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读有感

读有感

读有感
读有感

读《每周一读》有感

滨海办中心小学徐本利

本卷《每周一读》共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了不同的文章。所选文章多是我们熟悉的名家名篇,如司马迁的《儒林列传》、曾国藩的《为学之方》、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等等。而且每篇选文之后,都配有专家的导读,给我们的阅读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其中许多文章是早先已读过的,当时读时,有的还只是囫囵吞枣,现在在读了专家们的导读后,却有了豁然开朗之感。

下面,我只想谈一谈本卷第二单元“为人·向学”中的《读书与书籍》一文给我的启发。

近代西方,有许多大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如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都直接或间接受到过他的影响,他的学术著作影响了不止一代、也不止一个国家的人,他就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

以前只是知道叔本华,却从来没有读过他的作品,直觉得认为他的作品一定是难懂的、乏味的。今天读他的《读书与书籍》却让我有了不同的看法。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道理深刻。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读书与书籍进行了说明。但是,总得还是告诉人们,不要乱读书,要读有价值的书,读古人的、已有定论的书。叔本华是一位彻底的反“开卷有益”论者。他说:“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滥读’的原则。”他认为读书要有所选择,不是什么书都可以读,有的书,读了后足以伤读者的心神。比如时下的名人出书、流行小说等等。读这些书,只能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再无半点好处。他提倡读古人的书,读已有定论的书。他认为,读古人的名著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确实,几百年来,古人的的论著能一直流传,并被人称颂,就证明它是有价值的。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我认为,还应该教会学生有选择的读书,像叔本华说的“决不滥读”。小学生对是非及各种事物的认识是朦胧的,第一时间接受的概念往往很难改变,所以给学生推荐有价值的书籍是十分必要的。而教师给学生推荐的书籍常常会引起他们的重视。如我教六年级那年,给学生们讲《红岩》中的江姐是如何同敌人展开斗争的;讲《钢铁是

怎样炼成的》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是怎样同病魔进行斗争的;讲《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是怎样靠自己的智慧征服大自然的;讲《野性的呼唤》中狼与狗是怎样斗智斗勇的。学生们在听我的讲述时特别的兴奋,下课了都不肯离去,围着我问东问西。我适时的给他们提出自己阅读的要求。后来许多学生到书店中买了自己感兴趣的书。结合书中教材的背景,给学生推荐有阅读价值的书,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时,我给学生推荐了两本书《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周恩来的最后十年》;在讲有关高尔基的一篇阅读文章时,给学生推荐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在讲《跳水》一课时,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外国作品,如《汤姆叔叔的小屋》《哈克·费恩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猎人笔记》《爱的教育》等等;在教学一些涉及到想象的课文时,给学生推荐了《镜花缘》《希腊神话故事》《西游记》等书。这些书,学生们有的想办法借,有的利用节假日到书店去看,有的利用自己的零花钱买回来。这样做使学生接触到了许多优秀作品,思想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闲暇时,我喜欢看点书,虽然不算太多,但也看了二十几年。今天,读了叔本华的文章后,使我对读书又有了新的理解。以前读书,往往是由着喜好、由着心情来读,喜欢的就多看一些,不喜欢的要么一目十行,要么干脆弃之不看。因此,虽然读的内容不少,涉及的东西挺多,但常常都仅仅是浮在表面上,深不下去。有时需要这方面的资料了,却发现只能说出少的可怜的内容,似乎还是什么也不知道。

读了叔本华的《读书与书籍》后,我认为以后可以改变这种局面。因为他说“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籍都应再读一遍,这样才能彻底理解。现在想来确实如此,我们让学生背课文,其目的不就是让他们记住并加以运用吗?当我们要讲一篇新课文时,也往往需要反复去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每读一遍,都会有与上一遍不同的体会。只有这样,才能备出一节实用的教案。

通过读《每周一读》,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管在今后的教学中是否能用的上,但是我认为,如果你认真去读了,一定会有所收获。

教育类专著读书心得体会3篇

教育类专著读书心得体会3篇 教育理论具有逻辑清晰性、视角片面性与意向理想性的特征,从而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张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教育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教育类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篇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在暑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非浅。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不再象小学生那样认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 反之,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

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做一个有情趣的人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别快,大多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埃“用艺术来‘宣泄’其实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剧。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其实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入了进去,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会使人十分满足。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无比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读《教育的目的》有感

读《教育的目的》有感 今天终于读完了《教育的目的》,感觉的确有收获。 我知道了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导和激发孩子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自我发展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这种发展通常在16--30岁之间。怎样才能促进孩子的自我发展呢?我想,首先应该以榜样人物来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观看优秀电影或者是人物采访、做志愿者等方法来促使孩子们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立下自己的愿望;第二,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平台,让他们有自由和机会锻炼自己;而不是过多的指责和训斥、干涉。即使是犯了错误也没有关系,只要能够从错误中学到经验和教训。 回想我自己的发展之路:小学和初中、师范的学习我一直都是一帆风顺,没有遇到过挫折,一参加工作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管不住学生,连课堂上的纪律都维持不了!因为我是急性子,加上没有经验,沉不住气,所以导致了这个局面。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年才开始好转,因为我自己喜欢教书,所以我才会去学习、思考。现在的我依然是孜孜不倦地学习,虽然愚笨,但是勤奋。在教育教学方面我也不断创新,接触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且去实践。 我小时候父母也没有过多地干涉我的自由,除非是我提出学习上的要求,他们都会想办法帮助、满足我。 现在,我对我女儿的教育感觉就有了过多的要求和约束,对于作业、上课、玩电游、手机等方面都有限定。因为诱惑太多,孩子又管不住自己。但是,通过学习,我也知道要与孩子商量,不把她和其他学生去比较。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妞妞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她爱运动,虽然瘦小但是体育好,能说会道,与人沟通交流好。我觉得应该引导她学会多思考,特别是思维严谨方面还需要下功夫。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这样他们既有进步、腾飞的基础,又如哲学般深邃,艺术般高雅。在初中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们打下广泛的文化修养,所以大量的文学阅读、科普阅读就显得很必要了。 怀特海认为: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的透彻。这就需要各任课老师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科目。同时要透彻的理解所教的科目。而我们缔造完美教室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创设课程不要太多太杂,而需要精而透。 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而不是把孩子们视为盛知识的容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努力让自己的课题活起来,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有成就感。 教育的主题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想尽办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例如这个寒假我给孩子们的英语作业是:学唱一首英语歌,看一部英语电影并且背熟至少5句台词,开学后我们要进行展示,而且还要选出好的参加英语歌曲比赛,我准备让他们下好伴奏,开学后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比赛。 摘抄:1、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 2、我们的目标是,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达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如艺术般高雅。

指南读后感

将全面发展进行到底: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读后感 ——暑假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学习的感言刘泽湘阅读了《3~6岁儿童观学习与发展指南》后,我认识到他是一个关于幼儿早期学习的标准,是在联合国基金会和我们中国教育部共同推动下完成的一个儿童早期学习的标准。本《指南》深入贯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并进行了归纳。同时特别阐述了《纲要》和《指南》的两个重要的区别。一是指南是对纲要的细化;二是幼儿园指导纲要是只针对幼儿园的,对幼儿园的指导,《指南》不只是针对幼儿园,也针对父母和家长。 分析《指南》学习的内容:《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标准,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指南》中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了五个领域,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并给每个方面提出了教育建议,让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这些建议对于我来说受益匪浅,现通过几个方面来说说我学到的。 一、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在身体健康中,有一条教育建议是这样的,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以及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发展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我们幼儿园有一个课题正是研究体育的,由于这个原因,对于幼儿在各种技能的培养方面也较重视,曾经我们班有个宝贝叫煜煜,煜煜长得胖乎乎的,很可爱,但是却不爱运动,每次早上晨间锻炼的时候,煜煜总是找这样那样的理由不去锻炼,坐在花坛边。我几次过去邀请煜煜一起玩游戏,他都不愿意。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注重个体差异,不能横向比较,于是我并没有放弃煜煜,每次都用好玩的游戏区吸引他,最终,煜煜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了,也愿意参加跑跳、钻爬等活动,各方面也得到了发展。

科普方面心得体会

科普方面心得体会 篇一:科普知识心得体会共3篇 科普知识心得体会一:科普知识读书心得 一、班级科普阅读能有效开展的关键是老师要有热情 要想带动整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扎实的进行有效的科普阅读,这个带动人必须要有对阅读高度的热情。只有一个爱读书的人、一个对阅读痴迷的人才能很自然的去影响、去感染、去带动身边的人。“教学相长、与时俱进”这些词语的意思都在说明我们老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通过读书来提升自身的素质,努力做一个有感染力的人。 教师通过班级共读科普等形式,要不停地向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老师是一个爱读科普书的人!爱读书的老师是一个快乐的人!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了这样的引领,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而不是压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一旦爱上阅读了,想不让他们读书都会变得好难。尤其是科普读物,里面蕴含着大自然中的许多奥秘,学生们会更感兴趣。 二、学科中开始渗透科普阅读 学校中进行阅读推广的一般都是语文老师,所以,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单一的文学经典书籍,而忽视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科普知识在孩子这个最佳的敏感时期,我们一定要引领孩子们走进科普书籍,如现在

初一初二的课文中已经出现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奇妙的克隆》这一类的科普说明文,老师完全可以通过课堂学科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科普读物的阅读兴趣。 三、多种形式进行读书,将阅读活动落到实处 可根据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特点进行丰富的班级阅读,使其形式多样化。例如,每天固定时间进行诵读,可以每天课前找同学介绍一本科普读物,固定时间进行读书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读书展示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每人将自己喜欢的科普书籍带到教室,建立班级图书角,扩大阅读范围;共读一本书,开展班级读书会,进行交流共享;读写结合,读书笔记、读书报告、读书心得等写作与阅读有效结合起来,齐头并进 班级科普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也丰富多彩。我们坚信:“只要适的,就是最好的! ” 科普知识心得体会二:科普知识进社区心得体会(1399字) 您们好!首先非常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及精心的指导,正是您们给予了我们这次锻炼的机会,一次接触社会的机、服务别人锻炼自我的机会,很荣幸争取到这次机会。这次活动让我学到许多东西,让我所有参加活动的同学都受益匪浅。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生活小常识就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3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3篇 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人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

读《教育:让人成为人》有感

2012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读《教育:让人成为人》有感 单位:海阳市龙山街道初级中学 姓名:徐荣萍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通过读书活动,才能改善教师内在素养分子的结构。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让我们的教师多些书卷气,享受职业快乐,美丽幸福人生;让我们的校园多些书香味,净化教育环境,促进学校发展。《教育:让人成为人》就成为了我的阅读首选,因为它一下子启动了我的思索之门:怎么样的人才算是人呢?怎么样的教育才会让人成为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不容分说,《教育:让人成为人》便悄悄跨进了我的“阅读书苑”。 当我打开扉页,阅读内容简介时,“震撼”是我的第一反应,原来这是一本由让全世界都震撼不已的十八位西方重要大教育家、大理论家、大思想家的文墨所汇集的教育论集,而且本书选取的文章均为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引起强烈共鸣或激烈争议的文章,对于读者反思当下的教育现状、健全未来的教育宗旨,足为镜鉴。然而,看着读着,“尴尬”似乎笼罩了自己:这本书里的内容太深奥了,很多语句的表达、思想的呈现不能一下子能理解,此时的我不由地怪罪起自己的知识匮乏。然而我相信:细品之后才会知道其味道,才会发现它的精彩。 于是,我开始静静阅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开始斟酌每一个文字与段落,试图寻找“宝藏”、吮吸“奶蜜”…… 每读一篇新文章,我都会先认真得了解作者的生平;每读一段文字,我又都会“反弹”几次,因为确实很深奥;每读到一个案例或有启发作用的地方,我都会轻轻地用笔划上记号,并在书角折上折痕,以便回看。虽然,直至看完都没有完全通透所有的内容及所有名人的教育论点,毕竟有很多是带有不同国家色彩的,但至少我还是找到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读后感(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 解读》读后感(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细细翻看、品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使我对各领域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1、健康领域从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着重强调,一是幼儿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

与书写准备。强调语言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3、社会领域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着重强调了一是培养幼儿的交友愿望与交往能力;二是学习自尊?自主和自信;三是关心和尊重他人,逐步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4、科学领域从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方面,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注重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5、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食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在初浅的阅读后,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反思幼儿的一日活动,其实要求各个环节都应该是有教无痕的。从晨间活动、晨间谈话、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户内外游戏活动、离园活动等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设计与组织都应该以幼儿学习和发展目标为依据,在合理的期望下进行适宜引导,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还让我更加明白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以上是我阅读《指南》以后的点滴理解和体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科普读物读后感的范文

科普读物读后感的范文 第一篇:读科普读物有感 我看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之科学探险》这本书,我知道了生命的起源。 这是美国科学家斯坦利·米勒先生发现的。他是在自己特殊的温室里发现了生命的几种氨基酸成份。于是,斯坦利·米勒先生推测在46亿年前宇宙是一片混浊的,是大爆炸后再形成了宇宙,再后来地球才形成了。地球的早期经历了前寒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碳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有一种科学观点认为地球大约在5亿年前,大海中就有了氮气、二氧化碳、甲烷、氨和有机分子,这些物质聚积变成了生物。科学家在淡水中找到了藻蓝菌这种生物,据化石推断藻蓝菌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态。 看了这些资料,我明白了地球上还有许多的未解之谜,都是因为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善于探索出来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学习,对做每一件是都要认真对待,这样长大了才可以去探索地球上的奥秘。 第二篇: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有感 我一直喜欢看图文并茂、情节曲折生动的童话书籍。借着学校本次科技节的活动,我开始试着去接触科普读物。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科普读物中蕴藏着无

穷无尽的神秘和奇妙,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一个个熟视无睹的“为什么”一下子激起了我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为什么电信号能传递到很远的地方?为什么电冰箱能制冷?为什么导弹能飞得很远?等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微波炉用什么容器好?我带着好奇心看了下去,哦!原来微波不喜欢与金属为伴,因此,用微波炉加热食物,不要使用金属容器。更让我惊讶的还是全世界共有多少个机器人:目前,全世界共有60多万个机器人,其中日本拥有的机器人数量最多!我想,他们研发了这么多的多功能机器人,能代替人类去完成许多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为我们人类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真是太好了。 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我所不知道的“为什么”,可我从没有关心过这些“为什么”。今天的阅读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探究的大门,今天的阅读给我点燃了“勤思好问”的火种,今天的阅读给我播下了从小应多学科学,多用科学的种子。因为世界上还有无穷无尽的“为什么”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究。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勤思好问,将来也为人类提供一流的科学技术,为大家造福。 我要感谢这次科技节,因为它让我明白了要努力学习,去领悟更多的新知识! 第三篇:科普读物读书笔记 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

教育专著读书感悟

教育专著读书感悟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教育专著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专著读书感悟篇一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老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许多人认为这非常精辟地诠释了教育;也有人认为就剩不下什么了(我想,这里学校所教内容,主要是指一些纯粹的应付考试的东西,这些东西,好多在实践中是用不上的,注定是要忘记的;而那些在实践中一刻也离不开的,是根本不会忘记的)。 在这一方面,他专门做过调查:平江实验小学的一些教师提出,作为教师都想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也希望在快乐活跃的氛围内进行教学,可现实是现在的学生和教师都没有讲话、活动的时间,没有活动作文怎么写?尤其苏州现在已取消学生的春、秋游,他们不得不将时间花在那些重复的题海里,以至于学生一听到放假就欢呼雀跃,学习已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对此,学校固然可以按照新教育实验逐步改善以往的办学理念,可更大的压力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甚至出现有的家长看到作业少了就责怪老师的情况,社会究竟对新教育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是关于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您! 读书体会有时候就像,每读一本好书,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好像一位高人指点了迷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重视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

的挑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乃至学生终生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 教学的探究性。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类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

读书笔记当代教学实用指南读后感

读书笔记《当代教学实用指南》读后 感 《当代教学实用指南》全书共分五部分,依次为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与情绪需要、教师工具包、教学与学习资源、教学整合、教学实践,涵盖了教学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兼具综合性与通俗性,吸收了英国最新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内容或为作者亲身实践,或来自一线教师的所思、所感、所行,是一本旨在指导我们如何教学的实用工具书。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在课堂教学提升方面的良师。书中介绍的每个方面都很实用、很有价值。 首先,有效讲课,要依据精心设计的课程。教师课堂里遇到的纪律问题多半产生于课前,这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教师设计的环节不太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包含各类不同的学生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今年,我教的三年级,这班学生对于三年级的语文学习有些许不适应,我在平时教学中,尽最大可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对一些新的要求反复强调,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学习努力,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

到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来。 其次,课堂组织技能娴熟。教和学既统一又对立。当教师的方法得体时,学生们就喜欢学、自觉学,教和学会达到和谐统一,反之亦然。在教和学的关系中,学生是主体,教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只能占四分之一的地位。如果课堂只是老师一味地叙述讲解,那课堂该有多么的乏味,学生又怎会感兴趣呢?因此,娴熟的课堂组织技能是学生有效教学的保证。 再次,师生关系密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高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促进学生提高自我修养、身心健康的关键也离不开良好师生关系。只有学生在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学习,才能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使自己得到最大的提升。成功的班级管理案例中,师生关系都是和谐、平等的,老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关系融洽。 最后,课堂纪律严明。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通过课堂纪律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学生,上课能“如饥似渴”地参与,

读科普书有感10篇

读科普书有感(一): 读一本科普书有感 我读过一本科普书,名叫《科学好好玩,火山和地震》。书里我最喜欢的人是罗天才,他本来是上小学的年龄,但已经提前完成所有的教育过程,是一位天才少年。他对研究自然灾害和灾难有着很强烈的兴趣,成为一名消防队长,筹划预防自然灾害的对策。他在科学方面也有着惊人的天赋。他亲自开发了便携式计算机,还发明了能够随意变形的伏尔坎机器飞机,这是他的第一个作品,在虚拟现实中,能穿越空间呢! 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岩浆从地下深处往外喷是用气压来喷射的,气压越大威力就越强。虽然岩浆很可怕,但是岩浆内有铜、铅、锡、金、银等元素,对人类十分有用。 这天读的书真值得,这本科普书是以漫画为主要形式,书本里的科学知识一看就明白,使我能领会到,地震前的先兆、逃离灾难现场的常识,真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好书。读书不但能增长知识,还能开发大脑的潜能呢! 读科普书有感 暑假里,爸爸妈妈为了丰富我的暑期生活,专门给我买了一套《学生探索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三卷,分别是《自然探索》、《科学探索》和《历史探索》,害得我用了整整一个假期才看完。读过这套书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 首先在第一章的自然探索中,我了解了来自宇宙深处的信息、漫长的生命之旅。在第二章的科学探索中,我了解了无处不在的黄金分割、四色之迷、寻找幽灵粒子、我们能不能穿越时空等等,这些知识又使我了解到了科学,学会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分析这些重要的东西,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闻异事,我也能够透过科学说法来解答他,这些知识都丰富了我的生活经验,让我不断的健康成长。 在第三章的历史探索中,我了解到了丝绸之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埃及艳后、金字塔工程等等。历史使人明智,因为了解历史,能够学习前人的正确做法,并且改到自己的错误作风,这样能够使人们在成功的路上少一些坎坷,为自己铸造一条相对平坦的道路。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5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5篇 读《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心得 永靖县四局小学杨建宏 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 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句平常不过的话,一个细小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

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 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经常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在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为细节。 四、教师学习行为细节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师日常行为细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校园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在很多时候,教师日常的行为细节,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这种教育比“言教”更具影响力。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篇 《新教育》是阐述新教育观念,帮助人们理解和追求新教育的一本书。以下是为大家的《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在无意间发现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没有看书的习惯了。又一次偶然间,我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让我钦佩的不是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和独特的教育观点,也不是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智慧,而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教育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从不放弃。

《指南》读后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批幼教专家经历四年多时间,对全国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后,吸取国内外先进理念,依据我国幼儿特点起草拟定的。《指南》这一代表了国家意志和幼教改革方向的标志性文件,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狠抓内涵,确保基本,提高教师,指引家庭” 《指南》和《纲要》一样,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南》相对于《纲要》的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更详细、更具体。由此,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教育建议则给我们一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我们今后实现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教师的一些滞后或者理念落后的教育行为,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 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同时,我们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当然,《指南》不是用来评估和定性孩子发展的,我们用它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用它衡量我们教育行为是否有效。我们要将《指南》与《纲要》有效结合起来,重视教育理念的引领作用,树立对幼儿期望值正确的思想,以身作则,摆正教育重心,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这才是我们教育任务的核心,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拜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有颇多体会。 我收获最大的就是:爱孩子就不能拔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其实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明白,怎样帮助孩子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达到目标的方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作为一名母亲,我有深深的遗憾:遗憾没有早点读到《指南》,没有早点领悟这一点。反思自己以前,曾经好大喜功,做过拔苗助长的事情。 另一个收获是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自己先要做到。这话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要孩子学会倾听,老师自己要弯下腰,认真听孩子说话;要孩子诚实,老师也不能失信于孩子。

科普读物读后感精选(15篇)

科普读物读后感精选(15篇) 科普读物读后感第1篇: 此刻人类生活逐渐小康化、自动化,逐步走向智能化这真是多么完美的生活啊!如今,家用电器数不胜数,经过电视,电脑,电话等就能让我们足不出户游览全球,通晓天下事。它优质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又提高了我们的办事效率,还真是其乐无穷啊!而这一切的一切,正是来源于科学的日益发展。科学家们的辛苦与努力,才换来了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 我酷爱《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它是一本海量知识、包罗万象的科普读物。里面包含天文地理、自然界与动植物的探索,人体解密,科技交通等等十版块。它知识广泛,应有尽有。宇宙的奥秘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地球上的生物奇妙无穷;人体结构的错综复杂;科学技术的蒸蒸日上真的十分有意义。正如我小时候在电视里看到食人花这种植物,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虚构出来的一种东西,直到之后我才明白,世上的确存在着这一种食肉植物,它是靠一些小生物来补充养分的,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约有400多种。写到那里,不禁感慨:以前的我还真是孤陋寡闻哪。自然界真的很了不起,哺育了许许多多的动物与植物。 所以我们此刻应当好好珍惜此刻的生活,去热爱科学、拒绝迷信邪说。有义务去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保护坏境,人人有责。这本书让我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了自然界。展此刻我们身边的这个精彩

无限、奥妙无穷的千世界,它引领我们踏上求知之路,去捕捉、发现、探索每一片未知的世界 科普读物读后感第2篇: 这本书主要讲了毛手毛脚,单纯无知的小男孩列奥与具有多种旅行经验,博学多才的叔叔和慎重的战略家女孩宝萝从亚马逊主道河逆流而上,却不幸遭遇飑雨被困于绿色地狱――毒虫猛兽出没的亚马逊丛林中。此书经过《取火记》,《设立临时营地》与《可怕的龙卷风》等二十个诙谐而又不失严谨的经典篇章使这本书变得墨香四溢,令人欲罢不能。每当拿起它,我就宛如与列奥一行一齐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地狱求生。 这本书经过漫画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小小几十个科学知识,作者以他逼人的才华将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融入到令我捧腹笑的漫画中,同时也好像向我施了夺魂咒一样把我的注意力牢牢地抓在了这本书上,使知识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别具匠心的插图;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不可不知的科学原理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部生存的圣经,同时也受到了广小读者与科学界和漫画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其中最令我百看不厌的是快去找“水树”这一篇章。主要讲的是列奥一行人口渴难忍,又不能及时找到水源,只好在丛林中寻找好坏树,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水树。水树长得酷似葛藤,只要一切开就会有水哗啦啦地流出来。好坏树真是太神奇了!这一篇使我充分领略到了树世界的奇妙。 这本书使我明白的不仅仅是识字的人都看得到的知识,还有列奥

最新读教育专著有感心得体会5篇

读教育专著有感心得体会5篇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读教育专著有感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读教育专著有感心得体会1 闲暇之余,我终于读完了这本教育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认识了李希贵老师,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他在文中写道: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贪婪地阅读,我恍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时而犹豫,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激昂…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不断生息、增值,实实在在地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底色。毫无疑问,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幸福地享用这笔财富的’利息’。 他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

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 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作低质量的重复。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时代淘汰,新的教育环境,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们没有时间再去重复,去等待,去观望。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过去。 读教育专著有感心得体会2 我利用休息时间拜读了好多教育专著为我新学期的工作充电。我读的书有:《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现在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

读《教育有道》有感

对于读《教育有道》有感 朔州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和宏萍 西方有一句话,叫“经验是头发落光后上帝送给你的一把梳子”,意思是,经验的获得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 寻求教育之“道”,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探寻并积极实验着的事。所有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但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有时我们的付出与我们的期望却不一样,有时甚至事与愿违。凝眸深思,我们会找到一些原因,但如何改进,如何能事半功倍?本书就是通过众多教师所做的探索与实践给我们一点启示、一点借鉴、一种灵感和一种信念,改变学生,同时也改变自己。我们身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在道德、情操、品质、礼仪外交等方面有所成长,而这一切的教育又都根源于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对事业无比的忠诚。“教师有道”就是教师对学生、对事业“爱”的诠释,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写照,是我们老师“爱的智慧”。 教育不仅仅有爱,教师还应该善于抓住时机,找准切入点,把握灵感,善于变化,润物细无声,方能做到“百川归海”,于不经意间也能“教学求新”。 我们深知教育是一个双边的活动,是师生协调共育、相互感化、相互依存的过程。如何教育好学生,如何管理好班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教育的最大难处不在学生,而在我们教师自身。在于我们自己是否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总结自己,能否敢于正视自己、战胜自己。本书共包括五部分:爱的智慧、教学求新、不经意间、教余思绪、班级之光和战胜自己。 一、爱的智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因为爱只是教育的条件,但不是教育本身。在教育缺少爱的时候,我们应该强调爱;在人们重视教育之爱的时候,教育者则应时时提醒自己:该如何去“爱”?爱当然不纯粹是“技巧”,但爱的表达需要智慧。爱,不仅仅是一种感情,更多的时候,它还包含着尊重、期待、信任、宽容,甚至“善良的欺骗”。 在本内容中,作者一共给我吗收录了十五个小故事,期中,最让我有所感触的是《不要在学生的心灵上打桩》这一篇文章,作者是戴峰老师。戴峰老师也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下来,并引用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女孩总是对别人发脾气,事后再去向他们道歉,别人却不一定会原谅她,她满怀疑惑,于是去问她父亲。她父亲就对她说以后再发脾气时,就在园子里的地上钉一个木桩。她按照父亲的话办,过一段时间她发现地上的木桩没有了,而园子里却留下许多深深的坑,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消失,她终于明白了父亲的用意,她不再对别人发脾气了。 身为教师,我们肯定无法避免绝对不和学生生气,但你必须清楚,我们对学生发一次脾气,留在他们心灵上的创伤却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愈合,甚至到永久。作为老师,我们在对待每件事情时一定要谨言慎行,切忌图一时痛快、一时冲动,把自己的不快施加于他人。实际上,发火只能说明自己无能,关闭一扇扇本来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失去一次次和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以后就很难再走近他们的心灵。 二、教学求新。对于新一轮课改来说,教师的素质无疑是很重要的。但“素质” 不是抽象的,“前卫理念”也好、“文化底蕴”也好、“学术功力”也好,最后 必须转化为教育智慧,或者说体现在一个个教育教学的技巧之中。离开了对一 个个教学难题的富有智慧的破解,任何书斋里的“理论”都无异于纸上谈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