效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译: 3.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而京师号之“卧虎”。这两个称呼都从侧面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动人。 B.皇上本来要箠杀董宣,但董宣的义正词严、宁死不屈,使得皇上引咎自责,向他道歉。 C.董宣在洛阳任上,奋力打击豪强,豪强们没有不害怕他的,纷纷敛声匿迹,百姓多有口 碑。 D.董宣一生廉洁,去世后家里只有几斛大麦和一辆破车。光武帝得知他一贫如洗,为之感 伤叹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