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黄果树瀑布》教案 冀教版

(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黄果树瀑布》教案 冀教版

(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黄果树瀑布》教案 冀教版
(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黄果树瀑布》教案 冀教版

黄果树瀑布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略黄果树瀑布的声形美。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

3、知道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能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声形美。

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导入新课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导入新课:

庐山瀑布美,那么,作为我国第一大瀑布的——黄果树瀑布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自己的预习与收集的资料,来说说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

4、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欣赏图片)

二、初读课文,理清写作脉络。

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李有贵的《黄果树瀑布》。

1、自读要求: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结合“预习导航”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并练习给课文分段。

2、检查预习:

(1)教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

出示:缝(féng fèng)隙(xīxì)挟来(xiéxiá)撩过来(liāo l iáo)

指名带读词语

出示:杰作缝隙悬挂重叠气势非凡人喧马嘶

沉醉胸膛掩映轰鸣隔着山回谷应

(2)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并练习给课文分段。

(3)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练习说话:黄果树瀑布真!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黄果树瀑布,来细致感受它的声形美!

三、教学课文二至四小节。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透过语言文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注意圈画关键词句)

(一)听瀑1、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2、汇报(1)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读所划的句子。(2)让我们也一起去听听,感受一下。

3、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这响声是一成不变的吗?(点出:渐近渐响)

(3)再请学生读一读,体会声音的渐近渐响。

(4)朗读的过程中,一些描写声音的词让我们体会到了瀑布声响的变化,能找到吗?(点出:哗哗、喧嚣、人喧马嘶)齐读。

(5)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有几个动词尤其吸引了我,让感受更加真切,你发现了吗?(点出:飘、佛、涌、盖、)请学生再试着读读,体会动词的精妙。

(6)动词用得多好呀!我们也来试试看。

(7)水声越来越大,大到什么程度?(读书上的句子)大得盖过了一切声响,没有游客的交谈声,没有汽车的发动声,没有动物的鸣叫声……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只”剩下什么?(点出:只)

(8)师: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神奇,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竟然包含了如此丰富而震撼人心的内容,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让我们再次好好的品位一下这优美的文字。(朗读第二段)

4、还有吗?

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6、从中,我们再次感受到瀑布声音的(大)。

7、师小结:是啊!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二)看瀑

1、你又“看”到什么了?

(1)指名朗诵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透过树的缝隙……泻下来。

(2)这一句写了瀑布的形态,如果也用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形态宽)

2、过渡:如果说如宽幅白练般的瀑布给人以震撼,那“银雨洒金街”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用心去读第4小节。

“银雨洒金街”给我们的感受就一个字(奇)。

3、小结:是呀,“银雨洒金街”真是远近闻名的一大奇观,它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同一般。

4、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5、齐读1-4节。

四、作业:补充习题一、二题。

板书:

听声响大

17、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看形态宽

上周,按照教研组的安排,上了一节汇报课,力图体现“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专题。现将课堂呈现:

一、走近黄果树瀑布,读出印象,读出感受。

师: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入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美好的印象呢?(结合课题板书句式:黄果树瀑布真_______!)生:默读课文后回答:黄果树瀑布真壮观!(美丽、宽、气势非凡、雄伟……)[评:请学生用一个形容词来表达读了课文后对黄果树瀑布的整体印象,这其实是一个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就是在一次次理解、概括和表达中逐渐走向深邃的。] 师: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观雄伟、气势非凡,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生:接答:美!

师:板书“美”,并完成句式:“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_____________。”它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

(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生1: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生2: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生3: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4: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意图:“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_________。”这一说话训练意在请学生用文中精彩的语句来表达对黄果树瀑布美的理解,是一种选择性的复述训练。复述是习得语言最直接的手段,大约有11种方式,这就是其中一种。]

师:看来,黄果树瀑布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者就是从“声音、形态”(板书)两个方面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二、走进黄果树瀑布,读出方法,品出韵味。

师:同学们,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写得美,得讲究方法。平时你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呢?

生1:我会用上比喻、拟人等方法,让我的文章更加生动。

生2:我会用上名人名言、歇后语等,显得我很有水平。

生3:巴甫若夫告诉我们,要“观察,观察,再观察。”所以我一般会先仔细地观察并搜集素材。[评: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更好地沟通。] 师: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让我们如临其境,他也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你发现了吗?请大家默读课文,就这一问题思考思考。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

生1:我发现作者用了比喻:“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把瀑布比成宽幅白练,使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跳出了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很形象。

生2:我也发现了比喻:“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作者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微风拂过树梢般轻柔,再把它比作潮水涌上岸滩的喧嚣汹涌,使我仿佛听到了那渐近渐响的“哗哗”声。

师:发现的好,体会的妙。作者对瀑布声音的比喻可不止这一处,你发现了吗?

生1:“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师:为什么同样的瀑布声,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1:我觉得是瀑布的声音发生了变化。

生2:我认为是作者听瀑布的位置变化了,所以听到的声音也变化了。

师:是啊,比喻要用的准确、巧妙,才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意图: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有所进步有所得,教师就要善于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巧妙地点拨和引导,使之提升自己的见解。将3个比喻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思考,学生就体会到比喻精当之妙了。]

师:作者还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

生1:我发现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方法:“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从中我知道了瀑布的声音非常之响。

生2:“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宽。

生3:“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我觉得其中的“飘、拂、涌、盖”四个字用得十分贴切,写出了声音的渐近渐响,尤其是“飘”字给我的感觉十分舒服、美妙。

……

师:同学们交流的都很好,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来看看这是什么方法?(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这一小节中既没有对瀑布声音的描写,也没有形态的描写,它是如何表达瀑布之美的呢?

(学生思考不出,教师加以点拨)

师:徐霞客何许人也?

生: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师: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生3: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师: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评:在学生讲不出时,教师要给予提示,要促进更多的学生思考、进步。]

师: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迅速地浏览文本,想一想。

(学生浏览全文)

生:课文是按照“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离开潭边”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师: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

[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年段的阅读有这么一条要求,即“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一板块的教学较好地

落实了这一方面的训练。]

三、走出黄果树瀑布,谈出印象,写出感受。

师:这到底是怎样一部“杰作”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黄果树瀑布的录象。

(学生观看黄果树瀑布的MTV)

师: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那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你想对黄果

树瀑布、自己、后人说些什么呢?请用三五句话写下来。

(学生思考后写话)

生1:我想对自己说:徐霞客啊徐霞客,想你游历了祖国无数名山大川,欣赏了无

数人间仙境,可今儿还是头一会见到如此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瀑布呢!真是不虚此行啊!

我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黄果树瀑布这一人间美景。

生2:我想对黄果树瀑布说: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便听到你“哗哗”的声音从

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

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透过树的缝隙,我便看到一道你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

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坐在你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我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

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黄果树瀑布,你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真是气势非

凡,雄伟壮观啊!

生3:我想对后人说: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你看,瀑布激起的水

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

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你听,那“哗哗”的水声是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

奏。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

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我的后代子孙们啊,你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千

万不要让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在此发生!

[评: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悟去品去思,才会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才能有精彩的理解性的表达。只有经常揣摩语言分析语言运用语言,才能帮助学生产生敏锐的语感。阅读课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要让思维、想象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对人性情的陶冶;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专题教学网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借助专题教学网站,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

搜索相关资料,制作专题教学网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

1、师板书“瀑布”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呢?

2、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有缘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果树瀑布,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黄果树)

点击瀑布全景

二、初读感悟,领略壮观

1、看,这就是黄果树瀑布,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2、作者看了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点击“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在读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了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你也可以点击老师给你的“教学宝典”看对你的教学是不是有帮助(学生操作)

4、生自渎课文师巡视了解学情点拨帮助

5、交流: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6、作者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三、走近瀑布,感受壮美

读书要用心去读,用心去品,我们就能品出其中的韵味,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默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看到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

(师边说边给“听”、“看”上加引号)

咦?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在这两个字上加引号呢?

对!唯有善于联想的人,才会从一个个方块字中听出瀑布的豪情,看出瀑布

的壮观。

(一)听瀑

1、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空行留空白给孩子做标记)

2、汇报

(1)、你“听”出什么来了?

师引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所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那作者又是在那些地方听瀑的呢?分别听到怎样的声音?

a 远处

b 近处 c谷底

(2)、让我们也一起去听听,感受一下(点击感受声音)

听了刚才的瀑布声,你对文中哪些词句感受更深了?

指导生朗读:“渐近渐响”、“涌了过来”……

指导生用“好像…又像”说话。

(3)作者来到群山怀抱的谷地里,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瀑布,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理解难点乐池)

(4)[你看,这就是乐池(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乐池的形状),现在我们就是一名听众,我们一起走进乐声齐奏的乐池,置身其间,(点击感受乐池)]

(5)听了这交响乐团的演奏,我们不免心胸为之开阔,心情为之振奋,心中涌起无限豪迈,那作者来到谷底为什么也有这种感觉呢?[看地形图,读课文相关段落,理解文中说的“圆形的乐池”]

(6)[在这圆形的乐池中,作者听到的是——,感觉——(每个细胞……)引读课文相关片段]这么磅礴的气势,这么雄浑的力量,你们想亲身感受一下吗,点击,听声音] 指导读好这一段话(就是人站在谷底的那几句)

(7)的确,在谷底欣赏瀑布,真让人激动,叫人陶醉,令人振奋。

同学们说得精彩,是不是也读得精彩呢!老师想先请几个小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

老师这里准备了几段音乐,作为对你们的奖励,自己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读一读。

(点击音乐宫,选择音乐)

3、师小结,是啊!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二)看瀑

1、你还“看”出什么来了呢?

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变化,冬天水小时,他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天,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师述,并随境出示)读了这一段后,你觉得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黄果树瀑布的?为什么?(理解宽幅白练、泻下来、千万架织布机大合奏)

是呀!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撼天动地啊!

过渡:如果说:如宽幅白练般的瀑布给人以震撼,那“银雨撒金街”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用心去读第4小节。做下批注,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生自学

3、交流,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感受?

师评价:是呀,银雨撒金街真是远近闻名的一大奇观,他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诗意美,也从另一个侧面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同一般。

4、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憾天动地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四、离开瀑布,拓展感悟

1、不知不觉,已是日薄西山,作者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请大家默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还要描写徐霞客的塑像?而且写他“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呢?

2、你们查阅过徐霞客的资料吗?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可以点击更多了解去寻找相关资料)

3、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4、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

托”。

6、让我们再次沉醉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之中吧!(点击更多了解欣赏黄果树瀑布及有关资料)

7、面对此情此景,同学们一定是有许多话要说,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几道小点心,自由选择合适的点心,尽心品尝

A、完成句式:“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_____________。”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点击阅读拓展)

B、为黄果树瀑布设计一条广告语。

C、你想对黄果树瀑布,或者后人说点什么,写一写。

D、续写诗歌,用诗一样的语言将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黄果树瀑布你那雄壮的身躯

让我感到我是多么的渺小啊!

你那美妙的歌声

让我陶醉之中

你那非凡的气势

让我胆战心惊

你那......

让我......

8、交流

9、师总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许多多风景名胜,同学们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还可以学着本文的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用风景的图片配上音乐,师总结)板书设计:

听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看形态宽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学生一起背诵这首古诗。

2、简介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1、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

(2)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3)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轻声读生字,想想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瀑布:声音、杨子、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哪几段?(学生练习分段,教师进行评议总结)

第一段(1 ):具体写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2-8):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教学课文的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超过一般的作品)

2、这一句话应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还没看见它,

先听见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 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 1 / 16

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 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 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 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 2 / 16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xKb1.C om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3)-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 (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各科教案类文档,如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完整版 第一单元 1.草原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结合生活体验,边想象画面,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感爱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陈巴尔虎旗、迂回、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景的美,情的深,并背诵一、二自然段。

4.体会蒙汉情深的真挚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体会句子中包含的深刻含义,感受作都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深情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 1.同学们,课前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雪山,高原,草原,戈壁 2.看到同学们为这些美丽的风光而赞叹,是啊,这就是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西部,世界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西部大开发

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课本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就是走进西部,让我们打开书,快速浏览第一单元课文,书上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西部的景和物呢。(一望无垠的草原,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高大挺拔的白杨,跨跃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 3.学习要求:同学们,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 4.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二.揭题 1.今天,我们首先要去领略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板书:草原) 2.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对于草原有哪些印象呢?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在他的眼中,草原又是一番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老舍笔下的草原。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读通课文,检查字词 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翠色欲流忽飞忽落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方程(优质教案)

第1课时方程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9、80页方程。 教学提示: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和等式性质,感受方程思想。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方程及等式性质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2、过程与方法:会用方程表示生活中的等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成就感以及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天平,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生:玩过。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利用跷跷板的原理来学习新知识—方程。 (揭示并板书课题: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常玩跷跷板这件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初步感知方程的含 义】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 师: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还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是什么? 生:天平。 师:关于天平,你知道些什么? 生:可以看出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生: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说明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逐个观察天平示意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说一说这些式子可以怎样分类。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认识方程。 师:大家是怎样分的?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教学进度计划表 教学进度计划表

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常用汉字3000个, 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 行款整齐, 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 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 扩大知识面,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 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 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 能抓住要点, 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 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 稍作准备, 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 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 组织讨论、专题演讲, 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 1 最后的常春藤叶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整理er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3)-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的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提问海口在我国那边呢? (6)还可能说-15℃与-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情引趣: 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 (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 (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 二、学习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 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教材例1 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看每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由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学情展示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3题要求: 1、独立完成、互相讨论。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向对方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每一段话的主要内容。X为五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教学设计,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

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三)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 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 g à) 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 教材分析 “方向与路线”是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与位置”部分的内容,本单元让学生在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的路线图,并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具体情景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这些知识内容,既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常识和经验,又是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首先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自己生存的空间。同时学会描述并确定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人们进行交流,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必备知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获得必备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看懂路线图更是需要学生不仅能用方向和角度描述和确定物体的位置,更要具有判定该物体位置的大体走向的空间感知能力。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循序渐进的构建思想,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认识平面图,会用八个方向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描述简单的线路图。这样有序的讲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教学目标 1.根据平面图,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3.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4.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方向和路线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图形旋转90°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正东路小学王文卿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圆形钟表、课件、有三角形的小方格纸、转椅。 教学方案:

教学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承德市竹林寺小学王慧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页。 教学目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 1.按要求掌握生字。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景。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这些画卷体现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看看诗中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板书课题,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 2.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可根据课外掌

握的或是课前搜集的资料,知道多少说多少。) 3.师相机补充介绍范成大及其文学成就。 (课件出示: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中一首,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请说说古诗应该怎样读?(指名说)明确:朗读诗歌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范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个人自由朗读。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读边想: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板书:村庄儿女耕田织布童孙学种瓜)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昼:白天。耘田:在田间锄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儿女:男男女女。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解:理解,懂得。耕织:耕田织布。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 图形旋转90°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圆形钟表、课件、有三角形的小方格纸、转椅。 教学方案:

转90°的画面,让学生认 识并用语言描述顺时针 旋转了多少度。 师:谁来说说喷头是怎样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生:喷头顺时针旋转。 生:喷头顺时针旋转90° 课件演示再次顺时针旋转90°,并标出角度。如: 师:大家再看,这回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学生可能会说: ●喷头顺时针又旋转了90°。 ●喷头顺时针旋转了180° 如果两种说法都出现,教师给予肯定。如果只出现第一种, 不介绍第二种。 (2)用课件演示逆 时针旋转90°,让学生用 语言描述。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课件,如果喷头逆时针旋转…… 用课件演示。如下: 师:谁能说一说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生:喷头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 继续操作课件演示,学生描述。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3)再次旋转转椅, 分别从顺时针、逆时针方 向转动90°,让学生用语 言描述。 师:同学们能根据课件描述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了90°。现在, 我们来转动这个转椅,请大家说出它按什么方向转动了多少度。 教师按逆时针转动90°,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90°。学生用语言 描述。 (4)在教师的带领 下,学生站起来亲身体验 按一定方向旋转90°。 师:下面,我们来做转身游戏,请同学们起立,听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 老师提要求,学生做,顺时针90°、逆时针90°各转两次。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一般来说,上课是一定要有教案的,虽然无须手不释“卷”。设想一下,如果准备一堂研究课,是否要准备一个详案?那么教案需要怎么编写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 【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 (1)正确、流利、清楚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认识火星,了解火星。 2.技能目标: (1)能感受科学说明文用语的严密。 (2)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浏览、整理、加工信息,拓展理解课文的背景内容,增强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的道理,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道理说清楚的。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中,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科普类文章更要给学生充分的静读默思的空间。 2.追求教学倡简,整合教学资源(目标、内容、手段等),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学习语言文字上,即循文品“味”。 【设计思路】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类科普说明文是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课文类型。觉得这样的课文“语文味”不足,而且课文所讲内容往往离我们日常生活太远。常常让我们望“文”兴叹。 如何将科普说明文上出语文味呢?

一、挖掘文本的语文因素,教科学课所不教。 1.细读课文,感悟文本谋篇布局之精妙。 解读教材,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思路:以“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为中心论点,在浅层次的相似——“长得太像了”的基础上,推测“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并通过科学论证,“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进而顺应读者的阅读思路,通过设问的方式,阐述了两个问题:“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火星上没留住水?那么,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结合高段语文教学的特点,着眼于篇章,在关注“表达了什么”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表达”,在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去学习感受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2.预设语文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作为科普说明文,教学目标之一,首先就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丰富科学素养,如何完成这一目标,重要的抓手应该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习得。这也是有别于科学课的显著特征。因此,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是教学重点所在。基于此,我预设了一系列的语文训练环节,如:各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再如,学习完第一段的排比句后,复述内容;对比分析一组句子,了解说明方法,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简洁、严谨;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对照动画演示,做解说员讲解火星水的来源等。这些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丰富积累提供了平台。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各类火星图片的出示,彗星碰撞地球、火星的视频的播放,火星上水的来源的动画演示等,便利用了这一优势,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点,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感性认识,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三、唤醒学生探索宇宙的意识,给学生埋下揭开火星生命之谜的种子。 不上画句号的课,已是不少老师的共识。火星之神秘,宇宙之浩瀚绝非一节课能讲述完。随机引导学生课后去看相关图书或上网。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探索宇宙的种子。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

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备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备课 一、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是练笔,就是习作,不就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就是:第一组“走进西 第四组“她们让我感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 部”, 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 第七组“作家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动”, 第八组“异域风情”。 笔下的人”,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与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就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 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就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就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与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与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我国语文教学中,历来主张“文道合一”,“情感熏陶”。近年来全面推进的“二期课改”,更是凸现审美教育,“将情感目标”作为体现教育目标达成度的三大目标之一。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 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

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① 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① 思考: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① 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①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 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① 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作为重中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突出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培养.坚持语文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开展好以名篇阅读为主体的读书计划, 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阅读积累,狠抓现代文阅读理解、作文教学和写字教学,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1人。成绩很不理想,经常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不和、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本册识字200个,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二)阅读教学 1、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提高默读速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 2、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3、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三)口语交际教学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四)习作教学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_冀教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_冀教版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那么。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一个因数比l小时,积比另一个因数小;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另一个因数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那么;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1.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 2.当一个因数比l小时,积比另一个因数小;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另一个因数大。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准备: 1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1.课件出示 教学例5: 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 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 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 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 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 可以怎样验算?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因数,比较积和因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第10题中积和第二个因数的大小。 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一个因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另一个因数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因为1.2×0.4中另一个因数是0.4比1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 当一个因数比1小时,积比另一个因数小;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另一个因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⑤专项练习。 练习一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三】运用 1.做一做: 3.2×2.5=0.8 2.6×1.08=2.7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