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毛概第十章练习题

毛概第十章练习题

毛概第十章练习题
毛概第十章练习题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单项选择

1.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A.南北问题

B..维护世界和平问题

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问题

D.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问题

2.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 ).

A. 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B. 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 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 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3. 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 ).

A. 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

B. 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

C.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加强国际干预

4.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A.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5.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下列哪项作出的战略抉择( ).

A.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

B.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C.自身发展的需要

D.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

二、多项选择

1.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 ).

A. “一边倒”

B. “反霸权主义”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另起炉灶”

2.我国在外交政策中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这主要体现在( ).

A. 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 真正的不结盟

C.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 不与霸权主义国家交往

3.争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必须建立国际新秩序。国际政治新秩序是指

( ).

A. 国际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国际事务

B. 各国独立自主选择本国发展道路

C. 和平解决国际分歧和争端

D. 不干涉别国内政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 ).

A.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 长期共存、竞争发展

5.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包括( ).

A.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B. 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

C. 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D. 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

谐世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D4D5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BC3ABCD4ABC5ABCD

毛概第一章到第七章的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邓小平理论 D、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4、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答:()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革命 C、社会主义建设 D、第三世界兴起 5、“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是() A、1987年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党的十四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 D、2002年党的十六大 6、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7、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载入宪法是在() A、党的十四大上 B、党的十五大上 C、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D、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8、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A、1987年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党的十四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 D、2002年党的十六大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提出来的。 A、党的历史方位 B、当今国际形势 C、我国的经济形势 D、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答:()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提高经济效益为 C、以人为本 D、全面协调发展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科学性 D、革命性 2、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 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认识路线 D、基本路线 3、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表明:答:() A、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可以不断变化的 B、马克思主义没有需要始终坚持的原则 C、马克思主义是向实践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 D、马克思主义只能让理论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而不能反过来推动实践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开拓创新 5、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答:() 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C、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 A、形成阶段 B、发展阶段 C、成熟阶段 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7、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开拓创新 D、与时俱进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选择题(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毛概选择题(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txt如果真诚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 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各国经济以先进的交通、通讯和共同规则标准为纽带,形成统一的全球性资源流动、配置的(世界市场体系) 4. 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5.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6. 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对外贸易) 9.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10.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1、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2、我国现阶段对外技术交流的重点是(技术引进) 13、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14、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毛泽东) 15、加入WTO 后,中国将严格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实行公开、透明、平等的贸易和投资政策,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16、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17.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12月) 1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1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动因在于(争取国际比较利益) 20.温州和福建的鞋业生产型企业,将国内运来的半成品鞋,进行组装和加工,再将成品鞋销往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这反映了(贸易全球化) 21.日本生产的SONY,其电子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在新加坡或印度尼西亚组装,然后在日本的神户印上“日本制造”的牌子,远销全球。这反映了(生产的全球化) 2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吸收消化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主要是通过(①④)来实现的①外资企业的发展④对外贸易的增长 23. 2007年11月23日,正在为总统之梦努力的希拉里?克林顿在博客上写道:“如果我当上总统,我将立即要求独立的第三方检查玩具;增派产品检察官的数量;对儿童产品立法……”。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战打响之初,所有的民主党候选人,都明确地表示了贸易保护主义立场。这警示我国的对外开放要做到(①②④)①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质量②促进科技和体制创新,转变贸易增长方式④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市场选择方向

毛概复习题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一、单选题 1.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A.江泽民 B.毛泽东 C.胡锦涛 D.邓小平 2.科学发展观在()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A.抗击非典疫情 B.举办世博会 C.汶川地震 D.举办奥运会 3.2004年5月,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 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反映了我们党对()的新认识。” A.政治问题 B.社会问题 C.外交问题 D.发展问题 4.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5.以党的()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十七大 B.十六大 C.十四大 D.十八大 6.党的十七大后,来自国际国内经济政治以及自然界的严重困难和挑战接连不断,其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冲击最猛烈、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恐怖主义 B.国际金融危机 C.经济全球化 D.政治多极化 7.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经济升级 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C.改善投资 D.发展金融 8.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A.科技进步和创新 B.加大投入 C.科技人才 D.经济环境 9.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经济增长 B.综合国力增强 C.文化繁荣 D.保障和改善民生 10.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 力点。 A.经济增长型 B.文化繁荣型 C.政治昌明型 D.环境友好型 11.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毛概第十章和十一章总结

第十章 1、先进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 时代进步的潮流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2、为什么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四有”之间的关系: (1)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 (2)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思想的体现; (3)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4)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5、培育“四有”公民的必要性: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2)培育四有公民,提供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3)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理论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国又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统一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成果中概括和提炼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8、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9、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0、“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各个方面,体 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

毛概习题 第七章

自测习题四 本测试题包括5道判断题,5道单选题,5道多选题。 一判断题(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是阶级斗争。1 对错 2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对错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3 对错 社会主义社会只存在非对抗性矛盾,不存在对抗性矛盾4 对错 随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过渡时期便结束了。5 对错 二单选题:(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提出“向科学进军”口号的会议是(AB C D)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八大 C.1956年1月召开的全国知识分子工作会议 D.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2建国后,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起点是(A BCD)A.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B.庐山会议错误批判彭德怀 C.“反右倾”运动 D.“大跃进”运动 3提出生产关系采取何种形式要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标准的重要思想的领导人是 (ABC D) A.毛泽东B.周恩来 C.刘少奇D.邓小平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所有制结构呈现的状况是(AB C D)A.完全的公有制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

C.基本单一的公有制D.以国营经济为领导,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5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 (A BCD) A.人民内部矛盾B.敌我矛盾 C.对抗性矛盾D.不可解决的矛盾 三多选题(5道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论述了政治方面要处理好的关系有(ABCD E)A.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B.党与非党的关系 C.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D.是与非的关系 E. 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2毛泽东在1956年8月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及后来的谈话中,阐明了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正确方针是 (A BC D E) A.全盘吸收B.古为今用 C.洋为中用D.对外来文化一律排斥 E.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提出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AB C DE)A.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B.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不平衡,有自己特殊的国情 C.中苏关系破裂 D.新中国在几年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E.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需要 4在八大的报告和决议中,中共中央提出了(ABC DE)A.第二个五年计划B.反对个人崇拜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向科学进军” E.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 5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矛盾的正

毛概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 A.互为目的,互为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D.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4.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思想建设 D.道德建设 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祖国统一 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A.文化教育工作 B.思想政治工作 C.改革开放 D.经济建设工作 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0.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 A.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B.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 C.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E.精英文化 2.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培育“四有”公民是指() A.有思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E.有理想 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勤劳勇敢 C.爱好和平 D.自强不息 E.团结统一 4.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C.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D.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E.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5.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促进经济发展 C.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E.培养“四有”公民 三、简答题 1.怎样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1. 答: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文化建设的“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大力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答: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

毛概选择题(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 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各国经济以先进的交通、通讯和共同规则标准为纽带,形成统一的全球性资源流动、配置的(世界市场体系) 4. 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5.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6. 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对外贸易) 9.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10.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1、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2、我国现阶段对外技术交流的重点是(技术引进) 13、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14、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毛泽东) 15、加入WTO 后,中国将严格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实行公开、透明、平等的贸易和投资政策,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16、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17.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12月) 1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1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动因在于(争取国际比较利益) 20.温州和福建的鞋业生产型企业,将国内运来的半成品鞋,进行组装和加工,再将成品鞋销往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这反映了(贸易全球化) 21.日本生产的SONY,其电子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在新加坡或印度尼西亚组装,然后在日本的神户印上“日本制造”的牌子,远销全球。这反映了(生产的全球化) 2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吸收消化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主要是通过(①④)来实现的①外资企业的发展④对外贸易的增长 23. 2007年11月23日,正在为总统之梦努力的希拉里?克林顿在博客上写道:“如果我当上总统,我将立即要求独立的第三方检查玩具;增派产品检察官的数量;对儿童产品立法……”。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战打响之初,所有的民主党候选人,都明确地表示了贸易保护主义立场。这警示我国的对外开放要做到(①②④)①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质量②促进科技和体制创新,转变贸易增长方式④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市场选择方向 24.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稳定是(前提) 25、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改革)

毛概第七章考题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 一、辨析题 1.实行对外开放就无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由于消灭了剥削阶级,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就没有矛盾了。 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4、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二、简答题 1.邓小平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3.当前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如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4.如何认识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三、论述题 1.试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2.如何看待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3. 试论述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4. 为什么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四、材料分析题 1. 下面是一组20 世纪50 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 材料 1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 2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 3 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1956 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回答: ( 1 )根据材料1 ,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 ( 2 )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 3 )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是谁作的?材料 2 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4 )参照材料3 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2. 材料题1:以下是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材料 材料1: 我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地位从开放之初第32位上升为第3位,200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66.3%,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发动机。1978年,中国贸易伙伴只有40多个,2006年已经发展到220多个,1993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累计利用外资超过了7800亿美元。 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由1%上升到5%,进出口总额占全球比例由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8%。外汇储备由不到两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底1.53万亿美元,同期我国对世界经过增长的贡献

毛概第十章第一节教案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名称:第十章第一节教学提纲 所属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系别电气工程 专业班级电信S2009-2-16 学生姓名易延烽 学号16 2011-4-14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及建设的基本方针;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根本任务. [学习重点] 1丶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2丶了解不同时期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3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重点) 4丶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难点) 一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丶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 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 狭义的 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有关人类 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丶道德风尚丶文学艺术丶教育和 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2丶为什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丶体现先进生产 力发展要求丶代表做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丶反应时代进步 潮流的文化,它是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 求先进性。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 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 创造精神的额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丶一个民族不可能立 于先进民族之林。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同改革开 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里的重要标志;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 支持丶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丶我国不同时期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丶建设和改个的奋斗历程中,重视文化建设,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 建设和弘扬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党不仅 取得了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而且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 识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建设理 论。

第十章 毛概习题 答案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A.和平与发展 B.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 C.开放与合作 D.互惠与共存 2.()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趋势。 A.霸权主义 B.强权政治 C.单边主义 D.世界格局多极化 3. 走()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A.和平发展 B.强权政治 C.单边主义 D.霸权主义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C.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5.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争取全球领导权 C.自给自足 D.广泛结盟 6.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A.社会制度的竞争 B.科学技术的竞争 C.经济资源的竞争 D.军事力量的竞争 7.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 A.不结盟战略 B.一边倒战略

C.一条线战略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 A.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 B.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确定了()战略。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真正的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0.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中国审时度势,提出了()的外交战略.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条线 11.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A.产品质量的竞争 B.经济资源的竞争 C.产品价格的竞争 D.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12.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领土争端 B.民族矛盾 C.宗教纷争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3. 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二、多项选择题 1.()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毛概第七章练习题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 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革 B.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结合起来 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D.靠深化和继续发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和新矛盾 3.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 4.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经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所谓全方位就是指() A.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B. 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 C.立足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和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 D.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二、多项选择 1.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与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018毛概)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目标)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1、五大发展理念(如何把握) 创新就是引领发展得第一动力。 协调就是持续健康发展得内在要求。 绿色就是永续发展得必要条件。 开放就是国家繁荣发展得必由之路。 共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本质要求。 2、五大发展理念(作用与地位)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得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就是具有内在联系得集合体。 创新注重得就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得就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得就是解决人与自然与谐问题,开放注重得就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得就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得能力与水平,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 1、新常态表现在三个方面:发展速度、发展方式、发展动力 2、在新常态背景下,推进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想不起来从经济新常态往回推)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得转变。 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与保护人得积极性。 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得主要任务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六个层面) 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得市场体系。 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得收入分配体系。 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得绿色发展体系。 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得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得全面开放体系。 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得经济体制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6个举措) 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目标)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注意点: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得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深化机构与行政体制改革。 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得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就是我国得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我国得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是我国得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三、巩固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如何) 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得主题,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第一,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6字方针) 第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全面贯彻党得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得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得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如何落实) 1、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明确一国与两制之间得关系,在这个大

毛概第七章第八章习题答案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的30多年,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和社会全面进步的30多年,是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和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3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

毛概第七章复习题

毛概第七章复习题

————————————————————————————————作者: ————————————————————————————————日期: ?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 A.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B.对原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改革是下列那一项的必然结果? A.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C.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次要方面运动 4.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 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B.建立人民公社制度建立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C.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集体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D.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为主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5.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B.坚持“一大二公”为标准 C.坚持维护人民利益为标准 D.坚持是否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 6.我国改革的重点是 A.政治体制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C.经济体制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 7.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 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 D.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改革的目标 8.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A.改革B.开放 C.民主 D.矛盾 9.发展是社会主义的? A.目的 B.直接动C.结果D.前提 10.稳定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

毛概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文化和先进文化 1.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 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2.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它的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二)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1)毛泽东十分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给予重要论述,并且还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2)在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并且还指出,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4)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毛概第章试题

第七章科学发展 单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 A. 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 B )。 A. 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C ) A. 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D ) A. 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C ) A. 国外经验的借鉴 B. 领导的价值判断 C.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 综合国力的竞争 6、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并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 ( D )。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7、科学发展观在(B )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A.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B. 抗击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应对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挑战 D. 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8、进入21世纪,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A )仍然是时代主题。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发展 C.革命与发展 D.战争与革命 9、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C )。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统筹兼顾 C.科学发展 D. 以人为本 10、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了实现(A )。 A.人的全面发展 B.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D.维护社会公平 11、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 B )。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C.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毛概第七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毛概》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思考习题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 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我国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从国际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3)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这种革命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外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4)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