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 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答:1、国际经济学研究以独立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

2、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3、国际经济学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

5、国际经济学建立在徽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

6、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国际经济学从经济学的理论出发,概况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国际经济的各个领域的经济规律。

2.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1、掌握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

2、有助于把握国际经济现象。

1)国际贸易扩大

2)跨国公司的发展。

3)一直主张,自由贸易的发达国家,近年来采取各种手段保护市场,相反,被认为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在不利地位的发展中国家都先后采取了自由贸易政策。

4)金融动荡和金融危问题。经济开放、金融开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有助于理解国外企业和国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

4、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服务。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

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2.商品的名义价格和相对价格:假定PX和PY分别表示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又称名义价

格,那么PX/PY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它的含义是以商品Y

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价格单位,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X与

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Y的数量.)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4.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

5.要素密集度:是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

二、问答题:

1.国际贸易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任何国际贸易理论,都要回答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贸易的结构和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这三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2.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答:一、理论分析的假定条件

1、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

2、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美国。

3、他们都能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

4、劳动力在一国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5、生产要素转移时机会成本不变。

6、商品可以在各国间自由移动,但生产要素不可以。

7、两国资源被充分利用。

8、两国间商品流出的价值与流入价值相等,没有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成本。

二、结论

(1) 贸易使各国消费都增加了,即各国从贸易中都获得了利益。国际贸易是“非零和”

游戏。

(2) 世界生产和消费比贸易前提高了。来源于国际分工的益处,国际分工使各国劳动

生产率高的产品的生产优势发挥出来了,各国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提高了全世界的

劳动生产率。

3.简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一、涵义: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分工与贸易,双方仍可从贸易中获利。

简单地说,就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二、结论:

1、贸易使各国消费都增加了,即各国从贸易中都获得了利益。国际贸易是“非零和”游戏。

2、世界生产和消费也比贸易前提高了。世界产量的上升和各国消费的上升来源于国际分工的益处,国际分工使各国发挥了各自的相对优势而避开了相对劣势。

4.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一.前提假定条件

①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的,即生产过程中规模收益不变;

②各国生产要素总量不变;

③两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可以完全替代;

④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即产品要素支出与要素含量相一致。

⑤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⑥静态分析,假定经济总量处于均衡状态;

⑦两国之间没有运输成本;

⑧两国之间没有其它贸易障碍。

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本命题:

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较丰裕的

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三、模型的推理过程:

1)各国生产同种产品的,其价格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2)价格的绝对差制是由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差别造成的。

3)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不同,是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造成的。

4)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差是由他们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不同造成的。

5)各国生产要素的不同丰裕度和各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比例不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成本优势。

总之,模型说明了在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度是各国比较利益形成的基础。

四、生产要素禀赋论的特点:

1)优点:从两个方面发展了比较利益理论:

理论是以两生产要素的投入,更接近现实;

理论假定各国生产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各国间商品价格差是由不同要素丰裕度从而成本的差别造成的。

2)局限性:

理论假定机会成本不变,与现实不符;

2.只假定投入两种生产要素;

3.没有分析一国从自给自足走向自由贸易的过程;

4.引进了价格和货币因素,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5.国际贸易总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什么两国分配利益的多少取决于什么

1.开展国际贸易所带来的总利益取决于两国国内相对价格的差异,差异越大,两国获利范围越大,获利就越多。

2.在贸易总利益不变时,国际相对均衡价格越接近本国贸易前国内相对价格,则对本国越不利;反之,越接近他国贸易前国内相对价格则对他国越不利。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2.差异产品:是指在设计、品牌、质量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同质产品,且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3.倾销:不完全竞争企业为达到规模经济效果,希望销售更多商品,但当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后,市场很难扩展,这类企业会在保持国内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形成“倾销” 。

4.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5.产业间贸易:是产业间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只出口或只进口的现象。

6.重叠需求:是在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消费者需求产品档次相同的那部分需求。

二、问答题:

1.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何以产生国际贸易

1.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国际分工必须由国际贸易作为补充,否则,规模

经济效果就难以实现。

2.比较利益理论主要解释产业间的贸易,如在第一产业中和第二产业之间的贸易,这种

贸易形式称为“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3.由于差异产品的出现,特别是同类产品内部所进行的贸易,就不再是传统的贸易形式,

而是表现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个产业内部差异甚至是非差异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

2.国际分工的三种可能情况是什么

1.哪个国家在特定商品的生产上较早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排除其他国家进入该行业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历史的经济发展过程——First Mover Advantage

2.起步时间相同的国家为了避免相互竞争,通过双方达成“协议分工”,在不同的产品上实现规模经济——小岛清

3.后起国家,选定某个特定的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果的行业,通过某种政策使其生产规模超过早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将其排除出该生产部门。

3.为什么会出现倾销

答:不完全竞争企业为达到规模经济效果,希望销售更多商品,但当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后,市场很难扩展,这类企业会在保持国内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从而形成“倾销” 。

4.重叠需求何以产生国际贸易

1.当每国厂商都追求本国代表性需求时,该国的非代表性需求就难以在国内得到满足,因而需要借助国际贸易实现。

2.通过国际贸易,本国生产的以满足代表性需求的产品生产规模也会随之扩大,从而规模经济效果更加明显。这种国际贸易或相互贸易不是无条件的,它只有在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才可能存在,因为它们有相近或重叠的需求部分。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一、名词解释:

1.边际物质产品和要素实际收入:

边际物质产品(MP):MP可表示单位要素的实际收入

实际收入 = 名义收入 / 价格(MP = VMP / P)

2.边际产品价值和要素名义收入;

1.边际价值产品是指:在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如果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保持不变,增加1单位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品价值。

二、问答题:

1.某部门产品价格上升,对两部门共同要素的名义收入有何影响对两部门特点要素的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有何影响

答:某部门产品价格上升会使两部门共有要素收入上升,价格上升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上升,另一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下降。

2. 某部门产品价格下降,对两部门共同要素的名义收入有何影响对两部门特点要素的名义

收入和实际收入有何影响

答:某部门产品价格下降会使两部门共有要素收入下降,价格下降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下降,另一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上升。

3.国际贸易对出口部门和进口部门的特定要素收入有何影响

答:国际贸易后,出口品价格上升,进口品价格下降;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上升;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下降;两部门共有要素收入变化不确定.

4.国际贸易会使共同要素的收入与流向产生何种影响

5.国际贸易使一个丰裕要素和稀缺要素的价格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国际贸易使一国内部出口品价格相对上升;出口品密集使用要素(丰裕要素)收入上升;进口品密集使用要素(稀缺要素)收入下降。

6.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五章动态国际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悲惨增长: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使产品出口增加,贸易条件恶化,造成福利水平下降。

二、问答题:

1.何为生产要素的中性增长中性增长对生产规模和国际贸易规模有何影响

答:中性增长即为两种要素按相同比例增长

2.偏向进口的要素增长对进出口量和贸易规模有何影响

答: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导致本国生产的进口竞争品会替代一部分进口产品,从而会降低一国对原有贸易的依赖程度。

3.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对进出口量和贸易规模有何影响

答: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使出口品的产量增加了,这就扩大了出口商品的供货来源,因而会扩大产品的出口规模。

4.在大国情况下偏向进口和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对贸易条件分别产生何种影响

答:在大国的情况下,要素增长会影响贸易条件。

1. 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进口↓出口↓

→国际市场上对进口品需求↓进口品价格↓

出口品供给↓出口品价格↑

→贸易条件改善

2. 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进口↑出口↑

→国际市场上对进口品需求↑进口品价格↑

出口品供给↑出口品价格↓

→贸易条件恶化

5.悲惨增长出现的条件是什么

(1)增长的要素是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

(2)国际市场对该出口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3)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出口增加会对国际价格发生影响。

6.产品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贸易情况怎样

答:1.第一阶段,技术先进的国家发明了某种新技术产品,将产品推向市场,满足本国需要。

2.第二阶段,产品发明国在国内市场饱和后将产品出口到技术和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

3.第三阶段,新产品的进口国随之逐步掌握了该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始生产该产品代

替进口,进而出口该产品,并把产品出口到技术水平落后的国家。

4.第四阶段,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技术水平落后的国家开始仿制该产品,替代进口

品,进而成为出口国,发达国家再研制出新产品,原产品逐渐走向衰落。

7.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增长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上升,而非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下降。

8.恩格尔定律

答:收入水平越低,消费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和其他必需品的支出比重越大;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用于食物支出的比重下降。

总结复习题:.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

答案提示: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来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不仅从供给角度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

第六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名词解释:

1.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根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

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

2.关税的种类:

(1)按征税对象分:a.进口关税b.出口关税c.过境税

(2)按征收方法分:a.从价税 b.从量税 c. 复合税

3.出口补贴:是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

接补助。

4.配额:指政府规定的对进口某种商品的数量。

5.许可证:是由一国海关签发的允许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进入关境的证明。

6.关税升级:是一种对初级产品进口实行低关税,而对制成品则实行较高的关税的现象。

问答题:

1.关税的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是什么

答:关税的消费效应: -(a+b+c+d)

关税的生产效应: +a

2.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为何(分大国和小国)

4.关税的净福利效应是怎样的(分大国和小国)

5.判断倾销的依据是什么倾销的种类及其目的有那些

依据:1.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是否受到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以致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

2.进口国同类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

3.在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下,进口国的同类工业是否难以建立起来。

种类:一种是持续性倾销;其目的是为了谋求最大利润;

另一种是掠夺性倾销,是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6.何为关税的有效保护率计算公式怎样

答:关税的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 ERP )反映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

中增加的价值(附加值)受保护的程度,通过关税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来表示。 其公式为:%100'?=

-j j j V V V j ERP (其中Vj 和Vj ’分别表示征收关税前后j 行业国内

生产附加值。)

例:假定自由贸易条件下,每套服装价格1000元,国内生产需使用进口500元中间投入品,

则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内生产附加值为1000-500=500元。

假定对服装征30%进口关税,中间投入品不征税,则征税后国内生产附加值为1000×(1+30%)-500=800元,ERP =(800-500)/500×100%=60%。

如果对中间投入品征30%进口关税,则征税后国内生产附加值为1000×(1+30%)-500×(1+30%)=650元,ERP=(650-500)/500×100%=30%。

如果对中间投入品征40%进口关税,则征税后国内生产附加值为1000×(1+30%)-500×(1+40%)=600元,ERP=(600-500)/500×100%=20%。

7.出口补贴的种类及其对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影响是什么

答:出口补贴的种类有:直接补助是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助或津贴;间接补助是政府对选定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税收上的优惠。

8.何为反倾销和反倾销税

答:所谓反倾销是指,进口国政府在确定外国出口商销售到本国市场的商品有倾销行为时,对该商品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反倾销税是指,进口国政府在确定外国出口商销售到本国市场的商品有倾销行为时,对该商品所征收的进口附加税。

9.常见的非关税壁垒有哪些

答:1.自愿出口限制

2.歧视性的公共采购

3.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4.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10.简述重商主义、李斯特和凯恩斯的贸易保护的观点主张。

答:1.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要获取更多的金银,除了本国开采金银矿藏外,只有通过对外贸易,用产品出口换取别国的金银,因此对外贸易是增加金银财富的唯一源泉。

2.李斯特认为,一国实行贸易政策的原则是,其贸易政策必须同本国工业发展的进程

相适应。他提出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都要经历5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不同时期应该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

3.凯恩斯认为,国际贸易收支顺差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凯恩斯提出

政府应该关注、进而应该干预对外贸易,采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作法。

第七章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百分比之间的比。

2.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百分比之间的比。

3.最佳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

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问答题:

1.进口商品供求弹性的大小与关税承担有什么关系

答:如果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有弹性,结果其进口规模会随着关税的上升而下降;如果进口国对该厂商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甚至无弹性,结果进口国的消费者可能承担绝大部分进口关税。

2.什么是最佳关说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什么

答:最佳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

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

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3.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定义和政策主张是什么

答:定义: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基础上的贸易政策理论。

政策主张:

一是出口补贴政策:由布兰德(Brander)和斯潘瑟(Spencer)提出;

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政策:由克鲁格曼(Krugman)提出

第八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贸易创造: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从而

提高了成员国的福利。

2.贸易转移:是指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

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3.亚太经合组织: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以下简称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11月,其

成员已由最初的12个扩展到21个,其中发达成员有5个,发展中成员有

16个,中国是在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

二、问答题:

1.区域经济一体化有那些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有五种形式,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自由贸易区的特征包括:

(1)在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从而真正实现了商品的自由贸易。

(2)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各成员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并不妨碍各成员经济体针对非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或第三国)采取其他的贸易政策。

(3)为区分来自非成员国和成员国的产品,以保持各国对外关税的有效性,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只有产自成员经济体内的商品才享有自由贸易,或免进口税的待遇。

关税同盟的特征包括:

(1)与自由贸易区不同,关税同盟的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这实际上意味着,关税同盟的成员国将关税的制定权让渡给经济一体化组织。

(2)从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看,随着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各成员国为保护本国的某些产业,需要采取更加隐蔽的措施,如非关税壁垒。

共同市场的特征:

(1)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意味着,成员国之间在相互提供通讯、咨询、运输、信息、金融和其它服务方面实行自由,没有人为的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意味着,成员国的资本可以在共同体内部自由流出和流入;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意味着,成员国的公民可以在共同体内的任何国家自由寻找工作。

(2)为实现上述要素的自由流动,各成员国之间要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间接税制度,并且协调各成员国之间同一产品的课税率;协调金融市场管理的法规、以及成员国学历的相互承认等等。

(3)共同市场的建立需要成员国让渡多方面的权利,主要包括进口关税的制定权,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国内间接税率的调整权,干预资本流动权等等。

经济联盟的特点:

(1)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2)当汇率政策的协调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建立了成员国共同使用的货币,或统一货币时,这种经济联盟又称为经济货币联盟。

(3)各成员国不仅让渡了建立共同市场所需让渡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成员国让渡了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本国经济运行的权利。特别是,其成员国不仅让渡了干预内部经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内部平衡的权利,也让渡了干预外部经济的汇率政策,维持外部平衡的权利。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1)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就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阶段。

(2)就过程而言,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逐步实现经济及其他方面制度的一体化。

(3)从结果上看,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类似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包括两种形式:A.邦联制,其特点是,各成员国的权利大于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

B.联邦制,其特点是,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大于各成员国的权利。

2.关税同盟有何动态效应

答:1.关税同盟的动态优势

(1)关税同盟的第一个动态效应就是大市场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

(2)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

(3)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

2、关税同盟的动态劣势

(1)关税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垄断的形成

(2)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3.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条件是什么

答:1、成员国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邻近;

2、成员国之间经济的互补;

3、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稳定需要照顾到每个成员国的经济利益;

4、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制度比较接近。

4.各举一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例。

答: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

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第十章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

一、名词解释:

1.进口替代战略:是指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满足国

内需求,以期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

2.出口导向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

战略。

二、问答题:

1.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进口替代工业化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A. 用国内生产的非耐用消费品代替进口的同类产品。

B. 用国内生产的耐用消费品、重工业产品和化工产品代替进口品。

2.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一般具有那些特点配合该战略实施的政策措施有那些(165)

答:国家特点:

A.该国的国内市场比较大;

B.选择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国内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供应;

C.这类国家一般具有“二元经济”的特征。

政策措施:对进口的关税壁垒、非关税障碍以及外汇管制,高估本国货币对外价值等。

3.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答:从比较利益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通过制成品的出口来带动经济发展的贸易发展战略。

次级产品出口导向策略:

a 扩大了制成品的出口,促进了经济的工业化;

b 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4.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一般具有那些特点该战略实施的政策措施有那些

答:选择出口导向战略国家的特征:

A. 一般国内市场比较小,需要依靠国外市场;

B. 国内自然资源比较稀缺,需要靠自然资源或原材料的进口才能生产制成品;

C.但工资水平相对比较低,并具有比较优势。

政策措施:

这类发展中国家主张开放市场,大进大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比较低,广泛使用出口补贴或其它出口鼓励措施,本币低估。

5.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了什么发展战略

答:改革开放后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1)改革开放后,我国先后开放了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一系列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期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2)利用某些省份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发挥初级产品出口导向的作用,例如,80年代我国煤炭和石油的出口。

(3)同时,在大部分地区实行进口替代,以满足国内对多种产品的需求。通过进口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在高关税的保护下,发展本国的耐用消费品工业、重化工业,其结果是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

第十一章国际贸易体系

一、名词解释:

1.关贸总协定:是调整各国关税与贸易关系的多边国际协定。由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特殊

的签定背景,以及它多年运行的特点,使它成为带有制度性和组织性的多边贸易协定。

2.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约束各成员国之间贸易规范和贸易政策的国际贸易组织,

它是国际贸易制度运行和各成员国贸易政策制订的法律基础。它继承了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原则,但比关贸总协定约束范围更广泛,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组织。

二、问答题:

1.在关贸总协定是组织下进行了几轮谈判哪三个阶段

答:从1947年到1967年,围绕着关税减让的问题,关贸总协定安排了六轮谈判。

(1)第一轮谈判是从1947年4月至10月的日内瓦回合

(2)第二轮谈判是1949年4月至10月的安纳西回合

(3)第三轮谈判是1950年9月至1951年4月的拖奎回合

(4)第四轮谈判是1956年1月至5月的日内瓦回合

(5)第五轮谈判是1960年9月至1961年7月的狄龙回合

(6)第六轮谈判是1964至1967年的肯尼迪回合

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以关税减让为主的阶段

(2)以非关税壁垒谈判为主的阶段

(3)一揽子解决多边贸易体制问题阶段

2. 关贸总协定下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答:(1)通过关贸总协定组织的八轮谈判,使各缔约国的进口关税水平都有明显的下降。

(2)关贸总协定创造了良好的国际贸易秩序。

(3)作为具有组织性的关贸总协定,其吸引力越来越大。

3.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答: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在内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以落实GATT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

合所达成的所有成果。

原则:在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协定中,明确指出了五个基本原则。即非歧视原则、通过谈判逐渐推行贸易自由化原则、可预见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和鼓励发展与

改革的原则。

国际经济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商品和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 B、 汇率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 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配置 2、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 A.重商主义 B.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 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 3、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4、生产者剩余是指( ) A. 供给曲线以下,价格曲线以上和纵轴围成部分 B. 供给曲线以下,价格曲线以下和纵轴围成部分 C. 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曲线以上和纵轴围成部分 D. 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曲线以下和纵轴围成部分5.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在绝对成本说和相对成本说中,机会成本( ) A、不变B、递增C、为零D、递减 2、关于国际贸易中的国际交换比价和国际贸易利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能进行 B、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对两个国家都有好C、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给两个国家带来的好处就相等 D、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增加世界总福利3、下列哪个理论不是建立在比较利益的思想基础之上的( ) 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D、用规模经济来解释贸易原因的新贸易理论4、“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高度概括,这一理论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和俄林 C、大卫?李嘉图 D、大卫?休谟5、属于“贸易三角”构成部分的几何图形是( ) A.国际比价线B.提供曲线C.生产可能性边界D.相互需求曲线6、在绝对成本说与相对成本说中,机会成本分别是( ) A递增、递增B不变、不变C递减、递增D递增、递减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 比价(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8、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 )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魁奈9、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生产要素成本的差异 10、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 ) A、斯密B.李嘉图C.奥林D.魁奈11、“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这句话可以直接说明哪种理论的基本思想( ) A. 绝对优势理论B. 相对优势理论C. 要素禀赋理论D.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的有关定理,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有( ) A、进口关税将提高进口竞争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B、进口关税将降低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C、商品的出口将提高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D、商品的进口将提高进口竞争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2、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下列那个不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真正原因( ) A、商品价格未实现均等化B、关税、非关税壁垒等障碍C、运输成本的存在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 (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 (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 (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 (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 2、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张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考试形式:闭卷 考核对象(专业或班级):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 学、保险学 学号:姓名: 说明:所有答案请答在规定的答题纸或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册上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计20分,每小题1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4.()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绝对优势学说 5.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绝对优势学说 D、规模经济理论

精选-国际经济学复习课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答: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考虑的是所有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单一价格因素。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是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 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 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 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不一定一致,x 商品的价格是Px/Py ,而y 商品的价格是Py/Px.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答案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6 2 15 12 表2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10 4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 )和表2-2(b )部分的内容) 2.假设A 、B 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4 2 8 4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 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吗? 答案提示:不一定,比较优势的确定原则是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最劣。 5.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 、Y 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答案提示:2000000004 151=+Y X L L ;X L X 51=;Y L Y 41= 6.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1)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 (2)进口为2,000个单位。 答案提示: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Y X P P =-=-455 141 。因为X 的国际相 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 进口Y 。出口1,000个单位的X 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 。贸易三角是C A DA ’(见图2-5(a ))。 7.在图2—2(b )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国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是有界限的。 8.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 (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 利可图; (2)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 (3)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国际经济学答案答案中文版

Home's PPF 200400600800200400600800 Q apple Q banana Foreign's PPF 200400600800100080160240320400 Q*apple Q*banana Chapter 2 1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 5.1=Lb La a a c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自由竞争使得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同。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后者可以表示为(*)/(*)a a b b w a w a ,由于两部门间的工资率相等,a b w w ∴=,只有在Lb La b a /a a /P P =,两种商品才都会被生产。所以 1.5 /P P b a = 2a. b. 3 a. a b b a /P P /D D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 1b a ) (D D -**=++=b a b b a a P P Q Q Q Q ∴RD 是一条双曲线 x y 1 =

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由RD 和RS 的交点决定: RD: y x 1 = RS: 5 ]5,5.1[5.1],5.0(5.0) 5.0,0[=∈=??? ??+∞∈=∈y y y x x x ∴x=0.5, y=2 ∴2/=b P a P e e c. ∵b a b e a e b a P P P P P P ///>>**∴只有两个国家的时候,本国专门生产苹果,出口苹果并进口香蕉:外国则正好相反。 d . 国际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在阴影区内任何一点消费,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然后和另一个国家进行贸易的间接方式,要比直接生产该商品的方式更有效率。在没有贸易时,本国要生产3单位的香蕉必须放弃2单位的苹果,外国要生产1单位的苹果要放弃5单位的香蕉。贸易允许两国以两单位香蕉交换一单位苹果。通过出让2单位苹果,本国可以获得四单位的香蕉;而外国可以用2单位向交换得1单位苹果。所以两个国家都从贸易中获利。 4. RD: y x 1 = RS: 5 ]5,5.1[5 .1] ,1(1)1,0[=∈=?? ???+∞∈=∈y y y x x x →5.13 2==y x →5.1/=b P a P e e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将专门生产并出口香蕉,进口苹果。但本国将同时生产香蕉和苹果,并且香蕉相对于苹果的机会成本在本国是相同的。所以本国既没有得益也没有受损,但外国从贸易中获益了。 5.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总量加倍了而劳动生产率减半,所以有效劳动力总量仍是相同的。答案类似于第三小题,两国都从贸易中获益了。但是,相对于第四小题,外国的获益减少了。 6.实际上,相对工资率由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和对产品的相对需求决定。韩国的低工资率反映了韩国大部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低。和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率的国家进行贸易可以提高像美国那样高劳动生产率国家的福利和生活水平。所以这种贫民劳动论是错误的。

国际经济学 案例分析

一、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1.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掀起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主张货币金银是一个国家财富的证明,货币金银及贵重金属,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贵重金属的流入可以增强国家的国力,流出则是国家的损失,主张对贵重金属的流动进行经济干预以增加贵重金属存量。重商主义前期,重商主义这较为注重限制贵重金属的流出,而在重商主义流行的后期,重商主义更加注重重金属的顺差,此时的重商主义也被称为是贸易差额理论。 1.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对于国际贸易的看法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产生国际分工,导致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 每单位所需的劳动(小时) 酒棉布 英国 4 2 葡萄牙 2.5 5 两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情况 上图表示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分别所需的时间,及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为时间的倒数,分析出英国在生产棉布上有绝对优势,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绝对优势,在此情况下,如果两国在生产上进行分工,分别生产其生产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同时向对方国家进口比国内原来生产的产品更为便宜的同类产品,这样两国的综合生产率就得以提高,同时资源也得到的更加合理的配置利用,两国的福利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这样的绝对优势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两种产品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的产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话,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重商主义的否定,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划下了历史新的一页,重商主义的没落,世界走向了自由贸易的时代。 1.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绝对优势的局限性,解释了在一个国家两种产品都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的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2)在一国范围内生产要素可以再各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是在国与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3)商品在两个国家内可以自由流动,不存在人为障碍 (4)假定没有运输成本 (5)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 (6)产品的夹着仅由其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数量决定 (7)两国的劳动数量是给定的,而且是被充分利用的,既不存在资源的闲置和剩余(8)当劳动力在两个部门之间相互转换时不存在机会成本 (9)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产品时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都具有比较优势 (10)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存在货币之间的交换,只有物物交换 劳动数量(小时/ 年)劳动生产率(单位/1小时) 酒棉布 英国1000 0.1 0.2 葡萄牙1000 0.5 0.25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考试形式:闭卷 考核对象(专业或班级):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 学、保险学 学号:姓名: 说明:所有答案请答在规定的答题纸或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册上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计20分,每小题1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4.()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绝对优势学说 5.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绝对优势学说 D、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 答: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它也分析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商品劳务和资金的流向,分析直接约束这个流向的政策和这些政策对国家福利所产生的效应。这种国家间的经济依存关系受国家间政治、社会、文化及军事关系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这些因素。 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表示一国利用最优技术充分使用其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 机会成本:是指增加某种商品(x)的生产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y) 的数量。用y商品来衡量的每单位x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为:x的机会成本=△y/△x。 相对价格:一国商品价格与另一国商品价格的比值。 社会无差异曲线:所谓无差异曲线是用来反映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提供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点的轨迹一般均衡:是指在完全竞争和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所有市场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状况。 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孤立地研究个别决策者(公司或国家)的学科。 国民供给曲线:经济学用一种曲线来反映商品价格和供给量的相互关系,称之为供给曲线。 国民需求曲线:在国民收入给定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需求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用曲线来表示,称为需求曲线。 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定义为:一国要多生产一件某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由生产点上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给出。 边际替代率。社会无差异曲线可用边际替代率来表示(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定义为:在同一无差异曲线上,一国为需求一单位第二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第一种产品的数量。 MRTS: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又叫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of labor for capital in production, MRTS):表示某公司在等产量线上增加1单位劳动力要放弃多少资本,为等产量线上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第二章: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教学文案

案例名称:蜡烛工的请愿 案例适用:比较优势理论 案例内容: 在重商主义哲学盛行时期,保护主义蔓延,被激怒的法国经济学家Frederic Bastiat(1801—1851年),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压倒了保护主义者。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请愿的故事中,最成功地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现摘录如下: 我们正在经受着无法容忍的外来竞争,他看来有一个比我们优越得多的生产条件来生产光线,因此可以用一个荒谬的低价位占领我们整个国内市场。我们的顾客全都涌向了他,当他出现时,我们的贸易不再与我们有关,许多有无数分支机构的国内工业一下子停滞不前了。这个竞争对手不是别人,就是太阳。 我们所请求的是,请你们通过一条法令,命令关上所有窗户、天窃、屋顶宙、帘子、百叶宙和船上的舷窗;一句话,所有使光线进入房屋的开口、边沿、裂缝和缝隙,都应当为了受损害的工厂而关掉。这些值得称赞的工厂使我们以为已使我们的国家满意了,作为感激,我们的国家不应当将我们置于一个如此不平等的竞争之中……仅仅因为或部分因为进口的煤、钢铁、奶酪和外国的制成品的价格接近于零,你们对这些商品的进口就设置了很多限制,但为什么,当太阳光的价格整天都处于零时,你们却不加任何限制,任它蔓延? 如果你们尽可能减少自然光,从而创造对人造光的需求,哪个法国制造商会不欢欣鼓舞?如果我们制造更多的蜡烛,那就需要更多的动物脂,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牛羊,相应,我们会见到更多人造草场,肉、毛、皮和作为植物生产基础的肥料。 案例评析: 比较优势原理指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各国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生产率的产品,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使世界福利增大。通过贸易使得各国获利。 案例中当时盛行贸易保护主义,认为进口产品会威胁本国产业,进口限制可以保护国家利益。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的进口。而比较优势理论有力的压倒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的故事更有力的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太阳可以看作是能高效生产太阳光的厂商,生产成本为0。由于有了这个“厂商”使得国内“太阳光”厂商失去了国内市场,倘若没有太阳,国内会生产并出口人造光。根据贸易保护主义,太阳光威胁到了国内人造光市场,应该禁止使用太阳光。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会禁止使用太阳光,而自己进行生产。原因就在于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该国应该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太阳光。一国的资源是有限的,该国停止生产“太阳光”会节约资源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商品。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福利。 案例名称:埃尔切事件 案例适用: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 案例内容: 位于西班牙东南部阿利坎特省,人口约20万的埃尔切市,一直为欧洲的鞋业中心之一,鞋业作坊有六七百家之多,依靠发展制鞋业一度富庶。中国鞋商1998年才正式进入埃尔切市,由于中国产的鞋子款式、设计制作美观新颖,再加上价廉物美,在欧美很受普通百姓的欢迎。该市由华侨华人开的鞋业公司、制鞋工厂和仓库式批发零售商店已增至60多家。在西华人鞋商的销售额占当地的20%左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完美版,含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1分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 2.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不倾向使用的政策是D A.对进口关税设置壁垒 B.对非关税设置障碍 C.对外汇实行管制 D.对本国货币低估对外价值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B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一般而言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C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9.从总体上看 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c=0.6s=0.3 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 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 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亚当·斯密在批驳重商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二、简述比较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三、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论述分析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它反映了一国的供给水平。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它是消费者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其特征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相同。 (一)两国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均衡 两国均衡时,甲国内均衡点为A,乙国 内均衡点为A’,国内价格线分别为PA和 PA’。甲国在X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乙国在Y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两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引入国际贸易,国际比价为PB=PB’=1。①甲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国内均衡点由A 移至B点,B点为甲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品交换,甲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为“贸 易三角”;②乙国专业化生产Y产品,国 内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为乙国生 产均衡点。经过商品交换,乙国最终在E’ 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B’C’为出口, E’C’为进口,B’C’E’称为“贸易三角”。 四、分析不同机会成本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分析题】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既定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①机会成本不变:为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 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是不变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斜率为常数、向右下方

国际经济学(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经济学 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复习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建议在学习本章时,尽量联系西方经济学原理的一些方法。 二、复习范围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2.国际经济学的特征 3.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4.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复习思考题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为什么要学习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现代分析 一、复习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相互需求理论、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夫之谜”。学习本章时,应联系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本章的理解。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第二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一:李嘉图模型 第三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二:标准贸易模型 第四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三:要素禀赋模型 三、复习思考题 1.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的有何不同? 2.H-O理论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3.什么是昂惕夫之谜?它对比较优势原理和H-O定理意味着什么?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复习重点

本章重点是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不完全竞争与产业内贸易 第四节重叠需求理论 三、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规模经济?它如何成为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础? 2.比较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与重叠需求理论的异同。 3.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一、复习重点 本章重点是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如“雁式模式”、“贫困的增长”理论等。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第二节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作用 三、复习思考题 1.“贫困的增长”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2.简述恩格尔定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什么是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什么是生产要素不同比例增长? 4.什么是“雁形模式”? 第五章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 一、复习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对这部分的理解必须有较好的国际贸易实践知识,特别是对有关各类贸易摩擦的理解。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关税壁垒 第二节非关税壁垒 第三节出口鼓励政策 三、复习思考题 1.分析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

2014国际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要素丰裕度 3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投入的绝对数量无关。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两个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 Ky/Ly,即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4贸易条件:(对出口X的国家来说)。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均衡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贸易利益越大。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条件变大)意味着一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5相互需求法则相互需求法则以贸易双方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及其强弱程度来解释国际间商品交换比率的理论。 6提供曲线、:提供曲线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它表明一国为获得一定量的某种进口商品,需要提供多少其它商品出口,从供求两方面来考虑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7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8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施加以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利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这种政策观点针对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而提出,其核心在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为了获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该政策是一种进攻性的而非防御性的政策。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竞争环境,调整企业的战略性行为。 9中心—外围论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Core and Periphery Theory),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它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 10贫困化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贫困化增长”, 11普惠制待遇:指的是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普遍的、非对等的、优惠待遇。 12适度关税 13绝对配额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 14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的待遇,而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兽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15外汇倾销: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成为外汇倾销。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

国际经济学(下)练习题

国际经济学(下)练习题

国际经济学(下)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国民生产总值资本项目国民收入核算 国际收支核算官方国际储备经常项目余额 官方结算余额(或国际收支平衡) 汇率 载体货币远期汇率外汇市场 即期汇率利率平价条件货币总需求通货紧缩汇率超调通货膨胀 长期费雪效应一价定律 汇率的货币分析法购买力平价实际汇率 AA曲线通货膨胀偏向J曲线 DD曲线转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储备货币外汇干预的信号效应金本位制 冲销性外汇干预内部平衡外部平衡 物价一硬币一流动机制可兑换货币 支出一变动政策支出一转换政策特别提款权(SDR) 二、填空题 1、一同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等于该国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国民收入账户根据产生国民收入的支出方式将其分为:消费、投资、和经常项目。国内生产总值(GDP)等于减去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值。GDP衡量一国国境内的产出。 2、经常项目也等于一国净对外贷款。与封闭经济不同,开放经济可以通过 的方式储蓄。因此,国民储蓄等于与经常项目余 额之和。 3、国际收支账户提供有关经常项目组成和筹资方式的详细情况。一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所有交易,都记录在国际收支账户上。该账户规定,任何导致 的交易,都要加上一个负号,任何导致的交

易,都要加上一个正号。 4、汇率是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汇率在支出决策中具有一定作用,因为汇率使我们能够把木同国家的价格转化为可比形式。当其他条件相间时,一国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的,使本国出口的商品更加便宜,进口的商品更加昂贵。一国货币的,使本国出口的商品更加昂贵.进口的商品更加便宜。 5、汇率由外汇市场决定。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跨国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和。 6、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美元利率的使美元相对于欧元升值;欧元利率 使美元相对于欧元贬值。 7、当前汇率也受预期汇率水平影响。例如.当利率不变时,如果美元/欧元预期汇率,当前的美元/欧元汇率会上升(美元相对于欧元升值)。 8、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它有流动性。从实际考虑,货币总需求不是指对一定数量货币单位的需求,而是指对一定数量的购买力的需求。实际货币总需求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以国内利率来计量) ,与经济中的交易量(以实际GDP计量) 。 9、当实际货币总供给与实际货币总需求相等时,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给定价格水平与实际产出,货币供给增加将使利率。货币供给减少将使利率。如果价格水平不变,实际产出上升将使利率,实际产出的下降则具有相反的效果。 10、由绝对的购买力平价发展而来的则认为,汇率的百分比变化等于不同国家之间的。 1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之一是,它认为在自由竞争并且没有贸易障碍的情况下,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地的售价是一样的。 12、试图通过购买力平价来解释由货币供求所引起的长期汇率行为。该理论认为,长期国际利率差异源于各国。 13、一国货币的实际汇率是指以国内支出篮子来衡量的国外典型支出篮子的价格,对的偏差可被看做是一国实际汇率的变化。在其他情况不变时,对一国的产品的世界相对需求会导致该国货币相对于他国货币的长期 实际升值。在此情况下,一国的实际汇率。当国内产出相对于国外产出时,一国货币相对于他国货币将发生长期实际贬值,此时,该国的实际汇 率。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 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答:1、国际经济学研究以独立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 2、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3、国际经济学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 5、国际经济学建立在徽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 6、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国际经济学从经济学的理论出发,概况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国际经济的各个领域的经济规律。 2.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1、掌握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 2、有助于把握国际经济现象。 1)国际贸易扩大 2)跨国公司的发展。 3)一直主张,自由贸易的发达国家,近年来采取各种手段保护市场,相反,被认为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在不利地位的发展中国家都先后采取了自由贸易政策。 4)金融动荡和金融危问题。经济开放、金融开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有助于理解国外企业和国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 4、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服务。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 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2.商品的名义价格和相对价格:假定PX和PY分别表示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又称名义价 格,那么PX/PY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它的含义是以商品Y 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价格单位,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X与 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Y的数量.)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4.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 5.要素密集度:是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 二、问答题: 1.国际贸易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任何国际贸易理论,都要回答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贸易的结构和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这三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

一、(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 二、 三、 四、编辑整理: 五、 六、 七、 八、 九、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十、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 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 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十一、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的全部内容。 十二、

十三、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1、基本内容: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要素相对价格-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贸易的发生 2、评价: 贡献:a、从一国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b、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c、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贸易的作用。 局限性:a、禀赋并非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b、对需求因素未予以充分考虑,影响了理论对实际情况的分析;c、过分强调静态结果,排除技术进步及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适用性。 十四、结合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以美元为本币,请画图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后,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将如何变动。 外汇指的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一国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使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美国的货币市场决定美元的利率,美元利率则影响维持利率平价的汇率.所以当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后,会导致美元相对欧元的贬值。但美元供给的变 动对长期利率和实际产出没有影 三、什么是恶性通货膨胀,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是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指流通货币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货币购买力急剧下降,物价水平加速上升,整体物价水平以极高速度快速上涨的现象,使民众对货币价值失去信心。由于货币的流通量增加快速,使货币变得没有价值时,人们会急于要以货币换取实物,人心惶惶的结果只会更加速通货膨胀的恶化,整体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恶性通货膨胀是一种不能控制的通货膨胀,在物价很快地上涨的情况下,就使货币失去价值.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如果某一国家或地区出现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剧烈的汇率波动或严重的地区政治冲突,其发行的信用货币(纸币)将存在很大的风险。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经济原因一般是纸币发行过多。 措施: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控制社会总需求,增加商品有效供给. 四、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会出现严重违背购买力平价的情况? 1。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品 运输费用和贸易管制会使得商品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通成本变高,从而削弱作为购买力评价理论基础的一价定律的作用机制.由于非贸易品的存在,即使是相对购买力,也会出现系统性的偏差。 2.非自由竞争 当贸易壁垒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同时存在时,各国价格水平之间的联系会进一步弱化。 3。不同国家消费模式和价格水平计量方面的区别 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的消费方式不同,而且由于相对购买力平价预测的是价格变动而非价格水平,所以不管各国用什么样的商品篮子来定义价格水平,它都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概念,商品篮子中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可能会使得相对购买力平价无法经手不同官方价格指数的检验。 五、什么是比较优势,如何评价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