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动控制原理简答

自动控制原理简答

自动控制原理简答
自动控制原理简答

自动控制原理简答

1、简要论述自动控制理论的分类及其研究基础、研究的方法。

自动控制理论分为“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以递函数为基础,以时域法、根轨迹法、频域法为基本方法,“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以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基本方法。

2、在经典控制理论中用来分析系统性能的常用工程方法有那些?分析内容有那些?

常用的工程方法: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率特性法;

分析内容:瞬态性能、稳态性能、稳定性。

3、相比较经典控制理论,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出现了哪些新的概念?

系统的运动分析,能控性,能观性,极点配置,观测器设计,跟踪器等。

4、人闭上眼见很难达到预定的目的试从控制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

人闭上眼睛相当于系统断开反馈,没有反馈就不知道偏差有多大,并给予及时修正。所以人闭上眼睛很难到达预定目标。

5、试分析汽车行驶原理

首先,人要用眼睛连续目测预定的行车路线,并将信息输入大脑(给定值),然后与实际测量的行车路线相比较,获得行驶偏差。通过手来操作方向盘,调节汽车,使其按照预定行车路线行驶。

6、对飞机与轮船运行原理加以分析

飞机和轮船在行驶时,都会发射无线电信号来进行定位,无线电信号通过雷达反射到计算机中央处理器中。进行对比得出误差,再将误差发射,进入雷达反射到飞机和轮船的接收器中,计算机收到信号后可还原为数据,进而可知偏差而及时修正,这是时刻都进行的。所以飞机,轮船都能保持预定航向行驶。

7、从元件的功能分类,控制元件主要包括哪些类型的元件?

控制元件主要包括放大元件、执行元件、测量元件、补偿元件。

8、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是指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式变换与系统输入量的拉式变换之比。

9、常见的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有以下三种:(1机理分析法:机理明确,应用面广,但需要对象特性清晰

(2实验测试法:不需要对象特性清晰,只要有输入输出数据即可,但适用面受限

(3以上两种方法的结合:通常是机理分析确定结构,实验测试法确定参数,发挥了各自的优点,克服了相应的缺点

10、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哪些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结构图。

11、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1 差分方程 Z变换将差分变成代数方程

(2 脉冲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零初始条件下,输出离散时间信号的 z 变换 C z 与输入离散信号的变 C z换 R z 之比,即 G z /R z

(3 离散空间表达式

12、定值控制系统、伺服控制系统各有什么特点?

定值控制系统为给定值恒定,反馈信号和给定信号比较后控制输出信号;伺服控制系统为输入信号是时刻变化的,输入信号的变化以适应输出信

1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用来分析系统性能的常用工程方法有那些?分析内容有那些?

常用的工程方法: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率特性法;分析内容:瞬态性能、稳态性能、稳定性。

号的变化。

14、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和用传递函数描述系统有何不同?

传递函数用于单变量的线性定常系统,属于输入、输出的外部描述,着重于频域分析;状态空间法可描述多变量、非线性、时变系统,属于内部描述,使用时域分析。

15、定值控制系统、伺服控制系统各有什么特点?

定值控制系统为给定值恒定,反馈信号和给定信号比较后控制输出信号;伺服控制系统为输入信号是时刻变化的,输入信号的变化以适应输出信号的变化。16、动态结构图:把系统中所有环节或元件的传递函数填在系统原理方块图的方块中,并把相应的输入输出信号分别以拉氏变换来表示从而得到的传递函数方块图就称为动态结构图。

17、状态转移矩阵:φ (t)= e At ,描述系统从某一初始时刻向任一时刻的转移。

18、什么是主导极点?主导极点起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高阶系统中距离虚轴最近的极点,其附近没有零点,它的实部比其它极点的实部的 1/5 还小,称其为主导极点。将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分析出来,利用主导极点来分析系统,相当于降低了系统的阶数,给分析带来方便。举例说明略,答案不唯一。

19、主导极点:如果系统闭环极点中有一个极点或一对复数极点据虚轴最近且附近没有其他闭环零点,则它在响应中起主导作用称为主导极点。

20、高阶系统简化为低阶系统的合理方法是什么?

保留主导极点即距虚轴最近的闭环极点,忽略离虚轴较远的极点。一般该极点大于其它极点 5 倍以上的距离;如果分子分母中具有负实部的零、极点在数值上相近,则可将该零、极点一起小调,称为偶极子相消。

21、什么是偶极子?偶极子起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偶极子对:是指若在某一极点的附近同时存在一个零点,而在该零点,极点的附近又无其它的零点或极点。就称这个极点和这个零点为一个偶极子对。由于零极点在数学上位置分别是分子分母,工程实际中作用又相反,因此在近似的处理上可相消,近似地认为其对系统的作用相互抵消了。对于高阶系统的分析,相当于降低了系统的阶数,给分析带来方便。

2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有哪些

根轨迹的起点与终点;分支数的确定;根轨迹的对称性;实轴上的轨迹;根轨迹的渐近线;答案不唯一

23、根轨迹的分支数如何判断?举例说明。

根轨迹 S 平面止的分支数等于闭环特征方程的阶数,也就是分支数与闭环极点的数目相同。举例说明略,答案不唯一。

24、根轨迹的渐近线:当开环极点数 n 大于开环零点数 m 时,系统有 n-m 条根轨迹终止于 S 平面的无穷远处,且它们交于实轴上的一点,这 n-m 条根轨迹变化趋向的直线叫做根轨迹的渐近线。

25、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根轨迹与虚轴相交,表示闭环极点中有极点位于虚轴上,即闭环特征方程有纯虚根,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可利用此特性求解稳定临界值。举例,答案不唯一。

26、时域分析的性能指标,哪些反映快速性,哪些反映相对稳定性?

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整时间、延迟时间反映快速性;最大超调量、振荡次数反映相对稳定性

27、峰值时间:系统输出超过稳态值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为峰值时间。

28、作奈氏图时,考虑传递函数的型次对作图有何帮助?

传递函数的型次对应相应的起点。 0 型系统的乃氏图始于和终于正实轴的有限值处,1 型系统的乃氏图始于相角为-90 的无穷远处,终于坐标原点处,2 型系统的乃氏图始于相角为-180 的无穷远处,终于坐标原点处。

29、试证明 1型系统在稳定条件下不能跟踪加速度输入信号。

输入 r= t ,K a =lim sG(s)s →0 ess =∞ 稳态误差无穷大,输出不能跟随输入。

30、如何求取系统的频率特性函数?举例说明。

由系统的微分方程;由系统的传递函数;通过实验的手段。例略

31、为什么二阶振荡环节的阻尼比取ξ=0.707 较好,请说明理由。

当固有频率一定时,求调整时间的极小值,可得当ξ=0.707 时,调整时间最短,也就是响应最快3 分;又当ξ=0.707 时,称为二阶开环最佳模型,其特点是稳定储备大,静态误差系数是无穷大。

32、什么是偏差信号?什么是误差信号?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误差信号ε(s):希望的输出信号与实际的输出之差。偏差信号E (s):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之差;两者间的关系:ε(s)= E (s) H (s),当 H (s)= 1 时,ε(s) =E(s)

33、稳态误差:对单位负反馈系统,当时间 t 趋于无穷大时,系统对输入信号响应的实际值与期望值(即输入量)之差的极限值,称为稳态误差,它反映系统复现输入信号的(稳态)精度。

34、稳定性由系统内部结构与参数决定,与输入无关

35、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开环控制系统:是没有输出反馈的一类控制系统。各前向通路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不变。其结构简单,价格低,易维修。精度低、易受干扰。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反馈控制系统,各回路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不变。其结构复杂,价格高,不易维修。但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动态特性好。

36、简述负反馈的主要作用。

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提高系统稳态精度;自动修正偏差

37、如何用实验方法求取系统的频率特性函数?

答案不唯一。例如:即在系统的输入端加入一定幅值的正弦信号,系统稳定后的输入也是正弦信号,记录不同频率的输入、输出的幅值和相位,即可求得系统的频率特性。

38、伯德图中幅频特性曲线的首段和传递函数的型次有何关系?

(1 0 型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的首段高度为定值,20lgK;

(2 1 型系统的首段-20dB/dec,斜率线或其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 W1=K1;

(3 2 型系统的首段-40dB/dec,斜率线或其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 W2=K2

39、控制系统开环幅频特性各频段有何要求,及性能。

低频段:增益充分大,以保证稳态误差要求(表征闭环系统稳态性能)

中频段:-20dB/dec,占据充分频宽,以保证具备适当相角裕度45°(表征闭环动态性能)

高频段:增益尽快减小,以削减噪声影响(表征闭环复杂性、噪声抑制能力)。

40、在绘制连续系统频率特性Bode的幅频特性时,常采用(对数频率—分贝)坐标。简述采用(对数频率—分贝)坐标原因。

(1对横坐标实现非线性压缩;

(2可在较大频率范围内反映频率特性变化情况;

(3将幅值运算化为加减运算;

(4简化曲线绘制过程。

41、系统闭环零点、极点和性能指标的关系。

(1 当控制系统的闭环极点在 s 平面的左半部时,控制系统稳定;(2如要求系统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越是远离虚轴;如要求系统平稳性好,则复数极点最好设置在 s 平面中与负实轴成±45°夹角线以内;

(3离虚轴的闭环极点对瞬态响应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4要求系统动态过程消失速度快,则应使闭环极点间的间距大,零点靠近极点。即存在偶极子;

( 5如有主导极点的话,可利用主导极点来估算系统的性能指标。

42、试说明延迟环节 G(s) =e -τs 的频率特性,并画出其频率特性极坐标图。其极坐标图为单位圆,随着ω 从0→∞ 变化,其极坐标图顺时针沿单位圆转无穷多圈。图略。

43、零阶保持器有何特征?

(1低通特性。由于幅值随频率值增大而迅速减小,说明零阶保持器基本上是一个低通滤波器。

(2相角滞后特性。零阶保持器产生相角滞后,且随w的增大而加大,在W=Ws 处,相角滞后可达-180°,从而使闭环系统稳定性变差。

1T,相当于给系统增加了一个(3时间滞后特性。输出比输入在时间上要滞后

2

1T的延迟环节,使系统总的相角滞后增大,对系统的稳定性不利。延迟时间为

2

44、控制系统中积分环节越多,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有怎样的影响?

积分环节越多,系统稳定性越差,动态响应变慢,但稳态精度提高。

45、举例说明什么是闭环系统?它具有什么特点?

既有前项通道,又有反馈通道,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有影响,存在系统稳定性问题。如等幅振荡。

46、时域分析的性能指标,哪些反映快速性,哪些反映相对稳定性?

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整时间、延迟时间反映快速性。

最大超调量、振荡次数反映相对稳定性。

47、什么是最小相位环节,非最小相位环节,及二者区别

最小相位环节不包含滞后环节,开环零极点全位于S左半平面;非最小相位环节有位于S右半平面开环零极点。除比例环节,区别在于开环零极点位置。

48、评价控制系统的优劣的时域性能指标常用的有哪些?每个指标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最大超调量:单位阶跃输入时,响应曲线的最大峰值与稳态值之差,反映相对稳定性;

振荡次数:在调整时间内响应曲线振荡的次数,反映相对稳定性。

调整时间:响应曲线达到并一直保持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最短时间,反映快速性;峰值时间:响应曲线从零时刻到达峰值的时间,反映快速性;

上升时间:响应曲线从零时刻到首次到达稳态值的时间,反映快速性;

49、写出画伯德图的步骤。

(1将系统频率特性化为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乘积。

(2根据组成系统的各典型环节确定转角频率及相应斜率,并画近似幅频折线和相频曲线。

(3必要时对近似曲线做适当修正。

50、系统的误差大小和系统中的积分环节多少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由静态误差系数分析可知,在输入相同的情况下,系统的积分环节越多,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小。举例说明略,答案不唯一。

51、如何求取系统的频率特性函数?举例说明。

由系统的微分方程;由系统的传递函数;通过实验的手段。例略

52、开环不稳定的系统,其闭环是否稳定?举例说明。

开环不稳定的系统,其闭环只要满足稳定性条件,就是稳定的,否则就是不稳定的。举例说明答案不唯一略。

53、、一阶惯性系统当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如何用实验方法确定时间常数T ?其调整时间 ts 和时间常数 T 有何关系,为什么?

常用的方法(两方法选 1 即可):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 0.632稳态值处,经过的时间 t=T;或在 t=0 处曲线斜率 k=1/T,

t(s)=3.5T Δ=5 ,t(s)=4.4T Δ=2

54、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中,如要减小最大超调量,对其它性能有何影响?

要减小最大超调量就要增大阻尼比,会引起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变大,影响系统的快速性。

55、Nyquist 判据(或奈氏判据):当ω由-∞变化到∞时, Nyquist 曲线(极坐标图)逆时针包围(-1,j0)点的圈数 N,等于系统 GsHs位于 s 右半平面的极点数 P ,即 N=P,则闭环系统稳定;否则(N≠P)闭环系统不稳定,且闭环系统位于 s 右半平面的极点数 Z为:

Z =∣P-N∣

56、用文字表述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并举例说明。

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为负实数或具有负的实部。或:特征方程的根均在根平面(复平面、s 平面)的左半部。或:系统的极点位于根平面(复平面、s 平面)的左半部。举例说明,答案不唯一。

57、与Routh稳定判据相比,Nyquist 稳定判据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1可看出系统稳定性;

(2画出一些特征点即可描绘;

(3可知开环极点数P;

(4容易知道如何修正系统稳定性。

58、哪些方法可以判断系统稳定性?

根轨迹法、劳斯判据法、奈奎斯特法、李雅普诺夫第二法、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法等。

59、非线性特性函数线性化的本质和方法是什么

尽可能对研究的非线性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用线性理论进行分析。常用方法有忽略不计取常值、切线法或小偏差法。

60、如何测量得到一个不稳定环节的稳定性?

断开闭环系统,测量开环频率特征。可以通过比较输入正选信号与输出振幅比逐点画图,也可以用系统分析仪。这样可以画出伯德图奈奎斯特图,从而分析频率特性。

61、增加系统的开环增益,对于闭环控制系统的性能有怎样的影响?

增大了系统无阻尼震荡频率,减小系统的阻尼比,降低了系统的动态性能。误差系数有所增大,减小了稳态误差,因而提高了系统的精度。

62、为什么说物理性质不同的系统,其传递函数可能相同举例说明。

传递函数是线性定常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它通常不能表明系统的物理特性和物理结构,因此说物理性质不同的系统,其传递函数可能相同。举例说明略,答案不唯一。

63、惯性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近似为比例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近似为积分环节?

t→0时,惯性环节可以近似为比例环节;t→∞时,惯性环节可以近似为积分环节。

64、什么是校正?根据校正环节在系统中的联结方式,校正可分为几类

校正是指在系统增加新的环节以改善系统的性能的方法;根据校正环节在系统中的联结方式,校正可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顺馈校正三类。

65、对于最小相位系统而言,若采用频率特性法实现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校正,静态校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动校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静态校正的理论依据:通过改变低频特性,提高系统型别和开换增益,以达到满足系统静态性能指标要求的目的。动校正的理论依据:通过改变中频段特性,使穿越频率(Wc保证快速性)和相角裕量足够大(r=45°),以达到满足系统动态性能要求的目的。

66、影响系统控制精度原因。

噪声、温度、灰尘、压力、原件精度。

67、减小系统在给定信号或扰动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的方法主要有那些?

(1保证系统中各环节(或元件)的参数具有一定的精度及线性性;

(2适当增加开环增益或增大扰动作用前系统前向通道的增益;

(3适当增加系统前向通道中积分环节的数目;

(4在系统前向通道设置串连积分环节

(5在系统主反馈通道设置串连积分环节

(6采用串级控制抑制内回路扰动

(7采用顺馈补偿(前馈补偿)即采用复合控制对误差进行补偿。

68、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如何来减小由输入和干扰引起的误差?

对于输入引起的误差,可通过增大系统开环放大倍数和提高系统型次减小。对于干扰引起的误差,可通过在系统前向通道干扰点前加积分增大放大倍数来减小。

69、P 改变增益而不影响其相位

加大控制增益Kp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减小系统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动态敏捷);降低相对稳定性。

70、D 微分控制

只对动态性能起作用,对噪声非常敏感,易引起冲击波。

稳定时,当输出ess=0时,D=0,执=0,反馈回去,则系统增加输出,系统稳定性遭破坏,使系统稳定不下来。

71、PD Kp(1+τs)

反映输入信号变化趋势,产生早起修正信号,增加系统的阻尼程度,而改善系统的稳定性;串联校正时,可使系统增加一个- 1的开环零点,使系统相角裕度提

前,改善动态性能。

72、I控制器

e=0时,输出恒定

Ki为可调系数

提高系统型别,提高系统稳态性能;增加一个位于原点的开环极点,使信号产生90°相位滞后,于系统稳定性不利(通常不单独采用I)。

73、PI控制器可看成I+PD(I提高系统型别;降低系统稳定性,改善系统稳态精度。PD可提高稳定性)

增加一个位于原点的开环极点,提高系统型别,消除或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改善系统稳态性能;增加一个位于S左半平面的开环零点,减小系统ξ,缓和PI 控制器极点对系统稳定性及动态不利影响。

74、PID 控制器可看成PI+D

提高系统型别;增加两个负实零点。与PI相比,PID除具有提高系统稳态性能优点外,多提供一个负实零点,从而提高系统动态性能,有更大优越性。

75、I在系统低频段,提高系统稳态性能。

76、D在系统中频段,改善系统动态性能(Wc、ξγ)。

77、PD 属于什么性质的校正?它具有什么特点?

超前校正。可以提高系统的快速性,改善系统稳定性。

78、在调试某个采用PI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时,发现输出持续振荡。试分析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问题?

(1减小积分时间常数Ti

(2减小开环增益P,提高系统稳定性。

79、串联校正中,超前、滞后校正各采用什么方法改善了系统的稳定性,作用。串联超前校正:使开环截止频率增大,闭环带宽增大。作用:响应速度加快,抑制噪声能力下降

串联滞后校正:利用高频幅值衰减特征,使已校正截止频率下降,获得足够相角裕度。作用:能提高稳态精度,抑制噪声,响应速度减小。

80、为什么串联滞后校正可以适当提高开环增益,而串联超前校正则不能

串联滞后校正并没有改变原系统最低频段的特性,故对系统的稳态精度不起破坏作用。相反,还允许适当提高开环增益,改善系统的稳态精度;而串联超前校正一般不改善原系统的低频特性,如果进一步提高开环增益,使其频率特性曲线的低频段上移,则系统的平稳性将下降。

81、串联滞后—超前校正有哪些优点

速度快;超调小;抑制高频噪声

82、滞后超前串联校正能够改善系统性能的原因?

超前:利用超前相角补偿系统的滞后相角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如增加相位裕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系统的快速性。

滞后:利用滞后校正的这一低通滤波特性

83、如何用试探法来确定 PID 参数。

首先仅选择比例校正,使系统闭环后满足稳定性指标。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稳态误差要求,加入适当参数的积分校正。而积分校正的加入往往使系统稳定裕量和快速性下降,再加入适当参数的微分校正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如此循环达到理想的性能指标。

84、零阶保持器:零阶保持器是将离散信号恢复到相应的连续信号的环节,它把采样时刻的采样值恒定不变地保持(或外推)到下一采样时刻。

85、简述T对离散系统的影响

T过小,增加不必要的计算负担,造成实现较复杂控制规律的困难,T小到一定程度后就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T选得过大,会给控制过程带来较大的误差,降低系统的动态性能,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控制系统失去稳定性。

86、连续控制系统或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

连续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闭环极点都位于 S 平面左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系统的特征方程的根都在 Z 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内。

87、典型的非线性特性有哪些?

饱和特性、死区特性、继电器特性、间隙特性、回环特性、摩擦特性。

88、描述函数法的基本思想。

用非线性元件输出信号中的基波分量,代替非线性元件在正弦输入作用下的实际输出。

89、描述函数法的应用条件

(1非线性特性是斜对称的,这样输出中的常值分量为零;

(2线性部分有较好的低通滤波特性,以衰减高次谐波;

(3非线性特性不是时间函数,因为描述函数法本质是频率法的推广,而频率法对时变系统不适用;

(4系统中的非线性特性能简化为一个非线性环节。

90、非线性系统和线性系统相比,有哪些特点

(1非线性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不存在比例关系,也不适用叠加定理;

(2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不仅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且也与它的初始信号的大小有关;

(3非线性系统常常会产生自激振荡。

91、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和用传递函数描述系统有何不同?

传递函数用于单变量的线性定常系统,属于输入、输出的外部描述,着重于频域分析;状态空间法可描述多变量、非线性、时变系统,属于内部描述,使用时域分析。

92、Lyapunov意义下的稳定性含义。

系统稳定性仅仅指的是在某个平衡状态出的稳定性。

Lyapunov意义下的线性系统,渐近稳定等于大范围渐近稳定

Lyapunov意义下的非线性系统,渐近稳定不一定是大范围渐近稳定(与初始条件有关)。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时段: 成绩: 工学院自动化系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MATLAB 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 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K R K R R R Z Z s G 200,1002)(211 212==-=-=- =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3所示。 三、实验内容 按下列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建立相应的SIMULINK 仿真模型,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① 比例环节1)(1=s G 和2)(1=s G ; ② 惯性环节11)(1+= s s G 和1 5.01 )(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s s G =)(1 ⑤ 比例+微分环节(PD )2)(1+=s s G 和1)(2+=s s G ⑥ 比例+积分环节(PI )s s G 11)(1+=和s s G 211)(2+=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图1-3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

①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s G 和2)(1=s G ②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1+= s s G 和1 5.01)(2+=s s G 11)(1+= s s G 1 5.01 )(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选择和填空)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 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 如果被调量随着给定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控制系统叫( ) A. 恒值调节系统 B.随动系统 C. 连续控制系统 D.数字控制系 统 2. 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 ) 3. 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 )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 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A.输出量 B. 输入量 C. 扰动量 D . "r 亘. 设定量 4. 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 A.给定兀件 B. 放大兀件 C. 比较兀件 D . 执行兀件 5. 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 ( )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微分 B. 相乘 C. 加减 D. 相除 6. 开环控制系统的的特征是没有( ) A.执行环节 B. 给定环节 C. 反馈环节 D . . 放大环节 7. 主要用来产生偏差的兀件称为( ) A.比较兀件 B. 给疋兀件 C. 反馈兀件 D . 放大兀件 8. 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G s _ 1 2s +1 s e , 则该可看成由( ) 环节串联而成。 A.比例.延时 B. 惯性.导前 C. 惯性.延时 D. 惯性.比例 10 . 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 A.输入 B. 引出点 C. 比较点 D. 传递函数 11. 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贝U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项目:典型环节的时域相应 实验地点:自动控制实验室 实验日期:2017 年 3 月22 日 指导教师:乔学工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特性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TDN-ACC+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相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下面列出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 1.比例环节 (P)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K S Ui S Uo =) () ( (3)阶跃响应:) 0()(≥=t K t U O 其中 01/R R K =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对照曲线: ① 取R0 = 200K ;R1 = 100K 。 ② 取R0 = 200K ;R1 = 200K 。

2.积分环节 (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TS S Ui S Uo 1 )()(= (3)阶跃响应: ) 0(1)(≥= t t T t Uo 其中 C R T 0=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 取R0 = 200K ;C = 1uF 。 ② 取R0 = 200K ;C = 2uF 。

1 Uo 0t Ui(t) Uo(t)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0.4s 1 Uo 0t Ui(t) Uo(t) 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0.4s 10V 无穷 3.比例积分环节 (P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3)阶跃响应: (4)模拟电路图: (5)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取 R0 = R1 = 200K;C = 1uF。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②取 R0=R1=200K;C=2uF。 K 1 + U i(S)+ U o(S) + Uo 10V U o(t) 2 U i(t ) 0 0 .2s t Uo 无穷 U o(t) 2 U i(t ) 0 0 .2s t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给定值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输入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扰动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G s ,则G(s)为G 1(s)+G 2(s)(用G 1(s)与G 2(s)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1.414, 阻尼比=ξ0.707,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2220s s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105 0.20.5s s s s + ++。 6、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 K s s Ts τ++。 1、在水箱水温控制系统中,受控对象为水箱,被控量为水温。 2、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闭环控制系统;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 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则该系统稳定。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在时域分析中采用劳斯判据;在频域分析中采用奈奎斯特判据。 4、传递函数是指在 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 输出拉氏变换与 输入拉氏变换之比。 5、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1)(1)K s s Ts τ++,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222221 1 K T τωωω++; 相频特性为arctan 180arctan T τωω--(或:2 180arctan 1T T τωω τω---+)。 6、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有着对应关系,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幅值穿越频率c ω对应时域性能指标调整时间s t ,它们反映了系统动态过程的快速性 .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 1.开环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反馈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 (A )偏差;给定量 (B )给定量;偏差 (C )给定量;扰动 (D )扰动;给定量 ( ) 2.自动控制系统的 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A )稳定性 (B )动态特性 (C )稳态特性 (D )精确度 ( ) 3.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222 )()(5)(dt t r d t t r t c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4.系统的微分方程为)()(8)(6)(3)(2233t r t c dt t dc dt t c d dt t c d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5.系统的微分方程为()()()()3dc t dr t t c t r t dt dt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6.系统的微分方程为()()cos 5c t r t t ω=+,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7.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ττd r dt t dr t r t c t ?∞-++=)(5)(6 )(3)(,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8.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2t r t c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9.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 2186)()()(2+++==s s s s R s C s G 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 (A )t t e e 2,-- (B )t t te e --,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 MATLAB 及仿真实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时域分析,包括典型响应、判断系统稳定性和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二、预习要点 1、 系统的典型响应有哪些? 2、 如何判断系统稳定性? 3、 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些? 三、实验方法 (一) 四种典型响应 1、 阶跃响应: 阶跃响应常用格式: 1、)(sys step ;其中sys 可以为连续系统,也可为离散系统。 2、),(Tn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0---Tn 。 3、),(T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向量T 指定。 4、),(T sys step Y =;可详细了解某段时间的输入、输出情况。 2、 脉冲响应: 脉冲函数在数学上的精确定义:0 ,0)(1)(0 ?==?∞ t x f dx x f 其拉氏变换为:) ()()()(1)(s G s f s G s Y s f === 所以脉冲响应即为传函的反拉氏变换。 脉冲响应函数常用格式: ① )(sys impulse ; ② ); ,();,(T sys impulse Tn sys impulse ③ ),(T sys impulse Y = (二) 分析系统稳定性 有以下三种方法: 1、 利用pzmap 绘制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图; 2、 利用tf2zp 求出系统零极点; 3、 利用roots 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极点 (三) 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Matlab 提供了求取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step 、单位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零输入响应函数initial 以及任意输入下的仿真函数lsim.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5分)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给定值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输入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扰动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s ,则G(s)为G1(s)+G2(s)(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2, 阻尼比=ξ,20.7072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2220s s ++=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1050.20.5s s s s +++。 6、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1)K s s Ts τ++。 8、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1()[()()]p u t K e t e t dt T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1[1]p K Ts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 能。 1、在水箱水温控制系统中,受控对象为水箱,被控量为水温。 2、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闭环控制系统;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 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则该系统稳定。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在时域分析中采用劳斯判据;在频域分析中采用奈奎斯特判据。 4、传递函数是指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题

《 自动控制原理B 》 试题A 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 (1) s s +,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D )。 A .(1)0s s += B. (1)50s s ++= C.(1)10s s ++= 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2.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C )。 A.判断稳定性 B.计算输入误差 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求系统的根轨迹 3.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 B )。 A.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传递函数也有影响; C.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 的真分式; D.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4.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C )。 A .当时间常数较大时有超调 B .有超调 C .无超调 D .当时间常数较小时有超调 5. 如果输入信号为单位斜坡函数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无穷大,则此系统为( A ) A . 0型系统 B. I 型系统 C. II 型系统 D. III 型系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___稳定性、快速性、__准确性___。 2.对控制系统建模而言,同一个控制系统可以用不同的 数学模型 来描述。 3. 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为 开环控制 和 闭环控制 。 4. 某负反馈控制系统前向通路的传递函数为()G s ,反馈通路的传递函数为()H s ,则系统 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H s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1()() G s G s H s + 。 5 开环传递函数为2(2)(1) ()()(4)(22) K s s G s H s s s s s ++= +++,其根轨迹的起点为0,4,1j --±。 6. 当欠阻尼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减小时,在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最大超调量将 增大 。 7.串联方框图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各串联传递函数之 积 。 三、简答题(本题10分) 图1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定温度的热水。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试绘制系统方框图,并说明为了保持热水温度为期望值,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

北航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响应曲线,测定过渡过程时间T s 2、建立二阶系统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不同阻尼比的响应曲线,并测定超调量及过渡过程时间T s 四、实验原理及实验数据 一阶系统 系统传递函数: 由电路图可得,取则K=1,T分别取:0.25, 0.5, 1 T 0.25 0.50 1.00 R2 0.25MΩ0.5M Ω1MΩ C 1μ1μ1μ T S 实测0.7930 1.5160 3.1050 T S 理论0.7473 1.4962 2.9927 阶跃响应曲线图1.1 图1.2 图1.3 误差计算与分析 (1)当T=0.25时,误差==6.12%; (2)当T=0.5时,误差==1.32%; (3)当T=1时,误差==3.58% 误差分析:由于T决定响应参数,而,在实验中R、C的取值上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另外,导线的连接上也存在一些误差以及干扰,使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但是本实验误差在较小范围内,响应曲线也反映了预期要求,所以本实验基本得到了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结果可看出,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是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特征有T确定,T越小,过度过程进行得越快,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二阶系统 图1.1 图1.2 图1.3

系统传递函数: 令 二阶系统模拟线路 0.25 0.50 1.00 R4 210.5 C2 111 实测45.8% 16.9% 0.6% 理论44.5% 16.3% 0% T S实测13.9860 5.4895 4.8480 T S理论14.0065 5.3066 4.8243 阶跃响应曲线图2.1 图2.2 图2.3 注:T s理论根据matlab命令[os,ts,tr]=stepspecs(time,output,output(end),5)得出,否则误差较大。 误差计算及分析 1)当ξ=0.2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 2)当ξ=0.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3.7%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 4)当ξ=1时,超调量的绝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6% 误差分析:由于本试验中,用的参量比较多,有R1,R2,R3,R4;C1,C2;在它们的取值的实际调节中不免出现一些误差,误差再累加,导致最终结果出现了比较大的误差,另外,此实验用的导线要多一点,干扰和导线的传到误差也给实验结果造成了一定误差。但是在观察响应曲线方面,这些误差并不影响,这些曲线仍旧体现了它们本身应具有的特点,通过比较它们完全能够了解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不影响预期的效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可以看出,当ωn一定时,超调量随着ξ的增加而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时没有了超调;而调节时间随ξ的增大,先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后又增大了。 经理论计算可知,当ξ=0.707时,调节时间最短,而此时的超调量也小于5%,此时的ξ为最佳阻尼比。此实验的ξ分布在0.707两侧,体现了超调量和调节时间随ξ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图2.2 图2.1 图2.3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复习笔记本科生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总结笔记 一、自动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 (1)时域分析法; (2)频率法; (3)根轨迹法; (4)状态空间方法; (5)离散系统分析方法; (6)非线性分析方法 二、系统的数学模型 (1)解析表达: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频率特性;脉冲响应函数;阶跃响应函数 (2)图形表达:动态方框图(结构图);信号流图;零极点分布;频率响应曲线;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时域响应分析 一、对系统的三点要求: K (1)必须稳定,且有相位裕量γ和增益裕量 g

(2)动态品质指标好。p t 、s t 、r t 、σ% (3)稳态误差小,精度高 二、结构图简化——梅逊公式 例1、 解:方法一:利用结构图分析: ()()()()[]()()[]()s X s Y s R s Y s X s R s E 11--=+-= 方法二:利用梅逊公式 ? ? = ∑=n k K K P s G 1 )( 其中特征式 (11) ,,1 ,1 +- + -=?∑∑∑===Q f e d f e d M k j k j N i i L L L L L L 式中: ∑i L 为所有单独回路增益之和 ∑j i L L 为所有两个互不接触的单独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f e d L L L 为所有三个互不接触的单独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其中,k P 为第K 条前向通路之总增益; k ? 为从Δ中剔除与第K 条前向通路有接触的项; n 为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的前向通路数目 对应此例,则有:

通路:211G G P ?= ,11=? 特征式:312131211)(1G G G G G G G G ++=---=? 则: 3 121111)() (G G G G P s R s Y ++?= 例2:[2002年备考题] 解:方法一:结构图化简 继续化简: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自动控制原理 一、简答题:(合计20分, 共4个小题,每题5分) 1.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的阻尼比比较小,请从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两方面 说明该系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并解释原因。 2. 大多数情况下,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通常要求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 线在穿越频率处的斜率为多少?为什么? 3. 简要画出二阶系统特征根的位置与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 4. 用根轨迹分别说明,对于典型的二阶系统增加一个开环零点和增加一 个开环极点对系统根轨迹走向的影响。 二、已知质量-弹簧-阻尼器系统如图(a)所示,其中质量为m 公斤,弹簧系数为k 牛顿/米,阻尼器系数为μ牛顿秒/米,当物体受F = 10牛顿的恒力作用时,其位移y (t )的的变化如图(b)所示。求m 、k 和μ的值。(合计20分) F ) t 图(a) 图(b) 三、已知一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合计20分, 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1) 确定该系统在输入信号()1()r t t =下的时域性能指标:超调量%σ,调 节时间s t 和峰值时间p t ; 2) 当()21(),()4sin3r t t n t t =?=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四、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所示,c ω位于两个交接频率的几何中心。 1) 计算系统对阶跃信号、斜坡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的稳态精度。 2) 计算超调量%σ和调节时间s t 。(合计20分, 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 1 %0.160.4( 1)sin σγ =+-, s t = 五、某火炮指挥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0.21)(0.51) K G s s s s = ++系统最 大输出速度为2 r/min ,输出位置的容许误差小于2,求: 1) 确定满足上述指标的最小K 值,计算该K 值下的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 2) 前向通路中串联超前校正网络0.41 ()0.081 c s G s s +=+,试计算相位裕量。 (合计20分, 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rad/s)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填空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填空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输入 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扰动 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s ,则G(s)为 G1(s)+G2(s) (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2 , 阻尼比=ξ 20.7072 =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220s s ++=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 衰减振荡 。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1050.20.5s s s s +++ 。 6、根轨迹起始于 开环极点 ,终止于 开环零点 。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系 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K s s Ts τ++ 。 8、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1()[()()]p u t K e t e t dt T =+?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1[1]p K Ts +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 稳态性能 性能。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分)

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D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A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C ) A 、稳定; 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 C 、临界稳定; 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4、系统在2)(t t r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ss e ,说明 ( A ) A 、 型别2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库

自动控制原理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 ) A.系统综合 B.系统辨识 C.系统分析 D.系统设计 2.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 )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 B.最小幅值 C.相位变化率 D.穿越频率 3. 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4. 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 A.圆 B.半圆 C.椭圆 D.双曲线 5. 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 动机可看作一个( ) } A.比例环节 B.微分环节 C.积分环节 D.惯性环节 6. 若系统的开环传 递函数为2) (5 10+s s ,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 .2 C 7.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52 5)(2++= s s s G ,则该系统是( ) A.临界阻尼系统 B.欠阻尼系统 C.过阻尼系统 D.零阻尼系统 8. 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不变,提高ωn ,则可以( ) A.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C.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 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 9. 一阶微分环节Ts s G +=1)(,当频率T 1=ω时,则相频特性)(ωj G ∠为( ) ° ° ° ° 10.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 > A.振荡次数越多 B.稳定裕量越大 C.相位变化越小 D.稳态误差越小 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516178234=++++=s s s s s D ,则此系统 ( ) A.稳定 B.临界稳定 C.不稳定 D.稳定性不确定。 12.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1(++=s s s k s G ,当k =(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20 C 13.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25103234=++++=s s s s s D ,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 有( ) .1 C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圣才出品】

第1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复习笔记 本章内容主要是经典控制理论中一些基本的概念,一般不会单独考查。 一、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反馈控制方式 反馈控制方式的主要特点是: (1)闭环负反馈控制,即按偏差进行调节; (2)抗干扰性好,控制精度高; (3)系统参数应适当选择,否则可能不能正常工作。 2.开环控制方式 开环控制方式可以分为按给定量控制和按扰动控制两种方式,其特点是:(1)无法通过偏差对输出进行调节; (2)抗干扰能力差,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或扰动较小的情况。 3.复合控制方式 复合控制即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相结合。 二、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根据系统性能可将自动控制系统按线性与非线性、连续和离散、定常和时变三个维度进行分类,本书主要介绍了线性连续控制系统、线性定常离散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三、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的提法 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2.典型外作用 (1)阶跃函数 阶跃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0,0(),0 t f t R t

f t A tω? =- ()sin() 式中,A为正弦函数的振幅;ω=2πf为正弦函数的角频率;φ为初始相角。 1.2课后习题详解 1-1图1-2-1是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在任意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块图。 图1-2-1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当Q1≠Q2时,液面高度的变化。例如,c增加时,浮子升高,使电位器电刷下移,产生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减小阀门开度,使进入水箱的流量减少。反之,当c 减小时,则系统会自动增大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位升到给定高度c。方块图如图1-2-2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 (5)

课程教学 大纲编号: 100102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学分 4.5 试卷编号:100102021 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满分分值: 100 组卷年月: 2000/5 组卷教师: 向峥嵘 审定教师; 陈庆伟 一.(10分)是非题: 1. 闭环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不是自动控制系统( )。 2.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构成他的开环传递函数无关( ),与闭环传递函数有关( );以及与输入信号有关( )。 3.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与系统的阶数有关( );与系统的类型有关;( ) 与系统的输入信号有关;( ),以及与系统的放大倍数有关。( ) 4.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k (s k 02>的单位负反馈系统能无差的跟踪斜波信号 ( )。 5.最小相位系统是稳定的控制系统( )。 二.(10分)填空题 图示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为 ,静态位置误差为 ,静态速度误差为 ,误差传递函数) s (R )s (E 为 ,当输入信号4=)t (r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ss e 。 三.(10分)填空题 在频率校正法中,串联超前校正是利用串联矫正装置在系统的 频区产生相角 ,以提高系统的 ,且使幅值穿越频率c ω ,从而系统的响应速度 。串联滞后校正是利用校正装

在 频区产生的特性,以使c ω ,达到提高 的目的,校正后的系统响应速度 。 四.(10分)计算作图题 化简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并求闭环传递函数) s (R )s (C 。 五.(10分) 一个开环传递函数为 ) s (s k )s (G 1+= τ的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试确定参数k 及τ。 六.(8分)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 .(s )s (G 110100+= ,试计算系统的响应控制信号t sin )t (r 5=时的稳态误差。 七.(10分) 设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Ts (s k )s (H )s (G 1+=,现希望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都 在a s -=这条线的左边区域内,试确定满足此要求k 的值和T 值的范围)a (0>。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填空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 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输入 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扰动 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 递函数为()G s ,则G(s)为 G1(s)+G2(s) (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阻尼比=ξ 0.707=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220s s ++=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 衰减振荡 。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1050.20.5s s s s +++ 。 6、根轨迹起始于 开环极点 ,终止于 开环零 点 。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K s s Ts τ++ 。 8、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1()[()()]p u t K e t e t d t T =+?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1[1]p K Ts +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 稳态性能 性能。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分)

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D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A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 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C ) A 、稳定; 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 升; C 、临界稳定; 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4、系统在2)(t t r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ss e ,说明 ( A ) A 、 型别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73809

-150-100 -50 50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 1、比例环节 可知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一个常数: 当Kp 分别为0.5,1,2时,输入幅值为1.84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0.92,1.84,3.68的反向阶跃信号。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0.94,1.88,3.70的反向阶跃信号, 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足理论值。 2、 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 (1)T=0.1(0.033)时,C=1μf (0.33μf ),利用MATLAB ,模拟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输出信号如图: T=0.1 T=0.033 与实验测得波形比较可知,实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T=0.033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T=0.1时的三倍,实际上为8/2.6=3.08,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足理论条件。 3、 惯性环节 i f i o R R U U -=TS 1 CS R 1Z Z U U i i f i 0-=-=-=15 20

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 K = R f /R 1,T = R f C, (1) 保持K = R f /R 1 = 1不变,观测T = 0.1秒,0.01秒(既R 1 = 100K,C = 1μf , 0.1μf )时的输出波形。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 T=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 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 较为接近。 T=0.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 s =40ms 相对误差为:(40-30)/30=33.3% 由于ts 较小,所以读数时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 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2) 保持T = R f C = 0.1s 不变,分别观测K = 1,2时的输出波形。 K=1时波形即为(1)中T0.1时波形 K=2时,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如下结果: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 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2,实验值4.30/2.28, 1 TS K )s (R )s (C +-=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1)

实验1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控制系统中各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及其参数的测定方法。 2.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环节输出性能的影响。 实验原理: 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 观测比例、惯性和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步骤: 分别按比例,惯性和积分实验电路原理图连线,完成相关参数设置,运行。 ①按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先接比例)。(PID先不接) ②将模拟电路输入端(U i)与阶跃信号的输出端Y相连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Uo)接至示波器。 ③按下按钮(或松开按钮)SP时,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o(t),且将结果记下。改变比例参数,重新观测结果。 ④同理得积分和惯性环节的实际响应曲线,它们的理想曲线和实际响应曲线。 实验数据

实验二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二) 实验目的 1.掌握控制系统中各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及其参数的测定方法。 2.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环节输出性能的影响。 实验仪器 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实验原理 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实验内容及步骤 内容: 观测PI,PD和PID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步骤: 分别按PI,PD和PID实验电路原理图连线,完成相关参数设置,运行 ①按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 ②将模拟电路输入端(U i)与方波信号的输出端Y相连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Uo)接至示波器。 ③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o(t),且将结果记下。改变参数,重新观测结果。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及分析

5.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复习笔记--本科生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总结笔记 一、 自动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 (1)时域分析法; (2)频率法; (3)根轨迹法; (4)状态空间方法; (5)离散系统分析方法; (6)非线性分析方法 二、系统的数学模型 (1)解析表达: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频率特性;脉冲响应函数;阶跃响应函数 (2)图形表达:动态方框图(结构图);信号流图;零极点分布;频率响应曲线;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时域响应分析 一、对系统的三点要求: (1)必须稳定,且有相位裕量γ和增益裕量g K (2)动态品质指标好。p t 、s t 、r t 、σ% (3)稳态误差小,精度高 二、结构图简化——梅逊公式 例1、 解:方法一:利用结构图分析: ()()()()[]()()[]()s X s Y s R s Y s X s R s E 11--=+-=

方法二:利用梅逊公式 ? ? = ∑=n k K K P s G 1 )( 其中特征式 (11) ,,1 ,1 +- + -=?∑∑∑===Q f e d f e d M k j k j N i i L L L L L L 式中: ∑i L 为所有单独回路增益之和 ∑j i L L 为所有两个互不接触的单独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f e d L L L 为所有三个互不接触的单独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其中,k P 为第K 条前向通路之总增益; k ? 为从Δ中剔除与第K 条前向通路有接触的项; n 为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的前向通路数目 对应此例,则有: 通路:211G G P ?= ,11=? 特征式:312131211)(1G G G G G G G G ++=---=? 则: 3 121111)() (G G G G P s R s Y ++?= 例2:[2002年备考题]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有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有参 考答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5分)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输入 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扰动 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G s ,则G(s)为G 1(s)+G 2(s)(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 阻尼比=ξ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220s s ++=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 衰减振荡 。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105 0.20.5s s s s + ++。 6、根轨迹起始于 开环极点 ,终止于 开环零点 。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 K s s Ts τ++。 1、在水箱水温控制系统中,受控对象为水箱,被控量为 水温 。 2、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 开环控制系统 ;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 闭环控制系统 ;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 闭环控制系统 。

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则该系统 稳定 。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在时域分析中采用劳斯判据;在频域分析中采用 奈奎斯特判据。 4、传递函数是指在 零 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 输出拉氏变换 与 输入拉氏变换 之比。 5、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1)(1)K s s Ts τ++ 相频特性为arctan 180arctan T τωω--(或:2 180arctan 1T T τωω τω---+) 。 6、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有着对应关系,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幅值穿越频率 c ω对应时域性能指标调整时间s t ,它们反映了系统动态过程的快速性 . 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稳定性 、快速性和 准确性 。 2、控制系统的 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 称为传递函数。一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1 ()1 G s Ts = + ,二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 2 2 2 ()2n n n G s s s ωζωω=++(或:221()21G s T s T s ζ=++。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劳斯判据 、根轨迹法或奈奎斯特判据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 4、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 结构 和 参数 ,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5、线性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纵坐标取值为20lg ()A ω,横坐标为 lg ω 。 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Z = P - R ,其中P 是指 开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 (或:右半S 平面的开环极点个数) ,Z 是指闭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