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12-13T16:21:56.86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7年11期作者:季海东[导读] 面对新高考,我们应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应对。高一起步教学宁慢勿快,宁少勿多,积极落实省教学指导意见。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深化概念,规范教学,尽量做到稳打稳扎、夯实基础。山东省沾化区第二中学季海东邮编256800

【摘要】:面对新高考,我们应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应对。高一起步教学宁慢勿快,宁少勿多,积极落实省教学指导意见。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深化概念,规范教学,尽量做到稳打稳扎、夯实基础。【关键词】:中学化学、学生困惑、化学教学、

2016年3月份,山东省发布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即“3+3”。“3+3”科目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各科满分分值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纳入高考录取的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结合高校招生对等级考试科目组合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此方案一发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中化学教学如何来积极应对这一改革,是我们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新高考方案中化学学科的变化

化学是高考“六选三”中的一科,是所有学生的合格考科目。在新方案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是合格学考科目即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化学的等级考科目是必修加选修Ⅰ,即必修一、必须二、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五个模块。同时新方案也对高中化学课程的学分进行了调整,必修学分由6调为4,选修学分由4调为6。与原先的方案相比,我们可以看出新形势下,化学必修的难度降低,降低到所有学生合格为基础。而化学的高考科目,有原先的三选一四个模块变为现在的五个模块,提高了选修的难度,增加选修的难度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时为高校选拔人才奠定基础,其次保证了选拔人才的区分度。

二、目前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

1、虽然目前山东2107年新高考方案已发布,但目前我们手中的材料只有“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新课程标准还没有出炉,更加让我们为难的是还要沿用旧教材,这就是所说的“三新一旧”,面对这种情况一线老师的教学有点不知所措,目前我们只能借鉴浙江上海新高考的一些做法,防止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

2、化学必修一难度的控制,合格考难度可能有所降低,我们的课堂难度如果仅按照合格考的的要求就会对选择化学的学生等级考不利,对这些学生来说深度不够,但如果进行知识的拓展,针对必修一内容多,难度较大的特点来看,会严重挫伤一部分同学选择化学的积极性。

3、化学必修二与选修I的处理,选化学等级考的同学要完成三门选修模块,实际上学习任务较以前更重了,为了高三这一学年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高二应尽可能早的结束课程。必修2与选修I中的三个模块其实都有联系,为此我们在必修二的教学中进行渗透补充是不是一种可行的做法呢?

4、每学期教学任务的安排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关心的,尤其是高二这一学年三门选修模块的安排,以及如何进行考试测评等。虽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安排,但这仍需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来执行。

三、新高考方案中的化学教学

不管怎么样新高考已经来了,我们要做的唯有去积极的适应,下面我来谈一下新高考方案下我们所考虑的化学教学策略。

1、研读“标准”,明确目标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科(化学)指导意见》是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我省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按照山东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教材的研究制定的。是我们山东省化学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等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一“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深广度,知道要教什么,怎么教,考什么,怎么考……选择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

要准确把握化学学科指导思想中对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和知识学习的深广度,遵循教材内容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把握中学化学的整体结构与要求及单元学习内容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必修模块各学习要点与选修内容的衔接与分工,了解各知识点的分布,学习层次与教学的深广度,注意知识的深度与练习的难度要适当,切莫一步到位。

3、循序渐进,做好方法指导

长期以来,初高中的学习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高一新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很不适应,易发生分化现象和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一教学中注意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度情况,要以落实基础,明确概念为目标,做好学法指导,在教学中要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共享合力,集体磨课

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在新课开始之前,按照教学进度中的分工,组内老师轮流备重点、难点,明确新高考的要求,并提供详细的学案导学,全组成员共同探讨,借助培训精心打磨课堂,提高效率,同时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力争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坚持做到“三统一,一创新”。利用集体备课活动,统一进度,统一课堂教学,统一练习,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个体特长,尝试创新调整教学内容的课程安排,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总之面对新高考,我们应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应对。高一起步教学宁慢勿快,宁少勿多,积极落实省教学指导意见。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深化概念,规范教学,尽量做到稳打稳扎、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借助导学案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有效教学。利用教研组与备课组的集体力量,互相听课、磨课、研课,取长补短,利用新老教师结对,“传、帮、带”,聚焦课堂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圆满完成我们的化学教学任务。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修正版)

方程式通式 CXHY +(x+ 4y )O2 →xCO2+ 2y H2O CXHYOz +(x+24z y -) O2 →xCO2+2 y H2O 注意 1、有机物的状态:一般地,常温C 1—C 4气态; C 5—C 8液态(新戊烷C 5常温气态, 标况液态); C 9以上固态(不严格) 1、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引例】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O 2最多的是( B ) A.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B. 异丁烷 CH(CH 3)3 C. 乙醇 C 2H 5OH D. 葡萄糖 C 6H 12O 6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的x+ 4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②等物质的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耗氧量决定于的x+24z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注】C X H Y 和C X H Y O Z 混搭比较——把衍生物C X H Y O Z 分子式写成残基·不耗氧的 CO 2 · H 2O 后,剩余残基再跟烃C X H Y 比较。如比较乙烯C 2H 4和乳酸C 3H 6O 3,后者就可写成 C 2H 4?1CO 2?1H 2O ,故等物质的量的二者耗氧量相同。 【练习】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B ) A .乙烷CH 3CH 3与丙酸C 2H 5COOH B .乙烯CH 2=CH 2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C .乙炔HC ≡CH 与乙醛CH 3CHO D .乙炔HC ≡CH 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引例】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耗氧量最多的是( A ) A .C 2H 6 B . C 3H 8 C .C 4H 10 D .C 5H 12 ③等质量的烃CxH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④等质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 完全燃烧时,先化成 Cx Hy ?mCO2?nH2O 的形式,耗 氧量决定于 ' '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6 专题六 化学计算方法技巧(学案)

化学计算方法技巧 复习方法指导 化学计算目的是从定量角度来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帮助加深对化学概念、原理及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并获得化学计算技能和技巧。 在化学计算复习中,首先要准确掌握和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守恒定律、溶解度、质量分数等重要概念。其次,培养自己的审题能力,善于从题给信息中发掘出问题,再从所学知识中提取有关知识与问题对应,进而架构起解题思路;然后立式、运算、并要应用规律、法则寻求最简捷、准确、巧妙的方法,迅速完成解题。 拿到一个计算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整题,粗读、精读,直到读清搞明白为止,找出已知和求解,有哪些化学反应,应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哪些数据,单位及结果保留小数的位数。然后根据各个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隐含条件,找出突破口,确定解题思路、方案。另外,书写时步骤要齐全,格式要规范,切忌乱写乱画。最后,还要养成认真检验结果的正误,判断结论是否符合化学实际等的良好习惯。 相信在复习完本章内容后,你的审题、运算、表达等能力一定会有较大提高。 知识结构梳理 初中阶段的化学计算,按知识内容一般分为以下几部分: 由于在前面的复习中已经涉及到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基本计算,因此,本章主要复习常用的解题方法(关系式法、守恒法、差值法、平均值法、讨论法等)和综合计算技巧。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百分含量) 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计算 溶解度概念的简单计算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学式的计算 综合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 溶液的计算

(人教版2017课标)高中化学高一(上):期末测试(含答案)

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硫酸、纯碱、氯化镁、二氧化碳 B .硝酸、烧碱、干冰、苏打水 C .醋酸、消石灰、明矾、铜 D .氯化氢、苛性钠、小苏打、氨 2.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燃放了大量的烟花,五彩缤纷的焰火十分好看。研究表明,焰火颜色的产生与烟花中含有钠、钾、钙、钡、铜、锶等金属元素有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五彩缤纷的焰火的形成是因为上述金属元素发生了焰色试验 B .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C .KCl 与3KNO 灼烧时火焰的颜色不相同 D .观察钾及其化合物的焰色试验需要透过蓝色钻玻璃 3.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mol 水中含有A N 个2H O 分子 B .1g 氢气含有A N 个2H 分子 C .22.4L 氧气中含有A N 个氧分子 D .1mol 铁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A N 个2H 分子 4.用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正确的是( ) 5.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黑影……”在这段美文中包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A .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气 B .月光通过薄雾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C .薄雾中的微粒直径大约是2.5pm D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成分和这种薄雾相同 6.X 、Y 、Z 、W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因此,课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针对目前实验在教材中的分布比较分散,学生又难以掌握的现状,我组织了组内老师进行了整理,现发给你们。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 1、步骤:(1)计算(2)称量: 4.0g(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注意事项: (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 (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 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 (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焰色反应: 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 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

【强烈推荐】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

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 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推荐)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1、差量法 例题.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 Fe + CuSO4= 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 (Fe) 100.8g-100g=0.8g 56∶8=m (Fe)∶0.8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

差量法适用范围 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 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 ) A.7:8 B.8:7 C.7:80 D.80:7 2.标准状况下,把4.48 L CO2通过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后收集到 3.36 L气体,则3.36L气体的质量是( ) A.4.8 g B.5.4 g C.6.0 g D.6.6 g 3.常温下盛有20m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6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 、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守恒法包括

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

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 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 (1)图中有处错误,分别为A B C D E (2)分液漏斗中应加入(填代号) A.稀HNO3 B.H2O C.浓HCl D.稀HCl 圆底烧瓶中应加入(填代号) A.浓H2SO4 B.MnO2固体 C.KmnO4固体 (3)写出制气装置中浓HCl与MnO2反应的方程式 (4)用双线桥标出(3)中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5)标准状态下若有VLCl2生成,则被氧化的n HCl mol 2.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 ,使集气瓶中充满 ,这种烟实际上 是 ,反应为 ,CuCl2溶于少量水后,溶液呈. 3. 新制的氯水显色,说明氯水中有分子存在。向氯水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 立即有生成,说明氯水中有存在。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氯水经光照后,黄绿色消失,并放出无色的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实验室用2.0 mol/L NaCl溶液配制100mL 0.50 mol/L NaCl溶液。 (1)配制上述溶液,需要2.0 mol/L NaCl溶液 mL。 (2)配制上述溶液除需要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3)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不变”)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③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

5. 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2(不收集),后试 验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试回答: (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 接,接,接,接,接。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D装置的作用是,E装置的作用是,F装置的作用是。 (4)C瓶中的现象是,B瓶中的现象是。以上事实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6. 根据如下装置回答问题: (1)A中的现象是___ (2)B中出现浑浊,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C中收集的气体是 7. 现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再用铜粉和氯气制取少量CuCl2 ,其实验流程示意图如下: 上图中“→”表示气流方向。请完成下列填空。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中选用的试剂是。

高中三年化学教与学的策略高一到高三-老师如何规划衔接重点层次衔接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裴泓莉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是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阶段又是学生知识增长与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应是每位教师追求的根本目标。笔者拟就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所教课程、教学方式、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个体性认识。教师的教学理念反映在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上,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起决定性作用,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转换课堂角色。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新课标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转变角色。要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 尊重学生个性。《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新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因而,高中化学教学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更具弹性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作为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 更新知识储备。新课标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要有复合型的知识素养,也就是说,教师除了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①化学与STS相关的知识。当代化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其核心是全面反映科学技术的本

(完整)高一化学计算公式必修一

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2)物质的量(mol) (3)气体物质的量(mol)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 .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浓)=c(稀)·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① ②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 则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③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高一化学实验专题整理必修一

考点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可加热的仪器 ①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②可间接加热(加垫石棉网加热、水浴加热等)但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 (2)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①测量物质质量的仪器-------------托盘天平(有砝码镊子与之配套)。 ②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A.粗测量筒、量杯。 B.精测容量瓶(限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③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3)用于物质分离的主要玻璃仪器 ①分液----------分液漏斗、烧杯。 ②过滤----------漏斗、玻璃棒、烧杯。 ③液体分离---------蒸馏烧瓶(必要时要配备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灯。 (4)物质储存仪器①储存气体---------集气瓶、储气瓶。 ②储存固体------广口试剂瓶③储存液体------细口试剂瓶 2.常用试剂的存放 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试剂瓶避光存放(氯水、硝酸银溶液); 钠、钾等活泼金属放煤油中封存;少量液溴、白磷用水封存; 酸碱不能混放且要密封置于凉暗处;易燃物质不与氧化剂、易爆剂混放; 空气中易变质物质不能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碱性物质不用玻璃瓶塞塞盖; 氢氟酸不用玻璃试剂瓶存放。 3.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过滤、蒸发结晶、降温结晶、蒸馏、萃取、分液等方法。(1)、不溶性杂质的去除————过滤、蒸发 A、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 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B、实验用品: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含铁圈、铁夹) C、操作:1、溶解 2 过滤 3.蒸发滤液 (如果要得到不溶性杂质,则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在进行过滤和蒸发时应注意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出来 ②当出现大部分晶体时就停止加热(液体接近蒸干时) 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1、差量法 例题.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 Fe + CuSO4= 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 (Fe) = 56∶8=m (Fe)∶ 答:有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 差量法适用范围 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 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 ) :8 :7 :80 :7 2.标准状况下,把 L CO2通过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后收集到 L气体,则气体的质量是( )

高一化学上册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检测 (第一学月测试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月考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Mg-24 Al-27 Cu-64 Zn-65 Cl-35.5 S-32 C-12 Na-23 N-14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1个正确答案)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2.下列操作中处理不正确的是 A. 汽油失火时,立即用沙灭火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 C. 浓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D.在蒸馏实验中冷水从冷凝管上口入,下口出 3、萃取碘水中的碘,可用的萃取剂是①四氯化碳②汽油③酒精 A. 只有① B. ①和② C. ①和③ D. ①②③ 4.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人们经常看到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道道霞光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1mol12C的质量是12g C.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1mol D.1mol氧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6.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 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7.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①0.5mol氨气;②4g氦气;③4℃时9mL水;④0.2molH3PO4 (A)①④③②(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 8.对H2SO4和H3PO4两种纯净物而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探究关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探究关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的课业任务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优化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上课效率的有效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特点,考虑化学这一学科特征,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课堂优势,结合实际情况,探究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化学了解学生有效策略 新时期,对于高中阶段的化学学科来讲,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开展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合理的教学提问,活跃课堂氛围;以及积极做好评价工作,取长补短,真正地做到构建高中化学优质课堂的构建。 一、正确的课堂导入,有助于优质课堂的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要注重设计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来准备导入素材,不可哗众取宠。来自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的问题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应充分发掘生活中的素材,如以“酒是陈的香”这一谚语导入酯化反应等。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效的教学情境既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设计一种学生急于想解决而运用现有知识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悬念而导入新课。优秀的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导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希望广大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有助于优质课堂的开展。 二、优化教学理念,了解学生认知结构 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求,而教师只有在正确分析学生情况、把握教材知识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出能激活课堂的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书本知识与周边事物的联系及发展规律的能力,并逐步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各种问题。作为化学老师,我们在熟悉教材知识的同时,必须了解相关学科内容,重点记忆学生容易出错、容易混淆的各方面问题,对课本知识要有重点,做到在课堂上心中有数、运用自如。要让课堂更高效,应该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加强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师要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与新化学知识建立联系的概念,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并分析学生原有的正确认知是否稳定清晰。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在结合实际中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注重把传授的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固定新知识在头脑中的形成,让学生有效学习新的化学知识,促进认知同化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调动课堂气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方活动,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相关化学实验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是没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所以,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可以利用化学游戏、顺口溜等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体会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都会感到惊喜和刺激。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实验中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对化学的正确认识,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是否保持良好的状态,辨别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解决

化学计算公式

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 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 ˊD 。??? ? ?? '=ρρD 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Bb A M a M M 混合物物质的量总数 克物质的总质量 5.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1126?原子的质量一个一个原子的质量 C A 1、A 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 1%、a 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①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2211a A a A A (二) 溶液计算 1、V N N MV m V n c A === 1000C M ρω=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 1V 1=C 2V 2。 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 混=2 1221V V V C CV ++ (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4、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100%100%?+=?=剂质质液质 m m m m m a ②(饱和溶液,S 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③混合:m 1a 1%+m 2a 2%=(m 1+m 2)a%混%100100%?+=S S a ④稀释:m 1a 1%=m 2a 2% 5、有关pH 值的计算:酸算H +,碱算OH — Ⅰ. pH= —lg[H +] C(H +)=10-pH Ⅱ. K W =[H +][OH —]=10-14(25℃时)

图中的公式:1. A N n N = 2. m n M = 3. m V n V = 4. n n V = ×M ×NA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m ÷M n ÷NA N × ÷ 22.4 L/ mol 22.4 L/ mol 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

高中化学计算及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计算及解题技巧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 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 ˊD 。??? ? ?? '=ρρD 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Bb A M a M M 混合物物质的量总数克物质的总质量 5.相对原子质量 ①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112 6?原子的质量一个一个原子的质量 C A 1、A 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 1%、a 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② 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2211a A a A A (二) 溶液计算 1、V N N MV m V n c A === 1000C M ρω=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 1V 1=C 2V 2。 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 混=2 1221V V V C CV ++ (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4、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100%100%?+=?= 剂质质液质m m m m m a ②%100100%?+=S S a (饱和溶液,S 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③混合:m 1a 1%+m 2a 2%=(m 1+m 2)a%混 ④稀释:m 1a 1%=m 2a 2% 5、有关pH 值的计算:酸算H +,碱算OH — Ⅰ. pH= —lg[H +] C(H +)=10-pH Ⅱ. K W =[H +][OH —]=10-14(25℃时)

×M ×N A ÷N A × ÷ 22.4 L/ mol 22.4 L/ mol 标准状况下) 6、图中的公式:1. A N n N = 2. m n M = 3. m V n V = 4. n n V = 解题技巧 策略 1 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 1金点子: 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 例题1 :(20XX 年全国高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 ) A .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 .用明矾净化水 C .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 .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 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 3+ 水解产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 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 a b c d a c b d == --或c a d b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 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 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 3,先在100℃时将KNO 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 3。现欲制备500g 较纯的KNO 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 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KNO 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 ,30℃时为46g ) 3.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 ,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金属元素R 的化合价为多少? 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 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再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可得20g 白色固体。试求: (1)原混和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质量; (2)碱石灰中CaO 和NaOH 的质量。 6.将12.8g 由CuSO 4和Fe 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干燥后称量得5.2g 。试求原混和物中CuSO 4和Fe 的质量。 二、十字交叉法 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十字交叉法的表达式推导如下:设A 、B 表示十字交叉的两个分量,AB —— 表示两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x A 、x B 分别表示A 和B 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x A +x B =1,则有:

浅谈新形势下高一年级化学教学策略探究

浅谈新形势下高一年级化学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19-03-05T11:57:24.67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作者:谢达明[导读] 由于高一年级化学所涉及到的理论和知识点都比较多且细,大部分教师为了让所有知识点都能讲授于学生而忽略了课堂的教学的有趣性,所以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化学学习热情不高 (广州市番禺区石北中学) 摘要:由于高一年级化学所涉及到的理论和知识点都比较多且细,大部分教师为了让所有知识点都能讲授于学生而忽略了课堂的教学的有趣性,所以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化学学习热情不高、高一年级化学教学效果不够明显的现象和问题,所以化学教师要做到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化学的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基本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观察和分析化学的能力,不仅是让学生完化学理论知识学习的任务,要让学生学会将思考和观察应用到化学的学习中,学会用化学知识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关键词:高一年级化学;学习兴趣;有效性 在高一年级化学阶段,高中化学是作为一门具有科学实验精神的综合性学科,由于高一年级化学课程所涵盖的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都比较多,化学的一些相关概念也比较抽象,大部分的化学老师为了能将高一年级化学所涵盖的所有知识点和相关内容全部讲解给所有学生,在高一年级化学教学中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就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和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只有对高一年级化学教学增加创新的方式,采用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甚至更多有趣新颖的方式进行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的讲解,才能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高一年级化学的热忱。只有给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学习高一年级化学的氛围和环境,才能提高高一年级化学教学的教学质量。为了使高一年级化学教学更加具有高效性,高一年级化学教师要综合提高自身素质从学生学习化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于高一年级化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一、高一年级化学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一年级化学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课程设置不够新颖 虽然时代在不断的进步,但我国的一些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比较传统和保守,在化学知识的传授时还只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强行的灌入教学,只注重在课上对知识点的讲解,缺乏跟学生的互动沟通,这样就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陷入沉闷的学习环境,长期的这样的授课方式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还会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学生对高一年级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大大降低了高一年级化学的教学质量。虽然有些高一年级化学老师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对教学方式有所调整,但依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核心是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导致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其次,就是高一年级化学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够创新和新颖,没有将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一下化学反应效果和高一年级化学的知识点进行融合,导致学生对高一年级化学的学习热情很低。 (二)对实验工具和多媒体等新设备运用不够准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创新科技的深入开展,高一年级化学课堂也越来越多的开始借助多媒体和实验工具等新科技手段进行创新的辅助教学,合理的借助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高一年级化学老师对这些多媒体等新科技手段的设备的辅助教学的作用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和进行运用,使这些设备的教学优势没有展现。尤其一部分教师只注重了通过一些实验操作或设备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却忽视了结合这些实验过程和多媒体设备播放的内容要有联系性,准备的资料都不够专业和新颖,从而影响高一年级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高一年级化学的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利用情境教学, 设置有趣的情景导入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一个很好的情境创设,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验性综合学科, 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课程的导入方式。因为高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普遍都认为学习存在一种困难,觉得化学知识非常难学,教师要让学生转变观念,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燃起兴趣,设置有趣的情景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比如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些小的实验操作,让同学们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然后提出相关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对高一年级化学课程中化学现象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时,就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进行引导提问,又或者可以请两位同学上台进行一个小的实验。通过这样与实际生活中相联系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同学对化学产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对高一年级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二)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结合九年级化学实验和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在学习当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要做到的, 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化学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再结合多媒体设备对相关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的内容延伸播放,让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像、声音等对化学知识有更加立体的感受。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理解化学知识,对化学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并进积极进行学习。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 高中化学教师要探索更多提高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有效性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对高一年级化学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林明勇.浅析高一化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6):13-14. [2]刘雪楠. 浅谈高一化学学法技巧[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三)[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2. [3]韦秋煜.高一化学实验操作现状及原因的分析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167-168.

高一化学实验总结大全

(五)其它仪器 (六)夹持仪器 铁架台、铁夹、试管夹、滴定管夹、坩埚钳、三角架、泥三角、镊子、石棉网等。 (七)连接的仪器及用品 单孔器、双孔塞、无孔塞、玻璃导管、橡皮管。 另外还有一些仪器,玻璃棒、试管刷、研钵、接收器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试剂的取用 固体粉末状药品取用时用药匙或纸槽送入横放的试管中,然后将试管直立,使药品全部落到底部。药量一般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块状固体则用镊子夹取放入横放的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慢慢直立,使固体沿管壁缓慢滑下。 液体药品根据取用药品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取用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吸收。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用滴定管或移液管。取液体量较多时可直接倾倒。往小口径容器内倾倒液体时(如容量瓶)应用玻璃棒引流。 2.玻璃仪器的洗涤 (1)水洗法: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水,用合适毛刷蘸洗涤剂刷洗,再用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清洗,洗涤干净的标志是:附着在玻璃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药剂洗涤法: ①附有不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可选用稀盐酸清洗,必要时可稍加热 ②附有油脂,可选用热碱液(Na2CO3)清洗 ③附有硫磺,可选用CS2或NaOH溶液洗涤 ④附有碘、苯酚、酚醛树脂的试管用酒精洗涤

⑤作“银镜”、“铜镜”实验后的试管,用稀硝酸洗 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试管附有二氧化锰,可用浓盐酸并稍加热后再洗涤 ⑦盛乙酸乙酯的试管用乙醇或NaOH溶液洗涤。 3.常见指示剂(或试纸)的使用 ①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石蕊、酚酞和甲基橙,应熟记它们的变色范围。使用时将指示剂取几滴滴加到试管中的待测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②常见试纸有石蕊试纸(红色或蓝色)、PH试纸(黄色)、淀粉碘化钾试纸(白色)以及酸铜铅试纸等;用试纸测气体的酸碱性时,应用镊子夹着试纸,润湿后放在容器的气体出口处,观察颜色的变化。使用pH试纸时应把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蘸取待测涂涂在试纸上,及时用比色卡比色,读出待测液的pH值,注意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要注意切不可把试纸投入到溶液中。 Cl2、Br2、NO2、O2等氧化性较强的气体,均可使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4.溶液的配制 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操作步骤: 计算、称量(对固体溶质)或量取(对液体物质)、溶解。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 计算(溶质质量或体积)、称量或量取、溶解、降至室温、转入容量瓶中、洗涤(2~3次,用玻璃棒再次移入)、定容(加水到刻度线下2~3厘米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相切)、摇匀、装瓶(注明名称、浓度) 说明:在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的物质,例如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都应把密度较大的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另一种液体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