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_教案教学设计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_教案教学设计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_教案教学设计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_教案教学设计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和比较的思维方法。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异同点的比较。

教学用具

教具:小黑板,投影片。

学具:判断卡,选择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

①什么叫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②怎样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求下面各题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口答)

8和1613和262和97和15

教师:对上面几道题你是怎么想的?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明确:

①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最大公约数最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②两个数互质,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乘积。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5。

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2×7=14

28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2×7×2×3=84

教师:观察上面两道题,谁能说出求最大公约数和求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下面的结论。

教师:为什么求最大公约数只要把所有除数乘起来,而求最小公倍数就要把所有除数和商都乘起来呢?

明确:求最大公约数是两个数公有质因数的积;求最小公倍数既要包含两个数公有质因数,又要包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教师:既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短除过程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短除式来表示。例5怎样做简便?(由学生

完成。)

2.出示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短除,你能很快说出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0和1875和3516和72

9和3120和12100和30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互质的两个数没有最大公约数;()

②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倍数;()

12和8的最大公约数:2×2×3×2=24,

最小公倍数:2×2=4;()

36和24的最大公约数:2×2=4,

最小公倍数:2×2×9×6=216;()

⑤17和51。

17和51的最大公约数是17,

最小公倍数是:17×51=867。()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已知甲、乙两个数互质,那么甲、乙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①1②甲③乙④甲×乙

(2)已知a=2×3×2,b=2×3×5,那么a,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①2×3

②2×3×2

③2×3×5

④2×3×2×5

4.思考题。

怎样用一个短除式求下面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8,16和24。

(四)课堂总结(学生总结)

1.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一个短除式。

2.求最大公约数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求最小公倍数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五)布置作业:课本80页练习十六,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分别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区分并深入理解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

数的方法。教学中在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例题后,分组讨论此题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异同点,由学生列表得出结论。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求最大公约数是把所有除数相乘,而求最小公倍数是把所有除数和商相乘?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及比较的能力。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例5,由学生独立求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第二部分,对比例5中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讨论它们有什么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结论。共分三层。

第一层:总结相同点;

第二层:总结不同点;

第三层:结合算理找出解法不同之处的内在原因。

板书设计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有联系也有区别,从内容上来区分,教案是原来我们老师备课结果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教案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备学生部分,教材部分,教法部分。教学设计则不同,它首先是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使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实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教学系统设计综合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使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在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等)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正、终结性评价等)使解决与人相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能够看出,教学系统设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原比教案范围要广,目光的着眼点可能会在整个学段的知识体系,或者整个单元,再到某节课。另外,从定义中我们也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技术将使我们从感性的教案设计走向更加理性的技术应用,掌握教学设计的技术将是我们成批量培养优秀教师的一个途径。教学设计与教案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内涵是有一定差别的。教案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通常上课使用的教学过程安排计划,一个教案就是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具体的实施方案,应写得较为具体详细。特别对新教师来说,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包括开头语、各教学层次衔接语、结束语等都要用文字表达好,以免上课时因心理紧张而词不达意。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教师学习实行教学设计除了了解相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设计的技能,提升教学质量。一般来说,教师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教案的理性反映,如果说教案着重于写“教什么”,“如何教”的话,则教学设计应该是着重于从教学理论上去叙述“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让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我们先玩找朋友的游戏。 (黑板上标有4、6数字,其他同学的号码是他们其中一位手中卡片的倍数就请站起来,两位同学收上符合要求的号码贴在黑板上。) 出现争朋友的情况提问:你们为什么争朋友?(12、24等既是4的倍数,同时也是6的倍数) 那么12、24等数与4、6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关于倍数的知识。 二、教学例1,认识公倍数

多媒体出示例1 1. 想一想 谈话:如果用一些长是3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这两个正方形上,看看铺的结果怎样?(教师提供材料,如果学生不能解决可以拼一拼) 学生说猜想的结果和想法。 2. 议一议 提问:为什么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能正好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宽之间的关系。 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 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 提问: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同桌交流讨论) 组织学生说一说。 提问: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自己上课用的,主要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作业、课后反思,教学设计要求与教案不同,除了教师自己用,还要给别人(领导、所谓砖家等)看,所以教学设计的内容要包括: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学情状况)分析,教学目标(制定依据)、重难点(设定依据),教学过程,是重点,要说明更个环节的内容,各环节制定的原则,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反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如何处理等,最后是课堂小节和作业。总之教学设计要写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发布者:龚梅华发布日期:2011-11-28 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体现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 教案是体现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则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是以讲授式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要研究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教学设计是要换位思考,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

1、在概念界定上的区别: 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 教案:又叫课时计划。老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2、在层次分类上也有区别,教学设计可以是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设计,一个教学设计可以用几课时来完成,也可以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案原则上是一课时一个教案。 3、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基本栏目也是有区别的,将教学设计和教案的栏目作一个对比,请看图: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能在具体的操作中使用不同的方法找到两个数(10以内)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使学生通过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铺垫新知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体会“公有”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展开新知 1.引出数学中的“公有”现象。 师:生活中有很多“公有”的事物,在数学中有没有“公有”现象呢?咱们来动动手,找找数学中的“公有”现象。 2.铺长方形。 (1)介绍规则。 师:如果大家用这样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一个接一个地平铺在两个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10厘米的不同正方形上,先猜猜会怎样? 生1:可能一个能铺完,一个铺不完。 生2:也可能正好铺满。 (2)动手操作。 师:要想知道你们猜得对不对,有一个办法可以验证,那就是—— 生:动手试一试。 师:对!就请大家拿出这样的三种纸片(出示),动手试试吧。 指定两人在黑板上把自己铺的过程展示出来。(图见教材第22页) (3)组织交流。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排铺3个,可以铺2排,正好可以铺满。 生2: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铺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每排可以铺5个,铺3排,但没有铺满。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幅图、一幅图地来研究。先看把小长方形铺在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中的情况,你是怎样铺的?为什么可以正好铺满? 生:(在实物投影前对照自己铺出的右图)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沿着一条边铺,每排铺2个,可以用6÷3=2来表示;像这样一共可以铺3排,也可以用6÷2=3来表示。 师:他的意思我明白了,就是说,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用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去铺,可以正好把正方形铺满,没有剩余。那么,6和2、6和3分别有怎样的关系? 生:6是2的倍数,6也是3的倍数。(板书:6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师:也就是说,6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补充板书:既……也……) 师:刚才我们还用同样的长方形在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中铺了,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生(在实物投影前对照自己铺出的右图):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这样沿着一条边铺,每排铺5个,可以用10÷2=5来表示;像这样最多可以铺3排,也可以用10÷3=3……1来表示。 师:你明白他说的意思了吗?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一) 一、概念的范畴不同 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这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叫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形成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它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 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 二、对应层次不同 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三、设计的出发点不同 教案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依据的一种纯粹的“教”案。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四、包含的内容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习重点目标阐明、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分析使用及教学评价等七个元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主要元素。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内容对比 (1)目的与目标 教案中称之为教学目的,多来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差,使课程重视了整体性、统一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淡漠了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修养。 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由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更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2)重难点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 教案中的重难点分析主要由教学大纲指出,是教师上课讲解的主要内容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分析得到的重点和难点常常是媒体设计时所针对解决的对象。 (3)教学进程与新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的过程。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不同的课型教学过程的设计流程不一样。但是一定要体现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一主要特点。 (4)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教案中的教具使用比较简单,多为模型、挂图等公开发行的教具,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媒体的选用和使用,而且注意使用时的最佳作用和最佳时机,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教案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教案 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72页第10、11题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公倍数的意义,并解决实际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把公倍数应用到实际题目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公倍数的概念 2、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二:新授

1、出示72页第十题的内容 列出所给的条件: 3路6分钟发一次车 5路8分钟发一次车 现在同时发出,多少分钟后再同时发出? 由3路车发出的时间可以知道,3路车以后每次发出的时间是:6分钟后、12分钟后、18分钟后、24分钟后------ 5路车以后每次发出的时间是:8分钟后、16分钟后、24分钟后------ 由以上列出的时间可知下次同时发出的时间是24分钟后。 那么我们再看一下其实24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 所以这道题目也就是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那么,实际上是让我们求最小公倍数。

所以,再过24分钟后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 2、出示72页第十一题的内容 列出所给题目的条件: 爸爸一圈3分钟 妈妈一圈4分钟 我一圈6分钟 现在同时起跑,多少分钟后再次同时起跑?各跑了多少圈? 由所给的条件可知:第一问,结合上一道题目,实际上是让求3、4、6的最小公倍数,根据前面所学可求出,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2. 也就是他们都跑了12分钟。 第二问,都跑了12分钟,那么各跑的圈数是:

爸爸:12÷3=4(圈) 妈妈:12÷4=3(圈) 我:12÷6=2(圈) 最后加上答案。 课堂练习: 书上:71页6、7题。 学生自己做,教师最后订正。 总结: 此类题目在开始没有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本办法,分别列出来,看看题目到底是想让我们做什么,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是想让我们求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设计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在集合圈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用直接判断法找出倍数关系和互质关系的数中的最小公倍数,能用短除法求10以上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和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1、通过谈话导入由寻找两个渔夫的共同休息日来让学生初步感知。 2、引导学生观察所铺的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要想铺满这个正方形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的概念。此时教师明确指出公倍数研究的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二、自主探索,渗透概念 1、出示集合圈要求学生寻找6和9的公倍数,并找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数。 2、引导学生观察2和3以及6和9的最小公倍数与其他公倍数之间的关系,让那个学生去发现其实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及之间的具体关系。 3.设疑:是不是找出了最小公倍数就能找出其他的公倍数呢? 4、出示寻找50以内的6和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例题,让学生根据最小公倍数的24,去猜测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公倍数,然后再验证所得出的规律,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感受最小公倍数在公倍数中的地位以及它的重要性,并为接下来探索寻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埋下伏笔。此时学生已经明白找出最小公倍数的是找公倍数的捷径,因此接下来的学习就变得有目的性,学生能够带着目的去学习将会更加的主动。 三、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1、列举法。 教师可以小结刚才我们寻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便是例举法。 2、直接判断法。 出示例题,首先让学生去观察,此时学生有了学习最大公因数的经验,可以很快说出倍数关系和互质关系,并通过观察,能够总结出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时候最小公倍数为较大的数,为互质关系时则为两个数的乘积,但也有部分同学可能会犯经验主义错误,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搞混淆,此时老师必须按部就班,让学生自主观察,得出结论,如有必要则要做出区分。 3、短除法。 出示例题24和30,设疑:这组数可以直接判断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吗?指出,10以上的数如果不能直接判断我们可以采取短除法来解决,教师介绍短除法的方法并于求最大公因数相区别,指出最大公因数乘一边,最小公倍数乘一圈。4小结。学生练习后,老师小结,寻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除了介绍的例举法,直接判断法,短除法以外还有,大数翻倍法,小数翻倍法,交替相除法等等,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归纳为四个字:看想用算。看清数字特征,想清之间关系,用好适当方法,算时仔细认真! 四、巩固练习、不断刺激 给学生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出示练习题,用适当的方法找出最小公倍数。虽然这里只给出了六组数,却是对全课的一个总结,学生既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又要掌握寻找老师介绍的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方法,指名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答案的同时介绍自己的方法。 五、全课总结、能力提升。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本节课的最后,满载而归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又回到了最初的渔村,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较》教学设计 罗莎莎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不信,你们看:(教学设想: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下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简案与详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学习行为目标、学生学习特征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 教案——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即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教案一般有表格式、描述式、画图式和画图加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体现怎么设计。 一、教案和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 1、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制定。 2、计划性:它们都是根据一堂课涉及的所有因素而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完成,一般老师都对教材进行过研究和钻研。 3、程序相同:对教材的钻研,确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过程的方式、课型、方法、教具、时间等。 二、区别 1、教案和教学设计上存在不同:教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模仿等过程。而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智力等水平出发,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所以两者的设计上刚好相反。教案一般多半以教材、教参为主,而教学设计把教学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课堂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不但使学生学会所要求的知识,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得到丰富。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2、指导思想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使学生要掌握的所学知识,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但是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缺乏,很多学生缺乏创造力、思维不活跃、模仿能力强,不能体现现在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前进行的设计、规划等。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 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课时的设计,微观的设计。他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每一节课的质量都能够达到,整个学期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整个学年、学段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所以,一个科室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内容单元进行的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师相对较微观的教学设计,它需要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课时的计划安排,例题与习题的选取,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教具、课件的配置的内容 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与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是较宏观的设计。他主要是针对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的。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进度、课外活动和教学研究的安排、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的整合等,只是集中于学年或学期。它是由本年级的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制订的。 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最宏观的教学设计。它是针对整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当地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由全体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共同制订的。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教学目的确定、学生学习

的指导、本学段的教学计划、本学科课外活动的安排、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教师的教学研究、培训进修等。 一、教学内容:主要描述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主要学习内容简介。 二、学生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 三、设计思想:主要描述教学过程中模拟实践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五、教学的重难点: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具体说明教学各个教学环节安排,重难点的处理,教与学双边活动安排 七,教学反思和评价:目标是否达到;情境创设是否得当;教学过程是否流畅;重难点是否突出;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个体差异是否得到尊重;教学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学中存在什么困惑等等; 二、教学设计与编写教案的异同点 1、它们的不同点有: ⑴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对教学进行规划,如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展开教学过程等;编写教案则更多地考虑具体内容与细节。 ⑵教学设计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和纲领性的,它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教案通常是针对一个班级或一类学生撰写的,他的适用范围较窄。 ⑶教学设计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要对其进行加工、创造,适用具体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

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10课时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并分析身边的问题,教材中的铺砖这一实际生活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课前我特意创造性加入了课前的游戏将公倍数知识蕴藏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前能够感悟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实际经验,但是铺砖的生活情境离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动手操作,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交流空间。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形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70页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现实意义,进一步熟悉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在学生欢愉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喜悦和价值,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现实意义。色圃中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长方形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1.师课前谈话:各位心爱的同学,我们已经认识了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而且还学会了如何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为了表示对你们在学习上的收获。周老师在今天的这节课带给大家一首最原生态的歌曲,看看我们在共同庆贺的时候,还能在学习上得到什么! 2.师出示歌唱要求: 一起来看歌唱要求:男生每2秒唱出歌词“嘿”,而女生则每3秒唱出歌词“哈”。 师:大家已经明白要求了吗?一起来试一试。让我们一起关注时钟上跳动的数字,按照要求一起唱出歌词。 3.在学生完成第一次试唱后,教师提问: 根据要求,在哪些时钟数字时男生会唱出歌词?大家同意吗? 然后继续提出:男生已经找到了他们的时钟数字,看一看在下一次的歌声中,女同学也能找到属于你们的时钟数字吗?一起准备,请关注滚动的时钟数字。 女同学们,你们是否已经找到了属于你们的时钟数字。请告诉我们,大家同意吗?师板书,同时小结(3的倍数) 现在我们把歌声中再加入一点配乐,一起来看。能够做到吗? 【设计意图】欢乐的歌声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瞬间变得触手可及。而在欢乐的歌声中,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运用倍数的知识来说明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数学知识和活动要求的联系。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欢乐的

角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教案

§角的大小比较学案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会用叠合法和度量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并会平分一个角。 3.了解角的和差的意义,并进行角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角的大小比较。 学习难点:角的和差计算。 探究新知 活动1: (1)请同学们同桌分别画两个角,然后交换用量角器测量其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2)比一比,你和其他同学画的角的度数一样吗可否把角从角度数的大小来划分,应该这样进行分类 小结:角的分类 活动2: (1)比较∠AOB、∠AOC、∠AOD、∠AOE的大小; (2)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 (3)不难发现∠AOB+∠BOC=∠AOC,在下图中还能找出类似的等量关系吗试表示出来

活动3: (1)、在一张透明纸上任意画一个角∠ AOB (如右图),把这张透明纸折叠,使角的两边OA 和OB 重合,然后把这张纸展开、铺平,画出折痕OC 。 ∠ AOC 与∠ BOC 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_______,把这个角分成两个 ______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________。记做: ∠AOC=∠BOC=____∠AOB 或 ∠AOB=___∠AOC=____∠ BOC (1)如果给你任意一个角∠AOB ,你有什么方法画出它的角平分线 (2)如图,∠ABC=90°,∠CBD=30°,BP 平分∠ABD ,求∠ABP 的度数。 自我检测 (作业本 ) 应用拓展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角的边越长,则角越大。 B,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C,角的大小与顶点的位置有关。 D,角的大小决定于始边旋转的方向。 2、Ⅰ:如图若∠CBD=30o , ∠ABC=90o ,你能求出哪些角的度数 Ⅱ:若在Ⅰ的条件下再添上BP 平分∠ABD ,你还能求出哪些角的度数 A C E O B D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教案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教案 10、11题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公倍数的意义,并解决实际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难点:把公倍数应用到实际题目中。教学过程:一:导入 1、复习公倍数的概念 2、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二:新授 1、出示72页第题的内容列出所给的条件:3路6分钟发一次车5路8分钟发一次车现在同时发出,多少分钟后再同时发出?由3路车发出的时间可以知道,3路车以后每次发出的时间是:6分钟后、12分钟后、18分钟后、24分钟后------5路车以后每次发出的时间是:8分钟后、16分钟后、24分钟后------由以上列出的时间可知下次同时发出的时间是24分钟后。那么我们再看一下其实24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所以这道题目也就是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那么,实际上是让我们求最小公倍数。所以,再过24分钟后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 2、出示72页第一题的内容列出所给题目的条件:爸爸一圈3分钟妈妈一圈4分钟我一圈6分钟现在同时起跑,多少分钟后再次同时起跑?各跑了多少圈?由所给的条件可知:第一问,结合上一道题目,实际上是让求

3、4、6的最小公倍数,根据前面所学可求出,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12、也就是他们都跑了12分钟。第二问,都跑了12分钟,那么各跑的圈数是:爸爸:123=4(圈)妈妈:124=3(圈)我:126=2(圈)最后加上答案。课堂练习:书上:71页 6、7题。学生自己做,教师最后订正。总结:此类题目在开始没有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本办法,分别列出,看看题目到底是想让我们做什么,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是想让我们求最小公倍数。、xx

教学设计对比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 课题:创建新集体 【教学目标】 1、懂得共同目标的重要性 2、初步知道怎样创建优秀的新集体,知道团结协作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知道怎样创建优秀的新集体,知道团结协作的意义 【学习方式方法】 讨论法、活动体验法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请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填空) 1、如何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1)要有,前进的动力。 当我们有了后,我们就拥有了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 (2)要,,。 彩虹的美丽在于它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每个人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谁都无法代替。 (3)要,互助前行。 2、完成教材(完成在课本上,课前检查) P7“用三个词描绘你最喜欢的班级、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P7“看看我有哪些才智能为集体的建设弹奏出美妙的“音符”” ?合作探究: 有人认为,彩虹的美丽在于它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但是,为了班级的共同目标,我们就不能保持自己的个性。你认为对吗? ?展示提升: 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前进的动力 创建新集体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进入新的学校,要创建新的班集体,你认为以下建议中哪一项不正确?() A.树立共同的目标 B.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C.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D.只要每个同学都是最优秀的,那么班集体自然就是最优秀的 2、“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句话给我们的 启示是()A、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有共同的目标 B、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很多人 C、班集体成员人心各异,照样能成大事 D、只要人人都是学习尖子,就能建设优秀班集体 (二)多项选择题 3、“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没有班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个人的智慧就难以发挥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这个道理的有() A、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B、花要叶捧,人靠人帮 C、人多力大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 D、有志者事竟成 4、“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以下说法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每个人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B、班集体建设需要每个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热情 C、每个人发挥聪明才智能为班集体建设弹奏出美妙的“音符” D、每个人都应各尽其能吧,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三、材料分析题 5、有一个班集体学习氛围很好。口语优异的英语课代表每天为同学们用英语讲一个小故事;酷爱文学的语文课代表为同学们精心选取“每日一句”;数学特好的数学课代表为同学们精心准备“每日一题”;思品课代表则每天准时为同学们播报“每日要闻”……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同学们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期末班级评比中,该班以明显优势赢得了“优秀班级”称号。 (1)这段材料体现了该班什么特点? (2)进入中学以后,我们都有了自己新的班集体。请你说说,我们应如何创造一个优秀的新集体? 【归纳反思】

四_5第2课时《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铺墙砖”这一生活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强思考与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 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 设计直接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究和充分的讨论,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若干张长3 cm,宽2 cm的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 师: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学习的给贮藏室铺地砖的例题吗?这节课我们 来学习“铺墙砖”的知识。 2.课件出示例3:用一种长3 dm,宽2 dm的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设计意图:在以前学习过的“铺地砖”的基础上创设类似的情境,让学生 在实践操作中加强思考与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数学建模。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拼一拼、画一画。 (1)用长3 cm,宽2 cm的卡片代替墙砖拼正方形。 (2)在印有格子的纸上画出拼成的正方形。边操作边思考:正方形的边长可 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正方形的边长与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说发现。 师:你拼出来了吗?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 3.解决问题。 师: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6 dm,12 dm,18 dm……最小是6 dm) 4.回顾解决“铺墙砖”问题的关键。 把“铺墙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问题,也就是铺成的正 方形的边长必须是墙砖长和宽的公倍数,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墙砖长和 宽的最小公倍数,这样才能保证用的墙砖都是整块。 ⊙学习公倍数的应用 1.解决教材72页11题。 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跑步,爸爸跑一圈用3分钟,妈妈跑一圈用4分钟, 我跑一圈用6分钟。如果爸爸、妈妈同时同向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 点再次相遇?此时爸爸、妈妈分别跑了多少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汇报:求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就是求3和4的最小公倍数,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也就是至少12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此时爸爸跑了12÷3=4(圈),妈妈跑了12÷4=3(圈)] 2.引导学生在组内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合作解答,明确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预设 生1:我和爸爸同时同向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我们在起点再次相遇? (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6,也就是至少6分钟后我们在起点再次相遇) 生2:我和妈妈同时同向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我们在起点再次相遇?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教师谈话:小明一家打算今年暑假外出旅游。从七月一日起,小明的妈妈每4天最后一天休息,爸爸每6天最后一天休息,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出去玩。(出示:七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2、请学生相互议论后,教师提示:同桌两位同学可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同学找小明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小明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小明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二、探索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1、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刚才的问题。先看妈妈的休息日,把这些数读一读(学生读数),你发现这些数有些什么特点?

师:对了,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教师顺势把板书中“妈妈的休息日”改成了“4的倍数”。) 师:刚才,我们是在30以内的数中,依次找出了这些4的倍数,如果继续找下去,4的倍数还有吗?有多少个?(学生举例,教师在4的倍数后面添上了省略号。) 2、再来看“爸爸的休息日”。 3、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这些数和 4、6有什么关系? 师:对了,这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是4和6公有的倍数,我们就把它叫做4和6的公倍数。(把板书中“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改为“4和6的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从30以内的数中找出了4和6的公倍数有12、24,如果继续找下去,你还能找出一些来吗?可以找多少?(学生举例,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后面添上省略号。) 4、师:这“其中最早的一天”,就是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我们一起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最小公倍数,并把板书中“其中最早的一天”改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4的倍数:4、8、12、16、20、24、28、…… 6的倍数:6、12、18、24、30、…… 4和6的公倍数:12、24、……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 2 教 )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 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 课堂学习。)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 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 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E、认识“=”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 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 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B ( (2 (教学设想: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020年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学习行为目标、学生学习特征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 教案--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即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教案一般有表格式、描述式、画图式和画图加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体现怎么设计。 一、教案和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 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制定。 计划性:它们都是根据一堂课涉及的所有因素而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完成,一般老师都对教材进行过研究和钻研。 程序相同:对教材的钻研,确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过程的方式、课型、方法、教具、时间等。 二、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上存在不同:教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模仿等过程。而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智力等水平出发,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所以两者的设计上刚好相反。教案一般多半以教材、教参为主,而教学设计把教学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课堂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不但使学生学会所要求的知识,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得到丰富。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指导思想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使学生要掌握的所学知识,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但是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缺乏,很多学生缺乏创造力、思维不活跃、模仿能力强,不能体现现在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所以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体会学习的过程和快乐,教师只是教学组织者、促进者,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完成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本,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的鲜明性,而且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现有媒体的设计和充分利用,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投入本学科学习的兴趣。

相关主题