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

摘要:科技英语翻译作为翻译领域内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国际交流中占重

要地位。科技英语本身所具有的准确、简洁、严谨和客观等特征使译者在翻译科

技文本时需要具有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下探讨科技英语

的翻译策略。本文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进行分析研究,从语义和风格两

方面提出了科技英语的翻译策略,对科技英语翻译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功能对等;翻译策略

一、科技英语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国与国之间在科技方而的交流日益频繁,科技英语

材料越来越多,科技翻译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科技英语是一种信息型的文体,

其主要用途是传递信息。它具有叙述客观、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行

文精炼、句式严整等特点,名词化结构因其客观、准确的特点而被频繁应用于科

技英语中。

与文学类语言相比,科技英语有其显著的语言特征,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

法特征两方面。词汇上的差别是科技英语区别于文学语言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即

大量使用专业术语。科技领域内的工作人员都倾向于使用客观、直接、简洁的语

言和词汇来描述事物。总的来说,科技英语在词汇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一)将普通词汇专业化形成专业技术词汇。科技英语中的很多专业术

语都是通过赋予普通英语词汇新的含义而得来的,为了熟悉专业术,功能对等视

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语,译者必须阅读大量的专业领域的科技文本,以使翻译成

品更专业准确。(二)借用其他学科词汇形成半专业技术词汇。半专业词汇是由

普通词汇转化演变而来,本身含有一般词义,但在不同学科和专业中有不同的意义。(三)广泛使用缩略词。为了表达简洁方便,科技英语中都会使用大量的缩

略语。为了体现其客观准确性,避免带有主观色彩的叙述,科技英语会较多地使

用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以及各种复合句。名词化结构有利于达到交际目的,派

生名词的使用则可以有效简化叙事层次和结构,减少从句的使用频率,使科技英

语的行文更加直接、精炼,达到较少的篇幅表达更多的内容,从而使文篇更简洁、浓缩和凝练。

二、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他在著作《翻译科学探索》中首次提出“动态对等”的概念。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在当时的翻译界产

生了很大反响。在后来出版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他对“动态对等”做了明确

定义:动态对等就是“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一致”。尤金奈达指出所谓动态对等翻译是“在译入语里产生和源语信息最切近

的自然对等语”,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即形式、内容、读者的反应。其中内容和形式是基础,读者的反应是核心。奈达认为内容比形式更重要。奈达的功能对等是

相对意义上的对等,是相对程度的接近,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对等,因为每个民族

的思维方式不完全相同。

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活应范围很广的翻译理论,之所以能出现科技英语名

词化结构的翻译,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功能对等理论目标是通过在译入语里产

化与原文信切近的对等语,实现原文和译文在风格和意义上的对等,这点是对所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翻译对等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翻译对等 作者:热娜·买买提 来源:《成功·教育》2012年第09期 【摘要】本文通过以尤金·A·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在汉译英时怎样运用功能对等理论的几种翻译策略达到翻译对等的效果。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翻译对等 一、引言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在其《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动态对等”后称“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指出翻译就是“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原语信息”的过程。对等的标准就是译文的读者和原文的读者在感受上基本相同。 奈达提出了三类对等,即形式对等、动态对等与功能对等。形式对等关注的是信息本身,包括信息的形式和内容。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关注的并非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之间的一一对应,而是一种动态的关系。功能对等简单讲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形式上的对应。功能对等理论有九种翻译策略,即音译、直译、增译、减译、改译、加注、意译等。 二、翻译策略在汉译英时的应用 1.音译。有些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以及术语名称等在译语中无对应词时通常用音译,以避免直译或意译带来的误解。例:天津——Tianjin;王晓宏——Wang Xiaohong;秧歌——yangko;饺子——jiaozi。 2.直译。“词语指称意义的直译,关键要做到准确无误。要注意防止两种现象:一是专有名词或专门术语的误译,二是找到‘假朋友’——即两种语言中形式相同,但意义却截然不同的词。”。例如:“新闻照片”不是news photo,而是press photo。“白酒”不是“white wine”,而是spirits。 汉语作品的题目或电视剧名的翻译一般用直译。例:《红楼梦》译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北京人在纽约》译为:A Native of Beijing in New York;一些商标名也可用直译法:“小天鹅”洗衣机“Little Swan”Washer。 3.增译。如从功能对等论的角度分析,翻译中的增词必须在译文和原文之间达成风格上的“功能对等”,更要注重内容上的对等传递,尽可能做到译文的读者和原文读者在感受上基本相

浅探广告翻译中对等原则的运用

第2卷 第2期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2 No.2 2007年6月 Wuhan Marine(Journal of Wuhan Marine College) Jun.2007 —————————————— ※收稿日期:2007-04-16 作者简介:黄小洁(1980.10-),女,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外语系。 [英语教学] 浅探广告翻译中对等原则的运用 黄小洁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415) 【摘要】由于广告在现代商品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告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要讲究 翻译中的对等原则,还要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广告翻译;对等原则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60/SG(2007)02- 0025- 02 广告在现代商品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促销作用。广告利用文字 图画、音乐、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传播信息,具有大众性 商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同时,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国际贸易体系,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以及不同的贸易环境造成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特征,这就使其更具有跨国界,跨文化的特点。因此广告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要讲究翻译中的对等原则,还要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 一、广告语言的特点 广告语句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它们通常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语言上引人人胜,说服力强,修辞手段的运用也别具一格,如语意双关 、文字游戏等,使人感到幽默中见智慧,平淡中显新奇。广告语句在形式上也极具鲜明特色,或行文工整、对仗押韵,或节奏感强,琅琅上口,或一鸣惊人,耳目一新,可以收到耐人寻味,经久不忘的效果。广告语言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即吸引力(attractive —catch the reader attention)、创造力(creative—project on image)、说服力(persuasive—urge the reader to act)和影响力(impressive—produce an impact)。 广告翻译不同于其他翻译,广告翻译的目的是要实现广告的销售目标,因此广告翻译不仅是一个语义对等问题,更是一种突出广告功能的再创造过程,侧重点在于译文是否有感染力以及能否增强广告功效。广告原文和译文最终目的一致,要求广告翻译功能上的对等。同时,由于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广告语言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技巧和商业价值的语言,又由于民族心理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翻译达到与原文绝对对等的效果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一则优秀的广告对其他民族的读者来说未必是成功的。因而为了保证译文具有原文同等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甚至优于原文,广告翻译应在基本保持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以达到功能对等等效原则。在翻译广告文字时,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绝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翻译 ,做“表面文章”, 必须要使语言翻译得既准确又地道,尤其是要把原文中的“潜台词”或言外之意传达出来。此外,还要利用常用的一些技巧和手段,把广告词语的个性(personality)表现出来。 这样才能使译文尽量做到达意、传神的表形,收到意似、神似和形似三统一的效果。 二、广告翻译的基本对等原则 人类思维内容的共通性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超出不同点。这种语言对等才使原语向译语转换成为可能。翻译,不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词与词之间的单纯转换,而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也就是在保持深层结构层次上不同语言问语义上的共同性的前提下,重组原语信息的表层形式,转换表达角度,用译语意义替代原语意义。因此,对等是翻译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说,取得翻译对等越多,译文质量也越高。翻译对等原则包括的范围很广,主要表现为语义对等、语用对等、社会文化对等三个方面。 (一)广告翻译的语义对等 一般说来,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是一种代码,它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可用来表达语义。在广告的翻译中,语义对等是最基本的。它从词的对等开始,贯穿于整个翻译的全过程。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字结构障碍(包括双关语、文字游戏)以及惯用法障碍(如词语搭配、成语结构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了解每个翻译单位的基本意义,更重要的是确定每个翻译单位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意,以便达到翻译单位的语义对等,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所以在实际翻译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理解实际含义,切忌望文生义。英语中有些成语、词组和习惯说法表面上似乎和汉语不谋而合,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就需要译者对两种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句法、语义等诸方面的特征了如指掌。如:出口商品 “芳芳”唇膏的译文采用汉语拼音“Fang-fang”,英文中 “fang”(蛇的毒牙)一词巧合,谁还敢买这种 “毒牙”唇膏呢?。 二是避免造成歧义,使读者误解。一些产品的名称、商店的招牌以及商标通常都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翻译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其效果,否则可能产生“橘生淮南则为枳”的尴尬结局,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恶果。例如:在英国,品茶的场所一般称为tearoom,teahouse 或teashop,相当于中国的“茶馆”,不能把teashop 译为 “茶叶店”。在英国茶叶都在超级市场出售,没有专门的茶叶店。中国的茶叶店可译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

[摘要]传统的翻译方法相关论文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而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从新的视角提出的新的翻译方法,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一大贡献。 [关键词]功能对等;奈达翻译;英语论文范文 尤金·A·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从事过语言学、语义学、人类学、通讯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还从事过《圣经》的翻译工作,精通多国文字,调查过100多种语言。经过五十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他已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自八十年代初奈达的理论介绍入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他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奈达在中国译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奈达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他帮助创造了一种新姿态对待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气氛,以增进人类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和了解。”[1] 翻译作为一项独立的学科,首先应回答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翻译?传统翻译理论侧重语言的表现形式,人们往往醉心于处理语言的特殊现象,如诗的格律、诗韵、咬文嚼字、句子排比和特殊语法结构等等。现代翻译理论侧重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以及两种反应(原文与原作读者、译文与译作读者)之间的对比。奈达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奈达在《翻译理论于实践》一书中解释道,所谓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是指意义和语体而言。但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奈达又把对等解释为是指功能而言。语言的“功能”是指语言在使用中所能发挥的言语作用;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必然不同,不是语音语法不同就是表达习惯不同,然而他们却可以具有彼此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奈达所强调的是“对等”“、信息”“、意义”和“风格”,奈达从语义学和信息论出发,强调翻译的交际功能,正如他自己所说“:翻译就是交际”,目的是要寻求原语和接受语的“对等”。他所说的“信息”包括“意义”和“风格”,着重于交际层面。他实质上要打破的是传统的翻译标准。他把翻译看成是“语际交际”,也就是在用交际学的观点来看问题。交际至少应当是三方的事情:信息源点———信息内容———信息受者,也就是说话者———语言———听话者。奈达注重译文的接受者,即读者,而且都对读者进行了分类。奈达根据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把读者分为四类:儿童读者、初等文化水平读者、普通成人读者和专家。他曾说过,一些优秀的译者,常常设想有一位典型的译文读者代表就坐在写字台的对面听他们口述译文,或者正在阅读闪现在电脑显示屏上的译文。这样,就好像有人正在听着或读着译文,翻译也就不仅仅是寻求词汇和句法的对应过程。运用这种方法,译者就可能更自觉地意识到“翻译就是翻译意思”的道理。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翻译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奈达对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尽管不同民族之间难以达到“绝对的”交流,但是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因为人类的思维过程、生产经历、社会反应等有许多共性。他这种思想主要基于他对上帝的信仰和对《圣经》的翻译。在他看来,上帝的福音即是真理,可以译成不同的语言,也可以为不同国家的人所理解。因此,他提出“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 奈达把翻译分为两种类型:形式对等翻译和动态功能对等。翻译形式对等是以原语为中心,尽量再现原文形式和内容。功能对等注重读者反映,以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能够达到和原文读者一样的理解和欣赏原文的程度。奈达的形式对等要求严格地再现原语的形式,其实也就是“逐字翻译”或“死译”。奈达本人也不主张形式对等的翻译,他认为严格遵守形式无疑会破坏内容。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之“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翻译作为语际交流的桥梁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翻译早就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共同进步,但构建系统的翻译理论却显得举步维艰。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国内产生影响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西方翻译理论当是奈达的“功能对等论”、“等效论”和“读者反应论”,以至翻译界形成“言必称奈达”的局面。在奈达40余本著作和250多篇论文中,功能对等理论是其最重要的翻译理论。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翻译界观念逆转,形成“言必批奈达”之势。因此,应该对“功能对等论”进行全面理解和分析,进而对其做出公允的评价。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奈达分析了翻译中译语文化和源语文化关系的三种类型,认为这三种关系是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距离决定的。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出翻译的两种基本导向:等值有两种不同的基本类型—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形式对等关注信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与此相对应的是以“等效原则”为基础的动态对等。 奈达的《论对等原则》一文集中阐发了动态对等思想。他认为语言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等,必须辨别翻译的不同类型,以确定不同的对等原则,根据信息的本质、作者的目的以及译者的目的、受众的类型等因素,对翻译进行分类。即根据信息的本质,确定内容和形式何为翻译的主要考虑因素;根据作者及译者目的,确定翻译的预期目的是提供知识、引起情感反应,还是建议某种特有的行为举止。他希望读者达到完全的理解,并使翻译完成某种祈使功能。 为防止误会,奈达用“功能对等”取代了“动态对等”,他希望以此来强调翻译的交际功能,这个替换并不是要否定先前的“动态对等”。实际上“功能对等”与“动态对等”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奈达认为,功能对等强调的是语言之间、文化之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恰当的方式重新组织信息的形式和语义结构而进行交际。例如翻译white as snow时,如果一种语言里没有“雪”这个字,却有“霜”(frost)字,就可以用“白如霜”来替换。也可用同义比喻如“白如蘑菇”white as fungus 来表达,如果都不行,可以用一个非比喻形式very,very white“白极了”来表达。原作者期望读者看懂作品,通常他会表达的只会是一层意思,而不是几层意思。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应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

第10卷第1期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1.10No .1 2010年3月 JOURNAL OF CHANGS HA AERONAUTI C AL VOC ATI O NAL AND TECHN I C AL C OLLEGE Mar .2010 收稿日期:2010-01-18 作者简介:朱蓝辉(1982-),女,湖北随州人,助教,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应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 朱蓝辉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介绍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应用文的文体特点,论述应用文体翻译应遵循功能对等理论,即译者应准确推测原文意思,充分了解读者的认知语境,用译入语准确写出相应的应用文,达到最佳的功能对等。 关键词:奈达;功能对等;应用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654(2010)01-079-04 Appli ca ti on of N i da ’s Theory of Functi ona l Equ i va lence to Prag ma ti c Tran sl a ti on ZHU Lanhui (Heyuan Polytechnic,Heyuan Guangdong 517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 oduces N ida’s Theory of Functi onal Equival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g matic English .It als o argues that the Theory of Functi onal Equivalence can be app lied t o Prag matic Translati on . Key words:N ida;Functi onal Equivalence;Prag matic Translati on 应用文体翻译是一种功能性和目的性很强的 翻译品种。它涉及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包括政府文件、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讲座通知、租房广告、住户须知、景点介绍、借阅规则、商店指南等文本。广告翻译是想把产品卖到国外去;景点介绍翻译,是为了吸引外国游客参观游览;超市的英语翻译,则是为了方便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的饮食起居。一般说来,翻译读者感兴趣的,是产品的性质、功能,景点有哪些个“卖点”。[1] 读者不会在乎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译文文采如何。只要产品卖得好,大批外国游客来了,功能就达到了,翻译也就成功了。这与文学翻译在功能、目的上有很大的不同。 那么如何实现应用文体的准确性交际功能以及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应用文体翻译呢?随着我国应用文体翻译市场急剧扩大,翻译数量与日俱增,这个问题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 功能对等理论,结合应用文的文体特征,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提出了应用文体翻译中应遵循功能对等原则。一、功能对等理论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交流行为。翻译界前辈已创立了许多翻译理论,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新的翻译理论仍在不断地涌现。1969年,在《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奈达提出“功能对等(func 2ti onal equivalence )”概念。翻译意味着交流,它取决于听译文或看译文的人能了解到些什么,所以,谈功能对等最根本的是必须比较:接触原文的人怎样理解原文以及接触译文的人怎样理解译文。奈达认为在翻译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对等:形式对应和动态等值。形式对应在形式和内容上注重信息本身,与建立在“等值效应原则”上的动态等值不同。他认为形式对应是指代表源语词或句在目的语中最切近的具有对等功能的词或句,在语言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 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 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然而,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 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 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重创”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郭建中,2000 , P67) ,也就是将源语文章的文化内涵用译语的词汇来阐述和说明。例如:“He thinks by infection , catching an opinion likea cold. ”“人家怎么想他就怎么想,就像人家得了伤风,他就染上感冒。”(刘宓庆,1998 ,P122)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原文的内涵并不是靠词汇的表面意义表达出来的,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里。

功能对等理论对英汉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0182425.html, 功能对等理论对英汉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 作者:屠明忠王晓燕 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05期 摘要:本文在对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英汉广告的语言特点,提出并剖析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英汉广告翻译过程中的应用,同时通过一些实例来证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英汉广告翻译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广告;功能对等;广告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的语言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广告类型繁多,形式多样,如向消费者推销商品或服务的商业广告,各公司或组织为扩大或提高社会影响而做的介绍性形象广告,政府或社会群众组织为某一社会目的而做的公益广告,还有个人为各种目的在报纸上登的分类广告。广告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行为,广告译文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广告的宣传效果和促销作用。因此,广告译文必须注重其信息传递功能和译文读者的反响,使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基本保持一致,甚至更好的效果,从而达到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本文拟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对英汉广告翻译加以研究。 1、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EugeneAlbertNida)是美国当代的一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也是当代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纵观奈达的翻译思想,有的翻译理论学家把奈达的翻译思想形成分为好几个发展阶段,其中,谭载喜把它分为三个不同的主要发展阶段:即早期带有明显美国结构主义色彩的语言学阶段、中期的翻译科学说与翻译交际说阶段以及后来的社会符号学阶段(谭载喜,1999)。在奈达的翻译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他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即“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 体。”(Eugene A.Nida&Taber,1969)。而在其翻译思想发展的第三阶段,奈达不再采用“动态对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翻译对等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翻译对等 【摘要】本文通过以尤金·A·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在汉译英时怎样运用功能对等理论的几种翻译策略达到翻译对等的效果。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翻译对等 一、引言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在其《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动态对等”后称“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指出翻译就是“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原语信息”的过程。对等的标准就是译文的读者和原文的读者在感受上基本相同。 奈达提出了三类对等,即形式对等、动态对等与功能对等。形式对等关注的是信息本身,包括信息的形式和内容。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关注的并非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之间的一一对应,而是一种动态的关系。功能对等简单讲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形式上的对应。功能对等理论有九种翻译策略,即音译、直译、增译、减译、改译、加注、意译等。 二、翻译策略在汉译英时的应用 1.音译。有些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以及术语名称等在译语中无对应词时通常用音译,以避免直译或意译带来的误解。例:天津——Tianjin;王晓宏——Wang Xiaohong;秧歌——yangko;饺子——jiaozi。 2.直译。“词语指称意义的直译,关键要做到准确无误。要注意防止两种现象:一是专有名词或专门术语的误译,二是找到‘假朋友’——即两种语言中形式相同,但意义却截然不同的词。”。例如:“新闻照片”不是news photo,而是press photo。“白酒”不是“white wine”,而是spirits。 汉语作品的题目或电视剧名的翻译一般用直译。例:《红楼梦》译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北京人在纽约》译为:A Native of Beijing in New York;一些商标名也可用直译法:“小天鹅”洗衣机“Little Swan”Washer。 3.增译。如从功能对等论的角度分析,翻译中的增词必须在译文和原文之间达成风格上的“功能对等”,更要注重内容上的对等传递,尽可能做到译文的读者和原文读者在感受上基本相同。增词一般用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为了语法上的需要;二是为了意义上的需要;三是为了修辞上的需要。 “汉语多无主句,而英语无主句只能表示祈使语气,使用范围窄得多,增加泛指意义的代词或符合上下文逻辑意义的代词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例:如果走近了,会发现他们那可爱的神情——If you approach them,you will see their cute looks.该句为汉语常见的无主句,翻译时应增译出主语“you”。 4.减译。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汉语中词语的重复现象比较多,如果把这些重复的词全都翻译出来,译文则会显得冗长啰嗦。所以在汉译英时,减译是经常使用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译文简明扼要。例如:我们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We should be loyal to our party,to our people and to our motherland.本译文省略了后面的两个“忠于”,使译文简洁通顺。 5.加注。汉语的成语的特点是言简意赅,能把丰富的意义用简短的几个字表达出来,因此成语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把汉语的成语翻译成英语时,应保留成语的形象、比喻和民族色彩,此时可以用加注。例如:对牛弹琴:play the lute to a cow—address the wrong audience;鸡毛蒜皮:chicken feathers and garlic

精编【汽车行业】浅谈功能对等理论依据下的汽车广告翻译

【汽车行业】浅谈功能对等理论依据下的汽车广告翻 译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毕业设计(论文) A Study of Automobil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学院: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其中除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以及法律规定允许的之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完成并以某种方式公开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作的材料。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是本人在新余学院期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归新余学院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签名(手写):签名日期:年月日 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设计(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新余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设计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作者签名(手写):指导教师签名(手写):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论文题目:浅谈功能对等理论依据下的汽车广告翻译 专业:英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给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法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对产品、劳务或观念等信息的非人员介绍及推广。”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大步向前,越来越多的贸易往来走向国际,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标志之一,汽车广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汽车广告翻译的成功与否更是直接决定了产品在目的市场上的销售力度。 国内关于汽车广告的研究多以传播学和营销学的角度进行的。鲜有从语言翻译角度进行研究。文本主要以汽车广告翻译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思想,分为三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广告语言和汽车广告入手,研究汽车广告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第二部分,以功能对等为理论依据,具体介绍这一翻译理论。第三部分,结合功能对等理论及翻译原则与方法,从直译与意译、套译与创译等方法体现汽车广告翻译。与此同时,本文将列举大量的成功或失败广告翻译例子,从关注文化差异、进行文化转换、增强广告情感美、体现人文关怀等方面进一步说明。 总的来说,广告翻译最大的特点是说服消费者采取行动实施购买行为。这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相符,即目的语读者对目的语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

完整版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A奈达(Eugene Nida )提出,奈达师 从几位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大师,本身也是有重要地位的语言学家, 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但这位在学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偏偏远离学术重镇,默默地在美国圣经协会供职半个多世纪。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 之一。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简介编辑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 ?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 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 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步骤编辑 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

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 然而,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 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例如 英语谚语“white as snow翻译成汉语可以是字面意义上的白如雪”。 但是,中国南方几乎全年无雪,在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中,没有雪”的概念,如何理解雪的内涵?在译文中,译者可以通过改变词汇的形式来消除文化上的差异。因此,这个谚语在汉语中可以译作白如蘑菇”白如白鹭毛” 郭建中,2000 ,P63)。再如,英语成语“spring uplike mushroom”中 “ mushroom原意为蘑菇”但译为汉语多为雨后春笋”,而不是雨后蘑菇”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为熟悉的成语和理解的意象是雨后春 笋”。 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 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重创”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郭建 中,2000 , P67),也就是将源语文章的文化内涵用译语的词汇来阐述 禾n说明。例女口:“ He thinks by in fecti on , catchi ng an opinion likea cold.人家怎么想他就怎么想,就像人家得了伤风,他就染上感 冒。”刘宓庆,1998 ,P 122)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原文的内涵并不是靠 词汇的表面意义表达出来的,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里。 特点编辑 如按照英汉两种语言字面上的对等来翻译,原句译为他靠传染来思维,象感冒一样获得思想”这样,原文的真正意义就无法清楚地表达。事实上,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与英文对等的句型来表达同样的内涵。于

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 2 高中英语反思式教学研究 3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 4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的解读 5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 6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 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8 从中英婚俗看两国文化差异 9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两性意象的象征研究 11 Analysis on Earnest Hemingway’s Doom Consciousness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2 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13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14 英语形容词的翻译 15 浅析《黛西米勒》中男女主人公矛盾情感背后的文化冲突 16 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17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18 论《双城记》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9 政治委婉语的取效性行为分析 20 从传递文化信息视角探讨《红楼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 21 从容?重生—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物心态 22 《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 23 《爱玛》的三个中译本中翻译策略的比较研究 24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功能及运用 25 移民影响下的美国文化特点分析 26 中英文颜色词内涵异同 27 分析托马斯?哈代对西奥多?德莱塞的文学影响 28 Biblical Ideas on Women and Sex 29 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的比较 30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 31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 32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 33 网络委婉语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34 论石黑一雄《别让我走》中新与旧的世界 35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相互影响 36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37 从《红楼梦》及其译本看中英非赞同表达的异同 38 隐喻视角下的方位词研究--以方位词in和up为例 39 《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 40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41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自然意象 42 合作原则视角下的商务谈判委婉语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分析

翻译理论之功能对等理论浅述 作者:钱余 中央财经大学 文献综述: 功能对等理论是一个著名的翻译理论,由美国人尤金·A·奈达(Eugene Nida)提出,对后来的翻译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很多人都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过研究和应用。 吕朦,贵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就曾写过《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再认识》,里面主要介绍了功能对等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介绍到中国后,对中国译界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近来这个翻译理论开始被质疑甚至被全盘否定。作者认为对“功能对等”理论持反对意见的人起因于对“对等”的绝对化理解,是对奈达的误解,于是在文中简要分析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实质及其原则,以及怎样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比较可取。他指出奈达的“功能对等”是相对的灵活的动态对等,而对“功能对等”持反对意见的人,大部分是因为对“对等”的理解过于绝对化了,并没有真正知晓奈达要表达的意思。奈达曾指出,“对语言的理解从来就没有出现两人完全相同的情况,因此更谈不上两种语言中会存在完全一致的对等关系。”吕朦也在文中说到“为了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必须保持原作的内容和内涵意义,使译文能为读者所理解且保证不会对译文产生误解,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顾及信息表达的形式。” 另外赵丹丹,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发表过《浅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内容、标准以及适用范围都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且指出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正确的看待,并且合理的使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而在使用该理论的过程中,翻译者也应注意一些问题——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应怎样恰当的采取翻译策略的问题,为我国的翻译工作者在日后的翻译工作中提供借鉴意义,并为以后的翻译工作锦上添花,添砖加瓦。 以及石锡书,杜平的《辩证地看待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则是从两个方面来看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从盛而衰,体现了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否则怎么会产生这种衰弱的倾向,因此我们要辩证地对待它。他在文中指出“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读者反应”,把它作为译文的判断标准,但是读者的水平层次不一样,有高知识分子,也有目不识丁的人,即使在一个群体,他们经历的不一样,看待一个事物的观点也不同,很难把译文判断标准定下来。总体来说,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对现在的翻译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还有很多人研究过功能对等理论,一般来说较多是应用这个理论来研究个案。例如一个文学翻译作品,或者影视作品,还有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如陈苗苗的《功能对等理论下<红楼梦>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栾晓莉的《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看2010-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研究》;很多学者都对字幕翻译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有所研究和探讨,如陈玉的《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史春颖的《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绝望主妇>字幕翻译研究》,等等。可见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领域范围之广我对功能对等理论比较感兴趣,也有一点自己的看法,结合文学名著的译文来浅要分析功能对等理论,理性看待它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从他的理论中学习翻译的技巧,实现翻译水平的提升。

奈达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奈达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 姓名:汤玉洁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袁斌业 20080401

奈达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 研究生:汤玉洁年级:2005级学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袁斌业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文摘要 广告是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和实用性的文体,一则广告必须具有说服力和记忆价值。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贸交往的增加,广告翻译日益重要。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翻译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奈达是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语言学家,在世界翻译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被人称为“现代翻译理论之父”。他的理论核心内容就是“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后来为了强调“功能”的概念并避免有些人对“动态”的误解后将其改称“功能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这一理论曾给中国翻译界带来了新鲜空气,也给译论注入新的血液。许多翻译理论家如金堤,谭载喜曾大力赞赏功能对等理论。这一理论是奈达在《圣经》的翻译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圣经》从根本上讲,是以说服别人相信基督教义并希望别人采取某种行为为目的的一部作品,同样地,广告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其最大的特点也是其说服功能——说服消费者采取行动实施购买行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功能对等理论对于广告英汉互译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从广告文体的功能入手,分别讨论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怎样实现广告翻译中出现的文化和美学效果对等。同时考察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实际操作效果。通过分析,作者注意到国内广告翻译的实践中,英语广告汉译有许多优秀的成功典范,而汉语广告英译的错误百出,因此本文侧重于汉语广告英译研究,并通过引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给出了具体的汉语广告英译的方法。论文结构如下: 导言部分包括引言,阐述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目的、论文的结构和所运用的研究材料和方法。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简单介绍了本领域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简单介绍了奈达和他的动态/功能对等理论。 第四章是整篇论文的重点。首先介绍了广告和广告翻译。广告的主要功能是促使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或建立对某个品牌的好感和信赖。广告及其翻译都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广告语言的制约,广告中文化因素的制约等,但广告仍然是可翻译的。接着详细地论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主要是从文化和美学效果方面来论述怎样实现广告翻译的对等。作者分析了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在功能对等视角下适当的翻译方法,以求得最贴切自然的对等。 最后一章是结论,综述了本文所进行的研究,客观评价了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了论文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商业广告;翻译;功能对等。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语翻译中的应用

2009年12月第4期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iliNormalUniVersity(S0cialScienceEdition) Dec.2009 N0.4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语翻译中的应用 陈永红1,苗锦燕2 (1.伊犁师范学院外语系.新疆伊宁835000:2.农四师第二中学。新疆伊宁835000) 摘要:从广告语言的特.hA.手。说明如何在广告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分析了广告翻译的三个基本对等原则,并结合实例提出实现对等原则的三个基本翻译策略。 关键词:广告翻译;功能对等:对等原则;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争一1076(2009)04—009卜-03 一、广告语言的特点 广告语篇有其特有的格式及要求.广告语言在词汇、句法、篇章、修辞等方面表现出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在广告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广告语言的特点。 首先,AID—MA(attention,interest,desire,memoryandaction)被看作是经典的广告创作原则。广告的语言最重要的是“eye-catching”/“ear—catching”.冈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去读或者去听该广告。如雀巢咖啡的广告词:“Goodtothelastdrop.t9译文:“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译文做到了意、音、形三者兼顾,实在妙不可言。 其次,广告的语言还必须要有可读性。广告用语的这两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在选词、语法、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广告中的词汇变化无穷。可是也相对稳定。 最后,广告中大量运用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双关、押韵、拟人等等。这样能更加形象生动地传达信息。分别举例如下: 1)SmoothassilkisThai. 译文:泰航飞行,平滑如丝。 这是一则泰国航李公司的广告。短小精悍的比喻使泰航I{‘行的安全平稳的形象跃然纸上。译文通过增词法添加“飞行”二字,加深了读者对泰航优质服务的印象。使用比喻,可以增强广告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美。 2)Iammoresatisfied.AskforMore. 译文:摩尔香烟,我更满意:再来一支,还吸摩尔。 这是摩尔香烟在广告语中树立的一个双关典范。它巧妙地使用more一词的双重意义:more是一个副词,表示“更加.更多”;大写之后,变成了品牌名称。这则广告使人们轻松记住了商品的品牌,同时又给人留下了一个印象:该产品优于同类产品,能使消费者更满意。双关语义被拆成两层,在译文中分别表述。而且四字结构,读来朗朗上口。 3)Whereverithurts,we’11healit. 译文:不管它哪里伤痛.我们都将使之愈合如初。 这是一则提供皮包修理服务的广告。在广告词中.作者把坏的手提包比作受伤的人,把修理皮包比作愈合伤痛。拟人手法使广告中所提供的服务极富人情味,形象贴切,译文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神韵。 二、广告翻译的目的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广告翻译的目的是实现预期的销售目标,因此广告翻译不仅是一个语义对等的问题,更是一个突出广告功能的再创造过程。其侧重点在于译文是否有感染力以及能否增强广告的功效。广告原文和译文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因此要求广告翻译功能上的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做到广告翻译功能上的对等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尤金?A?奈达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倡导者,在他的著作(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中,奈达提 收稿日期:2008—12—10 作者简介:陈永红(1968一).女,伊犁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苗饰燕(1963-一)。女,农四师第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法。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