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新区公交线路规划方法研究

城市新区公交线路规划方法研究

城市新区公交线路规划方法研究
城市新区公交线路规划方法研究

城市新区公交线路规划方法研究

摘要:以城市新区用地规划及拟建路网为基础,结合城市公交线路布设特点,首先采用节点重要度法和权的最小平方法相结合,评定新区主要客流集散点的重要度等级;其次,将其作为备选节点集,建立基于线路服务客流密度最大和线路交通阻抗最小的双层公交线路优化模型。最后,文章结合大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需求对前述模型提出了改善思路。

关键词:城市新区;公交线路;节点重要度;最大服务客流密度;交通阻抗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nd use function and the planning road network of new urban area, combining with node important degree and weighted least-square method are adop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urban transit route layout to evaluate the important grades of main accumulating; then it as an alternative set of nodes,building-up bi-level model for route network optimization that based on maximum service dendity and minimal traffic impedance of route.Finally, considering urban rail transit demand of transfer set up improve thinkings of the former model.

Key words: new urban area; transit route; node important degree; maximum passenger service density; traffic impedance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对城市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要素集聚成为趋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和大学城等城市功能相对集中的城市新区。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之一,交通运输服务需要及时跟进,特别是对公共交通的规划,需要根据新区的不同情况合理地确定线路及公交站点走向,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内交通出行和运输的需要。

1 城市新区客流出行特征分析

城市新区聚集了大量企业,导致客流的出行主要以上班出行为主要交通流。上班出行的客流具有明显的潮汐特征,同时城市新区作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等高度聚集的地方,必然吸引主城区及周边区域的人才聚集在此。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面,首要考虑的是出行时耗,其次才是出行费用和换乘次数等。因此在下述的公交线路优化模型中,要充分考虑公交线路的有效通达性和快速疏散客流的能力。

2 节点选择

城市规划调查方法

城市规划调查概述 1.1 城市规划调查的概念 城市规划调查(Urban Planning Research),是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对城市生活中的各种城市社会要素、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考察、了解、分析和研究,以认识它们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进而为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设计、实施、管理等提供重要依据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 1.2城市规划调查的功能 1)城市规划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2)城市规划合理编制的重要保证 3)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基本手段 4)城市规划动态调控的基本手段 城市规划调查活动最终的正确结论来源于社会调查过程中所能够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而要在社会调查中获取大量真实、可靠、生动、详尽的调查资料,就必须正确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传统城市规划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等类型。 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和题目通过有关文献收集资料的社会调查方法。文献调查法的主要对象是文献。(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献是指用文字和数字记载的资料;广义的文献是指一切文字和非文字资料,包括照片、录音等) 文献法的优缺点 1文献法的优点 5)文献法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广泛了解社会情况 6)文献法可以避免调查者对调查对象的影响 7)文献法与直接调查法相比更方便、更自由 8)文献法效率高、费用低 2文献法的缺点 1)文献法缺乏生动性和具体性 2)文献资料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 3)文献调查所得的资料落后于现实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带有明确目的的,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观察法又称为现场踏勘法。 观察法的优缺点 1观察法的优点 1)通过观察可以直接获取资料 2)能直接观察自然状态下发生的比较可靠的社会现象 3)获取的资料及时生动

上海公交线网优化导则

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2016年2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与定义 (2) 3 基本规定 (4) 4 公交线路新辟 (7) 5 公交线路调整 (9) 6 公交线路终止 (12) 7 公交线网评价 (13) 8 线网优化调整管理机制 (15) 9 编制依据 (17) 10 本导则用词说明 (18)

1 总则 1.0.1 为服务上海“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全球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为上海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和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需要进一步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平衡公共交通资源配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提升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 1.0.2 随着本市轨道交通大力发展、城市空间布局不断调整,居民出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已经超过地面公交。由于地面公交线路优化尤其是调整与终止的难度较大,公交线网与其功能定位仍存在不适应之处,线网功能层次不清晰,市中心部分路段重复严重,市区边缘线网稀疏,换乘衔接不便等。 1.0.3 结合本市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交通出行特征,公交线路应构建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三级线网结构,形成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相互协调、分担均衡的公交线网体系,实现便捷、可靠的公交服务。 1.0.4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本市公共汽(电)车(以下简称“公交”)线网,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建设世界一流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特制订《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0.5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以下简称“公交线路”)的新辟、调整和终止。

城市设计的方法研究

城市设计方法研究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摘要: 城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而其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的巨大系统,城市的发展变化受到城市文化历史、人文特征、经济水平、科技教育、政府行为、生态环境等诸要素的影响。通过城市设计对所在地域的社会文化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等特色要素的研究,并进行综合设计,以满足人对城市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审美感的满足,及对城市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认识城市设计地段特色结合 Keyword: kowledge urban design area characteristic combine 正文: 一城市设计的认识 城市设计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和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关注和广泛的讨论,并适时地被广大同仁积极运用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实践中。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转变,城市设计在我国的发展也逐渐深化。 城市设计师人工环境的一部分。因而关于城市设计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予它不尽相同的定义界说。例如美国建筑学会(AIA)1965年出版的《城市设计—城镇中的建筑》(Urban Design—Arehecture in City And Towns)艺术比较偏重建筑设计及群体效果,一人工环境中的物质要素及历史上著名人工环境分析为特色。美国规划师培根(E·N bacon)长期担任费城城市规划局长,他在其1974年出版的《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中以费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为背景,从古代中国、欧洲到巴西利亚和堪培拉,讨论了城市物质要素构筑的原则和空间形式问题。另一个美国规划师科斯林(David Gosling)在1984年出版的《城市设计的概念》(Concept of Urban Design)一书中,认为城市设计应是一种解决经济、政治、社会、和物质形式问题的手段。但从其总体趋势来看,现代城市设计正逐渐呈现出相对明朗的观念势态。我们的观点认为:现代城市设

第五章公共交通系统现状的主要特征分析讲解

第五章公共交通系统现状的主要特征分析与评价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一个综合、复杂、开放、动态的大系统,如何评价该系统的现状服务供应能力、运营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是进行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公共交通系统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为公共交通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可见,公共交通系统的现状分析评价在交通规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反应系统使用者乘车便捷程度的公共交通网络技术评价,反应满足居民出行需要程度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以及反应系统经营者和管理者利益的公共交通效益水平评价。 在本设计中,由于限于篇幅和参考数据的欠缺,只对保定市公共交通网络技术性能进行评价。 5.1建立公交线网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结构合理与否,是能否有效地吸引城市居民出行采用公共交通方式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对公共交通网络现状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公共交通网络规划的的好坏程度必须用表征线路网络特征的指标来衡量。早在1984年,美国交通部(USDOT)发表了《公交服务评价方法》,重新提出了这一问题并给出了一些补充的资料。公交服务评价标准是很重要的,即使是一些运营情况良好的公交企业也需如此,这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在北美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公交企业中存在着多达44种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与公交线路设计、公交运营等都有关系。 5.2评价指标的分类与选取 5.2.1 评价指标的分类 对城市公交线网进行服务水平评价,必须首先客观准确地反映公交线网的运营状况和运行效果。其次,城市公交线网不是孤立运作的,因此还要考虑其子系统之间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对所有指标进行归类分析整理后,将简单将其归结为三大类指标: ◆公交线网技术性能指标 ◆公交系统服务水平指标 ◆公交系统效益水平指标 1 公交线网技术性能指标。整体而言,公交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如何,首先取决于公交线网的技术性能。因此,公交线网的技术评价是公交系统评价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线网的技术性能评价是从线网的建设水平和技术方面,分析其建设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内部结构和功能。其目的是揭示公交的运行效果,验证公交线网规划方案的优化程度,为决策层提供技术方面的信息和依据。一些主要的路网评价指标如下: ●公共交通线网密度 ●线路长度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 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 出了——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 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代表作——昌迪加尔) 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线性城市就是 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 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 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提出了大城市 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 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7.盖达斯的学说。盖达斯于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他把对城市 的研究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盖达斯的名言“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但在含以上仍有一些差别,他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基于现状分析的城镇公交线路规划问题研究

基于现状分析的城镇公交线路规划问题研究 【摘要】公共交通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一剂良药”,已成为共识。常规公交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伴随城镇建设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交通问题也随之而来,城镇公交规划也渐渐被提上日程。与大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相比,小城镇公交规划除满足技术标准,解决一般交通问题外,还需面对一些特殊问题。本文以津南区公交线路规划为例,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城镇居民的实际需求,分析了在城镇公共交通规划过程中需关注的公共交通服务空间及时间覆盖性、线路限制条件及场站设施设置的问题,并提出规划后期实施过程中的政策保障措施,确保公共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城镇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已经具备相对比较成熟的公交规划体系,但对于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相比,天津市公交整体建设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在环城四区及各县区中,公共交通甚至处于起步阶段。提高镇区公交运营覆盖率,填补公交空白,改善城镇及新建小区居民出行、调整规划站点、构建科学合理而人性化的公交网络,将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居住品质、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提升作用。 津南区是天津市四个环城区之一,位于中心城区、滨海核心区和大港区之间的几何中心,是天津城市“双城双港,相向拓展”发展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津南区公交规划为例,以解决现状问题为导向,阐述了在公交线路布局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研究。 1 公交现状及症结分析 津南区内现状运营的公共交通线路共36条,其中19条为中心城区线路,对区内群众服务能力较弱,17条为区域线路,承担区内主要公交客运流量。近年来,公共交通已有了初步的发展,但与城市建设的步伐相比,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公交优势地位不显著,公交出行率较低。 (2)站点设施缺失严重,少数线路无站点设置,招手即停、乱停乱靠既容易埋下交通安全隐患,也有损市容市貌。 (3)大部分线路采用人工售票、分段计费方式,容易造成收费标准混乱,在售票员与乘客之间产生纠纷,影响公交的正常运营。 2 公交线路规划关键问题研究 2.1 覆盖性

(整理)常规公交网络设计与分析

常规公交网络与分析 总体设计过程 一、设计 1.线路设计 公交线路与公交路线的区别。从范畴上讲,公交线路的概念范畴较公交路线大。《 设计原则 (1)沿主要客流方向开线 为了降低线路网的平均乘车距离,应该把客流量最大的线路挑选出来,优先设线,保证设立的公交线路能覆盖这些出行需求最大的路段。 (2)优先大流量的直达客流 为了降低线路网的平均换乘系数,在设立公交线路时,应该优先大客流的直达客流。所设的线路要尽可能和最大的客流方向一致。 ! (3)线路平均客流不低于最低开线标准。 在开设线路前,必须进行乘客数的估算。只有乘客数达到一定标准之后才能开设公交线路。这样能够使线路开通后有足够的乘客数,保证较高的公交运输效率,同时才能保证公交企业的经济效益。 (4)平均满载率尽可能高 在满足最低客流标准的待选公交线路中,应当尽量选出客流量最大的线路,优先布线,保证尽可能高的车辆满载率。 实现方法 】 通过客流预测(实际RP和意向SP调查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和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获取公交客流量在规划的交通区域里的分布情况,确定一定的控制点,从而确定公交线路的布设和走向。“逐条布线,优化成网”。类似于道路勘测设计的工程。 详细设计

(1)线路的长度在所规定的范围内。 这样便于公交系统更好地组织运营。线路太长,车辆周转时间过长,会使车辆准点率下降,发车、配车都有一定的困难;线路过短,车辆周转过快,客流量可能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公交车的运输效率,经济效益差。所以,在设立公交线路时,应该尽量使线路长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关资料建议线路长度以运行30-60分钟,5-15公里为宜,建议采用建设部8-12km的标准。 (2)公交线路的布设应该尽可能地选取最短距离的线路。 : 这样才能保证全服务区乘客总的出行时间或乘行距离最短,以保证公交车服务质量。 (3)线路开设前,要考察线路的非直线系数。 该系数应按照建设部“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的标准执行。(4)要尽量结合城市的公共交通线网状况及相关指标,以使线路的开辟符合线网方面的相关要求。 比如,在线网密度方面,建议结合建设部标准“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公里每平方公里;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公里每平方公里。 : 在线路重复系数方面,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系数约定为~。建议公交线路重复系数约定为~;开线时尽量减少重点道路、路段的线路重复,避免在有过度重复线路的道路、路段上开辟线路。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中、小城市不应大于 2.场站设计(首末站、中途站和枢纽站) 首末站 设置原则: … (1)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 (2)与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走廊相临近,且便于与其他客运交通方式换乘处(如火车站,客运车站和地铁站)。

(完整版)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

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 城市理论是对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描述。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学派,看法很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城市要“以人为本”和“宜人为本”。不同的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城市环境的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可以提出对城市的不同理论。但是,联合国于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他人类居住区的宣言》,简称《21世纪人居议程》,其中反复强调了城市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主要的传统理论有: (1)城市规划理论 《雅典宪章》(1933)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及交通四大活动问题。原则有:①城市建筑景观美化的原则;②城市生态环境原则;③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相协调的原则;④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原则;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还有如:城市要与所处的自然背景或周围环境相融为一体的原则,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与文化历史相协调的原则,要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等。 重庆鲁能·星城的规划设计说明,就是以《雅典宪章》为线索进行论述: 1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1933年《雅典宪章》 2城市依赖地理的,经济等区域单位而发展。——1933年《雅典宪章》

3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1933年《雅典宪章》 4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1933年《雅典宪章》 (2)城市建筑理论 城市是以建筑为主题的,而建筑之道以人为本,建筑之美宜人为本。建筑的一切要素应以人的舒适、安全、愉悦为出发点。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营造并延伸精神的自由空间(张开济,2000)。 (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吴良镛(2001.9)提出城市的五大纲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五大系统(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一个原则(“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俞孔坚(2000.6)提出理想人居原则——天、地、人和谐的原则,即城市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要宜人为本。 (4)人类生态系统理论 城市是城市范围的,甚至是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体,是人类对自然改造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是该系统的主体,城市是人工环境(各类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生产(主要指商品生产和精神文明生产)和消费(原料、食物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守恒的,但它们的价值是不守恒的,增值的主要原因与信息有关,这一过程还是非线性的。

城市规划课题研究范文

城市规划课题研究 1.城市规划失效分析与研究【查看全文】【打包下载】 分类号:TU984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失效平衡论规划措施 摘要:世界的城市规划史,也是优秀的规划理念的发展史。在城市的演进和历史的洗涤中,规划的理念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优秀的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城市问题的解决、城市美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优秀规划理念的贯穿,使得城市面貌日益完美。论文从规划效用和规划的理念的概念入手,首先分析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提出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存在的问题和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提出城市规划的效用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规划法应选择平衡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最后提出了规划失效的改进之道一基于不确定性的城市规划改进方向,包括1、认识论层面—确立不确定性城市规划思想。 2、方法论层面一探索不确定性的规划方法。 3、行动措施层面一基于不确定性的规划行动措施。 2. 转型时期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建构【查看全文】【打包下载】 分类号:TU984.2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市场经济体制管理职能城市规划法规摘要:伴随19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政策的实施,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研究方日益重视,但有关研究多侧重城市规划管理的某一方面,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系统化研究在城市规划界少有涉及。本文试图在已有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建构问题进行探讨。论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以及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的内涵、作用与意义;指出城市规划管理目标主要有:(1)强化城市规划管理职能,(2)在确保城市发展效率的同时达到社会公平,(3)改进城市规划管理效能;分析了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内涵及构成,即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组织系统、城市规划管理运作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最后提出适应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职能与目标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建构的目标。其次,对自建国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管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分别就城市规划管理实践中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城市规划管理的运作机制、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体系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行政地位不高;(2)规划编制、决策、执行“一家言”;(3)规划行政管理中条块分割;(4)政府的规划管理职能在不少城市受到削弱。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建构的初步设想,并对构成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组织系统、城市规划运作机制、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等子系统提出具体构建要求,如城市规划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的建构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编制机制的建构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建构,其中城市规划编制机制的建构主要有:(1)规划编制机构的市场化与规划研究建构的建立(2)建立严格的规划法定审批决策程序(3)规划编制的检讨和动态更新(4)公众参与规划。 3.生态城市规划中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查看全文】【打包下载】 分类号:X321 TU984

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的参数分析

前言 本文在介绍线路网规划的原则、目标,规划的技术指标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线网各发展期所表现出的整体网络服务水平、运营设施配置参数的统计、归纳和趋势分析,结合运营成本和效益原则,对城市快速线路选线及线网的参数进行分析。

1.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概念 1.1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 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是由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相互配合,为乘客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维系着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是城市社会和经济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按照各种交通工具的技术特征,又可将公共交通系统分为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辅助公共交通系统和特殊公共交通系统。 常规公共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公共汽车、公共电车(有轨、无轨)、小型公共汽车(中巴)等。 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又可分为准快速公交系统和快速公交系统。准快速公交系统主要包括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快速公交系统主要包括轻轨,地下铁道,市郊铁路,单轨跨坐式或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其中地铁、轻轨、市郊列车是目前轨道系统的三个主要子系统。 辅助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是指出租车这一交通运营工具。 特殊公共交通系统包括轮渡等交通工具。 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任务是:以营运为中心,组织和经营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业务,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准时的乘车条件。 1.2城市公共交通的地位 城市公共交通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城市公共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交通为城市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健康有序发展,对于维护城

城市规划的方法、原则与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编制总体原则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掌握规划的依据。 认识规划对象。 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意愿。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 (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4)文献资料的运用 (5)类比 三、工作阶段 现场踏勘(城市概貌、新发展地区、原有地区、重要工程)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分析研究( 系统分析整理,定性到定量,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四、基础资料的内容

(一)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地形图(1:10000或1:5000) 气象资料 水文资料 地质和地震资料 城市历史资料 (二)城市技术经济资料 自然资源 人口资料 土地利用资料 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资料 交通运输资料 仓库资料:各类仓库、货场现有和发展用地等。 学校资料:高等学校及非市属中等技术学校现有和发展师生员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科学研究机构资料:现有和发展职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非市属行政机关、团体的资料:其现有和发展职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三)城市现有建筑物及工程设施资料 建筑物现状资料:现有住房建筑面积、居住面积、建筑层数、建筑质量、建筑密度等;现有公共建筑的分布状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等;现有重要建筑物,工程构筑物的设计资料。 工程设施资料:现有市政工程、公共事业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名胜古迹的资料 城市人防设施的资料 (四)城市环境及其他资料 环境监测成果资料。 各厂矿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城市垃圾数量和分布。 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居民健康的环境资料。 其他有害因素的资料:分布状况、数量、危害情况。 五、调查研究的成果 一套城市现状图; 一套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智慧公交分析报告

智慧公交分析报告 报告人:王益恩 一、公共交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城市常住人口持续增加,给公共交通带来极大压力; 2.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与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 三、智慧交通的目的及目标 设计目的: 1.提高公交企业员工工作规范性 从公交运营史来看,长期以来公交行业习惯以人工路单作为车辆运营调度和统计依据,各种人为因素严重影响了营运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从而导致人车比难以降低,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智能公交监控调度系统使行车路单

及车辆调度过程演进为信息化和图形化阶段,提高了管理的及时性与数据的准确性,使企业内的工作人员能够真正按照相应规范来办事。 2.提高公交企业的运营效率 智能公交监控调度系统通过有效而实时的数据信息采集,综合单车单人运营数据、各类营业收入数据、车辆油气消耗数据等,分析出的公交企业相关各项运营经济指标,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采用智能公交监控调度系统还将缩短出行总时耗、提高车辆运营效率和运营均匀性,从而使公交在同等出行距离 对 车环境,同时更大大降低了公交企业因为意外事故造成的支出。 设计目标: 智能公交监控调度系统综合利用了GPS卫星定位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全面实现公交车辆、人员和线路运营的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公共企业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优质高效的运输能力,提高公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社会与经济两个效益的增长。

1.实现运营管理和调度指挥的智能化 (1)实现公交车辆的动态监控和实时调度,解决以前人工手动调度的弊端。借助车辆实时定位、无线通信及电子地图、线路虚拟化技术,实现对线路运营车辆、机动车辆、检修车辆动态位置的实时监控和运行数据采集,从根本上提高调度监控系统对运营状况的实时掌握与应变能力,实现公交运营智能调度。 (2)实现多线路、多车辆的集中调度和区域调度,提高运营调度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调度人员的工作量和减少管理人员配置数量。 (3)实现路单电子化,逐渐替代现行手工填写的“行车路单”模式,调度人员 (3)全面实现公交企业经营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 (4)降低公交企业运营成本,使公交企业成本构成更合理。 4.社会效益目标 (1)贯彻“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减轻公交司机的工作强度、降低乘客投诉率,提升乘客的满意度,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 (2)贯彻“公交优先”的政策,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轻城市交通管理、道路建设压力。

1 城市规划概述:概念与方法

1城市规划原理(1) 城市规划概述:概念与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李 明 (博士、副教授) 2009~2010第2学期 2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的内涵解析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作用 ·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规划学科知识结构 ·城市规划发展趋势与方向(注重公众参与,例) ·课程主要讲授内容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3 1 什么是城市规划? ·不同国家由于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同,对于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理解也各有差异 ·城市规划在不同国家及其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同 4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中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1)定义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特点 界定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3)局限: 仅明确出城市规划是“做什么”,缺乏对城市规划性质的解析。

5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 (1)定义 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涉及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2)特点 从方法论和规划的目的与作用的角度对城市规划进行了定义,揭示出城市规划的主要属性,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核心目的。 6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1)定义 为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合理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共设施,以及城市物质环境的其他部分所作的安排。 是为塑造和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一项政府职能,或一门专业技术,或者是这三者的融合。 7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2)特点 A. 强调了城市规划的内容集中在物质环境方面; B. 强调了城市规划的目标; C. 通过对社会活动、政府职能和专门技术的明确,揭示出城市规划属性及其在社会领域的地位。 8 2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 ·注重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引导 城市规划更偏向于文科,需要对认识论和方法论有较高的把握,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多个知识领域方法的能力,这与理科的深厚理论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显著不同。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城市的复杂性,缺少相关体验难以深入理解抽象问题;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能激发学习热情。将实际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9 2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续) ·注重联系社会发展动态和前沿热点 城市规划涉及的因素太广,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人文、政治等,城市规划需要动态应对这些因素的变化,使之与城市发展趋势相吻合。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 成功的城市规划师需要较长时期的认识过程和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以及哲学、方法论的自觉锻炼。

盖迪斯的区域规划和研究方法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盖迪斯的区域规划和研究方法 盖迪斯是一位以科学家的眼光来研究城市规划的苏格兰人,他同时也是一位生物学家、社会学家、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奠基人之一。生态学本来是生物学家研究动、植物群落之间联系的科学,但是他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城市社会,揭示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存在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关系。盖迪斯本来是个有前途的生物学家,但是因为患的是眼疾,无法观察微小的生物,所以他有了机会去观察宏观的城市。盖迪斯认为,城市规划应该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联系在一起。 盖迪斯最早注意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进行了人类生态学的研究,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变化的动力,试图将城市规划最为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他提出人们对城市的要求是多样化的,创造了“城市科学”这一术语,力求适用和美观各自能发挥各自最大的作用,公众是城市最终的目的。 盖迪斯对城市规划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区域规划理论,他的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在他的作品《城市发展》和《进化中的城市》体现了,并通过生态学说解释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城市与乡村应该同时进行规划。他还为区域规划首创了“调查——分析——实际的规划”的综合研究方法,同时以人文地理学提供规划的基础也是他首次提出的。并在1914—1924十年间,参与了印度50座大小城市的规划工作。这些都使他成为西方城市科学走向综合的奠基人,启蒙了后人对宜居城市观点,他认为城市是有机的、是一个生物体。 盖迪斯还对人的行为和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有研究,用“流域垂直分区图”来诠释这种关系。在“流域垂直分区图”中海拔从山顶一直延伸到海滨,海拔最高的区域,一般是矿工工作的地方;森林分布在次高的地区,伐木工人在那里工作;然后是猎人和牧羊人工作的地方;靠近低地的地方是农民和园艺;海岸附近是渔民的活动区域。盖迪斯认为如果不遵从这种人地关系,最后结果要么是失败,要么就是将花费大量的能量并且冒很大的危险。他认为空间形态和社会结构是相关的,可以通过改变空间结构来改变社会的形态。 盖迪斯非常重视人本理念与精神文化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他还提出了“城市规划不仅是地点规划或者工作规划。如果想取得成功,必须是人的规划”。他主张在城市规划中应改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念和意见为基础,尊重当地的历史和特点,避免大拆大建。强调人类居住地与土地之间存在内在的关系,自然地区是规划的基本构架,城市要与自然和

基于TransCAD的公交线网评价指标

基于TransCAD的公交线网评价指标 姓名:苏跃江学号:Y0702066 1 建立公交线网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通过实施高效、合理、经济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案,可以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为居民提供迅速方便、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准点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从而为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市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如何评价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如何评价公共交通规划方案满足未来客运交通需求的程度?如何反馈和检验客运交通规划的实施效果?这些问题对交通系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公共交通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公交线路评价标准包括一些评价公交服务质量和数量的指标。早在1984年,美国交通部(USDOT)发表了《公交服务评价方法》,重新提出了这一问题并给出了一些补充的资料。公交服务评价标准是很重要的,即使是一些运营情况良好的公交企业也需如此,这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在北美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公交企业中存在着多达44种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与公交线路设计、公交运营等都有关系。 2 评价指标的分类与选取 2.1 评价指标的分类 对城市公交线网进行服务水平评价,必须首先客观准确地反映公交线网的运营状况和运行效果。其次,城市公交线网不是孤立运作的,因此还要考虑其子系统之间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对所有指标进行归类分析整理后,作者认为可分为五大类评价指标: 公交线网技术性能指标 公交线路运营设计指标 经济性指标 公交服务运送指标 乘客舒适与安全性指标 第一大类为体现公交线网的技术性能指标。从整体而言,公交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如何,首先取决于公交线网的技术性能。因此,公交线网的技术评价是公交系统评价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线网的技术性能评价是从线网的建设水平和技术方面,分析其建设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内部结构和功能。其目的是揭示公交的运行效果,验证公交线网规划方案的优化程度,为决策层提供技

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发表时间:2018-11-05T19:01:53.59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王振华[导读]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主要是针对包括城市排水防洪、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城市水环境问题的解决。 苏州市吴中区水利局江苏苏州 215100 摘要: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主要是针对包括城市排水防洪、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城市水环境问题的解决。规划方法主要涉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海绵城市理论是指城市建设在尊重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下,通过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确保城市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而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打破了传统以“快排”、“末端控制”为单一控制模式,构建了以“源头”、“分散式”、“生态化”、“多目标”为指导思想的新型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实现了对城市雨水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控制和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一、背景技术 在城市内涝频发、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等城市水环境问题尤其突出。了解以城市规划中所遇到的城市水环境问题,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要求有效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是有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现有城市规划体系对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支撑作用体现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定量分析不足、用地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的脱节,城市竖向规划不够重视等。因此,了解以上城市规划问题,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要求有效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是有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二、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从城市规划的源头着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各层级规划中,涉及到规划、园林、水利、市政、道路等多部门、多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运作。 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依据自然现状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职能和性质,确定城市规划范围等。依据对城市的定位,确定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原则、策略和要求,明确城市雨水总体控制目标等。通过城市道路、绿地、水系、竖向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划定城市蓝线、绿线,确定海绵城市建设区域,指导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空间布局、控制目标的制定等。最后,确定城市用地布局和规划结构等,以水系或绿道为构架组织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明确城市的用地性质和重大设施的布局,同时对海绵城市的规划管控、建设时序等做出要求。城市的总体规划还应统筹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处理好城市小排水系统和河流大排水系统、城市点源污染和流域面源污染的关系,确保城市水安全,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上下游洪涝、污染问题。尊重自然规律,修复城市原有湿地、河流、绿地等生态系统,渗、滞、蓄、排结合,进而实现城市的生态排水。 三、具体实施方式 规划方法主要涉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三方面的内容。 1、在总体规划层面,首先做好在规划前期对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结合现状调研,开展对城市各要素的专题研究。如对城市水环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的专题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的专题研究;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等的专题研究。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依据自然现状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职能和性质,确定城市规划范围等。依据对城市的定位,确定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原则、策略和要求,明确城市雨水总体控制目标等。 2、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应根据地块的地质地貌、用地性质、竖向条件及给排水管网等划分汇水分区。通过对地块的开发强度评估,确定地块低影响开发策略、原则等,优化用地布局,细分用地性质,为地块配置市政、公共设施等。然后以汇水分区为单元确定地块的雨水控制目标和具体指标,确定地块的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率、下沉式绿地率等。根据雨水控制要求确定地块的建设控制指标,如地块的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以及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总体布局。最终提出地块的城市设计引导,对地块内的建筑体量、建筑围合空间及其附属硬化面积等做出相关规定。 3、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通过对场地的土壤特性、竖向高程、水系、绿化及工程建设情况等的分析评估,通过模型分析评估场地开发前后地表产汇流情况。确定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空间布局等,并合理利用场地内的坑塘水系,根据场地现状选择合适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最后应综合分析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可行性、经济性等。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通过对场地的土壤特性、竖向高程、水系、绿化及工程建设情况等的分析评估,通过模型分析评估场地开发前后地表产汇流情况。确定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空间布局等,并合理利用场地内的坑塘水系,根据场地现状选择合适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最后应综合分析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可行性、经济性等。 四、有益效果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尊重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能够将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而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打破了传统以“快排”、“末端控制”为单一控制模式,构建了以“源头”、“分散式”、“生态化”、“多目标”为指导思想的新型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实现了对城市雨水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控制和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网络分析-以某地公交选线为例

兰州交通大学开放性实验 基于ArcGIS的地理分析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网络分析-以某市公交选线为例 学生姓名:张鑫港 学生学号:201408301 指导老师:朱睿 时间:2016年5月25日

1. 实验背景 现在的交通环境状况明显已经对人类生命安全、财产以及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现阶段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了各国城市面临的极其严重的病症之一,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修建道路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的传统办法,但是无论哪个国家的城市,空间都越来越小,没有更多的土地资源可提供修建道路。依托快速公交系统,全市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生活等功能片区被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在线网周围,老城区地块被置换出来,成为厦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新开发片区、重点建设区域的发展被带动,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调整。 2. 实验目的 通过练习,熟悉ArcGIS网络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采样数据特点,结合ArcGIS提供的Network Analyst工具集,制作符合要求的线路选择方案。 3. 实验要求 (1)准备道路网络; (2)创建公交站点辐射区; (3)创建公交路线; (4)制作并输出专题地图; 4. 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一添加网络文件,打开网络分析工具 1)添加名为Street的栅格数据,并查看属性表中的Feet数据 2)生成时间数据

右键点击【streets】,打开属性表,选择【表选项】中的添加字段,添加名为【Minutes】的字段,设置为【浮点型】,【精度】和【比例】选择8与4。右键点击【Minutes】字段,选择【字段计算器】,输入如下的公式: [Feet]/5280/[SPEED_MPH]*60 如上图所示,此步骤已经将时间数据添加至属性表中。 3)创建网络数据 启动【Arccatalog】中【自定义】中的【扩展模块】,在目录树中右键点击【streets】,选择【新建网络数据集】。用【英尺】和【分钟】来指定成本,如下图所示。 启动右下角的【赋值器】,可以看到Feet属性已经被添加作为衡量网络距离的单位,如下图所示。(如果没有在streets形文件的属性表中建立明确的命名变量,软件无法自动提取英尺和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