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第二课时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第二课时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第二课时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第二课时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

(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什么叫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

【总结】为了交流方便,国际上采用通用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二、推进新课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阅读】阅读课本,找出什么叫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课本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问答并板书】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化学方程式?

【总结】如

“+”表示“和”、“与”等;

“=”表示“反应生成”及“六不变”

【思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有哪些优点呢?

【交流讨论】⑴、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⑵、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⑶、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阅读总结】阅读课本P96,然后总结。

【总结】化学方程式具有如此多的有点,它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示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量上的关系,以后我们再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就要用它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或提供的信息)

【阅读】化学方程式具有那些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6页进行总结。

【教师展示课件】(以木炭燃烧为例)

(1)、表示反应物是碳和氧气;(2)表示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3)、表示反应条件是:点燃;(4)、 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12:32:44 (5)、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粒子数比是1:1:1 。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木炭燃烧为例)

C + O2 === CO2

12 :(16×2) :(12+16×

2)

是化学方程式吗?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怎样 读?

12 : 32 : 44

①宏观: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质量: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③微观:每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②表示反应条件;

③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④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粒子个数比。

【思考】对于反应:4P +

5O 2

2P 2O 5 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何计算?

4×31∶(5×16×2)∶[2×(31×2+16×5)]

124 ∶ 160 ∶ 284

31 : 40 : 71

【提问】此化学方程式该怎么读?

【学生思考并回答】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其读法有异于数学中的方程式,其中的“+”读成“和”;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的“==”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下面以磷燃烧为例:

(1)、宏观读法: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2)、微观读法:每4个磷原子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质量读法:每124份质量的磷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交流与讨论】课本P97的讨论题。 尽量鼓励学生多回答一些点燃 4P + 5O 2 ======= 2P 2O 5 点燃

信息,只要从这三个化学方程式能得到的都对。

【总结】可见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它所提供的这些信息选择恰当的物质和条件来制取我们

所需要的物质。

【典例剖析】

例1 (多选)将3g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据此可判断该物质的组成中(A、C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可能含有氧元素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D.一定含有氧元素

例2 目前有关部门作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C )

A. Cr2O3;

B. CrSO3;

C. Cr2(SO4)3;

D. Cr2S3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是以后学习化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利用它既可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从而把我们对化学的学习从质的研究引向量的研究。

【作业布置】教材P98练习与应用的1、2题。

【板书设计】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2课时化学方程式

⑴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⑵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②表示反应条件;

③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④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粒子个数比。

⑶读法:“+”读“和”,“=”读“反应生成”

【教学反思】化学方程式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桥梁,是继元素符号、化学式之后又学习的一种用语。本节课只

是简单的介绍了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为课题2 做好知识铺垫。课堂学习氛围在九(1)班较为浓厚,学习兴趣盎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但是在九年级的其他班级教学效果就不是很好,因为他们的基础要差一些。

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江口县桃映中学:李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化学反应中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学生学会分析及 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学生学会分析及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的角度去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解.类比推理 教学用品 烧杯. 托盘天平. 锥形瓶. 小试管. 橡皮塞. Na2CO3粉末. 稀HCl. 粗铁丝. CuSO4溶液. 镁条. 镊子. 滤纸. 酒精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学习了那么多的化学知识你们还记不记得什么是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对!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就接触到了许多的化学反应,比如:铁跟氧气的反应,磷跟氧气反应。

【副板书】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 O2→ Fe3O4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 O2 → P2O5 【师】铁跟氧气反应的现象是剧烈反应.火星四射,反应物是铁跟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磷跟氧气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色的火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反应物是磷跟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化学反应观察到了现象,知道了反应物生成物,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去思考一下呢?看看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什么变化关系呢?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师】那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到底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几探究实验来证实一下。 【方案一】在底部铺有细纱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百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并使玻璃棒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棒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调节平衡,读出数据,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棒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红热后迅速将橡皮塞塞上去点燃白磷。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去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学生】观察天平和读出数据。 【师】把方案一中的表格填写好并分析。 【总结】方案一.反应前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师】那么下面我们在用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是不是跟我们总结的一样 【方案二】利用铁丝和硫酸铜反应,按上述操作,利用托盘天平进行实验,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合是否相等。 【学生】观察天平并读出数据 【总结】方案二. 反应前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合相等。 【归纳板书】一.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合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师】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符合这个定律呢?下面我们用两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分子的种类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板书)二、应用 1、是非判断题(出示小黑板) 例: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生成了82克二氧化硫。 思路:因为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氧、硫元素均来自硫单质和氧单质,则二氧化硫中S:O=1:1,即为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剩余50克-32克=18克氧气,生成二氧化硫质 量为32克+32克=64克 (强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应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2、自然现象解释 例:铁钉生锈质量增加、煤球燃烧后质量减轻。 (说明) 铁钉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增加的是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同时有少量的硫和不能燃烧的杂质),煤燃烧主要是其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入大气中,剩下煤灰的质量肯定小于煤的质量。减轻的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具体回答问题可分三步:第一步写出反应表达式,第二根据定律指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第三指明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3、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已知A+B=C+D的反应中,A物质18克与若干克B物质 反应,生成了13克C和20克D,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质量为多少克? 解题思路:因为反应物为A、B,生成物为CD所以依照质量守恒定律:m(A)+m(B)=m(C)+m(D),即18+m(B)=13+20 所以m(B)=15克 D、巩固练习(若时间紧可作为作业题) 1、2克氢气与8克氧气反应生成9克水,这句话是否正确? 2、将12.25克氯酸钾和若干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了4.8克氧气,称得固体剩余物质量为10克,则生成物氯化钾 的质量为多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 3、将a克氯酸钾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c克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 5、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物质化学式,正确的是( ) A、XY2 B、XY3 C、X2Y3 D 、X3Y2 E、本节小结 今天,我们围绕质量守恒定律,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些知识学习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F、作业布置 课本70页第1、2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从不同角度认识定律,培养学生求异发散的思维能力。 巩固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_知识点_习题及答案

1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课标要求 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课标解读 1.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 2.掌握盖斯定律在反应热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地位 前面学生已经定性地了解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感受到了反应热,并且了解了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变化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及燃烧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节介绍了盖斯定律,并从定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应。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盖斯定律。教科书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浅显地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 最后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三道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这是本章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新课导入建议 瑞士化学家盖斯 “异曲同工”是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热化学奠基人盖斯总结出一条规律: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步进行的,其总热量变化是相同的。该规律被命名为“盖斯定律”。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11~1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盖斯定律”,并完成【思考交流1】。 (2)看教材P13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反应热的计算”,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的教材地位分析。?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1、2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反应热的计算”,可利用【问题导思】中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建议教师除【例2】外,再变换一下 ?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13页讲解研析,对“探究2”进行总结。?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4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已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3)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实验二:Fe与CuSO 4 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91页: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 4+Fe→FeSO 4 +Cu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演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镁条的燃烧 [实验]:演示课本第92页:实验5-15-2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意图]:(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目的意图]: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初三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一】【是真是假】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人们经常用来赞美蜡 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已高贵品质的诗句。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自然界的物质可以随意的消灭,这是真的吗? 2、废品收购站的经营之道是:先从零散的家庭当中以较低的价 格收购钢铁之类的金属,然后又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厂家,从中赚取差价。但废铁收购站往往把收购来的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待长满铁锈后再出售给厂家,这样可以提高钢铁的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真的吗? 【二】【合作探究】 请你根据幻灯片上的问题作出选择, 我的观点是。 请按照指导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记录填入下表中: 实验名称反应前的质量实验现象反应后的质量我的结论【三】【快速抢答】 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 1g水完全汽化后质量仍是1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 2、镁燃烧之后生成氧化镁,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学法指导] ①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认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③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四】【前失后鉴】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金属汞放 在一敞口容器里煅烧,冷却后进行称量,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 (1)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2)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探微求知】 (1) 你能用图片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吗,那就试试吧! (请以两个水分子为例) (2)说说你在贴图过程中的发现吧? 六、【知识运用】 1、[再回首]请你重新思考学案第一环节:是真是假。 2、工业上用氮气(N2)与氢气(H2)两种物质反应来制氨气(NH3)。某生产车间氨气的日产量是340吨,消耗掉氢气的质量为60吨,那么理论上消耗掉氮气的质量为 吨。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以下图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 七、【收获共享】 〖基础篇〗1、化学变化的过程是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1.下列叙述,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的是() ①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质量 ③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后,生成的氧化铜质量比碱式碳酸铜减少了 ④3.24 g硫和3.2 g氧化合,生成了3.2 g二氧化硫 A.②和③ B.①和④ C.②③④ D.④ 2.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A.Cu、O B.Cu、O、H C.O、H D.Cu、H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 2 =2Z中,Z的化学式为() A.XY 2 B.X 2 Y 2 C.X 2 Y 4 D.X 2 Y 4.在化学反应:M+N = P+Q中,a g M和b g N完全反应,生成c g P。则生成Q的质量为() A.(b+c-a) g B.(a-c+b) g C.(a+c-b) g D.(c-a+b) g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 g碳和4 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18 g B.11 g C.8 g D.5.5 g 6.4 g A物质与5 g B物质混合反应,能生成6 g C物质,剩余3 g B。若将7 g A与3 g B混合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9 g B.10 g C.8 g D.3 g 7.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8.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9.将A、B、C各10 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 g D,同时增加了8 g 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A.1:5 B.l:4 C.4:l D.5:l 10.现有m g KClO3跟2 g 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n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A.(m-n) g B.(m+2-n) g C.(m+2+n) g D.(n-2) g 11.某元素R的氧比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R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14,则R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RO B.RO 2 C.R 2 O D.R 2 O 5 12.在化学反应A+B = C+D中,80 g A和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0 g D,则生成C的质量是___ g。 1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的固态物质的质量_____氯酸钾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4.化学反应A+B=C中,3 g A和足量B反应,可得11 g C。如有12 g A,能和_____g B完全反应。 15.质量守恒定律表示: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反应后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根据这个定律,3 g碳在10 g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_____g。 16.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_____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_____没有改变,_____也没有增减。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1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1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改正。

九年级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知识教学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质员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疑点:(1)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 (2)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镁条燃烧质量增加;蜡烛燃烧后完全 消失”,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4.解决办法: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以理论为指导理解定律的本质,提高思维、分析推理能 力。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本节通过精心设疑,实验探究,刘不同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分析、推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实质,深化认识,并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探理解,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准备理论依据,为学好化学用语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 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 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板书]:实验一:CuSO4与NaOH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70页:实验4-2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 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 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docx

九年级化学专题五:化学变化及其表示 单元 2: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培养从质的变化 和量的变化全面理解化学变化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复习、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大胆推理建立假说并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 学实验来验证假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 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 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 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 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 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四、学情分析 (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 应。除了生物课上学过生态平衡,物理课上学过能量守恒外,未接触任何关于《质量守恒定律》方面的知 识。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 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九年级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社会环境因素对他们影响也较大。一部分学生有厌学的 趋向,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尤其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讲,留守儿童较多,家庭管理跟不上,教学双边活动很难 开展,但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所以得细心的引导和指导。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分析推理,建立假说→ 设计实验,进行求证→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分析结论→利用成果,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当一种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无论它以哪种状态或形式存在,质量都是不变的,例如, 将一块铁变成铁丝、铁粉或铁水,它的质量都不变。那么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例如:木材燃烧完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第1讲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 Ⅰ.知识回顾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通常情况下的反应热即焓变,用ΔH表示,单位___。 旧键的断裂___能量;新键的形成___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 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吸热反应:__者>__者;放热反应:__者<__者。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放出热量吸收热量 前者为反应 3.放热反应ΔH为“或ΔH吸热反应ΔH为“”或ΔH?H=E(的总能量)-E(的总能量) ?H=E(的键能总和)-E(的键能总和) 4.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⑴常见放热反应①②⑵常见吸热反应①② 5.反应热的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二.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是指。 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2.书写注意事项: ⑴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不用 ↑和↓(因已注明状态)。(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因为物质呈现 哪一种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即反应物的物质相同,状态不同,△H也不同。 ⑵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因为△H的大小和反应的温度、压强有关,如 不注明,即表示在101kPa和25°C。⑶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

子个数,而是表示,故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当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H也同等倍数的改变。 如:2H2(g)+O2(g)=2H2O(l)ΔH=-571.6kJ/mol H2(g)+1/2O2(g)=H2O(l)ΔH=-285.8kJ/mol ⑷△H的表示: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一定要注明,“+”代表,“-” 代表。△H的单位是:或。 ⑸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加和性,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反应逆向进行时,△H值不变,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是指kJ/mol。 几个注意点: ①研究条件:25℃,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101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如: C→CO2(g)、H→H2O(l)、S→SO2(g) 2.中和热是。 中和热的表示:(一般为强酸与强碱)H+(aq)+OH-(aq)=H2O(l)△H=-57.3kJ/mol。 弱酸、弱碱电离时要吸热,△H>—57.3KJ/mol 3.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原理:△H=-4.18m(t2?t1) n(H2O)?10KJ/mol-3 实验用品: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重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课前预习】 1.托盘天平的使用:使用天平时,首先要检查__________,称量时,称量物放在_____,砝码放_____。砝码要用______夹取。 2.写出两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导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泪”哪去了呢,消失了吗? 二、自主探究: (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猜想】。 【阅读】课本P90、91实验。 ▲注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且有剧毒,实验中要用镊子夹取,切不可用手直接取用。【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 【反思评价】 1.方案一中,锥形瓶底部的细沙在何作用?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 2.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3.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猜想】。 92

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体系中进行。 【交流讨论】课本P93讨论中的三个问题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93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 ..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解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注意:①反应物的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化学反应。③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有形式上不遵守质量守恒的情况,一定是有某些物质被遗漏或逸散到空气中。) 3、应用: ⑴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12.4g磷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8.4g,消耗氧气________g ⑵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为() A.NO B.NO2 C.N2 D.N2O 解析: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本节课就是带着这个问题共同研究适合于任何化学反应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四、教学思路: 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有一则广告“水变 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 欢迎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 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谈谈你的想法。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做出科学明智的选择。 【介绍】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对化学反应中物质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个适合任何创设情境为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2、表示生成物是; 3、表示反应条件是;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2.微观: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2+O2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一、填空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2→CO2+H2O,则A中一定含有元素, 可能含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为。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物质A分解成56 g B和44 g C,则反应了的A的质量为g。 3、将36 g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 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4.把6.1 g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根据定律,可知制得氧气g。二氧化锰反应中起作 用。

高中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教案

课题《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2、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盖斯定律、及反应热相关计算。 教学过程 [典型例题1]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 ①C(s)+1/2O2(g)==CO(g) ΔH1= ②CO(g)+1/2O2(g)== CO2(g) ΔH2=mol ③C(s)+O2(g)==CO2(g) ΔH3=mol [① + ② = ③] 解: 二、盖斯定律: 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三、如何理解盖斯定律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有哪些用途 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但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慢,有时还很 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观点“不管 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典型例题2]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ΔH = kJ/mol P(s、红磷)+5/4O2(g)=1/4P4O10(s);ΔH = kJ/mol 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例题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B ) A、H2(g)+Cl2(g)=2HCl(g);△H=-Q1 1/2H2(g)+1/2Cl2(g)=HCl(g);△H =-Q2 B、C(s)+1/2O2(g)=CO (g); △H= -Q1 C(s)+O2(g)=CO2(g); △H= -Q2 C、2H2(g)+O2(g)=2H2O(l); △H= -Q1 2H2(g)+O2(g)=2H2O(g); △H= -Q2 D、 S(g)+O2(g)=SO2(g); △H= -Q1 S(s)+O2(g)=SO2(g); △H= -Q2 [课堂效益检测]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总结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解,实验演示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形成初识,科学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形成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250ml)、玻璃管、单孔胶塞、气球、白磷、烧杯(100ml)、铁钉、玻璃片、蜡烛、火柴、镁条、石棉网、坩埚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授: 1、写出铝在氧气中燃烧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2、问题提出: 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会是怎样的关系? 二、活动与探究

3、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 概念: 理解: (2)情景与讨论: 情景⑴: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称量,点燃蜡烛,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情景⑵:取一根用砂纸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称量。在石棉网上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观察反应现象并比较反应前后质量。 4、讨论与交流: ⑴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⑵对于前面方案一中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⑶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⑷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四、板书设计 1、活动与探究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 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 水加热变成2g 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 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 2CO 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 2、表示生成物是 ; 3、表示反应条件是 ;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 和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 2.微观:每 个碳原子和 个氧分子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 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 2+O 2 2H 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一、填空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一定改变的是 ; 可能改变的是 。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 2→CO 2+H 2O ,则A 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 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 2=6CO 2+6H 2O ,则A 的化学式为 。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物质A 分解成56 g B 和44 g C ,则反应了的A 的质量为 g 。 3、将36 g 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 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 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 4.把6.1 g 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 ,根据 定律,可知制得氧气 g 。二氧化锰反应中起 作用。 5、现有一反应A+B=C ,有10克A 和5克B 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克A ,B 没有剩余,则生成C 的质量为 克。 6、化学方程式是指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选择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