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二十四讲城市化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二十四讲城市化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二十四讲城市化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二十四讲城市化Word版含解析

(2018·武汉调研)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 200多万。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据此完成1~2题。

1.图表数据表明,德国()

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

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

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

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

2.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

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解析:第1题,图示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58.32%+32.91%,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4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第2题,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答案:1.C 2.D

(2018·河北衡水中学摸底)交通拥堵指数是指城市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2016年4月20日,高德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正式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与2015年第四季度相比较,各大城市拥堵情况变化显著。据此回答3~4题。

3.天津、上海等城市拥堵情况较上一季度下降显著的原因最可能是()

A.社会文化因素

B.城市基础设施改善

C.产业转移

D.卫星城市的建立

4.城市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顽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会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

B.GIS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C.城市拥堵会使城市的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D.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可有效降低城区的拥堵状况

解析:第3题,天津、上海等城市拥堵情况较上一季度下降显著,引起短时间交通变化的最可能是社会文化因素,如交通法规的实施、错开上班高峰、智能化交通管理等,A正确。短时间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比较困难,B错误。产业转移和卫星城市的建立在短时间内效果没有这么明显,C、D错误。第4题,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使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情况;GIS可以分析交通情况,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城市拥堵,使城市道路资源更加紧缺;交通拥堵会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加重污染。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如果人们还在市内上班,则会加重交通拥堵。

答案:3.A 4.D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郑州模拟)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

(完整版)2019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与城市化

C. 城市性质相似 D. 产业部门接近 城市与城市化 (2019 ·全国Ⅱ卷)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 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 1 为 2001 年至 2016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 图 2 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 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 海港规模大 D. 行政等级较高 2. 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 均衡性 B. 边缘性 C. 集中性 D. 对称性 3. 与 2001 年相比, 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 空间位置邻近 B. 发展模式相同 B. 沿长江分布 C. 集聚长江口

答案】 1. D 2. B 3. A 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 题详解】 读左图,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 城市为上海、 南京、合肥(注意常州 2001 年属于Ⅰ型, 但 2016 年已经下降为Ⅱ型) ;读右图, 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 南京、 合肥没 有临海也没有海港, A 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 B 错;只有上海位于 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 C 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 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 【2 题详解】 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 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 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 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 A 、C 、 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 【3 题详解】 读左图, 2016 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 型变为Ⅱ型) 、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 比,邻近上海, 与上海距离都较近, A 对;上海 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 因此职能、 城市性质不同, C 错;城市级别不同、 规模不同, 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 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 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 劳动力资源、 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 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 B 、D 错。 D 对。 池州、宣城、舟 西部,舟山位 不同方向, B 对。 由Ⅱ型变为 图可知这些城 等城市,其中盐城和 上海的东南部,以上 总体分布为西部多、 为核心的长 、扬州、嘉兴( 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 2019 ·北京卷) 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3,完成2题。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从图中河流的形状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根据下题中指出的甲乙均为特大城市,可以判断甲为成都,乙为重庆。该区域位于同一纬度,气候类型相同,而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可以判断①③不符合,图中显示人口密度的区域多位于河流沿岸,加之四川西部为横断山区,人口明显减少,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 2.甲.乙两地都行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解析】乙为重庆,其形成区域是位于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重庆地形崎岖,选项A 错;两地都有充足的水源,选项B错;重庆和成都目前都有方便的陆路交通,选项C错误。【答案】:D 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完成3~5题。

3.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南多北少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答案】D 【解析】宁喜欢在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经济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因此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北部城市较多,南部城市较少,因此B项错;逆城市化是当今发达国家或者城市化水平较高、城乡差别较小地区出现的一种特殊城市化现象,该省的城市化仍以农村变城市为主,因此C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城市及铁路都主要沿河谷分布,因此D项正确。 4.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最适宜布局在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答案】C 【解析】影响快寄货物集散中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交通。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个选项中交通最发达的是银川,银川市位于整个宁夏城市的中心,物流中心建在银川,到其他各个城市距离都差不多,加上银川又是首府,故答案:C 5.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最适宜布局在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银川市位于整个宁夏城市的中心,物流中心建在银川,到其他各个城市距离都差不多,加上银川又是首府,故答案:C 6.图2是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模板归纳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 路模板归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 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 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 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 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 形、树枝状等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2020届高考地理训练:第九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

第九单元城市与城市化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0皖南八校联考]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图,图中数码分别表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和商业区。据此完成1—2题。 1.①②③对应的功能区分别是() A.商业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 B.轻工业区、重工业区、商业区 C.商业区、轻工业区、重工业区 D.轻工业区、商业区、重工业区 2.②功能区布局的环境优势是() A.对水环境影响小 B.对住宅区影响小 C.环境承载力较强 D.交通运输方便 [2020河北邢台三测]下图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核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大到小的是()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 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 4.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A.京津冀城市群 B.山东半岛城市群 C.辽中南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 [2019福建第三次质量检测]土地城镇化表现为城镇的建成以及城镇面积的扩大。县域(县级区域)土地城镇化水平划分为低(≤10%)、中低(10%—30%)、中(30%—50%)、中高(50%—70%)、高(>70%)五种类型。下图是2000年和2015年我国县域土地城镇化水平统计图。据此完成5—6题。

5.2000年我国县域土地城镇化() A.低水平和中低水平的区县数量相当 B.中等水平的区县数量占比约为65% C.中高水平区县数量占比高于70% D.高水平区县数量占比最大 6.据图推测2000—2015年我国() A.县域土地城镇化区域差异增大 B.(特)大城市土地扩张速度加快 C.中小城市用地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D.县域土地利用向更加集约化发展 [2020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下图所示),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据此完成7—9题。 7.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A.分散中心城区人口 B.加强城市管理力度 C.疏解城市中心职能 D.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8.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 A.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C.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轻交通出行压力 D.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9.推测位于新加坡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是() A.绿地公园 B.交通枢纽 C.医疗中心 D.批发市场 [2019黑龙江大庆一中三模](新角度)近年来,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通过开发社区农业和城郊农业等方式,使农田散布于城市用地中,创造出一个清洁高效的城市。据此完成10—11题。 10.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农田”与“城市公园”比较,突出的优势是() A.景观丰富,可吸引附近居民到访 B.水域广阔,能有效减轻城市内涝 C.污染较小,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D.居民参与,维护成本低 11.农田融入城市的主要目的是()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城市化》

第2课时城市化 课时训练融知识提能力 测控导航 考点题号 城市化及进程1、2、3、4、6、7、1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8、9、10、11、12、1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2013江南十校联考)不同时期的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影响较大,美国地理学家J.S.Adams按照交通发展的特点,把北美城市形态的演变划分为如图中A、B、C、D四个时期,分别对应的是步行——马车时代(1890年以前)、电车时代(1890~1920年)、游憩型汽车时代(1920~1945年)、小汽车和高速公路时代(1945年至今)。其中部分城市经过四个时期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成为大都市。据此回答1~3题: 1.不同交通时代的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呈现为( ) A.A时期城市空间形态呈集中紧凑的星状

B.自然条件决定了B时期城市形态呈同心圆状 C.C时期城市沿放射状交通轴线向郊区外围拓展,形成星状 D.D时期城市空间形态立体化特征不明显 2.进入D时期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是( ) A.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趋缓甚至停滞 B.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绝大多数城市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城市带 D.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发达地区出现了大都市 3.D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为( ) A.人口增长模式总体上为传统型 B.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C.人口主要从自然资源短缺区向自然资源丰富区迁移 D.部分国家和地区城市人口出现外迁的趋势 解析:1.C 2.D 3.D 第1题,C时期是游憩型汽车时代。该时代私人汽车被广泛接受,开始了大规模的郊区化,城市人口和工业向郊区拓展,市区急剧向外蔓延,形成星状。第2题,进入D时期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入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大都市。第3题,D时期,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人口出现向外迁移的趋势。 (2013衡水六模)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下面表示某城市局部区域剖面的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重点知识.doc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 重点知识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

网上评议政府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公民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4 2019-07-30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015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策略及模板

2015高考 地理综合题答题策略及模板 目录 第一部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2) 第二部分: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3)

第一部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分析方法和技巧 (一)特征描述: 区域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概括为:区域定位(根据轮廓、经纬网、地理事物)————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成因问题: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风向、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三)评价问题: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 1.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 2.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五步操作程序 (1)细审“题干”: ①审材料;②审设问;③审题分,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准确把握答题方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组织“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 (5)书写答案:“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 外的收获。 第二部分: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 (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与地形是区域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大概的经纬度范围,特殊纬线经过,高、中、低纬度或温度带)、海陆位置、特殊事物相邻位置(邻国,邻省,山河,交通等) 地形特征描述:①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②地势起伏状况(…高…低)、地势高低;③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沙漠、冻土、冰川、火山等;④海岸线特征,如长或短、曲折或平直 区域气候特征描述:①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②气温特点(气温总体特征、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

2019高考地理知识点: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汇总

2019高考地理知识点: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汇总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水平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 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能够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动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持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升,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2020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人教版本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

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2小题) 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如图示意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1965—197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化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的影响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 A.环境质量较差B.金融机构较多C.流通人口较多D.商品流通量较大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六大洲城市化水平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3.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依次对应的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乙、丙、甲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三题。 4.对②功能区布局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 . 地租水平 B . 交通运输 C . 人口数量 D . 生态环境 西班牙巴塞罗那新城是城市建设中的奇迹,下图为“巴塞罗那新城街区局部俯视图”和“街区建筑平面图”。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5.巴塞罗那新城的街道没有与经纬线保持平行,而是与其保持约45°的夹角,主要目的是( ) A . 方便居民出行 B . 减轻城市内涝 C . 减轻大气污染 D . 改善建筑通风采光 上海佘山世茂酒店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废石坑里的五星级酒店“深坑酒店”,其本身是废弃的采石场(下左图),现将它改造成酒店(下右图)。根据材料完成下列两题。

2021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核心素养测评 二十二 城市化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二 城市化 建议用时:45分钟 城镇化表示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水平。下图为1901年以来中国和印度人口规模和城镇化率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时段内,中印两国城镇化率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是 ( ) A.中国城镇化起步早,后期快速发展 B.印度城镇化起步早,后期发展缓慢 C.中国城镇化年增长率一直低于1% D.印度城镇化年增长率一直高于1%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总量快速增长 B.东部城市群快速崛起 C.工业化快速发展 D.人口向东南沿海聚集 3.为提高印度城镇化率,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B.加强城镇管理,减轻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C.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D.重视环境建设,改善城镇的生产生活环境 【解析】1选B,2选C,3选C。第1题,从图中印度和中国城镇化率的变化趋势可知,印度城镇化起步时间较中国早,且前期城镇化率较中国高,但后期城镇化发展缓慢,城镇化率开始落后于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率高于1%;印度城镇化年均增长率一直低于1%。第2题,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与城镇化率无直接关联性;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东部城市群还未快速崛起;我国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促进了城镇化率的快速增长;城市化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人口迁往东南沿海不会导致全国城镇化率快速增长。第3题,高新技术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而农村劳动力技术水平低,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可能性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拉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影响较小,对提高印度城镇化率作用较小。 城市楼房超过90 m部分高度之和被称为“城市个头”。下图为四地“城市个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2020年高考】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人教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文化与生活含答案

单元检测(九)文化与生活 一、选择题 1.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阅读日,阅读使人的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拓展,阅读能净化心灵、修身养性。阅读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唯有读书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活动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选A书籍是拓宽人的知识面、修身养性的阶梯,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③当选;②与题意不符,④错在“唯有”“才能”上。 2.“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①阅读是人们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②阅读有助于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③人们从阅读中能获取精神的力量④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①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④错误,文化对人起影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排除①④,故选C项。 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书店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书店形成冲击。近年来,书店已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围绕实体书店打造的多样化业态使书店变得更加时尚。卖创意、卖服装、卖咖啡、办活动……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实体书店逐渐回暖。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④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解析:选D在实体书店里卖创意、卖服装、卖咖啡、办活动等,吸引了顾客,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符合题意;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说明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享用文化,④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错误;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③错误。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课练14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课练14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狂刷小题夯基础]——— 练基础小题 上海市某区原大菜市场建设于1991年,蔬菜年交易量约40万吨、肉类产品年交易量达100万吨以上,以批零同售、价格优惠著称。2013年3月1日,该大菜市场关闭,原商户大都分散到该大菜市场周边的7个标准化菜市场。如图为原大菜市场及周边地区简图,图中数据为各标准化菜市场与附近小区的距离(单位:米)。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 C.工业用地D.绿化用地 2.原大菜市场关闭的原因最可能是() A.经营不善,亏损较严重 B.基础设施简陋,影响生活环境 C.市场饱和,竞争力下降 D.建设标准市场,增加市政收入 3.标准化菜市场分散经营最主要的好处是() A.更接近消费者B.降低运输成本 C.降低商品价格D.增加销售收入 如图为纽约市曼哈顿区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图。据此完成4~5题。

4.造成该区昼夜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有() ①通勤交通发展②高层建筑出现③追求生活质量④互联网的兴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关于城市功能分区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为休憩区B.乙为住宅区 C.丙为商业区D.丁为工业区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中较为典型。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大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资源C.交通D.政治 7.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

【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人文专题:城市和城市化

【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人文专题:城市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高考模拟预测卷)下图为某市中心城区地租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图中地租等值线凸出方向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 A.距市中心远近B.交通通达度 C.大气环境质量D.盛行风向 2.相比较,在甲处最适合布局( ) A.商业区B.现代农业区 C.工业区D.高级住宅区 3.若在甲处新建高铁站点,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甲处地租价格上涨 B.出现大量住宅区 C.形成新的商业区 D.干扰市内交通布局 (2019·广西名校联合考试)在云南中部高原区,有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如图),它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一颗印”建筑多为土木结构,高墙小窗或无窗,中间有小天井,布局紧凑,空间小巧,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向形成无规则的散点分布。据此完成4~6题。 4.“一颗印”布局紧凑、空间小巧的特点说明当地( ) A.四季如春B.森林资源丰富 C.平地少D.风沙大 5.“一颗印”建筑中间设有小天井的主要目的是( ) A.收集雨水 B.利于采光 C.抵御严寒D.观测星空 6.近年来,昆明市区的“一颗印”古建筑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推动的改、扩建 B.频发地震引发的毁损 C.古建筑自身老旧、破落 D.人们居住习惯的改变 (2019·河北唐山一模)下表是世界某大城市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其中0~5 km为核心区,5~15 km为内城区,15~25 km为外城区,25~35 km为边缘区,35 km以外为郊区。结合表中数据(相对值),完成7~8题。 7.与边缘区相比,该城市核心区( ) A.建筑物密度较小 B.植被覆盖率更高 C.第二产业产值高 D.地表径流汇集快 8.该城市距市中心15~20 km区域内的建筑可能为( ) A.居民住宅B.大型医院 C.公共景观D.工业仓储 (2019·山东青岛一模)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员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2019届高三政治一轮后期综合集训:政治生活(3)(含答案)

2019届高三政治一轮后期综合集训(政治生活)(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宁指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其基本涵义是( ) A.任何阶级政治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 B.解决政治问题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前提 C.经济关系是随着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经济问题而展开的 2、我国政党制度的最显著特征是() ①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②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 ③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政④一党执政,多党在野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3、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两种民主形式紧密和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协商民主形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能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②民主党派能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决定和执行 ③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关系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②坚持民主执政 ③坚持依法执政④坚持按规律执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近年来,山东省诸城市按照“组织联体、城乡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城带乡、共同发展”的思路,引导城区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跨区域组建联合党组织,基本形成了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长效机制,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诸城市的上述做法() ①有利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②有利于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④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新修改的选举法则第一次将农村和城市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规定为1︰1,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实现城乡“同票同权”有利于( ) A.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 C.保证公民平等地享有国家立法权 D.完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 7、广东省实行“人大代表无陪同视察制”。在人大代表视察过程中,相关单位的领导和 工作人员,一般不出现在视察现场,以便于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直接接触。可见, 实行无陪同视察制有利于人大代表 ( ) A.更好地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B.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 C.直接处理国家事务 D.直接行使决定权 8、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2019年10月16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研修班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坚决惩治腐败、遏制蔓延势头作为工作目标。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就要 ( ) ①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②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③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高考地理母题揭秘考点38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38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过程线,①曲线洪峰出现最早最高,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③曲线洪峰出现最迟最低,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兴建污水处理厂B.疏浚河道C.加强道路建设D.完善排水系统 【答案】BD 【解析】防治城市内涝,就是加快城市内地表水快速顺利流出城市,结合选项可知疏浚河道和完善排水系统满足要求。 (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图5 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 月地表平均气温图,读图,回答3、4题。 高 N 低 0 10km 1982 年2004 年

3.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时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思路】由题图,一般地,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表温度的高低变化与地表高低起伏应该是负相关关系,显然选项A 错误。既然是气候变暖的影响,那么该城市地区的地表温度变化都应该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而不应该高低不一,显然选项B 是错误的。有1982 年到2004 年的该市7 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市7 月均温最低地区几乎没有变化,这只能说明这两个地区是河流,或者说是城市绿地,显然选项C 正确。城市因看密集、工业发达、交通工具等的尾气排放量大、以及家庭炉灶等生活废气的排放等原因导致市区的气温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风由高空吹向市郊,而近地面风则由市郊吹向市区,显然选项D 错误。 4.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 年到2004 年该城区 A.建筑物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增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同步检测鲁教版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 1. (2015 ?广东文综,4)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国家 中国*印度德国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 338 1 15582307 比重(%)17 1.3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由表中关于中国、印度的数据,可看出中国百万 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故D正确;再比较中国、美国数据,可看出C选项表述错误;该表只能体现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不能反映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以及城市化水平,故 A B选项可排除。 答案D (2015 ?天津文综,6)图1、图2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第2题。 图1 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图例y城匝边畀@湖泊人II擁度 可 区 路 泊 业 伽 城 道 湖 工 愷 TJ I +? ?

图2 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 2. 结合图1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A. 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的变化。结合人口密度图例,从图中可看出,全市人口密度绝大部分 地区有所增加,东北部人口密度增加明显,因此B项正确。 答案B (2017 ?江南十校联考)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转变过程。城市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等。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 —河嫌洸向 o 城区、閒谨芯晤?某硏宪底好院 '■ 1;' ■并动密峑型工业和逍佗丄业区翅谯高新技术产业为士的_L业区 3. 该城市发展早期的主要农业基地可能是() A. 林木基地 B.果蔬基地 C.粮棉基地 D.禽蛋基地 4. 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图中不能直接表达的是() A. 由劳动力数量需求向素质需求转变 B. 工业地域由传统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转变 C. 交通运输由单一方式向综合方式转变 D. 城市功能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解析第3题,长三角地区地势较平坦,城市发展早期城市化水平低,农业主要以种植业 为主,因光热条件较好,适宜种植粮棉,故C项正确、A项错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 的扩大,城市周边逐渐形成果蔬基地、禽蛋基地等,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故 B D项错误。第4题,据图判断,城市工业发展由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向以高 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工业转变,劳动力数量需求下降,而劳动力素质需求提高,故A、B 项不符合题目要求;该城市早期交通为河运,后期交通方式以河运和高速公路运输为主,

2019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与城市化 (2019·全国Ⅱ卷)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 海港规模大 B. 沿长江分布 C. 集聚长江口 D. 行政等级较高 2. 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 均衡性 B. 边缘性 C. 集中性 D. 对称性 3. 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 空间位置邻近 B. 发展模式相同 C. 城市性质相似 D. 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题详解】 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 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的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 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2题详解】 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3题详解】 读左图,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 (2019·北京卷)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