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西湖二 赏析

西湖二 赏析

西湖二 赏析
西湖二 赏析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

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

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这是

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本文的写作特色是:

袁宏道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这篇游记即体现了这一思想。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独赏西湖之春的“月景”与“朝烟”、“夕岚”,这和“午、未、申三时”游春的“俗士”迥异其趣;作者又宁愿舍弃赏梅机会,而“为桃花所恋”,与传统上大夫的审美情趣相悖,这都是他“独抒性灵”之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文章笔法也是任随自然,意到笔到。“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答李元善》)。如文中西湖春月之景分明是主角,但却用寥寥数语,点到为止,不加细描,而对西湖的桃花与“罗纨之盛”却颇费笔墨,堪称“不拘格套”。其实,这是因为越是最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愈难以用文字描绘,不如以虚代实,以简代繁,仅可以收到“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李东阳《柯敬仲墨竹二绝》)的艺术效果。这是作者的聪明之处,他还是颇懂得艺术辩证法的。

目录:1原文2译文3写作背景4文章层次5写作特点6西湖一

原文

西湖一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①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②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③,花光如颊④,温风如酒,波纹如绫⑤,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⑥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注释:①突兀:高耸的样子。②棹:船桨。这里做动词,划船。③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④颊:少女的面颊。⑤如绫:形容极细软平滑。⑥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指三国时曹植遇洛河之神之事。

西湖二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④,尤为奇观。

石篑⑤数为余言:“傅金吾⑥园中梅,张功甫⑦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⑧,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⑨,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⑩之工,山岚设色??之妙,

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②夕岚:傍晚的山光③勒:抑制④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⑤石篑:一个人的号⑥傅金吾:任金吾官的傅某⑦张功甫:人名⑧恋:迷住⑨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⑩湖光染翠:湖水成为绿色 ??设色:用颜色描绘 ??夕舂:夕阳 ??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 ??受用:享受.

译文

西湖一: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小

船进入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

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细软平滑。我刚

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

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我游西湖就从

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西湖二: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下,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早晨的烟雾和傍晚的山光。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气抑制,跟杏花、桃

花依此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

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桃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声奏乐声像阵

阵清风到处传扬,少女们混合着脂粉的汗水像道道细雨,衣著华丽的富

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草还多,美丽妖艳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湖,只是在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成绿色、山气用颜色描画的非常奇妙、都在早晨的太阳出来才出来,夕阳

还没有落下,才显得它的浓眉姿态发挥到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

容,花和柳的情调,山水的容颜和意境,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

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诉说呢?

写作背景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

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

一年的春天。

文章层次

《西湖一》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二》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

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

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重点词语理解:

突兀:高耸的样子。棹zhào:划船。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颊jiá: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止:通“只”

西湖一

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为什么?

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

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

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

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

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

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心飞”的夸

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

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

意。

答:“即”最能表现。

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

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

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

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

似白统一样起伏。

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此为实写。

⑥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

作用?

答:“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

⑦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态?

作者虽云“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

至的妙喻:“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退洛神时也。”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

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

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

态。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

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

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与“吏情物态,日巧

一日;文网机阱,日深一日”(《与何湘潭》)的官场相比,就更觉自

然界的清纯可爱。作者对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与心爱的女人第一次约

会一样珍视,因此郑重其事地记下具体日期:“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

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记中则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

节。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西湖二

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

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答: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作者先写梅花因春寒雪盛,如同被勒住而迟开,花期虽推迟,但得以与杏花、桃花

斗妍争奇,使西湖更增添了流光溢彩、姹紫嫣红的春色,却是罕见的“奇

观”。如此与否桃相次开放的“香雪梅”岂能不观赏?更何况友人陶石

篑又数言这里的“傅金吾园中梅”,乃宋朝古梅,高雅非凡,更应该赶

快去大饱眼福。这里写西湖梅花之美及虚写,是作为一种铺垫,旨在衬

托西湖桃花更令人叹为观止。——因为作者“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

去”。梅花为“岁寒三友”之一,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桃花则曾被贬为

“轻薄”之物。作者会梅取桃,乃至为桃花所“恋”,可见其通异于世

俗的独特的审美趣味。而春日西湖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的桃花亦确实蔚为

奇观:“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仅此两句,采取远望的角度,就

写出西湖二十余里挑花夹杂着绿柳的总体意境。“绿”指柳条,“红”

指桃花,“烟”“雾”弥漫,则渲染出“花态柳情”呈现繁花照眼,生

机勃勃的色彩美,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丹青。春花盛开乃是“西湖最

盛”“为春”的主要表现。其次还表现为游人罗纨之盛:“歌吹为

风,……艳冶极矣。”在桃花盛开的白堤、苏堤上,红男绿女,比肩接

踵,甚至比堤边的春草还多;歌乐似春风回旋,香汗如春雨流滴,好不

热闹;色彩艳丽之极,风姿放荡之极,着“艳冶”二字,可谓摹写、概

括尽致。作者之笔墨亦极尽浓艳之能事,盖非如此不能描绘出西湖春天

“艳冶”之盛景。

③西湖之月为最盛表现在哪里?

答:写“为月”是淡雅之笔,一浓一谈,相辅相成。此处“尤不可言”的月景,也只有以淡雅的笔才能写出其神韵。作者此刻惜墨如金,

并未大肆渲染,仅用“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有一种趣味”十四个字而已。月色中的花柳、山水该是一种什么样特殊的情趣与意味呢?作者留给读者去看去想像。而“月景”确实妙不可言,写得太具体难免要损害其美,束缚读者的神思,而这样略加点染反而勾勒出幽深的境界,具有无穷的趣味。夜景虽最美,但并非人人能享受。作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颇以能探幽寻胜,受用此乐而得意,对“俗士”既红男绿女的“杭人”则含有讽消之意,故云“安可为俗土道哉!”

④按逻辑,本文应该在描写“西湖最盛”“为春”之后,应接着描写“西湖最盛”“为月”,但作者却先写了什么?为什么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

答:作者好像舍不得让主角“月”出场,意欲以之唱大轴戏,所以先让配角如烟、夕岚登台铺垫。此外,以“然杭人游湖,……”承上段罗纨之盛,在结构上亦是顺理成章。红男绿女的杭人只知在午、未、申三时游湖,在作者眼中是一种“俗”的表现,其“不识庐山真面目”乃在于缺乏超俗的审美的趣味。作为外来游客的作者则以其慧眼发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末下,始极其浓媚。”这是对西湖“一日之盛,为如烟,为夕岚”的具体描写。“湖水染翠,山岚设色”,这一“染”一“设”,皆赋予大自然以灵性,将大自然比拟成丹青妙手,而大自然的画笔,只有在“朝日始出”与“夕春末下”这两个美妙时刻才为湖光、山岚添彩增色,从而达到达“浓眉”即一种极其妩媚动人的审美境界。这与午、未、申三时西湖之“艳冶”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媚”比“冶”要高出一筹。但是西湖春天最高的审美境界却不是朝夕之景,而是作者开头所说的“为月”。对西湖之盛何以“为月”,作者有意放在最后来写,旨在造成一种悬念,增添读者的趣味。

⑤本文有什么写作特色?

答:袁宏道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这篇游记即体现了这一思想。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独赏西湖之春的“月景”与“朝烟”、“夕岚”,这和“午、未、申三时”游春的“俗士”迥异其趣;作者又宁愿舍弃赏梅机会,而“为桃花所恋”,与传统上大夫的审美情趣相悖,这都是他“独抒性灵”之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文章笔法也是任随自然,意到笔到。“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答李元善》)。如文中西湖春月之景分明是主角,但却用寥寥数语,点到为止,不加细描,而对西湖的桃花与“罗纨之盛”却颇费笔墨,堪称“不拘格套”。其实,这是因为越是最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愈难以用文字描绘,不如以虚代实,以简代繁,仅可以收到“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李东阳《柯敬仲墨竹二绝》)的艺术效果。这是作者的聪明之处,他还是颇懂得艺术辩证法的。

⑥杭州西湖游人多在何时?(原文)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西湖旅游景观鉴赏

西湖旅游景观鉴赏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苏州山塘。”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从不吝啬笔墨于赞美西湖,将它比作西子、比作天堂。于是乎,西湖的美便越发令人向往,吸引着更多人的到来。 在今年五一小假期我和同学一起去了杭州,游了西湖,去亲眼看了看这自古的美景。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三面环山,湖体呈椭圆形,水面面积5.06平方公里,岸周长15公里。西湖也被誉为人间天堂。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杭州西湖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 既然是“游”西湖,自然少不了坐船,坐上游船我们的第一站就是被誉为“西湖第一胜景”的“三潭印月”,三潭印月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但是真实的感受真的有些观景不如听景,也许是那天人太多,不能欣赏到其独特的美。 从三潭印月出来,去了几个景点之后便去登了雷峰塔,那个有着美丽传说的地方。由于到那里的时间是中午,没有体会到“雷峰夕照”之美,雷峰塔也是现代以后翻修的,不免有些遗憾。不过塔内还有旧的沙土青砖,阅读着雷峰塔的历史与传说,也稍稍得到些慰藉。 从雷峰塔出来之后便踏上了苏堤,自古就被誉为“西湖十景之首”的美丽地方,没错,它真的担负得起这个盛名。苏堤旧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桥,古朴美观。苏东坡曾有诗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走在堤上,春风拂面,苏堤便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向两侧的西湖张望,西湖之美从两侧的杨柳间显露出来。站在桥头观望,景致个有特色: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桥下的垂柳与荡漾的水波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锁澜桥上近处可看小瀛洲,远处可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大致位于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苏堤,将湖面分出层次,主湖在东,次湖在西,一大一小,主次分明,很有层次感。 走完长长的苏堤,便来到了白堤,白堤之美明显不同于苏堤。苏堤给我的是一种林荫大道的感觉,漫步之中,仿佛行走于西湖之间。湖面的风吹来,舒服,内心感到开阔,豁朗。白堤可能是没有苏堤宽的原因,反而有一种柔美,秀丽之

纪录片赏析

纪录片赏析 教学大纲 【说明】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纪录片赏析》课程在引导学生赏析世界纪录片大师经典作品的同时,还观照大师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在此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纪录片的基本理论及主要流派加以阐述,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使其树立正确的纪录片创作观念。 教材选用依据:我国影视界对纪录片理论的研究滞后,目前适合于高校影视专业纪录片课程的教材并不多见。本课程在兼顾本校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建立起本课程的知识体系。 教法: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把赏析优秀纪录片作品和对纪录片理论的梳理相结合,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 第一章纪录片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纪录片的概念、分类及界定,使学生对纪录片本体有基本的认识。 内容要点:1、纪录片定义 2、纪录片类型 3、纪录片观念的发展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举例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2课时 作业与思考: 1、纪录片的类型有哪些? 2、有人建议应把纪录片放在社会学、人类学的坐标系中加以研究,你如何看

待这个问题? 第二章纪录片本质属性的研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辩证的理解纪录片真实性的内涵。 内容要点:1、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 2、如何辩证的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2课时 作业与思考: 1、你怎样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 2、你怎样理解纪录片中的“扮演”? 第三章纪录片的界定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我国纪录片史上关于纪录片的两次界定,使学生了解纪录片在本质与形态上与其他片种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要点:1、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区别与联系 2、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与联系 3、我国纪录片的两次界定的文化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图示法、举例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4课时 作业与思考: 1、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区别与联系? 2、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章罗伯特·弗拉哈迪及其作品分析

广外研究生翻译作业附译文

广外研究生翻译作业附译文

07级研究生翻译作业(汉译英) 尺素寸心(节选) 余光中 回信,固然可畏,不回信,也绝非什么乐事。书架上经常叠着百多封未回之信,“债龄”或长或短,长的甚至一年以上,那样的压力,也绝非一个普通的罪徒所能负担的。一叠未回的信,就像一群不散的阴魂,在我罪深孽重的心底幢幢作祟。理论上说来,这些信当然是要回的。我可以坦然向天发誓,在我清醒的时刻,我绝未存心不回人信。问题出在技术上。给我一整个夏夜的空闲,我该先回一年半前的那封信呢,还是七个月前的这封信?隔了这么久,恐怕连谢罪自谴的有效期也早过了吧。在朋友的心目中,

你早已沦为不值得计较的妄人。“莫名其妙!” 是你在江湖上一致的评语。 其实,即使终于鼓起全部的道德勇气,坐在桌前,准备偿付信债于万一,也不是轻易能如愿的。七零八落的新简旧信,漫无规则地充塞在书架上,抽屉里,有的回过,有的未回,“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要找到你决心要回的那一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数倍于回信本身。再想象朋友接信时的表情,不是喜出望外,而是余怒重炽,你那一点决心就整个崩溃了。你的债,永无清偿之日。不回信,绝不等于忘了朋友,正如世上绝无忘了债主的负债人。在你惶恐的深处,恶魇的尽头,隐隐约约,永远潜伏着这位朋友的怒眉和冷眼,不,你永远忘不了他。你真

正忘掉的,而且忘得那么心安理得,是那些已经得到你回信的朋友。 我的译文: An Excerpt from Unanswered Letters vs Unbounded Friendship By Yu Guangzhong Answering letters does make me flinch; however, not answering them allows me no release at all. Dozens of unanswered letters pile up on my bookshelf, like a sum of debt waiting to be paid. Some have been waiting there for over one year, while some have newly arrived. The pressure from paying off that debt is far beyond what a junior debtor can endure. The stack of unanswered letters are, like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数学(理)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数学(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5分,共50分) 1.已知集合2{|22},{|log (1)},M x x N x y x M N =-≤<==-?则= A .{|20}x x -≤< B .{|10}x x -<< C .{|12}x x << D .{—2,0} 2.已知,αβ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则“αβ>”是“sin sin αβ>”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与不必要条件 3.设,,l m n 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l ∥m ,m α?,则l ∥α; B .如,,,l m l n m n α⊥⊥?,则l α⊥; C .如,,l m l m αβ??⊥,则αβ⊥; D .如l ∥α,l ∥β,m αβ?=,则l ∥m . 4.函数sin()(0)y x ??=π+>的部分图象如右图所示,设P 是图象的最高点,,A B 是图象与x 轴的交点,则tan APB ∠= A.8 B.10 C.87 D.47 5. 若椭圆短轴上的两顶点与一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则离心率等于 A.12 B.2 D.2 6.函数()log (21)(01)x a f x b a a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 b ,满足的关系是 A .101a b -<<< B .101b a -<<< C .101b a -<<<- D .1101a b --<<< 7.数列{}n a 满足21=a ,n n n a a 231?=++,则=2012a A .10054 B .441005- C .10062 D .10064 8.已知奇函数)0,()(-∞在x f 上是单调减函数,且0)2(=f ,则不等式0)1()1(>--x f x

纪录片赏析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赏析 《最后的山神》故事简介:讲述鄂伦春族一个61岁的老人孟金福,同时也是鄂伦春族最后的一个萨满,他在原始的山林间自由的过着原始而平静自足的生活。但是,随着对大兴安岭森林的砍伐和动物数量的减少,老人生活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可是,即使在山下安稳而舒适的定居点生活,老人却难以适应,最终回到山林。恢复了自己向往却注定孤独的生活。山上和山下,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鸿沟在渐渐加深,这一代人在不断地发展中远离了自己原来的家乡,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信仰,失去赖以身存的山林。而失去了信仰的民族,靠消费自然资源来发展的民族,又该何去何从。 《最后的山神》这部纪录片,真实的再现了鄂伦春族老人孟金福和妻子的原始并且逐渐窘迫孤独的生活。借此表达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信仰的问题。这种与老百姓同一口气喘气,却又表达宏大的未来寓意的表达方式是典型的京派纪录片。而纪录片的导演是孙曾田,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任摄影导演,这更是让这部电影打上了“京派”的金漆招牌。 另外,《最后的山神》这部纪录片从时空安排方式上分,以时间结构来描写这位老人的故事。由一年之暮----冬季开始。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草木枯萎,满眼都是一片萧条的景象。仿佛也代表孟金福这个鄂伦春族的最后一个萨满现今的处境一般。夏季,那青山绿水的生机勃勃的大兴安岭突兀的出现在画面中。孟金福老人用桦树皮制作桦皮船的高超手艺仍在我脑海中深深印记着,但是,如解说员所说,曾经鄂伦春族用桦树皮制作各种生活用品,个个制作技艺高超。而现在,会做桦树皮船的只有少数的几个老人了。孟金福老人在这生机勃勃的夏季去捕猎,去一无所获。看似生机勃勃的夏季,其实正如山下大多数的鄂伦春人,他们生活在山下定居点,生活轻松快乐。可是在这安逸的生活中,他们远离了自己原来的信仰。慢慢的,又一个冬天来临。画面中一个鄂伦春族老人去世了,画面又回到了苍白颓败。最后,孟金福老人独自骑着他的代表萨满的神马,在一片枯树枯草环绕的雪地上,渐行渐远。仿佛也预示着世代居住在大兴安岭的大山中的鄂伦春族,他们最后的神灵也已经离去了一样。以时间结构,完整的抑----扬----抑的表达最后的山神这一主题。 另外,从叙事方式上来看,《最后的山神》又是从故事式按照生活中所存在的矛盾冲突来设置和安排纪录片的结构。孟金福这个鄂伦春族

经典电影赏析资料讲解

经典电影赏析 如何解读一部影片呢?我们应该从主题和元素这两个角度来看。 主题:你应该知道一部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元素:视觉和听觉的两方面组成了电影的元素,画面和声音就是电影语言的基本语汇。 1. 画面 A.镜头元素 (1)景别运用,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2)运动镜头——相对于固定镜头,通过相机的推,拉,摇,移和升降 来表现 推:分为变位置和变焦距(霸王别姬) 拉,相对与推 摇:借助三脚架来上下左右移动 移:横移,纵跟和斜移 升降:用升降车或升降臂(罗马假日) B、转场: 每个段落(构成电视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一个个镜头连接在一起形成的镜头序列)都具有某个单一的、相对完整的意思,如表现一个动作过程,表现一种相关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5月月考数学试卷(文科) 有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5月考数学试卷 (文科)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U=R ,集合M ={|1}x x >,P =2{|1}x x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M=P B. (C U M)?P=Φ C. P ?M D. M ?P 2. 函数f(x)=ln(x 2 +1)的图像大致是 ( ▲ ) 3.函数cos y x =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为 ( ▲ ) A .,22ππ??- ??? B .()0,π C .3,22 ππ?? ??? D .(),2ππ 4.已知a ∈R ,则“2a >”是“22a a >”的 (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已知向量()1,1=a ,()2,n =b ,若+=?a b a b ,则n = ( ▲ ) A .3- B .1- C .1 D .3 6.函数f(x)=) (1x ln 1++2-4x 的定义域为 ( ▲ ) A .[-2,0)∪(0,2] B .(-1,0)∪(0,2] C .[-2,2] D .(-1,2] 7.函数f (x )=ln x – x 2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 ▲ ) A .(1, 2) B .(2, 3) C .(1,e 1)和(3, 4) D .(e, +∞) 8.设奇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1)0f =,则不等式()0x f x ?<的解集为(▲)

A .(10)(1)-+∞,, B .(1)(01)-∞-,, C .(1)(1)-∞-+∞,, D .(10)(01)-,, 9.若函数()y f x =的值域是1 [,3]2,则函数1()()() F x f x f x =+的值域是 ( ▲ ) A .1 [,3]2 B .10[2,]3 C .510[,]23 D .10[3,]3 10. 已知x =ln π,y =log 52,z =e -12,则 ( ▲ ) A .x

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 天下西湖三十六,最美西湖在杭州。为了保护好杭州的西子湖,昨天,“总管”2002年到2020年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上被批准同意上报。这样,杭州历史上第一个法定意义的“西湖风景区总规”已经浮出水面。 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全国的西湖,也是世界的西湖 西湖因依傍在杭州城区的西侧而得名,三面环山,一面临城,中涵碧水,风光秀丽,所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美,是我国30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风景最为绮丽,内涵最为深厚,知名度最高的一处。 【背景】:规划是怎样编成的 建国以来,《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1961年由南京工学院编制了《杭州西湖山区规划》;1974年杭州园林局拟定了《杭州西湖风景区现状及规划设想》,尔后,几年进行过多次修改和补充,但没有正式上报审批;1978年由市政府组织人员着手编制《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年正式上报,198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附在《总体规划》的《杭州市园林绿化规划》,其主要内容是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1987年,根据国家建设部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要求,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组织人员并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研讨,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修改,重新编制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了全国风景园林界专家会审并获得较高评价。但由于按国务院规定,总规中必须明确管理体制问题,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一直不能上报审批。按照有关人士的说法,至今,法定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还没有经过国务院的审批。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修编工作于2000年年初开始。该规划在1987年编制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汇编并多次讨论、评审和反复修改,历时两年才告完成。 【现状】:景区保护存在三大问题 杭州市有关部门认为,在西湖名胜保护区内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风景名胜区城市化 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组成基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平坦土地仅占23%左右,而大部分人类活动都在此进行,土地的珍惜性十分明显。目前,西湖风景区内的人居结构比较复杂,按居住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住在12个行政村、39个农居点中的人口;另一类是居住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城市型公寓或民房住宅中的人口,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有户籍关系的常住人口共计54031人(不包括临时居住人口)。单位、居住用地占了将进40%的份额,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造成景区人口过度膨胀,景区内民宅、单位建筑过密,景区呈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加上村居建筑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单调,无地域性,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景观的视觉效果,直接损害了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游览活动分布不均衡 目前西湖风景名胜区仍有大量景源处于湮没之中,造成游览活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是大量游客集中在几个主要景点中,使这些景点在节假日甚至平时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严重影响赏景审美,并损害了

纪录片赏析范例

影像化的“诗情画意”影像化的“诗情画意”——纪录片《腊梅花儿开》评析电视纪录片《腊梅花儿开》讲述的是拥军模范周大妈几十年如一日拥军爱兵如子、乐为军人牵红线、当红娘的感人故事。整个片子在内容的表述上,也侧重将镜头对准物像“腊梅”,影片标题一语双关地借此暗喻周大妈牵媒的“硕果”。此处“梅”与“媒”既是一个谐音,似乎也将巧合和喻意融汇其中……本片以纪实的手法跟踪纪录了红娘周大妈为海军士官周连明和女青年彭清芳的婚事牵线搭桥为主线,并辅以纪录了热心大妈为其他军人们的婚事而四处奔走……从而形成了复式结构为特征的纪录模式。编导巧妙把镜头对准平凡生活中人物的心灵深处,影像化地诠释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深情,让观众在视听形象中见证了一个真实、质朴、执著、锲而不舍、乐于助人、光彩夺目的拥军大妈的人物形象…… 除了在选材角度有独到创新之外,在视听的表现手法上,该片也带来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首先本片没有完全依赖解说词,而是较多地运用镜头的调度和剪辑进行故事化的讲述。如:影片开头就采用一组无解说词的循序渐进式的画面语言,利用富有可视性语言画面进行叙述,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样样具备,推、拉、摇、移、跟镜头各司其职,短短一组画面既介绍了环境,又交待了人物,“诗情画意”的影视手法带出故事的温情。《腊梅花儿开》长镜头的运用恰到好处,不仅完整地讲述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而且长镜头的巧妙运用还成为该片的点睛和传神之笔。特殊的画面表现力,真实、生动、典型的细节描写,能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支撑起整个节目,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影片十分注重细节的描述,在节目开头不足五分钟的时间里,五次运用了腊梅花开的镜头。然而这五次运用各有侧重,也看出编导对梅花的不同寓意体现。例如第一次的梅花是其身份介绍:“周大妈居住的院子里,有一棵20 年前由她亲手培植的腊梅……”紧接着又是与“光彩之星”牌匾的交相辉映,以及腊梅花盛开的全景运用,这些都似乎寓意周大妈腊梅品格化的一种艺术表现,这些都可谓是“借景造势”尤其是,“院子里处处弥漫着腊梅的芳香”,更是寓意一个美好的结局。虽然在影片的最后,周连明与彭清芳的婚事由于双方家庭在观念上的冲突和分歧,未能取得成功,但影片中也是借由梅花的凋谢委婉道来。正当观众为此深感遗憾时,编导在节目结尾的字幕上笔锋一转:“在第二年腊梅花开的季节,周连明与彭清芳的婚事,在周大妈的耐心撮合下,终于喜结良缘。”让我们从这些细节的捕捉中感受到独特的魅力。除了注重用画面讲述故事和用细节表现人物的心灵世界外,《腊梅花儿开》还十分注重抓取人物与事件的矛盾和冲突。当中就有周大妈开办拥军旅馆,不顾老伴彭德金的反对,免费让军人住馆、打电话、而彭德金则认为应该适当收费,意见分歧导致两人发生口角,这时编导采用了景深镜头加以表现,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来之笔。 影片对声音的处理独具匠心。如在结尾时,采用女青年彭清芳弹奏古筝与周大妈交替出现的画面,借以勾面出双方的心态,音乐是心情的体现,也更加地突出了视觉形象,两者相互配合也将片中的情绪得以传递。在诗歌的创作说法上有“借景抒情”和“寄情于物”,我想文学手法在视听手段的表达中呈现,也能更为地突出主题,从而达到丰富视听形象。正所谓:“媒”开姻缘到,“梅”开诗意浓。 点评:语言流畅,选点准确。但是段落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有待“理性”整理。要突出统领全文的“核心段落”,老师阅卷的时候,由于时间有限,并不能从头到尾细细品读,所以一定要“亮化”“美化”自己的“核心段落”。与此同时,也将文章的“格式美”突显出来。 一个用原生态纪录的感人故事——纪录片《戈壁黄昏》评析纪录片 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曾经吞没了许多探险家。80 年代初,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带队去罗布泊考察时走失,至今都未找到遗骸。而武警部队某黄金中队在罗布泊探察金矿时,战士赵胜岭不慎迷途,中队干部战士为寻找赵胜岭,在茫茫戈壁中坚持寻找了三天三夜,奇迹般地找到了赵胜岭,也找回了赵胜岭背着的32 袋金矿样品。纪录片《戈壁黄昏》以极为生动、真切、感人的画面和中队长动情的讲叙,为观众介绍了上述故事,使人难以忘怀。《戈壁黄昏》以原生态的纪实拍摄手法,辅以中队长和部分战士的讲叙方式,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生动地展现给观众,使观众从中体会到武警部队黄金中队为国家寻找矿藏所付出的艰辛;中队全体干部战士为寻找走失的赵胜岭,体现了部队大家庭的温暖,战士之问的深厚情谊;走失60 多个小时的赵胜岭为了保护中队所探察到的32 袋金矿样品,丢掉了身上一切可以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及译文赏析

1 / 12 第一首: 山中杂诗年代:南北朝作者:xx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第二首:xxxxxx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xx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2 / 12 3.xx: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B.以“礼”治理国家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翟D.韩非 4.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一思想家是 A.孔子 B.庄子 C.韩非 D.墨子 5. 周初分封而建的楚国,曾诞生过文学家屈原。观察右 图,楚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6.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D.儒家思想 7. 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8.“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9.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 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 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D.王守仁的“致良知”思想 10.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 11.梁启超在评价某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该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王夫之的《宋论》《船山遗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12.东方网曾载文评价明清之际一位思想家说:历史证明,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无不受到□□□思想的影响。即使在当代中国,□□□的思想对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

杭州西湖旅游导游词(共5篇)

篇一:杭州西湖导游词 杭州西湖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随着船的徐徐开动,我们开始游览国家第一批4a级景区杭州西湖。西湖同瑞士莱蒙湖并称为当世东西辉映的明珠。 西湖水域面积为5点6平方公里,包括岛屿则是6点3平方公里。杭州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西湖旅游,已恢复西湖旧观,开展了一系列的西湖西进工程。现有水域面积为6点5平方公里,西湖平均水深1.55米,最深处为2.27米左右,最浅处不足1米。所以很多游客来到西湖都会问可不可以到湖里去游泳。我说可以。但是你要改姓了。改姓“沉”。不是耳朵陈。男士叫“沉到底”先生,女的叫“沉到底”小姐。因为西湖淤泥相对比较深。所以每年三月杭州市政府都会用吸泥船来疏浚西湖。 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大家,各位觉得西湖水是死水还是活水?呵呵都不是,西湖水是半死不活水,因为西湖水现在通过人工换水,每隔33天彻底换一次水。所以不是死水也非天然活水。 好了,现在我们右手边看到这座塔是雷锋塔。原名叫黄妃塔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弘俶所建。当年吴越国国王钱弘淑膝下无子,便到灵隐寺求子。主持点化他,需建金塔一座。钱听后甚为忧虑,便说到:举全国之力建金塔一座。可也!但劳民伤财寡人不愿也!主持乐道:此“经”塔非彼“金”塔。此为经书之塔。所以我们现在的雷峰塔的每块塔砖都是由杭州灵隐寺监制,并刻有佛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塔建次年,有一黄姓妃子为钱产下一子。故此塔命名为黄妃塔。但时过境迁,很多人忘记了其旧名。便取塔下雷公山之名为此塔名。得名:雷锋塔。说到此。大家都会想到与雷峰塔密切相关的一则中国古代经典爱情故事:白蛇传。传说白娘子就被困于雷峰塔下。西湖水干,雷峰塔倒,白娘子出。1924年9月25日下午1点40分,雷峰塔轰然倒下,这被鲁迅认为标志了压迫中国两千年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时代的彻底结束。为此,鲁迅曾写过一篇文章:论雷锋塔的倒下。他在文中就把白娘子比作以前中国的妇女,把雷峰塔比作压在中国妇女头上的封建专制和礼教的象征。过去的中国妇女是没什么地位的,并且女子还要讲究三从四德等等。所以鲁迅先生说雷峰塔倒的好啊,雷峰塔倒后呢中国妇女就翻身解放了。现在确实如此哦,以前女子们讲究三从四德,现在则变成了男人们也要讲三从四德了!各位男同志们要注意听好了:老婆出门要跟从;老婆命令要服从;老婆讲错要盲从!老婆化妆要等得;老婆花钱要舍得;老婆生气要忍得;老婆生日要记得! 大家都知道杭州雷峰塔与苏州虎丘塔是同一时期建造的。但虎丘塔至今还在。雷峰塔却为何会倒呢?历史上,塔曾于明代嘉靖年间先后遭过两次火焚。因为倭寇入侵,怀疑内有明朝伏兵。故放火烧塔。二为杭州地方官员为免倭寇藏身,便放火焚塔,西湖边最大的昭庆寺也连带被烧。经历了两次火焚之后,雷峰塔塔体通红,身影斜歪。如同老衲一般遥遥欲堕。另外,杭州最有名的是什么呢?杭州被称为丝茶之府,爱情之都。所产丝绸全世界最好。其沿展性最强以至于法国米蓝服装的所以面料都有杭州进口。当年杭州市长在apk会议期间当着总统克林顿和新加坡总统吴做东的面,用杭洲所产之丝拉动了克林顿的防弹车。各国元首为此惊叹不已。丝是最好的。但不易的是我们这吐丝的蚕非常娇贵,怕风怕光死亡率极高。于是蚕农们便想起了雷峰塔既然能够镇住白娘子这条大白蛇,便能够镇住家中的小白蛇。因为蚕长的白白胖胖,谓之:蚕宝宝。如同小白蛇一般。所以很多蚕农想尽办法到西湖边寻找雷峰塔砖供奉于蚕室之中。这样一来,你抽一块我抽一块,时间一长雷峰塔的踏基更是不稳最终倒下。时至今日,杭州农村尚有此习俗。黑市上,一块塔砖卖到一万块。现在看到的这座新的雷峰塔在旧塔的遗址上于2000的开始重建,到2002年完工,花费1.5亿人民币。现在的塔虽然保留了宋塔的惯有风格,但其内部完全是现代化的构造,全钢结构,外墙包铜,分为七层,地下两层,地上五层,塔内还有电梯直到塔顶。塔高61.9米。大家不要小看61.9

纪录片《轮回》赏析

纪录片《轮回》赏析 历时5年拍摄,足迹遍布五大洲25个国家,才成就了一部可以称为经 典的纪录片《轮回》(Samsara),影片中纪录和捕捉了不同文化、不同国 家中震撼人心的画面,构成了一幅视觉之旅,同时也是一场关于人生,关 于人与自然的思考之旅。 本片是由美国着名电影导演和摄影师——罗恩·弗里克(Ron Fricke)执导并拍摄完成的,他被认为是慢速摄影和大型场景电影的大师,曾凭借 一部纪录片《天地玄黄》(Baraka)引发巨大反响,此次时隔20多年,罗恩·弗里克又一次带给人们惊喜,耗资400万美元完成了这部《轮回》。 片名“Samsara“来自藏语,大意是指生命流转循环,即汉语中轮回之意。罗恩·弗里克用精彩绝伦的画面来诠释这一词义,运用哲理化的艺术 表现手法来叙述其想要表达的思想,正如他所说过的:“我准备从技术和 哲学两方面角度,更加深入地钻研我最喜欢的主题:人类永恒的关系”。 一、镜头和画面 影片中长镜头的运用,使时空变得连续有较好的完整性,完整的记录了 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令人感到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影片中,导 演大量使用航拍和俯拍,拍摄了壮观而动人心魄的火山喷发的画面、庞大 的缅甸蒲甘寺庙群、荒芜的沙漠、繁华喧闹的都市等等,给人以视觉上的 冲击力,给人灵魂上的震撼力。 而为了表现时间上的变化,导演在影片中也大量的使用了定格动画摄影,把自然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变化浓缩为数秒的瞬间,这样使得时光有一种可 视感,让人感觉生命的仓促和短暂,造成一种心理荡漾,使人更好地理解 影片主题。比如在拍摄土耳其内姆鲁特山国家公园、约旦佩特拉古城、纳 米比亚卡曼斯科小镇和Naukluft国家公园等自然奇观,和都市夜景中的车流、地铁和街道上的人流、工厂内人们的工作等人类活动。 特写镜头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本片中的特写镜头大多运用在人物 的眼神上,如拍摄平凡的女工、迟暮的老人、悲伤的艺伎、凝固的雕像等,无需什么动作,一个眼神足够震撼人心。 影片中画面细腻丰富、色彩丰富多变、光影协调平衡,这些因素的构成 不仅在于导演运用特殊的器材和胶片拍摄,还在于导演高超的摄影技巧。 作为影片中主要叙述成分,画面的架构平衡,每一帧的画面都可以作为一 幅精彩的摄影作品。

翻译作业点评 what I have lived for

翻译作业点评what I have lived for 词的翻译 1.great wind的理解应结合结合上下文的语境: 风2 飓风17 狂风35 巨风9 强风8 疾风1 暴风2 烈风1 大风7 龙卷风1 强烈的风7 强劲的风3 强大的风1 猛烈的(大)风4 巨大的风1 异乎寻常的风1 微风1 轻风1 和煦的春风1 2.数字的写法套路 中文大小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阿拉伯数字1. 2. 3. 4. 罗马数字大小写ⅠⅡⅢⅣⅰⅱⅲⅳ 3.词义的选择 3.1.ground 世间世上 人间尘世 现实现实世界 地上地面地球 3.2.this joy (短暂)喜悦 欢喜欢娱欢愉(的魔力)(片刻)欢乐(时光) 愉悦愉快 快乐 乐趣 (万分)狂喜 沉醉沉迷 转瞬即逝的幸福 短暂数小时 3.3.miniature 缩影缩图图像模型模式角度国度蓝图彩画影像画卷(刘洋)画面(张富强等)象征写照憧憬 缩略图小世界复制品小画像微型画/图 缩小模型微型世界/图像画像缩影天堂画卷(贺梦鸽) 微型的心理潜行者的画潜修者的画像微缩/小复制品微小的天堂 句子的翻译 1.主动句与被动句之间的转换 英教3:直译为原文被动句式9人,意译为主动句这39人。 被动句式:被…所控制3/掌控2/统治1/支配2/占据1 主动句式:三种感情支配12/统治1/贯穿/掌握/掌控7/控制5/经营/主宰2/统治/指引/影响4/

支撑/着(我的一生) 我为三种激情而生 在我的生活中起支配作用的有三种…情感 2.“的”字结构滥用 就像是一个颤抖的人站在世界的边缘上俯视着一个寒冷的深不可测的却又毫无生机的地狱般可怕。 减缓那在用颤抖的意识从世界的边缘看向寒冷的死寂的无底深渊时产生的那种可怕的孤独感。 那可怕的孤独能让一个人的意识触到冰冷的无底的绝望的深渊的边缘。 孤独——那种让人陷入冷酷的深不可测的无生命的深渊。 这种可怕的孤独感像一个意识在颤抖的人在寒冷的深不可测的且无生气的无底洞中寻找世界的边缘。 圣人和诗人所想象的神秘的微小的预示的天堂的景象。 有着厌恶的负担的无助的年迈的老人给予他们的儿子。 毫无帮助的老人是他们的儿子的沉重的负担。 对他们的儿子来说是一个讨厌/令人反感的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们。 3. “是”字泛滥 最后是因为我所见过的完整的爱,是一个神秘的缩影,那是圣人和诗人们梦想中的天堂里预示的美景。这就是我所追寻的,即使它看起来似乎对人类生活很美好,但是这就是我最后能找到的。 4. 排比句怎么翻译?语序要整齐吗?要调整吗?要凌乱吗?Children…victims…helpless old people… 5. 在一个完整句中,中途随意变换主语,或舍弃不应舍弃、省略不应省略的主语 这就是我明白的哲理,并且认为它似乎对人们的生活很有好处。 6. 标点符号怎么打? 《三种激情》是选自《伯特兰·罗素自传》的一篇优秀散文。它既是作者心灵的抒发,也是生命体验的总结。作者以深刻的感悟和敏锐的目光,分析了人生中的三种激情,即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对爱的渴望,使人欣喜若狂,既能解除孤独,又能发现美好的未来。对知识的追求,使人理解人心,了解宇宙,掌握科学。爱和知识把人引向天堂般的境界,而对人类的同情之心又使人回到苦难深重的人间。作者认为这就是人生,值得为此再活一次的人生。这篇散文似乎信手拈来,但却耐人寻味。充满激情,充满感慨,充满智慧,情文并茂,逻辑性和感染力极强。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英国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和散文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数学试题

杭西高2019年5月考高一数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设函数()()()()123f x x x x =---,集合(){} |0M x R f x =∈=,则有( ▲ ) A .{}2.3M = B .M = 1、2、3 C .{}1,2M ∈ D .{} {}1,32,3M = 2.函数2()2log f x x x = -+的定义域是( ▲ ) A.(0,2] B.[0,2) C.[0,2] D.(0,2) 3. 若锐角α满足sin(α+)=,则sinα=( ▲ ) A. B. C. D. 4.计算1 2 9()4 =( ▲ ) A. 8116 B.32 C. 32 或 - 32 D .23 5.已知向量(,1)a x =,(2,3)b =-,若//a b ,则实数x 的值是( ▲ ) A.23- B.23 C.32- D.3 2 6.等差数列{}()n a n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n S ,若10a >,0d <,39S S =,则当 n S 取得最大值时,n =( ▲ ) A.4 B.5 C.6 D.7

8.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45B =,30C =,1c =,则b =( ▲ ) A. 22 B.32 C.2 D.3 9.已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R ,值域为[1,2]-,则值域也为[1,2]-的函数是( ▲ ) A.2()1y f x =+ B.(21)y f x =+ C.()y f x =- D.()y f x = 10. ( ▲ ) 二、填空题(双空题每空3分,单空题每空4分,共7小题36分) 11.已知函数2,0 ()1,0 x f x x x ≥?=? += ▲ . 14.如图,设边长为4的正方形为第个正方形,将其各边相邻的中点相 连, 得到第2个正方形,再将第2个正方形各边相邻的中点相连,得到 第3个正方形,依此类推,则第6个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 ,第1到第 5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 ▲ . 7.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