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近代史1894-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中国近代史1894-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中国近代史1894-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中国近代史1894-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中国近代史(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1919 年五四运动前)

主题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

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

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对义和团运动完全赞同

A .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1900 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留学生劝说义和团改“扶清灭洋”为“革命排满”,结果被义和团斥责为“二

毛子”(假洋鬼子)而加以拒绝。这说明

①义和团纪律严明、组织严密

②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

③义和团英勇反帝而盲目排外

④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有清醒认识

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 .《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B.《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C.《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D .《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4.孙中山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1900 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造成民众态度发生这样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改良道路受挫

C.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D.洋务运动失败

5.20 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 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这段文字直接控诉了

A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的罪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罪行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的罪行

D.鸦片战争中英国在广州的罪行

6.1905 年,直求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联名上奏,请求实行立宪政治并深亲贵大臣分赴各国考察政

治。当时媒体指出,“昔者维新二字为中国士大夫之口头禅,今者立宪二字又为中国士大夫之口头禅。”这表明

A .清政府政治变革势在必行

B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维新思潮演变为政治运动D.立宪运动的社会基础广泛

7.一位西方历史学家说:“如果没有爆发了革命的1911 年的话,近代中国的伟大一年应该是1908 年,因

为在这一年清政府为建立立宪政体而采取了一系列初步的措施,公布了宪法大纲。”可见,该历史学家这一评述的着眼点是

A .政权延续性B.社会稳定性C.法律近代化D.政治民主化

8.1904 年,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

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下列史实最能印证此说法的是

A .提出三民主义B.建立中华民国

C .颁布《临时约法》

D .让位于袁世凯

9.19 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

??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B.曾国藩C.康有为D.孙中山

10.1912 年,根据同盟会设计的“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方案,由孙中山直接任命的各部次长、局长和总统府秘书长等,除海

军次长外,都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各部几乎都由次长代理,当时有“次长内阁” 之称。这则材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A .各部门负责人均是同盟会成员

B.大总统在实际工作中有名无实

C.政权的组织形式是责任内阁制

D .中央权力的执行主体是革命派11.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冋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

A .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C.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

12.《申报》评论道:“巴黎和会之始,我们多闻所谓的‘公正的胜利'、支持弱小民族的权利,但是我们得到了什么?求助他人者是注定要失望的。”这种“失望”直接带来了

A .五四运动的发生B.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C.国共合作的建立D.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3.19 世纪末上海、汉口等地开始出现一些小规模的由同乡或行会组织的抵制洋货运动;进入二十世纪后,因政治原因如“二十一条”“九一八事变”等引发了多起由学生带头倡导的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 .工商学界联合斗争局面形成

B.民族资本家利用民众热情牟利

C.民族复兴思潮得到迅速发展

D .经济斗争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

14.下图是中国兴业烟草公司在《申报》(1919 年5 月17日)上刊载的一则“泰山牌”香烟广告,其商品命名别具深意。该广告表明

A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申报》以弘扬爱国主义为己任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民族资本家对时势的策略性利用

15.如表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

%),据此可知

A .各国在华投资均呈增长趋势 C .在华资本反映列强综合国力 18.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着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

机遇和条件。下面示意图中,起 积极作用的因素 F2 可能是

A .中国近代生产力迅速提高

B .中国民族工业有一 - 定的发展

C .西方列强加大了商品输出

D .中国近代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16.下图反映的是 1912 年— 1921 年在华企业比重变化,其主要因素是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B .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张謇等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17.如图为 1902 —1920 年外国在华投资状况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 。由此图可知

B .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深

D .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①资产阶级政府的鼓励支持

②民族实业家的主观努力③帝国主义侵华产生客观积极因素

④人民群众反帝斗争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A .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④

19.自女子放足后。适合三寸金莲的弓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代之以布鞋、胶鞋、皮鞋,其中洋式皮鞋尤为京津女子所喜爱。女鞋需求的增多催生出了专门卖女鞋的坤鞋店,1930 年代以后逐渐与男鞋合卖,“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这体现了当时

A .妇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B.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C.辛亥革命的影响较为深远D.男女平等成为社会新风尚20.民国九年,潍县南关小学的国语语文有《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自由》、《缠足之害》、《开矿》、《葡萄

酿酒》、《瓦特发明蒸汽机》、《麦哲伦环绕地球一周》等。材料说明当时的学校教育注重

① 提倡科学,中体西用② 培养学生自由平等思想③ 宣传实业救国思想④ 传播经世致用思想

A .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1.1872 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于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

A .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22.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

A .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C.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D.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A .推动中国近代化

B .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

24.翻阅维新运动的历史资料,从“公车上书”到“戊戌政变”,满纸都是“请愿”“上奏”等字眼,看不到半个“武力推翻”之词,维新派“不能也不敢摧毁封建制度”。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

A .认为革命利于社会发展B.民族民主意识严重缺失

C.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D.难以抵抗封建专制势力

25.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 世纪40 年代、60 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26.《新青年》自第2 卷刊登通告:“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新辟‘读者论坛'一栏,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

‘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同时,《新青年》第1 到3 卷每一号的封三都刊有《投稿简章》,明确提出“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此举

A .宣告新文化运动开始

B.体现了兼容并收的原则

C.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D.大力弘扬了“五四精神”

27.1919 年前后,中国城市出现了第一次离婚高潮,而且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离婚主动方以女性居多的现象;“婚姻自由”也

登上了当时的话题榜前列。这说明当时

A .婚姻自由成为社会共识

B.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C.封建礼教开始遭到抨击

D.女性掌握了婚姻自主权利28.在《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论争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杜亚泉则认为,中国文化虽不完美,但基本精神没有错,若能补以西方文化优点,便可成为救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真理。据此可知,两者论争中的共同点是

A .认为中国文化出现认同危机

B.对西方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C.重新定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主张调和中西文化面临的冲突29.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不断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伏尔泰认为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史都是从中国肇始,而且长期遥遥领先。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政治的赞美,表示了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而把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于道德的政治制度作为理想目标。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革命与改良两派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形象,成为两派人汲取思想和战斗激情的共同来源。自维新运动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怀忧国忧时之思,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而后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产生了中华民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

李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请回答:(1)材料一中伏尔泰认为“中国科技遥遥领先”,试举两例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推崇中国文明对欧洲思想和政治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革命与改良两派”所汲取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学说。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运动在思想领域

“承担时代使命”发挥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利用西方现代文化”的主要思想。分析新文化运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学与西学碰撞的认识。

30.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庭

我的家族史 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在其中成长的是每一个中国家庭,每一个中国人。我的家庭也与中国近现代史有着太多的关联和故事,让我慢慢了解和回想。 时常听爸爸说起,我们的老家在江西,在约两百年前,我们的祖先逃荒到了西南——也就是今天的贵州。贵州土地肥沃,在那农业领先的年代,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在这里我的家族经历了中国的经现代史。 小时候,喜欢听曾祖母,爷爷或是爸爸一遍一遍说那些家族的故事,仿佛那就是一段传奇。长大了才知道,那其实就是中国近代史一个缩影。 听说刚迁到贵州的时候,那儿人口稀少,自然资源丰富。而且我们家族的女主人又都是一些勤劳能干的(这也是我们子孙后代引以为傲的),家里很快就富裕了起来。到后来直接就是当地有钱有势的地主。村里的土地几乎都是属于我们家族的,直到现在,还有很大一块土地被人叫做赵家坡呢。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就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我没想到我们家族就是一个深受鸦片迫害的一个典型例子。鸦片传到中国,似乎就成了有钱人家的必需品。我们家的当时的老爷少爷们就毫不客气的吸起了鸦片来了,一时间家族的败落就有了前兆。无论女主人们多么勤劳,多么会持家,面对昂贵的鸦片,入不敷出很快就到来了。用光了钱财就卖地卖房,为了买鸦片什么都舍得了,直到后面没有东西可以卖了,就自己开始种起大烟(鸦片的俗称)。就这样一个刚兴起的地主家庭又很快又沦为了不得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家庭了。当然这之间最辛苦当然是我们的女祖先们,她们为她们的不争气的男人们吃尽了苦头。记得我们小时候,爸爸有一天还从土里挖出了两把特别的小刀(就是当时用来割破罂

粟果皮,使浆液流出凝固的)。可惜现在早就不知道被我和弟弟扔得不知所向了。 每次听说到我们家族曾经那么辉煌又败落的过程,我们都感到很遗憾,可惜。不过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当我们家族经历这些的时候,中国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也就陆陆续续开始了,斗地主的热潮也很快就到来了,而我们家也恰好因为当年男主人们的堕落而幸免于难。说起当时那些被斗的地主家庭都给弄得家破人亡,我们就觉得原来还真有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事呢。 不过,鸦片对身体的伤害是不打折扣的,男主人们大多都因为吸食鸦片而过早的去世,或者成了家里的沉重的负担。他们在鸦片的毒瘾中醉生梦死,而苦了女人们的一生。 曾祖母是1927年来到我们家的,那时候我们家还没有完全败落,而苦命的曾祖母却是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她和弟弟生存不下去了就四处逃荒。后来来到我们家,曾祖母8岁,没办法就委身做了赵家的小媳妇,嫁给后来同样吸食鸦片的曾祖父。在落后的旧中国,曾祖母从那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注定为奴为仆,照顾全家人的生活起居,上山下地,完全就胜过一个成年的青壮男子。那些旧中国妇女的命运悲剧遗留了几十年,曾祖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后来老了,她依然勤劳,但数不清的大小疾病却在春夏秋冬折磨着她。 我经常想,也许上天最厚待我的地方就是让我有机会和曾祖母一起度过了十二年的时光,听这位慈祥的老人讲述了她一生的沧桑,我们家庭的故事,我们中国的发展。曾祖母不是历史学家,而作为一个走过中国近代史,经历各种坎坷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正确答案是:A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正确答案是:D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正确答案是:C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正确答案是:B 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正确答案是:C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正确答案是:A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正确答案是:C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正确答案是:A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前言 关于中国近代史。 说来有点惭愧,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常人眼中的如同天之骄子一般存在的中国大学生,对于所谓的“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依然是模糊不清------记得高考之前的历史课上是讲过,不过,大家心知肚明,那仅仅是为了高考而已,高考式的“过河拆桥”总是很常见的……抱歉,扯远了,说回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上网以及到图书馆查找了相关的资料,总算得到了官方的还算权威的定义,现引用如下: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这便是“中国近代史”的定义。通过这个定义,我了解到,中国的近代史,最晚也是六十二年前的事,彼时之我应该还是某颗原子、彼时之我的爸妈应该也还是某些颗分子,而彼时之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还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叙述需要,请原谅我的不敬。)……总而言之,这是一段十分遥远的过去,于是如今要就《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这个标题写点什么就显得天方夜谭了,毕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代,能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并不是很多,很遗憾的,我也并不在那“并不是很多”的集合内,于是,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大概地就自己所知写写,经过从前爷爷的口头述说,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所以,内容方面多少有点擦边球的意思,还请谅解。 正文 关于我的家族。 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黄姓由来。 黄氏宗族,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648年。“黄为赢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12里,犹有黄国故城。黄既为楚所灭,子孙散 之四方,以国为氏。”○1从东晋末年开始(后在唐末至五代),远在江夏繁衍生息的 黄氏,为避免战乱,大举向东南迁移。到了宋代,已繁衍成为闽南八大姓氏之一,而且遍及福建各地。南宋末年至元代间,黄氏又从福建南迁入潮汕。大约在明末清初,黄氏其中包括我们这一支的6个宗支流入主要分布在、等十几个村落。清乾隆年间,即距今两百多年前,又从迁出一部分人口至山脚 下,形成了我而今所在的村落------ 。○2 日月相易,流光飞逝,转眼便到了十九世纪中期,间期发生过许多大事,而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就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了,也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D)。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B)。A.农工商总局B.京师大学堂C.译书局D.铁路矿务局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A.江南制造总局B.马尾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6.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 7.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8.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

9.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 A.胡适 B.鲁迅C.李大钊 D.陈独秀 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1.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2.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 13.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 D.郑观应 14.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 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中国近代历史探索的过程及其特征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一百多年间,先进的中国人为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与探索,探索过多种救国道路,实践过多种救国方案,走过了最艰苦、最复杂、最激烈的探索道路。由于其阶级立场与时代背景各有所异,其救国方案、实施过程与结局后果也大为迥异。虽然这些的探索最终均不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历史画卷,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弈欣为首,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首,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还出现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创造了一些条件。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日,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最早在中国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最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辛亥革命的失败再次告诉国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也行不通。 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 大革命失败后,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的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在这一路线的指引下,拓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统一战线等新的革命战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在21世纪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无论中国革命,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才能走向成功。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中国近代史的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与我地家族 首先必须要介绍地是我地姓:张.张姓是中国最大地姓之一,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张姓曾有个望族,为百家姓之首.张姓,具有三个明显地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地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地繁荣昌盛贡献着力量. 关于张姓地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之孙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挥造弧矢,受封于张,后为弓氏.张,望出濮阳.”b5E2R。 “晋国张氏,这就说明,晋国地张氏,并不始于解张,而是周宣王卿士张仲地后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此非命姓氏之义也.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p1Ean。“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青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见袁桷《张氏宗谱序》)DXDiT。 从以上记载看,张姓之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地共同始祖黄帝,是黄帝地直系后裔.黄帝第五子青阳,生子曰挥.这位叫挥地黄帝之后,正是张姓地始祖.所以说张姓是黄帝地直系后裔,并不为过.RTCrp。 这位名挥地黄帝后裔,非常聪明,他观看到天上地弧星,便仿其形状做了弓矢.原来,天上有星名“天弓”,简称“弧”.属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 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在犬犬、南船两星座内.《宋史.天文志》:“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挥看到“天弓”,由“天弓”之形受到启发,最早发明了弓矢这个古代重要地武器. 他也由此而被“赐姓张氏”.5PCzV。 不过,当初地“张”,非命姓氏之义也“.因为弓矢发明之后,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用力气将弓张开,不然,就无法使用.挥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命为“张氏”地.从此之后,挥地后代子孙有地姓弓,有地姓张,分成两支,也是出于此因.后世地张姓,在谈及自己地姓氏时,常常解释为“弓长张地张”也是起于此故.这支源于挥地张姓,得姓甚早,是中国张姓中最早古老地一支.jLBHr。 过了近两千多年,到了大约三千多年前地周代,在中华大地上地张姓,又出现了两支.与其他姓氏所不同地是,新加入地这两支张姓,也是以黄帝为始祖地,均出自由周文王地姬姓后裔所建立地韩国和晋国.在韩国和晋国之中,有人以张为氏,即“张姓出于姬姓,至周氏而氏者祖于韩”,“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始有张氏”. 在张氏地总源流中,又增两支源流.这两支张氏源流,比挥之后要晚两千多年,但都是黄帝轩辕氏地后裔,只是有远近地区别而已.xHAQX。 关于张姓地最早源地,由黄帝直接传下来地挥这一支,最初源于现今地河南濮阳.濮阳,是中国张氏地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张氏望族所在地.LDAYt。 到了周代地韩国和晋国之后,由于加入新地系源,张姓地源地也发展至多处,当时地韩国,“其得望者十二”,前已引袁桷之说,此处不再.当时地晋国,成为张氏望族地有““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韩、晋国中改姓为张姓者,虽晚于挥之后裔,但却后来居上,繁衍很广. 据《中华姓府》张纸图谱记载,明朝年间,张氏已有望,不仅遍布全国,而且成为许多地方地望族,超过了其他诸姓.周代地这两支张氏姓源,为张氏后来成为中国地一个大姓,起了很大作用.Zzz6Z。 在张氏姓源中,也有少数民族加入地成分.这是到了汉代之后,由于刘汉地强盛,一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刘,也有一小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张.一些他姓人士,敬慕张姓地族大人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汇总(含全答案)

10.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 C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2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 ABC ) 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有效 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 2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持久抗战将经历三个阶段,即( ABC )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进攻阶段 E.战略决战阶段 35.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答: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7.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38.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2)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f18203651.html,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作者:曹娟 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9年第11期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这一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自然经济解体加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惊醒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对该专题中的知识基本上年年考查。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维新思想等。高考试题不拘泥于教材中的表述和结论,突出历史的学科特色,以新情境、新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主流价值观,这一特色预计还将延续。例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9题,以近万名举人对梁启超等请求“废八股取士之制”的态度为背景材料,考查维新变法的局限性。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29题,考查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遭到清政府禁毁的原因。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9题,以清末留日学生的区域分布为切入点考查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8题,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的舆论宣传为背景材料,考查清政府外交局限。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1(2)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时事热点,以中国基层治理为背景,考查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2018年 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28题,运用史料考查与维新思想相关的知识。 【例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解析:本题运用史料考查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生活。基层社会治理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事关民生,责任重大。回答历史背景类试题时,同学们一定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回答。同学们可结合材料信息进行时空定位。清末,即晚清时期,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方民主思想传播。回答时,同学们要从材料中时间信息入手,联系

我的家族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报告书 学期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题目:_______ 我的家族史__________ 一、前言 时代在发展,民族在进步。为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历史,了解各个不同时代国家的发展变化,了解家族的兴衰以及时代大背景下家族的发展历程,特进行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了解自己的家族史,了解回顾历史,从而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珍惜当前生活,感受革命精神。本次社会实践调查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查阅各种资料,比如自己姓氏的发展史,宗谱,家谱资料,以及走访当地各种宗祠,拜访当地有名望的老人,从他们身上了解他们那个时代所经历的事情,了解革命时期和和平时期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不同遭遇,从爷爷奶奶口中了解他们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和他们个人的经历。 二、调查分析 1、义门陈氏历史概况 我的家族属于义门陈氏家族的一支,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义门陈氏,亦称为江右陈氏、江州陈氏。是发源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唐开元十二年,陈朝宜都王叔明五世孙陈兼进士及第、初官江州,随后有岳阳王叔慎五代孙陈旺、陈昌由颍川汝南亦来到江州。后来陈兼左迁封丘县丞,陈旺于开元十九年(731)建庄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永清村(今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经是数代同居一百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此后义门陈多次受到皇族表彰,闻名遐迩。 唐宋时期江州义门陈氏家族,创造了3900余口、历15代、330余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团结最紧的和谐大家族,成为古代社会的家族典范而名动朝野。后宋仁宗在文彦博等重臣上疏建议下,将义门陈人分迁全国72个州郡(144县),分析大小291庄(另加43官庄共334庄)。从此,一门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内陈姓人口5440万,2013年4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统计新百家姓得出国内陈姓6130万、居国内百家姓第五位、陈姓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越南,缅甸,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全球各地陈姓总人口在9000多万左右,估计其中义门人口约有千万之众。 义门陈氏创立后,南唐保大后十年间(947-957),义门老幼700余口,到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人口增加到1470余口,短短五十余年时间里,人口增加了一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中国近代史1894-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中国近代史(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1919 年五四运动前) 主题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 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 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对义和团运动完全赞同 A .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1900 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留学生劝说义和团改“扶清灭洋”为“革命排满”,结果被义和团斥责为“二 毛子”(假洋鬼子)而加以拒绝。这说明 ①义和团纪律严明、组织严密 ②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 ③义和团英勇反帝而盲目排外 ④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有清醒认识 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 .《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B.《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C.《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D .《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4.孙中山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1900 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造成民众态度发生这样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改良道路受挫 C.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D.洋务运动失败

我的家族史

【我的家族史】 高一(9)班王恒 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 在讲三代史前我先了解到了王姓的来源。 ★王姓的来源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人口将近一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至少21 个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 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 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群星璀灿,光耀华 夏,数千年来人才辈出,可称王者之族。 王姓的来源很复杂(1)出自妫姓,相传为古帝 虞舜之后;(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 毕公高之后;(3)出自子姓,为商朝王子比干 之后;(4)历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高丽(今 朝鲜)的开国君主王建,西魏王频氏之祖王雄,钳耳氏之祖王季等。(5)王 者之子孙多号王氏,常以为姓。(6)赐姓,如汉代燕王丹的玄孙嘉,王莽时 被赐姓王;(7)冒姓,如隋代王世充本姓支氏,五代王保义、原名刘去非, 皆冒姓王氏,(8)历史原因,为避仇、逃命而改姓王氏等等。 将近一亿人口的王氏除了著名的琅玡氏,山西太原王氏,名相辈出的三槐王氏,还有山东昌乐的北海王氏、山东郡城的东海王氏、山东巨野的高平王氏,陕西的京兆王氏、甘肃天水的天水王氏、山东东平的东平王氏,山东滕州的山阳王氏,河南新蔡的新蔡王氏、河北省定县的中山王氏、河北省行唐县章武王氏,山东掖县的东莱王氏,四川的广汉王氏,陕西的金城王氏、山西的河东王氏、湖南的长沙王氏以及江苏的六合王氏,河南的南郡王氏等等亦是名望家族。有的书籍记录,王氏著名望族全国多达三十八望,比二十一望多出十七望来,可见王氏在全国分布之广,家族之兴盛,名人将相的功绩,教育、著述、书画、艺术等,对社会影响者是不可估量的。 ★三代史 我的爷爷,是湖北仙桃人,生于1940年。由于家中贫寒,只读了几年书。为了谋生,小时候为别人放鸭子。15岁时母亲病故,从小学会独立谋生。听爷爷说,在他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鱼肉吃,有时候家里收成不好,最艰难的时候还吃过米糠草根,菜粥,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年的时候爷爷说最开心的事就是能吃上几块肉。。解放前,爷爷他们村子里没有学校,直到快要解放了,来了共产党,才办起了一所学校,爷爷12岁才在这所学校上学,学校只有一间草房当教室,吃饭桌子当课桌。学生没有课本,是爷爷的爸爸妈妈用鸡蛋到集市上换来纸张订成本子,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课文,学生用笔在本子上抄。爷爷还告诉我:那时根本没有像我们现在用的铅笔、钢笔等各种好看的笔,那时只能用毛笔,而且墨水是自己在砚台上磨出来的,听爷爷讲,他的字写

中国近代史试卷答案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15学年期末考试拟题纸 课程名称卷种(A/B)考核形式闭卷使用班级总份数出卷人审核人班级学号姓名成绩第1页共2页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D A A B C C C B C D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 A B C D D B A C 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12345 答案AC ABC AB AB ABD 题号678910 答案AB ABC ABC ABCD ABCD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根据学生答案情况酌情评分) 1、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没有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4、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拓了可以依靠的阵地,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随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门益明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部门不仅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日用消费品,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批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而且还为出口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产品,它

近代篇之板块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板块随堂演练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 战争后的中国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2018 ?东北名校联考)1894年7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连续报道:《清国商人归国》(11日)、《袁世凯归国》(21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8 日)、《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31日),这一系列报道() A. 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 B. 宣传日本政府亲善外交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 C. 渲染清人仓皇逃离日本 D. 传达中日已经断绝邦交

解析:A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7月,《朝日新闻》的报道描绘了中国的撤侨行动, 是大规模战争来临的前兆,A 项正确。 2. 自1904年以后,地方督抚便以积极的姿态活跃在立宪舞台上, 到1910年的 国会请愿运动期间, 更是大规模地加入, 决定性地使清政府决定提前召开国会, 将宪政改革的时间表提前了三年。地方督抚的这些活动( ) A. 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 B. 拓宽了汉族地主的参政途径 C. 消弭了革命势力的社会影响 D. 维护了清王朝的根本利益 解析:B 汉族地主在此之前参政的途径只有加入封建官僚集团,清朝召开国会后汉族地主可以通过竞选议员参政,B 项正确。国会也属于中央政府的一部分, 满洲贵族权力的旁落不等于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A 项错误。立宪运动的目的是消弭革命势力, 但是没有达到目的,C 项中的“消弭了”错误。立宪运动加速了清朝的灭亡,D 项中的“维护了”错误。 3. (2018 ?河北石家庄模拟)甲午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 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 如“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顶上国货, 金马牌香烟”等。这种现象增多的根本原因是( ) A. 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B.实业救国深入人心 C.政府提倡消费国货 D.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解析: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根本原因”的限制条件,从材料内容看,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实业救国思想, 但是, 这一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根源是西方列强的经 济侵略,D 项正确,B 项不是“根本原因”。材料仅仅涉及民族企业的 做法,其结果如何并未涉及,A 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的是民间行为,并没

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新中国的成立,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国家有着波澜壮阔的起伏。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反抗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战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到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奋斗史。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驶里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我的家族也走过了这一百多年的历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更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通过追溯家族更中国近代史的联系使我更加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我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关于我的家族有必要介绍一下中华第一大姓李姓的起源。 李姓是怎样来的呢?说来还有一段荣耀的历史。相传李姓的始祖为皋陶,为帝少昊的后裔。皋陶在著名古帝尧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大理”。他尽职尽责,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他有一头独角奇兽,能辨善恶真伪,见有罪之人,就用角去冲顶,见人说假话就发怒,有了这样一个好帮手,皋陶断案从不出差错,威震朝野,名扬天下。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虞、夏、商三代,于是以官职为姓,被人称为“理氏”。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得罪了暴君商纣王,被处死。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在家奴的帮助下,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往伊侯之墟。当时正值果实成熟季节,沿途的李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母子俩一路逃命,饥饿不堪,只得摘取路边的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感谢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便决定改姓“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来。 谈到我的家族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闯关东顺应时代的潮流 首先讲一下我姥爷当家闯关东的历史背景,当年黄河下游连年饥荒,地里的庄稼也不怎么长,在当时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每家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甚至有的婴儿生下来没几天因为没有奶吃或者孩子没有东西吃而活活饿死,而当时每家的孩子又有那么多,至少有四五个,我姥姥家就有五个,面对这种情况,我姥爷弟兄几个毅然走上了闯关东的道路。正好当时政府消除关禁,东北地区有着肥沃的土地,丰厚的资源,当时许多山东人都走上了闯关东这条“不归路”。闯关东当时分为陆路和水路,因为我的家乡在山东济宁,所以姥爷当年是通过陆路走到东北的。当时没有像今天这样交通那么发达,哪怕就是有汽车火车这种代步工具,当时的普通的劳动人民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谈有钱来坐车,所以当时他们是一边乞讨一边前进,累了就在路旁休息,渴了就找点水喝,也不管卫不卫生。干不干净,只要能解渴就能喝。其实沿途有许多像他们这样闯关东的人,他也不会感到有一种异样的眼光。由于长时间的长途跋涉,姥爷的鞋子总是破的,即便冬天也是破的,冬天那凛冽的寒风真的让人受不了,但是他们一步一步的都走过来了,挑着一条扁担,里面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品,据说当时的挎筐和挑担是有很大区别的,挑担的说明还有一些资产装在担子里,挎筐的筐里只有一个讨饭的碗。虽说条件比较艰苦,他们几个人一路上还是有说有笑,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一定能到达东北。 就这样长途跋涉,跌跌撞撞到达了吉林省,到达吉林省之后还是先继续乞讨,先把肚子填饱,看到东北的确是个好地方,竟然有白馒头吃,而在当时那种连年干旱的山东这种东西是非常罕见的,就连白面都非常少,因为麦子几乎颗粒无收,所以他们看到了希望。过了几天姥爷找了一份工作,就这样也算在当地安定了下来,起码不至于被饿死,在东北也是做一些苦力,所以生活过的也算清苦。渐渐地那种连年饥荒的时期过去了,由于山东人安土重迁的性格,所以不少人就返回家乡,而我姥爷则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所以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

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二,从运动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上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爱国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了中国城乡。从卷入阶层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从结果和影响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没爱莫能助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5.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于1924至1927年大革命的重要作用。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第二,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第三,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四,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此外,共产党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解放上海的主力。 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作出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第二,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第三,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