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传染性贫血的流行特点

传染性贫血的流行特点

传染性贫血的流行特点
传染性贫血的流行特点

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疫病防治>> 疾病防治>> 禽>> 传染性贫血的流行特点

传染性贫血的流行特点

原发表日期: 2011-09-04 文章来源: 宏兴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鸡传染病,其特征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以致造成免疫抑制,因此加重和导致其他疾病发生。

1974 年日本岐阜地区应用HVT 疫苗免疫时,由于疫苗中混有REV 而造成事故,在追查事故发生原因过程中,1979 年Yuasa 等首次分离出一种可以在鸡体内连续传递并引起雏鸡贫血死亡的病毒,暂名鸡贫血因子(chicken anemia agent ,CAA) 。20 世纪80 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养鸡发达的国家都先后有发生本病的报道,1993 年我国也有分离到此病毒的报告。近年来,在某些地区发病有增加的趋势。目前本病已正式定名为鸡传染性贫血。

病原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CIAV) 原名CAA ,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六次病毒分类报告(1995 年) ,其在病毒分类学上的位置为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 圆环病毒属(circoovirus) 。

CIAV 是一种近似细小病毒的环状单股DNA 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9 ~24nm ,浮密度为1.35 ~1.36g /ml ,无血凝性。不同病毒株毒力有一定差异,但抗原性无差别。复制型病毒基因组由2298 至2319bp 组成,依是否存在 4 或 5 个21bp 的重复序列而定。病毒可在马立克氏病肿瘤源细胞系MDCC-MSB 1 和MDCC-JP 2 以及鸡淋巴白血病细胞系LSCC-1104B 1 等细胞中增殖并出现细胞病变,但病毒能在鸡胚中增殖,常在出壳后10 ~15d 发病和死亡。病毒对乙醚和氯仿有抵抗力;在60℃耐1h 以上,100℃ 15min 可使灭活;对酸稳定,在pH3 经3h 不死,对一般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

流行病学鸡是本病毒惟一的宿主,所有年龄的鸡都可感染,但对本病毒的易感性随日龄的增长而急剧下降。自然发病多见于2 ~4 周龄鸡,有混合感染时发病可超过6 周龄。

垂直传播是本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母鸡感染后3 ~14 天内种蛋带毒,带毒的鸡胚出壳后发病和死亡,也可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水平传播。

CIAV 能使1 ~7 日龄鸡发生贫血,并引起淋巴组织和骨髓肉眼可见病变,感染后12 ~16d 病变最明显,第12 ~28d 出现死亡,死亡率一般为30% 。两周龄鸡感染而不发病;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可被感染,但不发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及其他免疫抑制药物能增强本病毒的传染性和降低母源抗体的抵抗力,从而增加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当本病毒与马立克氏病毒同时感染时,可促进马立克氏病病毒在羽毛囊中扩散和肿瘤形成。当本病毒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同时感染时,则加重了骨髓和胸腺细胞的破坏及病损的严重性。

本病毒诱导雏鸡免疫抑制,不仅增加对继发感染的易感性,而且降低疫苗的免疫力,特别是对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

症状潜伏期约为8 ~12d 。精神萎顿,发育受阻( 感染后10 ~2Od 最严重) ,贫血,皮肤出血。有的皮下出血,

可能继发坏疽性皮炎。血液学检查,红细胞和血红素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值降至低于20%( 正常值在30% 以上,降至25% 以下可称为贫血)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液中出现幼稚型红细胞,细胞核肿大,核仁明显,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吞噬细胞内有变性的红细胞。经28d 后不死者可以康复,但继发感染可能阻碍康复,加剧死亡。死亡率高低不尽相同,低的为10% ,亦可高达60% 。

人工感染雏鸡,在接种后1Od 内表现沉郁和体重下降,14 ~2Od 症状最严重,甚至发生死亡,24d 后可以康复。

病变全身性贫血,血液稀薄。胸腺萎缩,可能导致完全退化。骨髓萎缩是最有特征性的变化,表现股骨骨髓脂肪化呈淡黄红色,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病例出现法氏囊萎缩。肝肿大发黄或有坏死斑点。腺胃黏膜出血。严重贫血病例见肌肉和皮下出血。

组织学变化特征是所有造血组织被脂肪样组织所取代。普遍的淋巴组织萎缩,胸腺淋巴细胞消失,骨髓血细胞减少,肝有贫血性坏死。

诊断根据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本病所出现的精神沉郁、发育不良和贫血等症状并不是其特有的,有多种原因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尤其要注意与原虫病、黄曲霉毒素中毒及服用过量磺胺等相区别,因为这些病均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出血综合征和免疫抑制。此外,本病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容易混淆。因此,为了确诊,还须进行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试验。

感染鸡的所有组织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常用肝脏悬液加等量氯仿处理后接种一日龄雏(SPF 鸡) ,或接种MDCC-MSB 1 等肿瘤细胞系或接种鸡胚卵黄囊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接种雏鸡后经14 ~16d 后进行检查,如发现雏鸡红细胞压积值下降( 低于27%) ,股骨骨髓变黄白色及胸腺萎缩等典型病变,即可确诊。血清学试验可用中和试验、间接荧光抗体和ELISA 等方法检测鸡血清和卵黄中的抗体,但目前尚不常应用。

防制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供预防接种,只能依靠综合防制措施。在SPF 鸡场及时进行检疫,剔除和淘汰阳性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CIAV 感染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问题。除了CIAV 感染本身给养禽业带来的直接损失以外,由于感染CIAV 后伴有淋巴组织的萎缩,使免疫应答受到明显的抑制,因而自然病例常因细菌和霉菌的继发感染而出现高发病率。同时,CIAV 感染还能给疫苗接种带来麻烦,影响马立克氏病、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病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再者,如果SPF 鸡群存在本病,用该SPF 蛋孵化的鸡胚及其细胞培养所制的疫苗就有被CIAV 污染的危险,不仅会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果,还会造成CIAV 的大范围传播,因此在育成SPF 鸡群的过程中,应重视对CIAV 的检查,并首先考虑从SPF 鸡场清除该传染。

( 一) 病原

该病毒是一种无囊膜的呈十二面体对称的小病毒,直径约25 ~26 .5 毫微米,是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 的一个成员。病毒颗粒中的基因组是1 个长度为2 .3kb 左右的单股环形DNA 。该病毒对多种理化因子的抵抗力很强。

( 二) 发病及流行病学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 既可在鸡群中横向传染,也可通过鸡胚垂直传染。开产前不久或开产后的母鸡如感染该病毒后产生一过性病毒血症期间可产生垂直传染。在垂直传染鸡胚孵出的雏鸡或在出壳后数日内传染该病毒的鸡,可在1-2 周龄内产生明显的贫血症状,除了生长迟缓外,红血球显著减少,胸腺萎缩及骨髓色淡甚至呈黄色,严重时导致死亡。但 2 周龄后感染的鸡,往往不产生明显的贫血病变,但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而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或导致其他共感染病毒症状和病变加重。( 三) 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流行病学特点可怀疑此病,但最终要通过实验室方法证实该病毒感染的存在。我国鸡群中该病毒感染极为普遍,因此血清抗体梭测并不能说明鸡群目前的感染或发病状态。为了证明该病毒感染与鸡群当前发病的关系,必须从发病鸡的病变组织中检测出病毒或分离到病毒。为此,可用CAV 特异性核酸探针对病料提取的DNA 样品做斑点核酸分子杂交。为了分离病毒,可将病料接种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系MSBl 细胞,在细胞上盲传5 — 7 代后,MSBl 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或用抗CAV 抗

体在间接荧光抗体反应中显示CAV 抗原。

鸡传染性贫血病又名出血性综合症或贫血性皮炎综合症,是由鸡贫血病毒引起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骨髓萎缩变色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疫病。

( 一) 病原

鸡贫血病毒可在鸡胚中繁殖,也可在MDCC-MSB1 细胞系上生长繁殖。病毒能耐受50 %氯仿处理15 分钟、50 %乙醚处理18 小时、pH3.0 处理3 小时,对热有较强的抵抗力,用5 %酚处理5 分钟病毒即失去其感染性。

( 二) 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只有鸡对本病易感,不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本病。随着年龄增加,本病对鸡的易感性明显减少。主要发生在2 ~3 周龄内的雏鸡,1 ~7 日龄雏鸡最易感,其中以肉鸡尤其是公鸡更易感染。

本病主要通过蛋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一般不引起发病,但有抗体产生。病愈鸡可产生中和抗体。带有母源抗体的雏鸡一般不感染发病,但抗体水平低或母源抗体水平正常而混合其它病原体感染或继发感染均可能发病。与马立克氏病毒混合感染,会造成鸡的早期死亡,与法氏囊病毒混合感染会大大提高鸡的死亡率。该病也可能是造成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1 日龄无母源抗体无特定病原的雏鸡经口接种病毒,一般10 ~16 日龄开始发病,发病率高达100 %,死亡率为50 %。( 三) 临床症状

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贫血,一般在感染后10 ~12 天症状表现最明显,病鸡表现精神沉郁、消瘦、苍白、翅膀皮炎或蓝翅,体重减轻,全身或头颈部皮下出血、水肿,2 ~3 天后开始死亡,死亡率不一致,通常为10 %~50 %。本病导致鸡体骨髓造血细胞形成紊乱而产生贫血症状。感染鸡血稀如水,血凝时间延长,血细胞容积可降低到20 %以下,红、白细胞数量减少,可分别降到100 万/ 毫升和5000 万/ 毫升以下。

( 四)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肌肉、内脏器官及全身苍白贫血,肝脏肿大,脾、肾肿大,腺胃粘膜、肌肉、皮下都可见有出血斑,胸腺和法氏囊明显萎缩。最特征的病理变化是骨髓的萎缩性病理变化,小鸡股骨的骨髓从正常的深红色变为脂肪色、淡黄色或浅红色。

( 五) 诊断

血细胞的比容值显著降低和骨髓变成黄白色是该病的突出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对本病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仍需进行实验室检验。

( 六) 防制

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做好鸡群的马立克氏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接种可降低鸡体对鸡贫血病病毒的易感性。

鸡传染性贫血的研究进展(一)

王雪敏崔岩陈溥言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infectiousanemia )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infectiousanemiavirus ,CIAV )引起的,以贫血、胸腺萎缩、骨髓黄化、造血机能障碍和免疫机能损害为特征的传染病。1979 年Yuasa 等在日本首次分离到CIAV (Gifu1 株)。最初定名为鸡贫血因子(CAA )。我国于1992 年首次分离到该病毒。CIAV 在我国鸡群中感染率高达40%-70% 。

1 病原特性

1.1CIAV 的形态特性及抵抗力

CIAV 归类于圆环病毒科(Ciroridae ),在负染的标本中,病毒粒子无囊膜,呈二十面体对称,平均直径为25.0-26.5nm 。

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5 -1.37g /mL 。该病毒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很强,对丙酮、乙醚、氯仿均不敏感,可耐受pH3.0 作用3h ,80 ℃ 30min 部分失活,100 ℃ 15min 完全失活,在50g /L 的次氯酸钠中37 ℃ 2h 失去感染力。

1.2 病毒的DNA

CIAV 的基因组为单股、圆环状、共价连接的DNA 。在感染发病鸡体内,CIAV 的DNA 主要以ssDNA 形式存在,其中以胸腺、脾的含毒量较高,肝、腔上囊等组织的含量较低。感染细胞中除ssDNA 外,还有几乎等量的环形双股复制形DNA ,后者与病毒RNA 转录及新的DNA 复制有关,但病毒粒子仅含有圆环状的单股DNA 。Meean 等研究认为,CIAVDNA 的复制方式为“滚环复制模式”,感染细胞中的复制以双链开环、线形闭环和单链环状3 种形式为主。对Cux-1 株的序列分析表明,大多数CIAV 毒株有4 个重复序列,在中间有1 个12bp 的插入片段,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模式为2298 或2319bp 。但Todd 等将Cux-1 毒株在MSBl 细胞上传30 代后,可获得第 5 个重复序列。所有CIAV 毒株均有 3 个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 ), 1 个启动子区和 1 个PolyA 信号区。ORF3 位于ORF2 内,ORF2 与ORF1 部分重叠。启动子- 增强子区域位于ORF2 的上游,含有21bP 正向重复序列和12bp 插入片段;可与鸡T 细胞的各种转录因子结合。ORF 中ORF1 、ORF2 和ORF3 分别编码52ku (VPl )、24ku (VP2 )和13ku (VP3 )蛋白质。日本株CAA82-2 含有第4 个开放阅读框架(ORF4 ),但其功能尚不明确。CIAV 基因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从世界各地分离到的毒株在DNA 序列上变异很小。

1.3 病毒的蛋白质

CIAV 的VPl 为病毒的衣壳蛋白,VP2 为病毒组装过程中的一种支架蛋白,VP3 又称凋亡蛋白(Apoptin ),是鸡胸腺细胞、成淋巴样细胞系和人的恶性成淋巴样细胞、骨肉瘤细胞凋亡的诱导剂。CIAV 的VP3 由121 个氨基酸组成,有2 个脯氨酸富含区和2 个碱性区,其C 端碱性区是细胞核定位信号和(或)DNA 结合区。VP3 易与染色质中的组蛋白或非组蛋白结合,破坏DNA 的超螺旋结构,引起DNA 的断裂和凝集。已将VP1 、VP2 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和家蚕中进行单独或联合表达,为CIAV 亚单位疫苗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1.4 病毒的复制

CIAV 可通过1 日龄雏鸡、细胞培养或鸡胚增殖。病毒可通过吸附和穿透方式进入细胞。MSBl 细胞感染后48 小时可检测到2.0kb 多顺反子病毒RNA 的低水平转录,在48 小时可达到高峰。在感染后6 小时检测到VPl ,12 小时检测到VP2 ,于30 小时才能检测到VP3 。在鸡体内,CIAV 主要在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和胸腺前体细胞内复制,以细胞凋亡方式引起细胞死亡。用PCR 扩增的CIAVDNA 特定片段标记的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研究病毒感染后的分布动态,发现雏鸡感染后第4 天即可从不同组织中检测出CIAVDNA ,第16 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不同组织中以胸腺、脾的检出率最高,骨髓次之,肾、肝、白细胞更次之,粪便的检出率最低。

1.5 病毒的致病机理

CIAV 感染后,由于类成红细胞破坏而引起贫血,由于胸腺皮质细胞衰竭而引起免疫缺陷。Jeurissen 等发现,鸡胸腺细胞在感染CIAV 数日后,胞膜皱缩,染色质高度浓缩,聚集在核膜附近,核质中有大量断裂的DNA 片段,核膜周围有单个球形的高密度电子云小体,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完全改变。Cohen 等认为,CIAV 感染后可使机体产生糖皮质激素,刺激以胸腺为主的淋巴组织中的T 细胞,使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严重衰变,同时,由于来自胸腺产生的调控信号,导致骨髓中的成红细胞衰变。而Noteborn 认为,CIAV 对胸腺和骨髓具有高度特异性,病毒侵入这些组织的T 淋巴细胞和成红细胞时,VP3 编码基因开始表达Apoptin ,Apoptin 形体小及偏碱的特性可允许其在染色质结构内与组蛋白或非组蛋白相互作用,导致DNA 超螺旋结构破坏,使DNA 断裂,从而使胸腺皮质细胞和骨髓成红细胞凋亡,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和贫血。由于CIAV 可引起胸腺、腔上囊、脾及其他淋巴样器官中淋巴细胞严重缺失,直接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能力而引起免疫抑制。研究表明,雏鸡感染

CIAV 后,其泪液、气管分泌液、肠液和胆汁中的IgA 、IgM 和IgG 均不同程度的减少,表明感染雏鸡的眼部、呼吸道、消化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降低,造成鸡的抗感染能力减弱,从而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高。

2 诊断

2.1 临床诊断

本病仅发生于鸡,日龄越小的鸡易感性越高,病鸡表现贫血,血细胞压积低于27% ,解剖可见胸腺萎缩,骨髓黄化,根据这些情况可做出初步诊断。

2.2 病毒分离

2.2.1 病料的处理采取病鸡的胸腺、脾或肝,制成1 :10 匀浆,离心,取上清液,70 ℃加热5 分钟或用氯仿处理后备用。

2.2.2 动物接种将病料经肌肉或腹腔接种子1 日龄SPF 雏鸡,1.0mL/ 只,接种后14-16 天,血细胞压积低于27% ,感染鸡表现贫血症状、胸腺萎缩、骨髓黄化是诊断的重要指标。

2.2.3 细胞培养物取病料接种于MSB1 细胞,每隔2-4 天传代1 次,经1-6 次继代培养后产生细胞病变(CPE ),表明有CIAV 感染。

2.3 血清学试验

可用病毒中和试验(VN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ELISA 检测。这些方法中VN 准确可靠,但操作复杂,要求条件高且费时,适合专业人员操作,IFA 操作简单、快速,但需借助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并且不能定量。ELISA 技术快速、特异、敏感,适合大样本的检测。

2.3.1 VN 试验可固定病毒,用于检测血清和卵黄中的抗体。将血清或卵黄做倍比稀释,与等量含TCID50105.0 ~105.5 /0.1mL 的CIAV 混悬液混合,于37 ℃作用60 分钟或4 ℃过夜,然后在MSBl 细胞上滴定。由于试验采用高浓度病毒,因此,可于2-3 天检查CPE 。也可用固定血清稀释度的方法,进行抗体定量检测。

2.3.2 IFA 试验进行IFA 时,在开始出现细胞溶解之前(通常为接种后36-42 小时)收集CIAV 感染的MSBl 细胞,将其涂在玻片上,以丙酮固定后用作抗原,检测时,首先与适当比例稀释的待检血清反应,然后用荧光素标记的抗鸡IgG 哺乳动物抗血清作用,用荧光显微镜检查,如发现肿胀的细胞核内有较小的、形态不规则的荧光染色颗粒即为阳性。也可用免疫荧光和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以确定鸡组织细胞中是否存在病毒。Hu 等用组织(首选胸腺)涂片或冰冻切片,经丙酮固定后,用抗CIAV 多克隆鸡或兔超免疫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做间接或直接免疫荧光染色。Symth 等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切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3.3 ELISA 测定已建立了多种用于检测和定量鸡血清或卵黄中CIAV 抗体的ELISA 方法。Todd 等利用单克隆抗体从MSB1 细胞培养物中纯化CIAV 抗原,建立了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ELISA 。Brewer 等用部分纯化的病毒包被ELISA 板,用于CIAV 抗体的检测。王笑梅等用MSB1 细胞培养的CUX-1 毒株培养物上清液作为包被抗原,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据称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操作简便,适于大批样本检查和免疫监测。

2.4DNA 探针

Nielsen 等将经PCR 扩增的CIAVDNA 用生物素标记制备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可以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胸腺切片中的CIAVDNA 。用32P 标记的DNA 探针进行斑点杂交,可检测从感染5 ~42 天内的鸡组织中的CIAVDNA ,也可检测CIAV 野外分离株感染的MSB1 细胞中的病毒DNA 。徐福洲等用PCR 扩增CIAVDNA 特定片段,用地高辛标记后作为探针,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人工感染鸡体内CIAV 的分布动态。DNA 探针还可用于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5PCR 技术

Soine 等报道,利用PCR 技术可以从CIAV 感染的鸡体组织内或感染细胞内检测其DNA 。PCR 技术可敏感、特异地用于检测感染的MSB1 细胞、鸡组织细胞或疫苗中的CIAVDNA 。杨兵等用CIAV 基因组上n+358 ~n+1042 之间684bpDNA 片段为探针,对人工感染鸡肝、脾、胸腺、肾、腔上囊、骨髓、白细胞、泄殖腔棉拭等样品进行检测,敏感性好,特异性强。

3 免疫预防和控制

Vielitz 等通过鸡胚增殖CUX-1 株制备疫苗,给13-15 周龄的种鸡群饮水免疫,使免疫种鸡群的后代得到保护。但后续的研究发现,接种具有一定毒力的CIAV 活疫苗,可能导致持续感染和蛋源传播。由于目前尚未获得无致病性的CIAV 弱毒,因而活疫苗的使用受到了严格控制。刘岳龙等在病毒非编码区进行特定点突变,构建了含有单拷贝CIAV 全基因组和双拷贝同串联的重组子,并在MSB1 细胞成功转染为具有复制活性的完整病毒,为在基因水平构建低致病力或无致病力的CIAV 活病毒打下了基础。为了克服活疫苗的缺陷,CIAV 灭活疫苗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报道,王秀荣等研制了CIAV 灭活疫苗,张知良等将CIAV 的VP1 和VP2 蛋白基因分别克隆入转移载体pBacPAKl8 中,将获得的重组质粒与CvnI 酶切线性化的亲本病毒Bm-BacPAK6DNA 共转染家蚕细胞,使VP1 和VP2 蛋白在家蚕中得到联合表达,将获得的表达产物与IBDV 制备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经安全试验、保护性试验证明其安全有效,免疫种鸡群后可使其后代产生IBV 和CIAV 抗体,雏鸡得到较好的保护。

投稿人:宏兴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缺铁性贫血考试试题

缺铁性贫血考试试题 —、A1型题(本大题14小题.每题1.0分,共14.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 题正常人体每天排出铁的量平均为 1g 10g 5mg 5g 1mg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 分 第2题成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铁吸收不良 需铁量增加 骨髓造血障碍 铁摄入量不足 慢性失血【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 分 第3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 A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 缺铁性贫血 骨髓病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 分

第4题 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有效者,Hb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治疗(半个月以上 1个月以上 1 年以上 3?6个月 2个月以上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 分 第5题贫血最常见的类型是( 再生障碍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慢性炎症性贫血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 分 第6题治疗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是( A 口服铁剂 输红细胞悬液 治疗病因 进食富含铁的食物 肌注铁剂【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 分 第7题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表现最早的为( 红细胞体积增大

血红蛋白增加 红细胞计数增多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增多 网织红细胞增加【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 分 第8题注射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最严重的副反应是( 过敏性休克 淋巴结炎 局部疼痛 关节疼痛、面部潮红【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 分 第9题人体铁吸收的部位主要在( 十二指肠 胃部幽门 回肠上段 升结肠 空肠下段【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 分第10 题下列检查中对缺铁性贫血最有诊断价值的是( 总铁结合力增高 血红蛋白减少 血清铁减少 骨髓铁染色阴性 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正确答案】:D

缺铁性贫血考试试题

缺铁性贫血考试试题 一、A1型题(本大题14小题.每题1.0分,共14.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正常人体每天排出铁的量平均为( ) A 1g B 10g C 5mg D 5g E 1mg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成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 A 铁吸收不良 B 需铁量增加 C 骨髓造血障碍 D 铁摄入量不足 E 慢性失血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 ) A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 缺铁性贫血

C 骨髓病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有效者,Hb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治疗( ) A 半个月以上 B 1个月以上 C 1年以上 D 3~6个月 E 2个月以上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贫血最常见的类型是( )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 缺铁性贫血 D 慢性炎症性贫血 E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治疗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是( ) A 口服铁剂

B 输红细胞悬液 C 治疗病因 D 进食富含铁的食物 E 肌注铁剂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7题 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表现最早的为( ) A 红细胞体积增大 B 血红蛋白增加 C 红细胞计数增多 D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增多 E 网织红细胞增加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8题 注射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最严重的副反应是( ) A 过敏性休克 B 头痛、发热 C 淋巴结炎 D 局部疼痛 E 关节疼痛、面部潮红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9题 人体铁吸收的部位主要在( )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概述】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⑴病史提问:注意①饮食习惯,是否有偏食或异食癖。②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钩虫病;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是否做过胃肠手术等。男性及绝经妇女应考虑是否为胃肠道肿瘤的首发症状。 ⑵临床症状:一般有疲乏,烦燥,心悸,气短,头晕,头疼。儿童表现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部分病人有厌食、胃灼热、胀气、恶心及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少数严重病人可出现吞咽困难、口角炎和舌炎。 二、体检发现 除贫血外貌外,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不光滑,易碎裂,甚至呈匙状甲(见于长期严重病人)。 三、辅助检查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100g/L;MCV<80fl,MCH<26pg, MCHC<0.31;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血清铁<10.7mmol/L,总铁结合力>64.44m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血清铁蛋白 <14m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 <15%。 四、鉴别诊断 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血片可见大量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A2增加,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可染铁增加。 慢性炎症性贫血: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血清铁蛋白增高。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与铁蛋白增多,总铁结合力降低。 【治疗措施】 1. 去除病因: 尽可能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治疗溃疡病出血、妇女月经过多等。 2. 口服铁剂: 硫酸亚铁,疗效好,经济。用法:0.3,3次/d,与饭同时服用,如胃肠道症状明显,可先给予每天0.1,然后逐渐增加剂量,胃肠道症状会明显减轻。富马酸铁:0.2,口服,3次/d;福乃得:1片口服,1次/d;速力菲:0.1,口服,2次/d,等。 3. 注射铁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1.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2.护理措施: (1)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注意休息,适量活动,贫血程度轻的患儿可参加日常活动,勿需卧床休息。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 (2)营养失调的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让家长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茶、咖啡、牛奶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物同时应用。 (3)服用铁剂的护理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投药。可与维生素C 同服,以利吸收;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明其原因,消除顾虑。铁剂治疗有效者,于服药后3~4d网织红细胞上升,1周后可见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效,应查找原因。注射铁剂时应精确计算剂量,分次深部肌肉注射,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4)健康教育讲解本病的病因、护理要点、预防知识。介绍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贫血纠正后,仍应坚持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1.营养失调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血红蛋白减少、组织缺氧有关。 3.口腔黏膜改变与缺铁时口腔黏膜异常角化,易发生口炎、舌炎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

护理要点: 1.加强营养,供给铁剂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瘦肉、肝、蛋黄等。服用铁剂,按医嘱服用硫酸亚铁、10%枸橼酸铁铵(三价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不能口服者可选用右旋糖苷铁、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深部肌肉注射。注射用铁剂易出现不良反应,应慎用。服药时间应在两餐之间,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最好与稀盐酸合剂、维生素C同服,有利于吸收。铁剂不宜与牛奶、茶水、钙片等同服。 2.注意休息,适量运动病室应安静清洁,宽敞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对轻、中度贫血的病儿不必限/制活动,重度贫血的患儿应注意休息,特别是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的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耗氧。 3.防止口腔黏膜损伤缺铁时易发生口炎,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多饮水,口腔护理每日2次。服用铁剂药液时,可用吸管直接送到舌根部,避免与牙齿舌面接触,服药后多饮水。 4.预防感染因贫血患儿免疫力较差,易并发感染,应注意保护,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空气消毒1至2次,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健康指导: 1.注意保护患儿,不到公共场所去,避免感染。 2.纠正偏食习惯,食物应多样化,并注意色、香、味,以增进食欲。 3.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1.妥善安排患儿饮食,增强含铁食物摄入,坚持用药。 2.向家长及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本病,协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3.注意休息,减少体能消耗。 4.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补充铁剂2-3个月。 5.定期复查血象。 10.先天性心脏病的出院指导 1.喂养耐心,给予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勿食过饱。 2.让患儿注意休息,勿剧烈活动,有蹲跪时,让患儿自己蹲下,自己起立。 3.预防感染: (1)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加减衣服,避免受凉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2)少去公共场所。 (3)做小手术时,如拔牙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缺铁性贫血考试试题

缺铁性贫血考试试题

缺铁性贫血考试试题 一、A1型题(本大题14小题.每题1.0分,共14.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 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正常人体每天排出铁的量平均为( ) A 1g B 10g C 5mg D 5g E 1mg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成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 A 铁吸收不良 B 需铁量增加 C 骨髓造血障碍 D 铁摄入量不足 E 慢性失血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 ) A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 缺铁性贫血

B 输红细胞悬液 C 治疗病因 D 进食富含铁的食物 E 肌注铁剂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7题 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表现最早的为( ) A 红细胞体积增大 B 血红蛋白增加 C 红细胞计数增多 D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增多 E 网织红细胞增加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8题 注射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最严重的副反应是( ) A 过敏性休克 B 头痛、发热 C 淋巴结炎 D 局部疼痛 E 关节疼痛、面部潮红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9题 人体铁吸收的部位主要在( )

A 十二指肠 B 胃部幽门 C 回肠上段 D 升结肠 E 空肠下段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10题 下列检查中对缺铁性贫血最有诊断价值的是( ) A 总铁结合力增高 B 血红蛋白减少 C 血清铁减少 D 骨髓铁染色阴性 E 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11题 影响铁荆吸收的因素是( ) A 菠菜 B 牛奶 C 茶叶 D 肉类 E 植物油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12题

缺铁性贫血的检验指标解读

?缺铁性贫血的检验指标解读 ? ?更新时间: 2010-11-23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多见于各年龄段的妇女和儿童。实验检测血液学指标对明确缺铁的分期和缺铁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实验指标主要有: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各项指标的意义如下: 1.血红蛋白:最常见最熟悉的指标。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参考值即是贫血。贫血可由很 多原因引起。血红蛋白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不能排除缺铁的可能性。贫血是严重缺铁的最终结果,因此血红蛋白浓度是缺铁的晚期指标。 2.铁蛋白:公认的反映储存铁是否充足的最敏感指标。在缺铁早期,体内储存的铁含 量减少,即可导致铁蛋白降低。此时,还没有缺铁的红细胞生成,更没有血红蛋白的减少。此时如能及时纠正缺铁,对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可能存在铁缺乏的妇女和儿童,应经常监测铁蛋白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铁蛋白也是急性时相蛋白,在机体有炎症或肿瘤时会增高,因此判读铁蛋白结果时应注意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铁蛋白和铁储存之间的比率关系还没确定。估计新生儿(1 μg/L血清铁蛋白约等同于2.7mg储存铁)低于成人(1 μg/L血清铁蛋白约等同于8-10mg储存铁)。 3.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转铁蛋白受体是表达于需铁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作 用于铁向细胞内转运的过程中。当细胞得不到足够铁时,细胞膜上转铁蛋白受体的合成会上调以使其能更有效地从环境中竞争得到铁。幼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逐渐经水解被释放入血清而成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含量的多少与骨髓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缺铁的程度以及体内铁储存状况密切相关。在评价机体早期缺铁方面,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升高不如铁蛋白降低出现得早,然而,铁蛋白在对伴炎性疾病的贫血诊断方面存在缺陷。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可以弥补铁蛋白这一不足,因为它的浓度升高或降低不受炎症的影响,只有在缺铁时才会升高。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与铁蛋白联用,既可较早地发现缺铁,又便于与其它贫血相鉴别。 4.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在缺铁进程的中期,随着骨髓储存铁的耗竭,红细胞内血红 蛋白生化合成过程中部分原卟啉分子无法与铁结合形成血红素,导致游离原卟啉增高。目前实验室检测游离原卟啉一般使用荧光法,操作较繁琐,还没有既简便快速又准确可靠的方法。 5.血清铁:血清中游离的铁,不能全面反映体内铁的贮存与代谢情况,且易受进食状 况、生理情况、实验检测时溶血及环境中铁的影响,难以测准,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6.总铁结合力:指血清中转铁蛋白能与铁结合的总量。干扰测定准确度的因素与血清 铁的相同。 7.转铁蛋白饱和度:指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的比值。缺铁性贫血时降低。转铁蛋白饱 和度生理波动大,正常波动低谷与病理情况重叠,同时由于实验的干扰因素较多,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欠佳。 8.红细胞比积:由红细胞数量和大小决定。在铁缺乏的诊断方面,红细胞比积减低, 说明可能已出现小红细胞,缺铁状况已严重。红细胞比积正常也不能排除铁缺乏。 因此该指标用于铁缺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欠佳。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②熟悉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治疗。 ③了解铁的代谢。 2.能力目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缺铁性贫血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修养。 教学重点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铁的代谢——铁的吸收利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 二、旧知回顾,导入新课 1.贫血的概念 2.贫血的一般表现 三、新课讲解(问题引导法) (一)概述(问题引导法) 1.概念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 人体铁来源有两种:内源性铁来自红细胞破坏;外源性铁来自食物。 (2)铁的吸收 食物中三价铁在胃酸及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肠黏膜吸收铁的量与体内贮存铁量保持动态平衡。

(3)铁的分布 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男性50mg/kg,女性35mg/kg,其中65%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称为贮存铁,其余为组织铁。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 3.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铁吸收不良 铁丢失过多 (二)护理评估(问题引导法) 1.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病史;有无需铁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幼儿及儿童病人有无偏食和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2.身体评估 (1)贫血共有表现 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短。 (2)特殊表现 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黏膜损害;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少数有异食癖。 (3)缺铁原发病表现 3.心理-社会状况 长期轻度贫血病人,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力病人自觉工作效率低,常有自卑感。一旦贫血加重,症状明显时,病人常有焦虑和烦躁。 4.辅助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减少更为明显。 (2)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铁蛋白是反映贮存铁的敏感指标,可用于早期诊断。 (3)骨髓象: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红细胞内含铁颗粒减少或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三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在小儿贫血中最常见。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概述:胎儿在孕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4~5个月造血所需。 病因:铁摄入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一般贫血表现:皮肤粘膜苍白 (2)骨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3)非造血系统表现:反甲 3、实验室检查: 血象:末梢血中血红蛋白量较红细胞数减少更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营养失调: 2、活动无耐力 3、有感染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 三、护理措施 1、调整饮食,补充含铁食物 提倡母乳喂养 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 2、按医嘱应用铁剂 1)制剂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 2)用量口服元素铁剂量为每日4~6mg/kg,分2~3次口服3、注意休息,适量运动 (1)轻、中度贫血患儿 安排喜欢且力所能及的活动,适当休息 (2)对烦躁、激动患儿 耐心看护,陪伴,避免激惹 (3)对严重贫血患儿 半卧位卧床休息,酌情吸氧 4、预防感染 (1)保护性隔离 (2)做好口腔护理 一般每日2次,鼓励患儿多饮水 (3)保持皮肤清洁 应勤洗澡,更换内衣,重症勤翻身,防止发生压疮 5、观察病情 (1)观察病情变化 (2)预防心衰的发生 (3)输血时观察与护理 6、健康指导 (1)适度活动注意休息 (2)指导用药注意副作用 (3)加强护理预防感染 (4)关心患儿重视心理疏导

血液内科出科考试试题与答案

血液内科出科考试试题 与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血液内科出科考 一 . 单选题(共 100题,每题 1分) 1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于 A . 红细胞系疾病 B . 巨核细胞系疾病 C . 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D . 粒细胞系疾病 E . 浆细胞系疾病 2 . 男性,病史2周,贫血伴周身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压痛(+),肝脏轻度肿大,外周血白细胞25×109/L,可见幼稚细胞,血小板50×109/L,血红蛋白40g/L,该患者最可能诊断 A . 败血症 B .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 过敏性紫癜 D . 急性白血病 E . 恶性淋巴瘤 3 . 急性溶血的开始症状是 A . 腰背及四肢酸痛,头痛,呕吐,寒战,高热等 B . 血红蛋白尿 C . 休克 D . 昏迷 E . 肾功能衰竭 4 . 男,28岁,脾大2年,间有黄疸,近1周再次出现黄疸。肝在右肋缘下触及,脾大左肋下5cm。Hb70g/L,网织红细胞21%,球形红细胞30%,WBC15×109/L,血小板100×109/L,红细胞脆性增高,Coomb’s试验(一),最有效的治疗 A . 脾切除 B . 糖皮质激素 C . 骨髓移植 D . 反复输 E . 抗感染 5 . 下列各种类型急性白血病中,哪种最常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A .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 .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C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 . 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 . 红白血病 6 . Q海洋性贫血可出现 A . HbF增多 B . HbA2增多 C . HbS增多 D . HbH增多 E . HbC增多 7 . 女,59岁,右颈部淋巴结肿大3个月,蚕豆大小,其可能性最校灸病变是

缺铁性贫血考试试题

缺铁性贫血考试试题 一、A1型题(本大题14小题.每题1.0分,共14.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 1 题 正常人体每天排出铁的量平均为( ) A 1g B 10g C 5mg D 5g E 1mg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 分 第2题 成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 A 铁吸收不良 B 需铁量增加 C 骨髓造血障碍 D 铁摄入量不足 E 慢性失血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 分 第3题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 ) A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 缺铁性贫血 C 骨髓病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 分第4题 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有效者,Hb 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治疗( ) A 半个月以上 B 1 个月以上 C 1 年以上 D 3?6个月 E 2 个月以上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 分 第5题 贫血最常见的类型是( )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 缺铁性贫血 D 慢性炎症性贫血 E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 分第6题 治疗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是( ) A 口服铁剂 B 输红细胞悬液 C 治疗病因 D 进食富含铁的食物

E 肌注铁剂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 分第7题 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表现最早的为( ) A 红细胞体积增大 B 血红蛋白增加 C 红细胞计数增多 D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增多 E 网织红细胞增加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 分第8题 注射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最严重的副反应是( ) A 过敏性休克 B 头痛、发热 C 淋巴结炎 D 局部疼痛 E 关节疼痛、面部潮红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 分第9题人体铁吸收的部位主要在( A 十二指肠 B 胃部幽门 C 回肠上段 D 升结肠 E 空肠下段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 分第10 题

缺铁性贫血的缩写

缺铁性贫血的缩写 【篇一:缺铁性贫血的缩写】 【疾病名】缺铁性贫血【英文名】iron deficiency anemia 【缩写】【别名】【icd 号】d50 【概述】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 ,ida)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 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 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缺铁性贫血的特点是骨髓及其他组 织中缺乏可染铁,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呈现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 【流行病学】缺铁性贫血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病较多。 据who 1985 年报道,全球约30%的人患有贫血,其中至少半数(即约5~6 亿)为缺铁性贫血。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里约有2/3 的儿童 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 为缺铁性贫血。在发达国家亦有20%的 育龄妇女及40%左右的妊娠妇女患缺铁性贫血。北京协和医院于1986~1990 年对河北、陕西、广东三省1851 岁以下儿童的调查发 现缺铁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9.0%和15.3%。 【病因】人体内的铁是呈封闭式循环的。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 排泄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在需要增加、铁的 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造成长期铁的负平衡才致缺铁。造成 缺铁的病因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和丢失过多两大类(表1)。 1.铁摄入不足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偏食或吸收不良。 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容易被吸收,且不受食物组成及胃酸的影响。非 血红素铁则需要先变成fe 才能被吸收。蔬菜、谷类、茶叶中的磷酸盐、植酸、丹宁酸等可影响铁的吸收。成年人每天铁的需要量约为1~2mg。男性1mg/d 即够,生育年龄的妇女及生长发育的青少年 铁的需要增多,应为1.5~2mg/d。如膳食中铁含量丰富而体内贮存 铁量充足,一般极少会发生缺铁。 造成铁摄入不足的其他原因是药物或胃肠疾患影响了铁的吸收,某 些金属如镓、镁的摄入,制酸剂中的碳酸钙和硫酸镁,溃疡病时服 用的h 抑制剂等,均可抑制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 手术后胃酸减少影响铁的吸收等,均是造成铁摄入不足的原因。 2.铁丢失过多正常人每天从胃肠道、泌尿道及皮肤上皮细胞中丢失 的铁约为1mg。妇女在月经期、分娩和哺乳时有较多的铁丢失。临

血液内科出科考试试题与答案

血液内科出科考 一 . 单选题(共 100题,每题 1分) 1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于 A . 红细胞系疾病 B . 巨核细胞系疾病 C . 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D . 粒细胞系疾病 E . 浆细胞系疾病 2 . 男性,病史2周,贫血伴周身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压痛(+),肝脏轻度肿大,外周血白细胞25×109/L,可见幼稚细胞,血小板50×109/L,血红蛋白40g/L,该患者最可能诊断 A . 败血症 B .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 过敏性紫癜 D . 急性白血病 E . 恶性淋巴瘤 3 . 急性溶血的开始症状是 A . 腰背及四肢酸痛,头痛,呕吐,寒战,高热等 B . 血红蛋白尿 C . 休克 D . 昏迷 E . 肾功能衰竭 4 . 男,28岁,脾大2年,间有黄疸,近1周再次出现黄疸。肝在右肋缘下触及,脾大左肋下5cm。Hb70g/L,网织红细胞21%,球形红细胞30%,WBC15×109/L,血小板100×109/L,红细胞脆性增高,Coomb’s试验(一),最有效的治疗 A . 脾切除 B . 糖皮质激素 C . 骨髓移植 D . 反复输 E . 抗感染 5 . 下列各种类型急性白血病中,哪种最常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A .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 .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C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 . 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 . 红白血病 6 . Q海洋性贫血可出现 A . HbF增多 B . HbA2增多 C . HbS增多 D . HbH增多 E . HbC增多 7 . 女,59岁,右颈部淋巴结肿大3个月,蚕豆大小,其可能性最校灸病变是

缺铁性贫血

【摘要】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通过说课活动,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更好的教学策略,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儿科学说课自主学习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近几年来,我校连续开展多次说课比赛,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及精心设计,获得了二等奖,现把儿科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说课设计归纳如下。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儿科学》是卫生职业教育专科教材,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目前为第1版。论文大全网https://www.sodocs.net/doc/1d9431725.html,编辑。 该教材总体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实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超前培养为原则,还兼顾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精选,除突出三基之外,特别注意到专科生的认知水平;人性,对各章节重点难点以“学习提示”,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本节内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临床上很常见,因此该知识在教材中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说出IDA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 2、通过铁代谢的特点认识铁代谢检查意义。 3、把握作用机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因果联系。 4、运用所学知识诊断病例并能制定治疗计划。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难点讲授、演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具备认真、严格的科学态度。 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IDA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铁剂治疗 【难点】 铁代谢、发病机理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3+2)大专阶段的学生,经历了一年临床实习,对医学专业课的理解能力明显高于中专生。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适当拓宽知识及延伸。但是,与本科生相比,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合理的制定出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等。 (二)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自主探究、分组讨论、讲授法等。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论文大全网https://www.sodocs.net/doc/1d9431725.html,整理。

最新儿科考试题库及答案

儿科考试题库 选择题 1、按计划免疫程序8个月小儿应该进行哪种疫苗的预防接种:C A 百白破疫苗 B 乙脑疫苗 C 麻疹疫苗 D 乙肝疫苗 E 伤寒疫苗 2、麻疹合并肺炎者应隔离至:B A 出疹后5天 B 出疹后10天 C 出疹后14天 D 出疹后21天 E 肺炎痊愈后为止 3、1岁小儿正常的体格发育应达到以下指标,除哪项外?C A 体重9kg B 身长75cm C 头围48cm D 出牙8个 E 腕部骨化中心2个 4、正常婴儿,体重7.5kg,身长68cm,前囟0.5×0.5cm,头围44cm。出牙4个。能独坐并能以拇指、食指拿取小球。该患儿最可能的月龄是:B A 5个月 B 8个月 C 12个月 D 18个月 E 24个月 5、前囟正常闭合时间是:D A 6~8个月 B 8~10个月 C 10~12个月 D 12~18个月 E 16~20个月 6、幼儿期指的是:D A 出生后~满1周岁 B 出生后28天~满1周岁之前 C 1周岁~2周岁前 D 1周岁~3周岁前 E 1周岁~5周岁前7、1周岁小儿头围经测量为52cm,应考虑以下哪种疾病:B A 脑膜炎 B 脑积水 C 大脑发育不全 D 佝偻病 E 颅内肿瘤 8、一新生儿,胎龄252天,出生体重为1800克,该胎龄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为2238克,对其最完整的诊断为:E A 早产儿 B 足月儿 C 早产儿,适于胎龄儿 D 足月儿,小于胎龄儿 E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

9、以下哪项不是早产儿的特点? C A 易发生呼吸暂停 B 可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C 原始反射已完全具备 D 易发生低钙血症 E 易出现低体温 10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C A 1500g B 2000g C 2500g D 3000g E 3500g 11、我国将围生期定义为:D A 妊娠28w至出生后3d B 妊娠34w至出生后7d C 妊娠42w至出生后7d D 妊娠28w至出生后7d E 妊娠37w至出生后5d 1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主要病因是:C A 缺氧 B 产伤 C 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 D 羊水吸人 E 窒息 13、新生儿最初复苏步骤:E A保暖——清理呼吸道——摆好体位—减少散热———触觉刺激 B摆好体位——清理呼吸道——保暖——减少散热——触觉刺激 C减少散热——保暖——摆好体位——清理呼吸道——触觉刺激 D触觉刺激——摆好体位——清理呼吸道——保暖——减少散热 E保暖——摆好体位——减少散热——清理呼吸道——触觉刺激 14、婴儿手足抽搐主要死亡原因是C A 脑水肿 B 心力衰竭 C 喉痉挛 D 呼吸衰竭 E 吸入性肺炎 15、下列哪点不是佝偻病骨样组织堆积造成的体征:C A 方颅 B 肋串珠 C 肋膈沟 D 手镯 E 脚镯 16、小儿10个月,方颅,多汗,胸骨肋膈沟,血钙正常,血磷低,X线可见骨骺软骨增宽,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并成毛刷状改变,诊断为:B A 佝偻病初期 B佝偻病激期 C佝偻病恢复期 D佝偻病后遗症期 E 先天性佝偻病 17、下列哪项非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D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表现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表现为:1、起身缓慢,一般先是发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尤其以口唇和甲床最明显。 2、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常有烦躁不安或者萎靡不振。 3、食欲减退,常出现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有的还会出现异食癖,比如喜欢吃泥土、煤渣等。 4、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抗寒能力降低。 5、医生检查时会发现患者肝脾肿大,心率增快,化验本查获以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减少为主。 缺铁性贫血的判断: 程序1获得相关信息 1、个人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籍贯等。 2、膳食史,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既往常摄取的食物种类等。 3、个人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有无患病如胃肠道慢性疾病及手术史和肝病史等。儿童是否感染肠寄生虫,妇女的月经情况,有无服用抗酸药等影响铁吸收的药物,是否在减肥,有无嗜酒等。 4、相关症状。是否有疲倦、头晕、心慌发生等。 程序2进行相关体格检查 1、观察被检查者的体型,看是否消瘦、发育不良。 2、观察其外貌表情、活动、精神状态等,看是否存在精神萎缩反应冷淡。 3、主要检查口唇、甲床、黏膜是否苍白。 4、让被检查者做一定的运动,如蹲站,看其是否出现头晕、心慌等。程序3建议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可以参考的检查指标有: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运铁蛋白饱合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清铁蛋白等。 程序4 询问病史获得相关信息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原因/危险因素)主要有: 1、膳食铁摄入不足。 2、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 3、铁吸收减少,如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或服用过多抗酸药等均可影响铁吸收。 4、铁的消耗增加,如大出血、月经过多或钩虫感染等。 程序5 考虑分析要点 表2-9 缺铁性贫血的判断要点 程序6膳食调整建议 根据判断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给出合适的建议,如选择富含铁的食物等。 维生素A缺乏的判断与评价 程序1通过时间,获得相关信息 1、个人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籍贯等 2、膳食史。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既往常摄取的食物种类、尤其应询问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的摄入频率,是否有偏食习惯。 3、个人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有无患病如胃肠道慢性疾病及手术史和肝病史等,儿童是否合理喂养,是否在减肥,有无嗜酒等。 4、相关症状。是否有夜盲,在暗处是否要适应相当长时间才能看清东西。 程序2 进行相关体格检查 包括:身高、体重、眼、皮肤、毛发等。 1、观察被检查者的体型,看是否发育不良。 2、观察其外貌表情、活动、精神状态等,看是否存在精神萎缩。 3、观察其外貌表情、活动、精神状态等,看是否存在精神萎缩。 4、主要检查眼部体征,有无毕托氏斑,是否存在暗视力适应障碍。 5、观察皮肤、头发,看是否皮肤干燥、角化过度。 程序3 询问病史获得相关信息 1、摄入不足。 2、吸收量增加。 3、代谢障碍。 4、其他营养素的影响。 5、其他因素。酬酒和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如消胆胺、新霉素、秋水仙碱等均可导致维生素A的缺乏。 程序4 提出膳食调整的建议 根据情况建议是否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的摄入或给予维生素A制剂。 骨软化病的判断与评价 工作程序1 了解基本情况2 进行相关体格检查3 询问史获得相关信息4 分析考虑要点 骨软化病的判断要点见表2-11 儿童佝偻病的判断与评价 1、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1、神经精神症状 表现为多汗、夜惊、易激怒等。

缺铁性贫血骨髓象

缺铁性贫血是指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当铁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患者可有乏力、易倦、头晕、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易感染等症状,应积极防治。 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较加,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青少年偏食易缺铁。女性月经增多、妊娠或哺乳,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IDA。 2.铁吸收障碍: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克隆氏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IDA。 3.铁丢失过多:慢性长期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则造成IDA。如:慢性胃肠道失... 疾病简介 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ron depletion, 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IDA是铁缺乏症(包括ID,IDE和IDA)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它异常。 流行病学 IDA是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高。上海地区人群调查显示:铁缺乏症的年发病率在6个月~2岁婴幼儿75.0%~82.5%、妊娠3个月以上妇女66.7%、育龄妇女43.3%、10岁~17岁青少年13.2%;以上人群IDA患病率分别为33.8%~45.7%、19.3%、11.4%、9.8%。患铁缺乏症主要和下列因素相关:婴幼儿辅食添加不足、青少年偏食、妇女月经量过多/多次妊娠/哺乳及某些病理因素(如胃大部切除、慢性失血、慢性腹泻、萎缩性胃炎和钩虫感染等)等。 发病原因 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较加,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青少年偏食易缺铁。女性月经增多、妊娠或哺乳,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IDA。 2.铁吸收障碍: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克隆氏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IDA。 3.铁丢失过多:慢性长期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则造成IDA。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肠道肿瘤、寄生虫感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月经量过多(宫内放置节育环、子宫肌瘤及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咯血和肺泡出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血红蛋白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心脏人工瓣膜、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等)及其它(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多次献血等)。 发病机制 1.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当体内贮铁减少到不足于补偿功能状态的铁时,铁代谢指标发生异常:贮铁指标(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减低、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升高、组织缺铁、红细胞内缺铁。转铁蛋白受体表达于红系造血细胞膜表面,其表达量与红细胞内Hb合成所需的铁代谢密切相关,当红细胞内铁缺乏时,转铁蛋白受体脱落进入血液成为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加红蛋白合成减少(hypochromia)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6个月至2岁的小儿最多见,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被卫生部列为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病因】铁是构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任何引起体内铁缺乏的原因均可导致贫血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储存铁主要在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故早产、双胎、孕母患缺铁性贫血等都可导致胎儿储存铁减少。 2.铁摄入不足食物铁供应不足是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果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或年长儿偏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婴儿期和青春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早产儿生长发育更快,铁的需要量相对增加,易发生缺铁。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每须摄入的铁量相对较成人为多。 4.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日排铁量相对较成人多,长期慢性失血亦可致铁缺乏。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每ml血约含0.5mg,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l)。 5.吸收减少饮食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反复感

染可减少铁的吸收,增加铁消耗,影响铁利用 【发病机制】铁缺乏对造血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均有影响。 1.对造血系统的影响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时血红素生成不足,进而血红蛋白合成也减少,导致新生的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细胞质减少,细胞变小;而缺铁对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较小故红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的病理生理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铁减少期(iron depletion,ID):此阶段体内储存铁已减少,但供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尚未减少;②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此期储存铁进一步耗竭,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亦不足,但循环中血红蛋白的量尚未减少;③缺铁性贫血期(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此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有一些非造血系统的症状 2.对其他系统的影响缺铁可影响肌红蛋白的合成,并可使多种含铁酶(如细胞色素酶单胺氧化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等)的活性减低。由于这些含铁酶与生物氧化组织呼吸、神经介质分解与合成有关,故铁缺乏时造成细胞功能紊乱,尤其是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造成重要的神经介质如5-羟色胺、去甲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发生明显变化,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因而产生一些非造血系统的表现,如体力减弱、易疲劳、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智力减低等。缺铁还可引起组织器官的异常,如口腔黏膜异常角化、舌炎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良和反甲等。此外,缺铁还可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和预防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和预防 1.治疗主要原则为去除病因及补充铁剂。 (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保证睡眠,避免感染,如伴有感染者应积极控制感染,重度贫血患者应注意保护心脏功能。适当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2)去因疗法:对饮食不当者应合理安排饮食,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此外,应控制慢性失血,如驱除钩虫、手术治疗肠道畸形等。 (3)铁剂治疗:以口服铁剂为主,选用二价铁盐制剂,较易吸收。常用制剂有硫酸亚铁(含元素铁20%),富马酸亚铁(含元素铁33%)、葡萄糖酸亚铁(含元素铁l2%)、琥珀酸亚铁(含元素铁35%)等。口服铁剂的剂量以元素铁计算,一般为每日4~6mg/kg,每日分3次,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l.5~2mg/kg。最好于两餐之间服药,既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又有利于吸收。同时口服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牛奶、茶、咖啡、抗酸药等与铁剂同服,均可影响铁的吸收。 给予铁剂治疗后如有效,则于12~24小时后细胞内含铁酶活性开始恢复,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好转。网织红细胞数于用药2~3天后开始升高,5~7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约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增加,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如疗效满意,铁剂应继续服用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水平后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补足体内铁的贮存量。如口服铁剂3周仍无效,血红蛋白的上升不足20g/L,应考虑是否有诊断错误或有其他影响疗效的原因。

(4)输红细胞:一般病例不需要。输注红细胞的适应证是:①贫血严重,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者;②合并感染者;③急需外科手术者。贫血愈严重,每次输注量应愈少。Hb在30g /L以下者,应采用等量换血方法;Hb在30~60g/L者,每次可输注浓缩红细胞4~6ml /kg;Hb在60g/L以上者,不必输红细胞。 2.预防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使家长认识到本病对小儿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主要预防措施包括:①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如瘦肉、血、内脏、鱼等,并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婴儿如以鲜牛乳喂养,必须经加热处理,以减少因过敏引起的肠道失血;②婴幼儿食品(牛奶制品、谷类制品等)应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③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宜自2个月左右即给予铁剂预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