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d4028127.html,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作者:曹娟

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9年第11期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这一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自然经济解体加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惊醒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对该专题中的知识基本上年年考查。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维新思想等。高考试题不拘泥于教材中的表述和结论,突出历史的学科特色,以新情境、新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主流价值观,这一特色预计还将延续。例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9题,以近万名举人对梁启超等请求“废八股取士之制”的态度为背景材料,考查维新变法的局限性。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29题,考查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遭到清政府禁毁的原因。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9题,以清末留日学生的区域分布为切入点考查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8题,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的舆论宣传为背景材料,考查清政府外交局限。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1(2)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时事热点,以中国基层治理为背景,考查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2018年

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28题,运用史料考查与维新思想相关的知识。

【例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解析:本题运用史料考查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生活。基层社会治理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事关民生,责任重大。回答历史背景类试题时,同学们一定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回答。同学们可结合材料信息进行时空定位。清末,即晚清时期,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方民主思想传播。回答时,同学们要从材料中时间信息入手,联系

论中国屈辱近代史的根源之

论中国屈辱近代史的根源之 揭露清朝政府对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影响 关键字: 清朝闭关锁国康乾盛世世界体制变革近代史 近来观看了新上映的电影《辛亥革命》,感慨颇多,在欣慰于无数爱国革命者无畏艰难险阻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慷慨赴死的同时又痛恨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继而让我对中国的屈辱近代史产生无限的同情与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 在观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对中国近百年屈辱近代史反复思考,继而陷入了一种深深的,不能求解的,类似于一种无解方程却又让人无限向往求解的历史问题中,那就是中国百年屈辱的近代史根源到底在哪里?抑或是是什么导致了中国自鸦片战争年到新中国成立这长达一百年年的历史屡遭内忧外患,从而我一个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世界强国差点遭到灭族之灾?为了这个问题,我反复和同学讨论,和朋友交换意见,或是听听网上老师们关于这段历史的评价。我原以为,中国近代史遭受内忧外患无非是清朝政府的无能统治以及外来入侵者的强大,我原以为这就是本道历史题的答案,但是最后我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一个人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待历史问题,那么正确答案将无一遗漏。在我反复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答案远没我想象的那样简单,但是也没有特别的复杂。这道历史

题是有解的,它的答案就跟发生了一场特大旱灾一样简单。我之所以这样描述这个答案,是因为这个答案不是简简单单一年两年就能形成的,是因为这个答案的背后蕴藏着一个更为深刻的意义。 对这个答案描述了这么多,我想我该说出这个答案了,那么我认为中国遭受百年屈辱的近代史的原因在于,在不合适的时间,对于不合适的对象,出现了不合适的“康乾盛世”!同时又在合适的时间,对合适的对象,出现了不合适的“嘉道中兴”以及“垂帘听政”!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有趣但是没有要害的答案,我也知道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同意我这个答案,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有趣,在一百个人里会有一百个不同的历史,历史还是当年的历史,可是以不同的视角来审视一段历史就会有不同,当然这里面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当然我认为对历史的评说没有对与错,只是看我们怎样来看待曾经的历史,怎样用历史来改变未来,我想这就是历史的神奇所在。 话说回来,我还是要详细的解释一下我对着段历史的认识。我想,要谈及清朝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我觉得应该从清朝建朝开始说起。可能我们对清朝的历史都比较了解,因为毕竟清朝是距现代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在各种电影电视书籍资料中,我们多多少少会知道,清朝一开始是很厉害的,我也同意这种观点,但是我比较保守的持有这种观点。 清朝前身为女真的一支,在明朝后期社会动荡不安,言官不做事,武将吃空额,皇帝十年如一日的不上朝,不理政。因此辽东少数民族

专题六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六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难点21 中国地主阶级为抵御列强侵略和实现富国强兵进行的探索 本难点需要掌握近代中国地主阶级的两次探索:新思想的萌发和洋务运动。着 重把握两次探索的主要思想和主要活动,同时要理解两次探索对中国历史进程的 影响。 ●表解——新思想的萌发和洋务运动 重大 探索 时间代表人物所属派别主要思想主要活动结果及影响 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 争前后 林则徐、 魏源等 抵抗派向西方学习, “师夷 长技以制夷” 翻译外国书籍,仿制 西方战舰;撰写《海 国图志》等介绍西方 地理、历史的著作 没有挽救中国在鸦片战争 等侵略战争中接连失败的 命运,但它迈出了近代中 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推动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19世纪 60—— 90年代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等 洋务派“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和民用工业:创办近 代化海军;建立新式 学堂并派遣留学生 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但它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引进了西方 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的 近代化进程,同时对外国 资本主义的侵略起到了一 定的抵制作用 规律总结 (1)近代中国的地主阶级作为一个没落的阶级,在本质上代表了中国最反动的力量。但是,地主阶级也不乏开明之士,他们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走在了中国的前列。 (2)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仍然是维护封建统治。这是由他们的阶级属性决定的,这也决定了地主阶级的探索缺乏生命力。 【例1】有人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下列林则徐的活动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在鸦片战争中力主抗战,反对议和②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③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④仿制西方战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题干中的观点是?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力主抗战和?开眼看世界?并无直接关系,因此不能证明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可排除①。其他三项均是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具体表现,都可以证明题干的观点。答案为B。 【例2】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呵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解析: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他并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可排除A。材料中?华民所需外洋之物?表明他主张创办民用工业而非军事工业,故可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主张,故可排除D。答案为C。

论中国近现代屈辱史及对当今的启示

论中国近现代屈辱史及对当今的启示 对于中国得近现代史,我们中国人总是不愿提起,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给我们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更是由于它是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沦为了东亚病夫。那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不同的视角来探究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面,我们先来探究一下我们中国的发展史。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幸存的古国,像世界上很多文明的国度,它也是从远古的游牧民族经由奴隶社会穿过封建社会,再有中央集权的封建主义社会一脉相承发展而来的,到现在我们经由短暂的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正如我们已经探究明白的结论——每一次社会形态的变化必然是生产力的进步所引起的,所社会形态的变化只是为了适应这种生产力的变化而引起的政治制度的改革,而因此我们称每一次社会变革为革命,这也是不同文明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并且每一个社会发展的快慢最根本的就是看这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的大小,而每一个社会都有其适应的土壤,要实现社会形态的变革,就要使这个土壤在时空上不再满足这个社会形态,并且要积蓄足够的力量来推翻这个社会,所以一个社会的稳定程度与其所在土壤有关,给予其所在社会的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政治的附属品军事等有关系。说了这么多,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我们中国的历史特点,在遥远的古代,只有非洲和欧亚大陆的少数地方产生了文明,这些文明都是大都是由于成功的完成了由聚居群体到奴隶社会的转变,再由于工具的变更,及铁的产生,使得社会生产力大大提升,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所占有的地域的扩大,原始的奴隶社会已不能为这种生产力服务了,也就是说这种社会所能承受的最大生产力已经达到了,于是人类顺理成章的进入了封建社会,中国也是其中一个国家,所谓的封建社会,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唐、宋、元、明、清的朝代,真正的封建社会形态在我们中国应该是夏商周的社会形态模式,即在这个社会中有一个最高领袖(称为王),然后由这个最高领袖分封一些诸侯,这些诸侯有自己的领土,有自己的军队,并且对自己封地理的税负享有使用权,也就是每个诸侯相当于一个国家,所以称为诸侯国,当然,最后领袖,也就是王也有自己的土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是最大的诸侯,也就是说这些诸侯虽然听命于王,但他们有很大的权利,而这正是符合当时生产力的一种社会形

1、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一、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为什么最终选择 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首先奋起抗争的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他们疾呼“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抛弃“天朝上国”的包袱,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后来,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把林、魏的思想付诸实践,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由于洋务运动没有否定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因此,它的命运只能是失败。地主阶级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可行。 但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这次领导救国救民斗争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维新变法,主张学习日本,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由于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这种尝试失败了;孙中山主张向美国法国学习,在中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了辛亥革命,达到了初步目标。可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由此,地主阶级之后,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也失败了。中国人陷入深深的困惑当中。后来,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于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旗帜,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南方的中国,中国人民顿时受到启发,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这部屈辱的血泪史、(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一部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史,在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救国之路,那么,为什么最后中国人民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呢?这是中国人民经过实践作出的历史性的选择。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救中国。 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国。 最后能够在苦难和黑暗中拯救中国的就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了,最终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和历史必然的结果

浙江中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屈辱史: (1)年,英国发动战争,中国战败,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社会。 (2)年,发动战争,中国战败,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随后列强掀起。(3)年,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陷入了社会的深渊。 年,发动事变,开始。 (1)鸦片战争中,血战虎门; (2)甲午中日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 (3)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等阶级派发动运动,这是一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4)1898等阶级派发动运动,这是一场资 (5)1911年,等阶级派发动,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并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给我们的历史经验教训:我们牢记历史,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我们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中国近代化,向西方学习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主要特点: 由到再到,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4、在经济领域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是:; 在政治领域开始中国近代化的是。

回首近代化历程,我们的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 抗日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教训)(我们的感受):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千万不要丧失警惕。民族团结就是力量,只要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就能战胜强敌。发展是硬道理,现阶段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 针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日军侵华史实的做法,我们青少年应:揭露日军侵华的罪行;批驳他们歪曲历史的荒谬言论;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努力学习;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 红军长征 1、(1)200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周年。 (2)回顾长征:请写出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主要大事。 (3)说说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克服的困难主要有哪些? (4)感悟长征: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5)长征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6)发扬长征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持和鼓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途中,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重走长征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组织招募志愿者参加“我的长征”活动。他们预计用一年时间徒步重走长征路,亲自采访长征相关人群,亲眼发现长征沿途的新变化,亲身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与豪迈。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d4028127.html,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作者:曹娟 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9年第11期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这一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自然经济解体加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惊醒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对该专题中的知识基本上年年考查。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维新思想等。高考试题不拘泥于教材中的表述和结论,突出历史的学科特色,以新情境、新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主流价值观,这一特色预计还将延续。例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9题,以近万名举人对梁启超等请求“废八股取士之制”的态度为背景材料,考查维新变法的局限性。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29题,考查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遭到清政府禁毁的原因。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9题,以清末留日学生的区域分布为切入点考查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8题,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的舆论宣传为背景材料,考查清政府外交局限。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1(2)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时事热点,以中国基层治理为背景,考查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2018年 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28题,运用史料考查与维新思想相关的知识。 【例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解析:本题运用史料考查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生活。基层社会治理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事关民生,责任重大。回答历史背景类试题时,同学们一定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回答。同学们可结合材料信息进行时空定位。清末,即晚清时期,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方民主思想传播。回答时,同学们要从材料中时间信息入手,联系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1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是一段用中华儿女血和泪拼成的历史,一次次的屠杀,一次次的割地,一次次的赔款··屈辱占据了每一个爱国儿女的心,同时它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无数的爱国之士在这里书写下了悲壮的诗篇。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无数惨绝人寰的血案。与此同时,每一次战争之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类不平等的条约达数十个。如果再加上他们用武力或欺诈手段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其他各种不平等的条约、条款、条规、协定、章程、合同等,总数达几百个之多。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俄国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于1858年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瑷珲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七万多平方公里领土。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通过侵华战争,帝国主义列强还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地承担其战争费用。他们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他们还用中国的巨额赔款,继续扩充军备,更加大了侵略的强度。不仅如

【中国近代史1894-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中国近代史(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1919 年五四运动前) 主题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 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 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对义和团运动完全赞同 A .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1900 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留学生劝说义和团改“扶清灭洋”为“革命排满”,结果被义和团斥责为“二 毛子”(假洋鬼子)而加以拒绝。这说明 ①义和团纪律严明、组织严密 ②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 ③义和团英勇反帝而盲目排外 ④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有清醒认识 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 .《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B.《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C.《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D .《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4.孙中山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1900 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造成民众态度发生这样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改良道路受挫 C.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D.洋务运动失败

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2010-2011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第2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测控技术班级:测控09-1 任课教师:卢诚姓名:CHNlyt 学号:090340101YT 成绩: 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的近代,从治经由乱再到治,这是经历了一个周期的过程,也即所谓“始衷终”的发展变化。中国的近代,又是一个急剧变化加速发展的过程,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即所谓“亘古未有之巨变”。 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因为近代对中国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国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没有考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走不通资本主义路线的,所以注定要失败。 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溃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可是,最终因清政府统治者的腐败和自大、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草草地结束了这一阶段的改革。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中国人开始为中华民族的安危奔波。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争环境的紧张和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使这一方案没有真正实行过。最终,农民阶级探求救国之路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扼杀下以失败收场。 太平天国运动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都是无法实施的,有空想性。地主阶级洋务派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顽固派和洋务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由于外国重重阻挠,加上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内部力量的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近代篇之板块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板块随堂演练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 战争后的中国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2018 ?东北名校联考)1894年7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连续报道:《清国商人归国》(11日)、《袁世凯归国》(21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8 日)、《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31日),这一系列报道() A. 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 B. 宣传日本政府亲善外交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 C. 渲染清人仓皇逃离日本 D. 传达中日已经断绝邦交

解析:A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7月,《朝日新闻》的报道描绘了中国的撤侨行动, 是大规模战争来临的前兆,A 项正确。 2. 自1904年以后,地方督抚便以积极的姿态活跃在立宪舞台上, 到1910年的 国会请愿运动期间, 更是大规模地加入, 决定性地使清政府决定提前召开国会, 将宪政改革的时间表提前了三年。地方督抚的这些活动( ) A. 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 B. 拓宽了汉族地主的参政途径 C. 消弭了革命势力的社会影响 D. 维护了清王朝的根本利益 解析:B 汉族地主在此之前参政的途径只有加入封建官僚集团,清朝召开国会后汉族地主可以通过竞选议员参政,B 项正确。国会也属于中央政府的一部分, 满洲贵族权力的旁落不等于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A 项错误。立宪运动的目的是消弭革命势力, 但是没有达到目的,C 项中的“消弭了”错误。立宪运动加速了清朝的灭亡,D 项中的“维护了”错误。 3. (2018 ?河北石家庄模拟)甲午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 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 如“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顶上国货, 金马牌香烟”等。这种现象增多的根本原因是( ) A. 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B.实业救国深入人心 C.政府提倡消费国货 D.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解析: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根本原因”的限制条件,从材料内容看,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实业救国思想, 但是, 这一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根源是西方列强的经 济侵略,D 项正确,B 项不是“根本原因”。材料仅仅涉及民族企业的 做法,其结果如何并未涉及,A 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的是民间行为,并没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练习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练习 一.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进行一些探索和改革。据此回答1—3题 1.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潮最重大的影响是 A.激励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B.成为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 C.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先河D.改变了中国人'夜郎自大"的观念 2.洋务派能够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要条件是 A.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 B.得到外国侵略者的支持 C.他们都是地方实权派 D.他们对资本主义有清醒的认识 3.清末实行"新政"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为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 B.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 C.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从19世纪末起,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据此回答4—7题 4.下列各项符合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是 ①既要学习西方科技,更要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②摈弃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商业③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 5.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公车上书的巨大影响 B.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C.光绪皇帝的支持 D.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的胜利 6.戊戌变法时期的保国会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同盟会的相同之处有 ①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②具有民权主义意识③具有反帝的爱国主义思想④具有反对民族压迫的民族主义色彩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新文化运动和以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 A.和群众运动相结合 B.只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进行革命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近代中国的民主化经历了曲折反复的过程。据此回答8—10题 8.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https://www.sodocs.net/doc/1d4028127.html, ------华夏教育资源库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一)地主阶级: 1、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 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洋务派: ①代表人物: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②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口号:“自强”、“求富” ④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农民阶级: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用“上帝”和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来拯救中国社会 2、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其结果只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自上而下的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作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 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纲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挫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五)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进行新文化运动 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六)无产阶级: 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革命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消灭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https://www.sodocs.net/doc/1d4028127.html, -------华夏教育资源库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历史中考热点专题:专题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概述 面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各阶层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最终在中共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抗美援朝的胜利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为新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知识清单 时期阶级阶层、派别主要事迹 近代前期及旧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 1919年) 农民阶级 19世纪60年代,太平军 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 1899~1900义和团运动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 梦 爱国官兵 1876~1878年左宗棠收 复新疆,1884年设立行省 1894年邓世昌在黄海海 战中英勇抗击日军,殉国 地主 阶级 抵抗派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思想 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资产阶级,维新派,1895~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变法图强、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实业派,甲午战后,以状元实业家张謇为代表,创办大生纱厂,以求实业救国 革命派,1894~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进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迈出了政治近代化实质意义的第一步激进知识分子,1915年起,以陈独秀、李大钊等掀起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近代后期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中国近代史简介 屈辱史和抗争史

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时期,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近代,由于帝国主义不断地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种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是封建的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即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概括起来“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在近代,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四次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抗日战争。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率先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中英《南京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这是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1856年,英法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把侵略的魔爪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沙俄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侵占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俄国对新疆的侵略,英国对云南、西藏的侵略都发生在这一时期,造成了中国边疆的新危机;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

败,法国通过《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中国西南门户。 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清政府对日本采取避战求和的态度,使清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惨遭失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中国继《南京条约》以来失权最多、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大举侵略中国,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全面控制了清政府。《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即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日益昭彰,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1928年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出兵济南,大肆屠杀中国军民,造成济南惨案;同年,为更顺利地侵略东北,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出兵侵占东北,把东北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1932年制造—?二八事变,入侵上海;接着,又侵入华北。经过一系列的局部侵略,终于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的侵华战争,占领了大半个中国。这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争。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人民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对中国实行极端疯狂的掠夺,给中国人民造成空前的灾难。

高考历史复习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第一步第9讲民国后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练习

第9讲民国后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一、选择题 1.日军侵华的罪行,有制造大屠杀与惨案(如南京大屠杀),有放火与轰炸(如重庆大轰炸),有细菌毒气战(如731部队)等。现在我国各地建立有关日军暴行的纪念馆,就保存了大量真实的史料。这表明( ) A.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罪孽深重 B.日本政府承认在华所犯罪行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日军侵华罪行累累不容忘记 解析:题干中“南京大屠杀”是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发生的,故A项错误;日本政府目前右翼势力猖獗,且题干未提及日本政府的态度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等抗日势力的精诚合作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中针对日军侵华的罪行,“现在我国各地建立有关日军暴行的纪念馆,就保存了大量真实的史料”,故D项正确。 答案:D 2.1926年8月,中共中央就向全党发出《中央扩大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强调必须高度警惕腐化分子混入党内的现象,“应该很坚决的(地)清洗这些不良分子,和这些不良倾向斗争,才能坚固我们的营垒,才能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据材料可知( ) A.中国共产党党内腐败现象已经很严重 B.大革命使中国共产党组织更纯洁 C.中国共产党党内“左”倾倾向比较突出 D.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组织的廉洁性 解析:据材料“应该很坚决的(地)清洗这些不良分子,和这些不良倾向斗争,才能坚固我们的营垒,才能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得出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组织的廉洁性,故选D项;党内出现腐败分子,并对他们进行处罚,不能说明中国共产党党内腐败现象已经很严重,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强调我党重视党组织的廉洁性,大革命使中国共产党组织更纯洁不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强调我党重视党组织的廉洁性,中国共产党党内“左”倾倾向比较突出不合题意,排除C项。 答案:D 3.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1935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B.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专题整合针对训练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含答案

专题整合针对训练(二)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伴随着西方列强一次次的侵略,中国人民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的抗争与探索。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主要是以学习西方科技为核心的物质文明阶段。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变革阶段。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是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文化变革阶段,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1.某校历史小组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内容不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A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2.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先后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下列属于军工企业的是( C ) A.汉阳铁厂 B.开平矿务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3.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学习主题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②③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 B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洋务派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 ) A.洋务运动未触及封建制度 B.顽固派的阻挠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5.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陈独秀为了“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C )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6.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新青年》)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新青年》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A ) A.民主科学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三民主义 7.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C ) A.推翻清朝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挽救中华民族 D.建立民主共和国

中国屈辱的近代史

中国屈辱的历史 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 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 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 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931/9/18,“九一八事变” 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溃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 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可是,最终因清政府统治者的腐败和自大、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草草地结束了这一阶段的改革。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中国人开始为中华民族的安危奔波。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 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争环境的紧张和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使这一方案没有真正实行过。最终,农民阶级探求救国之路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扼杀下以失败收场。 太平天国运动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都是无法实施的,有空想性。地主阶级洋务派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顽固派和洋务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由于外国重重阻挠,加上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内部力量的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是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化。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举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早期维新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这一改良维新思想的产生。他们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具体为: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从“公车上书”演化为社会政治运动到百日维新失败,说明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但是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民族危机更加严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 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又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限制和阻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