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知识重要资料归纳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知识重要资料归纳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知识重要资料归纳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知识重要资料归纳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计算机概论

1.196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计算机分类(6):巨型,小巨型,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PC

3.1到4代计算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4.发展趋势:巨型,微型,多媒体,网络,智能

5.运算速度,MIPS衡量

6.计算机特点(6):精度高,记忆力强,有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7.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8.软件:程序,数据,技术资料

9.软件:系统(WINDOWS,VB),支撑(杀毒),应用

10.诺依曼原理:五个部分,用二进制,存储程序

11.存储器容量基本单位,字节(byte)

12.指令,有操作码,地址码

13.指令周期:取指周期,执行周期

14.指令类型(5):数据传送,运算,程序控制,输入出,CPU控制调试

15.计算机工作过程:取指,分析取整,执行

16.最小信息单元,位(bit)

17.信息处理阶段:收集,加工,决策,活动

18.0有唯一编码,补码

19.ASCII码,1个字节;汉字外码,2个字节

20.ASCII,大写字母100,小写110

21.汉字:输入码(外码),机内码,字型码(字模);24*24点阵:占24*24/8=72KB

22.微机=主机+外部设备

23.主板部件(6):芯片组,CPU插座,内存插槽,总线扩展槽,I/O接口,BIOS

24.微机总线:内部,外部,系统

25.内部和系统总线:地址(AB),数据(DB),控制(CB)

26.外部:PCI,AGP

27.内存:ROM,RAM(大于80ns),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15-35ns)

28.外存(5):硬盘,软盘,光盘,磁带,U盘

第二章:计算机软件基础

1.操作系统发展:手工,单道批处理,多道批处理,分时

2.界面分类:命令行,图形用户

3.工作角度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

4.设计角度分类:面向进程,面向对象

5.OS特征:并发,共享,虚拟

6.Linux,自由操作系统

7.OS功能(管理):进程和处理器,设备,存储,文件,

8.进程:程序,数据,进程控制块

9.状态:运行,就绪,阻塞

10.调度:剥夺式,非剥夺式

11.存储管理方式:单一连续,分区,页式和段式

12.文件名,最多,256字符

13.文件存储单位,簇

14.文件分配:连续,链式,索引

15.EXCEL,最多,255工作表,256列,每单元格65535字符,65536行

16.单元格全选,Ctrl+A;系统日期,Ctrl+;当前时间,Ctrl+Shift+;换行,Alt+Enter

17.SUM(B1:B2) , A VERAGE(B1:B2) , MAX/MIN(B1:B2)

18.IF(B3>90,“优”,IF(B3>60,“合格”,“不合格”))

19.COUNTIF(B1:B12,“<60”)

20.ROUND(B3,2)

21.RANK(E3,E3:E7,0)

22.引用别的工作表:SHEET1!(半角)E2

第三章:数据库技术基础

1.数据模型:层次(有序树),网状(有向图),关系(二维表)

2.数据库系统组成:计算机平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用户

3.信息世界的基本概念: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

4.关系是二维表,元组的集合

5.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

6.Access对象(7):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

7.Access数据基本载体,字段

8.数据库处理技术的发展三个阶段:手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

9.数据库特点:最小冗余度,数据独立性,数据共享,安全可靠,保密性能好

10.数据库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控制和管理

11.设计数据库的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实施数据库,使用和维护

第四章:多媒体技术基础

1.多媒体特征:信息载体多样性,交互性,综合性

2.多媒体技术:计算机,音视频,图像压缩,多媒体网络,超媒体,文字处理

3.关键技术,数据压缩与编码

4.没有压缩,BMP;全部色彩模式,PSD

5.ACDSEE,数字图像浏览软件;PHOTOSHOP,彩色图像处理软件

6.分辨率:屏幕,图像,像素,打印机,扫描仪

7.图像深度:每个像素的数据所占位数

8.PHOTO选取图像工具:选框,套索,魔术棒

第五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1.APARNET,Internet前身

2.网络发展阶段:网络诞生,网络形成,互连互通,高速网络

3.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系统。

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若干子机,通信子网,通信协议

5.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 AN)

6.拓扑结构(6):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全互联,不规则型

7.信号是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

8.通信设备:信源,信宿,信道

9.网络性能评价标准:带宽,信道容量,传输速率,传输延迟

10.数据传输技术:调制解调,基带传输(近),频带传输(远),信道复用

11.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传输介质

12.网络协议:TCP/IP,IPX/SPX,NetBEUI

13.OSI/RM模型的层:物理,数据链路,网络,传输,会话,表示,应用

14.TCP/IP,四层,应用(STMP,FTP),传输(TCP),网络(IP),网络接口

15.局域网的层:物理(PHY),介质介入控制(MAC),逻辑链路(LLC)

16.局域网组成:服务器,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

17.网络互连设备:中继器(相同局域网,物理层),网桥(不同局域网,链路层),路由器(不同网络,网络层),网关(不同协议,传输层)

18.构建网络:局域网的设备+网络互连设备+HUB(集线器)+调制解调器(MODEM)

19.Internet特点:用TCP/IP,透明性,用户网络,客户机/服务器

20.IP地址,32Bit

21.TCP/IP的数据基本传送单位,数据包

简答题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阶段(也称四代),正向第五个阶段或第五代智能化的计算机发展。

前四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代机是以电子管为逻辑元件的计算机,软件方面使用机器语言;第二代机是以晶体管为主要逻辑元件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方面主要使用了汇编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诞生;第三代机是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IC)组成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状况是:操作系统诞生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普遍使用。

第四代机是由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IC)组成的计算机,软件情况为网络操作系统诞生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出现了。

2、计算机机内为什么采用二进制数表示信息?

答:电子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表示信息的主要原因是:

(1)、二进制数数码少(0、1),易于实现数码的表示;

(2)、二进制数运算法简单;

(3)、采用二进制数易于实现逻辑运算。

3、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计算机病毒是具有破坏性作用的程序。特点: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和寄生性。

4、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几部份组成?简述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

答:电子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各部件通过总线连接形成有机整体,微机总线有三种: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和数据总线(DB)。

(1)、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的功能是:协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工作;

(3)、存储器的主要作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实现记忆的功能。

(4)、输入设备的功能是:输入数据并转换为机内信息存储;

(5)、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机内信息转换为便于识别、处理和使用的字符、图形,并输出显示。

5、什么是硬件?什么是软件?它们有何关系?

答:计算机硬件是构成机器的电子、光电、电磁、机械等物理设备。软件即是计算机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程序及其说明文档。简单说,计算机硬件就是计算机的物理设备;计算机软件就是程序和文档。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是: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软件扩充了硬件的功能。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性程序……;常用操作系统有DOS(磁盘操作系统,单用户单任务字符界面16位操作系统)、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单用户多任务32位图形界面操作系统),UNIX(分时操作系统),LINUX(类似WINDOWS,是多用户实时操作系统)、NETW ARE(NOVELL网络操作

系统)、WINDOWS NT(视窗网络操作系统)。

6、什么是指令?计算机的指令由哪两部份组成?什么是程序?

答:指令是计算机能实现的基本操作,指令是二进制代码,可分为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告诉计算机执行什么操作,地址码告诉计算机到哪个存储单元地址中读取参与操作的数据。程序是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

7、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答:电子计算机基本的工作原理是:事先存储程序并在程序控制下协调工作,即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读取指令、对指令加以解释并执行指令的过程。这个工作原理是由冯·诺依曼首先提出的,所以按此原理生产的计算机称为冯氏计算机,前四代电子计算机都是冯氏计算机。

冯氏计算机应具备的条件是:

(1)、机内信息(程序和数据)采用二进制数表示;

(2)、硬件由五个部份组成——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3)、事先存储程序,并在程序控制下工作。

8、计算机存储器可分为几类?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存储系统可分为内存和外存两大类。内存是直接受CPU控制与管理的并只能暂存数据信息的存储器,外存可以永久性保存信息的存储器。存于外存中的程序必须调入内存才能运行,内存是计算机工作的舞台。内存与外存的区别是:内存只能暂存数据信息,外存可以永久性保存数据信息;外存不受CPU控制,但外存必须借助内存才能与CPU交换数据信息;内存的访问速度快,外存的访问速度慢。

内存可分为:RAM与ROM。RAM的特点是:可读可写,但断电信息丢失。ROM用于存储BIOS。

外存有:磁盘(软盘和硬盘)、光盘、U盘(电子盘)

9、简述计算机内使用高速缓存器的目的?

答:高速缓存器介于CPU和内存之间的一种可高速存取信息的芯片,是CPU和RAM之间的桥梁,用于解决它们之间的速度冲突问题。

10、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CPU主频(MHz、GHz)、字长(位)、内存容量(MB)、运行速度(MIPS)、硬盘容量(GB)。

11、简述位、字节、字及字长的含义。

答:位是计算机数据信息的最小单位,是二进制数位的简称,一个位只能容纳一个二进制数数码;八个二进制位称为一个字节,即1B=8b;字由若干个字节组成;字长是计算机一个字中的二进制数数位,即是CPU一次读/写数据时能读/写的数据的二进制数位数。

12、简述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

答:计算机指令的执行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将要执行的指令从内存中取出送入CPU,然后由CPU对指令进行分析译码,判断该指令要完成的操作,向各部件发出完成该操作的控制信号,完成该指令的功能,当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就处理下一条指令。一般将第一阶段称为取指令周期,第二阶段称为执行周期。

13、简述什么是操作系统及其功能?

答:操作体统——是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软件、硬件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对所有计算机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

其主要功能: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即五大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

14、操作系统中文件管理(文件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文件管理的功能包括:管理和调度文件的存储空间,提供文件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法;实现文件从标识到实际地址的映射(即按名存取),实现文件的控制操作和存取操作(包括文件的建立、撤销、打开、关闭,对文件的读、写、修改、复制、转储等),实现文件信息的共享并提供可靠的文件保密和保护措施,提供文件的安全措施(文件的转储和恢复能力)。从用户的角度上讲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按文件名存取机内信息。

文件系统或文件管理指的是:文件系统是由被管理的文件、操作系统中管理文件的软件和相应的数据结构组成的一个系统。

文件是具有标识名的一组有完整逻辑意义的信息的集合。

15、内存管理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存储管理主要是指内存的管理,计算机内存空间包括系统区和用户区,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主要是对用户区的管理,它包括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存储保护两大方面的内容。

16、文件的存储结构包括哪些?

答:文件的存储结构包括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物理结构指的是文件的物理存储方式(目录区、文件分配表、数据区);文件的逻辑结构是依照文件的内容的逻辑关系组织文件结构。文件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

17、文件管理采用多级目录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答:文件管理采用多级目录结构的特点是可以分类管理文件。

18、简述注册表的层次结构。

答:注册表是WINDOWS中的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它包括系统软件、硬件配置、初始化环境;应用程序关联、系统启动是否加载程序、硬件识别与描述;系统优化、网络设置……。

注册表的层次结构表现为:具有五个主根键——HKEY_CLASSES_ROOT(应用程序信息)、HKEY_CURRENT_USER(当前用户信息)、HKEY_LOCAL_MACHINE(保存软、硬件运行所需配置)、HKEY_USERS(所有用户信息)、HKEY_CURRENT_CONFIG(硬件配置信息)。

19、文件与文件夹有什么关系?文件命名原则是什么?

答:文件夹是存放文件的地方,文件夹结构为树型层次结构。文件与文件夹的关系是文件都要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中,即文件夹里存放文件。文件夹可以由用户自己建立,文件夹下还可以建立子文件夹,建立文件必须对文件取名,文件夹的取名方法与文件取名方法一致。

WINDOWS中的文件取名规则是:(1)、文件名最长可以达到255个字符,可以多次使用分隔符(.英文句点或实心圆点),也可以使用空格符(空格符在首、尾系统自动删除,在中间有效);

(2)、可以于文件、文件夹取名的字符有:英文字母(大、小写等效——不区分大小写),数字,汉字(汉字可用但不提倡使用,因为无汉字系统支持时汉字将显示为乱码),部份特殊号。

(3)、文件、文件夹取名中禁用字符有:/ | \ < > * ? : “。

20、复制文件和移动文件有什么区别?

答:复制文件,原文件保留在原位置不动;移动文件,原文文件不复存在(即删除了原文件)。

21、简述Windows2000中的“开始”按钮和“任务栏”的功能。

答:Windows中“开始”按钮是用于激活“开始”菜单,并进行程序运行、系统设置、软件硬件安装……。“任务栏”用于启动新任务、切换当前任务、结束任务……。

22、什么是桌面?桌面上的常用系统图标有哪些?哪些图标不允许删除?

答:WINDOWS桌面指的是安装Windows的计算机启动成功后的整个计算机屏幕;桌面上常用的系统图标有: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网上邻居、回收站、IE浏览器……,其中我的电脑、回收站、网上邻居不能删除,回收站还不能改名。桌面上的用户图标主要是快捷方式,它带有向上拐弯的箭头。

23、Windows2000的开始菜单中包含哪些常用选项?“开始”菜单的功能是什么?

答:关机、注销、运行、帮助、搜索、设置、文档、程序……。“开始”菜单中包含Windows的全部功能,主要是:执行程序、打开文档、进行系统资源浏览、进行软、硬件安装、系统优化和设置、个性化设置、删除软件和硬件、添加用户、设置使用权限……。

24、窗口由哪些部份组成?窗口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答:窗口由边框、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滚动条、工作区……组成。

窗口的操作有:移动、改变大小、多窗口排列、复制、活动窗口切换、关闭、打开……。

25、在indows2000中,某应用程序窗口右上角三个按纽的功能。

答:Windows2000应用程序窗口右上角的三个按钮是:关闭、最大化或还原和最小化。关闭按钮的作用是:关闭应用程序窗口退出程序;最小化按钮的功能是:将应用程序窗口缩小成任务栏上的按钮;最大化或还原按钮的作用是:使窗口最大化或还原窗口。

26、Windows中的菜单有多少种类型?它们分别采用什么方式激活?

答:四种类型——开始菜单、窗口菜单、快捷菜单、控制菜单。

开始菜单——单击“开始”按钮或按下CTRL+ESC;

窗口菜单——鼠标单击“菜单名”或按ATL+菜单名后的单字母;

快捷菜单——用鼠标右键单击对象或Shift+F10;

控制菜单——单击“控制”菜单图标或ALT+SPACE。

27、什么是对话框?对话框与窗口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对话框是应用程序与用户的交互界面。用于进行选项设置、信息输入……。

对话框与窗口的主要区别是:对话框不能改变大小且对话框中无菜单栏、工具栏。28、有哪些方法可以实现在Windows中复制、剪切、粘贴、移动和删除文件、文件夹?答:(1)、菜单方式——即菜单命令(编辑菜单)

(2)、工具按钮形式——使用常用工具栏上的对应图标按钮

(3)、快捷键——CTRL+C、CTRL+X、CTRL+V

(4)、鼠标拖曳——按CTRL+拖曳(复制),按SHIFT+拖曳(移动),拖曳到回收站

同盘中鼠标直接拖曳为移动,不同盘中拖曳为复制。

29、简述Windows2000下哪些删除是不能恢复?

答:(1)可移动磁盘上的文件;(2)网络上的文件;(3)在MS-DOS方式中被删除的文件;(4)、按下Shift+删除。

30、简述Windows2000中启动应用程序的四种方法。

答:(1)单击开始按钮,指向程序,指向要启动的应用程序图标并单击;(2)双击桌面上要启动的应用程序快捷方式;(3)利用查找功能找到要启动的应用程序文件并双击;(4)、建立应用程序快捷方式并设置快捷键——用快捷键启动。

31、简述在Windows2000下“复制”和“剪切”有何异同?

答:复制——将选定的对象内容送入剪贴板,原来位置的信息在粘贴后并不删除,复制可以粘贴多次;

剪切——将选定的对象内容送入剪贴板,原来位置的信息在粘贴后被删除,因此Windows中的剪切,只能粘贴一次。

32、如何实现回收站的清空和还原?

答:(1)、用鼠标右键单击回收站——执行其快捷菜单中的“清空回收站”命令。也可以打开回收站执行“文件”菜单下的“清空回收站”或全选回收站窗口中的删除对象,执行“文件”——“删除”。

(2)、打开“回收站”窗口,执行“文件”——“还原”。回收站是一块硬盘存储空间,剪切板是一快内存区域。

33、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有何异同?

答:文件属性有:文件类型、文件打开方式、文件位置、文件大小、文件创建时间、修改时间、访问时间、只读、隐藏、存档;文件夹属性有:文件夹位置、文件夹大小、文件夹下包含的文件和子文件夹数、文件夹创建时间、只读、隐藏。

34、控制面板有什么用途?

答:“控制面板”是Windows用来配置计算机软件、硬件环境的工具,它包括系统属性设置、硬件管理(硬件添加/删除、硬件驱动程序安装)、添加/删除程序、电源管理、网络配置、用户设置……。

35、什么是快捷方式?如何创建快捷方式?快捷方式的扩展名是什么?

答:快捷方式是Windows快速执行程序、打开文件、打开文件夹、访问系统资源的特殊图形对象。

创建快捷方式可以使用向导来完成,也可以找到对象用鼠标右键单击对象——选择“发送”——“桌面快捷方式”或选择“创建快捷方式”。快捷方式的扩展名为:.LNK。

36、如何用鼠标完成文件、文件夹、快捷方式的移动、复制和删除?

答:按下CTRL+鼠标左键拖曳——复制按下SHIFT+鼠标左键拖曳——移动

用鼠标左键拖曳到回收站为删除用鼠标拖曳系统对象(我的电脑、回收站、网上邻居、控制面板窗口对象、驱动器……)可以创建针对该对象的快捷方式。

37、Windows中文件类型是如何区分?

答:文件扩展名和文件图标,最本质的区别是文件类型标识符。TXT、BMP、AVI、FTR、COM、EXE、BAT、DOC、DOT……。

38、办公自动化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库管理、电子邮件、文稿演示、文件及公文管理等功能。

办公室自动化系统的模式——事务型、管理型和决策型模式。办公室自动化的关键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WEB技术、电子邮件技术。

Microsoft Office的套装组件有: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OUTLOOK、FRONTPAGE。

39、Word文档字符格式有哪些?段落格式内容是什么?

答:WORD文档中的字符格式有:字体、字形、字号、字体颜色、字符间距、字符升降、上下画线、空心字、阴影字、带着重号字……。

段落格式包括:对齐方式(左对齐、右对齐、居中、两端对齐和分散对齐)、左右缩进、首行缩进、行距、段落间距……。

40、简述Word2000的格式刷的功能及其用法。

答:功能:把选中部分的格式设置运用到下一个被选中内容,用法:(1)将原格式内容选定(2)单击或双击工具栏上的格式刷按钮(3)将准备接受格式的内容选定

41、简述Word2000中设置选定字体的格式的两种方法。

答:(1)可以在文字输入前设定字体,输入的文字将使用设定的字体(2)可以在文字输入后再选中,再设置字体。WORD字符格式有效性是:未选定,设置后输入有效;选择或选定,对选定部份有效。段落格式有效性是:未选定对当前段有效;选定,则选定几个段落,几个段落有效。

42、简述在桌面上建立“画图”程序的快捷方式的方法。

答:(1)、快速方法——打开“开始”菜单——“程序”——“附件”——找到“画图”快捷方式,移动鼠标指针指向“画图”按下键盘上的CTRL+鼠标左键拖曳放入桌面中。

(2)、用新建快捷方式向导建立——右击桌面空白处——选择“新建”——“快捷方式”进入快捷方式向导,找到画图程序的存放位置:C:\Wnt\system32\mspaint.exe,单击“完成”。

(3)、先用“开始”下的“搜索”——找到MSPAINT.EXE程序,右键单击——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或右击——选择“创建快捷方式”,再复制——粘贴到桌面。

43、启动Word2000/2002的方法有哪些?

答:WORD的启动方法有:

(1)、“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启动。

(2)、按下CTRL+拖曳“开始”菜单中“程序”项下的“Microsoft Word”到桌面上建立WORD快捷方式,双击启动或简单说成:建立WORD快捷方式,双击启动。

(3)、查找到WinWord.exe可执行程序,双击启动。

(4)、找到WORD文档,双击WORD文档启动WORD打开文档——实现WORD启动。

(5)、在“开始”——“运行”对话框中输入“WinWord.exe”单击“确定”启动WORD。

(6)、执行“开始”——“新建Office文档”——选择“WORD“文档启动。

(7)、执行“开始”——“打开Office文档”——选择“WORD文档”打开启动。

44、什么是工具栏?如何打开和关闭窗口中的工具栏?

答:工具栏是常用菜单命令对应图标按钮组。工具栏也分类组合,把具有相同功能的命令图标按钮集中到一块构成不同的工具栏。如WORD中的:“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图片”工具栏、“表格与边框”工具栏……。

WORD中的工具栏可用“视图”菜单下的“工具栏”设置启用或者关闭。

45、什么是样式?什么是模板?

答:样式就是排版命令的集合。样式有名字,但没有对应文件。

模板是包含样式、公共内容的特殊文件。WORD模板文件的扩展名为.DOT,WORD文档的扩展名是.DOC.

46、什么是文本框?文本框有什么用途。

答:文本框是存放文本、图形、图片的容器。文本框主要用于文档的不同布局排版。

47、设置WORD文档中文字的上、下标、阴影、阳文、阴文命令位于什么菜单中?

答:“格式”——“字体”。

48、WORD拼音指南位于什么菜单中?统计文档字数、设置水印、取消网格、页眉页脚分别使用哪些菜单?

答:拼音指南命令位于“格式”——“中文版式”中。统计文档字数可用“文件”——“属性”或“工具”——“字数统计”;设置水印命令在“格式”下的“背景”中;取消网格线和页眉页脚命令都在“视图”菜单里。

49、提取目录、插入日期、插入分节符、插入页码、插入脚注尾注、域……命令在什么菜单里?

答:“插入”菜单中。

50、WINDOWS中进行对象选定或选择的方法有哪些?

答:单选(单击)、多选(单击首——按Shift+单击尾)、跳跃选(按下CTRL+鼠标左键多次单击)、鼠标拖曳选(鼠标指向空白处,按左键拖曳扫过的选定)、键盘选(按TAB进入窗口对象,按移动光标键单,按下Shift+移动光标键连选。)、反向选择(“编辑”菜单——反向选择,未选时为全选)、全选(CTRL+A)、选定情况下的个别取消(按CTRL+鼠标左单击)

51、几组快捷键:WIMDOWS中——复制当前窗口(ALT+PrintScreen),复制桌面(PrintScreen),复制(CTRL+C)、剪切(CTRL+X)、粘贴(CTRL+V)、打开“开始”菜单(CTRL+ESC或Windows徽标键)、打开控制菜单(ALT+Space)、打开快捷菜单(Shift+F10)、打开窗口下拉菜单(ALT+菜单名后的单字母)、窗口后退(Back Space)、Alt+F4(关闭窗口,退出程序)、Ctrl+Alt+Del(强制关闭程序,结束任务)、Ctrl+Z( 撤消~撤除刚刚进行了的操作,撤消可以重复执行若干次)、Del(删除已选定对象)、Esc(关闭对话框或打开的菜单)、Shift+Del (物理删除)、Alt+Enter(查看对象属性)、Ctrl+Space(中英文切换)、Alt+Shift或CTRL+SHIFT (在各种已安装的输入方法中循环切换)、Shift+Space (半角/全角切换)

Ctrl+. (中文标点/英文标点切换) 。

WORD中的快捷键:新建(CTRL+N)、打开(CTRL+O)、保存(CTRL+S)、打印(CTRL+P)、撤消(CTRL+Z)、重复(CTRL+Y)、查找(CTRL+F)、替换(CTRL+H)、超链接(CTRL+K)、拼写与语法(F7)、帮助(F1)、加粗(CTRL+B)、倾斜(CTRL+I)、加下画线(CTRL+U)、多选图形对象(Shift+单击)。

1、巴贝奇:1822年、差分机,1834年、分析机,图灵:1936年、图灵机。

2、①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点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诞生。②1952年,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式

计算机“埃迪瓦克”EDVAC诞生。③1949年5月,世界上第一台储存程序控制计算机“艾迪萨克”EDSAC诞生。

3、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美籍匈牙利科学家)。

4、四代电子计算机特点: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7年,使用电子管。典型计算机:“埃迪瓦克”(EDVAC)。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1958—1964年,使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相对于第一代增加了浮点运算。)。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1964—1970年,使用集成电路。(出现了对话式高级语言BASIC。)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1971年至今,使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成为个人计算机)

5、计算机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功能、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

6、计算机应用领域:研制计算机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①科学计算。

计算机最广阔的应用领域,决定计算机应用的主导方向是②信息处理(数据处理)。

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及时采集检测信息的是③过程控制(实时控制)。可以完成设计、制造、教学等任务的是④计算机辅助系统(分三类: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教学)。

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的是⑤人工智能。

⑥网络应用。

7、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运算器(对二进制数据进行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计算机的控制枢纽)、储存器(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

的记忆装置,分内储存器或主储存器和外储存器或辅助储存器)【CPU只能直接存取内存的数据】、输入设备(将程序和数据变为计算机能接受的电信号送入内存)、输出设备(将运算结果、工作过程以人们所期望的形式表示出来的电子设备)。

8、常用的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卡片阅读机、视频摄像机等。

9、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是计算唯一能识别和执行的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10、信息交换中得主要设备与总线:主机、外设、总线(BUS)、接口。

(完整版)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1906年,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标志。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 该定义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把教育看成一种外在强制过程,忽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定义过于宽泛,失去了规定性(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点

1 运用弹性理论解释丰收悖论(即丰收通常会降低农民的收入) 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2 (1) 等产量线的含义,[没有] 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 (2 ) 等产量线的特征 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生产者的资源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达到相同的产量,在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时,必须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两种生产要素的同时增加,是资源既定时无法实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同时减少,不能保持相等的产量水平。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等产量线代表了相同的产量水平,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 第四,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3.为什么完全竞争中的厂商不愿为产品做广告? 第一,因为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有利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市场上的产品是无差异的,所以厂商无需做广告,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得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第二,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他能根据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生产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厂商不愿做广告。4.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5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 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 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

打印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点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 "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 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及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脱离(2)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 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特点:(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7.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9.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及"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905年废除科举;"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古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西欧中世纪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内容有神学和七艺(文法、修饰、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顾、博约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学原则;战国后期《学记》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提出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苏格拉底 "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的基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中,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制,为近代资源共享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亚历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专著。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他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10.简述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及其主要贡献。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 1 / 1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 识点汇总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 识点汇总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 质(重点)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2.西方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我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美国大学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5.19世纪后半期,高 等教育的活动形式: 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 多样化,高等教育的 形式复杂化。 6.从高等教育的性质 看,高等教育是一种 专业教育。 7.高等教育作为一种 专业教育,既可以是 学术性专业教育,也 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 育。 8.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有谁来掌握取决于政 权的性质。 9.高等教育的根本任 务是培养人才。 10.中国古代就有“大 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 善”的教育目的,体 现了高等教育的政治 功能。 11.民主问题始终是教 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 心。 12.经济结构已经成为 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 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 依据。 13.舒尔茨推算出教育 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 增长的贡献是33%。 14.阿什比认为发生过 四次教育革命:第一 次是将教育的责任由 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 构;第二次是将书写 文字作为教育工具;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 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 基本依据;第四次是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

用。(总结为学校、文字、文本、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二、简答题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包括四个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包括四个方面:★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 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 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 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 的速度与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 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结构。 3、高等教育的经济功 能,包括三个方面: 1)高等教育促进 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完 善, 3)高等教育可以 提高人们的收入。 4、大学职能的历史演 变: 1)18世纪以前确 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 职能(欧洲中世纪大 学), 2)19世纪初德国 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 的职能(1810年洪堡 柏林大学,还确立了 现代学位制度), 3)19世纪末美国 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 的职能(威斯康辛大 学,校长范*海 斯)。 5、现代大学的职能体 系: 1)培养专门人才 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 能, 2)发展科学是现 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社会服务是现 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三、论述题

世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世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概念 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等三个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1.1经济全球化基本成因 (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2)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追逐利润的动机是经济全球化过程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3)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原因 1.2经济全球化特征 (1)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动力。 (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微观主体。 (3)经济行为跨国界活动成本降低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不断深入与拓展的重要保证。 1.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1)贸易全球化 (2)生产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1.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 2.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风险。 3.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 4.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直接影响。 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实现真正一体化。 6.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因素。 2、跨国公司:具有全球性的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国际经济组织。 2.1跨国公司的特征 1.结构特征 营业规模;地理分布;股权结构 2.环境特征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 3.经营管理特征 战略目标全球化;营运过程的国际化;组织管理的内部一体化;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生产要素转移的内部化 2.2跨国公司国外投资的参与形式 1.股权参与的形式 收购企业和股权式投资 2.非股权安排形式:不参与股权,不能凭借股权对企业进行控制和管理,而是通过对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各种资源技术的控制,并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与东道国的公司建立起密切联系并从中获利。 许可证合同;管理合同;产品分成合同 2.3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模块一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项目一认知经济学基础 知识——带你步入经济学殿堂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 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3、物品:自由物品、经济物品、有害物品。 4、自由物品: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5、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 物品。特点:有用性;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经济物品相对于自 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价格为正。 6、有害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它来源于人们的经 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或是大自然的力量留下来的灾害。 7、稀缺性:经济物品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经济物品总 是难以满足无限产生和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矛盾就是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稀缺性。 8、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人们生 产的所有区域。从历史上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从世界各地来看,稀缺性存在于所有人类活动的区域。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 面临着稀缺性的问题,只不过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所以,稀缺性是人类 社会永恒的问题。 9、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 资源也是稀缺的。 10、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 产量(产值)。(一种资源用来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 。 11、生产可能性: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 合。 12、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完整版)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1.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数学教育数学理论,是数学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的综合。 3.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4.教学目标:一级目标:教育方针。(制订者——国家)二级目标:课程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三级目标:教学目标。课堂目标 5.教案 详案格式:1.课题。2.教学目标。 3.学情分析。 4.教材分析。 5.课型。 6.教学方法。 7.教具。 8.教学过程(1)知识准备;(2)判定定理;(3)运用定理,问题研究;(4)总结[板书设计][课后记] 简案格式:1.课题。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6.数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方法和相对应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7.弗雷登塔尔的教学原则:1.“数学现实”原则。2.“数学化”原则。3.“再创造”原则。4.“严谨性”原则 波利亚解题表:1.理解题目—必要前提。2.拟定计划—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3.实现计划—逻辑配置。4.回顾—有远见做法 皮亚杰: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 1.同化:指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事件过程 2.顺应:当旧有方式探究世界不能奏效时,儿童会根据新消息或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这个过程叫顺应。 3.平衡作用:指产生顺应情况下的不平衡状态。 4.理论主张:发展先于学习。 5.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关系:儿童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发展。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 2.学习观。 3.教学观。(创建一个良好,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以及支持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4.师生观。(教师使命:学生自主学习一个最有利,有力的 “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特别是学生 放任自流学习时,起最大的限制 和控制作用。学生使命:自主学 习,借助帮助,利用学习资料加 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对话。构 建自己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5. 学习环境。6.评价观 双基:含义:(1)数学基本知识 (2)数学基本技能 8.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和 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 的基本框架结构。 类型:1.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探究式教 学模式(流程:1.教师创设问题 情景2.观察猜想3.推理论证4.验 证应用 5.总结反思)。3.启发式。 4.合作学习。 5.自主探究。 6.尝试 指导。 9.教学概念:(1)意义:反映数 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叫做 数学概念。概念的组成:概念的 名称,定义,符号,例子,属性。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 内涵亦称内包,指概念所反映的 对象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概 念的外延亦称外包,指概念所反 映对象的总和。 10.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思想理 性认识。(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 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 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 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 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通常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11.数学教学原则:1.严谨性与量 力性相结合的原则。2.具体与抽象 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原则。 12.课程实施原则:1.全面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 前瞻性原则。 13.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 的教学活动方式。应用于上课之 始或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 新段落的教学之中。 类型:直接,旧知识,悬念,事 例,趣味,实验,创设情境 目的:1.引起学生注意。2.激发 学习兴趣。3.唤起学生思考。4. 明确学习目的。5.强化师生关系。 功能:1.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 关注,进入学习准备状态;2.激 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3. 明确学习目的,传达教学意图; 4.承上启下,建立新旧知识间联 系;5.创设意境,激发情志; 原则:1.针对性原则。2.启发性 原则。3. 趣味性原则。4.直观性 原则。5.适度性原则。 注意:1.导入方法的选择要有针 对性。2. 导入方法的选择要具有 多样性。3.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 [2]讲解技能:讲解技能中的一类 教学行为,在行为方式上的特点 是“以语言讲述为主”的方式;在 教学功能上的特点是:传授知识 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 情”。 目的: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2. 启发思维,培养能力。3.提高思想 认识,培养数学学习情感因素。 原则:1.科学性原则。2.启发性原 则。3.计划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3]演示技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 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运用各种 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材 料,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解决 数学问题,传递数学教学信息的 教学行为方式。 注意:1.演示的媒体要恰当。2. 演示的媒体要使用。3.演示的时机 要恰当。4.演示必须与讲解技能相 结合。 [4]结束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教学 内容结束或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终 了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归 纳总结、重复强调、实践等活动 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 进行及时地巩固、概括、运用, 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 识结构,使学生形成新的完整的 认识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 过渡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类型:提纲挈领,娱乐激趣,图 表对比,悬念引申,质疑讨论, 练习巩固,学生汇报 注意:1.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语言精炼,紧扣中心。 3.内外沟 通,立疑开拓。 14.体态语言:(1)在课堂调控上 1.精神抖擞带学生进入学习角色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3.维护课 堂秩序,优化课堂教学4.具有活 泼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2)在传授知识上 1.帮助学生理 解数量关系2.协助学生分析有利 于理解3.敏捷迅速的信息反馈— —手势答案4.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在师生互动中 1.读懂学生的 眉目语2.读懂学生的表情语3.读 懂学生的手势语4.读懂学生的坐 姿语 15.如何评价一节课:1.教学目的 如何。是否全面、具体、明确。 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2.重点 难点是否突出并处理得当。3.教学 程序上,设计是否合理,思路是 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是否因 材施教,是否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是否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4.教学 方法上,是否灵活多样,符合实 际,是否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 段等。5.是否注意情感教育,即课 堂气氛是否和谐,是否注重学生 学习动机,兴趣,信心等非智力 因素的培养。6.教学基本功是否扎 实。如普通话语言是否规范、生 动形象;教态是否亲切、自然、 大方;板书是否工整、美观、清 楚,是否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 等。7.教学效果如何。教学效率, 学生受益情况等。8.教学特色如何。 即教学的个人特点,教师的教学 风格。 16.课程的改革: 《标准1》的基本理念:1.突出体 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 突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3. 强调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4. 倡导师生角色观。5.提倡主体多元 化和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6.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 学中的作用。 《标准2》的基本理念:1.构建共 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 样的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 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 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 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 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 科学的评价体系。 17.数学核心概念: 数感:通俗地说,就是人对于数 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 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灵活 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 用的策略。数感是一种主动地、 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 意识。 符号感:就是人们对各种符号的 理解与感受。 空间观念:是由长度、宽度、高 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 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18.数学教育评价的定义:全面收 集和处理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与 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从而做出价 值判断,改进教学决策的过程。 要素:1.教师行为。2.学生行为。 3.教学内容。(1,2为核心要素) 主体:学生 19.难度: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 数量指标。P越大,难度越小。 信度:指实测值与真实值相差的 程度,是一种反映试题的稳定性、 可靠性的数量指标。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 平的区分程度的数量指标。D越 大,区分度越大。 效度:是一种反映测试能否达到 所欲测试的特征值或功能程度的 数量指标,使其反映测验正确性 的程度。

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活动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活动的后果。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经济效果原理、预见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全局性原理、适用性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现金流量及分类 1.现金流量及定义 定义:特定经济系统在某一时点发生了使用权或所有权专一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数量。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投资利润 ②率通货膨胀率 ③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上对投资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和获得的收益,它们的价值是不同的,为了获得经济效果的正确评价,就必须把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换算成同一时点上的资金,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基础上进行比较。 2.现金流量图:大小、方向、时点。 3.影响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投资、筹资、经营。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就是实际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所构成的资金运动。 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X(1—税率)+年折旧费 利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放弃使用资金所获得的补偿)。 利率:在一个计息周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比。 单利:仅以本金计算利息,所支付的利息与占用资金的时间、本金、利率成正比。 复利: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总额之和进行计息。 第三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1.定义:利率大于0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本质: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再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在规定的最小计息周期数的计息利率。 名义利率:利息期的实际利率与计息期此说的乘积 第四节等值 资金等值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等值是以特定的利率为前提②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 资金等值与资金数量、资金发生时间、利率三个因素所有关。 第三章经济评价方法 第二节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2016北师行管考研唐任伍《经济学原理》核心讲义,

第1章导论 本章节包括4个大知识点,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经济学教会了我们什么和经济学研究方法。其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是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帕累托最优,经济学教会了我们什么。 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知识点,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而后分析教材的例题知道怎么去掌握重要知识点,最后通过查阅资料完善自己的理解。这样就能熟悉相应知识点,最后再通过本讲义如下内容对应的例题,从分析、解题、易错点到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过程。 1.1本章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1】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无限欲望的 科学。 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经济组织的这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 产 【知识点2】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名师注:相当重要) 市场机制的运行基础: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它的作用: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得同样简单明了,他把价格在经济的作用简要归 纳为:第一,传递情报;第二,提供一种刺激,促使人们采用最节省成本的生产方法,把可得到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的;第三,决定谁可以得到多少产品——即收入的分配。作者观点: 1.市场价格能传递信息。从消费的角度而言,市场价格提供了重要信息从生产的角度说,市场价格提供了消费者对每种商品评价的最新信息。市场价格也为生产过程中豺资源 或要素的使用提供重要信息。 2.市场价格能协调人们的行为。 3.市场价格能提供有效激励。 4.市场价格能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总之,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通过价格对需求与供给的调节,最终会使需求与供给相等。当需求等于供给时,消费者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生产者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价格机制分配于各种用途,使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最大 化得以实现,这种配置就是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又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意大利经济学维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提出来的,用来评价资源使用和配置是否有效率,是资源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大学教育学知识点归纳[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教育学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的特点是:第一,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强,因此可控性强;第二,学校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其目的是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 2.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 3.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以影响和发展人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此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说: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存在于动物界。教育起源于生物生存竞争本能。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有一定进步性。 3.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从人类产生就已经开始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产生于劳动过程。 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⑴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⑵教育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教育具有宗教性。 ⑶教育机会具有原始的均等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⑴奴隶社会的教育: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甚至相对立。③专门教育机构(学校和专门教育人员(教师的产生。④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3.封建社会的教育:⑴学校教育的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严重分离。 ⑶学校教育对象、规模、种类的相对扩大与增大。 4.现代社会的教育:⑴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⑵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⑶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⑷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方法具有先进性。 ⑸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⑹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⑺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⑻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是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 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提款准备金率,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在英国,1963 2. 3. 4.高等教育学:((2(3)研究对象——高等教育这一特 殊教育活动。 5. 6.(记忆:大学的3大职能——教学、 7. 8. 4。 9. 10.)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新性(3)情绪情感内容丰富(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两极性的特征 ——非好即坏)(4 11. 12.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3.年,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从非制度 14. 15. 16.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17.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确定研究问题的一般要坚持3原则:(1(2(3 18.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0个)——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19. 20.为什么学习高等教育学:(1)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自解:包括教师、管理人员)要懂得教育活动的规律(2)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 3)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 21.3条标准:(1)需要长时间学习(2)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不可替代和垄断(3)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22.:(1)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2)具备评价学生和帮助学生的能力(3)对学生需求市 场做出反应(4)具备学者的敬业精神(5)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6)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章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上)(外国部分) 1.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京师大学 堂。 2.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 3.)学园”,后来Academy成为“学院”或“研究院”的通称。 4.108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