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人自杀名录

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人自杀名录

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人自杀名录
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人自杀名录

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人自杀名录

朱湘(1904--1933),诗人,字子源,安徽太湖人,出生于湖南沅陵,著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等,新月派的健将之一,诗风清秀浪漫,被鲁迅誉为“中国的济慈’’。1933年12月,在南京采石矶,自沉长江。

陈梦家(1911~1966),曾用笔名陈慢哉,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浙江上虞人,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曾于南京中央大学、北平燕京大学学习法律、古文字学等。后留校任教,主讲古文字学、《尚书》通论等课程。1944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古文字学。1947年在游历了英国、法国、丹麦、荷兰、瑞典等国后,于同年秋季到清华大学任教。1966年9月3日,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自缢身亡。

远千里(1915~1968),诗人,原名远保坤,又名秀昆、秀峰,任丘阁辛庄人。1938年4月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北日报》副刊组长、中共河北省委文教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受文化大革命冲击,1968年用刀片割颈动脉自杀。

闻捷(1923~1971),诗人,原名赵文节,曾用名巫之禄,江苏丹徒人。1923年出生于一个铁路职工的家庭。著有诗集《祖国,光辉的十月》、《生活的赞歌》等,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开煤气自杀。

蝌蚪(1954~1987),女,诗人,原名陈泮,与丈夫,著名的“朦胧诗人一江河同为新诗潮诗人,写作之余研究佛学,还写小说。因江河对她不忠,而她始终热爱着江河,1987年3月早春的一天,在寓所用手术刀割断大腿静脉,结束人生,时年33岁。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怀宁,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

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时年25岁。

方向(1963~1990),男,南方诗人,写“农业诗",崇拜海子,1990年10月诗人在浙江淳安服毒自尽,时年27岁。

戈麦(1967~1991),原名诸福军,1991年9月24日自沉于北京万泉河,死前毁弃了大部分的诗稿。1997年出版的诗集《彗星》收人诗130余首。其全部诗做被收集为《戈麦诗全编》(1999),时年24岁。

顾城(1956~1993),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祖籍上海, 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东北农场,1974年回北京。作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并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3年获伯尔创作基金,并在德写作,同年,在纽西兰砍死妻子后上吊自尽。时年36岁。著作主要有《黑眼睛》、《英儿》、《灵台独语》、《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等。

徐迟(1914~1996),现代散文学家,诗人,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人。1914年10月15日生于一个教师家庭。曾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1931年开始写诗,1934年开始发表诗作《寄》,《沉重的BUS》等,后结集为《二十岁人》。1976年以后,徐迟以报告文学轰动一时,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等,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1996年底因患抑郁症而在武汉一家医院内跳楼自杀。

胡宽(1956~1998),西安诗人。其诗类似于美国“垮掉一代”诗人金斯伯格的《嚎叫》。1998年轻生,时年42岁。

昌耀(1934~2000),当代著名诗人,湖南人。50年代初参加朝鲜战争,后长期在大西北生活。1957年因两首小诗被错划为“右派”,遭受长达20年的监禁、苦役和颠沛流离。其诗作冷峻、雄浑、深沉,有大家之风。他跨越同辈诗人的艺术限度,与新诗潮诗人们的艺术探索步调一致,可谓“新潮老诗人一。2000年3月23

日在骨癌病中跳楼身亡,终年65岁。

周建歧(197l~2005),诗人,河北滦南人,17岁写诗,19岁发表诗歌,散见《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等各大报刊杂志。2005年11月11日下午6点多,建歧在家中自缢身亡,这一天是他的生日。

余地(1977~2007),本名余新进,1977年生,湖北宜都人,居于昆明。有诗歌、小说等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山花》《青年文学》等报刊及各类网站。获得2005年度边疆文学奖等奖项。主要作品有长篇诗性随笔《内心:幽暗的花园》等。2007年10月4日凌晨零时许在家中用菜刀割断颈上动脉和食管而亡。

吾同树(1979---2008),本名曾桓开,广东梅县人,2005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他的诗歌曾在《诗刊》《星星》等刊物发表,入选《2003年大学生最佳诗歌》等十余个选本。2008年8月1日因生活压力,在家中自缢身亡。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管理理论

1.资源学派与核心能力理论2.学习型组织理论3.有关超越竞争的战略管理理论4.最新趋势 1.资源学派(1)进入90年代以后,企业环境变化频繁性和程度增加,行业的利润高低不再成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学者们发现,即便是处于利润水平低的行业,也可以获得竞争优势,而且同一行业中的企业在经营绩效上也会存在很大差别。因此,主张以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为战略制定基础的理论迅速兴起。密西根大学的普莱哈莱德( C.K. Prahald) 和伦敦商学院的哈默(Gary Hamel)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1990年,他们分析了一些世界上的知名公司后,提出,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各种核心能力的集合。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竞争力来自比对手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建设核心能力的能力。他们还指出核心能力具有延展性、对于顾客有潜在的巨大价值和难以模仿性等特点。 2.资源学派(2)资源学派认为,每个组织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这一结合体形成了战略的基础。另外,该学派假定各个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同一行业中的公司不一定拥有相同的战略资源和能力。这样,资源的差异性和公司利用这些资源的独特方式就成为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战略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培植独特的战略资源和对资源的独特的运用能力,即核

心能力。核心竞争力 (一).基本概念: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二).观点基本:(1)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的积累、整合过程。(2)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珍贵、异质、不可模仿、难以替代的标准之时,它们才成为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2.学习型组织理论彼得·圣吉1990年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从组织的角度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了阐释。作者认为,战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动态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组织学习就是适应环境变化的有效方法。对于企业的成败兴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在已经到来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学习变得特别重要。作者也具体提出了成为学习型组织所必须具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其中:系统思考贯穿于其他四项修炼的全过程,它整合其他四项修炼而成一体。对组织来讲,单独进行某项修炼并不难,但这并没有多少意义,必须把这五项修炼结合在一起进行,才有可能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高考作文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高考作文题 ·1990年 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 ·1991年 1、描写圆的想像物; 2、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1992年 清理路旁的脏物:1、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2、选择所提供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 ·1993年 一、一段圆规的说明文(200字) 二、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 要求:①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②写出女儿、儿子的具体话语和父亲未说完的话,写出人物神态。 ·1994年 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1995年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1、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像,以《××与××的对话》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2、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1996年 仔细观察《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完成两道作文题。 1、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 2、以“我更喜好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1997年 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1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1998年 现在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1999年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20世纪9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20世纪9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冷战时代的结束,计算机尤其是个人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和全球化成为经济时代,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显著特征。 20 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了一些体现时代特征的管理理论,主要有精益思想、核心能力理论、人本管理理论、组织扁平化理论、超越竞争的战略管理理和最新趋势。 一: 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的产生背景 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P.沃麦克等专家通过“国际汽车计划(IMVP)”对全世界17个国家90多个汽车制造厂的调查和对比分析,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 ?精益思想 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精益思想:是指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业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 拉动产品成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精益思想的五个原则 (一)根据客户需求,重新定义价值 精益思想的关键出发点是价值,价值只能由最终客户来确定。即价值只有在由具有特定价格、能在特定时间内满足客户需求的特定产品 来表达时才有意义 (二)识别价值流,重新制定企业活动 识别价值流的含义是在价值流中找到哪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动、哪

些足叮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动,即浪费。精益思想要求价值流域中的 各个企业重新思考其经营方法,共同发现浪费,消除浪费。 (三)使价值流动起来 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如部门的分工、大批量生产等等。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精益将所有的停滞视为企业的浪费, 用持续改进、JIT、单件流等方法创造价值的连续流动。 (四)依靠客户需求拉动价值流 理解拉动思想的最佳途径,要从一个实际客户表示对一件实际产品的需要开始,然后倒推至,把合意的产品交给客户所需要的各个步骤, 而不是把用户常常不想要的产品硬推给他们。拉动原则更深远的意义在 于能抛开预测,直接按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生产。 (五)追求尽善尽美 价值流中浪费的步骤不可能通过一次改善彻底消除,浪费是被不断发现和具体化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当前的价值流状况设定一个新的 目标,重新开始流动和拉动的过程,发现和消除更多的浪费,不断地持 续这改边过程。 二:资源学派和核心能力理论: 资源学派(1)进入90年代以后,企业环境变化频繁性和程度增加,行业的利润高低不再成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学者们发现,即便是处于利润水平低的行业,也可以获得竞争优势,而且同一行业中的企业在经营绩效上也会存在很大差别。因此,主张以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为战略制定基础的理论迅速兴起。密西根大学的普莱哈莱德( C.K. Prahald) 和伦敦商学院的哈默(Gary Hamel)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1990年,他们分析了一些世界上的知名公司后,提出,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各种核心能力的集合。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竞争力来自比对手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建设核心能力的能力。他们还指出核心能力具有延展性、对于顾客有潜在的巨大价值和难以模仿性等特点。2.资源学派(2)资源学派认为,每个组织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这一结合体形成了战略的基础。另外,该学派假定各个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同一行业中的公司不一定拥有相同的战略资源和能力。这样,资源的差异性和公司利用这些资源的独特方式就成为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战略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培植独特的战略资源和对资源的独特的运用能力,即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理论产生背景 1、对波特产业结构分析理论的不满: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理论虽然提供了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的完整框架,说明了产业吸引力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决定作用。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利润差距并不比产业间的利润差距小,在没有吸引力的产业可以发现利润水平很高的企业,在吸引力很高的产业,也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这些都是波特战略理论不能很好解释的现象。另外,波特的战略理论还往往诱导企业进入一些利润很高、但缺乏经验或与自身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角化经营,这方面不少失败的案例也对该理论提出了疑问。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波特后来又提出了以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为核心的战略分析模式,但是由于其几乎涉及企业内部所有方面,反而使主要问题得不到反映,不能很好地把握战略重点,因而其局限性仍然非常突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三次较大的调整。即:1994-1997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降低高通胀率,使国民经济顺利实现第一次“软着陆”;1998-2002年财政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向积极有限度扩张,扩大内需,降低高失业率,使国民经济顺利实现第二次“软着陆”;2003年下半年至今政府采取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减缓物价上涨压力,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避免大起大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中国这些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践证明,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财政、货币政策及相关宏观政策措施,解决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以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和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这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1994-1997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适度从紧 1988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全国各地发生了抢购商品潮。于是中国政府从1988年的第四季度起实行严厉的“治理整顿”,利用各种手段紧缩投资和货币投放,结果使得价格的上升速度迅速下降。1990年零售商品价格降到只比上年上升2.1%,居民消费价格上升3.1%。严厉的紧缩也引起了经济增长速度的迅速下滑。为了扭转经济的进一步下滑,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随即放松。从1991年开始经济又加快增长。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号召加快改革和发展。“南方谈话”推动了新的改革热潮,也促进了经济的上升势头。在1992年国民经济新一轮高涨中,地方、部门、企业表现了很高的积极性,但中央政府的领导部门对于推进改革显得消极被动,没有采取措施来推进财政、金融、国有企业等改革长期落后的部门。同时,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增长。各地把注意力放到了划开发区、铺基本建设摊子等方面,很快掀起了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债券热、股票热、期货热等经济气泡,经济迅速达到过热状态。由此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轮通货膨胀开始攀升,并且在达到高位后长时间居高不下。到1993年上半年,由于投资急剧膨胀,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迅猛增加,各地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结果导致了比1988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1993年6月,中国政府决定采取两方面的措施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保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 比较分析及其引起的思考 摘要:频发的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总共发生了四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对这四次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从成因背景、影响程度、各国治理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共性和特性分析,从而为我国经济在日后如何应付金融危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危机;比较研究;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四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衍生的金融危机(2007年至今)。从历史进程来看,金融危机频发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普遍呼声,我国应当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来分析探讨以前各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特点,以期发现其中的一些共通之处,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上面提到的四次危机都是近期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因此,本文分别从危机的背景和成因、危机的传递和影响以及解决危机采取的对策三个大的方面来分别对上述四次危机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风险的防范等有所启示。 一、四次金融危机简介 第一次是1992年9月的欧洲货币危机,又称“9 月危机”。是年9月,在欧洲外汇市场出现了大量抛售英镑和里拉、抢购马克的风潮,一时间,英镑和里拉对马克的汇价急剧下挫,在官方干预无效的情况下,英镑和里拉先后退出欧洲货币机制,实行自由浮动。西班牙的比塞塔、葡萄牙的埃斯库多以及爱尔兰也受到重创。在这场危机中,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瑞士等国的中央银行向外汇市场投人了近10 0亿美元的资金,损失约60亿美元。欧洲货币体系因此面临自建立13 年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它迫使欧洲货币体系在短时间内两度调整汇率,这就给欧洲货币体系乃至经济与货币联盟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二次是1994岁末199 5年初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 94年12月19日墨西哥财政部长突然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次日,政府又宣布中央银行不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生活方式的转变 (以下内容为经由本人实践调查原创写作) 1990到2000年间,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中国正是改革开放开始大踏步前进的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作为九零后的我,从有记忆以来亲眼见证了我身边的变化,小到吃穿住行,交通通讯,大到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的转变都不断发生着变化。 这一时期国家做出了一项关乎中国国未来经济走向的重大决定——199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开始实行。这一经济体制的发展无疑是继改革开放之后又一推动中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重要转折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 九十年代以前,由于物质条件较差,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基本都是定量供应。在粮食方面,供给的大部分都是粗粮,每人每月仅供28斤左右,勉强达到温饱,至于想要种类丰富的蔬菜水果更是天方夜谭。而九十年代以来,吃的问题上有了明显的改观。到九十年代中期,定量供应制度取消,食物的数量与种类明显增多。细粮的大量上市,改变了从前粗粮主导的饮食结构。 在服饰方面,九十年代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单一款式与色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日常的衣着穿戴也逐渐有了新的流行趋势,踩脚裤,文化衫,松糕鞋,流苏裙等成为了人们热捧的时尚。大波浪,富成头更是成为九十年代的经典发型。 这一时期,家电的普及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冰箱,电视,洗衣机作为新的“三大件”在家庭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们不仅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对这一时期经济与生产力发展的有力见证。 交通与通讯状况在九十年代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九零年以前,一小时才有一趟的公交车都是奢侈品,更不用说私家车什么的了。进入九十年代,公交车的数量大幅提高,车次明显密集,另外还有计程车的普及,更是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相当的便利。这一时期,电话在家庭中基本普及,逐渐改变着写信——邮寄——等待——焦急而不得回信的局面。而BP机更成为了通讯的新宠,这种可移动通讯设备的流行与现在人们对Iphone的追捧相差无几,更大程度的方便了通讯联络。而手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电脑与互联网开始进入家庭,同样成为这一阶段经济进步的见证。虽然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就它的便捷与速度而言,已然为日后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这一切的经济发展与进步都与当时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密不可分——下海经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政府对个体私人的经营不再严格限制,正相反,甚至更加鼓励“一批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抓住机遇,加入到下海经商的行列,一时间市场经济空前活跃,从而十分有效的促进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幅提高。加之我国积极推进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初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并逐渐向国际靠拢。财富不断的积累,生产力与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使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盛况。截至九十年代末,人们的平均收入甚至可达到九十年代初期的十倍以上!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绝对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 1990年到2000年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大踏步发展的阶段,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正走在由温饱向小康发展的路上。生活物资的空前丰富,使人

天津建筑工程公司企业名录[1]

企业名称 天津市建工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三房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原:天津市第三房屋建筑工程公司)" 天津二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和平建工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原:天津和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六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宝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原:天津市宝坻区建筑工程总公司)" 天津第四市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富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原:天津市津南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 "天津市宁发龙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原:天津市龙祥建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鑫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四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五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中铁建工集团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一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新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原:静海县建筑工程总公司) 天津市建设发展总公司 "天津长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原:天津市中原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宁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天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房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渤海石油建筑工程公司 天津小站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原: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建筑公司) 天津市宁河县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住一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天津市大港区建筑工程公司 "天津市金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原:天津市金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华北建设有限公司 (原:天津市金宝建筑工程公司) 天津市东丽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青龙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原:天津市青龙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天津市靖凯建筑有限公司 天津市北辰区建筑工程公司天津市南洋建筑安装装饰公司 天津市盛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原:天津市盛华建筑工程公司) 天津市汉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原:天津市汉沽区建筑工程总公司) 天津益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天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建筑工程公司 天津市河北区房屋建筑工程公司 天津海晶建设发展总公司 天津市红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重光建筑工程公司 天津七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津滨总承包工程有限公司 (原:天津开发区建设集团总承包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新津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市建新建筑工程公司 天津市塘沽渤海建工有限公司 (原:天津市塘沽区渤海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天津市塘沽区渤海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万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泉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胜宝旺(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原:胜科(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津南区南华建筑安装公司 天津千里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津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京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原:天津京工建筑工程公司)" 天津送变电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河东区房屋建筑工程公司 中建八局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天津正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津协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蓟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天津海盛石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原:天津石化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天津市东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原:天津市河东区建筑工程公司) 天津市南开区房屋建筑工程公司 天津滨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原:天津市滨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武清区建筑工程总公司 天津武清建筑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正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万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久缘建筑工程公司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1、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兼并重组成为重要主题,新的管理 思想和技术大量涌现和应用,劳动力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比重下降(围绕团队 和流程重组,以提高成本有效性、企业灵活性及反应速度)。查尔斯.汉迪的 生产率和利润公式:用原来一半的人,支付两倍的薪酬,创造三倍的价值。 2、技术变革与服务经济势不可挡。计算机从提高效率工具变成群众沟通、组织 学习、知识分享工具,网络及通讯商业应用导致一部分工作消失和产生、工 作方式变化,服务业效率提高支付高薪酬、相应提高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经济3、对个人及组织整体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表现为能与企业区别、员工现有的知识能力(外在)、态度、动机、价值观、 行为(内在)等。 背景 4、客户的预期和期望不断提高。在传统基础上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因此应调整组织设计、领导技能,建立与客户满意度联系的绩效制度。此外,客户 概念延伸到组织内部。 的 5、产品和服务提供的周期越来越短。职能型组织的审批制不能适应市场,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增加灵活性和效率,向员工授权,要求员工获得更多能力。变化 6、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供给和使用在工作中占主导地位,员工向智能型转变,对员工更大授权,员工学习新知识技能,承担更多风险,新员 工更关注发展、自主挑战。雇佣由终身承诺变为绩效契约。 1、组织设计与工作设计:职能型向市场导向组织结构转变,个体向团队转变。 2、沟通方式:垂直(决策方向单一)向平行(信息水平流动)。 管理 3、职业保障:靠贡献而不是靠忠诚。 实践 4、对待风险和错误:允许合理犯错误,要求承担风险。 的 5、创新活动:由专门部门到所有员工,要求持续创新。 变化 6、经营战略:企业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做得有效率,做自己能做得最好的事。 7、组织有效性的来源:从裁减人员、削减费用到提升质量和服务。 8、对变革的反应:由被动地使外部效应最小化到开拓外部市场抓住机会。 9、满足客户方式:注重客户潜在需求。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一)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一) 在历史的年轮刚为20世纪最后的一个十年划上句号的今天,回头考察一下这段历史,人们会发现,这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差异巨大、彼此矛盾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存在,都在这十年的现实舞台上拥有着自己的空间。它们纠缠杂糅在一起,形成一道奇异的共生景观。正是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孕育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一、85新潮美术运动的影响 对当代中国美术,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火热记忆。尽管到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它在褒贬难辩的争吵中匆匆落幕。但仍然给整个美术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对90年代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事隔十年,我们已经能以较为冷静客观的目光评价这场运动。85新潮美术运动的起点是对“文革”期间美术异化为政治话语工具的反拨,是一次向美术艺术本体回归的潮流。但是在80年代中后期整个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下,它迅速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被卷入了一场民族精神解放与文化革新运动,并在其中充当了急先锋。“它所思考、关注与批判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以往的所谓艺术问题,而是全部的文化社会问题。85运动不是关注如何建立和完善某个艺术流派和风格的问题,而是如何使艺术活动与全部的社会、文化共同进步的问题。因此,它对艺术的批判是同全部文化系统的批判连在一起的。”1](p.206) 80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年的“文革美术”话语权力压抑,获得解放的美

术界表现出对美术艺术本体——形式和情感因素的强烈渴望。伤痕美术、惟美画风、乡土自然主义一时间成为潮流。伤痕美术以写实再现“文革”现实为手段,突出它留给整个民族几代人的心理创伤。它抛弃了“文革美术”虚假的“高大全”和“红光亮”模式,将目光对准普通人在这段历史中的生活场景,用冷、灰、暗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渲染记忆中的伤痛情感。程丛林的《1968年×月×日雪》、何多苓的《我们曾经唱过这支歌》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伤痕美术以有限的语言方式开启了新时期美术的情感表现闸门,将美术引领到关注人性深层感受的方向上来。乡土自然主义的题材从“文革记忆”转向更宽泛的小人物生活和风土人情,愤懑、感伤的情绪让位于平静的人性慨叹和风景陶醉。其中以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和罗中立的《父亲》最为突出。与此同时,惟美画风在追求形式美、反对主题先行的旗帜下开始了对美术形式因素的张扬回归。袁运生的机场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吴冠中的江南小景、靳尚谊的人体、人物油画使美术语言形式因素得到极度的突出。其间伴随着“抽象”、“形式美”“艺术本体”的理论探讨,为新时期的美术形式和语言研究确立了地位。 至此,美术界开始走出在政治话语中充当工具的命运,呈现出按自治原则发展的趋势。但是时代并没有赋予它足以相对独立发展的充分稳定的环境,随着85文化运动的兴起,它很快就被卷入了这场急风暴雨式的文化思想运动中。应该说,在85新潮美术运动的全过程中,语言的开掘尝试是一条显而易见的发展线索。在短短两三年内,当代美术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摘要:在历史的年轮刚为20世纪最后的一个十年划上句号的今天,回头考察一下这段历史,人们会发现,这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差异巨大、彼此矛盾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存在,都在这十年的现实舞台上拥有着自己的空间。它们纠缠杂糅在一起,形成一道奇异的共生景观。正是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孕育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一、85新潮美术运动的影响 对当代中国美术,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火热记忆。尽管到1989 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它在褒贬难辩的争吵中匆匆落幕。但仍然给整个美术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对90年代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事隔十年,我们已经能以较为冷静客观的目光评价这场运动。85新潮美术运动的起点是对“文革”期间美术异化为政治话语工具的反拨,是一次向美术艺术本体回归的潮流。但是在80年代中后期整个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下,它迅速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被卷入了一场民族精神解放与文化革新运动,并在其中充当了急先锋。“它所思考、关注与批判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以往的所谓艺术问题,而是全部的文化社会问题。85运动不是关注如何建立和完善某个艺术流派和风格的 问题,而是如何使艺术活动与全部的社会、文化共同进步的问题。因此,它对艺术的批判是同全部文化系统的批判连在一起的。”() 80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年的“文革美术”话语权力压抑,获得解放的美术界表现出对美术艺术本体——形式和情感因素的强烈渴望。伤痕美术、惟美画风、乡土自然主义一时间成为潮流。伤痕美术以写实再现“文革”现实为手段,突出它留给整个民族几代人的心理创伤。它抛弃了“文革美术”虚假的“高大全”和“红光亮”模式,将目光对准普通人在这段历史中的生活场景,用冷、灰、暗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渲染记忆中的伤痛情感。程丛林的《1968年×月×日雪》、何多苓的《我们曾经唱过这支歌》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伤痕美术以有限的语言方式开启了新时期美术的情感表现闸门,将美术引领到关注人性深层感受的方向上来。乡土自然主义的题材从“文革记忆”转向更宽泛的小人物生活和风土人情,愤懑、感伤的情绪让位于平静的人性慨叹和风景陶醉。其中以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和罗中立的《父亲》最为突出。与此同时,惟美画风在追求形式美、反对主题先行的旗帜下开始了对美术形式因素的张扬回归。袁运生的机场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吴冠中的江南小景、靳尚谊的人体、人物油画使美术语言形式因素得到极度的突出。其间伴随着“抽象”、“形式美”“艺术本体”的理论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20世纪初-20世纪末90年代)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20世纪初~20世纪末90年代末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8.11.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1~6 巴黎和会 ◇1921.11~1922.2 华盛顿会议 ◇1922.10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12 苏联成立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件 ◇1933.1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9 慕尼黑会议 ◇1939.9.1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6.22 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6 中途岛战役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4.6.6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5.8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 联合国成立 ◇1947.8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1948 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7.3 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 美国开始“马歇尔计划”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6 匈牙利事件 ◇1959 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 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 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 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67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 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73 第四次中东战争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年底苏联解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摘要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看看周围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我国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流逝,我们的道德也被一点点地冲刷掉了,道德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当今社会,我们亟需正视国学以及国学教育,但国学教育如何有效地展开发挥其德化育人的功能值得我们研究,而想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现在正在接受国学教育的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入手,从他们学习国学的过程、内容等多个方面审视当下的国学教育。。本研究从校外培训机构中接受国学培训的小学生入手,通过发放问卷辅以访谈,了解了当下小学生国学教育的现状以及原因。小学生学习国学之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当下小学生有多种渠道接触国学,但小学校国学教育缺位,小学生深入接触国学机会较少,参与培训的小学生参与意识较强,但多是带着功利心目的学习,而在课外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校外培训机构中所学国学内容上贴近生活,内容多样,但无法形成系统,教材权威性让人质疑。针对小学生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要加强小学对国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国学融入校园文化中去;其次,关注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合理引导小学生对国学教育的看法,避免盲目跟风或全盘否定的倾向;再次,注重教材编写,加强师资培训;最后,社会多方助力增加小学生接触国学的机会。 关键词:国学;国学教育;小学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一股“文化热”的发展,“国学热”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在我国国力不断增强、民族意识苏醒、民族自尊心增强的背景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繁荣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逐步凸显,社会道德沦丧、人心不古、官员腐败、子女不孝、各种大学生伤害事件等情况接连出现,尤其是小学生一代出现的道德问题让国人倍感焦虑。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家将传统文化提到了发展的关键点上,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国学,也日益成为社会大众学习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试图从国学中所包含的经义中来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尤其是国学强大的道德感化能力让社会各方投以瞩目的眼光,一次次拨动着大众的神经,于是国学就从高校专门研究的象牙塔中走出来,开始在大众中普及。2006年1月,《光明日报》推出了国学版专栏,基本的国学知识开始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同年10月,中央电视台和于丹女士合作讲授《论语与人生》,开启了国学系列栏目《百家讲坛》的序幕。随着栏目的播出成功,2009年国学普及开始走向小学生,在央视二套财经频道推出了以“开心学国学”的一系列知识竞赛为主题的《开心辞典》栏目,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主流媒体的参与下,国学越来越多被国人了解,国学教育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己经不再满足于对国学的简单了解,而是想对其有深层次的学习,于是学校变成了国学教育展开的一大阵营,社会上的校外培训机构也积极筹建各种国学学习班,读经运动、私塾书院的出现在当下看来也已是司空见惯。然而小学生接受国学教育、尤其是在蓬勃兴起的校外培训机构中接受国学教育的的现状到底如何,却很少有人关注,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调查从这个角度出发了解现状发现问题,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一股“文化热"的发展,“国学热”在中国大地

20世纪90年代艺术_理论的回顾_易英

文章编号:0257-5876(2002)05-0112-11 20世纪90年代艺术:理论的回顾 易 英 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是在中国社会经济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发展的,艺术运动、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潮都与具体的社会条件发生着深刻的联系,在90年代的特定条件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构成现代艺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背景。艺术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与前卫艺术、后殖民主义、架上艺术与观念艺术等一系列问题都在90年代艺术中体现出来。本文从社会批评的角度在理论上对9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进行了回顾、总结、分析与批判。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殖民文化 政治波普 策划人 架上艺术 观念艺术作者简介 易英,1953年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 图一 燕灵路来福面馆(2002) 翁云鹏 在谈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的时候,首先要提出经济的问题,这与80年代总是谈到思想解放运动大不相同。这不仅因为中国社会发生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深刻变化,也因为这个大环境对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艺术的生产不可能孤立于经济制度之外,在市场经济的大系统内,逐渐形成艺术生产的制度,从前卫艺术到体制文化,无不在这个制度内运作。90年代初是现代艺术运动陷入低潮的时候,而 艺术市场恰恰在这时出现,尽管这时的艺术市场还很不成熟,完全是境外的买方市场,但对现代艺术的冲击是很大的。1992年的/广州油画双年展0是1989年后最大规模的现代艺术展,这个同样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展览却为理想涂上一层金钱的颜色。展览的宗旨是要把中国的前卫艺术推向市场。当时的现实困境是前卫艺术后继乏力,在经济的压力与诱惑下,前卫艺术严重分流。一些艺术家看到前卫艺术前途无望,一部分人接工程做装修,一部分人转而制作迎合市场趣味的绘 ) 11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进口车之日系情节

汽车消费的黑白年代:十多年前种下的"日系情结" 1988年-1998年中国汽车消费的黑白年代 ★关键词 “下海”“拼装车”“罚没车”“套牌车”“广东日系车情结” 上世纪90年代,进口车卖得特别贵,佳美要60多万元,进口雅阁要40多万元,富豪(今称沃尔沃)、凌志(今称雷克萨斯)400都是70多万元一辆。 即使是先富起来的那些人也觉得难以承受,再加上正规渠道可以选择的车型太少,许可证也被控制得紧,有钱人被迫想尽办法买走私车或者套牌车。 政策的含糊不清、管理的严重缺陷造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走私车、套牌车市场,这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 不过大量走私的日本车来到广东,满大街都是佳美、皇冠、公爵,这倒是“无心插柳”,培养出了今天广东人浓重的日系车情结。 卖组装雅阁赚钱 毕业后,何威进了当时广州一家汽车厂。 那是一家做汽车改装、加工的工厂。“其实毕业前我没想过搞汽车方面的工作,虽然学的是这个专业,但那时年轻人很流行自己创业,去南方、特区做生意、淘金,我当时想的是这个。”何威说。 当年,汽车一点都不热,他的师兄愿意去广标竟然是因为听说工厂里到处有冷气——不过何威最终还是来到广州这家商用车厂。 这家组装厂当时的产品现在看来有几分可笑:将广标生产的标致皮卡单排座改成双排座销售。因为那时的中国人喜欢双排的车,能多坐人,但固执的法国人又不愿意做这样的改变,所以就把车买回去改了再卖出去,还很好卖。 当时工厂还有个非常赚钱的业务就是组装本田雅阁。雅阁当时是SKD进来,因为是配件,关税就非常低,厂里把车装配起来,再把本田的LOGO换成羊城厂的LOGO。其实,这种组装的成本只有3000块左右,但是卖出的车是30多万元。 一辆车利润很高,能赚几万块,很多人想买,供不应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竞技体育向职业化、高度竞技化方向发展。体育的目的、功能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冲破了原有的价值体系,其间伴随的体育价值选择的混乱给体育道德建设带来许多亟待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如职业运动员的不道德行为问题,教练员、体育信息中介人等追求名利的思想与体育运动的“善”的背离,观众体育道德规范的界定问题等等尤为引人注目。这些理论问题假如不从哲学的高度、从体育价值视角探讨,从更广的背景上认真地、战略性地加以审视,将不能高效、省时的促使体育现实从混乱走向健康有序发展道路。因此,在这一历史条件下,适时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必定能站在国内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廓清体育价值选择与体育道德建设的相关理论问题,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切实解决体育改革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体育价值即体育的功能(效用)与人类需要之间的主客关系。体育价值包括:(1)体育外在价值。包括:①体能的外在价值;②体育知识的外在价值;③运动技能的外部价值;④快乐的外在价值。(2)内在价值。包括:①体能的内在价值;②体育知识的内在价值;③运动技能的内在价值;④快乐的内在价值。判定体育价值的有三个标准:内在价值的标准;满足的标准;一致的标准。体育价值的属性有:(1)属人性和社会性;(2)客观性和主体性;(3)应然性和实然性;(4)局限性和拓展性。 借鉴价值哲学理论,从学理上我们可将体育价值选择定义为,体育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作用过程中,主体根据自己的内在尺度,对客体的属性、功能及其对主体可能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比较,以求用最小的代价取得对主体最大体育价值的过程。体育价值选择有以下特征: 第一,主观能动性;第二、中介性;第三,社会历史性。体育价值选择目标是主体在价值选择和决策过程中,在一定场合以一定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价值倾向的体现。是追求参与还是以获胜为第一要旨,是在竞争中凸显运动员个体价值还是在合作中彰显集体精神,是在公正的旗帜指引下下追求机会均等还是在公平的前提下忽略运动员先天的条件不平等,是重视结果还是卓越的表现。实践是检验体育价值选择合理性的最终标准。在价值论上,实践还是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确定者,是价值标准的本质形式。价值选择的合理性标准,必须从以下四方面加以确定。第一,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是否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第二,逻辑上的一致性;第三,现实需要和可能之间的矛盾;第四,眼前利益和将来目标的一致。体育价值评价基础上的合理化价值选择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其一,体育价值选择合理性的主体条件。其二,体育价值选择合理化的技术条件。其三,体育价值选择的过程条件。体育价值选择主体性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至今时装发展与流行的研究报告

20世纪90年代至今时装发展与流行的研究报告 20世纪最后十年的时尚界(1990~1999) 时代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经济不景气,能源危机进一步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成为时装设计新主题。生态热不断升温,各种自然色和未经加工的本色原棉、原麻、生丝等织造物成为人们追捧的面料。 服装造型上,追求无拘无束和舒适感,因而休闲服和便装迅速普及。重叠穿衣再次成为时髦的穿着方式,内紧外松、内短外长成为流行。衣着开始简化,内衣外穿和无内衣现象愈演愈烈。 90年代出现的“中性风潮”即女装的男性化和男装的女性化,体现出男女社会角色的趋同的现实以及人们淡化性别差异,追求个性的思想,也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著名设计师: 比利时设计师诺顿(Dries van Noten )和马丁﹒马杰拉大举进军巴黎,法国设计师长久以来缺乏新意,只剩戈尔蒂埃勉强支撑大局,不过巴黎仍是世界的时尚中心,每年两次的时装发布会,仍是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 马丁﹒马杰拉比利时设计师,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他和诺顿同样毕业于比利时皇家安特卫普学院,他的第一份工作在米兰,从事流行分析,接着在法国设计师戈尔蒂埃旗下担任助手。1988年,他离职并自行创业,隔年在巴黎举办时装秀,立即受到瞩目。 马杰拉的作品充满实验风格,80年代的川久保玲掀起一股前卫风潮,马杰拉则更向前推进一步。马杰拉的作品富有创意,在他的设计中,裙子可以用西装布拼接毛衣直套到头顶,让头部和脖子结合为一……不过这些创意仅用于他自己的品牌产品中,1998年接任爱玛仕后推出的作品相对而言收敛很多,不过爱玛仕在他的主掌下的优雅风格,加上简洁的裁剪仍令人刮目相看。2004年开爱玛仕,结束了设计总监的生涯。 马克·雅各布斯 Marc Jacobs 有“坏孩子”之称的这位美国服装设计师,作为Louis Vuitton 品牌的设计师依旧我行我素:长发、纹身,一幅摇滚的打扮,在行为上也是如出一辙:如拒绝CFDA 奖,出席正式场合还是不加梳理的头发,脚上穿着网球鞋的模样。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赢得“纽约金童”的赞誉。 1963年4月9日,于纽约出生,16岁为Charivari 做过设计,活跃于54工作室1981年,毕业于Highof Artand Design ,后就读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与Robert Duffy 合伙组成Jacobs Duff Designs Inc 。1997年,加盟Louis Vuitton 为Artistic Director 设计总监。 让·保罗·戈尔蒂埃法国设计师,受英国“朋克女王”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的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