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各章节及其论述题的重要程度分为三级:一级为一般,无任何符号;二级为比较重要,有一个△;三级为重要,有两个△。名词解释属基本概念,应全部掌握,不区分重要程度。)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一、名词解释

1. 典型

2. 特征化

3. 意境

4. 意象

5陌生化

二、论述

△1.举例说明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

△△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5.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

一、名词解释

1、叙事学

2.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3. 叙述者的声音

4. 情节

5. 行动元与角色

6. 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二、论述

△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

3.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4.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

一、名词解释

1. 抒情性作品

2. 抒情话语

3. 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4. 声情并茂

5. 情景交融

6. 节奏

7. 隐喻

8. 象征。

9.抒情

10. 抒情话语的修辞

二、论述

△△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2.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一、名词解释

1. 风格

2. 创作个性

3. 话语情境

二、论述

△△1.风格有哪些特性?

△2.风格有哪些基本形态?

3.文学风格除表现于作家作品的风格之外,还具有哪些方面的表现和特点?△4.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5.如何理解文学风格的价值?

△△6.试论作家创作个性对风格的作用和影响。

△7.简述话语情境对风格的作用和影响。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一、名词解释

1. 文学消费

2. 文学传播

3. 高雅文学

4. 文学接受

5.大众传播媒介

6、大众文学

7.文化工业

二、论述

△1.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什么关系?

2.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

△3.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有什么影响?

△4.为什么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5.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

△6.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审美价值?

8.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认识价值?

9.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阐释价值?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

一、名词解释

1. 期待视野

2. 隐含的读者

3. 共鸣

4. 净化“

5.领悟

二、论述

△1.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2.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3.如何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

4.隐含的读者是怎样形成的?

△5、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6.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

△7.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

△8.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的关系。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

一、名词解释

1. 文学批评

2.文学批评的标准

3. 文化批评

4.伦理批评

5 .社会历史批评

6.审美批评

7.心理批评

8.语言批评

9.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二、论述

△△1.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2.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3.怎样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关系?

4.选择两种批评模式进行比较,说明传统批评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的区别。△△5.文学批评家应有怎样的态度和素养?它对实现文学批评的职责有什么关系?

《文学概论》期末作业答案

(各章节及其论述题的重要程度分为三级:一级为一般,无任何符号;二级为比较重要,有一个△;三级为重要,有两个△。名词解释属基本概念,应全部掌握,不区分重要程度。)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一、名词解释

1. 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典型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2. 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

3.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4. 意象在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5.在创作中,作家把与人太切近的事物或现象当成是第一次看见,无法称呼,不得不进行非指称的描写,以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

二、论述

△1.答:(1)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话语是外指性的。普通话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文学话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

(2)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普通话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话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话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话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

(3)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又称“陌生化”。文学话语要力避语言的“自动化”现象,设法把普通话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话语,这种话语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人们理解的常规,甚至不易被人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延长感知时间、增加感知难度的情况下,反而增强了它的审美效果,形成文学话语的一大特色。但阻拒性话语不能使用得过滥、过多,要用得恰到好处。

△△2.答:(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举例时最好列举两例,一类是写实型的,必须从中谈出作者对生活原型的加工提炼,以证明貌似客观,实有主观因素;一类是抒情或者象征型的,必须从荒诞的外貌中,举出这个形象的客观依据,以证明貌似主观化的形象,实有客观根据。

(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真实的生活还真。这就是文

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

(3)文学形象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文学形象总是具有“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艺术效果,又称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4)文学形象是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由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它形成可感的艺术形象主要靠读者的想象来完成。

△△3.答:(1)文学典型有两大审美特征:鲜明的特征性和富于艺术魅力。鲜明的特征性主要指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其鲜明性来自两个层面:其一是具有一种别人不具备唯他才有的、能贯串其全部活动和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二是表现和形成总特征的局部特征,如特征性的人物语言、特征性的生活细节、特征性的场景等。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其实就是人物性格所显示的生命魅力。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方面是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与多彩。另一方面是典型人物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这是艺术魅力的内在实质,即一个典型所寄托的人性深度、历史真实的深度、作家的人格深度和理想的深度。从这里辐射出无穷艺术魅力,每一点都有它深刻的道理。

(2)关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回答时有三个要点:其一,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人物性格往往是环绕着他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其二,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也并非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其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又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4.答:文学意境有三个特征:

其一,情景交融。南宋范晞文首先发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他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意思是说意境中有两大元素。情和景是交融在一起分不开的。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说过“景中生情,情中含景”。这是意境創造的表现特征。

其二,虚实相生。是说意境一般是由虚境和实境构成,实境是指逼真存在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在意境结构中处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但虚境不能凭空产生,还必须靠实境的具体描绘来体现,是艺术表达的重心。由于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形成意境的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其三,韵味无穷。所谓“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意境结构的多层次和文学本文意蕴的多侧面,其中包含有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意境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不但有象中象,韵中韵,味中味,而且还有层出不穷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和“韵外之韵”,让你咀嚼不尽。意境的这三种基本特征集中地表达了中华民族抒情文学的审美理想,从而使它具有与典型、意象不同的相对独立性,成为二者不可代替的人类审美理想的表现形态之一。

△△5.答:其一,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中国古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至理”的手段,20世纪现代派文学艺术也把表达哲理和观念看作是意象创造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这就决定意象从本质上讲,就是“表意之象”;反之,也就不能称之为意象,更不能称为审美意象了。

其二,意象的表现手法特征,往往在于象征性。这里所说的象征是一种狭义的象征。也就是说,意象实际上已成为某种“意义”的载体。象征也成了判定一个形象是否是意象的尺度。

其三,意象的形象特征往往具有荒诞性。中外文论都已揭示了意象往往是一种有悖常规的形象,它的外在形态的荒诞奇怪和内在事理的有悖常理构成了“荒诞”的双重内涵。

其四,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是意象的思维特征。这一点不论在创作中还是在鉴赏中都表现得很充分。在创作时,物象的选择和形象的设计,都是在严格的抽象思维的制约下进行的。

其五,鉴赏特征的求解性与多义性。其鉴赏的过程乃是审美求解的过程,即从意象特征出发,“猜”出它的立意来,从具象到抽象。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

一、名词解释

1、叙事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法国当代叙事学是本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与法国结构主义思潮双重影响下的产物,它立足于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文化理论,更加注重作品本文及其结构而不是作品的社会意义,注重叙事作品的共性而不是具体的艺术成就。在我们看来,叙事学应当是在传统的叙事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产生的系统的叙事研究学科。

2. 这是分析叙事作品内部结构的两个向度。表层结构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字面顺序研究作品各个单元之间在作品本文中的关系;深层结构是共时性向度,研究的是叙事内容各个要素在叙述顺序背后的内在的关系。

3.叙述者的声音是叙述动作在作品本文中的体现。叙述者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就构成了叙述者声音的特点,不同的叙述风格也可以从叙述声音的差异上加以区别。在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身成了被关注的对象,便形成了“戏剧化”的叙述者。

4.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5. 这是叙事作品中人物功能的两个方面。行动元即人物作为一个发出动作的单位对故事进程产生推动作用的功能;角色即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功能。这两种功能在作品中人物的身上应当是统一的。

6. 这是叙事作品中的两种时间关系。本文时间指的是阅读作品本文所需要的实际时间,也就是表示作品所叙述的内容本文长短的时间概念;故事时间指的是所叙述的故事内容中虚构的时间过程。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在顺序上的相同或不同构成了叙述中的顺时序(顺叙)与逆时序(插叙、倒叙)等不同的叙述方式;而本文时间长度与故事时间长度二者关系的变化则构成了叙事速度的变化。

二、论述

△1.答: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应当从“话语虚构”与“社会生活事件过程”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叙事的特征:(1)从内容来看,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社会意义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动态过程。(2)从形式来看,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叙事话语中所指的对象仅仅存在于叙事话语之中,因而使得叙事内容与客观现实之间产生距离。

△2.答: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叙事中的事件包括从大到小的不同层次,是分析叙事的基本单位。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由事件组成,因此也可以说情节是较大

的事件。但情节又不同于一般的事件,表现为:(1)情节必须体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2)情节必须表现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3.答:首先应当阐述清楚本文时长和故事时长两个概念,并进一步说明两种时长在叙事中形成的各种不同的关系,即省略、概括、场景、休止等形式及其对叙事速度的影响。然后再从作品的宏观角度分析叙事速度是怎样交替变化的,这种速度的交替变化就是叙事的节奏。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作品的对比来进一步分析叙事节奏在不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和审美效果。

4.答:叙述角度即视角。根据分析,首先按照人称区分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叙述的不同特点。不同叙述方式中视角或焦点的差别,即“无焦点叙述”和“内在式焦点叙述”的差别。“无焦点叙述”的特点在于叙述者的无所不知,因而使读者得以洞悉故事的任何细节,充分满足了读者对故事内容的好奇心和试图公正、客观地了解故事内容、判断故事意义的愿望。“内在式焦点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者深入到了角色内部,由于视角的限制而产生了更加逼真的效果。这种叙述方式使读者与作品中人物更加贴近,更容易互相认同。在这里应当注意的是,第三人称叙述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无焦点叙述,因为有的第三人称叙述实际上采用的是内在式焦点叙述的方式;而有的第一人称叙述的叙述者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因而使得叙述实际上靠拢了无焦点叙述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同一部作品中叙述视角和人称变换的情况。由于视角不同,读者所处的地位、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也不同。因此,在同一部作品中视角的变换会使读者的视角与兴趣也随之变换,从而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

一、名词解释

1. 抒情性作品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来主要表现作家内心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与叙事性作品相对,抒情性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和审美特性,是由情感内涵和抒情话语直接融合而成的整体。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散文、杂文等,另外,中国戏曲文学也以抒情写意为主。

2. 抒情话语则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是抒情内容直接融入其中的、不同于普通话语系统的特殊语言组织形式,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抒情话语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表现复杂微妙的主观感受过程。与普通话语相比,抒情话语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表现功能,时常打破日常言语规范,既经济精练又具有复杂化、陌生化的特征。

3.抒情性作品的结构主要指抒情性作品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抒情性作品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声音、画面、情感经验。在一般情况下,抒情性作品由这三个要素相互融合而成。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是抒情性作品的完美结构形态。

4. 声情并茂主要指抒情话语的声音组织与其表现的情感内涵相互协调融合的状态,具体表现为,抒情性作品中,音调与情调、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的高度一致,直接可感的声音组织成为抒情内容生动有力的象征性表现。

5. 指抒情性作品中描写的景物(画面)与情感内涵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具体表现为抒情性作品中的景是

情中之景,情是景中之情,写景之语成为象征性表现情感的写情之语。

6. 指抒情性作品中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7. 隐喻主要指不用喻词,喻体与喻本直接相合的比喻方法。

8. 主要指以具体事物(意象)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具体表现为不是用词语直接表现而是暗示情感意义的纯意象性抒情话语。

9. 抒情是与叙事相对的概念,是偏于表现作者的主观世界,偏于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象征性地表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10. 指抒情作者为创造审美化的抒情话语而采用的特殊用语方式。主要有比喻、象征、倒装、歧义、夸张、对比、借代、用典等。

二、论述

△△1.答: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偏于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情感,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2.答:抒情话语突出了通过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改造普通话语系统,创造出词句精练、同时又能表现复杂意义的陌生化的话语形式,以传达直接的、新鲜的审美经验。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一、名词解释

1.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文学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

2.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秉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

3. 话语情境是指本文中由语词、体裁、结构和形象创造等构成的具体话语环境。作家的个性和作品的风格就是通过这种话语情境体现出来的。不同的语词,可以表现不同的格调、色彩、气势和节奏;不同的体裁具有不同的体势和效果;完美统一的结构,才能造成显示风格的艺术整体;形象创造包括题材选择、主题提炼、人物刻画、环境描写,是表现作品风格的主要内容。

二、论述

△△1.答:风格具有独创性。个性鲜明,有独创性,艺术上日臻成熟的作家,才能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模仿重复别人的风格就等于没有风格。风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作家个性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

这是造成风格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但这不排斥某些作家由于生活状况和艺术实践的发展,风格可能变化的情形。这种变化了的风格同样也有相对的稳定性。风格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是由作家创作的个性和才能,描写对象的不同品格,读者的不同需求决定的。不仅不同作家有不同风格,同一作家在不同情势下也会创造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当然这不同之中仍有其主导的方面。

△2.答:文学风格是千姿百态的,但是可以归类。风格的类型常见的有这样四对八种:其一简约与繁丰,简约是力求语词简洁扼要的风格,简约不是简陋浮浅,而是形式简洁,形象鲜明,内涵丰富。繁丰则是不节约词句,任意衍说的风格,该类作品一般内容充实,辞藻丰富,描述祥尽,篇幅较大。其二刚健与柔婉,刚健是刚强、雄伟的风格形态,此类作品气势豪迈壮阔,感情奔放激烈,笔力刚健遒劲,具有阳刚之美。柔婉是柔和优美的风格形态,此类作品内在和美,外表秀丽,表情曲折委婉,给人娴静和谐的感受。其三平淡与绚烂,平淡是少用词藻以求清真自然素朴的风格,该类作品质朴、通俗、真切,给人平实而悠远的感受。绚烂是尽用词藻、力求富丽的风格,该类作品色彩绚丽、富于夸饰、讲究铺陈,意在畅人之情,极物之美。其四谨严与疏放,谨严的作品一般细心检点、字斟句酌、结构严密、体系完备。疏放的基本特点是随意而不加雕琢,是作者本相的流露。性之所至,思之所悟,随口唾出,给人一挥而就的感觉。

3.答: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民族、地域之中的,而一定的时代、民族、地域的影响,便使文学风格有着特定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而在文学发展中,一旦流派形成,还会有流派的风格。

△4.答:扬雄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下,这是最早的“文如其人”的思想。钱锺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文也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符人的情况。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不是指“所言之物”,而是指的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布封说的“风格即人”,也是指的作家的创作个性。他们重视生成风格的内在的主观方面的因素,找到了探索风格本质的关键,但是忽视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歌德看到了这一点,认为风格必须“奠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马克思说得更明白而深刻。他也引用布封的“风格即是人”的话,但作了辩证的解释。他说:“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他认为写作还必须用事物本身的语言说话,来表达这种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一方面把“用自己的风格去写”,去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看作是作家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又明确要求作家在发挥自己“精神个体性”的时候还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这才是对“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较全面的理解。

△△5.答:(1)不同的文学风格,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文学风格多种多样,各有各的审美价值,一般不分轩轾。由于人们的审美心理基础不同,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可以对风格美有不同的偏好和选择,这是不足为奇的。但不可以主观随意地褒此而贬彼。

(2)风格欣赏中的偏好,归根结底是因为读者与作者通过风格的纽带达到了个性间的吸引,灵魂与灵魂的相通,如不相合,则不可勉强。但是如果认为把自己所欣赏的风格奉为圭臬,把个人不欣赏的弃如敝屣,那就失之偏颇,也不符风格多样化的规律。

(3)作为一个有修养的读者,尤其是作为一个鉴赏家和评论家,却应广泛涉猎,这样才能遍识各种风格之美。刘勰指出的“务先博观”,“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风格批评不妨推崇某种风格,也可批评另一种风格,这本来无可厚非,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就行。

(4)研究风格的审美价值,要注意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民族、阶级的。过去时代形成的风格类型,其审美价值并不随时代的变化而消逝。历史和未来都属于拥有独特风格的作家。同时也要看到,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但它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它不取决于少数人的选择,而取决于时代、民族、阶级的选择。

△△6.答: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能力及气质秉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作家创作个性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分析、评价不同,其创作构思、创作方法、艺术技巧以及语言的运用也就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风格的多样化。一定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趋向,对作家的个性和风格也有影响。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时代则是培植创作个性的气候和土壤。

△7.答: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结合的产物。个性是形成风格的内在动因,特定的话语情境则是它的外在表现。作品的话语情境由语词、体裁、结构和形象塑造等因素构成,作家的个性和作品的风格,就是通过这些因素综合.体现出来的。风格特点往往通过语词表现的特点呈现出来,读者对作品风格的认识和感受也首先从语词的格调、色彩、气势和节奏的特点中获得。不同风格要求不同的文辞表现。体裁与风格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不同文体要求不同的表现方式,从而显示不同体势和效果。不同作家的结构安排各有特点,通过结构安排将作品造成完善的整体,从而显示特有的风格。形象创造与风格的关系尤其密切,题材选择与主题提炼、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是创造话语情境、表现作家风格的重要内容。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一、名词解释

1. 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文学欣赏与文学接受。这种意义上的文学消费是自有文学以来自古迄今就一直存在的。狭义的文学消费却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文化市场形成、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或欣赏。

2. 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将文学作品或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通俗地说,文学传播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作品的发表或发行活动。文学传播是沟通文学信息源与文学接受者之间的桥梁。文学传播作为整个文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古已有之,换言之,文学传播是一个历史范畴。文学传播方式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而演进。大体上说,文学传播先后经历了口头人际传播、纸质文字传播与大众媒介传播等三个大的阶段。

3.高雅文学是一种典雅、正统、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它主要服务于社会上文化修养较高的阶层。其特点是:内容和题材充实、深广,主题或意蕴富于深度,艺术形式具有探索性、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风格,能给读者严肃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具有较大的艺术感染力。由于语境的不同,高雅文学有时又被称为“美文学”、“纯文学”、“严肃文学”或“精英文学”。

4. 文学接受作为一个正式的文艺理论术语出现在20世纪,但文学接受现象却是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的事情。文学接受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不太被西方传统美学和文论所重视。在西方古典文艺理论家心目中,作家作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文学接受活动被看作被动的接受教化或被动的审美静观。在现代结构主义文艺理论中,作家被宣告死亡,作家的权威被作品的内在结构所取代,文学接受被视为对于作品结构与意义的发现。解构主义则消解了作品结构的封闭性和自律性,赋予语境和读者以重要地位,从而导致文学接受的开放性和文学价值的多元性。

5.大众传播媒介即用于大众传播的物质媒介和技术手段。大众传播是由一些专业机构或群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媒体,向为数众多、各不相识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的传播方式。大众传播使用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和电子媒介(如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大量收集、复制和传播信息。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大范围播布、传递迅速和单向扩散等特点。

6、大众文学是与“高雅文学”相对而言的,通常指一种浅近、通俗、平易、适合消遣和易于流行的文学类型,它以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下文化程度的社会大众为读者对象,以读者现有的一般审美趣味为艺术水准。其特点是:思想内容浅俗,艺术形式简明,适合消遣娱乐。在商品社会,大众文学又称“消费文学”,往往有明显的赢利性和较高的商业价值。

7.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姆和阿多尔诺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个用以取代“大众文化”这个概念的术语,指的是发达工业国家中出现的一种凭借现代科学技术,以大众传媒为手段,完全按照市场法则运营,大规模地复制和传播大众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文化工业既为生产者带来巨大利润,又起着整合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

二、论述

△1.答:概而言之,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的关系是:文学生产决定文学消费,文学消费反作用于文学生产。前者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后者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消费使文学产品得以最后完成;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答:由于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并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因而,文学传播对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都有重要影响。并且,现代传媒理论认为,媒介即信息。文学传播方式的嬗变和更替导致了文学生产方式和文学消费方式的深刻变化,文学创作出现了互文化、网络化与图像化的新特点,而文学消费由单一的文字消费转变为图文并茂的甚或主要是读图的消费。

△3.答:由于文化市场是联结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中介,因而对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均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最重要的标志是价值规律介入了文学活动领域,使文学作品具有了商品属性,从而给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带来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刺激了文学创新的加速,促进了文学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学事业的繁荣,满足了文学消费者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可能带来某些负面效应,如文化消费主义至上,一些迎合消费者的低级趣味的文学作品在文化市场十分畅销。

△4.答: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要借助文化市场来实现,因而文学作品具有

商品属性。文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都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具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阐释价值和交流价值等文化属性,因而文学消费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精神享受和意识形态再生产的性质。

5.答:回顾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文学从来就不是一种纯审美或纯商品的东西。古今中外的文学接受史也表明,文学消费和接受从来不是纯粹的个人消遣,尽管它要经由个人发生。文学消费和接受总是或隐或显、或强或弱地与特定的社会、民族、阶级、阶层以及集团的利益相关。文学消费和接受的实质,是通过艺术娱乐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传播和再生产特定阶级、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当然,在文学生产的不同历史阶段,文学消费和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有不同的表现。

△6.答: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同为两个现代文艺学术语,其含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是:(1)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而文学接受纯属一种精神性的活动。(2)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只是针对阅读活动而言的;(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4)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研究视角不同。二者的联系是:文学消费是低层次的文学接受,文学接受是高层次的文学消费,二者共同指向文学欣赏或审美鉴赏这一文学阅读活动的最高层次。

△7.答: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产品是一种审美精神产品。文学最基本的价值属性是审美价值。文学接受的审美价值指的是文学作品以其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从感官感受、情绪情感和思想深度等方面吸引读者、感染读者、震撼读者并给读者带来精神享受、人格自由和心灵净化的价值属性。文学接受的审美价值包含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等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层次。文学接受的审美价值的产生及其层次,既与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所达到的审美层次有关,也与接受者自身审美经验的境界和层次有关。由于审美属性是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文化活动的首要特征,因而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构成文学接受其他价值属性的基础和前提。

8.答:文学接受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而且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即审美认识活动。认识价值因而也是文学接受活动的重要价值属性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创作即是起源于人类模仿与求知的本能。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文字描写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自我人性的丰富本质。因此,文学接受具有一种为读者提供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真相的价值属性。文学历来被喻为烛照社会人生的一面镜子,尽管这面镜子有它的特点。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其认识价值的深浅、大小和表现有所区别。文学接受既可以帮助读者认识外在的客观世界和社会现实,又可以帮助读者反观人类的内心世界和自我阅历。

9.答:文学接受的阐释价值是文学接受活动的一种最为古老又最为现代也最为深厚的价值属性。这是因为,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价值蕴涵丰富、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产品,是人的生存方式或存在方式的审美表达。无论对于作者还是读者,文学都关涉他作为生命主体的生存价值或生存意义。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从中探索某种文化含蕴,因而,文学接受具有一种多方面满足读者进行文化意义阐释、文化价值品评兴趣的价值属性。文学接受的阐释价值具有多向度、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

一、名词解释

1.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就叫期待视野。

2. 隐含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按照作者的创作动机,理解作者的本义,把本文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3.共鸣原是物理学方面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不同物体之间,由声波作用引起的一种共振现象。在文学理论中,则通常是指在文学接受过程中出现的这样两种情况:一是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深深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是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感受的现象

4. 净化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之后不由自主地达到的一种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作品,读者能够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与人生的烦恼,而得以维持心灵的平衡;二是由于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读者的某些情绪可以得到宣泄,心态可以得到纯化,人格可以得到提升。“净化”实际上正是文学艺术最为本质的审美功能的体现。

5.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种高级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与之形成共鸣,并达到净化后进人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和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二、论述

△1.答: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由人生经历、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构架、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道德信仰、政治态度等;二是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如读者对各种文艺体裁,文艺发展史,文艺发展现状,文艺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与了解等;三是特定的生理机制,如读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状况等生理特征。这些因素,综合构成了读者先在的心理图式。体现在阅读过程中,这类心理图式就成为阅读期待视野。

△2.答: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有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模仿动机。审美动机,即人们寻常所说的怡情悦性的娱乐动机;求知动机,即人们力图通过文学作品,发现历史的规律、社会的本质,熟悉人类的某种生活状态,了解有关知识的动机;受教动机,即人们力图通过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得到人生启迪、道德化育、精神鼓舞的动机;批评动机,即为了从事文学研究、文学批评而接受的动机;模仿动机,即为了学习借鉴他人,提高自己创作水平而接受的动机。

△3.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必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这种伴随读者的情绪状态,即谓接受心境。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当读者处于欣悦的情绪状态时,一部平常之作,也有可能引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得到惬意的审美享受;当处于抑郁的心理状态时,即使面对的是一部优秀作品,也有可能因心烦意乱而难以进入艺术境界,难以真正体味到其中的奥妙。总之,面对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接受心境中,可能得到不同的阅读效果

4.答:所谓“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预想的能够按自己的创作动机,理解作品内涵,把本文的可能性予以具体实现的读者。其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作者的创作动机决定了本文中隐含的读者的存在;第二,作家赋予本文的思想内涵决定了隐含的读者的存在;第三,作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决定了本文中隐含的读者的存在。

△5、答:“填空”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未尽内容的想象补充,“对话”是指读者基于自己的理解与作品本文内涵之间的交流,“兴味”是指读者由本文激发的情感体验与想象创造。文学接受之所以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主要是由文学本文的特征决定的。第一,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文学本文是抽象性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这些符号,只有经由读者的理解、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的形象;第二,文学本文使用的主要是不确定的描述性语言,隐含着无数“空白”,必须经由读者自己去“填空”、“对话”、“兴味”才能把握;第三,优秀文学作品的特征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文学本文形象中的丰富内涵,也必须经由读者自己的主动创造,才能理解,才能充分实现。

△6.答: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经由读者阅读产生的“第二本文”,往往掺杂着读者个人的再创造,与作者的“第一本文”相比,会有某种程度的不同,这就是异变。异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读者的某些预定政治观念;

第二,读者的某些预定文化观念;

第三,读者的文化视野;

第四,读者的个人经验;

第五,读者的文学欣赏能力。

△7.答:文学接受过程中常常出现“误解”,或曰“误读”,具体包括“正误”与“反误”两种情况。“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然与作者的创作本意不符,但却符合作品的客观实际;“反误”则是指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以及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正误”由于合乎“再创造”的文学接受规律,因而是可取的;而“反误”则脱离了作品实际,是应予以否定的。

△8.答:一般说来,在文学阅读过程中,只有伴随着期待遇挫的作品,才能吸引读者,才能显示出作品的艺术魅力。如果完全合乎读者的期待,一切都不出读者所料,这往往表明作品缺乏新意,表明作者创作能力的低下。这样的作品,不可能令读者感兴趣。同时,我们还应意识到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文体特征或文本内涵完全超出了读者的经验期待视野,形成“完全遇挫”,阻绝了读者的介入,同样难以产生艺术魅力。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

一、名词解释

1. 在汉语中,凡涉及对人、事、物的审定而做出判断曰批,议论其是非高下、辨别其长短得失曰评,即通过议论而有所评定就是批评,因此又称评论。简单地说,批评也就是发表意见,彰明观点。由批评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出文学批评就是对文学作品、作家和其它文学现象进行批评的的实践活动的概括。它是沟通作家和读者的桥梁,是构成文学活动整体中的一种动力性和规范性因素,既促进文学创作,又推动文

学的传播和接受。

2.指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人们据以分析、评价和判断文学作品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尺度或准绳。文学批评的标准是随社会历史的变化和文学发展的实践而变化发展的,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曾将“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最高的标准”。我们现在主张的文学批评标准包含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两个具体方面: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3.一是它属于西方左翼知识分子的批评,这种批评对社会、对权力、对人尤其是普通人物、下层人士的关注超越了对文学本身的关注,因此,它的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意义也超越了批评学的意义。西方的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在广义上就是文化批评。二是它着重于文学所联系的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批评,因而,主要关注文学的内容所可能折射或辐射的人们的生态景况、命运遭际和文学产生的社会影响,更关注主题、思想、政治倾向、社会指向而不是文本的内部事实如语言、结构、手法、技巧、风格等。所谓文化批评由对文学的内部批评转向外部批评,就是这个意思。三是文化批评与其他批评相比较,是没有特定的学科或理论背景的批评,它涉猎广泛的文化现象,也涉及广泛的学科背景,是一种多学科、跨学科甚至非学科意义上的批评。

4.亦称道德批评。即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伦理思想甚至道德理想对文学作品、文学主张、文学思潮等文学现象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伦理批评特别着重文学的“教化”作用,但同时也注重其艺术表现,“寓教于乐”是伦理批评的普遍原则。

5 .指密切联系具体社会历史条件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一种批评形态。这种批评的要旨在于将一定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产生、影响和成败得失与一定社会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体状况相联系,与作家的生平遭际相联系,既评价社会历史对文学的影响,也评价文学对社会历史的影响,从而判断文学的特点、地位及作用。

6.一种着眼于文学作品美学属性及美感效能的批评模式,即以一定的美学思想或美学主张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构成、审美特性、审美创造、审美功能等进行分析、评价,力求以此来规范文学特性而区别于其他精神形式,发挥文学特有的情感和精神影响力。审美批评由于美学思想的多样性和个体审美的差异性而显得纷繁复杂,但对文学作品情感性、愉悦性、创造性及技巧性、形式美的强调则是共同的。

7.从心理角度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古已有之。但心理批评通常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现代批评形态。这种心理批评或以精神分析学为据,或以实验心理学为本,或以完形心理学为指导,通过对文学作品人物的心理分析进而追寻创作心理机制和鉴赏心理构成。与其他批评形态主要从作品外在因素或作品构成因素评价作品不同,心理批评强调文学活动特别是创作和鉴赏活动主体内在特殊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

8.语言批评本质上属于形式批评范畴,指将文学作品的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符号形式,对其意义、结构功能、象征意蕴、指称关系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批评形态。象征主义、形式主义、新批评及结构主义等批评都包含了语言批评。语言批评借鉴和运用了现代语言学研究成果,对文学语言的解析有其精微独到之处,但往往切断文学与生活的联系,忽视文学内容本来应有的含义,把语言功能夸大化、极端化,有明显的局限性。

9.这是文学批评的两个有机联系的具体标准。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

包括作品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进步的倾向性和健康的情感性;艺术标准是判断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包括文体的评价、形象的评价、意蕴的评价以及与文体、形象、意蕴密切相关的创造性状况的评价。坚持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相统一,是正确开展文学批评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二、论述

△△1.答:(1)就文学批评活动本身的状况看,它首先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即表达文学应该“写什么”、“怎样写”和“写得怎么样”的主张、观点、分析、评价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在形式上与哲学、政治、道德、宗教等精神活动的思维形式相类似,而且其思维的内容还与哲学、政治、道德、宗教等相联系、相杂糅,哲学、政治、道德、宗教同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范畴,因而,文学批评作为精神活动也必然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质。其次,就批评活动主客体双方而言,批评的客体对象无论是狭义的作家作品,还是广义的文学现象如文学思潮、文学理论、文学流派包括批评自身,都是特定的意识形态的直接或间接表现。而批评的主体即批评者,在进行批评时,无论是个人的批评还是代表一定时代和阶级的批评,都必然有着思想的、美学的、社会的、人生的指向,有着对某种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的维护或质疑甚至排斥,从而,批评者的批评就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工作。

(2)从批评的指导思想和批评的模式与方法看,文学批评也具有意识形态性质。首先,凡称为指导思想者,都是用来规范和引导人们的思维和行动的,都是特定的意识形态。而文学批评,就是在一定指导思想下展开的精神活动和话语形式,其意识形态属性不言自明。其次,就一定的批评模式或方法而言,它们总是在一定的思想主张下逐渐形成的规矩和操作要求。模式和方法也是意识形态性的。像社会历史批评、道德伦理批评、文化批评等,其意识形态的内涵自不待言,就是语言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等,无一例外也有着深刻的意识形态背景和内涵。

(3)从文学批评的影响和功能看,它仍然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文学批评一要影响文学创作,二要影响读者的阅读欣赏,三要影响文学理论,四要影响文学观念。总而言之,它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价值判断,影响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影响作家的创作走向,也影响文学的理论观点和理论构建。

△△2.答:(1)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科学世界观在文学和艺术批评上的体现,对文学、艺术批评具有宏观指导的原则意义。恩格斯曾称之为“最高的标准”。

(2)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具有最广泛地适应文学、艺术作品产生和存在实际的一般性品格,可以吸收、兼容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批评形态的长处,也可以指导各种批评形态的具体应用。

(3)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可以衍化为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批评标准,如思想标准、艺术标准等等。

(4)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还因为它始终体现了艺术的特性和规律,与艺术发展的实践相一致。

△△3.答:思想标准重在评价文学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意”,艺术标准重在评价文学批评怎样表现了“意”。用通常的表述则为:思想标准是衡量作品思想意趣真假正误、好坏善恶的尺度,而艺术标准是评价作品艺术创造高下优劣、成败得失的准绳。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虽然从理论上可以指出其具体内涵,但是在批评的实践应用中,由于不存在没有思想性的艺术作品,更不存在没有艺术性的艺术作品,因而两者总是相互联系并且互为条件的。通常的情况是:一部作品可能思想性和艺术性不平衡,或者思想性强而艺术性比较淡薄,或者艺术性独特而思想性不足。并且由于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对一部作品的批评往

往会在历时性的接受中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相同,因此,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相互之间的倚轻倚重也会不一样。但是,从总体上说,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这就是两个标准的“二而一”的关系。例如真实性、倾向性、情感性的思想评价,如果离开文体评价、形象评价、意蕴评价,实际上无从进行;同样,如果连文体、形象、意蕴都不能感受、理解,都评价不了,其包含的思想、情感也就无从说起或说而不清,说而不准,说而不透,思想标准就变得空洞无物,大而无当。因此,批评标准在批评实践中,总是互为表里、密切联系的。

4.答:传统批评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并没有截然的时限区分,也不意味着两者的不可相容性。传统的批评只意味着它兴起较早,运用较久,因而也比较成熟和相对稳定;而现代批评模式,则意味着它兴起较晚,运用较新,因而正处于发展之中。

传统批评与现代批评的四点主要区别:一是产生形成的时代历史条件不同,二是学科理论的背景支撑不同,三是批评的着眼点和视野不同,四是对社会和读者产生的影响不同。但是,它们也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那就是批评的对象都是文学作品。以社会历史批评与语言学批评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两者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差异:

(1),从源头上讲,尽管它们都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历史深处,而且可能在同一个人的批评中出现,但是,就其成型为一种各有规范的批评模式,则社会历史批评早而语言批评晚。在西方,社会历史批评奠基于维柯,成型于圣佩韦,成熟于丹纳,马克思主义变革和发展了这种批评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语言学批评形成模式,则是在西方现代语言学成就的推动下逐步为人们所认可的。它发端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建构于本来也是语言学家的俄国的雅各布森,发展于美国和法国的一批批评家如艾理查兹。而且,语言批评又与新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等多有纠缠。因此,它虽然模式化了,但其模式的清晰度,远不如社会历史批评那样明确。

(2)其次,从学科理论的支撑背景讲,尽管两者都不乏学理支撑,但背景各不相同。社会历史批评有着深厚宽广的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的学科背景,尤其是后来,有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支撑,使社会历史的批评模式宏大而又不乏精到,广为批评者运用。而语言学的批评,则主要是语言学、文体学、符号学等新兴学科的背景,是结构主义、形式主义的思潮渗透。它批评的特点是精细性、独到性,有着社会历史批评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新意。

(3)从批评的着眼点讲,社会历史批评更关注作品与社会生活和历史环境的关系,主要的批评点是作品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状况及其社会影响,有时,它会由对文学的批评转向对社会的批评。因此,社会历史批评的视野十分开阔。语言批评的着眼点则主要在作品独立自足的体系之内如语言、语义、语境、结构效应、意义转换、符号能指等文体包含的各种要素上,并从这些要素探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排除所谓的社会历史等外部因素,也排除作者本人。这种批评,显然具有阐释性,并且确实可以阐发出独特的意味。

(4)最后,从批评产生的效应讲,社会历史批评影响读者阅读思考的,更多是作品的思想内容,是社会生活情景,是对人的命运的关注,是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而语言学批评则更多地影响读者精细地读解文本自身,就文本的构成去发现艺术的魅力和功用,不排斥“误读”产生的特殊意义和美学感受。语言学的

批评,把文学这种语言艺术的语言表现力和魅力推向新的高度。

△△5.答:(1)分别指出文学批评家应有的态度和素养。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全面的公正态度,艺术民主的平等态度。其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关键和核心。基本素养是:思想理论素养,要求思想敏锐,理论深刻,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和前沿性;专业艺术素养,要求具有专家的学识功底,尽可能成为某一专业艺术的专门家,至少应熟悉、懂行;三是知识技能修养,知识求广博,技能求熟练。

(2)指出批评家应有的职责:进行意识形态评价,引导文学方向;进行艺术分析,总结创作经验;评价艺术作品,引导读者消费;发展文学理论,培养文学新人。

(3)指出批评家的态度和素养对履行其职责的关系: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素养能使批评家对文学现象作出及时、敏锐的反应,并使其批评更具科学性、深刻性、公正性、引导性,令人信服,有所建树,从而有效地履行其批评家的职责。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土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用粒径级配曲线法表示土样的颗粒组成 情况时,若曲线越陡,则表示土的 ( )

A.颗粒级配越好 B.颗粒级配越差C.颗粒大小越不均匀 D.不均匀系数越大 2.判别粘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是 ( ) A.塑性指数 B.液性指数 C.压缩系数 D.压缩指数 3.产生流砂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是动水力( )

A.方向向下 B.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C.方向向上 D.方向向上且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4.在均质土层中,土的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是 ( ) A.均匀的 B.曲线的 C.折线的 D.直线的 5.在荷载作用下,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原因是 ( ) A.附加应力的变化 B.总应力的变化C.有效应力的变化 D.自重应力的变化6.采用条形荷载导出的地基界限荷载P用于矩1/4. 形底面基础设计时,其结果 ( ) A.偏于安全 B.偏于危险 C.安全度不变 D.安全与否无法确定

7.无粘性土坡在稳定状态下(不含临界稳定)坡角β与土的内摩擦角φ之间的关系是( ) A.β<φ B.β=φ C.β>φ D.β≤φ 8.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常用图表的是 ( ) A.钻孔柱状图 B.工程地质剖面图

C.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D.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9.对于轴心受压或荷载偏心距e较小的基础,可以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φk、Ck按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偏心 为偏心方向的基础边长)Z(注:距的大小规定为( ) A.e≤ι/30 B.e≤ι/10 .e≤b/2 DC.e≤b/4 对于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堆载预压法处理10. ( ) 地基的主要作用之一 是.减小液化的可能性A B.减小冻胀.消除湿陷性 D .提高地基承载力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1.建筑物在地面以下并将上部荷载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称为____。

数据库期末试题 附答案

《数据库原理》课程考试模拟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6分,每小题1分) 1. 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A.数据库中没有数据冗余 B.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C.数据库能为各种用户共享 D.数据库加强了数据保护 2. 按照传统的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 )三种类型。 A.大型、中型和小型 B.西文、中文和兼容 C.层次、网状和关系 D.数据、图形和多媒体 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 )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A.外模式 B.内模式 C.存储模式D.模式 4. 下面选项中不是关系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数据类型 B.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列名 C. 没有行序和列序 D. 没有重复元组 5. SQL语言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分别称为交互式SQL和( )。 A.提示式SQL B.多用户SQL C.嵌入式SQL D.解释式SQL 6. 设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A→B,B→C},则(BD)+为( )。 A.BCD B.BC C.ABC D.C 7. E-R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 A.概念模型 B.逻辑模型 C.结构模型 D.物理模型 8. 若关系模式R(ABCD)已属于3NF,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A.它一定消除了插入和删除异常 B.仍存在一定的插入和删除异常C.一定属于BCNF D.A和C都是 9. 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普遍采用( )。 A.封锁技术 B.恢复技术 C.存取控制技术 D.协商 10.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提供授权功能来控制不同用户访问数据的权限,这主要是为了实现数据库的( )。 A.可靠性 B.一致性 C.完整性 D.安全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专业考试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真实只是艺术真实的___________,为艺术真实提供___________。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人与社会、_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4、西方现代小说发端于18世纪,___________小说是第一代;19世纪的___________小说是第二代。 5、创造诗歌意境的总的方法是___________,它可具体化为两条途径,即___________的方法和化情思为景物的方法。 二、选择题(1-3题为单项选择,4-6题为多项选择。请将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运用( )塑造形象。 A、造型 B、表演 C、综合 D、语言 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泰勒与弗雷译 B、席勒与斯宾塞 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 D、荣格与克罗齐

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 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自18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如下几个文学思潮(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E、现代主义 5、灵感的基本特点( ) A、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B、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C、超长独特,富于创造 D、突然消失,不可再得 E、超控自如,随意挥发 6、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 A、直感性 B、理念性 C、蕴情性 D、想象性 E、审美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典型: 2、创作灵感: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一、填空题 1.土的稠度状态依次可分为(固态),(半固态),(可塑态),(流动态),其界限含水量依次是(缩限),(塑限),(液限)。 2.土的天然容重、土粒相对密度、土的含水界限由实验室直接测定,其测定方法分别是(环刀法),(比重瓶法),(烘干法)。 3.桩按受力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4.建筑物地基变形的特征有(沉降量)、(沉降差)、(局部倾斜)和倾斜四种类型。 5.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上称为淤泥。 6.土的结构分为以下三种:(单粒结构)、(蜂窝状结构)、(絮状结构)。 7.附加应力自(外荷引起的应力)起算,自重应力自(自重引起的应力)起算。 8.土体受外力引起的压缩包括三部分(固相矿物本身的压缩)、(土中液相水的压缩)、(土中孔隙的压缩)。 1、地基土的工程分类依据为《建筑地基设计规范》,根据该规范,岩土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2、地基的极限荷载指(地基剪切破坏发展即将失稳时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 3、根据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可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 4、按桩的制作分类,可分(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类。 5、桩身中性点处的摩察力为(0 )。 6、土的颗粒级配是指组成土颗粒的搭配比例,可以用颗粒级配曲线表示。其中横坐标代表(粒径),纵坐标代表(小于某粒质量占全部土粒质量的百分比)。 7、土的稠度状态依次可分为(固态),(半固态),(可塑态),(流动态),其界限含水量依次是(缩限),(宿限),(液限)。 8、附加应力自(外荷引起的应力)起算,自重应力自(自重引起的应力)起算。 9、最优含水率是指(在压实功能一定条件下,土最易于被压实、并能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量)。 二、选择题 1.建筑物施工速度较快,地基土的透水条件不良,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宜选用(A)。

sql数据库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V 1. SQL Server中,保存着每个数据库对象的信息的系统表是()。 A. sysdatabases B. Syscolumns C. Sysobjects D. Syslogs 满分:5 分 2. 在存在下列关键字的SQL语句中,不可能出现Where子句的是()。 A. Update B. Delete C. Insert D. Alter 满分:5 分 3. 在查询语句的Where子句中,如果出现了“age Between 30 and 40”,这个表达式等同于()。 A. age>=30 and age<=40 B. age>=30 or age<=40 C. age>30 and age<40 D. age>30 or age<40 满分:5 分 4. 如果要在一管理职工工资的表中限制工资的输入围,应使用()约束。 A. PDRIMARY KEY B. FOREIGN KEY C. unique D. check 满分:5 分 5. 记录数据库事务操作信息的文件是()。 A. 数据文件 B. 索引文件 C. 辅助数据文件 D. 日志文件 满分:5 分 6. 要查询XSH数据库CP表中产品名含有“冰箱”的产品情况,可用()命令。 A. SELECT * FROM CP WHERE 产品名称LIKE ‘冰箱’ B. SELECT * FROM XSH WHERE 产品名称LIKE ‘冰箱’ C. SELECT * FROM CP WHERE 产品名称LIKE ‘%冰箱%’ D. SELECT * FROM CP WHERE 产品名称=‘冰箱’ 满分:5 分 7. 储蓄所有多个储户,储户能够在多个储蓄所存取款,储蓄所与储户之间是()。 A. 一对一的联系 B. 一对多的联系 C. 多对一的联系 D. 多对多的联系 满分:5 分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 ~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1)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 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得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就是人类得一种高级得特殊得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得原理、文学得范畴与判断标准等问题得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得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与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与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就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得,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得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与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得性质 答:文学理论得学科归属:文学理论就是文艺学中得三个分支之一,与其她分支有密切得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得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她分支得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瞧,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得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就是随着时代得发展而发展得,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得特征。它作为人类得一种特殊得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她活动得特殊性质。社会生活就是一切种类得文学艺术得源泉、经过作家得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得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瞧,具有实践性与自身独特得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得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得依据就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就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得有机组成部分。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得基础上创立得。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得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瞧成就是一种人得主体对于客体得认识与反映,文学就是对于生活得反映,就是一种艺术得反映。 4.艺术生产论:就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得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就是指实际得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瞧成就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得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得性质,又具有审美得性质,就是这两者得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与对话。 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得基石就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得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得精神性得生活活动,也就是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人得本质力量得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得创造与欣赏展现与外化出来。文学就是作为主体得人得能动得创造,它塑造人,就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得存在与意识得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瞧成就是一种人得主体对于客体得认识与反映,文学就是对于生活得反映,就是一种艺术得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得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就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得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就是指实际得艺术创作过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

得分评卷人××职业技术学院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A 2015级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1、 , 1、土的三相组成:( )、()、()。 2、 2、土的天然孔隙比越大,则土越( )。 3、 3、土的强度是指土体的()。 4、 4、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 5、按照桩的制作方法不同分为()、()。 二、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是()。 A、处处相等 B、处处不等 C、端部存在极值 D、呈线性分布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桩基础分类的是()。 A、摩擦桩 B、锥形桩 C、预制桩 D、钢桩 3、土的不均匀系数Cu越大,表示土的级配()。 A、土粒大小不均匀,级配不好 B、土粒大小均匀,级配不好 C、土粒大小不均匀,级配良好 D、土粒大小均匀,级配良好 4、土的压缩系数可用来判断()。 A、土的压缩性 B、土的软硬程度 C、土的抗剪强度 D、土的含水情况 5、主要依靠墙身的自重来保持稳定的挡土墙为()。 A、悬臂式挡土墙 B、重力式挡土墙 C、扶壁式挡土墙 D、加筋式挡土墙 6、为避免因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宜在基础内设置()。 A、伸缩缝 B、温度缝 C、沉降缝 D、变形缝 7、沉井基础中使沉井在自重作用下易于切土下沉的构造是()。 A、井壁 B、刃脚 C、凹槽 D、隔墙 8、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第一步是()。 A、修筑导墙 B、制备泥浆 C、成槽 D、槽段的连接 9、持力层下有软弱下卧层,为减小由上部结构传至软弱下 卧层表面的竖向应力,应()。 A、加大基础埋深,减小基础底面积 B、减小基础埋深,加大基础底面积 C、加大基础埋深,加大基础底面积 D、减小基础埋深,减小基础底面积 10、下列关于土的抗剪强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的抗剪强度不是定值,而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B、黏性土内摩擦角的变化范围大致为0°~40°,黏聚力c一般为10~100 kPa C、土的含水量会影响土的抗剪强度 D、土的强度破坏是由土中某点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所引起的 三、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题号一二 三四五六 总 分 得 分 复 核人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试 卷 密 封 线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ORACLE数据库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期末考试卷(卷) 课程名称:数据库考试方式:开卷()闭卷(√) 、本试卷共4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带出考场。 1、以下(a )内存区不属于SGA。 A.PGA B.日志缓冲区 C.数据缓冲区 D.共享池 2、d )模式存储数据库中数据字典的表和视图。 (A.DBA B.SCOTT C.SYSTEM D.SYS 3、Oracle 中创建用户时,在若未提及DEFAULT TABLESPACE 关键字,Oracle 就将 c )则(表空间分配给用户作为默认表空间。A.HR B.SCOTT C.SYSTEM D.SYS

4、a )服务监听并按受来自客户端应用程序的连接请求。(A.OracleHOME_NAMETNSListener B.OracleServiceSID C.OracleHOME_NAMEAgent D.OracleHOME_NAMEHTTPServer 5、b )函数通常用来计算累计排名、移动平均数和报表聚合等。(A.汇总B.分析C.分组D.单行 6、b)SQL 语句将为计算列SAL*12 生成别名Annual Salary (A.SELECT ename,sal*12 …Annual Salary? FROM emp; B.SELECT ename,sal*12 “Annual Salary” FROM emp; C.SELECT ename,sal*12 AS Annual Salary FROM emp; D.SELECT ename,sal*12 AS INITCAP(“Annual Salary”) FROM emp; 7、锁用于提供(b )。 A.改进的性能 B.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C.可用性和易于维护 D.用户安全 8、( c )锁用于锁定表,允许其他用户查询表中的行和锁定表,但不允许插入、更新和删除行。 A.行共享B.行排他C.共享D.排他 9、带有( b )子句的SELECT 语句可以在表的一行或多行上放置排他锁。 A.FOR INSERT B.FOR UPDATE C.FOR DELETE D.FOR REFRESH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无功利与功利: 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B.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C.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简洁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3)情感与认识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我爱这土地》 7.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 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 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 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

(完整版)土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用粒径级配曲线法表示土样的颗粒组成情况时,若曲线越陡,则表示土的 ( B ) A.颗粒级配越好 B.颗粒级配越差 C.颗粒大小越不均匀 D.不均匀系数越大 2.判别粘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是 ( B ) A.塑性指数 B.液性指数 C.压缩系数 D.压缩指数 3.产生流砂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是动水力 ( D ) A.方向向下 B.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C.方向向上 D.方向向上且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4.在均质土层中,土的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是 ( D ) A.均匀的 B.曲线的 C.折线的 D.直线的 5.在荷载作用下,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原因是 ( C ) A.附加应力的变化 B.总应力的变化 C.有效应力的变化 D.自重应力的变化 6.采用条形荷载导出的地基界限荷载P1/4用于矩形底面基础设计时,其结果 ( A ) A.偏于安全 B.偏于危险 C.安全度不变 D.安全与否无法确定 7.无粘性土坡在稳定状态下(不含临界稳定)坡角β与土的内摩擦角φ之间的关系是( A ) A.β<φB.β=φ

C.β>φ D.β≤φ 8.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常用图表的是 ( C ) A.钻孔柱状图 B.工程地质剖面图 C.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D.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9.对于轴心受压或荷载偏心距e较小的基础,可以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φk、Ck 按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偏心距的大小规定为(注:Z 为偏心方向的基础边长) ( ) A.e≤ι/30 B.e≤ι/10 C.e≤b/4 D.e≤b/2 10.对于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堆载预压法处理地基的主要作用之一是 ( C ) A.减小液化的可能性 B.减小冻胀 C.提高地基承载力 D.消除湿陷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1.建筑物在地面以下并将上部荷载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称为____。 12.土的颗粒级配曲线愈陡,其不均匀系数C u值愈____。 13.人工填土包括素填土、冲填土、压实填土和____。 14.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________和承压水三种类型。 15.在计算地基附加应力时,一般假定地基为均质的、应力与应变成________关系的半空间。 16.前期固结压力大于现有土自重应力的土称为________土。 17.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在室内通过直接剪切试验、三轴压缩试验和________验测定。 18.无粘性土土坡的稳定性大小除了与土的性质有关外,还与____有关。 19.墙后填土为粘性土的挡土墙,若离填土面某一深度范围内主动土压力强度为零,则该深

数据库期末试题附答案

《数据库原理》课程考试模拟题四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 )是不正确的。 B .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 ?数据库加强了数据保护 2.按照传统的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 ()三种类型 .西文、中文和兼容 .数据、图形和多媒体 是用户 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 C .存储模式 D .模 ) ° B.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列名 没有重复元组 SQL 和 ( ) ° C .嵌入式SQL D .解释式SQL 6. 设关系模 式 R (ABCD ) F 是R 上成立的FD 集,F={A ^B, B -C},则(BD )+为( ) 7. E-R 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 ) ° A .概念模型 B .逻辑模型 C .结构模型 D .物理模型 8. 若关系模式R (ABCD 已属于3NF,下列 说法中( ) 是正确的。 10.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提供授权功能来控制不同用户访问数据的权限,这主要是为了实 现数据库的( ) ° 11. 一个事务一旦完成全部操作后,它对数据库的所有更新应永久地反映在数据库中,不 会丢失。这是指事务的( ) ° A.原子性 B. 一致性 C. 隔离性 D. 持久性 12. 在数据库中,软件错误属于() ° A.事务故障 B. 系统故障 C. 介质故障 D. 活锁 1.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 A .数据库中没有数据冗余 C .数据库能为各种用户共享 A .大型、中型和小型 B C.层次、网状和关系 D 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 分数据的描述。 A .外模式 B .内模式 式 4. 下面选项中不是关系的基本特征的是 ( A.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数据类型 C.没有行序和列序 D. 5. SQL 语言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分别称为交互式 A.提示式SQL B .多用户SQL A . BCD B . BC C . ABC 16分,每小题1分) A .它一定消除了插入和删除异常 B C. 一定属于BCNF D 9. 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普遍采用 A .封锁技术 B .恢复技术 .仍存在一定的插入和删除异常 .A 和 C 都是 () ° C .存取控制技术 D .协商 A .可靠性 B . 一致性 C .完整性 D .安全性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文学概论 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文学与科学、伦理学的区别:文学面向人们的情感世界,求美;科学面向人们的理性世界,求真;伦理学面向人们的道德世,求善。 刘勰把具体作品的风格归纳为“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致,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糜。二、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8分) ⑴人性:人性即人这一物种的本质特性。 人性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由人的这个群体环境养成的。这一养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与文化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把“动物的人”转化为“思想的人,道德的人,组织的人,说话的人和计划的人”,人性于是而能日趋完善,并按照“物种尺度”和“内在需要的尺度”进行自由自觉的创造,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 ⑵文学学: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发展史三门学科的总称。文学学是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的一门理论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广泛多样的文学现象。或者有称之为文艺学(文学学与艺术学的合称)的。 ⑶蒙太奇:蒙太奇,原意为构成、装配。作为电影术语,蒙太奇就是影片镜头的剪辑与组合,又可叫做“镜头组接”。 ⑷灵感:是指人们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因偶然机遇而茅塞顿开,思路贯通,创造获得意外成功的一种心理现象。 ⑸形象思维:是文学创造中认识和掌握世界、选取材料以及塑造形象等过程中一种具有整体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⑹主题:指作品描绘的全部生活现象即作品整个形象体系所显示的中心思想。 ⑺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三、什么是典型化?它与个性化、概括化的关系怎样?(13分)典型化是指作家对生活的素材按照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予以选择、集中、加工、创造,使之成为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的过程。它包括个性化和概括化这两个不可分割和同时进行的方面。 个性化和概括化同时进行,是典型化的基本原则,其中个性化是典型化的出发点,只有个性化,才能是典型人物以自己的思想、性格面貌呈现出来。 四、什么是陌生化?有人说“对于读者,每个典型都是一个熟识的陌生人”,试对典型化与陌生化的关系加以阐述。(13分)197页 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任务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只有真实的典型形象,才能取信于读者和观众,收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典型形象逼真的本身,就是构成文艺作品吸引读者和观众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文艺家要写出典型形象的高度真实性,就需要长期的生活积累,需要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需要对生活的精密仔细、独具慧眼的观察和体验。 五、什么是悬念效果?试以《雷雨》剧情为例予以分析。(12)155

土力学试题含答案

试卷1 一、解释或说明 (每题2分,共10分) 1. 孔隙比 2. 相对密实度 3. 附加应力 4. 主动土压力 5. 前期固结压力 二、判断题(正确者在题后的括号中打“√”,错误者打“×”且不需改正。每题1分,共计8分) 1.粘土矿物是化学风化的产物。 ( ) 2.粉土通常是单粒结构形式。 ( ) 3.土的压缩通常是土中孔隙减小及土颗粒压缩的结果。 ( ) 4.压缩模量是土在无侧限压缩时的竖向应力与应变之比。 ( ) 5.按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固结度与地表荷载大小无关。 ( ) 6.在直剪试验时,剪切破坏面上的剪应力并不是土样所受的最大剪应力。( ) 7.地基的局部剪切破坏通常会形成延伸到地表的滑动面。 ( ) 8.墙背光滑是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设。 (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当 时,粗粒土具有良好的级配。 A. 5u C ≥且13c C ≤≤ B. 5u C ≤且13c C ≤≤ C. 5c C ≥且13u C ≤≤ D. 5u C ≤或13c C ≤≤ 2.下列矿物质中,亲水性最强的是 。 A. 伊利石 B. 蒙脱石 C. 高岭石 D. 石英 3.对填土,我们可通过控制 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密实度。 A. s γ B. γ C. d γ D. sat γ 4.一块1kg 的土样,置放一段时间后,含水量由25%下降到20%,则土中的水减少了 kg 。 A. 0.06 B. 0.05 C. 0.04 D. 0.03 5. 在下列指标中,不可能大于1的指标是 。 A. 含水量 B. 孔隙比 C. 液性指数 D. 饱和度 6. 测得某粘性土的液限为40%,塑性指数为17,含水量为30%,则其相应的液性指数为 。 A. 0.59 B. 0.50 C. 0.41 D. 0.35 7. 地基表面作用着均布的矩形荷载,由此可知,在矩形的中心点以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地基中的 。 A. 附加应力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 B. 附加应力非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 C. 附加应力不变,自重应力增大 D. 附加应力线性增大,自重应力减小 8. 饱和粘土层上为粗砂层,下为不透水的基岩,则在固结过程中,有效应力最小的位置在粘土层的 。 A. 底部 B. 顶部 C. 正中间 D. 各处(沿高度均匀分布)

数据库期末试卷和答案

数据库程序设计试题 1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DB、DBMS、DB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DBS包括DB和DBMS。( ) 2、数据库的概念结构与支持其的DB的DBMS有关。( ) 3、下列式子R∩S=R—(R—S)成立。( ) 4、数据存储结构改变时逻辑结构不变,相应的程序也不变,这是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独立 性。() 5、关系数据库基本结构是三维表。( ) 6、在嵌入式SQL语句中,主语句向SQL语句提供参数,主要用游标来实现。( ) 7、规范化的投影分解是唯一的。( ) 8、不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叫做非主属性。( ) 9、在 Transact-SQL 语句的WHERE子句中,完全可以用IN子查询来代替OR逻辑表达式。 ( ) 10、封锁粒度越大,可以同时进行的并发操作越大,系统的并发程度越高。()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两个实体间的联系有联系,联系和联系。 2、select命令中,表达条件表达式用where子句,分组用子句,排序用 子句。 3、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有、和三 类。 4、在“学生-选课-课程”数据库中的三个关系如下: S(S#,SNAME,SEX,AGE),SC(S#,C#,GRADE),C(C#,CNAME,TEACHER)。 现要查找选修“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的学生姓名和成绩,可使用如下的SQL语句:SELECT SNAME,GRADE FROM S,SC,C WHERE CNAME= 数据库技术AND S.S#=SC.S# AND 。 5、管理、开发和使用数据库系统的用户主要有、、 。 6、关系模型中可以有三类完整性约束:、 和。 7、并发操作带来数据不一致性包括三类:丢失修改、和。 8、事务应该具有四个属性:原子性、、隔离性和持续性。 9、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有事务故障、和三类。 10、在“学生-选课-课程”数据库中的三个关系如下:S(S#,SNAME,SEX,AGE),SC(S#,C#,GRADE),C(C#,CNAME,TEACHER)。 现要查找选修“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的学生姓名和成绩,可使用如下的SQL语句:SELECT SNAME,GRADE FROM S,SC,C WHERE CNAME= ‘数据库技术’AND S.S#=SC.S# AND 。 11、数据库设计包括、、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12、MS SQL Server提供多个图形化工具,其中用来启动、停止和暂停SQL Server的图形 化工具称为_________。 13 、SELECT语句中进行查询 , 若希望查询的结果不出现重复元组 , 应在SELECT子 句中使用____________保留字。 14、如果一个关系不满足2NF,则该关系一定也不满足__________(在1NF、2NF、3NF 范围内)。 15、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主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______、分配存储空间、实现存取路径。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20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