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

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

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
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

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

【摘要】本文选取茶类词汇作为中国文化术语英译的一个典型代表进行探讨,分析了茶类词汇英译的基本策略,并探究了影响翻译策略的因素。中国文化的输出需要大量易于输入语接受的术语翻译,望本文的浅析对中国文化术语的翻译有些许贡献。

【关键词】茶;术语;翻译策略

一、引言

1785年为英国自由党员数人所作的The Rolliad (《鲁里之流》)中有这样一首诗:

What tongue can tell

The various kinds of tea?

Of black and green,

Of Hyson and Bohea;

With Singlo,Congou,

Pekoe and Souchong,

Cowslip the fragrant,

Gunpowder the strong.

茶叶本多色,

何舌犹能穷?

熙春与武夷,

此绿彼又红;

松萝与工夫,

白毫和小种,

花薰真芳馥,

考博英语翻译英汉互译方法汇总

考博英语翻译英汉互译方法汇总 在翻译中,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改编、意译。 1、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汉译英]磕头(kowtow),荔枝(litchi);[英译汉]、engine(引擎),motor(马达),sofa(沙发),logic (逻辑) 2、直译:papertiger(纸老虎),loseface(丢脸),Seeingis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Outofmind,outofsight.(眼不见,心不烦) 3、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Thisislikeshowingoffone’sproficiencywiththeaxebeforeLuBanthemast ercarpenter 其中,“鲁班”变成了“LuBanthematercarpenter“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空缺”。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比如:communism,democracy,和proletariat 等外来词变成“共产主义”“民主”和”无产者”时,可以说最先是意译的结果。同时,由于“共产主义”,“无产者”等完全是按我们汉语的构词规则,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构成的。因此,这种意译只不过是属于一种概念的借鉴而已。 2013中科院考博突破秘诀:https://www.sodocs.net/doc/1d17479728.html,/product/PR000076 2013中科院考博英语复习必备:https://www.sodocs.net/doc/1d17479728.html,/goods.php?id=2980 2013中科院考博英语真题:https://www.sodocs.net/doc/1d17479728.html,/goods.php?id=2689 2012中科院考博分数线:https://www.sodocs.net/doc/1d17479728.html,/201203/kaobo_558210.shtml

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d17479728.html, 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探讨作者:王华瑞朱田田 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9年第04期 【摘要】:应用语言学是从 19 世纪发展而来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其是以解决语言学的理论问题为基础而逐步形成的应用实践型学科体系。简言之,应用语言学是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思考问题,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汉语思维模式中。本文以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历史为切入点,从实践的角度对茶文化的英语语言符号进行了具体化探讨。首先,就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翻译立场从翻译的地位、翻译的情形以及翻译的本质三个方面对应用语言学中的英语翻译进行了简要论述。而后,结合应用语言学的理论价值阐释了当前茶文化英语翻译的“信息转化”与“创造性位移”,并最后立足于应用语言学的实际功能从跨文化互文性的翻译方略提出可行性意见,希望能对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茶文化英语翻译探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 从茶文化传播的载体来讲,包括影视传播资料、图书专著、茶文化产品或服务等,加强对这些茶文化传播载体的语言符号翻译是实现跨文化交际、传播中华茶文化的中介环节。用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可以为我们创新跨文化交际中的茶文化翻译提供有力帮助。 1 应用语言学对于翻译的基本立场分析 从语言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大体上从 19 世纪初期开始西方语言学科学开始呈现出“应用语言”与“理论语言”的分化现象,语言学家 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最早提出了“应用语言学”的概念。無论是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还是从茶文化知识的结构化构成来看,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被划分为“理论”与“实践”这样两种部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早就开辟了这种分析范式。基于应用语言学 200 年的发展经验,从实践的角度加强对茶文化英语的翻译可以在非学术意义上更广泛地在海外向普罗社会大众传播中华茶文化,有利于将中国茶文化融入到西方社会的日常生活细节当中去。 1.1 强调“专门用途的英语”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门语言学下属的交叉学科,“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在对待语言方面不去过多地追求一些一般语言学强调的“抽象原理”和“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转而寻求对具体应用领域语言的教学和授课,强调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对待基本的语言导向上采取“专门用途的英语”作为其学科建构的核心信条。 1.2 强调翻译是一种具体的“语言应用情形” 以标榜应用化、专门化、实践化为口号的应用语言学在类型上一般可以分为“一般应用语言学”和“机器应用语言学”,自 20 世纪 60 年代世界应用语言学会召开大会以来学术界普遍将

英译汉-文体翻译(1)新闻

第六单元文体翻译 第一节新闻报道 一、新闻翻译的特点 1、翻译讲求实效 2、可以适当增减 ?翻译:遵循翻译标准进行全文翻译。 ?编译:紧扣原作主题思想,从原作选取最有价值的内容,遵循篇章构建的一般规律,基本按照原作的时间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组织行文,再按照翻译的一般原则,将其译成目的语的过程。(王涛2004) ?摘译:摘取一些认为重要的或者说传达了重要信息的段落和内容。(俞建村2001)(注意:必须完整地翻译抽取的内容。) ?参见教材第十章“翻译的类型” p135. 3、符合写作要求 (1)手法: ?以尽可能有趣的方式将一定事实展现出来。 (2)结构: ?编年史法(chronological method ): 依照事实发生先后按时间顺序叙述。 ?新闻导语法(news lead method ): 依照事实的重要性来铺陈、排列事实。 (3)语言: ?具体、准确、简明、通俗、生动。 4、内容力求准确 二、新闻的翻译 ?标题的翻译 ?电头的翻译 ?导语的翻译 ?正文的翻译 ?了解背景知识 例: US Missile Targets Iraqi Radar Site W ASHINGTON: A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F-16 fighter plane fired a missile at an Iraqi radar site after the jet was tracked electronically while in the “no-fly” zone over southern Iraq, the Pentagon said yesterday. But the White House, explaining a long delay in announcing the strike, said it was unclear whether Iraqi radar has “locked on” to the plane on Saturday. A Pentagon spokesman said the F-16 returned safely to its base in Saudi Arabia. It was not immediately known if the Iraqi site was damaged. The spokesman, confirming the strike about 18 hours after it occurred, said an investigation was under way. Iraq denied any such incident had taken place. 美导弹击中伊拉克雷达基地 华盛顿电:五角大楼昨日宣称:一架美空军F-16战斗机在伊拉克南部禁飞区被电子跟踪后,向伊一雷达基地发射了导弹。 但是白宫在解释拖延很久才公布这次打击行动的原因时称:星期六时尚不清楚伊雷达是否已“锁定”了这架飞机。 五角大楼的一位发言人说,该F—16战斗机已安全返回设在沙特阿拉伯的基地,伊雷

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一、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 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看来Watergate 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给回译造成障碍。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 二、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1、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 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 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

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词,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 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没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 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e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所谓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问题,还涉及到特定语言文化中的人或物。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该语言的人物密切相关的表达法。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摘要:《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书中详细的描述了清代的茶文化,为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从饮茶之人爱喝茶的种类,便可以推断出他们的性格,这对通过典籍来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笔者从翻译的“动态对等”原则和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对杨译和霍译的《红楼梦》中关于茶名称的翻译对比,探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以便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茶文化;英译茶之名;动态对等;翻译目的论 一、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神农时期,茶的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汉代文人提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文化、思想领域又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的茶文化初现端倪。到了唐代,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到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因此,我们说:“茶兴于唐、盛于宋。”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茶馆的兴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 二、《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只要一翻开这部古典名著,顿觉茶溢字里行间,芳香飘逸,此书写到茶有260多处,咏及茶的诗词(联句)有10余处,为中国小说所罕见,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中记录了茶之名,茶之具,茶之水,茶之礼,茶之诗词。从这些角度不仅可以看出曹雪芹对茶的研究已经到了相当纯熟的阶段,更可贵的是他是借茶来烘托其中的人物性格。同时,也呈现了清代的茶文化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翻译的目的是目的论中一个极为关键的概念。这有三种解释。(1)译者的目的(如为了金钱);(2)译文的交际目的(如为了启迪读者);(3)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1]。从以上的三种阐释中,我们重点来谈谈译文的交际目的。在这一解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读者在翻译中的核心地位。一部译品能否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接受程度。因此,译者在翻译前必须明确目的是什么,想要向读者传达什么思想,只有在目的明确后,翻译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初衷与反响才能相结合。译者应该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确立翻译的意图,以向读者传播介绍为手段进行翻译。要学会跳出文本的小圈子,站在读者与文化的大圈子中去进行翻译。只有把目的、对象都明确了之后,翻译时便能游刃有余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译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就是说自己始终起到纽带的作用,是一个传输文化思想与情感的媒介,不要带着要让作品成为经典的功利的思想去翻译,也就是要脱离文本[2]46。 四、茶之名体现人之性

中国茶文化翻译

中国茶文化 Chinese Tea Culture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Savoring is a key word in Chinese tea culture. Savoring tea is not only for discerning good tea from common tea, but also enjoys the meditation and the tea itself. Spare a while from your busy schedule and make a cup of tea, then chose a quiet pace, you can sip tea alone to release your fatigue, refresh your mind, lift your mood or reach into the artistic realm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the tea. Constructions, gardens, ornaments and tea sets are the necessities for the atmosphere of drinking tea, which requires quietness and clean. Since the classic Chinese gardens are famous in the world and beautiful landscapes are numerous, built in or aside these, the teahouses are of great fun and interest.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的茶叶和最佳茶具待客。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time-honored civilization and ceremonies, which values high of the etiquettes. Whenever the guests com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d serve tea to them. The master may ask their preferences and then chose the appropriate kind of tea and tea set to entertain the guests. When drinking tea with guests, the residual amount of tea in their cups must be noticed. You should keep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ea consistently and water temperature comfortable. Snacks, sweets and other dishes can be served to adjust the flavors.

浅谈国际茶文化交流中英语翻译策略的运用

浅谈国际茶文化交流中英语翻译策略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9-20T17:01:51.06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9期作者:廖丹雅1 黄君华2 [导读] 本文主要从中西方茶文化对比、国际茶文化交流前的准备以及总结茶文化的英语翻译策略,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该领域的翻译有所帮助。 廖丹雅1 黄君华2(1.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雅安 625000;2.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雅安 625000) 摘要:中国茶文化拥有深厚悠久的历史,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影响深远。在全球化“地球村”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的今天,中国茶文化已成为历史符号传播至全球各个层次,各个领域。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向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文化的重要因素。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交流,则需要译者对其进行合理翻译。作为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应该尤其重视中译英的准确性、有效性。在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特别是中译英的过程里,常常会出现各种翻译的偏差和失误。因此,唯有对茶文化的中译英翻译进行相关探索与研究,才能确保翻译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才能真正促进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正确传播。本文主要从中西方茶文化对比、国际茶文化交流前的准备以及总结茶文化的英语翻译策略,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该领域的翻译有所帮助。 关键词:茶文化对比、国际交流、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9-252-01 中国是世界史上最早栽培茶树、拥有制茶技术、茶器制作工艺、国人习惯饮茶、大众爱茶的国家,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随着世界贸易往来,我国茶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欧洲地区,欧洲包括英国在内的国家开始嫌弃了一股饮茶之风,随着进口的增多和饮茶的普及,现在饮茶已成为英国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英国茶文化的形成也成为了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很多人被问及茶文化时,首先想到的是英式下午茶“日本茶道”等。这便说明中国茶的知名度还远远不够,但这既是挑战又是机,如何将我国茶文化正确传播出去,还要依赖于语言翻译工作者的帮助,通过对国际茶文化交流的翻译策略研究,将对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中西方茶文化对比 中国茶文化想要走向世界,受西方友人的喜爱,就需要解决语言的屏障,通过翻译来打破语言的瓶颈,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1.1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及内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种名叫茶的饮品便进入到公众的视野,受到大家喜爱。进入盛唐后,陆羽写出第一部《茶经》,对茶的类型、品类、制作及烹煮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升了茶在中国文化的地位,相对同样是文明古国的印度,比其早了一千年。在中国文化中,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创作、写意绘画、书法作品如浩瀚汪洋,并且呈现出了时代的风貌。人在饮茶过程中能感悟生活的道理,从而衍生出茶道,还能达到修身养性、学习礼法的目的。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还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传承。 1.2英国茶文化的历史及内涵。英国人在茶叶传入欧洲后,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喜爱,连“tea”这个单词都源于闽南语的变形。英国人甚至还有专门的“Tea Break”“茶休时间”,使下午茶成为其享受生活的一种习惯。对于英国人来说,茶象征着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而相对于高节奏的美国而言,茶是一种如可乐、咖啡一样的饮品,所以茶文化在美国文化中无法产生实质而有意义的影响。 二、国际茶文化交流的译前准备 为了更好的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传播出去,翻译者在国际交流前首先应当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来源、茶器以及茶艺表演背后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准确、规范的翻译。除了需要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还应对茶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例如:《舌尖上的中国茶》获得2018年“世界最美的书”之一的《茶典》、《历代茶器与茶事》其中包含200余幅历代茶器、茶具等精美图片,以及古人饮茶方式的情趣与兴味。除了中国茶文化的书籍以外,还应该准备一些《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将相关词汇、短语摘录下来,用做译前参考,以备不时之需。 三、茶文化交流中英语翻译策略的运用 翻译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翻译技巧与翻译方法的合理选择,为了确保译文不仅能够推动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还能将茶文化本身蕴含的丰富内涵展示出来。一般来说,茶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翻译策略的运用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3.1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通常情况下,为了突出中国茶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直译法是运用较普遍的。例如,为了表达武夷山岩茶高贵且坚忍不拔的品格,进而直译为“Rock Tea”来表达出它的生长环境是在恶劣的岩石上面,这样不仅有助于国际友人的理解,更能将岩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表达出来。有些字面含义就比较形象的词汇,例如:茶砖,也可以直译为“Tea Brick”。然而很多茶文化英语除了本身的浅层含义之外,还有很多衍生义,所以译者在翻译前可以考虑将意译这种方式加入进来。例如:“Black Tea”(红茶)为什么不用Red Tea来表达呢?因为在西方文化中,Red有不详的意味,并且西方人在最开始饮用时便看到其茶汤呈红褐色,于是便称其为“Black Tea”,所以在翻译时可以考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 3.2音译与注释相结合 在译者翻译过程中,如遇到产地名等相关内容时,可以采用音译的方式。如果单一的音译不能表达时,那么音译与注释相结合的办法是比较容易让国外读者接受的,而且也容易使他们了解我国的传统地理信息系统。例如,中国名茶“西湖龙井”,用音译的办法就可以处理为“XihuLongjing Tea”,“安溪铁观音”处理为“AnxiTieguanyin Tea”。例如“大红袍”可译为“Da Hong Pao Tea”(a superior Oolong tea)后面加注释将武夷山出产的极品乌龙茶阐释出来,有助于外国友人更好了解其地理位置,还可提升其对中国特色茶文化的好奇和向往。 结束语: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的运用能够让中国茶文化承载的几千年的文明结晶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并且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通过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因此注重茶文化翻译策略的运用可以更好的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包通法.跨文化翻译中异质文化“本土化”接受视域厘定的哲学思辨[J].上海翻译,2005(4):47-50. [2] 杨国强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翻译与研究 : 文化全球化视域下的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2):56-58. [3] 何亚琴.文化的区域化与翻译的全球化———21 世纪口笔译人员职业教育国际论坛综述[J].上海翻译,2006(4):21-23.

词汇空缺

好狗和坏狗--谈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看来Watergate 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给回译造成障碍。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1. 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 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峡。 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同,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设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 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e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所谓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问题,还涉及到特定语言文化中的人或物。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该语言的人物密切相关的表达法。比如,汉语中有“盘古开天地”之说,其中“盘古”为中国传说中人物,该名字所具有的含义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幻象。只存在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同样,作为西方文化源泉的《圣经》也为西方所独有,而且《圣经》中的人物Cain(该隐)现已引申为“骨肉相残”,为世人所接受,所有这些都已成为欧美人的文化邀产。对中国人来说,这些都是欧美文化的个性,与中国文化互不相融。在翻译此类作品时,译者往往要借助文中补充说明或加注解的方法,才能把原意解释清楚。 比如,如果把“东施效颦”简单地译成"Dongshi imitates Xishi,"原文的含义就没译出来。东施是谁,西施又是什么样子,只有中国读者理解。如果译文读者也明白“东施效颦”指的是“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 se”,那么就得对译文进行解释性加工。 2.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各语言之间常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 中国人把娶媳妇、贺生日称为“红喜”,把老人过世称为“白喜”。对于没有接触过我国文化的欧美人来说,把要熄妇说成”红喜”并不费解,英语就把喜庆问称为“red-letter day”。但把上年纪人的去世也当成一大“喜事”,这就令他们奇怪了。因此,与欧美文化相比,把死人称作“白喜”是我国文化的个性。 3.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现象。 欧美人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一切安排也都是上帝的旨意,且基督教在欧美历史上曾一度占统治地位,教会的势力往往凌驾于国王,君主之上。而在中国,人们心目中只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上帝和老天爷所代表的东西截然不同,含义也不大一样。尤其是“上帝”这个概念,具有较浓的基督彼色彩,是欧美文化的个性。再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的字眼,但“龙”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令人们恶的象征,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在我国古代,“龙”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又引申为珍异、高贵的象征,语言中也就相应出现了“龙颜”,“望子成龙”,“乘龙快婿”,“龙凤皇祥”等褒义表达法。从这种意义上说,“龙”是我国文化的“特产”,是一种文化个性。 4.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也会使语言产生词汇空缺现象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内涵。如汉语和英语中“狗”的含义就大不一样。在西方,狗是忠诚的伴侣动物;但在我国,人们通常对狗有种厌恶的心理。中西方人对狗所持的不同态度,自然而然也在各自的语言中反映出来。 (一)汉语表示法狗腿子(lackey),狗崽子(son of bitch),狗急跳墙(a cornered beast will do sth. desperate),狗嘴吐不出象牙(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 (二)英语表示法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 (幸运儿),dog-tired(筋疲力竭),to lead a dog's 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从以上汉英表示法来看,我们发现二者在语义上很不相同。在英语中,虽然“dog”间或含贬义,如”this/that dirty dog”(这/那个狗东西),“They say English is going to dogs”(人们说英语糟糕得快完蛋了)。但一般说来,这个词或含有这个词的各种说法大都含褒义。或是含

茶文化翻译的策略研究

2017年第10期 1中外茶文化内涵的概述1.1 东方的茶文化内涵 在我国,茶叶发展了几千年的悠久的历史,因此也拥有了悠远、深厚 的茶文化,在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后,我国的华夏文明文化当中的重要代表文化之一就是茶文化。中国具有独特的茶文化体系,形成于通过陶瓷文化创造出来的不同风格、形状的茶具,茶道所形成的茶饮能够在饮用时体会到色香味形俱全的效果,工序需要许多,并且具有非常复杂的步骤,采茶到制茶再到泡茶和饮茶,每一步都是十分讲究,统一下来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体系。中文体系当中,茶是一种饮料总称,是茶树的叶子浸泡后的饮料,茶树的花是白色的,呈椭圆形的叶子,是常绿灌木。华夏人最早发现茶树是在春秋时期,然而发现野生茶树是使用了“吃茶”这一最早的功能,运用新鲜的茶叶烹饪菜品,并没有运用茶叶冲泡饮品。茶叶的使用和烹饪方法的改变和创新是在西汉,人们开始将茶作为饮品,在之后的时间里,茶叶的使用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变。标志着我国茶文化的真正形成是关于茶的典籍的面世———《茶经》,这本书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茶类典籍,也是我国能够追溯找到的最早的茶类典籍,作者为陆羽,诞生于唐朝,公元780年。陆羽在《茶经》当中,使用的不是“茶”字,而是“荼”字,是将茶划分为荼、槚、蔎、茗、荈五类,并去掉了一些含义不明确的茶类,对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在这本书当中,最终形成了具有东方特征的茶文化,并通过世世代代进行了传承,中国的文化体系当中,道家、儒家思想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茶经》当中,茶道和这些思想的精华进行了融合,体现了陆羽对于儒家文化的理解,陆羽自身曾经受到过儒家思想的熏陶,学习到了儒家文化体系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从小的生活氛围中充斥了儒学思想。到唐朝中期,“荼”逐渐变成了茶,不再是草本植物,而是变成了木本植物,人们已经逐步对茶的本质有了重新的了解和认识,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 1.2 西方的茶文化内涵 最初传入欧洲大陆时,茶叶是由葡萄牙、荷兰等进口再进入英国。东 印度公司船只能够直接进口武夷茶,并设立采购茶叶的商务机构在我国福建厦门市17世纪30年代,这些茶运输大多是由广州出发直接运茶回英国。与茶一起引入欧洲的还有咖啡,有人针对饮茶专门进行了实验,对于咖啡和茶这两种新奇的饮料,大多数民众看法不一。由于性格严谨,最初英国人对茶叶的态度也是十分严谨的,对来自神秘东方的茶叶都纷纷抱着谨慎的看法,并没有主动饮茶,特别是保守、高贵矜持的英国王室更加谨慎。西方文化当中,除了欧洲大陆,在美洲也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茶文化,美国人对于茶的热爱也并不低于其他地区的人们,“波士顿倾茶事件”就是美国著名的独立战争的导火索。由于对茶饮的热爱,美国人还发明了冰茶这一种现代人及其喜爱的饮料,并且风靡了整个美国社会,随后在全世界各地疯狂传播起来。由于人们认为喝热茶十分浪费时间,再加上美国对于快消文化的推崇,商家便发明了适合美国人快节奏的冰 茶,这种现代饮料在茶饮中加入冰块的做法是冰茶的起源,可以方便年轻人饮用。同时美国人由于对茶饮的热爱和对便捷生活的追崇,发明了袋茶这种方便使用的模式,方便也不会喝到茶渣,留下口感甘甜的茶水,将茶渣过滤掉,将茶叶装入布袋或滤纸袋中。这一系列的发明都十分适合美国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还能够保持对于饮茶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保留了茶原有的口感。 2茶文化翻译当中存在的问题2.1 茶名翻译存在的问题 在茶文化的翻译范畴中,对于茶名的翻译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茶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集中表现出茶文化的内涵,还能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下的优美语言,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人们了解茶的品种等。陌生人之间见面都需要首先进行互道姓名,以此来帮助彼此进行区分,对于各种事物一样要进行名称的了解方能进一步获取相关信息的关键。但是当前,茶名的翻译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由于翻译员个人的见解和翻译水平的高低与茶品,使得茶名翻译存在问题,加上茶名的翻译创造性很强,对应的外来词汇很难找到并进行翻译,能够参考中外文化背景进行翻译的较少,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进行翻译时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和障碍。在中国,由于文字的博大精深,使得包括茶名在内的文字都会存在一字之差可以谬之千里的现象。例如工夫茶和功夫茶,在美国,李小龙的出名使得大家对功夫二字十分津津乐道,尽管在英语当中没有与功夫二字直接可以替代的单词,但是还是可以通过音译直译来解释功夫,运用kongfu ,因此在翻译功夫茶时便使用kongfu tea 这个单词来进行表达。而工夫茶作为一种名称是用来表现出茶的冲泡技巧,特指我国闽南一些地区的红茶,茶在制作方面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精力、时间被消耗掉,工夫的意思就是费工夫,同功夫茶二字是音像、字形像,但含义大有不同。因此需要运用另外的单词来命名工夫茶以此来区分功夫茶。以前会运用闽南沿海地区的方言congfu 来命名工夫茶,但是现在大多数翻译人员不再对于功夫茶和工夫茶进行区分,直接统称两种茶为kongfu tea 。模糊了茶名的含义,不利于茶名翻译的精细化的发展。其次,使得许多国外对于茶文化有着深刻喜爱的国外友人会对茶文化望而却步的是茶名称翻译中存在严重的一词多译的现象。a special brand of tea 、green spiral 、biluochun 等多种译法都是用来形容碧螺春这种茶品,这对于对外传播茶文化来讲是十分不利的,需要进行理解的单词过多,记忆的单词增多都加大了外国读者的阅读压力,大家没有统一可以认可的权威翻译。同时,茶名的翻译如果只是单纯地根据自身的主观想象进行的话,其翻译出来的效果就受到损失,没有进行深入了解文化内涵便进行翻译是无法表现出茶的魅力和特色,没有挖掘出茶本身的内涵,只是将表面上的丰富表现了出来。有一些地方使用意译更为妥当,例如肉桂是以其有桂香而得名,在武夷有一种著名的名枞为肉桂,不能直接翻译为肉桂的英文名称也就是cinnamon tea ,会给人感觉像是茶中泡着肉桂,并不能给人传递出这是一种形似肉桂的名枞而非直接使用的肉桂。 作者简介:郭晓斌(1983-),男,河南南阳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翻译。 茶文化翻译的策略研究 郭晓斌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作为我国优秀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担负着推广我国文化走向世界民众心中的重要责任,因此,翻译茶 文化则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当前在茶文化翻译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需要进行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外茶文化内涵的区别,其次分析了当今茶文化翻译当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讨论了茶文化翻译的策略,希望能够对推广茶文化翻译的发展和茶文化的宣传做出理论研究的贡献。 关键词:茶文化;翻译;价值观;内涵 历史·文化 391

英译汉篇章翻译2

英译汉篇章翻译练习(2) Proverbs are the popular sayings that brighten so much Latin American talk, the boiled-down wisdom that you are as apt to hear from professors as from peasants, from beggars as from elegances. Brief and colorful, they more often than not carry a sting. When a neighbor?s dismally unattractive daughter announced her engagement, Imelda remarked, “You know what they say, Senora: …There?s no pot so ugly it can?t find a lid.?” And when her son-in-law blustered about how he was going to get even with the boss who had docked his pay, Imelda fixed him with a cold eye and said, “Little fish does not eat big fish.” One afternoon, I heard Imelda and her daughter arguing in the kitchen. Her daughter had quarreled with her husband?s parents, and Imelda was in sisting that she apologized to them. Her daughter objected. “But, Mama, I just can?t swallow them, not even with honey. They talk so big until we need something; then they?re too poor. So today when they wouldn?t even lend us enough to pay for a new bed, a ll I did was say something that I?ve heard you say a hundred times: …If so grand, why so poor? If so poor, why so grand?” “Impertinent!” snorted Imelda. “Have I not also taught you, …What the tongue says, the neck pays for?? I will not have it said that I could never teach my daughter proper respect for her elders. And before you go to beg their pardon, change those trousers for a dress. You know how your mother-in-law feels about pants on a woman. She always says, …What was hatched a hen must not try to be a rooster!” Her daughter made one more try. “But Mama, you often say, …If the saint is annoyed, don?t pray to him until he gets over it.? Can?t I leave it for tomorrow?” “No, no and no! Remember: …If the dose is nasty, swallow it fast.? You know, my child, you did wrong. But, …A gift is the key to open the door closed against you.? I have a cake in the oven that I was making for the Senora?s dinner, I will explain to the Senora. Now, dear, hurry home and make yourself pretty in your pink dress. By the time you get back, I will have the cake ready for you to take to your mother-in-law. She will be so pleased that she may make your father-in-law pay for the bed. Remember: …One hand washes the other, but together they wash the face.?”

茶文化翻译

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time-honored)国度,也是一个礼仪(ceremony and decorum)之邦。每当客人来访,都需要泡茶给客人喝。在给客人奉茶之前,你应该问问他们都喜欢喝什么类型的茶,并采用最合适的茶具奉上。奉茶期间,主人需要仔细留意客人的茶杯里的茶量。通常,若是用茶杯泡的茶,在茶喝完一半之后就应该加开水,这样,茶杯就一直都是满的,茶的芳香(bouquet)也得以保留。 参考译文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time-honored civilization and also a land of ceremony and decorum. Whenever guests visi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d serve tea to them. Before serving tea, you may ask them for their preferences as to what kind of tea they fancy, and serve them the tea in the most appropriate teacups. In the course of serving tea, the host should take careful note of how much water remains in the guests’cups. Usually, if the tea is made in a teacup, boiling water should be added into the cup when half of the tea in it has been consumed; and thus the cup is kept filled and the tea retains the same bouque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