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李镇西与他的平民教育

李镇西与他的平民教育

李镇西与他的平民教育
李镇西与他的平民教育

李镇西与他的平民教育

——成都异地研修感悟李镇西,男,1958年8月出生于四川乐山,1982年四川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在乐山一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兼任班主任;1991年到成都市玉林中学执教语文课并兼班主任;1997年到成都市石室中学任教。2003年6月获得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8月至今一直担任成都市武侯区实验中学校长。

初识李镇西是多年前在《教育导报》上看到他的名字,被他的文章所吸引,第二次接触是去年读他的书《爱心与教育》,书中的故事让我很感动,书中记录李镇西老师的爱心、童心、真心和信心。这第三次有幸面对面听他演讲,听他谈他的教育思想。

2013年11月5日,我们一行八十几人来到成都武侯区实验中学参观学习,一进校园,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很有品味的文化公园,各种建筑和设施都包涵着很深的文化底蕴。武侯区实验中学占地85亩,校园共分为三个园:陶园、苏园、晏园,在三个园里分别塑着三位教育家的雕像,可以看出武侯区实验中学践行的是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和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与爱心教育。每层教学楼都设有书吧,像是文化长廊,图书分类摆放,学生自由阅读。在教学楼之间分别竖着刻有“读好书”、“做好人”的两块大石头,处处体现了学校的素质教育思想。

来到阶梯教室,首先欣赏到的是学校的一个宣传片,它没有一般宣传片的套路,没有介绍学校有多少面积,有多少学生,也没有介

绍学校所获得的各种成绩和荣誉,而是用微电影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新老师和转学生成长的故事: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刚到学校,便遇到一位成绩比较差的转学生,在转化孩子的过程中,女教师渐渐成长起来,孩子也有了进步,彼此都因对方的存在而感到了幸福,片子的确很感人,虽然不长,却有许多温馨的画面和感人的细节。

为了近距离的了解武侯区实验中学的素质教育和平民教育,我们走进了课堂,欣赏到了一节真正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数学课。上课的班级是小学直接升进来的“预备班”,所以现在学习的是七年级下的课程,内容是“幂的乘方”。教室除了投影大屏幕以外,学生周围是两块大黑板,划分成几版,每个小组一版,学生分组围坐,便于讨论交流。课前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预习,上课老师进行了简单引入以后,学生就进行分组自主讨论,小组长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完成后面的环节。小组讨论完后就是小组展示,先由小组代表到黑板完成指定的习题,然后分小组讲解,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每人完成一部分,讲解过程中,学生先要分析题目,解析包含哪些知识点,应用哪些法则,做完题目之后要分析应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哪些易错,该注意些什么,一个个都是训练有素的小老师。课堂上学生方位和队形也随着教学环节的变换而随之变换,时而围拢到黑板前,时而又回到各自的小组位置上,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很羡慕很敬佩上课的数学老师,上的轻松,上的潇洒,教师少有的提醒与点拨真的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学生也非常活跃,讨论时畅所欲言,对小组展示也是各抒己见。

大课间活动已成为各学校的必要课程,武侯实验中学也不例外,学校为学生专门量身定制了“武侯实验中学素质操”,然后是跑步,每班学生绕着自己区域内的锥筒来回跑,场面壮观,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公园式的校园里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全身心的放松,让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真正是用阳光体育培养处阳光的学生。

很荣幸,大课间活动后我们得到了李校长的会见,虽然时间很短,而且大师带着一些不情愿,但我们从李校长简短的演讲中看到了他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情怀。刚从国外回来的李校长正忙于2013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筹备与布置。是因为老朋友的介绍,加之从家乡来的参观团,所以李校长才答应了我们的参观学习,而且他说这是最后一批,以后不再接待这样的参观学习因为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太功利,教育应该回归本源,远离喧嚣和浮躁”、“教育要像呼吸一样自由,像潮汐一样自然”。他希望还学生一个安静的校园,所以我能理解,大师一开始说的对于我们的到来并不表示欢迎,他不喜欢吹捧和宣传自己,他考虑的是怎样让老师上好每一堂课,他主张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李校长担任的多年的班主任,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他每接一批学生都要送给学生见面礼,总是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2006年9月,刚刚出任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的他在开学典礼上也把这句话送给了全校师生,这句话也就成了武侯区实验中学的校训,在这种爱心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总会因自己的存在而让别人感到幸福。

结束他的演讲时,大师告诫我们:教育者要坚守良知,遵循常识,保持朴素。看着李校长离去的背影,我再次对这个大师肃然起敬,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参观结束后,我查阅了李镇西校长的有关资料和武侯实验中学的介绍,也拜读了大师李镇西的微博。在“武侯实验中学发展刚要”中,我对大师践行的平民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解读,大师认为:平民教育是对所有孩子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的教育,是和生活与生存相联系的教育;在本质上就应该是来自生活、联系实际,因而清澈明净、朴实无华的。平民教育是一种平和朴素的教育,实事求是的教育,从容不迫的教育,是为教育对象终身负责任的教育,是陶行知所倡导的“真教育”。

夹江县黄土一中赵学智

2013年11月14日

读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 》有感

读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有感 小学语文 王越丽 李镇西是语文教育界有名的教师,最近读了他的《我这样做班主任》,这是他30年的班级管理精华智慧的结晶。读后感触颇深,感动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对孩子的热爱。他真的是用“心”在教育。 1、 文学与教育齐飞 李镇西老师主张“文学与教育齐飞”,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名优秀的作家,将每一个孩子当做自己的作品,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倾注热情,挥洒生命,帮助他们把人生变成一首隽永的诗或一篇厚重的小说。我虽在写作上不甚擅长,但是为了能够用“文学的耳朵”倾听“花开的声音”,我必须要努力了。 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们一直在说“教育离不开爱”,可是经常停留在口头上,把这种爱抽象化了。李老师认为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师爱,首先是理解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捉迷藏、丢手绢、打水仗、斗鸡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依赖感,我不禁想到我们可以在下雪后,和孩子们一起去玩雪;可以在阳光灿烂的中午一起去晒晒太阳;也可以在体活课上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玩,一起跳长绳,用相机一起留下美丽的剪影……师爱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师应该尽量不要伤害学生心灵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比如处理班级失窃事件时应该尽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处理其他学生错误时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有时把学生的缺点公之于众,让其他学生汲取教训,这种方法无异于开批判会,会使犯错误孩子的自尊受到严重的伤害。爱孩子也表现在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在生日时送上一句祝福,递上一个卡片;孩子不舒服时多问一句,递上一杯热水;爱天气不好时提醒加衣服;和家长多沟通孩子的学习,表达对孩子学习的期待和信任等等,看似是生活中的小事,但都是师爱的具体表现。教师以爱来教育学生,其成效如何,主要看其所教的学生是否也具备了爱他人的良好品质。爱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内容。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不仅仅是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一切。事实证明李镇西老师的师爱培养出了一批“有爱”的优秀学生。 3、 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 李镇西老师是孩子们信任的朋友,有任何问题都会对他敞开心扉。而李老师也一个能善待孩子求助的老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并且

《爱心与教育》

《爱心与教育》 ——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增补本】 李镇西 1.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P60 2.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P61 3.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P65 4.“后进学生”写“每日九问”。引导“后进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

P66 5.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说,这个星期,你多次主动打扫教室,同学们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又比方说,你主动帮同学修理坏了的椅子,那位同学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师希望你永远做一个能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P69 6.“我给你找了两位老师,让这两位老师随时提醒你别违反纪律。一位就是你自己——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严厉的老师;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学——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帮助人’,由这位同学随时注意你的表现并提醒你改正。之所以叫‘帮助人’,就是说,这位同学是出于对你的爱护而帮助你进步的。”我(李老师)脑子里转了个弯:与其由我给他指定“帮助人”,不如让他自己给自己找“帮助人”,这样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强,效果可能会更好些。于是,我说:“这个‘帮助人’,由你自己在班上找。条件是:1.你最信任的人;2.他比你表现得好;3.他又坐在你附近。”(李老师:我和万同的故事)P75 7.离开了对学生心灵的尊重,还有什么“教育”可言?P80 8.一个人要改正缺点,不光要看他口头上的承诺,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P88 9.童心可鉴,泪眼作证——有了一批又一批心心相印的学生,我便成了情感富翁和精神巨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还有比自己人格的丰碑铸在学生心目中更崇高的荣誉吗?P102 【是的,有着学生对老师的不舍,对老师浓浓的爱,我想这也是

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读 书笔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_《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让我爱 不释手,百读不厌。怎样的教师是最好的,怎样做才是最好的? 其中的一段话,让我茅塞顿开:也许你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最勤 奋的,也许你不是最富有的,但是最丰盈的,也许你不是最美丽的,但是最可敬的…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一) 《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怎样的教师是最好的,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其中的一段话,让我茅塞顿开:也许你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最勤奋的,也许你不是最富有的,但 是最丰盈的,也许你不是最美丽的,但是最可敬的……“你也许 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 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 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 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 负责任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 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 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做最好的自己,

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这是《做最好的老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从成为老师的第一天 我就在探寻标准,但一直都没找到一个最佳的答案,直到我读到 李镇西老师所写的“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 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这句话时,顿 时豁然开朗。“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 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李镇西老师说:“每 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 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 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实在太远了。面对有着同样的问题 李老师却是这样想的“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 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 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所以不如就学李老师这样想: 多想学生们可爱的地方,比如整日整洁的教室、节日时温馨的短信、课外活动矫健的身姿、艺术节上精彩的演出;尽量让学生在 课堂上多学点东西,无论这些东西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只要对 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益处就好,而不是仅仅注重他们的考试成绩; 尽量和他们成为朋友,多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言行举止, 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独裁者”,让学生阳奉阴违、避而远之。这样每天生活在一个令人有所希望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缘于我对教育和学生的热爱,出于对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的认识,我深深的认识到自身教育知识的匮乏,和教育技巧的简单落后,于是打算读几本班主任工作,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来给自己充充电。这学期学校按排读好书活动,《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素质教育探索手记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我迫不及待的看了作者简介和自序,自序中一句颇具想象力,浪漫而富有诗意的话深深的攫住了我的心,那就是“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当时决定买他的书并不知道他有那么大的名气,那时蓬安还没有开什么教育大讲堂,也没有亲自听过李镇西的报告,更没有看过他的讲学的碟片(后来学校在集中学习时才有幸看到他在蓬安作报告的实况碟片),当时我看完这本书就被他的教育机智和简洁流畅的文笔折服了。在书中他提到经常给学生读他自己写的《爱心与教育》,在经历过几次失望后才买到这本我心仪已久的书----《爱心与教育》(增补版)。书中记录了李老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对“班干部”的选举培养,对“青春期”教育的重视,对“民族教育”的宣扬,难得可贵的是书中披露了他曾经失败的教育案例。他提倡“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他认为爱的教育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生活,一种常态的生活;爱的教育要从细节处入手----如学生生日亲自送上一本书,一张贺卡等等。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

了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之路;更像一位引路人,引领我们走出教育的误区。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觉得做一名教师是幸福的。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幸福,做教师的幸福感不是看几本书就可以获得的,而是源于对教育意义的深远认识,源于对学生的热爱,这样你才会谈得上热爱工作,你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实践。在阅读中开拓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胸襟,净化自己的心灵,升华自己的人格;在实践中锻炼总结,在实践中修正提升,在实践中启迪智慧,在实践中开拓创新。这样你的工作会做得更好,于是你的学生依恋你,家长尊敬你,同行敬佩你,领导器重你,这样你被欣赏,被认同,你就会觉得很幸福,你就会觉得工作很快乐,你才会真正潜下心来搞教育,你就可以把你的爱全部奉献给孩子们,于是你的工作就会更出色,也会更幸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记得去年上半年有一天我正准备午休,突然想到作为班主任得去看看孩子们睡的咋样,就马上翻身起床,没有犹豫,没有拖拉。试想如果你心里没有装着孩子们,你会在午休之前想到他们吗?你愿意为了孩子们睡一个好觉而放弃自己的午休时间吗?因为我觉得孩子们睡好了,就有充沛的精力投入下午的学习,孩子们就可以取得相对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书中有一个爱心教育故事的主人翁杨守丰,她与人为善,顽强进取,珍惜时间,热爱学习;母亲精神失常,父亲体弱多病,家中有4个比自己小的弟妹,自己也长期被病痛折磨,小小的年纪面对如此让人揪心的家庭环

班级管理读书感悟体会

班级管理读书感悟体会 二、创设师生沟通的良好气氛。 通过互相间的沟通,师生得以意见交流、才可以联络感情、化解误会、团结班级中的力量,进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发挥潜能,到达最好的学习效果。但在沟通中,我认为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⑴沟通,但要与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假如和学生的关系过于要好,称兄道弟或姐妹情深,那么自己威信和地位在学生中就会下降。因为总是有些学生会利用自己与教师的关系去谋点小利,或者有些学生会仗自己与教师较好的关系去钻一些纪律的空子,等你批评他的时候,他嬉皮笑脸地就过去了。长期以往,势必导致自己的地位。所以,在课余时间要多去接触学生,要在真正做到关心、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保持距离,引导他们懂得生活、懂得珍惜、懂得尊重,在自我体验中长大。 ⑵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自己认真阅读、认真批改。很多学生会把自己的心事,对学校、对班级和对同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甚至是对社会热点的看法写在周记本上,是教师了解学生思想、了解班级动态的最好方式。自己在批改周记的时候,也应当真诚地与学生交流,特别是在学生有思想上的困惑、学习上的困难的时候,要及时帮助学生,让他们知道这些困难有教师来跟他们共同分担,而且要多给予他们鼓励,多抓住闪光点来表彰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 三、建立班级激励机制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表彰和鼓励是激励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表彰和鼓励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点燃他们努力奋进的星星之火,鼓足他们放飞希望的勇气。我的详细做法是: ⑴设立奖项,实行全方位鼓励。每学期设立各种奖项,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给以全面评价和鼓励。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上进心,推出优秀,树立楷模,找出差距,不断改良。 ⑵定期评奖,采取不同形式给以鼓励。例如:表彰信;奖励学习用品;在自设班级表格格式里送星星等。 四、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要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很重要,而要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教师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中小学生的思想一点也不成熟,分辩不清是非对错,很容易凭着自己一时意气做事,在这里教师就要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当发觉到班里出现一些不正之风的时候,比如打架、偷东西、抄作业等等时,就要及时召开班会来教育学生,表明自己的立场,让学生认识到哪些事情是中小学生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还要让全体学生共同来抵抗这些不良行为。还有,应该让学生有竞争的意识,要有忧患意识,要适当地给学生树立对手,通过开展各方面的评比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班级的班风学风。 五、批评学生要注意因人而异。 我们的学生再淘气也会有一些闪光之处。关键是看我们班主任如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1.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P60 2.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P61 3.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P65 4.“后进学生”写“每日九问”。引导“后进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

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P66 5.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说,这个星期,你多次主动打扫教室,同学们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又比方说,你主动帮同学修理坏了的椅子,那位同学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师希望你永远做一个能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P69 6. “我给你找了两位老师,让这两位老师随时提醒你别违反纪律。一位就是你自己——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严厉的老师;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学——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帮助人’,由这位同学随时注意你的表现并提醒你改正。之所以叫‘帮助人’,就是说,这位同学是出于对你的爱护而帮助你进步的。”我(李老师)脑子里转了个弯:与其由我给他指定“帮助人”,不如让他自己给自己找“帮助人”,这样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强,效果可能会更好些。于是,我说:“这个‘帮助人’,由你自己在班上找。条件是:1.你最信任的人;2.他比你表现得好;3.他又坐在你附近。”(李老师:我和万同的故事)P75 7.离开了对学生心灵的尊重,还有什么“教育”可言?P80 8.一个人要改正缺点,不光要看他口头上的承诺,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P88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5篇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整理的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1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

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 身为一名数学老师,由于带2个班,又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

读《魏书生班级管理》有感

读《魏书生班级管理》有感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假期我有幸阅读了《魏书生班级管理》一书,我的感悟是要当一名称职的班主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要用“爱心”育人。 没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感化的源泉,更是转化的动力。台湾教育家高振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的爱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面对纷繁的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以及拜金主义等,这些无不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纯正的师生之情失去了它原有的光环,在这种环境下,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诚的爱,用实际行动去爱。面对各种因素,我们必须做到对学生的爱一视同仁。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很敏感的,一句亲切的话语投到学生的心中,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必胜信念。同时,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决不能随便放过,要帮助他们究其病因,以便彻底杜绝。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能做好优秀生的工作,而且更应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对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后进生尽快地赶上去,决不能对他们恶语中伤,不能有半点轻视的态度,更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要用同一标准把他们与优秀生比较。否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1、“宽爱”后进生。后进生,常是很多人歧视的对象,老师叹气,同学瞧不起,甚至连有些家长自己也摇头,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处处低人一等,被置于班级的“阴暗角落”。时间告诉我们:无论孩子多差,他也一定拥有自己的特长。也许我们无法帮助一个孩子提高成绩,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一个孩子克服他自己的缺点,帮助他树立人生的自信,让他尽可能多学一点,少浪费一点时间。其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陈冬姣“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到了一个好朋友”。暑假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镇西老师让我明白,只有爱心的坚持才会创造奇迹。“我觉得我的运气好,每教一批学生,他们都对我特别好。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读着李老师的这句话,我不由地思绪起伏,我想学生之所以对李老师好,并不是因为李老师的运气好,而是李老师为学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试想有几人能做到每天给学生煮鸡蛋?又有谁能做到李老师对宁玮、伍建那样的关爱,更何况万同这样的学生。李老师那份长达近五十页的“我与万同的故事”,着实让我震撼。我在阅读中不断地被感动着,不断地思索着,如果我遇到像万同这样的学

生,我会有多少耐心来等待他的转变,又会有多少爱心和毅力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想到这些,不觉感到自惭形秽,羞愧无比!从万同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后进生的艰难,更看到了李老师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我想李老师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耐心与爱心,是因为李老师始终有一颗感恩的心吧!因为感恩,他不断地付出,因为不断地付出,他不断地收获着学生的感恩,这样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才使李老师有那么好的“运气”,遇到了那么好的学生。因此不要抱怨学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做好,做深,做透。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

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随笔 平度市常州路小学孙建荣 正在读李镇西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书中展现出的对教育的思考、对实践的反思、对教育的深爱不断打动着我,不断有共鸣有感悟,我自己二十余年的从教生涯的点点滴滴在读书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唤醒,促使我也想要拿起笔写一写自己的一点感触。《教育的智慧》是李镇西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示了他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曾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其中既有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还穿插着作者对自己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教育情怀的诗意表达,是一本含金量极高的教师职业素养读本。这本书分四编,每一编都包括多篇文章,每一篇都如朵朵激荡的浪花冲刷着我的内心,为我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做人的道理。现在撷取几朵最美的浪花与大家共享: 1.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走进任何一个百年名校,我们都会看到一尊尊名人名家塑像,校长都会非常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学校教育出的一位位名人。但李镇西认为,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

校长所提到的十几位学生,更多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学生。他们将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同样为国家贡献着自己微博的力量,同样是学校的教育成果,同样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这一观点颠覆了我们许多教育者固有的观念,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做真人。 2.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后来霍懋征等名师也说过类似的话。说实在的,提到这句话,不少老师定是一肚子苦水,一阵子牢骚,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教学二十余年来,所教学生可谓不少,但不是每位学生都像刚才那句话所说的那样令人满意,每一级都有自认为朽木难雕的孩子。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李镇西认为”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广义上的标准,而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性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李镇西老师的解释让我们茅塞顿开,让我们对于学生的优秀与进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从单纯的以成绩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做智慧型的班主任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做智慧型的班主任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做智慧型的班主任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被李老师的爱心与耐心感动着,更被李老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 一、巧抓时机,建设班级舆论的智慧 健康的班级舆论可以增强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增强教育的力度和说服力,对个人的不良行为有很好的制约作用,有利于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集体荣誉感,养成良好的品质,改正不良的作风。 李老师在对后进生进行教育时,善于抓住一切时机促进良好班级舆论的形成。用力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善于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表扬和批评转化为集体舆论的褒贬。万同作弊后李老师没有采取简单的批评、处分,而是不动声色的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深入心灵的集体主义教育:先发动同学们组成帮助万同小组帮助脚骨折的万同去看话剧,以及万同平常遇到的困难:像上楼进教室、课间上厕所、放学回家等,全包给帮助万同小组了。还号召其他同学寻找机会随时向万同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让万同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安排好这些事,李老师巧妙地把万同的作弊放到影响班级荣誉的高度,让全班同学每人给万同写一封

信谈谈对万同作弊的看法。大家从集体主义的高度,用真诚的话语批评了万通的作弊行为,并劝说万同改进缺点。通过这些做法已经促进了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的形成。(班主任)但是李老师利用此事进行班级舆论建设的活动还没有结束,在万同伤好后,李老师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关于万同作弊的处理办法。同学发言非常积极,他们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万同这段时间的进步,也诚恳地指出了他还存在的一些不足。绝大多数同学都希望再原谅一次万同,不再给他处分,可以看出同学们团结友爱、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班级舆论已初步形成。 我们做班主任的都应该学习李老师,在看似平常的小事中挖掘教育的契机,促进良好班级舆论的建设。 二、巧用班级舆论教育后进生的智慧 李老师在教育后进生时,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巧妙地利用班级舆论,使他们扬善弃恶,在班级舆论的轨道上健康的成长。 万同由于脱离了昔日的兄弟伙而被兄弟们暴打,在这个可能使万同动摇决心的时刻,李老师发动全班同学给万同写信,安慰万同、鼓励万同坚决与兄弟伙决裂,回到集体中来。在这种正气、温暖的,来自整个班集体的真诚关怀中万同坚定地回到了班集体中。

读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有感

读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有感 我最近阅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感触特别深,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读后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第一次翻开它,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但慢慢地阅读我发现自己走进了李镇西的世界,如同学生一般融进了李镇西的班级,一次次的被感动,被激励,被启发。 在这本书中有一段话对我的感触很深。“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我觉得做好一个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升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如果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级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的孩子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一)童心。李镇西老师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

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童心决定着重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所以孩子们喜欢的,应该是自己要喜欢的;孩子们喜欢看的书籍,自己更应该多看、多研究。童心是最好的老师!童心就是最好的兴趣爱好! (二)爱心。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可见教育离不开情感。同时李老师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是日常生活(即常态的条件下)所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质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融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 (三)责任心。我时常以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守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为目标,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责任心,我们才

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8篇

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8篇On love and educa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8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教育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2、篇章2: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3、篇章3: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4、篇章4: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5、篇章5: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6、篇章6: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7、篇章7: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8、篇章8: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爱心与教育》深入浅出、亲切感人的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下面就是小泰为大家带来的几篇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的范文! 篇章1: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明灯作伴,尽管夜已深,我仍旧伏在书桌上不忍释手地 看着《爱心与教育》,一点倦意还没有,被李镇西老师“还债”的故事感动着。曾经为琼瑶、岑凯伦笔下唯美的爱情而感动,为了躲避宿管老师的抽查,甘愿躲在被窝里电筒达旦,兴致犹存。当了教师以后,为了充实专业教学知识,常要逼自己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却经常翻不了三页,接倒头便去南柯赴那神往的约会。为什么此书在出版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一本无需炒作的畅销书?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书中那一个个感 人肺腑的故事,唤起了千万读者尘封已久的情感,还因为李老师那一股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对学生、对工作无比挚爱的清泉也同时滋润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田。李老师对教育事业“衣带渐宽终不悔”;用李老师的话说,就是“凡是用心灵写出的作品 必然会赢得读者心灵”。“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他与学生的交流总是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总结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总结 再次读《爱心与教育》一书,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震撼——来概括,在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对优生的慈爱,对后进生的仁爱,体现出他对民主、平等、博爱教育思想的向往和不懈追求。下面是OK为大家收集的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我来说,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让我闲暇时间不在向学生时代那么充实,读书自然无疑是开阔我个人视野最好的捷径。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专著时,经常便会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可以在书中学习到怎样教育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的确很真实也很充实。 回顾教书生涯,已走过了18个年头。随着现今教育发展的态势,当前要“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可为是作为今天的人民教师的一个终极目标。近些天里,我在一个星期内,细细研读了当代堪称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感受颇深,在书中受到了很多启迪。 体会之一:教师更应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

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给杨守丰书信中的结尾推荐他阅读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以及《傅雷家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时,才能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对于教师更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体会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一节课的时间,他们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

读李镇西班级管理日至有感二

读《班级管理日志》有感二 拿到李镇西的班级管理日志我久久不愿放手,里面讲的内容太 好了,作为一名高一的班主任,在工作和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自 己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读李老师的日志中我逐步领悟到很多,具 体如下: 李老师在讲到他做班主任有几点体会:1.做班主任一定要敏感 和敏锐,时刻关注关心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的成长和进步,用敏锐的 眼光和洞察力去熟悉、了解学生;2.比管理更重要的是走进学生心灵,我们也都有过花季的时候,也都有过高中时的烦恼,也曾经烦 恼过、迷茫过,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走进学生心灵帮助他们解决 和克服人生转折中所遇到的问题、困难,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沟通,用心去对待并了解他们,包括他们学习生活心理上等遇到的问题, 与之以平等的态度去引导、鼓励学生,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真正引 导者。教育学生真正在于的是教学生应该做什么、如何做。让其树 立正确的学习、生活观念;3.引导学生的集体自我教育。李老师强 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现在学生们 普遍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能力、自我调节、抗挫折能力差,不好 的习惯较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不知道怎 么更好的与人接触,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比如就如何改掉自己的恶习,可以让学生每周写自我反 思来总结并加强这种意识;4.李老师指出要通过日常教育细节培养 学生,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民主,顾名思义人民当家作主。同样,那么在校是学生当家作主,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 解决问题,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民主实施起来虽然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李老师在他的班级管理中他注重尊重每一位同学,不论在学习 中还是在生活中给大家以民主的权利,让他们拥有独立的意识。的确,现在的高中生不比我们以前,由于现在经济的发展他们接触了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范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范文 《爱心与教育》深入浅出、亲切感人的教育理念,是值得现在每位老师学习的。下面OK为大家带来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的流泪。李镇西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其实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因为他明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师认为自己目前远没有达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当做我热爱的事业,并尽量使自己逐步具备一种宗教情怀。因此,他自觉地记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于是便有了持续不断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已经不是他的工作常规,而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了。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

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爱心与教育》深入浅出、亲切感人的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是李镇西老师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总结性材料及其心得体会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在暑假闲暇之余,我有幸读了李XX老师写得《爱心与教育》。这是一本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之间一则则深动感人的故事。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这本教育手记,让我思考到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李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一个基本条件去做好老师的。他说:“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会引起他的兴趣,如孩子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孩子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们的快乐和痛苦有哪些,这使李老师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连他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为了他的朋友,可想而知李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是多么富有影响力的一位老师啊! 在书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深深吸引了我。有一个学生的名

字叫万XX——一个典型的双差生。它父母离异,家庭复杂,先后和父母的新家庭居住过,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过,也和社会上的一些混混有过一段流浪的生活。李镇西从激励其自信心入手,让自己和班集体共同关心他,用爱感化他,使其脱离过去那种不良的生活,从最初的勉强接受,到后来自觉的去除身上的不良习惯,行为反复,以致后来坚决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断绝往来。然后再想方设法从万同的学习基础出发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为其留特殊的作业,进行特殊的考试,让一个在绝望、孤独中长大的孩子看到了希望,成为一个因为自己活着而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实际上,李老师的做法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师爱,也可以说是他对学生所做的越过我们一般教师能够做到的。尤其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功利的社会里,作为教师还是应该有最为纯洁的思想,用一颗纯净的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为学生的生活注入一股清泉。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像李老师一样觉得工作是幸福和快乐的,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将会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和谐。作为老师,不求轰轰烈烈,只求对得起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能共享教育的阳光雨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