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阐述大多从意识形态领域出发,把现代主义设计放到广阔的现代主义运动背景去认识,认为它的产生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历史必然。这种认识往往只顾及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外部环境,甚少考虑到设计活动的自身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难免有失片面,同时也影响到我们对其它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的辨证关系入手,着重考察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以及二者的结合对现代主义设计诞生的影响,以期找出现代主义设计之形成的内在因素。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在设计中,技术和艺术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完美结合,造就优良的设计;反之,则让设计面目可憎。当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达到动态的平衡时,设计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格。技术在革新发展,艺术在不断变化,设计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手工业时代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造就了传统设计的辉煌。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却没有给设计带来适合的新艺术可供借鉴,于

是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与手工生产相比,机器的批量生产带来产品艺术质量的急剧下降和消费者艺术品位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主张恢复手工艺传统,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尝试采用中世纪的淳朴风格,学习日本民间装饰手法,吸取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以期创造出一种新设计风格。“新艺术”运动打破了19世纪弥漫于整个欧洲的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束缚,努力向自然界学习并加以大胆创新,试图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创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与“工艺美术”运动相似,“新艺术”运动同样企图在艺术、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复兴手工艺的优秀传统。“装饰艺术”运动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期诞生,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在设计上采取折衷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风格来。由于它考虑到了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和对精美手工制作的热爱,还部分照顾到了批量化生产的要求,所以在短期内风靡一时。然而,以当时尚显稚嫩的工业技术水平,要让大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兼具手工之美实非易事,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条件的产品设计少之又少,因而,“装饰艺术”运动

经过短暂的流行后,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便逐渐势微。

无论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欧美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都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它们的中心是逃避乃至反对工业技术,反对工业化,反对现代工业文明。而且以上三个设计运动在艺术上借鉴的都是繁杂细密的传统装饰,但是,大工业生产初期的技术水平和批量化的生产方式显然无法完成产品的这种艺术追求。与手工技术相比,大工业生产技术无疑是一种进步,问题在于找到能与这种先进的大工业生产技术相匹配的艺术加以整合,创造出能代表大机器时代的优良的设计。人们希望在保持物质进步的同时,也能享受机械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如何掌握机械的艺术潜能,探询的目光投向了最具活力的现代艺术。在同期出现的现代艺术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客观化趋势,这股潮流中涌现出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风格,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绝佳的方案。大工业技术与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相结合,直接促成了一场现代设计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肇始于塞尚,发展于立体派和抽象主义。塞尚最基本的艺术观点就是把结构视为表现一切物体的根本。在塞尚看来,无论什么外界条件或艺术家的主观情绪都不可能改变对象的结构,艺术家的职责就在于把混乱的知觉纳入程序,在视觉范围内获得有结构的秩序。他尝

试用结构的观点去认识和概括一切对象。他曾说过:“在自然里的一切,自己形成为类似圆球、立锥体、圆柱体。”

①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其后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立体主义是以毕加索、勃拉克为代表的现代艺术运动,它直接受益于塞尚对结构的探求。一方面他们将塞尚在造型上把自然物象都归纳为圆球、圆柱体、立锥体的几何方式推向极致,在画面中表现出更纯粹的几何形态;另一方面,他们彻底摒弃了空间透视规律,使画面趋于平面化。立体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这种试验突出表现为对具体对象的解析、重构和综合处理,这种特征在发展中愈来愈趋于理性化,把对平面结构的分析组合规律化、体系化,强调理性规律在表现“真实”中的作用。康定斯基是抽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他看来,艺术必须从模仿客观世界中解脱出来,画家应当用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包括色彩、线条、块面等),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对象相和谐的新世界。他认为抽象的形式蕴涵着无穷的张力,“绘画中的一个圆块,要比一个人体更有意义”。

②“一个圆圈上的三角形锐角的冲力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比米开朗琪罗绘画中上帝的手指触及亚当手指力量小”。

③他的绘画作品就是由一些抽象的点、线和块面组合而成,后期则完全是较为规则的几何图案。

现代艺术中的这股客观化趋势,遵循理性主义,用几何形体和简约抽象的色彩概括客观对象,这些特性与大机器批

量生产的标准化、机械化技术要求正好合拍,成为大机器生产的必然和最佳选择。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诞生了现代主义设计。其中最具典型特征的是荷兰“风格派”和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提倡严格理性的审美观,设计多用黑、白、灰等中性色;平面和立体的造型都严格遵循几何式样,并且把几何形式与新兴的机器生产联系起来,追求那种来自于机械的严谨与精确。俄国构成主义的艺术家们叹服于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着迷于机械的严谨结构方式,努力寻求与工业化时代相适应的艺术语言和设计语言。从荷兰“风格派”和俄国构成主义设计中我们能看到,技术和艺术达到了最佳的结合,同时,也正因为这种最佳结合,现代主义设计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最稳定、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风格,以至在后期发展为风靡全球的“国际主义”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固然有着复杂的因素,然而不能不说,这种设计风格也是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初期进程中的最佳选择。但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平衡永远只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技术在不断发展,人的精神需要也是复杂多样化的,当技术的发展为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了实现的条件后,设计也就从以现代主义为主而走向了多元化。

作为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现代主义设计的形成的内因和外因,它的确切定义、面貌特征、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等等,都极其复杂,而现代艺术本身、

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的互动关系中也有许许多多细致的问题亟待研究。本文仅从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互为关系入手,考察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与现代主义设计的联系,对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内在动因做了简单梳理,希望能起到廓清认识的作用。

注释:①瓦尔特?赫斯著,宗白华译:《西方美术名著选译》,安徽教育出版社,XX年10月第1版第17页

②③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106页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解读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 [摘要]“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概念最早在建筑领域出现,而后扩展到文学艺术的其他领域。 [关键词]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现代设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欧美等国家流行发展。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1919年包豪斯(Buahus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许多现代主义者,从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到美国的米斯、赖特、法国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作为自己从事设计和创作的依据。但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冷漠、单调、毫无个性的设计理念也致使许多青年建筑家与设计师们感到厌倦,急于寻找和发现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从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开始,各国设计师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反现代主义设计的尝试,运用美国的通俗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改造,后现代主义设计由此拉开了帷幕。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反对简单化、模式化,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崇尚室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大胆地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中吸取其它艺术或自然科学概念,如片断、反射、折射、裂变、变形等。用非传统的方法来运用传统,以不熟悉的方式来组合熟悉的东西,用各种刻意制造矛盾,如断裂、错位、扭曲、矛盾共处等手法,把传统的构件组合在新的情景之中,让人产生复杂的联想。 一、后现代设计的出现及其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 现代设计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自我完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现设计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应当正视后现代主义提出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思想薄弱并且以文化上自由放任的态度为主旨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解决所有现代主义运动带来的消极影响,两者之间矛盾的解决将促使现代设计积极发展。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矛盾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相对于传统设计而言,现代设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对既有传统的扬弃与超越。现代设计所主张的民主,即设计为大众的思想,相对于为贵族服务的传统设计观念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和进步。但当现代设计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传统和固定的模式时,其自身的发展也同样要面临新的矛盾,即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所谓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朝的兴起,正是这一矛的具体体现。 一、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一个内容庞杂的文化艺术、意识形态运动,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具体到设计上则是把以往为权贵的服务方向改变为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探索,充满了社会乌托邦主义和社会工程动机,是一种具有高度民主化和社会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的探索。它的目的不是创造个人表现, 而是努力于创造一种非人性的、能够以工业化方式大批量产的、普及的新设计,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降低成本、能够使设计为大多数人享用的目的。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格, 而是动机,风格只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现代主义设计是充满民主色彩和革命色彩的设计运动,它目的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而在与之一脉相承的国际主义设计中,现代主义所提倡的高度理性日益显示出冷漠的气质和单调的作风。米斯?凡德罗所主张的“少即多”在国际主义风格中被形式化地遵循着,已经失去了以往功能主义应有的精神,甚至成为一种固执的教条模式,以技术主宰的工业文化造成的设计形式的单一与人性的温和关怀背道而驰,这意味着现代主义设计逐渐缺乏力量而最终被多元并存的时代精神所取代。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涉及文学、艺术、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汇的含义的非常复杂,从字面上看,是指现代设计以后的各种风格或某种风格,因此它具有向现代主义挑战,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虽然设计上后现代主义至今仍处于风格繁杂、多元化发展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设计宗旨非常明确,其中心是反对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要求和人文关怀,而不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折衷处理,打破了现代主义一直以来的垄断,开创了新装饰主义新阶段。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根基和传统进行的批判性反思。因此,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兴起为观照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一面镜子,折射出现代主义设计自身的矛盾。 二、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 福柯曾经指出,我们不应将现代性仅仅理解为处于前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 而更应把现代性当作一种态度来加以看待。同样,我们也不应将后现代主义设计仅仅理解为

浅析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

摘要自后现代这一艺术思潮诞生的那天起,评论界对它评判就没有停止过,这其中褒贬不一:多样化、人性化、模糊化、非理性、叛逆性、颠覆性等等,许多评论的词汇表明了每个关注它的人的观点。正是由于它还在发展变化中,因此,学术界还很难做出最恰当的评论。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设计双重译码功能 后现代主义运动是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在建筑中产生 的设计运动。“后现代主义”这个词的含义非常复杂,从字面 上看,是指现代主义以后的各种风格,或者某种风格,因此,它 具有向现代主义挑战、或者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 20世纪60年代, 西方进入“丰裕社会”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从讲究结实耐用转向求新求异。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长期 以单调、沉闷、冷漠的形式充斥城市,已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 的需求和商业竞争,人们渴望出现变化。反叛主流设计运动 在此时兴起了,其激进的思想对设计的冲击是不可磨灭的,设 计开始朝向强调个性以及表现不同消费群体的生活意象、强 调人情化和象征意味的方向转变。后现代主义设计遂应运而 生。它认为产品设计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和功能,还要具有 丰富的个性和多样的形式,并注重人情化和象征意味。目的 就是建立一种适应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 设计原则。 在今天看来,后现代主义设计作为一个模糊、非特定的概 念,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艺术风格流派,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设计 艺术风格和设计理念,而是包括观念、态度、知识、行为、思维 变化而形成的具有时代性的文化思潮,整体是对现代主义的 反叛。后现代的设计风格纷繁复杂,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 征:非理性。后现代设计中大量地引用矛盾修饰法、讽刺和隐 喻的手法来进行设计,桌子不再是桌子,更是一种概念,一种 符号,甚至是一种政治态度。这种多样化风格现象的出现是 对现代主义的最大挑战,它抹杀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纯洁性和 至上性,将设计带入到一种可以是“很多”的状态。这种现象 还不能一概而论地评述它的好坏,一方面因为它既有进步的 一面,又有它反动的特征;另一方面,这种潮流本身还只是处 于探索的阶段,所以还不能过早地为它盖棺定论。 二、历史上一些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观点 建筑设计家查尔斯?詹克斯在《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中 说:“我所观察和定义的后现代,其解释如下:一种职业性根基 的、同时是大众的建筑艺术,它已新技术和老式样为基础。‘双 重译码’是‘名流——大众’和‘新——老’这两层含义的简 称”。这种“双重译码”的提法使许多评论家把后现代主义设 计看成是“大杂烩”。美国著名建筑师罗伯特?文杜里针对杰 出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的设 计原则,提出了“少令人生厌”的观点,鼓吹以杂乱、怪诞、暧昧 为美的建筑学思想,认为建筑师应该向市井文化学习。王受 之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将后现代设计归结为后现代主义、解 构主义和新现代主义;然后又将后现代主义分为高科技风格、 过渡高科技风格、减少主义风格、建筑风格、微建筑风格和微 电子风格。 后现代设计的理论界众说纷纭,没有结果,没有定论,有 的只是零散的、片段式的论述。那么,后现代主义设计到底是 什么性质的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到底是现代主义的延续,还是一个新时代设计的开端?三、笔者眼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也是一样。后现代主义设计起源于对两个重大时代问题的思考:1、设计如何与传统展开对话;2、艺术及设计如何与消费文化共处。这两个问题是包豪斯时代的先锋设计师所不曾面对的,它们是二战结束以来率先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其后又逐渐扩散至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问题,即所谓后现代问题。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无力解决后现代问题,却至少敢于提出并思考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正是后现代设计理念中所包含的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对待的成分。很多思潮都影响到后现代的设计风格:朋克、高科技、低技术、极少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各种历史主义变体。后现代设计并非设计师孤独的尝试,市场给了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同时设计师的名望也是利润的来源。当60、70年代波普、朋克文化、迷幻药文化以及女性主义兴起时,设计师也应这群新人类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而大胆地进行各种后现代主义尝试,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设计突破功能主义的束缚而自由的发展。后现代设计也是追求功能的。一些在常人眼中匪夷所思的设计其实不正是这个匪夷所思的年代所需要的艺术形式吗?一些莫名其妙的产品其实也总会有它的市场,因为现代社会人的心理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个时代,一切的多元化使得莫名其妙其实就是产品的功能。因为它同样会满足生产者自己或者一部分消费者的心理。后现代主义设计是随意的,不拘一格的,虽然它可以成为反现代主义设计,它的叛逆代表了时代的特色,可是它的挑战都处在设计的风格和形式上,而没有能够涉及到现代主义的思想核心。它缺乏明确的艺术形态宗旨而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自由放任的设计风格,其薄弱的思想性和形式主义的性格特征使它根本不可能取代现代主义设计。80年代是后现代设计思潮与风格最为活跃的十年,但是却缺乏一种系统的设计理论,或者设计思想。这是在现代主义的长期禁锢下,一旦门户大开,必然会有太多的东西奔涌而出。我不能断定后现代的设计会最终形成一种统一的风格,因为,后现代对于个人的、民族的、特定文化的尊重应该不会让一种风格一统天下的。我们生活在新世纪之初,生机勃勃,一切都在发展和变化之中,激动人心又令人困惑不已,我们期待着即将发生的一切。参考文献:[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查尔斯?詹克斯著.李大夏译.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超越功能主义

超越功能主义 摘要:1960年代末功能主义设计思想受到质疑,由此出现新的设计思想,包括心理学设计思想,符号学,意大利设计,生态设计,可持续性设计。 功能主义设计思想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20世纪初在德国得到系统发展,成为二十世纪的正统主流设计思想,它认为工业设计是作为文化因素参与经济活动,“工业设计”的目的是“体制内的改革”,使劳动高尚化,以克服劳动“异化”;“艺术”是“道德”与“高尚”的代名词。功能主义认为设计应当反映时代精神,工业时代的特征是机器大生产,机器只能加工几何形状,因此几何形式美就成为功能主义的美学观点,“外形跟随功能”,也就是艺术与技术结合,它的基本美学观点是:产品设计不要附加装饰,而是通过结构和材料来表现美,通过机器加工来表现完美的几何形式、表面光洁、表面质感和表面机理,表现表面的光顺。它强调造型必须有目的,必须符合功能需要,这也就是说设计必须很理性,不能按照设计师的个人随想。它强调工业大生产,以降低成本满足下层人民需要和国际市场竞争。设计师必须熟悉加工工艺,产品必须能够大生产,为此设计要标准化、系列化、典型。它强调设计应当为大多数下层人民服务,提倡简朴节约,设计的产品必须价廉、结实、耐用、质量高。从1920年代以后,功能主义审美观形成了德国文化的一部分,对周遍国家有较大影响。他们反对通过设计刺激消费,反对用华丽包装打扮把劣等产品,反对给产品附加装饰。它反对机器中心论,即:把机器作为少数人的拜金工具,为少数人的利益而设计,用机器来奴役人。它坚持以人为本,用艺术作为理想主义和道德力量来改变机器中心论,强调高尚而愉快的劳动。功能主义设计又被称为现代设计、技术美、机器艺术。1930年代以后功能主义设计思想逐步传播到欧洲、亚洲。由于包豪斯一些成员1940年代在美国建立设计学校,从事设计,功能主义设计思想在美国得到传播和发展,发展出高层玻璃建筑。 1950年代西方各国出现大量水泥建筑和高层玻璃建筑,并以次作为“现代性”的象征标志。许多高层内部空间狭小拥挤,有时多达数万人在一座高楼里,并不适合人的生活和工作,也很难清洗大面积的玻璃。1960年代中期,西方在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出现争论,在美国出现了对现代建筑、心理、和象征方面的批判,逐渐形成后现代理论,批评把追求纯功能目的理性作为大批量产生的唯一目的,认为这种设计缺乏情感色彩,又有人争论艺术在设计中的作用。1965年阿多诺斯在德国工作联盟作了一个报告“今天的功能主义”,批评把功能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并指出一种形式除了具有确定的用途外,还具有象征符号作用。1968年又有人提出不能再把功能主义看成至高无上的设计原理,批评六七十年代水泥板建筑的形式主义使人感到单调。在美国甚至有些高层玻璃建筑被推倒。由此,功能主义设计思想在各国受到批评,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功能主义设计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1970年代,西方许多家庭已经购买了各种家用电器。这些家电具有各种功能,按照功能主义思想设计是否能够满足人们需要?不能,因为人们对家庭用品的要求很多。有的用具减轻了家务劳动负担和劳动时间,例如洗衣机。有的用品使人们的愿望变为现实,例如,卷发器,电冰箱,电熨斗,电视机。有的用品提高了家务质量,例如各类清洁剂,但是它们也引起新的生态循环问题。然而许多电器和工具,例如吸尘器,只改变了劳动形式,把“手工扫地”变为“操作机器”,既没有减轻劳动强度,又没有减少时间。工业设计逐渐从设计理论意识到了许多新问题,首先是减少时间,减轻家务劳动负担。其次,人们对“单一功能”用品不再感兴趣,而要求“系统功能”,例如组合柜,成套餐具茶具,厨房系统,组合电器,办公室系统。企业生产要求最大产出最少时间。另一方面,为了减少风险,大多数生产厂家只制造少数销路好的产品。设计主要被市场销售所左右,被预现规定好的成本、技术条件、甚至形状和颜色所限死,这样又引起滞销。换句话,功能主义设计思想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工业设计界提出设计目的应当去满足用户需要,必须有新的设计思想以创新产品概念,这样导致了使用行为的研究,从此心理学成为工业设计的思想基础。1980年代后期,动机心理学被应用到产品设计中,认知心理学被应用到计算机人机界面设计中。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阐述大多从意识形态领域出发,把现代主义设计放到广阔的现代主义运动背景去认识,认为它的产生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历史必然。这种认识往往只顾及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外部环境,甚少考虑到设计活动的自身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难免有失片面,同时也影响到我们对其它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的辨证关系入手,着重考察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以及二者的结合对现代主义设计诞生的影响,以期找出现代主义设计之形成的内在因素。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在设计中,技术和艺术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完美结合,造就优良的设计;反之,则让设计面目可憎。当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达到动态的平衡时,设计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格。技术在革新发展,艺术在不断变化,设计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手工业时代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造就了传统设计的辉煌。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却没有给设计带来适合的新艺术可供借鉴,于

是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与手工生产相比,机器的批量生产带来产品艺术质量的急剧下降和消费者艺术品位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主张恢复手工艺传统,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尝试采用中世纪的淳朴风格,学习日本民间装饰手法,吸取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以期创造出一种新设计风格。“新艺术”运动打破了19世纪弥漫于整个欧洲的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束缚,努力向自然界学习并加以大胆创新,试图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创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与“工艺美术”运动相似,“新艺术”运动同样企图在艺术、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复兴手工艺的优秀传统。“装饰艺术”运动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期诞生,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在设计上采取折衷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风格来。由于它考虑到了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和对精美手工制作的热爱,还部分照顾到了批量化生产的要求,所以在短期内风靡一时。然而,以当时尚显稚嫩的工业技术水平,要让大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兼具手工之美实非易事,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条件的产品设计少之又少,因而,“装饰艺术”运动

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

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 【摘要】后现代艺术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众多艺术家的参与和努力下壮大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突破了传统,一系列优秀的作品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审美和享受。“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一词,对于新一代设计师而言,并不陌生。然而,对于它的含意和概念却往往含糊不清。它涉及到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等诸多领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艺术形象 在人类艺术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了各种艺术思潮的变迁和转换,从浑厚气魄的古罗马艺术到追求完美、寻求比例谐和统一的希腊艺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美为基础的理想艺术,到追求宏伟和朝向理性辉煌炫耀的古典主义艺术,到十九世纪的充满幻想和激情、直觉的浪漫主义艺术,到追求光线氛围视觉上细微变化的印象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二十世纪的近现代,人类的艺术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了,它就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它的种类繁多而又复杂,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大地艺术、涂鸦艺术、拼贴艺术、行为艺术等等。 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环境背景 在历经二战的灾难之后,在全球经济化的进程中信息开始迅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后现代在文化上则表现为多元化、开放性和对传统的观念的反叛。设计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兴起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这时候后现代主义已经从一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这个背景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和生活形态,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作为引导时代潮流和走在时代前沿的艺术同样不能避免,很多艺术家不愿再回到人们以往熟悉的艺术样式上去了,这时候甚至连单纯的形式都显得复杂多余。后现代主义艺术就在这个含混复杂而又多变的氛围里诞生了,它既具有传统的魅力又富于新鲜的生机,再创并展现了新时代艺术的辉煌。 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形象特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代主义艺术结束后,用绘画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家观念上发生了很多变化。他们试图找回某些东西,比如形象、图像、叙事、诗意以及对传统的敬意,来平衡自己的艺术作品。“后现代主义设计”在设计实践上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但没有一个占主导趋势的流派或思想。同时遵循人在设计生活中主导作用,具有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人性化的特征。 在艺术媒介方面,后现代主义容纳了范围宽广的风格、主题和形式,从传统上

功能主义的发生历史与发展趋势

功能主义的发生历史与发展趋势 内容概要:20世纪20年代。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了以功能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设计,功能主义是在设计艺术史的发展中形成的,在新的时代发展趋势下,功能主义设计也应随映时代潮流作出相应的变化,达到与人们的生活要求的需求的平衡。 关键词:功能主义包豪斯发生发展 一功能主义是什么 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设计最终形成。现代主义是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设计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时代的特征便是工具的完善与目标的混乱。”20世纪世界设计艺术的发展史有一个突出的现象便是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的新流派层出不穷,纵观这一时期的历史,于我们今天依然存在并起较大作用的只剩下以功能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设计。它已经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设计发展的基本格局和模式。 二功能主义的发生 与其他历史现象的出现一样,功能主义的发生也有着其深远的历史。 由于功能主义是建立在大机器生产的基础上的,因此工业革命必然的成为功能主义的前提。19世纪,蒸汽机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现代文明的大工业革命,这便是功能主义出现的最基础的物质前提。由于机器的精确化使设计与生产相分离,设计与手工艺生产之间的区别迅速拉大。机械化的生产使得“传统的由艺术家和工匠完成的任务面临着被各种机器和新材料取而代之的危险”。1851年,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在伦敦的海德公园隆重登场,展览的场所是被称作“水晶宫”的由约瑟夫·帕格斯通(Joseph Paxton)设计的建筑,而帕格斯通本身是作为工程师而非建筑师。在这次博览会上一系列由于工业革命带动的新的发明如蒸汽机、引擎、汽锤、车床甚至包括由预制的金属肋拱和薄片玻璃及建成的“水晶宫”都引起了人民对工业革命成果的极大兴趣。由于前面提到的大工业革命引发的“危险”,也由于大机械化的生产在一定的程度上剥夺了人的创造性,在如何“化解”这场“危险”的方法选择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和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为代表的与机器公然为敌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恢复传统手工作坊式的个人劳动才能将人从机器中解脱出来。另一种是以高弗雷·散帕尔(Gottfried Semper)为代表的“结合论”的观点,他意识了技术的进步是无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他在提出手工艺与工业相分离的同时也认为“应该教育培养新型的工匠,让他们学会艺术而理性的方式,理解并且开发利用机器的潜力”。同时,曾参与组织“世界工业博览会”的英国人亨利·科尔(Herry Cloe)也认为只有通过办教育才能解决工业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作者:彭虤虤 摘要:现代主义设计是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设计运动之一,它是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与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互为关系入手,对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内在动因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设计现代主义设计现代艺术客观化趋势 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阐述大多从意识形态领域出发,把现代主义设计放到广阔的现代主义运动背景去认识,认为它的产生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历史必然。这种认识往往只顾及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外部环境,甚少考虑到设计活动的自身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难免有失片面,同时也影响到我们对其它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的辨证关系入手,着重考察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以及二者的结合对现代主义设计诞生的影响,以期找出现代主义设计之形成的内在因素。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在设计中,技术和艺术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完美结合,造就优良的设计;反之,则让设计面目可憎。当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达到动态的平衡时,设计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格。技术在革新发展,艺术在不断变化,设计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手工业时代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造就了传统设计的辉煌。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却没有给设计带来适合的新艺术可供借鉴,于是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与手工生产相比,机器的批量生产带来产品艺术质量的急剧下降和消费者艺术品位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主张恢复手工艺传统,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尝试采用中世纪的淳朴风格,学习日本民间装饰手法,吸取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以期创造出一种新设计风格。“新艺术”运动打破了19世纪弥漫于整个欧洲的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束缚,努力向自然界学习并加以大胆创新,试图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创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与“工艺美术”运动相似,“新艺术”运动同样企图在艺术、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复兴手工艺的优秀传统。“装饰艺术”运动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期诞生,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在设计上采取折衷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风格来。由于它考虑到了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和对精美手工制作的热爱,还部分照顾到了批量化生产的要求,所以在短期内风靡一时。然而,以当时尚显稚嫩的工业技术水平,要让大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兼具手工之美实非易事,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条件的产品设计少之又少,因而,“装饰艺术”运动经过短暂的流行后,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便逐渐势微。 无论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欧美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都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它们的中心是逃避乃至反对工业技术,反对工业化,反对现代工业文明。而且以上三个设计运动在艺术上借鉴的都是繁杂细密的传统装饰,但是,大工业生产初期的技术水平和批量化的生产方式显然无法完成产品的这种艺术追求。与手工技术相比,大工业生产技术无疑是一种进步,问题在于找到能与这种先进的大工业生产技术相匹配的艺术加以整合,创造出能代表大机器时代的优良的设计。人们希望在保持物质进步的同时,也能享受机械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如何掌握机械的艺术潜能,探询的目光投向了最具活力的现代艺术。在同期出现的现代艺术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客观化趋势,这股潮流中涌现出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风格,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绝佳的方案。大工业技术与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相结合,直接促成了一场现代设计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

设计史论文 班级:艺设09-2 姓名:李风雨 学号:090544205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 所谓后现代主义就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它包含了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是欧美发达国家以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背景,掀起批判、否定、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映。 那么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呢?这是相对现代主义设计而言的。现代主义设计自20世纪初产生,到20世纪30年代成熟,到20世纪50、60年代逐渐衰落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是世界设计艺术的主流,并形成一种国际性设计艺术思潮。这一时期,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着文化和环境的差异,表现出各自的设计个性,但整体上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如出一辙,大同小异。其中,在建筑设计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也就是外观的“火柴盒”式造型。于是,宣扬走多元化和多品味的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打破和否定了现代主义设计单一和统一的造型样式。 二战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发达国家逐步从战争的创伤中走了出来。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新技术革命带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技术广泛出现。在这种世界大环境下,后现代主义呼之欲出。 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这场运动的发生呢?我认为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和新的消费群的成长。二战后,许多殖民国家获得新生,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人权运动和自由主义更是推波助澜。人们的思潮开始多元化发展,再不像战前那样生活在保守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年轻人大多都是战后出生的,他们虽然没有受到战争的洗礼,但是也是在东西冷战的的岁月下成长的。他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不再像父辈那样充满着理性和执着的思考,比如说面对越战和肯尼迪被刺,他们更显得彷徨和无助。新兴一代的思想观念经过了激烈的碰撞,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消费群体。然而,他们对产品的要求更加人性化,他们开始摒弃传统价值观念,表现出对新事物的迫切渴望。同样,这也决定着单一垄断设计艺术的形式开始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的、包容的、开放的的设计艺术表现形式。另外,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十几年的重建和发展,它们也从战后的废墟中逐渐恢复元气,经济的好转促使了国家和民众的购买力普遍提高,为新兴一代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欲望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意味着经历了几百年的工业文明正处在一个分割和调整的过程中。

现代主义设计萌起

五、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的工业技术发展迅速,虽然工业技术发展,但是针对工业技术带来的必然结果—工具、机械、设备的现代设计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技术产品无论从功能上、外形上还是安全性、方便性上,都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现代都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而都市设计和都市的建筑设计并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模式,高层建筑的设计更是问题丛生。新的商业海报、广告、书籍大量涌现,公共标志、公共传播媒介也与日俱增,而如何处理这些大量的视觉传达设计对象,如何处理这些众多的平面对象,设计界也是一筹莫展。无论是英国、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欧美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显然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它们的中心是逃避,甚至是反对工业化,反对现代文明。因此必须有新的设计方式出现,来解决新的问题,来为现代社会服务。现代设计的出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现代设计面临两个问题: 1.如何解决众多工业产品、现代建筑、城市规划、传达媒介的设计问题,必须迅速形成新的策略,新的体系,新的设计观,新的技术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社会需求和商业需求迫在眉睫的任务。 2.正对以往所有设计活动只是强调为社会权贵服务的中心,如何形成新的设计理论和原则,以致使设计能够第一次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彻底改变了设计服务对象的问题。 针对这两个问题,世界各国的设计先驱们都努力地探索,为解决第一方面的问题,出现了现代设计体系;为解决第二方面的问题,形成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他们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个是技术层面的,一个是思想层面的,他们的结合形成了现代设计的总体。 现代主义的形式与特征 ○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目的,而不再仅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实施时的科学性、方便性、经济效益性和效率。 ○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性的简单几何造型。受到艺术上的立体主义影响。具体建筑有以下几个特征:六面建筑。建筑上的玻璃幕墙构架的产生。标准化原则。反装饰主义立场。中性色彩计划。 ○3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基本反对在图版上、在预想图上设计,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从而达到使用经济的目的。

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彼得.贝伦斯的功能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彼得.贝伦斯的功能主义设计[摘要]彼得•贝伦斯一位伟大的设计师,他主张坚持理性主义美学原 则。本文论述了彼得•贝伦斯在关于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中,认可的是技术在设计上的表现形式,同时通过批量生产符合审美要求的产品可以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并增加生活的趣味。技术的革新就是要改善人们的生活,让生活更方便舒适。 [关键词]彼得·贝伦斯,现代主义设计,功能主义 “艺术不应该再被看作一种个人事务,不应再被看作一种个体艺术家的自我迷幻或奇想——如同他被其情人弄得神魂颠倒的情形一样,我们不想要一种这样的美学——其法则源自浪漫的白日梦,而是要一个真实的美学——其威信基于生活。不过我们也不想要一个孤芳自赏不思进取的技术,而是要一个能显示自身能随着我们时代的艺术脉搏一致跳动的技术。” ——Behrens 彼得·贝伦斯简介 (图1 Peter Behrens 1868-1940) 彼得•贝伦斯(如图1)是一位伟大的设计师,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建筑师,工业产品设计的先驱,“德国工业同盟”的首席建筑师。彼德·贝伦斯是德国工业同盟最著名的设计师,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彼得·贝伦斯1868年出生于德国,l893年成为慕尼黑“青年风格”组织重要的成员。1907年他被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聘请担任建筑师和设计协调人。 2. AEG电水壶设计与功能主义 贝伦斯的电水壶系列(如图2,图3),是典型的功能主义设计风格;造型通过基本配件的搭配,能够形成多种式样。贝伦斯设定了三种壶体,两种壶盖,两种手柄及两种底座,壶底设为圆底,椭圆底与六面体,从中选择并加以配合,会产生多种样式。由于电水壶采用了标准零件,这些零件为其他更多式样的产品提供了基本元素和组成基础。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少就是讨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d10140056.html,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少就是讨厌” 作者:梁跃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7期 摘要:后现代主义,它以对现在主义的反动和修正,界定了与其截然不同的行事风格,多元化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后现代主义风格样式对于当代设计风格仍有着重大的影响。研究后现代主义对当代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人情味;多装饰;多色彩;曲线曲面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191-01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他出版于1973年的《后工业社会之来临》一书中首先提出“后工业社会”一词,界定了战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系列社会变革。 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是以后现代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主义,严格地说应当称之为“现代主义之后”,它以对现在主义的反动和修正,界定了与其截然不同的行事风格。针对现代主义后期出现的单调,缺乏人情味的理性而冷酷的面貌。后现代主义以追求富于人性的、装饰的、变化的、复杂的、个人的、传统的、表现的形式,塑造出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后现代主义似乎并不具备严格的理论上的变革,而是单纯从形式因素的角度批判和反对现代主义,与其说它是一种观念,倒不如说它是一种风格样式来得更加确切。在美国,有很多大方合子式的住宅,遭到了人们的反对,认为这种建筑缺乏人性。 1972年,日本设计师山崎实设计的普鲁帝-艾戈公寓被拆毁,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结束,美国评论家、建筑家查尔斯.詹克斯大声喊道:“现代主义死了”。从此,首先在建筑界鲜明地打出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旗帜,而后影响到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产生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并于80年代走向顶峰。其中,以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装饰的“狭义后现代主义”到90年代初便开始衰退,而注重对经典现代主义的批判和挑战的“广义后现代主义”则一直延续至今。 美国评论家斯特思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概括为三点: 1.文脉主义,要有来龙去脉,要娓娓动听,自圆其说。 2.引喻主义,要有某种象征性,象故事、传说、典故情节吸引人。 3.装饰主义,以添加手法,启发人性,引导人情,没有装饰是不让人理解的。 现代主义追求理性的、清白的、至上的、空的、高的、没有就是有的、冷酷的、最少的装饰,纯粹的、绝对的、确定的直线形态,开阔的、没有责任的、不愿负责的,在经济上,强调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必然性 完结篇01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必然性 摘要 追溯历史,分析历史,发现一切的发展都是那么按部就班。每一个文明,每一个发展都是那么必然。就像一个转动的齿轮,不管齿轮怎么转动仍然逃不过齿对齿的转动,这就就是趋势。然而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也逃不过历史发展的趋势按部就班的产生了,各种产生只是时间的问题。就像两个齿轮,在转动时下一次相遇的机会是必然的,看的就是得转几圈后在相遇。现代主义设计是幸运的它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转动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出现了。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开端,是由19世纪一大批的思想家提出平等、博爱、自由等观点后影响到设计领域的。随后又发展了新艺术运动,它是对工艺美术运动的完善,更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在之后现代主义设计代替了新艺术运动而成为20世纪初的潮流。本人就据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的必然性进行简单的论述,把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的串接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进程,从而更好的了解艺术的发展。介绍的过程中本人也在此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表示自己对现代设计艺术的理解。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形势机械美功能主义大众服务 引言 随着历史的发展,一起正在改变。而改变时必然的,因为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它的出现也只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出现也就代表着衰败和消失。可谓“后浪推前浪,前浪埋在沙摊上”,现代主义设计虽然顺应时代发展替代了新艺术运动,但他的出现也预示了他的衰败。我们在这里就从他的“替代”和“衰败”着手从而分析它的必然性。 第一章现代主义设计思潮 1.1现代主义设计形势及特点 随着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规律,建筑史艺术发展最敏感的艺术,它的改变和发展引领着其他艺术的发展。 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把现代建筑设计引向纵深,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建筑

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摘要: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全文共分为四章: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从建筑开始。长期以来,建筑设计是为极少数权贵服务的,这一点从西方建筑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因为其建筑设计不是为王公服务,就是为教会服务,或者为国家服务。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hughes)所谓“穷人没有设计”。从20年代前后开始,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股势力,掀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新建筑运动。尽管这个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但是与现代主义的思想意识是相一致的。包括精神上、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包括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运用,也包括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阶级社会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单纯追求理性而忽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形式的千篇一律而感到厌倦,越来越受到批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 关键词:比较;区别;单纯追求 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简介: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二、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背景: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教材精讲-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圣才出品)

第5章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视频讲解] 一、现代主义设计概念、思想特征、设计风格 1.概念:现代主义设计是一场席卷意识形态各个方面的运动。一方面,在时间上,它是20世纪初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相当一个时期内的运动,包含范围极其广泛,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上,它的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等都是非常典型和鲜明的。因此,从意识形态的角度上去认识,现代主义实质上是一个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几乎意识形态的所有范畴,从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都被涉及,在这些范畴里,各自有着特别的内容和观念。 2.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特点 (1)民主主义 主张设计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希望通过设计来改变社会的状况。 (2)精英主义 不是为精英服务的,但却是强调精英领导的新精英主义。

(3)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 现代主义在共产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大起大落的动荡时期,希望通过设计建立良好社会,改变大众生活,所以他们的设计探索具有强烈的知识分子理想主义成分和乌托邦主义成分。 3.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点 (1)功能主义特征 (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 (3)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4)注重设计的实用、经济性目的 二、德国工业同盟和现代设计运动的萌起 1.德国工业设计的兴起 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工业和技术上已超过了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1881—1885年,英国占世界贸易量的38%,德国为17%;到了1903年,英国下降到27%,德国上升到22%,1913年,德国的钢产量是英国的3倍,1885年卡尔·本茨(Carl Benz,1844—1926),发明了汽车;第二年,G·戴慕尔发明了四轮汽车,后来两人合作成立了“本茨汽车公司”。 2.德国工业同盟 穆特修斯在深入了解英国等欧洲国家和德国设计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机械化与新技术是提高德国设计艺术的前提,坚决反对立足于装饰和手工业的德国青年风格,反对任何设计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