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或引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包括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等等,限于篇幅,本节只是选择其中部分理论予以介绍。

一、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

1、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

2、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糸、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二、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

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化理论

许多传统的理论认为,人进入了老年期应该以享受为生活目标而不再需要社会化了,传统社会的老年人具有天然的教化权位,他只对别人施行教化,而自己则决不会重新面对社会化的问题。然而,现代社会发展证明,老年人仍然需要继续社会化,主要的理由之一在于角色的转换,这种转换及影响表现为:(1)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经济危机感;(2)决策角色转换为平民角色(在家庭中,由“家长”角色转换为被动接受照顾的角色),它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3)工具角色转换为感情角色。工具角色是指人们肩负着一定的社会公职,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占据着主体地位,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如职业上的角色。情感角色是为满足身心情感的角色,比如在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的角色。这样角色的转换使老年人常常碰到性别角色模糊问题以及伴随而产生的老年夫妻之间的冲突。(4)父母角色转换为祖父母角色。除了角色转换外,老年人还将遭遇多重“突然失去”的威胁,如子女情感支持的突然失去(子女成家分居,老年人进入“空巢”家庭)、健全身体的突然失去(疾病并可能面临肢残或死亡)、配偶的突然失去(丧偶并带来心理健康上的问题)。所有这一切对老年人而言都使将要面临的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继续社会化、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和不断自我调整来予以解决。


补充一个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连续性理论:连续性理论以对个性研究为基础,重点解释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差异性,它也被称作性格理论。认为中年期的生活方式和个性特征将会延续到老年期,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中年期生活方式的影响。


敬老院的社会工作注意事项

应与敬老院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签订协议,我们提供无偿服务,他们提供场所,制定出应急问题解决办法。方可进行实务。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探索中完成目标。
敬老院老年人是特殊群体,不同于其他的被赡养的老年人,他们都是出于被迫于无奈才住进敬老院的,在心理上,往往具有孤独,失落,脆弱,抑郁,焦虑,情绪消极,紧张害怕,等一些列特

点,所以在做老年人工作时,应该注意到这些特点。避开对于老年人敏感的话题,引导他们进入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氛围,老有老的价值!老有老的快乐!希望我们的行动可以让老年人感到温暖,感到家的温馨!
沟通帮助他们整理用品,做好清洁工作,与他们谈天,先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找到老年人的敏感与喜爱的话题,找到重点以便继续,避免与老年人发生意见的冲突,即使知道他的想法不对,一笑而过,不可以发生争吵现象!可以尝试着慢慢的把正确的观点告诉他,如果不接受,立即转移话题,以便老年人的情绪发生波动,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为老年人的思想可能会守旧,顽固僵化,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去试图改变它,有机会的话就引导性的传授新的思想,如果不接受,就立即中止。千万不可以让他不高兴,顺着他来,因为老年人就像小孩子一样,需要哄着,让他有种踏实的感觉,就好,不可以去刺激。如果硬是要他接受新的思想,会增加他的抑郁,会感到自己是落后于时代的,情绪更加消极。和老年说话声音要大,而且语速要平和,最好聊一些自己的爷爷奶奶,及自己家庭的事情,因为他们很关注同龄人,并且很对家常感兴趣,这样也很容易继续聊天,激起他们的兴致,容易建立相互间的好感,会给他一种很真实的感觉,建立信任!如果发展好的话,可能会把你当自己的子孙来看待!这是目标

娱乐老年人在敬老院的生活可能会很单调,往往情绪的低落会使他们的生活失去色彩,没有兴致去做事情,活动条件有限,也会导致老年人的活动单一,乏味,出现抑郁焦虑,紧张害怕的状况。这就需要我们给他们带来欢乐,准备一些小节目什么的,小小相声,小品,笑话,什么的都可以,开心大舞台,你来我也来,邀请老年人一起参与,大家一起开心,对于一些喜欢安静的老年人,可以和他们下棋,读报等一些活动,这也必须按照老年人的爱好进行选择,有针对性的,结合老年人平时性格特点及出现的问题进行融合解决,使他们感受到快乐,感受活着的幸福,以及自己对他人的价值。
生活起居可能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很丰富,但是如果帮助他们打理生活起居,他们会很高兴,洗个杯子,抹抹桌子,叠被子对我们来说,无所谓,但是他可能看在眼里就会温暖,给他削个苹果,剥个桔子,会让他喜欢你,这些细节就是我们要做的,让他们感受家人般的体贴与关怀,重拾那份早已失去的亲情。也是让他接受我们的重要举动,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必须首先心里接受那些老人,用心去做,不可以表现出闲脏,讨厌的状况。既然我们决定从事

着这专业,就必须心理认同这个专业,对于这个专业所要求的各种需求,必须满足!这是不容推卸的责任!必须专业价值观内化
保健在闲谈之际,可以交给老年人一些保健,延年益寿的小方法,这就需要平时搜集掌握,非常肯定的告诉他们,使他们有一种信任的感觉,或是间接地告诉他们,借助于其他媒介,比如说是谁谁的经验,他们也会欣然接受的
这里有几个好方法,在网上查到的:每天早晨起床之前坚持做几个简单易行的动作,会使您全天精力充沛,有利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搓脸早晨起来之后,先用双手的中指同时揉搓两个鼻孔旁的“迎香穴”数次。然后上行搓到额头,再向两侧分开,沿两颊下行搓到颏尖汇合。如此反复搓脸20次,有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面部肌肤抗风寒的能力,有醒脑和预防感冒的功效。天长日久,还能减少面部皱纹,改善容颜。 

转睛运转眼球,先左右,后上下,各转10次,能提高视神经的灵活性,增强视力。
 叩齿轻闭嘴唇,上下牙齿互相叩击36次,间宜旋舌,以舌尖舐顶上颚数次。能促进口腔、牙齿、牙床和牙龈的血液循环,增强唾液分泌,提高牙齿抗龋能力和咀嚼功能等作用。 
挺腹平卧,伸直双腿,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腹部有力地向上挺起,呼气时松下。反复挺腹十余次,可增强腹肌弹性和力量,预防腹部肌肉松弛、脂肪积聚,且能健胃肠利消化。
提肛聚精会神地提紧肛门十余次,可增强肛门括约肌力量,改善肛周血液循环,预防脱肛、痔疮、便秘。 梳头坐在床上,十指代梳。从前额梳到枕部,从两侧颞颥梳到头顶,反复数十次。可改善发根的营养供应。减少脱发、白发、促进头发乌亮,且能醒脑爽神,降低血压。弹脑两手掌心分别按紧两耳,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轻弹击后脑,反复3——4次,可解疲乏,防头晕、强听力、治耳鸣。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扶贫帮困;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轻松。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
宽容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乐观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能,帮你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陷入悲伤、烦恼、痛苦之中,让人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淡泊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人生的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也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更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不战而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