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职业教育政策与理论的学习体会

职业教育政策与理论的学习体会

职业教育政策与理论的学习体会
职业教育政策与理论的学习体会

职业教育政策与理论的学习体会

根据学院人事处、教务处“关于组织专任教师专题学习职业教育政策与理论的通知”和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本人在暑假期间按照经济与管理系“专题学习职业教育政策与理论”的学习计划进行了认真学习,对职业教育政策与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

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现结合学习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习内容

2011 年7 月8 日学院放假前,以领导授课、集中学习的方式学习了 3 个专题,分别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思考》、《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放假后,个人又自学了其余的七个专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学习体会与收获

(一)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关系到大多数人就业生存的一种技能教育,也是提高全社会劳动水平的基础教育,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一定规模,国家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此次,《纲要》更进一步的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此可见,必须转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看法,要把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看作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举措;看作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看作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看作是发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二)教师素质必须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要想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提高师资水平是关键。学校生产的产品质量的好坏,根本上取决于教师这些特殊的工程师。但高职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或普通教育,因此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双高”的文化修养和“双师”的素质。

所谓双高文化修养,即科学修养和人文修养。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紧密联系着的一类教育,社会需要什么行业的人才,对人才的要求有哪些变化,需要教师及时把握;各行各业知识与技术在不断更新,有的行业更新速度十分惊人。不仅需要高职教师掌握自己专业的新知识、前沿技术,而且还必须具有非

常强的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所以高职教师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信条,要善于学习,不断接受各行业的新情况,及时掌握新技术,勤奋地、持续不断地从各种渠道汲取和补充自己的一桶水,确保传授给学生的是足够的有营养的水。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能实地作战的人。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还要有娴熟的技能和必要的经验。只有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才有可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所以提出了双师的岗位资格,即高校系列职称和专业技术职称。仅仅考取专业技术职称还是很不够的,高职教师必须有实践工作经验。

(三)一定要让学生好学、学好,成为全面的人才高职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如何让学生的精力集中于学习并且好学。“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特别是对于年轻而尚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更加需要来自环境的压力。要从考试、考核、激励等各个环节入手改变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比如,学生考取各种专业证书是衡量高职办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如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技术革新或发明创造奖励证书。应大力提倡高职学生获得“双证书”,即毕业证和岗位资格证书,以起到促进学习提高质量的作用。用技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科学技术改变生活,与艺术一样有其独特魅力,特别是前沿知识及应用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位著名德国企业家说:“现在中国年轻人可能受教育的年限比我们长,但是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远远不如我们国家的青年人。”德

国企业有一种共识:没经过职业教育的人不能进入工作岗位。德国产品的质量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始终非同寻常,正是与其职业教育分不开的。所以我们的高职教育,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必须针对高职特点、突出各专业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国际通用标准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都应当获得“双证书”,即毕业证和岗位资格证书。在为取得证书而努力的过程中,督促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学好。总之,在学生主观好学的基础上,尽可能充实完善教学硬件和软件,注重高标准、新要求,为学生的学好服务,并且得设法引导学生“走进去”,让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培养人才仅仅有理论和实践技能还不够,还必须心理健康的人,否则可能是祸害社会而非造福人类的“人才”。所以,在高职教育中,特别还要加强以下教育内容:加强人文教育、重视德育教育以及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时代意识。

三、工作建议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任何教学都是“教”和“学”对立面的有机统一,老师教得再好,学生不学,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没有“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学层面必须着力寻求“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统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由传统的教书、教知识向教人、教学生转化。这样就得深入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认识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特点和

接受规律,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

二是做到爱岗敬业,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大学是塑造全方位能力的基地,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德育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三是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和各种专业培训,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此外,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我们应注重将理论及时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习,要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高职教育发展的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推进我院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各方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迫切需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和创新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大学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后,大学生就业实现了向市场化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难,说明某些环节存在问题。究其原因,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到位是其中之一。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系统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仍陷于事务中,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局限在就业政策的宣讲上,与学生的需求反差明显。二是缺乏针对性。学校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就业指导脱离实际。三是缺乏时效性。大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在毕业以前进行,满足于解决就业率问题,从社会需求、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指导重视不够。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除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外,必须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化培训,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和劳动者。同时,要大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为此,除了要加强就业指导力量、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外,还必须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实际需要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指为使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的有关职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职业素质培养以及就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环境认识、职业见习、职业探索等方面活动的引导和组织。 作用和效果初步显现 近年来,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一些具有先见之明和高度责任感的高校率先推出,并得到快速推广,为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做出了贡献。 职业生涯教育在高校的推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规划测 职业生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提高人力资源开发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职业生涯教育项目组”于2015年3月23日组织召开了“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座谈会。与会代表围绕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基础教育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最新进展;国内企业、社会及相关领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测评及培训工作的进展状况;部分国家职业生涯教育的模式与经验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高等院校有关专家、劳动部门和企业界相关人士、部分新闻媒体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职业生涯教育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至关重要 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与会者普遍表示认同。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蔡克勇教授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很重要,它是在以人为本科学观的指导下,从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研究学生成才的

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结题报告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持续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而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容乐观,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院校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社会领域的转变,需要在学校期间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因此,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与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有关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的探讨数不胜数,古人曾以“立业成家”作为人一生当中的两件大事,可以看到,职业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在现代社会,职业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随着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职业院校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职业领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社会所认可的职业素养。同时需要认识到,这种素养的具备绝不是朝夕可获的,因此,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素养从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从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系统的研究,促进大家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为指导,以现代社会对劳动者职业素养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中职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优化教育实践,完善教育评价等活动,探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构建一套切实可行,又高效能的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与管理模式。(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课题研究思路 通过开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企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等的调查研究,充分认识提升劳动者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本校实际和中职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六项子课题分类研究,探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形成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都较强的基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中职育人模式。 2.课题研究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3.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了解企业中人才素养的现状和对人才素养的期待,了解当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和培养方式,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具体的活动,做到在行动中研究。 (3)个案研究法。以学校各专业为例,把研究点分解到相关班级、学生和相关企业。 (4)经验总结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成功实例进行系统分析,使研究成果上升为系统、科学的经验和理论。 二、研究内容 (一)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德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寓德育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寓德育于规范的常规训练之中,寓德育于各项实践活动之中。通过课堂教学(职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等)、常规训练(3q7s管理活动、道德实践周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思想意识、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行为习惯。

(完整版)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夸美纽斯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 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徐国庆博士 一、当前职教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案例

反思:1、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汽车构造与维修”;2、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什么这么糟糕 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主要问题:1、学问化;2、缺乏统一的逻辑学科课程仅仅是现象问题。现有课程的本质问题是“学问化”,即在“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把实践看作为理论的附属品。正确的关系应当是理论服务于实践。 为什么不能先为实践储备足够的知识? (1)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种书生是天生成的才具,能对于书本子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做的事体才有趣味,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杜威 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建构主义 (2)职业知识的工作结构表征方式 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要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仅仅对理论知识的深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对原有课程进行结构性改革。 二、从教学论到课程论 (一)何为课程 西方:课程即跑道。 中国:功课(内容)及其进程(组织) 课程的特征:方向性、过程性

(二)课程论兴起的原因:1、课程是制度化教育的产物,是教学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的需要。2、近代课程理论发展的结果。 对学科课程理论的突破使人们意识到,仅仅对课程内容做些删减,或对编排顺序做些调整是不够的,还不能充分体现人们对教育的新设想。改革还必须触及一个上位问题,即按照何种逻辑来设置课程。 (四)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是方案,教学是实施。 老师应当教“课程”,而不是教“教材”。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管“课程”,而不是仅仅是管“教材” 三、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内涵 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做,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 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二元经济转型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二元经济转型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作为连接社会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环节,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和技术性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工业发展输送技术性人才。同时,促进我国经济一体化发展。以三穗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为实例,针对二元经济体系下农村职业教育现有的发展模式及趋势提出见解以及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标签:二元经济;农村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对策 1 二元经济概述 二元经济的说法最初是由伯克于1933年针对印尼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的,后1954年刘易斯发表《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描述了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经济特征:传统农业部门薪资远远低于城市工业者,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减少,这就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提高直到与工业达到一致,最后形成经济一体化。该理论衍生到我国主要是指自给自足的农业以及生产力极小的服务业与社会化大生产中技术较先进的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度的资源倾斜政策,表现为工业为代表的城市与农业为代表的农村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导致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发展。 2 二元经济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二元经济的经济结构给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采取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过度偏向工业和城市。同时,由于城市工业发展引起工资水平迅速上升,从而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范围的流动。以此经济和社会现状为背景,党和国家开始重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相继出台农业和农村发展相关政策,培养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1985年以来,我国先后召开了7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利用国家权力出台了4份专门文件,针对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现状,采取相应的职业教育政策指导。 当然,二元经济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工业发展过快,在农村和城市形成工资水平差异化,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这不仅造成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还导致农村大量田地荒芜;农村发展过慢,以至于从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的学生90%以上毕业后选择去城市工作,这虽然解决了农村劳动力问题,但是达不到职业教育培训技术性人才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性目的。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落后的经济使得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观念缓慢,甚至对职业教育认识少之又少。在农村,很多人难以接受三年职业教育毕业后还要去打工的观念,觉得浪费时间;农村落后的经济状况使得国家从政策上形成倾斜,更倾向城市教育的发展,而忽略农村教育。 3 二元经济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一、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它起源于中世纪的手工业行会。“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开展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中, 企业占主导和核心地位, 学校教育居于辅助地位, 学生在企业和学校的一般时间比为3∶2或4∶1。企业与职业学校成为两个教育主体, 企业着重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学校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二、美国的“协作式”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的“协作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 就是“教学—科研—生产”型模式, 其首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特曼提出。这种模式不仅强调大学是求知的场所, 更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其主要特征是分层次培养和注重职业技能、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和双导师制度以及定量设定标准、定性考核质量。 三、日本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自其应用型学科创立以来, 日本的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便始终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视为办学的中心任务, 并努力寻求和塑造有别于一般院校的人才培养思路和人才类型。这种“产学合作”人才

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应用型职业教育特色、突出专业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与实践性、重视产学协作的共同教育以及注重“双师型”职业教师队伍建设。 四、新加坡的“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借鉴德国“双元制”提出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 将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融合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 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元合一”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项目教学贯穿始终、师资队伍建设体现“以师为本”的理念以及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 五、香港职业教育 1. 政府大力支持, 社会化运作, 建立起全港统一的资历构架, 保障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 2.行业主导, 密切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建立起了强大的业界网络。 六、法国职业教育 1. 立法层面将企业与职业教育捆绑 2. 资金投入使企业和行业协会与职业教育利益休戚与共 3. 校企间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第一章--职业教育学与职业教育

第一章职业教育学与职业教育 一、填空题 1、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现象中存在的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我国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劳动预备制度”),规定每一个公民就业前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职业教育。 3、教育领域中的规律有两种,一种是(特殊规律),又叫局部规律,它有其特定的作用范围和具体的实现条件。另一种是(一般规律),又叫基本规律,它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对全局发生影响的规律。 4、职业教育理论是关于职业教育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在人类研究职业教育现象过程中,它经历了一个从(思想萌芽)、(形成独立学科)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5、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6、西方奴隶社会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 7、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8、MES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 )的缩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劳工组织)借鉴德国等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创立的职业教育理论。 二、选择题 1、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属于职业教育的(C) A. 特殊规律 B. 局部规律 C. 基本规律 D普通规律 2、不属于职业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是(A) A. 学生学习立体图形 B.后进生转化 C.“双师型”教师 D.产学研结合 3、西方奴隶社会出现了斯巴达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侧重(B) A. 哲学和艺术 B. 体操和军事 C.宗教和商业 D农业和手工业 4、西方奴隶社会出现了雅典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侧重(D)。 A.骑士、体操、军事 B.文学、宗教、军事 C. 农业、手工业、服务业 D.哲学、艺术、商业教育 5、古代社会有关职业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通过(A.)形式进行 A. 家庭教育、学徒制教育 B.学校教育、官吏教育 C.社会教育、劳动教育 D.官学、私学 6、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将城市划分成7个区域,利用其中一个区域作为职业教育场所的哲学家、教育家是() A. 康帕内拉(T﹒Campanella) B. 托马斯·莫尔(T﹒More) C. 贝蒂(W﹒Betty) D.夸美纽斯(Jan Amos Komensky) 7、《大教学论》一书的作者是(D) A. 康帕内拉(T﹒Campanella) B. 托马斯·莫尔(T﹒More) C. 贝蒂(W﹒Betty) D.夸美纽斯(Jan Amos Komensky) 8、最早明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的教育家是(A.) A.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B. 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 C.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 D. 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

摘要:论述了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程二元分裂的危害;并以任务驱动整合模式、“教学做合一”整合模式为例,阐述了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整合方法。关键词: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学科式课程模式;任务驱动整合模式一,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编辑。理论课与实践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理论课学习的目的是奠基人文素养、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实践课主要是培养职业能力、习得应用技能。两类课程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共同为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服务。但就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看,这两类课程由于整合不够科学,搭配尚不默契,运作不善创新,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力作用,相反,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沿袭“三段式”的学科式课程模式。“三段式”课程是当前高职课程结构和分类的一种通用模式。即把课程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课三大块进行教学。这种课程体系和布局本质上还是属于学科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 (1)从课程内容看,以理论知识为主体。前两“段”都是属于理论知识板块,占70%—80%的比例,同时理论知识教学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而实践教学要求和规范比较模糊,不够完善。(2)从课程结构看,以理论课程学习为起点,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来的知识还是以理论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实践需要为核心。(3)从课程内容和组织模式看,“三段式”课程都是有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并没有按照技能实践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整合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需要相脱节。(4)从课程实施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而实践过程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只是依附于理论学习,而且即便如此也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践行。(5)从课程评价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书面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并未采用学生制作的样本来评价。因而“三段式”课程模式虽有理论课、实践课之名,但只是机械拼合、平行叠加,并未进行科学整合,在课程实施上也是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规律和特点是相违背的。 2.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失衡。从时间的总体分配看,现行高职一般第一学年学习普通文化课,第二学年为专业课,第三学年上实习实践课。而第三学年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就是一个学期。形成了4:1,甚至5:1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学习时间比。再从具体的课时执行看,教育部2000年《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 40%”,但据调查,由于受到资金、设备、师资等因素的制约,多数高职院校实践课开出率都低于这个比例,好一点的也只有 30%[l]。 3.理论课与实践课缺乏科学整合。考察理论课与实践课整合不科学的问题主要有三:(1)时间整合不科学。依据前述,高职前两年学习理论课,第三年才进入实践环节。理论课与实践课间隔时间太长,很不科学。一方面,学生前面学理论时对实践根本不了解,没有实践背景和经验,学习理论的目的性、针对性、动机性不强,而且知行脱节,前学后忘;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偏后,相隔两年学生对学过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大打折扣。(2)展开顺序不科学。“三段式”课程的展开顺序是先理论后实践。以理论学习作为职业教育的切人点,难免有错位之嫌。(3)方法整合不科学。现行高职理论课与实践课采用的是叠加式的整合模式,理论课与实践课只是被机械地叠加拼合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的是基础和承载的依附关系,而且实践课还在实际操作中被“矮化”和“窄化”。二、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二元分裂的危害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程整合上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两类课型长期貌合神离、二元分裂的现状。其所形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课程观念失去准绳。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为培养具有应用技能、职业素养、实践智慧的高技能人才服务,遵循“能力本位”课程观,突出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而当下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奉行的却是理论先行、理论为主的教学策略,理论知识依然是教育内容的主宰。这就必然造成课程建构与课程目标的冲突、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的背反,其结果只能离人才培养的目标越来越远。问题在于随着知识增长和频变的加快,终身学习和知识经济的要求,人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后在全国并购了一些地方大型培训机构,很快实现了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巨人的幼儿教育和家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化的品牌格局。同时巨人教育集团注重开辟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当代职业教育/2018年第4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 先发展,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教育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根本力量,与农村发 展有着直接联系的农村职业教育需要明确自身使命,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更好地 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在拥有国家重视、政策支持、社会发展需要的 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 以及教育质量不高等挑战。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推进。 政府需加大经费投入,注重健全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 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职业教育;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54(2018)04-0022-04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2006-2007)规划项目《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编号:06YJ61)。 作者简介:高俊梅(1994-),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李峰(1971-),江西农业大学产业处,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收稿日期:2018-04-2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高俊梅李峰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三农” 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 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是农业 大国,乡村的振兴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地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应的对 于从事农业相关活动的人以及农民的技术技能有了更 高的要求。农村职业教育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途径 之一,因为它能够有效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推动农村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且与农村普通教育、农村继续教 育及农村成人教育相辅相成,和农业推广、科研和开发 互为补充、紧密相联。[1]我们必须看到发展农村职业 教育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 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找准新时代我国农村职业 教育的新定位继而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分 必要的。 目前,国内研究人员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存在的问题。闻庆凯、刘丽等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外部 与农村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都存在问题。[2]其次,关于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研究。张琳琳基于目标定位 的视角,研究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3]再 次,关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 职业教育的研究。侯宏皎认为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 业教育需要重新定位其发展方向。[4]张志增从乡村振 兴战略与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进行论述,认为农村职 业教育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进行改革发展, 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目标,必须把农业 农村优先发展和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 来,以振兴农村职业教育为基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大力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乡村各类人才,全 面提高乡村人力资本。[5]范海英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 农村职业教育应根据服务“三农”的教学理念,进行专专题研究 22

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研 究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一、国内职业理论研究 1.我国古代职业理论研究 我国古代体系仅局限在各个职业圈内进行,古代中,很多受教育者都是艺徒制的,同时,这也是我国古代保持时间最长的职业教育形式。艺徒制作为我国古代职业教育中最为典型的教育形式,是奴隶制的统治者集中全国功匠艺人建造作坊为开端,在封建里随着商品的发展而日益兴盛。一个国家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与劳动者的职业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将“习”取其原意:练习、实践,也就是学习了理论知识后,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反复练习,变成自己的职业技能,并付诸于实践。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职业教育不无启示,也是我们当今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 2.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创办被公认为近代职业教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对现代职业教育进行研究。教育家黄炎培认为:“人们大都有天赋的个性与特长,而兴趣做他的先导在不断启发着,很可能尽量地发挥出来;前人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乐于传给后人,后人从仿效中获得改进,或进而有所发明,这就是教育;社会生活方式采用分工制,求工作效能的增进与工作者天性天才的认识,进而与其工作适合:于是乎有职业教育”。孟广平的课题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以学制体系为主,选取机电、铁路、商业、、卫生、农业各业以及一些开放城市作调查研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原则,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实施方案。 总之,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经过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理论,它们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演变,对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尚未真正形成,我们引以为鉴,不断探索。 二、国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确提倡“民主主义” 约翰?杜威是着名实用主义家、教育家,杜威心中的理想国是民主社会,杜威倡导民主主义,民主的功能,杜威在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做了细致描述:倘有一个社会,它的全体成员都能以同等条件,共同享受社会利益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生活的相互影响,使社会各种制度得到灵活机动的重新调整,这个社会就是民主主义的社会。杜威一度认为,不能仅单凭主观臆想就来制定标准衡量社会,而应以成员共享利益的多寡为尺度,还以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究竟能否交流互惠为尺度。杜威强调的民主社会主要否定了外部权威原则,采用自愿倾向和兴趣原则。学校是传播社会团体重视的价值与目标的核心机构,通过学校,任何社会团体所重视的价值以及试图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 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 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 (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3)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 “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11.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 12.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13.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

我国职业教育中的教师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职业教育中的教师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本文为原创文章,在百度文库公布出来仅供参考、交流,切勿转载和摘录,否则视为侵犯版权行为。。 一、问题提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分类,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可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和特殊教育,其中,职业教育又可以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特定的培养目标以及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使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的教育类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质教育,优师为本。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没有好的教师,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优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教

师教育与培训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职业院校的教师,他们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具备的社会必须的职业素养。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做好职业院校教师教育与培训工作是首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职业院校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立足发展的关键所在。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下,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教师教育和培养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和普通高等师范学院(大学)来完成;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教育和培养主要由其对应的研究性大学、研究机构或专业对口的其它普通高等学校来完成;而职业教育的教师教育和培养工作则没有成体系的专门机构和院校来承担和完成,全国目前仅有职业类师范院校6所,且大部分已经或正在转型为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的性质逐渐淡化,即使近年来教育部通过开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设臵了一些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点),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教师数量不足、业务不高、素质不强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做为一个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和实践十余年的工作者,我个人认为,走教师职业化培养的路子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有效途径,尽快研究并解决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化培养问题是完善我国教师培养体系、推动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现实需要。

国内外旅游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国内外旅游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国内外旅游职业教育比较借鉴 姓名:潘仕园班级:11旅游景区1 班学号:114150220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人们对旅游职业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旅游职业教育无论是在办学规模、教学质量,还是在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等诸多方而,都与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存在许多不相适应之处,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就宁波城市学院为例,与国外旅游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自身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国外旅游教育的特点 以最具代表性的3个国家美国、瑞士和澳大利亚的旅游教育情况作一探讨,发现它们有以下特点: (一)行业协会作用突出 美国没有专门的旅游管理部门,只设有白宫旅游政策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的旅游发展政策,而其他职能则主要由行业协会、企业及教育研究机构通过产业政策和市场来进行引导。因此,美国的旅游教育研究呈现出高度的市场化特征。尤其是美国饭店业协会,一直致力于饭店经理人员的培训及资格认证工作[1]。 瑞士旅游教育主要为饭店教育,它由饭店协会创立。瑞士饭店协会不仅是代表瑞士饭店业的官方组织,还创建了瑞士洛桑饭店管理学校,相继在全国建立了20多家培训饭店。可见行业协

会在旅游职业教育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院校旅游教育与研究[2]。 澳大利亚的旅游教育领域由澳大利亚旅游理事会(旅游企业的最高行业协会的)、澳大利亚旅游研究局(由联邦政府资助的)、澳大利亚旅游研究理事会及澳大利亚旅游研究学院等组织广泛参与,共同推动。 (二)建立了政府、企业、院校合作体系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经济地位的逐步提高,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制定了一些政策,从而保障和落实各项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许多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研究旅游教育,在美国著名旅游管理学院任教的都是权威人士,不仅具有博士学位而且均在知名酒店里有过很丰富的工作经历。美国饭店业协会出版发行酒店管理学教科书,并在世界各地1400多个大学、学院、职业技术学校以及高中广泛使用[3]。 店校合一是瑞士办校的一大特点。学院课程设置包括三期专业课程和三期带薪实习,实习在瑞士酒店或餐厅进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澳大利亚,旅游企业纷纷与高校联合,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形式、交叉式的培训网络结构。 (三)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美国注重旅游高等教育可从近几年旅游院校增加的数量得以佐证。美国EI颁发的证书及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011-2015年中国培训市场前景预测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中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人才的责任与义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是实现人才强国并推动中国进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中国各行各业均存在高技能人才缺失的现象。因此,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时代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也构成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如何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发展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不明显 现阶段,在中国的整个就业层面中,存在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而高级技工供不应求的现象,劳动力的结构失衡与素质较低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缺乏专业的劳动力与高技能的技师,导致生产资料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虽然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高精尖的人才可以对外引进,但大批的技术工人与高级技师还需要职业教育来培养。而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其重要性并没有被突出强调出来,因此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不重视

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未充分体现 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步伐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对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础。而职业教育作为不断提高个体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教育形式,应该致力于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与务农技能,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 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1.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行业等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这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体系要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在其办学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和前提、以社会资源为依托、以岗位要求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具有职业教育风格与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中高级实用型人才。因此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采用灵活办学的方式,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拓宽学科知识的范畴,满足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 2.依靠政府,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全面规范职业证书的认证制度。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充分保证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政策的有效实施。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